為什麼當下社會流行三本無用論?

題主作為一枚准大學狗,高考考了440,只夠上個三本學校。出成績那天,我問我爸媽:我這分過三本線25分,到底上個什麼學校好呢?(其實我內心還是想上三本的,畢竟過線20幾分,讀高職心裡還是有點不甘心)結果我媽一句話讓我涼了半截……「上個二本還有點意思,三本有什麼讀頭。花那麼多學費讀出來還是不好就業,還不如讀高職划算」
於是我跟我媽說讀三本拿的是本科學歷,還可以考研,對就業有好處。接觸的圈子也跟讀高職不一樣……但她說身邊的人都覺得三本不如好高職,讀三本純屬燒錢,學不到什麼東西。還說現在國家技能型人才短缺,讀高職未來好就業。
真的,我家也並不是出不起那一萬多學費。作為一個讀書人,我還是想往高處爬。如果讀高職跟那些不努力,天天玩,最後上個高職的人有什麼區別?自己的努力根本得不到體現
為什麼有些人會覺得三本無用?僅僅是因為昂貴的學費嗎??
求各路大神給給我留點面子吧!別噴我了。我需要你們客觀的回答……被你們黑的心都寒了
題主最終上了三本,現在後悔死我了。。啊啊啊啊啊啊


因為社會不傻。當下對人才的選拔和評價體系,早已通過長期大量以人為基礎數據的試驗,並不斷修正形成,基本已經上能夠對非特殊情況下的人才進行有效的等級劃分。

如果社會遴選人才的體系持續多年堪憂,在遴選人才的體系中耗費過多的資源和精力,社會早已走向崩潰——在運轉良好的社會裡,人才遴選的體制必須要是簡單而精確的。

所以我說,社會不傻。

若單從個體來論,對個體而言,三本學校也是有用的。三本也算是本科,不用考慮專升本的問題,如果立志考研,拼搏四年躍入清北這種top2,似乎之前也有成功的例子。所以,光講故事沒意思,全是個例,看一下統計資料:

2014年高校畢業生人數727萬,而985高校中,本科畢業生18.22萬——佔總數的2.5%。即使算研究生的14.96萬,985的學生也才占當年畢業生總數的4.56%。

事實證明,985高校的學生就是高校畢業生中的「少數派」,而且是「優秀的少數派」。

當然也是從數學統計的角度,存在概率這種東西,所以我們永遠無法保證,985高校的18.22萬的本科生+14.96萬的研究生,每一個都是精英中的精英,那必然是有概率存在人渣和垃圾的。

但毫無疑問的是,當通過高考獨木橋邁入985名校以後,作為少數派的985的群體平均能力,已經完爆掉了三本群體,大致如此:

原圖鏈接:二本學校就不是學校了嗎? - 知乎用戶的回答

這張圖從各個角度充分說明了:
1,每類學校必定有強的、好的人才,不管是985,還是初中及以下。
2,985的畢業生,當年他通過高考成為最頂尖的那極,那麼相同情況下,選擇他,選中真實人才的概率更大。
3,從平均水平而言,985&>211&>一本&>二本&>三本、專科&>三校生&>初中及以下是毫無疑問的,很多時候,平均水平正恰當反映了這個整體的水平,個人的出彩很難彌補得了群體的落後的事實。

以上三條結論,看不懂的人就會覺得我通篇在答非所問。


我不否認選擇三本的同學繼續努力有出彩的可能,就像買大樂透那麼多人,偶爾爆出個億元大獎一樣,它真實存在著。但對普通人來說,沒有那麼多的試驗機會,所以我們才有了數學,有了概率論,期望於通過最科學有效地方式遴選人才。

如果你擁有蓋世神功卻位於山腳下,你若勵志成為天下第一,無疑要比已經在山頂的人花費更多的時間去登山,才有機會在擂台上展示自己,那麼這張圖恰如其分地形容了登山打擂爭奪天下第一之前,各個學校人才的出發位置

很多時候不是你沒有那個能力,只是你沒有機會跨入那個門檻,無法展示自己。你的位置落後了,你在山腳下喊「老子天下第一」,山頂上的人看不見也聽不見,什麼「雄性壯志」、「我有能力」,門都進不去,誰理你?

