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氯胺酮可以在數小時內起到抗抑鬱效果,而經典的抗抑鬱藥物則往往要一周後才會起效?

傳統抗抑鬱葯經過一段時間的連續給葯後才開始有抗抑鬱效果,而氯胺酮則低劑量單次給葯後就能快速起到抗抑鬱效果。是否可以這樣理解:傳統抗抑鬱葯是A點到B點的彎曲的普通公路,而氯胺酮則是A點到B點的直達高速路,氯胺酮繞開了傳統抗抑鬱葯的部分通路走了捷徑?


氯胺酮還有的名字可能大家更加熟悉,那就是K粉。這是一種毒品,他並不是治療抑鬱,而是給人興奮的快感,所以只在急性期短期使用。外國也有人試過長期使用治療抑鬱,但是發現很多患者都會控制不住的大量使用,最後變成吸毒者。就像當年對於海洛因的濫用一樣。
其實這就像你得了肺炎咳嗽不停,吃止咳藥可以止咳,但是不能治病,治病還是要用抗生素。


作用受體不同。

常用的抗抑鬱葯是抑制五羥色胺再攝取,間接增加突觸間五羥色胺濃度。根據不同的臨床癥狀再通過(可選)增加去甲腎上腺素濃度等進行治療的輔助。

而ketamine抗抑鬱作用的是ampa受體(激動),產生分離感和成癮作用的是nmda受體(抑制)。

但是即使說抑制五羥色胺再攝取起效得慢,但是其實它在起始逐漸增加劑量時就已經開始起效,一個星期時間就可以效果明顯。一個月內就已經可以觀察到明顯的改善並且進入維持期。

如果效果不明顯,原因有四:用藥劑量不對,用藥種類不對,疾病診斷不對,病情耽擱太久或者從小就開始形成(所以疾病狀態時對事情的反應會被"學會",抑鬱就變得像人格障礙一樣)。啊。本來想展開說但是不說了,給對號入座開方便之門會像誤導一樣。

以上。


這是麻醉劑,當然比抗抑鬱藥物起效快了。
但論到治療抑鬱症,靠阻斷大腦傳遞信息是做不到的,緩解癥狀還行,但緩解不是治療。


主要是機制不同吧。打個比方,一個在廣東小孩帶他出去玩,他就會開心,你帶他去海南看海,他會開心,你帶他去內蒙古看草原,他也會開心。帶他去海南,比較近也比較方便,也就比較容易實現。
先講一下抑鬱症的發病機制。目前對其尚未完全清楚,認為抑鬱症的發生與遺傳、生物化學、心理、社會和環境等多種因素有關。通常病因未明都會說跟一大堆因素有關。現在比較公認的假說是單胺能神經通路信號異常。該假說認為,中樞單胺類遞質5-羥色胺、去甲腎上腺素和多巴胺功能不足以及去甲腎上腺素受體和5-羥色胺受體敏感性增高有關。
經典的抗抑鬱葯主要有三環類和單胺氧化酶抑製劑。覺得題主這裡指的應該是氯胺酮之前的新型抗抑鬱葯,所以應該還包括SSRIs、NRIs、NDRI、SNRIs這幾類。前面說的藥物,都是以單胺假說作為抑鬱症發病機制,進行篩選藥物的。

可以看出,這些藥物都旨在提高5-羥色胺或去甲腎上腺素的濃度,而新型的藥物比經典的藥物選擇性更高,因而副作用會少一點。
再來說一說氯胺酮,臨床上主要用於麻醉,濫用而俗稱「K粉」。它是一種非競爭性,高親和力的谷氨酸 NMDA 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抑制丘腦內側核,阻滯脊髓網狀結構束的上行傳導,興奮邊緣系統。谷氨酸是一種中樞神經系統興奮性神經遞質,氯胺酮可以抑制其激動NMDA受體引起的效應。氯胺酮治療抑鬱症的機制也尚未研究清楚,但試驗中氯胺酮對抑鬱症有效,提示可能跟其拮抗NMDA有關。這也刷新了人們對抑鬱症的認識,NMDA受體可能代表一種新型的抗抑鬱機制假說。感覺這個認識的過程跟神農嘗百草有點像。
總之,目前對抑鬱症的發病機制了解尚未完全明了,而經典抗抑鬱葯和氯胺酮對抑鬱症都有效,不過作用機制不同,也導致了其起效時間和療效不同。不過,究竟哪個更接近抑鬱症的病因,還有待進一步研究。
參考文獻:
馬雲, 毛佩賢, 任艷萍, 等. 氯胺酮治療難治性抑鬱症的進展及機制[J]. 中華精神科雜誌, 2014, 47(3): 183-184.


