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改變自己不愛說話放不開的性格?

只是和一些認識很久的朋友在一起才話多,和剛認識的在一起不知道該說什麼,經常會冷場,就連說話的語氣和聲調都有區別;有人在的時候做某些事情放不開,比如去K歌。我覺得這樣子太不利於自己,去新的單位也要一段時間才能結識新朋友,和喜歡的姑娘在一起也會由於太在意放不開而顯得沉悶沒有生氣。求幫助,我希望能夠變的能hold住外場,能夠樂觀向上!


20160713 更新
添加相關鏈接,見回答底部。

——————————————

看到題主的問題,我也曾為此苦惱過,後來經過看書、自我調整、與人交流,我慢慢改變了自己的這種狀態。下面,我僅結合個人經歷,談談自己的看法,希望對題主有所幫助。

「不愛說話,放不開」的特點基本上源於自我的不認同,比如說,不認可自己的性格,覺得對方可能不太喜歡自己;不認可自己的溝通能力,覺得大家和自己聊天會比較無趣;不認可自己表達的觀點或話語的份量,害怕自己的觀點被人認為無知,或者被人忽略;等等。這種自我不認同感在心理學上被解釋為認知偏見。此外,也可以看出這些人過於在意自己在對話中的角色、對方對我們觀點的回應以及過於擔憂可能會陷入的「沒人回應、沒人認同」的尷尬境地。我們在心裡預設了一個消極的溝通場景,進一步阻礙了我們進行積極主動的溝通。

結合自身經歷,我設想了四個場景。
(1)面對陌生人;(2)面對異性;(3)面對能力(或階級、地位)高於自己的人;(4)團隊討論中發言。

1 面對陌生人
面對陌生人不敢主動攀談,原因是害怕對方不搭理自己,顯得自己很尷尬。
首先,應該意識到當你表現出友善時,別人都是樂於接受並作出回應的。如果對方沒有即時回應,不要急於把原因歸結在自身的交流能力上,可能是對方有事不能馬上回復。擺正心態是第一步。
其次,在溝通交流的時候注意自己的態度、表達的方式。比如,請別人幫忙應該客氣一些,等等。

2 面對異性
答主以前也特別害怕和異性交流,因為很在意對方對自己的看法,很害怕自己的一舉一動、說的每句話給別人帶來的印象。
但我現在意識到這些觀點只是因為自己不夠自信,太在乎別人對自己的認可。
現在當我面對異性時(無論是否有好感),首先我會認可自己對他人的價值(比如說,我是一個值得交的朋友),然後以平常心對待,正常的聊天、表達想法就好了。
因為,你的一舉一動、你說的每一句話都在慢慢地塑造你在對方心中的形象。你平時是什麼樣的人,在對方心中自然會形成這樣的人。表現的畏畏縮縮,只是不夠自信對方能否接受真實的自己。
只有認可了自己,相信自己值得對方交往,才會表現得自然,才能讓對方認識到真實的你。對方覺得你值得交往就會和你進一步交流,對方覺得你不值得交往,那只是你不符合對方心目中對交往對象的定位。沒必要因此過於焦慮,而產生自我不認可的想法。

3 面對能力(或階級、地位)高於自己的人
這對於我來說確實是一個很大的障礙。面對比自己厲害的人,我潛意識裡就會產生一種卑微感,覺得對方可能不願意和自己交流,覺得自己的想法可能會很幼稚。
首先,以上的想法會讓對方感受到你是一個不自信的人,這種感受確實會阻礙進一步的交流,從而形成負性循環。因此我們首先應該識別這種認知偏見。
然後,我們需要嘗試著反駁這種認知偏見。多進行反問:對方哪裡表現得不願意了?誰都是從不懂到懂的嘛,哪裡幼稚了?把關注點放在此次觀點交換的價值上,而不是自身交流能力的不足上。
其次,提問的技巧也是需要進階的。問多了之後,你會發現有些問題可以自己去找答案、有些問題只要自己思考總結就能得出答案、有些問題的答案顯而易見只是自己不願意實踐,這類問題最好自己解決而不是求助於他人。
此外,建議題主看看這本書《學會提問》,這本書可以幫助你建立批判性思維,提高你提問和解答的技巧和邏輯性。