回到我前面所說的「社會不傻」。

社會看得到差距,社會還會成幾何級數地放大差距。那些客觀差距,大到學校的名氣、資源、硬體、軟體、師資、地理位置、校友人脈,細節到影響你的眼界、心性、脾氣,還有很多。 那些差距,不是說你怒吼一聲「我要努力四年,考研進北大」,就能彌補的。

而且應該承認,即使是北京的三本和北大,同在一個城市,很多東西四年過後,都是不一樣的,現實就是如此真實,你也可以說這是「殘酷」。

如果要深刻地體會學歷和能力這兩方分別給你帶來的差距感或優越感,請從中國最頂尖的城市北上廣深開始,一路到只知道中國有兩所大學「一個清華、一個北大」的8、9、10、11、12線城市看看。
看看我們父輩那代,眼界開化的「唯才是舉」到只論「學校和品牌」,你會發現人生中很多選擇,完全不可能有機會再來一次。

一個社會的良好運轉,需要長期、持續、高效地擁有各式人才,現如今,對大多數沒有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來說,基本上處於「神州上下五千年」中最好的時代——它對人才的評價體系是豐富和多元的。

看到這裡,你如果以為我寫的是雞湯的話,那你真的白看了。

正因為社會高效而精準,因為985,211,三本,專科等學校的層次差距如此真實地存在著,所以唯有保持不斷更新和提高的人,才有可能讓自己獲得活得相對安全,獲得更好的上升渠道,並不存在「我擁有最高學歷所以可以一勞永逸坐吃到死」的舒服,「我能力強腦子活所以我不讀書也可以一輩子混得好」也不具備普適性,應該有的是危機感。

感謝閱讀。


怎麼會搞不懂一本二本三本為啥差距這麼大呢?看看分數就一目了然啊。

朋友,以過來人的身份告知你,有機會好好復讀一下吧。渣學校身邊的人都在往死里玩,你就算開學時有雄心壯志,也難經受住四年的洗禮。而且渣學校考研?太難了,考研面試的學校歧視會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另外,儘管我考研還算成功,但我至今最大的後悔依然是讀了一渣校沒有復讀。

(在下本科二本,碩士清華,在渣校中也算最努力的一波人了。)

-——————————————————分隔線,添加於2015.7.26——————————————————————
儘管這個答案沒受到什麼關注,但我在評論中還是看到了一些如曾經的我一樣的迷茫的朋友。因此決定再添加點內容(大部分複製於評論)。
評論中有的朋友高考失利最終只能上二三本,非常不甘心,我又何嘗不是這樣。我中考成績在整個武漢都很靠前,高中上了武漢top1(也是湖北top1)華師一(最高票的武漢大學的同學一定聽說過)。母校佔領了湖北省四分之一的清北名額,當年高考我們一個平行班都有33個六百以上。然而這一切並沒什麼卵用,平常一直在全班20名左右的我,高考卻是全班第47名。我四月調考已經過了武大線,差點能和本題最高答案答主阿邦同學成為校友,然而高考卻因為緊張失眠只能上二本,是不是很喜聞樂見?

曾經的我心理落差是非常嚴重的,家裡人不允許我復讀,我也不想去二本上學,那個暑假痛苦到把自己鎖在房間里不想和任何人交流。然而,在這一切都已經過去後的今天,我覺得那時的心情真的很幼稚。在此給各位已經在二三本的朋友我的第一個建議,也是我認為最重要的建議:請把一切痛苦與不甘只留在高考之後的暑假,上了大學之後一定要調整好心態(我覺得題主心態就挺好的,如果題主不想復讀的話,在三本好好學習好好生活吧),開始自己新的人生階段。既然進二本三本已經是事實,那麼開心的過也是四年,痛苦的過也是四年,何必要和自己過不去?

我的大學四年非常快樂,我結交了很多狐朋狗友,也認識了足以深交一生的好友;我在那所二本認識了我現在的女友,她漂亮而努力,只是沒主見比較依賴我,六年了,我們一直都很好;我玩過很多遊戲,而且基本上玩什麼都比狐朋狗友們強;同樣在玩遊戲,期末考試他們掛了一門又一門,我愉快的拿獎學金;擔任過學校體育播音員和系裡許多大型晚會男主持;去火車站賣過成本16塊錢一斤的windows盜版光碟;本科之末,我還衝刺學習了一把,成為母校歷史上第一個考研上清華的傢伙。如前所述,我的大學生活是非常快樂的,我對二本母校也心存感激。所以,願各位已在二三本卻又不甘心的朋友好好珍惜現有的時光,因為高考的失利,失去了人生四年的快樂,這是何等的愚蠢?

