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為什麼難過的時候心臟會疼?

感覺難過的時候,心臟部位感覺像針扎一樣的疼,為什麼會這樣?


答案摘自科學網,編輯小明

還記得那位一直疼愛你的長輩悄然離開這個世界時的感受嗎?還記得那位承諾要和你永遠在一起的人最後還是對你說出「再見」時的感受嗎?還記得曾經一起開開心心度過無數時光的朋友即將各奔東西再難相見時的感受嗎?

那種感受,不僅像北方的深秋沒穿秋褲,還有那麼點透不過氣來,細細的像有根針,如果嘗一下,應該是酸酸的,我們叫它「心痛」。而且,當我們在心理上感到「心痛」的時候,在心臟的位置好像真的會感覺到生理上的疼痛。

這一切看似如此難解,而我們詞語中的「心痛」「心碎」「傷心」又真的只是文學上漂亮的比喻說法,還是確有其痛呢?

一、從情緒的理論說起

情緒理論眾說紛紜,在這片土壤上,誰都沒有絕對的證據駁倒其它理論而一枝獨秀。

19世紀末的「詹姆士—蘭格理論」認為情緒體驗是由機體植物神經系統的生理變化(心率、血壓、激素水平等的變化)造成的。

而之後的「坎農—巴德理論」則認為丘腦接收到外部刺激後,其情緒體驗和生理變化是同時發生的,二者都是丘腦控制的結果。

20世紀50年代阿諾德提出「評定—興奮」說,認為情緒是大腦皮層對於刺激和環境的評定結果,按照「情景—評估—情緒」的過程產生情緒。

隨後60年代的沙赫特提出了兩因素理論,他認為情緒由兩個必不可少的因素產生。第一,個體體驗到高度的生理喚醒,如出汗、心慌等;第二,個體對於生理變化進行了認知性的喚醒。

情緒的各派理論林立紛繁,但綜合可以看出,心臟在情緒中並不僅僅是受制於大腦皮層的控制那麼簡單。

二、心臟比看上去更複雜

雖然現代解剖學認為大腦是產生意識活動的基礎,而心理學絕大部分研究又是分析顱骨中那大團灰質和白質,但在東西方文化中,仍傾向於將心臟視為靈魂的居所。一些學者認為,心是有一定特殊功能的。

心理學博士Rollin Mc Craty認為心臟具有自己的情感智能。在一個實驗中,他讓被試坐在計算機前觀看一張張能夠誘發一定情緒的圖片,比如毒蛇、血腥場面、痛哭的人們……同時,用儀器記錄下被試的生理數據。結果研究者驚訝地發現,心臟居然會在呈現圖片之後比大腦更快做出反應,之後才是大腦,最後才是身體。

心理學教授Gary Schwartz認為心臟具有類似於大腦功能的「小腦」,叫做心內神經節。這些心臟的小腦可以和人類的大腦一樣處理一些信息,甚至反饋給頭顱中的大腦。Schwartz用一些做過心臟移植手術的例子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那些做過心臟移植手術的病人的性格和興趣愛好發生了巨大變化,他們變得更像心臟原來的主人。例如一位叫詹姆士的英國老漢本是一個粗魯散漫的人,但卻在心臟移植手術之後變成了一個善良細膩的詩人,這正是心臟原主人的特點。

如果心臟真的具有自己的情感的話,那麼在難過的時候,它可能不僅僅是由於激素造成的不適,而是你的心臟也在悲傷,是不是覺得很有詩意?

不是風痛,不是幡痛,仁者心痛

但這種觀點還缺乏足夠的證據,大家比較公認的一點就是,心臟是一個敏感的器官。

三、心臟其實很敏感

倫敦大學學院的Andrew Steptoe教授做了一個這樣的實驗:讓被試想像自己是在超市被冤枉偷東西。許多被試都感覺到這個任務會產生壓力反應和不好的情緒體驗。主試則記錄下被試的各項生理指標,並且立刻抽取一部分血液,檢測其中含量的變化。

實驗結果顯示,除了血壓升高之外,被試的血液中壓力激素的含量也上升了,包括腎上腺素和皮質醇等。它們可以幫助個體更好地應對外部環境帶來的壓力,比如更有活力地去同危險的野獸搏鬥。此外,血液中使人凝血和發炎的化學成分也會增加,它們和壓力激素有相似的作用。

