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尊心極強」與「自卑」究竟是一體兩面還是兩個極端?為什麼?


這是一個很好地問題,首先我想解釋一下什麼是自信。自信指的是一種狀態,一種我們如何看待自己的能力、處境、定位的狀態。這個狀態依賴兩個維度形成,第一個維度是我們自己如何看待自己,第二個維度是周圍的環境如何反饋自己。


我具體解釋一下,這兩個維度是如何形成自信的。你知道每個人都期待著自己成為一個特別重要、獨一無二的人,我們需要別人給我們很多的關愛和關注。但遺憾的是我們是特別重要、獨一無二的人,然而卻是眾多特別重要、獨一無二的人們之一。在孩子一開始成長的時候,我們會得到父母給予的許多無條件的關注,這種無條件的關注會讓我們逐漸的形成一個關於「我」自己的意識,我們開始覺得我們自己重要,我們開始對內探索,這種積極地無條件關注,會帶給我們很大的信心,讓我們不斷地探索世界,這時候第一個維度我如何看待我自己開始形成。但隨著對世界的探索,父母也會逐漸的展現出另外一面,比如對我的那些不聽話展現出不喜愛的感受。這就會開始逐漸的引入第二個,他人是如何看待我的,在他人的眼中我是不是一個特別好的人,在他人眼中我是否是一個可愛的人…

這兩個維度勢必會給我們帶來許多的差異,比如說我覺得我是一個挺好的寶寶,怎麼爸爸媽媽這麼不喜歡我隨地大小便…這種差異會給人帶來很多的挫敗感,如果這種挫敗感大小合適,同時父母能夠給予足夠的耐心的話,那麼人將會形成一個比較穩定的關於自己的看法,比如,我是一個非常可愛的人,但是我依然不能隨地大小便。即使周圍的人指責我做錯了,也只是指責我行為上的問題,而不是從心底討厭我。這種比較穩定的看法,就是自信。

然而遺憾的是,並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如此有耐心,並不是所有的挫折都是大小合適的。因此我們的關於自己的看法很多時候會遭受到一些自己無法承受的、過大的挫折感,這種挫折感會帶給我們非常難以接受的痛苦,這種痛苦會讓我們感到非常的委屈,因此產生很多的憤怒感覺。這種憤怒感覺往往會有兩個出口,第一個出口就是對外「是你們不理解我、我其實挺好的,我並沒有錯、我只是沒有找到合適我的地方」;而另外一個出口就是對自己,「都是我做的不好,是我的原因才能沒能讓事情變得更好,要是我能做好一些就更好了。」

想必寫到這裡,已經很清晰的可以看清自尊心極強、自卑、自信三者之間的關係,自尊心極強、自卑、都是人們用來化解,自信挫折的一種方式。事實上這兩種手法並無對錯之分,每個人都是在不停的使用著這兩手法來化解對自己自信產生影響和動搖的事情,而這兩種手法也各有它的功用。比如說當自尊心極強可以讓我們免受他人的無端指責的影響,而自卑可以讓我們看到自己的不足。重要的是你能否靈活運用這兩種方法,讓自己既能看到這種挫折帶給自己的新視角,比如我的不足,我該怎麼改進,又能夠不被這種新視角傷害,都是我的錯,是我一無是處。

希望能對題主有所啟發。

來自中心諮詢師 李昂


個人觀點,「自尊心強」是前提,具體的表現為兩種形式——「驕傲」和「自卑」,也就是說,當自尊心得到環境滿足的時候就會驕傲,當不能得到環境滿足的時候就會自卑。


無論是驕傲還是自卑感覺都是自我自尊心強的體現,驕傲是高估自己,自卑是低估自己,都是看自己,都是自尊心強,只是兩者都各在一端。剛好自信,一直自信的人估計也不多,人嘛,應該更多地會在,驕傲,自信,自卑中遊離,只是有的人在某一邊中遊離得久些。


補償效應,越缺什麼越表現出什麼,一體兩面,不在這就在那


應該具有轉化關係。自卑可以表現為低自尊,也可以表現為為了掩藏自卑而顯現的自尊心極強。阿德勒的《超越自卑》中有講到一個初看很荒謬的問題,即由超越自卑而引發的前驅動力。


推薦閱讀:

TAG:日常心理分析 | 自卑 | 自尊心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