黛玉的母親為什麼沒有和其他的三大家族聯姻,而是嫁給了林如海?

從書中對林家描述來看,林家雖也是書香門第但和賈家這樣鐘鳴鼎食之家詩禮簪纓之族世代襲爵的顯赫地位還是有很大差距的。四大家族內部聯姻密切,關係錯綜複雜,黛玉的母親是賈母唯一的女兒,在小說第三回林黛玉拋父進京中,賈母說:「我這些兒女,所疼者獨有你母,今日一旦先舍我而去,連面也不能一見,今見了你,我怎不傷心!」可見賈母對賈敏確實疼愛有加,卻為何要嫁女兒去蘇州不和其他大家族聯姻呢?而且黛玉母親過世後,為何被送往了榮府,而不是在蘇州林如海的官邸?


三大家族從來就不是賈府嫁女兒的對象。多少人被護官符的結論一說就聯想出去了:四大家族,皆聯絡有親?這沒錯,可「有親」不代表互有嫁娶啊。

書中明寫的婚配,史家王家往賈家嫁過女兒,王家還往薛家嫁過女兒,可是史王兩家誰曾娶到賈家嫡系的女兒回去了?薛家則根本和賈家沒有直接姻親關係,抱大腿靠的是死去的薛公和賈政的連襟關係。

賈家女兒都嫁給誰了?上一輩「老姐妹」中,賈敏嫁往林家,其他人沒講,但顯然沒在正文常見的幾家親戚里。寶黛這一輩,出身最高的元春嫁了皇帝老兒,出身差但個人條件出色的探春做了藩王妃之類的。各項條件都很平庸的迎春,攤上個貪財不靠譜的爹,可這爹再怎麼賣女求財,現放著薛蟠這個大財主在那,賈赦也沒想把迎春嫁給薛蟠,而是嫁給了「現襲指揮,在兵部侯缺題升」而且仕途十分看好的孫紹祖。這個孫家賈政還十二分看不上,因為「雖是故交,並非詩禮名族之裔」。

賈家擇婿,硬指標是「詩禮名族」。達不到這一條的,哪怕是有官有爵又有錢的孫家都提不上筷子。至於三大家族,一家商人兩家武夫,誰達標了?

事實上,四大家族以賈家為首,其他三家都在競相嫁女兒進賈府,薛家還沒競爭上,王家則是連嫁女兒帶賠錢,其換來的收益也是巨大的——王家的暴髮式升遷。在這種局面下,賈家金尊玉貴的嫡出女兒,憑什麼倒過來下嫁到那三家去?

下面說賈府為什麼定下這樣的擇婿標準。

賈家的標籤是勛貴。所謂勛貴,就是皇帝花錢榮養著,在地方上耍耍威風欺負欺負老百姓還行,但不被允許染指真正的權力。一旦襲爵結束,連爵位附帶的財富來源也不復存在,這時候的賈家,如果沒有新的增長點,就只能乖乖去做地主了。

從書中的描寫可以看出,到了赦政這一輩,賈家在朝堂上其實已經高度邊緣化了此時的賈家想要生存,就必須要轉型,轉什麼型呢?毫無疑問,考科舉,進入文官系統,進入國家權力中心。

這一點在不能承爵的賈政這一支上體現得更加明顯。在擇長媳的時候,賈政放著王家未字且嫁妝豐厚的王熙鳳不問,而是給長子選擇了國立大學校長家的女兒李紈——錢是少了點,權也沒有,但妥妥的書香門第。賈珠在轉型路上也非常順利,乖乖讀書,乖乖科舉。如果不是死得太早,他會是賈家下一代轉型中興的希望。

而反觀林家,四代襲爵之後,林如海順利轉型,高中探花。當時的林如海,一手是勛貴之裔,在舊貴族中頗具人脈,一手是科舉出身,同門同年無數,兩邊都吃得開,方能一路亨通——你以為每個探花都可以點鹽政的嗎?

這時候賺錢多不多,家財厚不厚還重要嗎?轉型成功的林如海迅速進入掌控國家經濟命脈的體系,尚未轉型的賈家還在一點點邊緣化著。此時的賈家看著林家,那就是自己的榜樣啊!

賈政的三觀基本都是從賈母那兒來的,賈政能看到李紈作為書香名門女兒的優勢,賈母如何看不到林如海的優勢?從家族前程上講,林家是賈家積極靠攏的對象——轉型成功,掌握實權,又出身顯貴,和同為舊貴族的賈家聲氣相投。不要說和書香沾不上一點點邊的三大家族,就算其他的書香人家,因為此前和舊貴族的階級隔閡,也不能和賈家有效互助——比如後來賈政挑選的李紈家。從聯姻角度上講,林家這樣的政治成色簡直是完美到飆淚。而聯姻效果也證實了這一點:賈政和林如海在公務上時有互動,二人均互相欣賞,倘若林如海不死,賈家又能爭點氣上個台階的話,二人必將成為公務上的好搭檔,生活中的好親戚。

賈敏林如海二人是家族聯姻,但並不是每一樁家族聯姻都是面目可憎的。林如海僅僅個人條件優秀並不足以令他和賈敏的婚姻幸福。雙方家族如果不能和睦共進,小夫妻如何能夠好過?精明過人的賈母,為了自己疼愛的小女兒,不但挑選出了人品才華甚至為人處世都是一等一的林如海,更挑中了林家和賈家互利的關係。這樣的婚姻,比僅僅郎才女貌的結合有更強的基礎,也有更大的前程,即使三大家族中有那麼幾個才學俊逸之輩,也是遠遠不能匹敵的。

賈母能找到林如海這樣一個既利家族,又利女兒的女婿,絕對是曹雪芹開的金手指……如果不是賈敏無子+林如海早逝,紅樓夢就要發展成一套俗到家的才子佳人大團圓了……

————————————————
唉唉,補充一下,我不喜歡有些論點過度貶低賈家,認為賈家找了林家是高攀之類的話。

首先小說並不完全是現實,你不能說現實里后妃家裡不值錢(況且清朝真不是,家裡值錢的后妃大把),書里也是。書里把賈家設定到什麼高度了,只能回到原文的設定上去
冷子興和賈雨村兩人,已經給賈家貼了標籤:鐘鳴鼎食,詩禮名門。為啥詩禮呢?倒霉的賈敬其實是進士出身來的,賈政其實也是差點要去考科舉的,才襲到第三代就意識到要考科舉,賈家的先人還是蠻有眼力見的。林如海可是家裡第五代,才轉型成功的。
我們知道黛玉進京是由黛玉的眼光來寫的,即便眼界品位不凡的黛玉,先看了賈府的三等僕婦,就意識到「吃穿用度已是不凡」,觀察了賈府的丫鬟之後,心裡更暗贊「與別人家不同」。賈府吃完飯先漱口,再洗手,才能喝茶,林家則沒有漱口洗手的規矩,故而黛玉都把漱口茶錯認成了喝的茶。
林妹妹自己的判斷,總比我們準確些吧
可見賈家當時對於林家來說,還是門戶略高的,只是林家發展前景看好,賈家卻後繼乏力,眼看一門富貴即將過期作廢。

林如海是探花,很值錢,這個不假,但也不是哪裡來個探花都能上位的。賈雨村還正宗進士呢,還不是要靠草菅人命向賈王二家這樣的舊貴族賣好兒求政治投資。(這裡其實很有意思的,賈雨村不知道薛蟠和賈王兩家親屬關係的時候,是頗想拿薛蟠立威的,一聽賈王就慫了,可見薛家的門戶是真的不大值錢)林如海沒有親族,來自家族的助力非常薄弱,賈家的政治資本對他來說絕對是有助益的。

不然怎麼解釋,林如海娶了賈敏生了黛玉之後,一路升御史,點鹽政?賈家真要是爛尾,林如海娶了賈敏應該一輩子升不上去才對。進士如何,翰林如何?梅翰林家最後還不是混到要娶商戶女做兒媳婦。

況且,真把賈家踩爛了,愛女如命的林如海是如何放心把唯一的愛女林黛玉送到他家去明珠蒙塵的啊……就為了嫌人家生母家庭一般,把女兒往火坑裡推,乃們真的忍心把林爸爸推演成這樣的人咩?!