儘管我無比珍惜和懷念在這所二本渡過的美好時光,但如果要問我是否會因為本科讀了二本而後悔,我的回答是真的挺後悔,人類就是這樣矛盾的個體。
如我最早的說法一樣,在這種不算太好的學校風氣並不算太好,特別是男生宿舍的風氣。我所在的宿舍每天晚上dota開黑到2點,開完黑有人睡覺有人繼續奮戰到天明。這種大環境的整體墮落性對人的侵蝕是十分嚴重的。在此給各位已經在二三本卻依然在奮鬥的各位同學我的第二個建議請守住自己的本心,時刻把自己和墮落劃清界限
我明白這個建議很白瞎,說起來簡單做起來無比困難。當周邊的朋友都在墮落的時候,如何把持住自己呢?說實話我也不是個堅定的人。我很能融入環境,我和大學同學關係都很好,也很臭味相投。大一大二如他們一樣一直在打遊戲,當年玩DNF幾個號都一身高級裝扮,傳承,還做出了+11的流星落太刀(當時能賣500人民幣,總之很珍貴就是了),簡直就是沉迷了。但我和徹底墮落的同學還是不一樣,我還保持著人類的自責。每墮落一段時間,我的自責就會加深一分,也正因為此,沒到快考試的時候我會放下一切遊戲拚命學習,考試成績都還不錯。另外,我的不堅定還有一點,那就是我從來都不是一開始就決定好了我的目標,並向著目標不懈努力。我的目標隨風而飄蕩,最早想學金融,看了看放棄了;然後覺得自己音質不錯外加長相無比正派,想就此走上播音主持的道路,而後又自認為不靠譜;之後擺攤賣各種盜版軟體光碟,甚至想走上創業道路,好吧不靠譜不靠譜;考研的想法是到了大三才堅定下來的,幸運的是堅持到了最後。好吧我就是這樣一個不堅定的反面典型,我唯一具備的優勢就是自我把持的能力,就算會墮落,總能很快的迷途知返;就算不堅定的立了很多目標,但對每個目標我都會保證認真,保證努力。很多目標沒有堅持到最後並不是因為我不持久,而是經歷過之後,深感這個目標對我而言不現實不靠譜。因此,對於上了二三本依舊想繼續努力的朋友,剋制和一點點自傲對你們來說很重要:因為克制,你們和周圍的人不一樣;但如果不懂得剋制,任由自己墮落,那你們就和他們徹底一樣了,你們的結果將會是墮落幾年,最後一無所成。


三本狗不請自來。

在知乎上,為數不多的幾種能讓我激動的問題之一就是關於三本的事情。

記得幾個月前看過一個很好答案,我有幸前排評論,連我的評論點贊數都上百了。
在此貼上鏈接http://www.zhihu.com/question/29268080/answer/43921778


我沒有什麼勵志故事可以講,也不擅長煮雞湯,我很客觀地說幾句,希望能對你有幫助。

在現在的這個社會,加上排名第一的高票答案,為什麼說三本沒有出路已經是不言而喻了。

所以我認為反覆問三本有沒有出路,為什麼拼不過高校,又該如何去競爭,都沒有多大意義。


題主,我想問你的只有幾個問題。

第一,你媽說得頭頭是道,請問她到底有沒有說服你?

第二,如果你選擇了不聽你媽的勸,你能不能拗得過她?

第三,如果說服了你媽執意上了三本,如果以後你就像很多三本生那樣真的找不到出路,你會不會後悔當初的選擇?