我們都知道,心臟就像一個水泵一樣,不斷地抽送血液,讓血液能在全身循環。但是它並不僅僅是一團會抽動的肉,它也是很敏感的。對於血液中激素含量的變化也會產生反應。這個時候,我們就會感覺到心臟的不適了。

而且,有研究表明,情緒會影響人在生理上的感受性。當我們產生負性情緒的時候,對於疼痛的感覺性也會大大提高,主觀上更容易察覺到生理上的痛。平時感覺不是很明顯的微弱疼痛,此刻會被放大。反之,快樂的時候,疼痛感則會降低。

四、讓你痛是為了讓你活下來

有心理學家認為,人類在難受時會心痛,是具有進化學意義的。人類作為哺乳類動物進化而來具有較長的成長期,在這個過程中人很脆弱,需要依附於哺育者(主要是母親)的保護,才能很好地在危險的環境中存活下來。

依戀被視為人類最早最重要的情感關係形式。在我們嗷嗷待哺的時候,最讓我們悲哀的事情就是媽媽不在身邊。為了能引起媽媽的注意,就要用哭聲將她喚過來。而喚起哭聲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疼!這樣,社會性疼痛便和生理疼痛有機結合起來了。

蘇格蘭是心臟病高發的國家,他們的醫學專家長期分析心臟病產生的各種原因。他們發現,在蘇格蘭經濟和社會極動蕩的上世紀50年代出生的人,心臟病發病率極高。為此他們做了一項調查,從富裕地區和貧窮地區各選取350人。結果發現出生自貧窮地區的人體質更易發炎,也更易患心臟類疾病。也就是說,不好的生活環境不僅讓人們愁於生計,總是懷著負面的情緒,還會給我們一個應對惡劣環境的身體機制(發炎機制、腎上腺素神馬的),這些東西對於我們敏感的心臟並不好。

蘇格蘭的Harry Burns醫生認為:「動蕩的環境,困苦的家庭,似乎將信息送到了嬰兒的腦袋,告訴他們外面的世界很危險,需要讓大腦內負責緊張壓力的區域多發育一些。」準備面對惡劣的環境結果,使得這一代生於憂患的孩子擁有更接近心臟病的體質。

心痛其實更像是一個信號,它不僅僅反映了當時讓人痛苦的情景,其實它也在給我們一個提示,那就是別再讓自己疼著了。就像摸熱爐子我們會燙的縮回手一樣。在發生了心痛的事時,我們應該學會用心理學的方法平復自己的悲傷情緒,別老讓自己疼著。


我們可以學學冥想,通過安靜地集中精神,來改善情緒。或者就用詹姆士提出的一個簡單辦法:開心地坐直身體,並假裝很開心地說話和行動。


以前我不信,後來才發現真的有這種感覺


人在傷心的時候是心理因素的心跳紊亂,心肌緊張,所以心痛。當大腦受到會傷心,悲哀的信息,身體自己會開動自我保護程式.大腦會先叫心臟快速跳動,增加身體有「激動」的感覺,因為心臟加快,血液要多點傳送,氣管會暫時減少傳送空氣到肺部,使你會感到呼吸叫快,心口痛等。血液會令你身體發熱,眼,面,鼻,耳瞬間變紅,大腦也會收縮一點,使你思想空白般,想哭多過想當時情況.若心感到空虛,是大腦給的指示,不關心臟的事。


真的會,我還會帶著右肋骨下方和指尖連在一起的疼


我也一直很好奇。

我難過的時候心臟會像被針刺了一下,然後疼痛就蔓延開來,一陣一陣的。

但是吃了左洛復以後,再難過我好像都不會心疼。

所以我一直很奇怪。我甚至想過。是不是正常人不會像我這麼頻繁地心疼?


腦部錯覺。。。不然你天天心跳不疼死你


推薦閱讀:

羅一笑去世了,為什麼有些人覺得有愧?
讓你對你喜歡的那個人瞬間絕望失望的事情是什麼?
學習中感到痛苦該怎麼辦?

TAG:難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