一 林家——絳珠仙草的人間背景

第二回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甲側:蓋雲「學海文林」也。總是暗寫黛玉。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甲眉: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無,半古半今,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極玄極幻,荒唐不經之處。本貫姑蘇甲側:十二釵正出之地,故用真。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甲眉:可笑近時小說中,無故極力稱揚浪子淫女,臨收結時,還必致感動朝廷,使君父同入其情慾之界,明遂其意,何無人心之至!不知彼作者有何好處,有何謝!報到朝廷高廟之上,直將半生淫朽穢資睿德,又苦拉君父作一干證護身符,強媒硬保,得遂其淫慾哉!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甲側:要緊二字,蓋鐘鼎亦必有書香方至美。之族。


林家情況總結如下:


家世: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和史家一樣是侯爵)
聖眷:起初時,只封襲三世, 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和賈家一樣加襲一代。並且林家發跡比四大家族早一代。)
科舉: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對比四大家族沒有繼承人科舉出身。賈敬是例外,可是醉心修道,對家族漠不關心。)
官職: 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 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對比賈政官職是工部員外郎,已不在權力中心。)
地位: 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既是舊世家,又是新興當權派。)
這樣的人家,別說賈家,更是所有家庭夢寐以求的聯姻對象吧,還是作者能給予絳珠仙草的人間最完美的出身。

二 林如海——紅樓夢中難得的男性形象

第二回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甲側:總為黛玉極力一寫。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甲側:帶寫賢妻。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蒙側:絳珠初見。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且又見他聰明清秀,甲側:看他寫黛玉,只用此四字。可笑近來小說中,滿紙「天下無二」「古今無雙」等字。便也欲使他讀書識得幾個字,不過假充養子之意,聊解膝下荒涼之嘆。甲眉:如此敘法,方是至情至理之妙文。最可笑者,近小說中滿紙班昭蔡琰、文君道韞。

第三回 榮國府收養林黛玉 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此刻正思向蒙訓教之恩未經酬報,遇此機會,豈有不盡心圖報之理。但請放心,弟已預為籌畫至此,已修下薦書一封,轉託內兄務為周全協佐,方可稍盡弟之鄙誠,即有所費用之例,弟於內兄信中已註明白,亦不勞尊兄多慮矣。」

林如海身為探花自然相貌學識都是一流。更難得的是林如海幾房姬妾都無寵無子。賈敏去世時,林如海正值不惑之年,他卻壯年喪妻不續弦。對比賈府的眾位老爺,姬妾丫鬟眾星捧月,填房偏房一個不少,哪裡有一絲夫妻深情。可見林如海和賈敏意趣相投,相濡以沫。林如海還對女兒疼愛有加,注意女兒的飲食起居,連飯後是否飲茶都有囑咐。其實夫妻二人本來有一個兒子,三歲就夭折了。從家族角度來說,唯一繼承人的死亡,對於林家的打擊是致命的。從親情角度來說,孩子剛剛三歲就去世,對父母也是錐心之痛。在這雙重打擊下,夫妻二人的身體每況愈下。他們更加對黛玉傾注了所有的愛。林如海還是很優秀的女婿。林如海放心地把獨生女兒交給賈母教養,提起二內兄賈政不吝讚美,說他大有祖父遺風。對妻子的愛、對妻兄和岳母的尊敬讓他對於賈家有非常好的印象。此外,賈雨村托林如海薦事。林如海的回復也是謙和得體,儒雅周到。其實賈母派人來接黛玉,自然處處妥帖,何須賈雨村照拂。只是林如海的作風如此,施恩不拿大,體貼地照顧了賈雨村的面子。這樣完美的男性,也算是紅樓第一人了吧。

三 賈敏為何沒嫁入其他三大家族和皇家

第十八回 慶元宵賈元春歸省 賈妃滿眼垂淚,方彼此上前廝見,一手攙賈母,一手攙王夫人,三個人滿心裡皆有許多話,只是俱說不出,只管嗚咽對淚。己夾:《石頭記》得力擅長全是此等地方。庚眉:非經歷過如何寫得出!壬午春。邢夫人、李紈、王熙鳳、迎、探、惜三姊妹等,俱在旁圍繞,垂淚無言。半日,賈妃方忍悲強笑,安慰賈母、王夫人道:「當日既送我到那不得見人的去處,好容易今日回家娘兒們一會,不說說笑笑,反倒哭起來。一會子我去了,又不知多早晚才來!」說到這句,不覺又哽咽起來。己夾:追魂攝魄,《石頭記》傳神摸影全在此等地方,他書中不得有此見識。邢夫人忙上來解勸。己夾:說完不可,不先說不可,說之不痛不可,最難說者是此時賈妃口中之語。只如此一說,千貼萬妥,一字不可更改,一字不可增減,入情入神之至!

有的讀者認為,賈敏和其他三大家族聯姻是更好的選擇;有的讀者認為,位極皇妃的元春才是所謂的「嫁得好」。對於貴族女性來說,婚姻不僅要考慮個人的終生幸福,更要為家族謀求最大的利益。《圍城》中方豚翁在方鴻漸的婚姻問題上說:「嫁女必須勝吾家,娶婦必須不若吾家。」正體現了這種擇偶觀念。我雖覺得這句話迂腐的很,但現實也的確如此。而其他三大家族,史家是侯爵、王家是武將、薛家是皇商。賈家作為四大家族之首並無向其他家族嫁女的必要,反而是其他三家都在往地位更高的賈家嫁女兒。到了元春這代,賈家已無爵可襲,急求和林家一樣科舉轉型。繼承人賈珠在重壓之下早早進學娶妻,年紀輕輕便去世了。在第一繼承人英年早逝,第二繼承人年幼且不樂讀書的情況下,賈家只得送元春入宮謀求家族前途。振興龐大家族的重任系在元春一人身上,這是多麼悲慘的命運。元春最終死於宮廷政治鬥爭這基本沒有爭議。而判詞中「榴花開出照宮闈」「相逢大夢歸」等語暗示了元春死的時候,已經懷了孕,但她還是被作為棋子犧牲了。紅樓夢裡用馬嵬坡來暗示元妃的命運,可實際上,元妃的命運比楊妃更加凄涼。而賈敏的婚姻既顧全了賈家女兒的終身幸福,又為家族博取了互利關係,對賈府可謂四角俱全之美。