我的意思很明白,別管你媽怎麼說,也別管別人怎麼說。人生是你自己的,你需要自己做選擇。

人的一生很漫長,要面臨的選擇很多很多,每一次,都應該聽從內心的聲音,而不是被雜音干擾。

是,沒錯,建議很重要。
但我認為建議並不是影響選擇的主要因素,因為建議總是有兩面,而人總是會下意識地聽取偏向自己原來想法的建議。

就像你去買衣服,別人都說紅的好看紅的配你,可你就是不喜歡。你就喜歡藍色。
紅色的買回去你不見得愛穿,藍色的洗得發白你還願意穿。

就像你喜歡人字拖,明明高跟鞋和長裙更配,你就愛穿人字拖。你穿人字拖,別人說不搭你也不管,反正勞資就是個屌絲。

可能我比喻得不是很恰當,而且,這比喻只對隨心的人有用。
因為我不是沒見過有那麼些人,沒有主見,又好面子,所以光鮮亮麗也能給他們帶來滿足感。


但是相信我,隨心的人,會過得更快樂。


事情本來就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
不是說你做決定之前不需要深思熟慮,而是經過三思之後選擇那個你覺得最想要的。


已經成年了,大家都不是傻子,每件事情,本來就都是有兩面性的。
關鍵看你在意哪一面比較多。

如果你想去讀三本,你就去讀。
不過從今以後每走一步,都不要後悔。大膽往前走,盡量讓自己充實和快樂。


再說,我沒有發現你的語氣里有發揮失常之意。也就是說,你獲得的分數差不多反映了這幾年你讀書的用功程度。
我不是說考三本的人腦子不好或者別的什麼,不太喜歡讀書並不是一件丟臉的事情。
你考了這個分數,就坦然面對,我覺得你不會喜歡復讀的生活。
而且你媽媽對你應該也很了解,分數擺在那裡,雖然每個家長都盼好,但是我覺得還是要理性一點。
當然,這也只是我的猜測,如果說得不對有什麼冒犯的地方請原諒,我會修改答案。


讀三本,如果你仍然追求那種高文憑的生活。
你也可以選擇讀研出國之類的,大學又不是終點。

如果你想另闢蹊徑,也不是不可以。干點什麼都好,只要自己喜歡,年輕,就有無限可能。


所有問題的關鍵,在我眼裡都只有那幾個字。


隨心。篤定。快樂。

以上。


我不來答三本是不是好學校,因為我也不知道。
但,有一個說法請糾正,就是國家的確需要技能型人才,但不等同於國家需要的就是高職裡面的人!!!技能型人才和高職學生是沒有必然聯繫的好嗎?!!!


作為一個讀書人,我還是想往高處爬。如果讀高職跟那些不努力,天天玩,最後上個高職的人有什麼區別?自己的努力根本得不到體現。
------------
然後題主就努力的考了個三本......
我想說的是,正視自己的環境,也要適時的審視自己的問題。努力不是一句話說說而已。
如果真的努力,不妨復讀,拼一年考個一本甚至重本都不是夢啊,這比你糾結上高職還是上三本不是實際的多?


最佳選擇是復讀,其次是三本,高職根本別考慮。而且復讀是大幅優於後者的。

那些回答「題主憑什麼看不起高職的純屬」的答案完全不要看。

我覺得你有這麼一個媽還能考個三本也是蠻牛逼的。還「國家技能型人才短缺,讀高職未來好就業」,你媽對就業的感覺是不是來自新聞聯播啊。


我的回答是上個三本。
我不大清楚高職是個什麼,姑且認為是大專吧。
那麼三本顯然完勝大專。
第一,是否上了大專就一定能學一門實用技術。
答案明顯是「否」。現在國內的大專其實就是一個低分學生收容所。也許有人認為三本又何嘗不是,但同樣是收容所,三本收的學生在分數、素質和眼界上都是明顯要高於大專的。
你在大專里真正的學習只有一年,第二年就要跑到一個鳥不拉屎的地方實習,第三年說是寫論文,實際上也就是收拾收拾東西準備滾蛋了。你說你一年能學到什麼技術?還不如去藍翔學挖掘機!
第二,大專和三本的環境差不多。
答案明顯是「否」。有一些三本在綜合大學裡面,所以實際上學風和設施是遠遠好於大專的;部分好學校的獨立院校擁有一些特色專業和良好的師資,這些都有助於學生成才。而大專院校普遍設施師資落後,管理鬆懈。
比如說英語四六級,大專生一般是沒有概念的,一個班六十個人里只有兩三個能夠考取三級的,四級多數是剃光頭的。而三本學生多數都有考四六級的意識,就算勉強拿到一張四級證,也比大專里的佼佼者領先了一大步。
第三,大專和三本起點差不多
大錯而特錯。大專想要專升本的話限制很多,比如只能報本省的高校,並且考試很難,不亞於第二次高考。即便你成功升本,你的畢業證依舊和統招本科不一樣,你依舊沒法應聘要求「全日制統招本科」的崗位。至於繼續深造,專科需畢業兩年後才能考研,而且並不是每所學校都會接受專科生。即便你是專升本的學生,你的報名條件依舊比統招本科的同學苛刻。
第四,上三本就是白花錢,甚至是在燒錢。
三本最大的作用不是讓孩子接受多好的教育和熏陶,而是給孩子買個本科起點和未來的可能性。你如果要繼續深造,那麼專科學歷就可能讓你走很多彎路。三本比一二本水分大,但好歹起跑線不比別人低太多,迎頭追趕的話還是有可能笑到最後的。但專科起點則很難很難。