4 團隊討論中發言
害怕在團隊討論中發言的原因和以上類似,無非是害怕自己表達的觀點想法沒有分量、沒人認可。
首先,還是強調將注意力放在「思維的碰撞、想法的交流」上,而不是害怕沒人回應的尷尬感上。
然後,在表達前多想想,確保提出的建議已經過深思熟慮,這樣也會更容易受到他人的重視。
其次,增強表達觀點的邏輯性,建議看看《金字塔原理》,平時注重自己邏輯性的培養。
只要你提出的觀點有價值,別人當然會給出積極的回應。

綜上所述,要改變「不愛說話,放不開」的現狀,應該分兩步解決。
第一步,克服自我不認同的認知偏見;
第二步,提高表達觀點的能力。

另外答主寫過一篇關於內向性格的人如何突破交際局限的文章,裡面涉及的內容以及書籍的介紹相信會對題主有些幫助,鏈接在下方:
http://www.jianshu.com/p/9c04ef86f14b

————————————————更新 20160713————————————————

補充一個TED的視頻 How to speak so that people want to listen
裡面提到了如何讓自己的言辭更容易被傾聽,要做到四點-HAIL:
H-Honesty
A-Authenticity
I-Integrity
L-Love


我曾經也有和題主一樣的問題,並且妄圖治療。
但過了30歲之後,就放棄治療了,並且覺得,這樣也挺好的。

在我20多歲的時候,有一件事情。

當時我剛剛參加工作沒多久。
參加一個政府會議。晚宴結束後,政府有幾個官員邀請企業員工一起K歌。當時我想,恩,要搞好關係才行,於是就去參加了。
然後我就後悔了……那得多無聊啊。我跟那些官員本來就不熟,還聽他們那麼噁心的嗓音,唱著那麼無趣的歌,旁邊還有人拍馬屁,更有甚者,有企業女員工上去和領導一起跳舞,還跳得很HAPPY的樣子——令人作嘔。沒多久我就找借口溜了。走出門口,清新的空氣才讓我覺得舒服。

——其實,那個時候,我有點恨自己。為什麼我不會拍馬屁?為什麼我就不會和領導搞關係?
甚至,我有點羨慕那些會拍馬的人——這件事,我到快30歲才想明白,才真正的釋懷。

當然,並非所有政府員工都如此。 我也遇到過一些年輕的政府員工,見面了聊幾句,哎,原來你也打魔獸世界啊!瞬間距離就近了有木有?如果是跟他一起去K歌,我沒意見。

我到30歲才明白,這就是所謂的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一個人沒必要硬要去加入不屬於自己,不適合自己的圈子。每個人應該尋找的,是適合自己,自己喜歡的圈子。

30歲了,我仍舊是那個不愛說話的人。拍馬溜須我說不出口,太噁心。不喜歡的人,不喜歡的圈子,不去碰就行了。再說,我也有屬於我的圈子啊。我和朋友們把酒論劍,各種被虐都付笑談中,再也沒心思去管那些不屬於自己的圈子了——即使我不會說話,我聽別人說說也覺得愉快,更何況,進入了自己圈子,我根本就是個話嘮……


謝邀。

人所能做的最沒意義的事,就是學說廢話。完全沒有必要將時間和精力,空耗在與他人的交際中,以此去獲得一個虛無的認同。最大限度做到真誠友善就好了。

一生很短,需要明白的事情太多,不要隨波逐流。


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


接受現實,接納自己,這是改變的第一步。

我們為什麼覺得自己不夠好?比如在和客戶吃飯的場景中沒有照顧好客戶,沒有令人捧腹的話題,或者在卡拉OK中,沒有控制住場面,大家忽然之間陷入冷場。尷尬和挫折時常都會有,為什麼某些時候特別難以接受?因為這背後有太多的寄託、太多的訴求。

我們可以詢問自己,為什麼會這樣?這是我的責任嗎?我在其中應該承擔的是哪一部份?我為什麼會看重這部分責任?它對我的重要意義在哪裡?做好這件事情,對於我未來的十年、二十年有什麼重要的影響?對於我的事業、家庭有什麼影響嗎?