四 林家與賈家聯姻原因

當然,林家處處完美,只不足於一點,人丁稀薄。這也正是林家與樹大根深的賈家聯姻的原因。
林家原本夫妻恩愛,兒女雙全。只是好景不長,黛玉的弟弟三歲夭折,高齡產婦賈敏受到打擊也因病去世了。一家人死的死,病的病,弱的弱,林如海在打擊之下身心俱損,他對自己的健康狀況是清楚的,怎麼會想不到為自己深愛的女兒和祖先積累的家產找一個放心的歸宿?在林家沒有親支嫡派,只有幾門來往不深的堂族的情況下,妻子的娘家是林如海所能做出的最好選擇。對妻子的愛、對妻兄和岳母的尊敬讓他對於賈家有非常好的印象,促使他放心地把黛玉和家產託付給賈府。而賈府,作為一個入不敷出的大家族,急需一筆財富來維持空架子。並且掌權人賈母也樂於黛玉嫁給寶玉,使兩個玉兒在她的庇護下都能獲得幸福。賈敏作為賈府的女兒、林府的女主人也在病榻之上協助了林府家產和女兒終身的計劃。她常常告訴黛玉遠在千里之外的外祖家的情況。小黛玉初入賈府時,念著母親的囑咐避開一個個陷阱,完成了在賈府的初次亮相。賈家託管林家家產,黛玉成人後進賈家。這是以上三個聰明人的共識,對兩家是雙贏的局面,也可以給他們都疼愛的黛玉以幸福。

五 關於黛玉婚姻的一些推斷

家產由賈府託管了,那與之息息相關的黛玉的婚姻呢?值得注意的是,在黛玉來之前,和寶玉耳鬢廝磨的人是湘雲。可見賈母對於寶二奶奶的人選,最開始屬意的是自己的娘家人。但天有不測風雲,在女兒早逝,女婿也身體堪憂的情況下,賈母於情於理,都放棄了湘雲轉而培養黛玉和寶玉的感情。所以黛玉來了,和寶玉一起跟著賈母住,一同吃,一同住,青梅竹馬兩小無猜。賈母對於寶黛二人的感情培養,是煞費苦心的。賈府上下也是默認寶黛最終會走向婚姻。

可是,人算不如天算。身體硬朗,打得了醮,游得了園,自信可以庇護兩個玉兒成年,親眼見證他們幸福婚姻的賈母還是沒能熬得過天命。我相信賈母是薨逝的,從而來不及為木石前盟下達任何具體的指示。而能讓賈母這樣見慣了風雨的老人家薨逝的,很可能是元妃的死亡。而且通過判詞「榴花」,「相逢大夢歸」等語。很可能元春有孕,賈府上下一片喜氣洋洋。但元春隨後在宮廷鬥爭中被犧牲了,賈母由大喜轉向大悲突然去世。王夫人把持賈府權力,開始力主金玉良緣,薛姨媽為了薛家考慮也會唯唯諾諾地附和。賈政出於封建迂腐的性格,在那個沒有自由戀愛的時代,會認為把黛玉留在前途暗淡的賈府有負妹妹妹夫的信任,轉而為黛玉另擇一門好親。寶釵已與黛玉成為知己,無心金玉良緣,卻還是為了薛家被迫嫁給寶玉,一生為薛家所累。鳳姐深知內情,但王夫人已當家,且自身深受被休的危機,自然不會出頭。林家家產消耗殆盡,賈府卻背信棄義,不再遵守當年默認的約定,那時的林妹妹,才會在絕望中淚盡而亡。

紅樓夢第一完美的林家在短短几年內小公子夭折、夫人病逝、老爺去世、小姐還淚而亡而迅速破碎。林家其實才是紅樓夢中第一個覆滅的家族。彷彿一場大夢醒,從此以後,世間再無姑蘇林家。倘若人間不是「美中不足,好事多魔」,姑蘇鹽課林老爺家,該是多麼歲月靜好,現世安穩呢?


沒嫁給四大家族的紈絝,而是嫁給了列侯之後探花出身的林海,恰恰是賈敏深受賈母寵愛的證明。她這婚姻在那個時代,是標準的「嫁女必勝於吾家」的高嫁。

補充:探花是三年考一次的全國第三名,非常清貴。林海那出身履歷無可挑剔,妥妥的閣臣備選、未來宰相。而那個雖然在金陵稱得上大家族的榮國公府賈家實際上歷代子孫都從未進過權力核心圈子。看這一點就知道誰高攀了。 實際上,清代讀者大多認為老曹給林海編出這麼個夢幻履歷,正是作者偏心偏愛黛玉,恨不得把皇族外天下最好的出身給她的證明。

再補充一條脂批為證,關於林如海的設定其用意是: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甲戌側批:蓋雲「學海文林」也。總是暗寫黛玉。】

最後一次補充,建議可以參看@謝葦 同學的回答。
為什麼說林海履歷無可挑剔,是閣臣備選:單一個探花也還好,林海貴就貴在兩邊都沾,還顯然是皇帝眼中重臣,無論是虛寫的蘭台寺大夫(原型疑為御史大夫)還是實寫的鹽政,都不是普通職位。估計林海的仕途是 探花轉翰林編修起家,轉御史言官,升至主官後外放鹽政,這分明是大學士培養路線圖嘛,如果他不早死,幾年鹽政下來轉回京中六部(戶部比較可能),升至尚書,然後就可以入閣了。畢竟他還有個別人比不了的優勢--他不需要「丁憂」。


-------2014.07修繕更新-------

唔。。我是從角色創作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的~
因為非要說根本,政治聯姻反倒要靠後了。而是曹雪芹要讓林黛玉與眾不同。這才是背景。


1. 情節設定方面

紅樓夢是寫現實,但現實深處有作者的理想,理想的婚姻結合,整部紅樓夢裡最接近的就是賈敏和林如海。用現實主義來解釋,其實都很有限,就像現實解釋不了賈寶玉脖子上那塊玉一樣。
尤其林黛玉同學,雖然她毛病多多,但本身定位就是理想與詩意的化身。身世上自然也需要如此。從這一點來解釋她的血脈之不同,其實才是更合理的。這一點蔣勛在說紅樓夢時也提到過,絳珠仙子既然要下凡,當然要挑一個最適合她的成長背景。
這點可參見妙玉和寶釵,她們的出身背景都有很明確的象徵和隱喻意味。有興趣再展開談。


2. 就算談現實吧,也不是錢那回事。

賈敏是賈母唯一也是最小的女兒,王夫人嫁過來的時候,她還待字閨中。哪怕在這個沒什麼情調的嫂子看來,賈敏也是千金萬貴,用王夫人自己原話說,那才是真正的白富美,相比之下現在的賈府三艷簡直看都不能看。
如果你是她媽,對這個女兒萬般寵愛,她本身也很爭氣,長成如花似玉的人物,你捨得把她完全作為一個政治聯姻的工具來決定終身大事么?捨得么捨得么?

所以就是像 @Tianyi Xu同學說的那樣,正是因為賈母對賈敏的寵愛,才會選擇林如海。

你看看賈史王薛其它幾家的家長。史湘雲在老家沒少受欺負,針線活都要自己做;王家看看王夫人那德性就知道了;薛家呢?薛姨媽是看起來慈祥不錯,可好歹是商人出身,自古士農工商,地位首先就低了一截去(倒不是說寶釵的定位因此就比別人低了,只是黛玉出生在這樣的家庭里,實在不適合角色定位)。

賈母何等精明,這麼多年下來,彼此大家族裡什麼名堂什麼氣數,她老人家早看得清楚。掌上明珠的託付自然要越長遠越慎重越好。
反觀林如海,雖然家裡有錢,可是自己更爭氣,探花這麼個身份可是實打實考出來的。從他為數不多的出場言行——比如對賈雨村或林黛玉的提點——亦可看出,做人做事也相當有一套。

比起他來,不用說賈赦賈敬,就連賈政都弱爆被甩出好幾條街不止。這才是有為青年啊。白富美值得擁有。

【PK結果】
一邊是紈絝子弟,一大家子人為了利益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
一邊是文化精英,書香世家;門庭清貴,無甚人事紛擾。
賈敏母女會更喜歡誰,豈不是一目了然?