氯胺酮也就是上面有兄弟說到的「K粉」

因為氯胺酮通常用其鹽酸鹽,白粉細粉末,無臭無味,極易溶於水,熔點259-263℃,故稱之為「K粉」

幾乎所有成為毒品的東東,在臨床上都是當成藥物or麻醉劑使用的,比如:海洛因最開始被稱為「上帝之葯」也沒錯嗑多了就直接能見到上帝了......

氯胺酮也一樣,氯胺酮在臨床上是很好的麻醉劑, 非巴比妥類靜脈麻醉劑,可先阻斷大腦聯絡徑路和丘腦向新皮層的投射,故意識還部分存在,痛覺消失則明顯而完全;隨血葯濃度升高而抑制整個中樞神經系統。作用快速但短暫,能選擇地抑制大腦及丘腦,靜脈注射後約30秒鐘(肌內注射後約3?4分鐘)即產生麻醉,但植物神經反射並不受抑制。麻醉作用持續約5?10分鐘(肌內注射者約12?25分鐘)。一般並不抑制呼吸,但可能發生短暫的呼吸頻率減緩 和潮氣量降低,尤以靜脈注射較快時容易發生。注入後可引起一定程度的血壓上升和脈率加快,並可能引起喉痙攣。(這裡也透露出了一個K粉主要的過量致死原因就是呼吸抑制,一般得用巴比妥進行急救,但是大部分情況下根本來不及)

之所以氯胺酮有如此的功效,正是因為它的作用機制快速且直接,可以快速抑制整個中樞神經系統。氯胺酮的確被試用與治療抑鬱症以及相關精神疾病但由於極易上癮,患者必須不斷加大藥量才能保持效果,所以一直有待研究。

而傳統的抗抑鬱藥物,主要有幾大類,上面的兄弟已經說的比較清楚了,主要的就是三大類

  • 三環類抗抑鬱葯(TCAs)
  • 四環類抗抑鬱葯( tetracyclica )
  • 單胺氧化酶抑製劑(MAOIs)
  • 選擇性5-HT再攝取抑製劑(SSRIs)
  • 5-HT和NA再攝取抑製劑(SNRIs)
  • NA和特異性5-HT抗抑鬱葯(NassAs)

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這幾類里幾乎一水兒的抑制作用,通過抑制和抑鬱癥狀相關的神經遞質的再攝取過程,從而增加突觸間隙的神經遞質濃度(多巴胺、5-HT、谷氨酸、去甲腎上腺素)從而達到治療抑鬱的效果,這個過程肯定要比作為作為麻醉劑同時也是興奮類藥物的氯胺酮的作用機制要慢得多,一般都在2-5天內開始見效,而「K粉」狀的氯胺酮,在2-4小時內就可以發揮作用,吸食之後會有愉悅感、自信心、勇氣都有大的提升,還有過吸食後能大幅提高性慾的報告(主要見於女性吸毒者),但這些所謂的「效果」的代價就是吸食過後對大腦機制會造成永久性的損傷。


氯胺酮是一種安眠藥,只是暫時麻痹了你的神經,其實並沒有治療你的抑鬱,這個葯的副作用酒醉感讓你錯誤的感覺抑鬱好了,清醒之後依然抑鬱痛苦。最終幫你走出抑鬱的還是抗郁葯。


切身感受,我之前感覺自己患有心理疾病,胡思亂想,有自殺傾向。小劑量服用氯胺酮,能迅速感受到快樂的感覺。目前自己給自己當了醫生,按時小劑量服用,有一段時間了,效果挺明顯,希望有機會參加一下氯胺酮治療抑鬱症的臨床試驗,為廣大抑鬱症患者帶來福音。


氯氨酮激活的是神經。是短而快的。急救藥。
抑鬱症是慢性病,抗抑鬱藥物是激活激素的,有些是促進激素的,需要長期治療。起效慢是因為調節了機體,而非單純改善現狀。


我也想知道


推薦閱讀:

我的妹妹患了輕中度抑鬱症該怎麼辦?
為什麼去醫院看抑鬱症要檢查這麼多?會不會遭遇大檢查了?
女兒和她的毛絨玩具太親近?
抑鬱症的人負能量多嗎?
為什麼很多人對精神分裂和抑鬱症有那麼大的偏見?

TAG:醫療 | 藥物 | 抑鬱症 | 抑鬱 | 抗抑鬱藥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