首先,知乎是一個知識分子為主的社區,在這裡問讀三本的問題,就好比去卡吧問電腦配置,怎麼說來著…三千預算進卡吧,四路泰坦抱回家!
是的,你現在就是三千預算,聽著四路泰坦的機主告訴你是多麼可笑不堪…
人們的圈子總是這樣,你三本在讀,二本一本的人告訴你不行;你二本一本在讀,985,211告訴你差得遠;你985,211在讀,哈佛牛津教你做人。
高票答案很理性的分析了讀更好的大學對你的未來有多重要。但是,反過來說…不僅僅只有好大學才能給你帶來美好未來啊!
背景,機遇,人脈這些對你的影響要比大學對你的影響更大更深遠,當然,讀更好的大學某種程度上會讓這三樣效益更大…
你現在要做的就是去個三本繼續讀書,學好知識,培養好你的未來競爭力,開發你的核心競爭力,這個競爭力可以是一技之長,也可以是深厚的家庭背景,再次哪怕是你千杯不醉!這都是你的競爭力。
論背景,巴菲特他老子是國會議員,在金融委員會工作;比爾蓋茨老媽是IBM董事;論機遇,海里發一個補丁,就出一票時代先鋒;論人脈,智商欠費道德跌停的幹部能喝出一個未來,不服不行。他們都有核心競爭力,各不相同,但是離不開的是他們各自努力,哪怕是喝死在桌上的努力…
所以,收起你那瞻前顧後的小心臟,努力吧,當你覺得為時已晚的時候,恰恰就是最早的時候。


其實是大學生群體遇到危機時,內部開始分裂分解的前奏,過幾年也會有二本無用論的


這麼跟你說吧,你媽想省錢

--------------------------------------------------------------------------------------


別的答案都是廢話,,,本主說的才是重點
傻子都知道該怎麼選,前提是,不考慮錢


同意上面的一句話,國家需要技能型人材和國家需要職高畢業者並不相同。三本是一個平台,高考分划出的。作為一個211狗我整個大學都在後悔為什麼不復讀,一個好大學給你的不止知識,更有人脈和眼界。最後說一句,職高技校大專真tm不是人去的


哪個更有用?我不能自信滿滿的說三本一定比高職好,也不會打保票的說三本就是垃圾。
這當中更多取決於你自己。
你要是覺得考進大學就是萬事大吉了,你就是去了211也只能是個廢物;
你要是帶著強烈的生存危機感考上大學,那麼大專的三年也可以讓你獲益匪淺。
大學是個絕對自由的地方,所謂專本研博,無非是個平台質量的好壞,你有心,許多優質平台上的優質資源依然可以為你所用。
一切只取決於你想不想,要不要。


我覺得蒙歌要對此負一大半的責任。


編輯掉。


第一,你媽說得對。

第二、現在社會。更多的是看能力。但是,現行的高考制度是一個相對可靠的衡量一個人能力的方法。(具體可以見上面高票答案)

第三、無論到哪上學,更多的是靠自己。我看到過二本考研進top2的、甚至出國進牛校的。也見過狀元第二學期被勸退的。

第四、不要眼高手底。

——————————————————一下玻璃心慎讀————————————
三本就是垃圾學校。三本意味著什麼?按照現行的高考招生制度。意味著就算你超常發揮也是只能進入二本院校。還是那些二本線附近的。恕我直言。那些學校不靠自己什麼也學不到。學校除了給你發一個文憑外,沒有什麼用。而這個文憑除了部分公務員、事業單位有用。正規、大型企業。就和廢紙確實沒什麼兩樣。