3. 再退一步。


賈府靠幫皇帝打天下起家,相關情節在黛玉進賈府和焦大罵街的段子里有明確寫出。缺什麼補什麼,賈家有什麼拿得出手的文化人么?
這也是為什麼賈政那麼重視賈寶玉的仕途的另一個原因。

【PK結果】
林如海的巡鹽御史身份不解釋。


綜上,無論從哪個角度看,林如海這樣的角色設定,都是為賈敏而存在的最佳婚配人選,幾乎天造地設的一對。《紅樓夢》到底是本小說,站在作者的角度來理解,這些安排對於後續情節和人物的展開,其實是最為合理的。

書中的賈母,雖說是大家族裡的最高統治者,但內心一樣是個真實的祖母與母親。她一樣會為了兩個「不是冤家不聚頭」的玉兒暗地裡傷神哭泣。雖說政治聯姻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但我個人也願意相信,她不會不在乎最珍愛的小女兒嫁人之後,是否能幸福快樂。所以,正確的說法是,並非賈敏非嫁林如海不可,而是林如海這個人設,就是為了給賈家這三代女性的理想光輝完美形象開掛而存在的——學問一定要豐厚,出身一定要顯貴,家室一定要清淡,對妻女一定要愛惜。而當他完成承上啟下的這麼個作用之後。。。當然,也就只有駕鶴西去這一條路可以走了。


按照現在來對比的話:
林如海:紅四代、清華畢業、多年中紀委工作經驗、國資委紀委書記。


為了生黛玉


第一個問題的描述包含了一個隱含的前提,就是「四大家族聯姻是最佳選擇,賈敏嫁入林家不如嫁入史、王、薛三家」。

這個前提大錯特錯。

林如海和林家的描寫不過寥寥數語,但已經交代清楚:」因聞得今歲鹺政點的是林如海.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 , 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 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 便從科第出身. 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再來看下王、史、薛三家。雖然四大家族」連絡有親,一損皆損,一榮皆榮,扶持遮飾,俱有照應「,但賈家是其中地位最高的,寧榮兩兄弟皆位列「八公」;史家為保齡侯尚書令史公之後,王家為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公之後,而薛家地位就更低,雖然豪富,但只是皇商,並沒有爵位和官職。(所以薛寶釵後面說黛玉看《西廂記》:「我們家也算是個讀書人家,祖父手裡也愛藏書」,「也算」二字雖是自謙,卻也恰如其分。)

此外,四大家族「一榮俱榮,一損俱損」興衰與共,紅樓夢開篇,賈家已是呈衰敗之兆的末世;史、王、薛三家也是一樣,四家皆人丁不旺;幾家的主要姻親關係,還是從王夫人薛姨媽算起;四家同輩兄弟中也不過王子騰(襲爵,都太尉統制縣伯)、王子勝(鳳姐之父),湘雲之父、史鼐(襲爵保齡侯,湘雲之叔)、史鼎(忠靖侯,湘雲之叔)、寶釵薛蟠之父幾人,未必有與賈敏合適婚配者

幾家子孫不肖的情況(以賈赦賈珍為參照),賈母也自然清楚,不會把心愛的小女兒配給沒出息的紈絝

綜上所述,林家門第、財力,不在四家之下,如海人品俊逸,更是遠超四家同輩,堪配賈敏。

最後,林黛玉是全書中出類拔萃的角色,這個人物的塑造採用了最高標準,因而她的家庭、父母,也是最優秀的。只是這樣完美的一家卻父母早亡,黛玉孤零無依,寄人籬下,不得不嘆曹公巨筆如椽。

第二個問題,林黛玉為何為賈府收養?

林家人丁不旺,賈敏、如海先後病故後,黛玉已無人依傍;因此林如海與賈府達成了約定,賈府收養林黛玉,並接管林家財物,待黛玉大後代為婚配——多半是配與寶玉,因此連下人都知道「將來準是林姑娘定了的。因林姑娘多病,二則都還小,故尚未及此。再過三二年,老太太便一開言,那是再無不準的了」。

林黛玉為賈府收留相關原文如下:

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雖有幾門,卻與如海俱是堂族而已,沒甚親支嫡派的。今如海年已四十,只有一個三歲之子,偏又於去歲死了。雖有幾房姬妾,奈他命中無子,亦無可如何之事。今只有嫡妻賈氏,生得一女,乳名黛玉,年方五歲。夫妻無子,故愛如珍寶。」(第二回)

如海道:「天緣湊巧,因賤荊去世,都中家岳母念及小女無人依傍教育,前已遣了男女船隻來接,因小女未曾大痊,故未及行。」(第三回)

那女學生黛玉,身體方愈,原不忍棄父而往,無奈他外祖母致意務去,且兼如海說:「汝父年將半百,再無續室之意,且汝多病,年又極小,上無親母教養,下無姊妹兄弟扶持,今依傍外祖母及舅氏姊妹去,正好減我顧盼之憂,何反雲不往?」黛玉聽了,方灑淚拜別,隨了奶娘及榮府幾個老婦人登舟而去。(第三回)

誰知這年冬底,林如海的書信寄來,卻為身染重疾,寫書特來接林黛玉回去。賈母聽了,未免又加憂悶,只得忙忙的打點黛玉起身。寶玉大不自在,爭奈父女之情,也不好攔勸。於是賈母定要賈璉送他去,仍叫帶回來。一應土儀盤纏,不消煩說,自然要妥貼。作速擇了日期,賈璉與林黛玉辭別了賈母等,帶領僕從,登舟往揚州去了。(第十二回)

昭兒道:「二爺打發回來的。林姑老爺是九月初三日巳時沒的。二爺帶了林姑娘同送林姑老爺靈到蘇州,大約趕年底就回來。二爺打發小的來報個信請安,討老太太示下,還瞧瞧奶奶家裡好,叫把大毛服帶幾件去。」鳳姐道:「你見過別人了沒有?」昭兒道:「都見過了。」說畢,連忙退去。鳳姐向寶玉笑道:「你林妹妹可在咱們家住長了。」(第十四回)


林如海任兩淮巡鹽御史,是掌實權有實利的官僚,清代鹽客都深受皇帝重用的,跟蘇州織造一樣,是皇帝的親信人等。他們即有實缺,又充當皇帝在江南的耳目,介以監察南方士林的動向,掌握漢人知識分子的思想傾向,廣被皇恩。況且林如海學養一流,品貌端方,自然是佳胥。