如果這件事情如此重要,我為什麼沒有做好,這件事情有哪些步驟和環節,我已經做到了哪些,我在哪個位置上卡住了,做得最好的人他是如何做得,他為什麼可以做到,做到這些有哪些好處,又有哪些成本,如此等等。

當你把一件事情放在更長的時空、關係、事務、價值結構中去看待的時候,你發現它們或者並不如你想像的那樣重要,或者了解到你已經付出了很多的努力,也找到了癥結所在。很多問題並不是問題,我們只是需要理念、方法、工具、技巧去應對它,如此簡單。

對於性格,接納理解,自如掌控

年輕的時候希望改變自己,因為覺得自己不夠好。這背後有深層的文化和價值原因,值得去細細思考,這樣的觀點也有它的道理和好處。

有朋友也走過這樣的路子,知道自己性格中的缺陷,它是達成自己目標的重要障礙。他付出了巨大的代價來塑造一個環境改變它。兩年前不顧一切的從原來一個還不錯的崗位上裸辭,到了一家小公司,希望能夠做自己喜歡的商務工作,他以為這種變化算是劇烈的,也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舉措。但這樣過了兩年,仍然毫無建樹,環境確實變化了,但卻沒有成為自己想要的。前一陣子,公司政策劇烈變化,他又做出了更進一步的選擇:選擇放棄原有的技術職責,轉變為純粹的商務(銷售)。銷售業績的壓力、收入的壓力、失敗失業的壓力紛至沓來,在那一兩周的時間裡,他想了很多很多,他覺得對不住家人,最害怕讓自己的孩子失望,害怕讓自己老邁的父母失望,害怕無法承擔起父親、丈夫、兒子這些重要角色的責任,因此而活在深深的恐懼之中。

這種恐懼是一種強大無比的力量,它像萬噸扎壓機一樣,結結實實地壓在身上、落在心上、閃在腦中,無能至此,一個人還有什麼傲氣可言?如果他失去了所有的外在的資源和支持,他能夠做好的,唯有成為更好的一個人,成為兒子的好父親,妻子的好丈夫,父母的好兒子,但只可以運用自己的言行而不是金錢、財物來達成這些。

在兩個多星期的時間裡,他用心思考和體會這種感受,讓自己的行為服從恐懼的調度,讓自己的思想順從恐懼的安排,讓自己的情緒在恐懼中平靜下來。生活中的每一個善意、不如意,他都細細的品味,用一種全新的思想、方法、行為去對待。他深知,養成這樣的習慣需要一段時間,將這種痛苦玩味,融合到生命之中,它才可以變成強大無比的力量。

他的故事有借鑒意義,但並不贊同模仿。激發恐懼並運用恐懼,激發貪婪並運用貪婪,要具備一種遊刃有餘的能力進出自如。而有些場景,一旦進入可能無法退出,反而傷害自己。

年輕的時候,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興趣愛好,了解自己的優勢長處,了解自己的缺點不足,進而進行選擇,用心體會、無需貪戀。

有一種好的方法,一是接受敘事大師的諮詢,感受被接納、被滋養的喜悅,重新發現未知的自己,重新尋找成長和改變的力量;二是做筆記,各種類型的筆記,長期堅持與自己對話,也同樣可以發現未知的自己,獲得巨大成長的能量。


我的想法就很簡單,無論做什麼,快樂是第一位的。 大一上的寢室關係很糟,我內向,孤僻,一周都說不上幾句話,沒有朋友,日復一日墮落,但現在,竟放得開與任何人對話,也用腦袋做事,感覺就是很棒,但也有一個缺點,我們內向的人,日常社交是會消耗大量精力的,需要自己獨處來恢復。

所以一定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早起早睡,一次三餐,把身體修養好了,你才有精力去行動。

不過記住了,合群是墮落的開始,和大學同學,寢室面子上過得去就行,一定要有自己的主見和定力,你要想清楚未來的自己如何才能快樂活下去,不要荒廢 。

2016 03 24

不管你做了什麼,怎麼做,都會有人評長論短。你只需要問自己的初心是什麼,初心是與人為善,他說他的,你繼續做應該做的。

不斷拼搏努力,不斷經歷積累,是通往成熟最快道路,自信是一點一滴積累而成,急於求成反而會適得其反,一定要循序漸進,勿忘初心。

所以我的目的是引導題主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畢竟說了這麼多心裡話你也不會去聽,但你自己思考後總結的結果卻會永遠記在心中,祝好運。