至於你所看不起的技校,事實上是相對有用的。一下僅列幾個新聞:
培養技術人才彌補經濟轉型期技能缺口
[聚焦三農]全國總工會:我國技術工人缺口在2200萬至3300萬人之間(20140321)_三農
萬元月薪招不到高級技工 中國藍領技工缺口千萬
http://www.nstl.gov.cn/nstl.outlineRead/data/TalentsOutlineRead/2013-190/ed9cca90-389f-41ad-a9a6-ad66c6499128.pdf
中國急需「藍領」技工 缺口上千萬人--科技--人民網

從2006你那開始,這種新聞每年都有。
這就是你看不起的技術工人在真實的勞動市場中的需求。
我們算一下高技術工人所需要的時間。搜索知,大致要5到10年。這和一個PHD的求學時間比略低,略高於一個碩士生的就讀時間。而且在就業市場。高級技術工人的薪資是普遍高於剛入行的985碩士生以及 博士生的(金融、IT行業除外)。
也就是說,你學一門技術,到了5到10年之後,你肯定會比二本絕大部分、普通學生過的要好。
所以,你為什麼不去學一門技術?到底是你傻?還是你媽傻?
最後你說職高,技術學校的天天玩?你確定二本的不是?還有,為什麼老去考慮別人?不去想想自己?

最後,真心建議你去讀技術學校,學一門技術。
至於復讀,以你的能力,你認為你能讀二本么?

說了那麼多,但選擇還是要你自己做的。希望你不是來找認同,而是來真心聽取建議的。


物以類聚 人以群分
這不僅體現在一二三本的分類 更取決於你要聽誰講什麼樣的觀點
那些沒能從三本吸取養分的人 會告訴你三本是浪費時間
但我想說的是 即使是三本這樣的本科的最底端 也還是可能有你想要的 那微薄的可能性

啊邦同學 的答案從宏觀上分析了這個問題 我很同意
不過作為三本的畢業生 斗膽從微觀的角度 來談一下三本對我個人具體產生了什麼影響

個人簡歷:

  • 高考剛過本科線 去了收分線等於三本線的學校 軟體專業
  • 大三的時候為了充實簡歷 發表了六篇最低端的學術論文
  • 大四的時候找工作 開始到微軟北京上班(同期入職的全是985、211)
  • 半年後拿到北美一所中庸的理工類大學的offer(滑鐵盧大學) 開始讀計算數學的碩士
    • 碩士期間沒有花家裡一分錢 第二學期還因為成績好拿到了額外的獎學金 改善生活
  • 碩士畢業後去美國西雅圖一家軟體公司上班(亞馬遜) 八個月存了三十萬人民幣 辭職
  • 回國旅行半年(單親家庭 沒爹 年輕的時候窮 之前沒有旅行過)
  • 今年開始在滑鐵盧大學讀PhD 同時學習日語和法律 明年回國考資格證 打算去法律事務所上班

讀三本期間我的收穫

  • 知道自己以後是和本科生競爭 學技能的時候是盯著本科生的工作在學
  • 遇到了人生最重要的恩師 學會了如何發表學術論文 以及申請留學
  • 參加各種本科生才有的比賽(挑戰杯?)
    • 雖然我只拿到省一等獎和全國三等獎 在展區的時候 一位來參觀的教授問了我這樣一句話「你是不是高考考砸了?」 當時我差點沒有淚噴 那是我第一次慶幸自己讀了三本 雖然給單親的母親增添了負擔
  • 三本的起點低 但上升空間也大 「最讓人興奮的人生是反敗為勝」 因為我是從最低點開始努力 一路沒什麼壓力 所以本科的四年過得十分痛快 如果當初我考上了好學校 說不定我會一直被別人踩在腳下 喪失了把握自己的勇氣
  • 三本的課程難度小 績點自然也高 對申請國外的學校多少有些幫助 如果我去了好的本科 績點說不定會少很多
  • 三本的課務壓力小 自由時間多 讓我可以去嘗試各種事情(發過論文 申請過專利 做過嵌入式 寫過網站和遊戲 還參加過會計比賽) 如果我去了好的學校 說不定我不會有那麼多時間去做這些「不正經」的事