林如海是三十五歲後才中了探花,五十歲左右點為巡鹽御史(這個判斷最後解釋)
賈敏嫁給他時,他的身份和賈珠寶玉其實差不太多,不能襲爵,只能靠前途未卜的科舉
但他一大優勢是家族獨子、五服內無親友,林家四世家產全歸他了,書後面提到三二百萬家產,作為人丁稀少的林家,是完全可能攢下來的
為什麼不嫁給四大家族?
兩個方面,一個跳出書在書外分析,一個在書內邏輯分析
第一個方面,情節需要這麼設定
這個問題等同於,為什麼史老太君就生了兩兒子沒生三兒子?為什麼賈珠年輕早夭?為什麼李紈的嬸娘、邢夫人弟弟、鳳姐哥哥還有薛寶琴家偏偏趕在同一時間準備進京?
情節需要,就這麼設定了
所以賈珍三十多歲還得了一胞妹,林如海四十多才有黛玉,所以王夫人隔了十多年才生了寶玉,
賈府在元春賈璉出生後十多年裡沒生養孩子(賈璉他弟目測和賈環同年齡),偏偏二姑娘迎春出生兩三年里呼啦啦生出來五六個,偏偏幾個姻親家族也都在這三五年里呼啦啦生出來黛玉黛玉她弟薛蟠寶釵薛蝌寶琴湘雲以及李紈堂妹們、邢蚰煙,更奇葩的是妙玉和香菱居然也是這個年齡段的;
(知乎提到過射鵰里,郭靖和黃蓉在牛家村密室療傷,然後書中前期的幾乎所有人物都路過了此密室外:傻姑、洪七公、老頑童、梅超風、黃藥師、尹志平、全真七子、江南六怪、穆念慈以及托雷華箏等等等等——江南這麼大,各人目的地不同,牛家村也不是交通要地,偏偏就這麼巧——其實就是小說情節需要這麼安排嘛);
同理賈敏的婚姻
賈敏必須要嫁給一個沒有本家近親的男人,否則黛玉不能常住賈府,連像史湘雲那樣不時來住住都不行,因為林家不能和賈家同城(否則就沒了黛玉和寶玉六七歲的初見似重逢這一幕);那麼,黛玉不和賈府一城,又有嬸嬸伯娘照看,很難出現在賈府——紅樓夢不是堂親表親沒區別的現代,林如海如果能把女兒留身邊還有女性長輩照看也不會送她進京;
即使排除萬難讓黛玉進了賈府,也無法達成寄人籬下這一基礎設定了
同為父母雙亡,湘雲和黛玉對自己處境的感受還是很有區別的,性格只是部分原因,最主要的原因,是在當時的社會形態下,湘雲是有家的,黛玉沒有——湘雲嬸娘再讓她做針線到半夜,她依然是史家大小姐,只要林家還有長輩,黛玉就絕不是寄人籬下————而黛玉無家可歸寄人籬下的處境,是紅樓夢的基礎設定。她外在的優裕嬌養和內在的不安傷懷,她在賈府生活明面的明媚鮮艷和實際的風刀霜劍,是用了大量筆墨來細細描寫的、非常重要的部分,而這些是必須建立在她寄人籬下這個基礎設定上的
如果賈敏嫁給王史薛三家,王家史家薛家都人丁興旺,嫡親一堆,南京老宅和北京都有人常住,黛玉和寶玉吵架了,回頭叫上丫鬟拎著包就回自己家了——這樣還怎麼寫下去啊;
第二個方面,從書內人物的無上帝視角看,不用瞧不上四大家族也能邏輯自洽——不是林家太好,是三大家族要麼年齡不合適,要麼已經訂婚了;就算年齡匹配,總不能反反覆復就四大家族內婚吧,古人也是懂得骨血倒流不算好的,就是從廣結姻親編織人脈的角度講,四家不斷內婚也是最浪費資源的
鳳姐母親和王子騰夫人似乎也不是四大家族的,湘雲母親嬸嬸估計也不是;賈敏三個姐姐估計也不是嫁的四大家族;史家上一代女兒們(如果有)估計也不是;

另外題主問題相關的一點,賈敏出嫁時,很可能不是從北京嫁到蘇州,而是從南京(金陵)嫁到蘇州,賈家極可能是她嫁出去後上京的,所以寶玉挨打老太太很順口的鬧著要回南京老宅;
也就是她父母並沒捨得她嫁那麼遠,南京蘇州很近的;
=====================================================================
關於林如海的官位:今如海年已五十,「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為巡鹽御史
巡鹽御史這個官,在清朝早中期是七品官,雖然比較受重視,但官位確實不高
蘭台寺大夫,等同於監察御史,康熙年間,監察御史是七品官;巡鹽御史,是監察御史的一種,類似於警察被指定做刑警,醫生被指定做牙科,雍正二年就被停掉;
所謂的欽點,就是指派地方道上的監察御史中的一位去做巡鹽御史;
蘭台原為漢代宮廷藏書之所,由御史中丞主管,御史中丞又兼任糾察,故後世又稱主管糾察、彈劾官吏的御史府為蘭台寺。所以紅樓夢裡的蘭台寺大夫指的就是監察御史
秦及西漢,御史屬御史大夫府,御史大夫管監察,是三公之一。下有兩丞,其一為御史中丞。漢朝後期廢御史大夫這職位,以御史中丞為御史長官,後歷代相沿
明洪武十五年(1382)改前代所設御史台為都察院,長官為左、右都御史,下設副都御史、僉都御史。又依十三道,分設監察御史(正七品)。清朝和明朝名稱有變,但大體可以參考;
那麼,林如海有可能是副都御使、僉都御史嗎?
不可能,這兩種官位都是在京城當官,地方上只有正七品監察御史;清朝外臣也可以兼任右都御史、右副都御史,但必須是總督、巡撫級別,且是兼銜,另有總督正銜;
退一步,即使高級御史比如都御史出來巡鹽,也是叫做「巡鹽御史「
可能有人拿曹寅說事,但曹寅是特例,還是以正五品官身份兼任兩淮巡鹽御史
而林如海是只有巡鹽御史,沒有另提其他職位,所以只能是十三道監察御史;

所以,林如海是三十多歲快四十歲上才中的探花,做了十年後慢慢升遷至監察御史這官的,賈敏嫁給他時,並不存在他轉型成功進入文官系統的情況,他應該還是秀才或者舉人,中探花是賈敏嫁進去多年後才發生的事——除非賈敏和林如海有十幾歲的年齡差,但賈府不會這樣委屈女兒的
=================================================
最後舉兩個別處看來的例子,具體來源忘記了
1.席特納,康熙9年做兩淮巡鹽御史,康熙23年升為左副都御史,然後升為工部侍郎;
2.徐旭齡,順治12年進士,除刑部主事,再遷禮部郎中,康熙9年同時擔任兩淮巡鹽御史,22年,授山東巡撫。23年,遷工部侍郎(從二品)
可以看出,徐作為進士出身,15年後才當上巡鹽御史,又過15年當上從二品官
所以,林如海35+中探花,45+監察御史,50-巡鹽御史,是很符合實際的時間線,如果他身體好的話,估計也能做到二品官


不過本答案是基於林如海在第二回50歲的
如果按手頭另一版本40歲算,那麼的確是20+中探花比較合理,而且這樣的話,賈敏的年齡也比較合適


紅樓的原文不記得了,但是第一點,林家絕不是富貴低於賈家的門戶,其實力尤其是財力與賈家不相上下。再次,有一段很明顯,黛玉一開始去賈家只因母親亡故,身旁由無姊妹作伴,只有一個老父不能十分周全的照料。

另外,林父病故之後,王熙鳳的丈夫也就是賈璉幾乎是全權處理的林父的喪事,原文關於這一段的講述可以詳細的看看,也就是在處理了林父的喪事之後,賈府猜大刀闊斧的興建起「大觀園」,忙活起王妃省親的前前後後來;試想,在全書中賈家由何曾如此流水似花錢,恰恰在林父病故之後。由此可見賈府花的就是黛玉的遺產。