2016 11 29插

找到一本很棒的書《自覺與領悟之路》,森田正馬,希望對知友有幫助。

2017年馬上到三月,有人點贊我再插一句

打破屏障,走出來,不要活在自己的世界裡,性格沒有好壞之分,內向外向都有它的優點,不要一直想一直想,多讀書,多遇事,形成自己的三觀,其實這點小事真的不重要,如果你還未滿18歲請把全部精力放在學習上,迷茫等大學再想也不遲,請不要不要患得患失。

舉個例子,你還會在意初中時與同學間的小摩擦嗎?真的,這些小事過幾年再回顧會覺得自己很可笑。

滿18歲的,還遇到這個問題,我說你都是成年人了,還怕個毛線,還是那句話。

打破屏障,破後而立,人要自救。


可以參考我的文章:
自我究竟在哪裡?
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zI4MzMwODY1Nw==mid=2247483901idx=1sn=6669348bb5d633d25e37cdc74dd3a80fscene=0key=77421cf58af4a6539bc5f4c5d5c3551ecebdeeb2e97b94973ad845f3799f0d0218c2512a2f5ad6422b56c1c04c66fbf9ascene=7uin=MjA4MTkwNTU1devicetype=iPhone+OS9.3.2version=16031610nettype=WIFIfontScale=100pass_ticket=jHJjJgQh8tE6l7piEYGY4dtk2nWqd4HZLfh495f4Iqg%3D


謝邀。
我贊同高票的觀點。
人一生說的很多都是廢話,真的,說多了反而害人。所以如果人生可以簡單,我選擇不說。
但畢竟人生的載體是社會,那些嘴皮子利索的有先天優勢。
提高這技能啊,我建議,你可以抽假期去當志願者。什麼動物園啊,博物館啊。幫人導遊,宣傳什麼的都是很好的~不要在意工資,當然有工資更好hhhhh(一般沒有的,別想了)那裡你可以得到你想要的磨練。你看看馬雲的例子,自修外語,簡直是我男神(OvO)
當你能說了之後,應該懂得什麼該說,什麼不該說。閑談人生笑話,哲理,可以,其他的,算了吧。
建議你這時去買本社交技巧之類的書。雖然我也沒有開始看,但是時候啦。我知道這類書很boring,但,一!定!要!看!
對人友善。必須的。贏得對方的善意,你必須得友善。也別白的像張紙,蠢。

大概就這些吧,有補充未來咱繼續。以及,送你句個人經驗,知乎上看的,侵權抱歉?_?我太喜歡它了:

能少說,就不要說。沉默也是種能力,哈哈。


原因是:

第一:你和別人交流太少,以至於你的腹部丹田喉結嘴巴這段語言產生的通道根本沒有被鍛煉過,沒有形成應激反射,自然在說話的時候完全不知道如何說。第二:愛說話的,正常的人,其腹部肚子部位是充盈的,有力量的感覺。你的可能是空洞的,貧乏的,缺乏張力的。舉個例子:當你義憤填膺時肚子這個部位就是漲滿有力量的。 而且你腹部能量的貧乏感很容易讓你有恐懼的體驗。一般大腹便便的人不會有這種恐懼體驗。第三:舉個不恰當的例子:對於你這種人,如果談女朋友的話,雖然你不願意,你也會強迫自己做不擅長的事:說話、逗她開心。這會引發和第一種原因有關聯的情況:腹部到喉嚨部位有類似噁心但又很嚴重不適的感覺,太陽穴和腦袋會疼夾雜著上面那種噁心眩暈感。這些不適需要你較長時間才能緩解!! 解決辦法:平時多說話,don"t live in your own world ! 如有幫助,請點贊。


先從不要隨便亂給自己目標開始吧
請題主驗證自己是否真的想要能hold住外場,能夠樂觀向上
請題主自己去找,自己放不開的原因

了解自己以後,想不想要改變又是另外一件事了
慢熱內向不一定是壞事


我覺得內向的人之所以要極力去改變是因為他們怕被這個社會拋棄,被人類嫌棄。
如果極力去改變,真的太累了。
兜兜轉轉,還是做自己吧。
只是有時候還是得做做表面功夫。


從你的描述來看。
我覺得我們有共同之處,三五人相談甚歡,在某個人多的環境中可能會拘束壓抑自己。
你說到和那些認識很久的朋友在一起才會話多。其實我有時候和認識很久的朋友也會冷場也會無言,但是心情是放鬆的不會尷尬。
但是和剛認識的人在一塊不需要知道說什麼,就不說了唄,如果他願意說,就接著說一些,或者只是當一個認真聽的聽眾也好。如果真的沒話說也沒關係,尷尬就尷尬點吧。
生活就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可能有的人快,有的人慢。不必那麼苛求自己要成為怎樣怎樣的人。
我只是覺得,多豐富一下自己的內心,有一定量儲備之後,其實會變得簡單許多,比如和心儀的姑娘在一起,我想也不會那麼感到拘束,放不開吧。