走出三本

  • 在微軟北京上班的時候 一天老闆讓我去給北京名校來的研究生講解我們系統的組成 當時我還好 下班後興奮得不得了 (他們和我一起入職 但幾個月下來已經要讓我幫他們入門了)
  • 出國讀研究生的第一個學期 別人上三門課 我上四門 期末平均分有94% 我高興壞了 我從來沒有和所謂重點大學的學生一起上過課 連二本的學生都沒有過 我的分數也不比他們差 還拿到了額外的獎學金 我再一次慶幸我當時沒有放棄三本
  • 在美國工作時 研究生時一位本科清華的同學 竟然發郵件讓我推薦工作 我那時差點就沒把飯噴出來 人生就是這樣戲劇性 他大概還不知道我是三本出身
  • 現在我決定終止計算機軟體方向的發展 開始學習法律 今後做法律工作 因為我有自信 覺得不該妄自菲薄 只做軟體這樣技術型的工作(我開始得意忘形了)
  • 現在我的周圍幾乎沒有二本的學生,更別說三本了。作為絕對的少數,三本的出身是我的在別人面前的傷疤、羞恥、陰影,但更是我人生的財富。從三本一路走來,我看到的是完全不同的風景,只屬於我的風景,讓我引以為傲的風景。
  • 三本時許多的同學都離我越來越遠,這是殘酷的現實,三本的平均水平就是這樣。但這也同時激勵著我個人,不斷提醒我不能妄自菲薄。

我想告訴你的不是什麼必然的東西 不過只是一種可能性 本科生才有的可能性
三本雖然是一塊不那麼理想的跳板 但只要你敢跳 能跳 你可以到達更高的地方
你還年輕 大可不必畏手畏腳的 踮著腳夠得著的東西 不用想太多

最後 斗膽再炫耀一下自己半年多學到的日語(在北美住久了就形成一種偏見 看到寫英語的就覺得沒品)

成長というものはこんなものであり
自分の所を探してあの道を調べて一所懸命に一番美しい方へ進めていきます
そして時々にこんな長い路を歩いたんだと自分に囁いて感動します
人生では理性ばかりじゃなく感性も大事なことです
うつくしくて高いところを感じたので遠慮無く行き始めましょう!


我就是這麼被我媽忽悠來醫專 來了學校才發現本科和高職學生最大的不同是思想 高職學生思想狹隘 對未來沒太高要求 基本都是混個學歷回鄉工作 而且普遍都很非主流 都很非主流 都很非主流 所以本人準備考專升本 在別的學校多讀倆年


三本不同學校不同師資也是不同的,有些都和一本二本在一起學習的。不過這種其實不多,情況必須仔仔細細了解,網上的人能有多了解你的情況呢?這種問題就是個找認同的問題,你心裡已經有答案了。
人生啊,真就是個鐘擺,上限下限都有,不過你還是要努力拚搏,最後實在不行別放棄人生。


題主作為不是湖北人你就幸運吧,湖北今年不僅外調40000個名額,而且取消了三本,估計以後全國取消三本也是趨勢,有三本趕緊念個三本,否則以後可能沒機會了。


如果題主真的對學業有追求,對自己有信心,我的建議考慮優先順序如下:
1.專升本,我有同學高考失利報考不錯學校的專科然後升本考研一路走的,省錢,並且升本考研時間進度上並不比直接本科落後;
2.三本,不知道三本還會存在多久,但如果有較好的學校還是可以考慮下,題主也說了錢不是問題,建議選擇三本院校和它掛屬一二本院校同校的,這樣會有很多便利。
3.復讀,再戰一年沒什麼的。


推薦閱讀:

培養孩子自理能力需要從哪幾方面入手?
八歲的孩子很世故,勢利,將來會很有出息嗎?感覺自己孩子太天真了,完全無競爭力啊。?
上大學的價值是什麼?倘若不讀大學你又有什麼得失?
如果現在的父母、老師都不再教男孩如何成為男子漢了,他們以後會怎樣? 我們如何教育我們的男孩成為男子漢?
柳州鐵一中為什麼能這麼猛?一邊猛抓教學,一邊讓老師帶頭賣萌這種風格是不是就是素質教育?

TAG:教育 | 大學 | 社會 | 就業 | 普通高校本科層次大學本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