就說如何賈敏嫁給了林如海,就有很多的可能性了。四大家族的聯姻幾乎都是權錢的結合;而作為並不是家族主要繼承人物的賈敏,被排除在四大家族的聯姻之外,一方面是四大家族不論嫁娶都是需要付出極大物質支出的,何況是賈府唯一、疼愛的女兒;再次也正可能是「狡兔三窟」,因為林如海在資歷或是氏族上並不低於賈府,比賈府差的可能也就是龐大的氏族體系了。


這恰恰是賈母為女兒著想。
四大家族,只是祖籍金陵的四大家族,全國還有其他大家族。而且紅樓夢處於明清之際,不可能出現王謝那樣操控官場的士族門閥,世襲貴族基本沒有機會出任實權職位。
賈家,武將出身,到了第三代賈敬賈赦,已經是三等將軍這樣的虛職了,賈政也只是工部員外郎,朝廷上的邊緣人物。如果不能進入權利核心,等到爵位到期,就只能淪為望族地主。
王家,武將出身,王子騰這一代是京營節度使。
史家,文官出身,祖上是尚書令,現在兩個依舊侯爵。賈母出於史家,再把女兒嫁回去,不利於賈家的長久發展。
薛家,紫薇舍人之後,皇商,雖然有錢,政治地位卻很低,沒有前途。
再看看林家,祖上也是列侯,世襲四代,第五代林如海通過科舉考了探花,此時他既有世襲貴族的人脈,又有科舉探花身份,前途遠大。迎娶賈敏後,林如海仕途亨通,蘭台寺大夫是言官系統,巡鹽御史是涉及經濟命脈的實權+皇帝親信,下一步就是地方大員或六部官員。而且林如海自己一表人才,沒有道德缺陷。
賈家其實自己也想要走科舉,賈敬是進士,本來已經接近成功,可惜時運不濟,繼承爵位,遠離實權職位。賈政還沒中進士,就被賜了個工部職位,沒有科舉出身,晉陞空間不大。賈珠有希望,結果死的早。


1、賈家面上光鮮,但是子孫不顯。賈母兩個兒子,赦、政皆不出色,林如海科舉出身,記不住是狀元還是翰林出身了。後來官及揚州鹽政,鹽鐵事物,那是相當受到帝王信任的人才能勝任的職務吧?林家子息單薄,必然要依仗岳家的。找這個女婿是政治投資。
2、唯一疼愛的女兒,當然要配個出色的女婿,兩人琴瑟和鳴啊。嫁女兒不像是娶媳婦。去了別人家當然要不受委屈。林家人口簡單,上無公婆,下無兄弟姐妹,直接當家做主,不比這種四大家族的進門做低眉順眼小媳婦端茶倒水伺候吃喝強么?黛玉父母和諧,全篇沒有林如海小老婆、侍妾、私生子或者其他子女的事兒,相比兩人感情是相當恩愛的。
3、林如海家裡列侯出身,到他這一代爵位到期了。家底如何沒過多描寫,不過他當揚州鹽政是兩人婚後的事兒了,雖然這個活兒來錢很多,但是無法判斷當時賈府將女兒嫁給他時候他是否家資巨富。不過後來林妹妹的遺產被賈家給謀奪了是書中一個重要的信息。
4、喪母后投奔外祖母,想來是黛玉沒有祖母,喪母后,黛玉眼看成長,林如海要考慮的是如何給她女兒更好的歸宿和婚事的事兒,這才是當時女孩兒最主要的唯一的事情。黛玉喪母就是幼時失怙,在議親事是一大缺憾。在賈母身邊有人給主持,那就是兩回事了。一樣情況的還有湘雲。


黛玉之母為何嫁去了林家? - 王路的粽子鋪 - 知乎專欄


我原以為這個問題是沒必要單寫一篇文章的。——不就是門當戶對這麼簡單的事情么?但在知乎上看到有人提出,並看過許多精彩的回答之後,我覺得很有意思,可以探討探討。

題主說,從書里看,林家雖然也是書香門第,但似乎遠遠不及賈史王薛諸家。四大家族聯姻密切。黛玉的母親賈敏,是賈母最疼愛的女兒,可她為什麼沒嫁到地位相當的史王薛家,卻嫁了蘇州林家?

有一篇精彩的答案,十分出乎我的意表,也是我寫此文的原因。答案說,賈家擇婿,有一條硬指標,是「詩禮名族」。賈家是四大家族之首,史王薛諸家要爭著嫁入賈家,但賈家不能嫁入史王薛家,因為「嫁女必勝於吾家」嘛。你看,賈元春嫁了皇帝。但林家有何理由讓賈家積極靠攏呢?答曰,林家有賈家很缺乏的東西:書香。賈家是世襲勛貴,是靠吃祖宗傳的爵位飯的,到了賈政這代,已經不行了,被邊緣化了。想重整旗鼓必須轉型,怎麼轉?走文官仕進的道路。林如海高中探花,此路正走得亨通,剛好和賈家優勢互補。因此,二家聯姻是雙贏的選擇。

此外還有一種回答,即林如海點的是鹺政,也就是主管鹽課,是日進斗金的好差事,賈敏嫁林家,是圖林家有錢。

以上兩種說法都好,但都有個問題,就是賈敏嫁入林府時,林如海是個什麼身份?

答曰:最多是個舉人。

為什麼呢?因為林如海中探花時,林黛玉已經4歲了。(分析詳後。)點鹺政時,林黛玉已經5歲了。(《紅樓夢》第2回。)豈有賈家嫁女時,能預料到林如海後來會中探花,又會點鹺政不成?

此處先宕開,單表林如海到底是幾品官?

第2回說,林如海是蘭台寺大夫。

蘭台寺,清朝沒有,是古代的官職。曹雪芹這麼干,一是好古,二是避諱當朝。脂硯齋說:「官制半遵古名亦好。余最喜此等半有半無,半古半今,事之所無,理之必有,極玄極幻,荒唐不經之處。」

《通典·職官·御史台》:後漢以來謂之御史台,亦謂之蘭台寺。

好,有人就說,既然蘭台寺相當於御史台,那麼蘭台寺大夫就是御史大夫了。御史大夫與丞相、太尉合稱三公。——我靠,林如海這麼牛逼,中進士就直接搞個三公幹了!古代進士含金量真高。——這是扯淡。

御史大夫,位居三公,只是在漢朝。漢魏往後,御史大夫的地位就一路下跌,隋唐時期的御史大夫,是御史台長官,遠不能和三公相比了。

到了明清,御史台廢掉了,改了都察院。蘭台寺就是都察院,乾的是紀檢監察的活。林如海的蘭台寺大夫,是監察御史。

監察御史是什麼級別呢?

《新唐書·百官志三》:「監察御史十五人,正八品下。掌分察百僚,巡按州縣,獄訟、軍戎、祭祀、營作、太府出納皆蒞焉;知朝堂左右廂及百司綱目。」

這個官,明代改為了正七品,清代為從五品。

我勒個去!才從五品,也太水了吧?林如海你可是探花哎!

但是,可不要小看這個從五品,——明朝首輔是幾品官?正五品。但是,六部尚書有事還得請示他。錢穆先生曾嚴厲抨擊過這種制度的不合理。所以,不要只看品級。

且說林如海點了鹺政。從監察御史到鹺政,即從做紀檢監察工作到經濟工作,跳躍是不是有點大?

