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耐是一個好的品質嗎?

忍耐是一個值得讚揚的好品質嗎?


1968年,美國科學家Walter Mischel開始做一項非常殘忍的實驗。

實驗對象,是4-6歲的兒童。

實驗過程中,會有一個兒童獨自待在幼兒園的surprise room里。

Mischel先進去,在桌上擺放兩種不同的獎勵,和一個鈴鐺。

「我現在要走開一會兒,過一陣才回來。如果等到我回來,你就能得到這個大獎勵;如果等不及,你可以搖鈴鐺,我也會馬上回來,但這樣只能得到小獎勵。」

事實上,這個房間里安裝了審訊室用的單面鏡,可以從鏡子另一側的隔壁觀察這些兒童。

Mischel想知道,這些兒童為了獎勵到底能忍耐多久。

前期設置的最長實驗時間是一小時,所以有的可憐娃因為耐性太好,等了一個小時才等到Mischel回來。

後來Mischel終於於心不忍,把最長實驗時間縮短到了二十分鐘。

其實,對於那些等了很久的孩子來說,這種獎勵跟他們往後人生中因為忍耐而得到的豐富回報比起來,是微不足道的。

因為Mischel多年後的回訪調查發現,在當年的實驗中越有耐心的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就明顯要更好。有耐心的孩子很少出現成長問題。

而他最初做這個實驗,是因為在加勒比海特立尼達島上的發現。

那裡,來自印度的移民覺得非裔的特立尼達人「耽於享樂,貪心不足,活在當下,不考慮未來」;而非裔人則覺得印度裔人是「把錢藏在床墊下不去享受眼前生活」的工作狂。

從對兒童的實驗結果來看,印度裔的日子應該是過得更好的。

大概很多人會覺得這是非裔有「懶惰基因」。其實土摩托老師介紹過,熱帶雨林地區的人民懶惰,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向來不需要努力——樹上結的果子隨手可得。而需要不斷拓荒開墾的華夏民族顯然要靠努力和勤奮以及長遠的計劃才能生存下來。日子一久,這種大自然屬性便刻入了人性。

而Mischel這個實驗讓我想起什麼呢?

我吃面,總是先淡淡地吃面,把臊子(鹵/哨子/罩子/碼)留到最後吃。

就像我吃很多東西的習慣。

按照Mischel的實驗來看,我這樣的性格應該會得到生活的饋贈吧。

可是每次,我才吃了一半面,我女朋友已經吃完了她的臊子,然後把我倆的碗換過來……


公交車上有了尿意,忍耐一下是好的,畢竟尿別人一腿是件很愚蠢和危險的事。

公交車上有人脫了褲子,露出下體對著你摩擦,忍耐不發作,也是件很愚蠢和危險的事。

忍耐好不好,得看事去啊。


謝邀。
對那些以為忍耐就會有回報的人來說,忍耐並不是一個好品質。
我娘善於忍耐。
她不受父母重視,一直忍耐,一直付出。
可惜直到她的父母先後去世,她依然沒有得到自己想要的關愛和認可。
實際上,我娘對任何事都認為是受苦,需要忍耐。
她一直期待著忍耐帶來的回報。
她一直宣揚著自己的忍耐,佔據著道德制高點,可惜一直沒有得到想要的認可和讚揚,或者說,沒有達到她想要的效果。
受她的影響,我一度也覺得除了忍耐別無他途。
事實證明我錯了。
有了孩子以後,我才發現,忍耐可能只是弱者的自我安慰。
以上。


忍辱的前提是要負重致遠,能致遠,忍辱才有價值,不致遠的那只是推磨盤的毛驢,再能忍也沒用。


這個要分類討論的

忍耐誘惑,延遲滿足,長期來看是優良品質,會助你形成更具前瞻性的獎勵反饋,強化你制定計劃、理性判斷的能力;短期來看則有可能讓你錯失許多良機,削弱當下的自信心和幸福感。

忍耐傷害,延遲痛苦,長期來看不是優良品質,越來越高的耐受性會降低你解決問題的動機和能力;短期來看卻能幫助你快速集中注意,調動理性思維,高效檢索信息,進而尋找到當前問題的最優解。


