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女人到了一定年齡就開始買品牌的貴的東西?

身邊好幾個女性朋友,在年輕時候多覺得無所謂名牌,覺得樣式好看就可以了,寧可花那份錢買幾十個包包,也不願意花高價錢買一個名牌包包。
到了一定年齡,大概27、8,都開始追求買名牌的包包和衣服等等。
這是為啥?


有能力用過好的就真的不想將就了。


1、年齡稍長,會漸漸意識到質量好的服飾包包成本是攤在使用時長上而不是購買的瞬間。2000+的大衣穿個5年,跟500買件淘寶爆款質量不佳布料差不保暖穿了一年就扔相比。一個年均成本400+,一個年均成本500。錢花的差不多,在穿的舒服好看上前者勝。
2、27歲左右如果發展的好在公司里也應該是個小領導了,穿的跟實習生一樣不怕被鄙視?服飾包包妝容都是女人的武器,是將軍就要有將軍的樣子。
3、在低價範圍內,多花一倍錢可以多得到一件衣服。在高價範圍內,多花同樣的錢可能得到的只是樣式上的一點點改進。年紀輕的時候沒有多少工資,自然選擇看起來更加合算的方案。

以上列舉出來的例子都是從大牌=質量佳的角度來說的,奢侈品帶來的身份認同感就不多說,自然會有人評論的~


很簡單啊,知道好壞了,有購買力去支撐了。
簡單舉例:喝雀巢的時候可能沒感覺和星巴克有多大區別,但喝過星巴克之後你就不想喝雀巢的速溶了,除非購買力還達不到。


提供一個角度的思路。

黃偉文給莫文蔚的《婦女新知》歌詞里,在購物狂的部分提到這麼幾句:

"既然平時不準獨斷獨行

唯一這個時候 我覺得不用靠人

唯一這個時候 我可以全權負責任

唯一這個時候 我真正憑良心"

我的朋友里有不少二十七八歲的獨身女性,受過高等教育,家庭背景也不錯,收入更是遠遠在同年齡層的水平線之上。其中的一部分人都有著這麼一個相同的、亂買東西的習慣。有的夜裡加班加到一半頹了,網上購物車裡哐哐哐掃個幾千塊錢東西,又原地滿血復活;還有的午間終於抽出半個小時來可以午休,卻堅決飯也不吃的到寫字樓下面的商場里見縫插針的買上一刻鐘。

按理來說,這些姑娘們自己買花自己帶,不用養家也沒有必要攢錢,進行怎樣的消費完全是她們自己的事兒。但時時聽她們和我提及最近又買了什麼什麼貴到離譜的東西或者換了什麼什麼名車,我總是油然而生一種非常強烈的違和感:這一個個的她或她或她,平時是多麼行事犀利、精打細算;怎麼碰上買東西付賬單的時候,一個個都像洗了腦撒了癔症似的,恨不得直接把整個銀行的錢都刷成負數?

這大概確實不是一個男人很容易就能理解的事情。

我身邊的這群事業頗為有成女性朋友里,還更普遍的存在著Identity anxiety。眼見著已經到了社會和家庭要逼婚的年齡了,到底是不是要找個人嫁了?工作上固然有所成就,但要再上一部可就要到管理層了,有沒有必要犧牲個人生活換取事業?有了事業是不是又要犧牲家庭、影響婚姻了?我現在一個人單著的生活,明明過得挺舒服的呀?

不管你大學裡是學經濟的、學市場的、學社會的、學歷史的、還是學心理的,教材上都逃不開這老生常談的一部分。撇去上世紀中葉的那些西方女作家們不說,只談這芸芸眾生里的女人們,你都知道代表著女性獨立的最早標誌就是經濟獨立。五十年代戰後美國的一個特色就是開設了專門針對獨立女性的商店,女性用品包括內衣、化妝品、各種品牌首飾也應運而生。隨著女性在現代社會裡的地位越來越高,現代商業的半壁江山也得以建立。高中里讀孔雀東南飛,老師也說過劉蘭芝悲劇的成因是經濟不獨立。如果僅僅是看教材,這些都不難想像。

而作為一個男人,在如今這樣依舊偏向男權的社會裡,可以更輕易的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和意義、可以更輕易地為自己的人生方向做決定。但對於女性來說,她們在不同階段無法保證能夠獲得家庭的支持,也不見得獲得社會的認可。就算對於商業世界裡普遍認同的「靠工作成就來證明價值」,對於女性來說也依舊是或多或少的阻礙。

買東西,變成了姑娘們僅有的幾條不受妨礙也能證明自己存在的渠道。對於這人世間普羅大眾的女性們來說,「我買,我擁有力量。」


說啥都是扯淡。
沒有人不想用好的東西好嗎。
不是到了一定年齡,是到了一定的經濟水平。


稍年輕的時候,審美還沒穩定,小姑娘一天喜歡一個類型,我也有過喜歡各種大小碎花的時候,幾乎幾十件衣服都是花的,而且花色不同,簡直是黑歷史。這種時期衣服更新換代快,所以買便宜的,可以滿足這種不停換風格的需求,那時候對款式只求多樣性,對質量沒那麼注重。
在嘗試很多風格以後,慢慢找到適合自己的風格和類型,審美也趨於穩定,我開始喜歡純色極簡的風格,並且穩定下來,而且在對比中發現純色衣服對面料的要求更高,而貴的衣服質量往往比便宜的衣服質量要好,逐步地就不再買便宜的衣服了。