答曰,那是想當然,是用今天的情形去比方古代。在古代,鹺政主要還不是經濟工作,而是紀檢監察工作,屬於都察院負責。

林如海的具體官職,是巡鹽御史。監察御史在中央,就叫監察御史;奉命到地方出巡鹽務,就叫巡鹽御史。

所以,林如海從蘭台寺大夫,到點巡鹽的變動,是正常的職務調動。

但是,說正常呢,又不正常。

賈雨村中進士,不久就出任知府,從四品。賈雨村還是靠林如海走的路子,豈有林如海之不如賈雨村乎?

事實上,林如海的從五品巡鹽,比賈雨村的從四品知府,厲害太多了。

《清史稿》卷一百十五記載:「巡鹽御史,兩淮、兩浙、長蘆、河東各一人。」全國才四個人,級別不高,但直接對中央負責,位置重要,上升空間極大。

順便提一下,曹雪芹祖父曹寅,正是兩淮巡鹽。曹寅16歲入宮,當過康熙的伴讀,兩人是發小的關係。因為這個關係,才得到巡鹽,曹寅喜之不盡,上書《奏謝欽點巡鹽並請陛見折》云:「江寧織造、郎中臣曹寅謹奏:恭請聖安。臣寅蒙皇上天恩,生全造就,雖捐糜難酬萬一。去年奉旨著與李煦輪管鹽務,今又蒙欽點臣寅本年巡視兩淮……」

另,《金瓶梅詞話》48回:「蔡狀元見朝,已點了兩淮巡鹽,心中不勝歡喜。」你看,一個狀元,有機會點了巡鹽,還歡喜不盡,覺得賺大發了。而林如海是探花,就點了巡鹽。

曹寅點巡鹽時是康熙四十三年,時年47歲。而林如海點鹺政時才40歲。

再問個問題,林如海中進士時多大呢?答案是39歲。

此點系從黛玉年齡推出。第45回說,林黛玉15歲,此後到52回是同一年。第53回到69回,則林黛玉16歲。而第69回提到丫鬟秋桐17歲,又提到秋桐屬兔,可知林黛玉屬龍。(至於《新紅樓夢》說林黛玉屬羊,純屬瞎扯。)清代會試逢丑、辰、未、戌年舉行。林黛玉屬龍,辰年出生,則林如海中的必不是辰年進士,而是未年進士,不然不會說「前科進士」(第2回)。故知,林如海中進士時黛玉4歲,又知點鹺政時黛玉5歲,林如海40歲;則中進士時林如海39歲。

從中進士到點鹺政只用了一年,林如海有什麼本事讓上頭這麼器重他?

這個,就是賈府為什麼把女兒嫁入林府的關鍵。

答案就是最簡單的四個字:門當戶對。

所以,我一早覺得此問題沒有討論的必要,因為答案就是最簡單最直觀的。可是,問題出在,有人從《紅樓夢》里,看不出林家的地位,誤以為林家不如賈史王薛四家,才另去尋找原因。其實,林家地位與賈、史二家相當,高於王、薛二家。

解釋此點,須先說清朝爵位制度。

清朝爵位有三:宗室爵位,蒙古爵位,異姓功臣爵位。

宗室爵位只能是王室子孫。賈史林王家,都屬於異姓功臣爵位。

功臣爵位分公、侯、伯、子、男五種。

公、侯、伯三種都屬於超品,在一品之上,子爵是正一品,男爵是正二品。

賈家祖上是公爵,史家是侯爵,林家也是侯爵,王家是伯爵。

薛家沒有爵位,薛公是紫薇舍人。

紫薇舍人也是個唐代的官名,相當於清代的內閣侍讀學士,是從四品。

找幾個熟悉的人,大家類比一下:和珅封公,曾國藩封候,李鴻章、左宗棠封伯。

可以想見,這樣的家族,會把幾品不幾品看在眼裡嗎?

但是,還有一點,爵位分兩種,一種叫「降等世襲」,一種叫「世襲罔替」。

前一種是每襲一代,要往下降等的。除非你靠本事加封。

賈家,屬於一直在下降的。高開低走。

史家,侯爵傳了三代,到了第三代,還多了一個人封侯。走勢穩健。

林家就有點意思了。林家的侯爵傳了四代,剛好傳到林如海父親。

第2回:「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這就容易理解了,林如海為什麼有本事讓上邊器重他。

打個淺近的比方,某人是正定縣委書記,但他父親位在一品大員之上,你說是這個縣委書記有前途,還是管他的省委書記有前途?

所以,只要林如海中了進士,只要林如海不死,前途絕對是一帆風順。

賈雨村,任何背景沒有的一個草根,只因認識了林如海和賈政,一路升到大司馬,相當於兵部尚書,從一品。假如林如海活著,官運豈不比他亨通?

但是,林如海死了。

不過,也可以明白了,賈敏為什麼會嫁入林府:

並不是因為林如海本人如何,而是因為林家祖上四世封侯,如此而已。

文章寫完了。說點題外話。

其一,說賈敏的父母看重讀書,才讓賈敏嫁入林府,恐怕未必。賈代善的態度無從考,但賈母對讀書的態度可是明擺著的:林黛玉進賈府,問姐姐妹妹們讀什麼書,賈母說,讀什麼書,不過認得幾個字罷了。

其二,若說林家書香門第,賈家更是詩禮簪纓之族。林如海老爺點的是巡鹽,賈政老爺點的是學差。這個學差,大有玄機可挖,這是曹雪芹使的一招拖刀計。按照清朝制度,只有進士出身,才有機會點學差。賈政本是要和林如海一樣進士出身的,「不料代善臨終時遺本一上,皇上因恤先臣,即時令長子襲官外,問還有几子,立刻引見,遂額外賜了這政老爹一個主事之銜。」這樣,賈政就沒考進士,直接就做官了。——那怎麼還有機會點學差呢?這麼明顯的bug,曹雪芹沒注意?其實不然,此處極有深意,牽扯到《紅樓夢》里曹雪芹把「文學水平第一」之桂冠賦予誰的問題。我將有空另做一篇文章,此處不再細表。

其三,林如海為什麼叫「如海」?甲戌側批曰:「蓋雲『學海文林』也。總是暗寫黛玉。」其實,還有另一重含義。熟悉《紅樓夢》里「射覆」的人都知道,「如海」覆的是一個「愁」字。秦少游詞:「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海。」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這是曹雪芹的障眼法,其實林如海單名一個「愁」字方貼切,但那樣則太不像話了,所以用「如海」的「海」字替代了「愁」。林黛玉為何傷春?原是從她父親這裡來的。


小說構思有時候也得把情節轉圓的。寶黛愛情是主線,如果不是黛玉父母先後雙亡,哪能無端端編排一個女孩子住在男方家呢。其實寶釵長期住到賈家附近也得在梨香院落腳才算合理。而如果不是林如海家人丁單薄,怎麼可能讓黛玉流落依親。大部分讀者感覺林家不夠配賈家,其實也是從林如海一死家裡就散架了,感覺林家不行的。所以曹公寫黛玉父母是虛寫,因為功能性上來說一定要交代黛玉的來歷,解釋為何能和賈母寶玉一起生活培養感情。所以構思了林如海(獨生子女,只有堂表兄弟)生了黛玉這個獨生子女(三歲弟弟也死了),而且襲爵也停了,林家人口簡單才能把黛玉託付給賈母。

其實我在回顧大觀園的部分,也是疑心曹公杜撰這個園子頗費了心機。因為在清朝允許一群少男少女住在一個別墅院落群,其實與當時的禮教非常不符。所以搞了個省親別墅(這個好像有人考證歷史並無此例),然後又讓元春下旨安排入住,才能有後面好幾十回的精彩描畫,包括妙玉,包括體現寶玉及姐妹們性格品味各異的裝修布置,各種詩社喝酒(如果這些都不得不安排在賈母屋子裡那是太鬧騰了),黛玉敲門不開,寶玉踹襲人等等故事都無法發生。

第一名答主謝葦和評論的幾個ID都非常精彩,學習了!