希望有些幫助。


我不再裝模作樣地擁有很多朋友,而是回到了孤單之中,以真正的我開始了獨自的生活。
有時我也會因為寂寞而難以忍受空虛的折磨,但我寧願以這樣的方式來維護自己的自尊,也不願以恥辱為代價去換取那種表面的朋友。

如果說性格已成定局,希望你記住這段話


從工作至今我一直覺得自己是一個「沉默」的人,這倒不是因為自己不合群或者性格內向,而是因為在特定的場合,是輪不到自己發言的,這是一。

第二,所謂的性格外向,能說會道,也要建立在自己的經歷、閱歷、經驗之上,就算吹牛也要吹得像。內向也不一定不好,內向的人相對較為穩重,在一些領導看來也是較為可靠的,至少你的「沉默寡言」會讓他們覺得你不會把一些機密或者消息透露給外人。

第三,內向的人不妨採取「聆聽」的策略,但要以謙虛好學的表情和態度對待每一個人,比如在吃飯宴請時,別人在說話時,請放下筷子仔細聆聽。

總而言之,沉默並不是不好,不要刻意逼自己做一個自己不喜歡的人。


多說話,再冷場也說,說話語速放慢。


我也是這樣的問題,熟人可以開玩笑,但是陌生人就不行了,大腦無論怎麼思考也不知道說什麼,說話反應力也差得很,對方突然說個什麼,接不上對方的話,而且經常說錯,我每次都努力提醒自己說話前一定要考慮,但是還是沒用。
所以我現在知道自己這個問題,說話就更不多了,如果有什麼重要的談話,我一定會前幾天就考慮好對方問的問題,和我的答案,否則一定會說錯話。
工作多年,一個親密的同事都沒有,大家都說我性格不行,不愛說話,見面不愛打招呼,不和人親近,女朋友也交不上。所以也想同問如何才能改善。


像我這種在陌生人面前可以聊的很嗨
在朋友面前無言的人,難道沒有嗎?

其實我並不擅長交際,只是學會了套路
其實我很冷漠,不懂得對別人好。

不小心把朋友弄傷了,不知道該怎樣
不小心傷害了別人,不知道怎樣解釋

被別人傷害了,不懂得怎樣反擊
被別人欺騙了,也只能笑笑

有時候說真的不知道朋友是什麼概念,如果別人說我們是朋友,我會很開心,會很喜歡你,但是我是真的不會對你毫無防備,不會真的對你沒有埋怨,一切我都會在心裡憋著,然後表面和你嘻嘻哈哈。也許有人會說我虛偽啥的,我也無力反駁,畢竟你說的是真的,我是虛偽。但是我對於自己認定的閨密,一定會掏心掏肺


年少時和題主很像,敏感、玻璃心、害羞、靦腆。如今好多了,但還算是內向的人。不過到了我這個年齡坦然了,那又如何?
不必刻意改變,接納這個不完美的自己,硬著脖梗強改是沒有效果的。只有先接受自己就是這樣的人,在此基礎上才有改變的可能。
其實生活是最好的老師,時間是最好的葯。過了這青蔥歲月,驀然回首,你會很羨慕這個有點獃獃的你。
按照慣例,給你來勺雞湯:

引用知乎張可的一句話:「做你害怕的事,然後你會發現,不過如此」。

加油,騷年。


無論是你不愛說話放不開,還是想變得愛說話能接話能放開,都是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討好心理作怪。要學會放下這種心理。


做事總是放不開怎麼辦? - 陳彪的回答推薦樓主看看


推薦閱讀:

榮格八維測試中si和ni都很高會是什麼情況?
求教前輩們:都說20多歲是迷茫期,該如何挑選合適自己的職業呢?
如果工資翻倍,你的幸福感會提升多少?
會有特定的職業加重抑鬱者患者的病情嗎?如果抑鬱症患者的職業發展受到影響,該如何調整?
我適合做什麼職業?

TAG:職業發展 | 內向 | 性格改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