買了了二十多年的雜牌,已經對她們的款式工藝細節爛熟於心。因為能看得到看到清這些瑕疵,便不願把它們繼續隨身相伴。


男的也一樣了,品味的提升,生活經驗的提升,吃虧吃怕了,東西丟多了,心痛.
有些東西不能省,好像衣服,鞋子呀, 便宜的 用料差 款式 耐穿度都不行,容易變形,又不好看,穿個一年就不想要了,


唉……陪女朋友逛街最感人

大學期間自己買衣服可能很隨意,稍微貴點的要和親愛的媽媽說很久。那陪女朋友買衣服隨便一雙單鞋四百左右,高跟或冬天的短靴什麼的要達到800,稍微好點的牌子比如思加圖,看標籤就會倒抽涼氣,基本都上千,所以都趁大洋百貨什麼的過節打折時陪她淘。衣服什麼的基本款啥的貌似不是很在意,都會買快消時尚牌子,不貴,但是外套就很講究要買牌子了,她喜歡韓系牌子如百家好之類,已經很不便宜了,打折可以買到1k左右的大衣。小熊eland 之流她說是太粉嫩不喜歡,我一想其實是太太太貴吧。
(相比之下,男生這邊買傑克瓊斯卡賓傑森伍德斯萊德zara這樣的已經很講究了,雖然我知道知乎里好多人看不上這些牌子,但是這些牌子均價不便宜呢,我心疼錢,不浮誇,求學期間花爹媽的錢還是很心疼的。)

還好她本人底子好穿啥都好看。
即便底子好,衣服質量還是分分鐘可以看出來的,少買幾件買點好的還是不錯的選擇,前提是有相應的消費能力吧。她剛上大學也淘寶也逛虎泉,那些衣服買回來穿幾次就不喜歡了,也是丟的命。不過普通大學生月生活費也就一千多,所以老買貴的也不合適…多找打折機會咯。
不過也好,多陪女朋友逛街一眼就能看出學校里妹子們的穿衣流派和檔次,也可以督促自己,趕緊加油賺錢吧不然可養不起老婆咯~
所以我的意思是大學生其實也有很多妹子已經很注意了,我就讀的學校女生多,有不少妹子身上衣服一看就比較有檔次了。題主說到27歲才開始注重的話,說的可能是更貴一點的牌子吧…那時候是不是都要買輕奢侈牌子了?天…那我27歲得月入多少才能供得起昂…


花十件衣服的錢買一件衣服,穿起來效果不是乘以10,是乘以100。


經濟基礎決定的。
誰不想吃穿用度都是好貨?
但不是人人都有富庶的家庭和二代的老公的,年齡大了賺得多了些嘛。還不許追求一些可以買得起的東西了嘛!


只是不願意把錢浪費在沒有用的零碎小物件上,要買就買最優,品牌,放上個幾十年還是經典,還能有氣質地穿出去,畢竟衣著給人的第一映像還是蠻重要的。
從小被老娘這樣教導。
大一,羽絨服基本季候風,歐時力。大衣,艾格,Lily,Zara。鞋子,Dr.Martens.
便裝基本Nike,阿迪屌絲,aj,熱風,優衣庫,MUJI。

在同齡人還在網購淘寶爆款的時候,
我能穿出稍微高逼格的樣子,基本,面試妥妥過,別人對我的尊重就要多一些。

哦,還有,我一直沒怎麼長個,所以我的大衣從初二穿到大一,當時,800+入手,現在一點也不覺得貴。


你身上有她的香水味,

一聞就沒我的貴。


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眼界的開闊才明白原來以前覺得的"我去!那女人買的那件兩萬的皮草有什麼好的!不環保!還不如我在淘寶上買的同款只要200多"多划算!""那驢牌包有什麼好的"跟我家的麻布袋子一樣,我在淘寶上買的包又便宜又好看!"諸如此類的想法是多麼可笑"才知道原來兩萬的皮草自然有它的好"驢牌的包自然有它貴的道理"那麼心態的轉變就很正常了。


年紀輕沒錢理直氣壯、錯不在己,因而不用費盡心力證明財力。
年老色衰再無香車珠寶映襯,越發顯得歲月除了留下皺紋再無他,因而竭力以物什證明自己有所成就。


因為快要死了,臨死之前才明白自己還是女人。


有錢,任性。


三十歲還要穿美邦,嗚呼哀哉


你20歲的時候可以一身淘寶貨青春四射,請問你30歲的時候穿著渾身上下加起來100+的東西怎麼見人?

同理。

20歲可以背便宜包包,沒關係。甚至你的包太好還要擔心別人的有色眼光。

可你30歲的時候,沒點兒撐場面的東西怎麼行呢。不是你想不想用,而是你不得不用。

如果有選擇,買好看的東西當然最好啊
但是人到了一定年紀,你真的必須有點好東西。
這個社會就是這麼膚淺地依據你的穿著打扮來定義你,很殘酷,沒得選。


年輕貌美,怎麼穿都好看。
身材樣貌開始走下坡的話,就需要用更好的衣服來襯託了。


推薦閱讀:

身高一樣或者男生比女生矮的情侶是什麼感覺?
我有異性恐懼症怎麼辦?特別是我認為漂亮的女生,不敢跟她對視,怕她認為我喜歡她,或者怕她認為我這個人很色
現在的單身女生在想什麼?
身為女孩,你有哪些瞬間想變成一個男性?
女生討厭男生戴耳釘嗎?

TAG:女生 | 女性心理 | 消費心理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