以上我的可能略有偏頗的想法,姑且一提。


因為其他三家都沒有賈家地位高啊(賈敏出嫁時賈家有兩個國公,史家只有兩個侯爺,爵位低,王家沒有爵位,薛家就不說了,最輝煌的時候才出了個紫薇舍人)。

現在很多小說里都會提到一句話——「高門嫁女,低門娶婦」,意思是嫁女兒要嫁到比自己家好的家境,娶媳婦則要娶門第不如自己的,個人覺得原因可能有嫁女聯姻、兒媳婦身份背景不如自家比較好管束(所以駙馬是比較鬱悶的)等原因,其實現在也會有「A男娶B女B男娶C女」這種說法。

回到紅樓夢,整部書里明確提到的賈家嫁女只有三次:賈敏、元春和迎春(探春是書里沒有明確提到的)。迎春屬於特殊情況姑且不論,要知道元春可是嫁到了宮裡的(雖然是皇帝的小老婆),哪怕是探春,按照書中暗示也是當了王妃的,雖然實際上還是很苦但是名頭也是有的。史王薛三家還真娶不到賈家的女兒,至於四大家族聯姻,賈家娶這三家的女兒就好了啊,自家的女兒嫁到三家也浪費了。

另外我覺得還有一個原因就是賈家可能對同樣的世家更感興趣,比如書中提到的「八公」。林如海家祖上可是四代列侯,這都是有爵位、比較有底蘊那種人家,和窮書生考科舉出來做官那種人家不是一路的,門當戶對很重要的啊。


林如海是前科探花,先做蘭台寺大夫(其實就是御史言官),後來做到鹽政,在古代,鹽政是個什麼概念?幹上三年,你就是不貪,也必然是家資巨萬!
而且林如海家也是襲封四代列侯的,只比榮國二公低了一個爵位,地位不算有差距,基本算是門當戶對了。
《紅樓夢》第二回 賈夫人仙逝揚州城 冷子興演說榮國府: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氏,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

所以林黛玉為啥能到賈家?不然元春省親的錢哪來的?建大觀園的錢哪來的?
前期的林黛玉是賈母的心頭肉,是大家的掌上明珠;到後來,呵呵,林黛玉?林黛玉是誰?
為什麼?因為賈家把林黛玉繼承林如海的錢給造光了!

賈家斂錢的一個大項就是——娶媳婦。
比如王夫人和王熙鳳。
第七十二回 王熙鳳恃強羞說病 來旺婦倚勢霸成親:

鳳姐聽了,翻身起來說:「我有三千五萬,不是賺的你的.如今里里外外上上下下背著我嚼說我的不少,就差你來說了,可知沒家親引不出外鬼來.我們王家可那裡來的錢,都是你們賈家賺的.別叫我噁心了.你們看著你家什麼石崇鄧通.把我王家的地縫子掃一掃,就夠你們過一輩子呢.說出來的話也不怕臊!現有對證:把太太和我的嫁妝細看看,比一比你們的,那一樣是配不上你們的。」

所以這就是為啥鳳姐(不是姓羅的那位)那麼專橫跋扈了,除了性格使然外,最重要的是因為有底子,而且善經營,對自己帶來的錢有掌控力(相反,林黛玉是沒有的,她的錢都充到寧榮二府的總賬房裡了,後來管總賬房的是誰捏?鳳姐和賈璉……總之,林黛玉的錢為賈家填了3個大坑:元春省親、建大觀園、鳳姐私慾

再比如薛寶釵,紅樓夢怎麼說薛家的?

豐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鐵.(紫薇舍人薛公之後,現領內府帑銀行商,共八房分.)

薛家是管皇帝的私人財產——皇莊的,這錢海了去了。

知道賈寶玉為啥不娶林黛玉而娶薛寶釵了吧?因為林的錢花完了,沒有了利用價值;而薛家身為皇帝皇莊的總管,根本就是個印鈔機!

(說到這,我覺得我貌似跑題好久了……)

————————————————分割線————————————————
本人個人公眾號【chencha-xinshu】陳茶煨新書
用歷史這碗陳茶,燉出一段段鮮活的文字……
歡迎關注!

http://weixin.qq.com/r/AEiKkrnE8eSOrf3x9x0S (二維碼自動識別)


作者有意為之啊,各位高手都答過,都說得很對,可是一個五世之家,一脈單傳的概率很小,就算真有,為什麼沒有同宗呢?就算沒有同宗,要投靠娘家,林家的排場也遠比不上賈家。封建社會嫡出的女兒,一般出嫁都很慎重,嫁女需勝吾家是第一規則。就算賈母非常愛賈敏,也不見得會同意。所以啊,小說終究是小說,不可能事事都合理,何況是紅樓夢這麼偉大的作品。


「四大家族內部聯姻密切」這話有待商榷。從書中正面描寫來看,除了賈母、王夫人、王熙鳳、薛姨媽這幾人是四大家族內部聯姻外,其他人如李紈,林如海、秦可卿(身份存疑)算是書香門第,刑夫人、尤氏更是小門小戶。元春嫁了皇上不提,迎春攤上賈赦這樣的爹基本上是被賣給了孫紹祖,探春遠嫁當藩王王妃,再算上薛大傻娶夏金桂,這些人都不是四大家族內部聯姻吧。


這林如海姓林名海,表字如海,乃是前科的探花,今已升至蘭台寺大夫,本貫姑蘇人士,今欽點出為巡鹽御史,到任方一月有餘。原來這林如海之祖,曾襲過列侯,今到如海,業經五世。起初時,只封襲三世,因當今隆恩盛德,遠邁前代,額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襲了一代,至如海,便從科第出身。雖系鐘鼎之家,卻亦是書香之族。


感覺這個問答好精彩,只能說幾個感想,第一,好可惜啊林妹妹父母雙亡,不然什麼寶玉,林妹妹絕對是最最最幸福的人啊,這家世教養,不說了……第二,曹大爺厲害,上面各位答主從現實(書中現實設定)人情和情節安排兩方面都能分析個頭頭是道,真是嚴謹用心啊。

至於為什麼賈敏嫁給林如海,上面各位太精彩了,就不多分析了。個人覺得從現實角度,女兒高嫁,出色好家世高出身,人口也簡單,多好。另外三大家族的紈絝都是什麼鬼,賈母怎麼捨得


推薦閱讀:

有什麼話想要對自己說嗎?
為什麼有的人就那麼無趣呢?
現在寫信的人越來越少了,那郵政局每年發行二三十套郵票的意義是什麼?
有哪些兒時的動畫片現在回想起來很恐怖?
完美主義者有什麼優點和缺陷?

TAG:婚姻 | 人文 | 紅樓夢小說 | 林黛玉 | 家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