是的。


忍耐和忍受是有區別的。

能隨時終止、放棄,卻堅持的叫忍耐。

比如學習,健身,創業,工作,你隨時可以離開,阻止你的只是你自己。

不能隨時終止和反抗的,只能默默承受的叫忍受。

比如面對暴力,比如貧窮時無良老闆的壓榨,單純依靠自己無法擺脫。

忍耐是好品質,忍受卻不是。


忍耐不是毫無作為,為了反抗而去忍耐才是有價值的,尤其是面對情感,人是一種很容易自我麻痹的動物,如果連情緒都不能自由表達,最後大概會得病吧,無法體會人生的病。


不是!
將「忍耐」比做好品質,於我而言,與一昧強調貧窮對人的積極影響一樣
我原先就是忍耐型人格
遇到啥事,就想「算了,忍忍就過去了」
所以就什麼都不說
你不去說,在別人看來這叫「默認」「你看啊,她自己都無話可說了」
所以,從這個層面我覺得忍耐並不是個好品質
當然
如果路上有人不小心踩了你一腳
你不「忍耐」
跟人對罵
大家都是成年人
知道這兩者的不同


看結果


忍耐,但不是一味忍耐。
不做點什麼的忍耐,跟懦弱差不多。
君子報仇十年不晚,小人報仇從早到晚。
你看,君子小人都要做點什麼。


忍耐是一個好的品質嗎?

答:忍耐不是。

忍耐的級別太低,給你講個定慧均等。

定力才是人能稱得上品質的一種特質。

佛家語:定慧均等。定性比智慧更重要!!!


任何經歷,都是一種積累。人生有很多苦難,是躲不掉的,所以需要忍耐;人生有很多閑氣,是避不開的,所以需要忍耐。因為忍耐是人生中的一種理智,一種深邃,是感悟複雜人生的智慧。


忍過一次不想再忍,而想著怎麼去改變它~這是一個良好的品質。


曾經學到最重要的事之一就是:忍耐只是手段,目的是讓身邊人知道你的界限在哪裡。

小事兒比如人家跟你開開小玩笑,你拍桌子罵娘就顯得很沒意思。但人家騎在你頭上指著你臉罵你娘你還微笑就更沒意思了。

學生時代,你把你的界限設在你可以跟我開小玩笑,但不能提及我父母。越了線你先警告,再來就動手,他自然也就明白了。人是會尊重有底線的人,因為他知道只要不越過底線,你就都開得起玩笑,他也會覺得很安全,很輕鬆,自然會尊敬你,你自己也舒服,因為他線外的行為不會讓你反感。

與人相處,尤其是長期,必需讓對方知道自己的底線,底線內的可以忍耐,底線外不行,這樣彼此都舒服。但有些人很喜歡一次一次越過你的底線,你的底線被他越壓越小,他越一次別人看到也會越,你必須保護自己的底線,整他,就像訓練巴普洛夫的狗,要讓他知道鈴鐺響就是餵食,你越線我就是要整你。

但出門在外,有些一面之緣的人,你可以多忍忍,因為他不會和你長期相處,他這一次越線以後再也不會有機會見你,也不會對你的底線有影響,你不忍也許被他一刀捅死,不值當,既然不用讓他知道底線,那退一退也不損失什麼。


忍耐是為了更好的爆發


凡事總有兩面,注意避免陷入非此即彼的兩端。
比如忍耐,九一八事變是忍耐,紅軍長征也是忍耐。


當然 忍耐說的容易可真正做到的人很少 指的是真正意義上的忍耐 我覺得忍耐包括包容 寬恕等一系列類似的品質 當然在不超過底線的忍耐都是好品質 (′?ω?`)
舉個栗子 如果有個人嫉妒你恨你什麼的總之很想對你使壞 他罵你和別人閑言碎語 你忍耐 這是好的 如果他已經上門去侮辱你的母親 你還繼續忍耐 這不是忍耐不是老實也不是寬恕 這是懦弱
(??????) ?


我覺得是好品質。忍耐可以控制心性,時間久了就能管住自己的心不為外界所動,就更容易看情事物本質吧。


推薦閱讀:

大二了還沒有女朋友,正常嗎?
你聽過什麼讓你呼吸停滯的情話?

TAG:情感克制 | 社會心理 | 品德 | 相處 | 情感表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