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更好的幫助對一本書的理解、記憶,從而達到不是看過一本書,而是真正讀過?

可以說說自己的經驗,比如:
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4.你是用手繪的還是其他工具?
5.畫完後的思維導圖你如何保管?電腦文件夾?把紙張夾在書里?
6.下次再看這本書之前你會馬上找以前畫的思維導圖來看嗎?

工具參考:

ProcessOn - 免費在線作圖,實時協作XMind: The Most Popular Mind Mapping Software on The PlanetMindManager-MindManager 2017中文版


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1)手繪的話,需要在家或公司,只有這些地方才有彩筆和A4紙,目前沒有隨身帶著彩筆和A4紙的習慣
(2)手繪完一本書,要修改很多次,基本上都是多張。比如經常會畫著畫著就空間就夠了,但分支錯了。用錯筆了,內容重要程度分解不對,寫錯字了。
(3)手繪時非常花時間,有時會比我讀完一本書時間還長,必須準備2小時以上,如果書比較精彩有時會花上一天或一段時間才能完成。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除了小說只讀1、2遍,大多數的書只要做筆記最少讀2遍,先把書看完第一遍,對全書的內容和框架有個了解,閱讀第二遍或第三遍時開始做筆記。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1)整本書是思維導圖筆記,看到不錯的就放在思維導圖裡, 最後從新梳理大綱,按自己的理解從新調整。

(2)針對某個細節,書中說可能會非常精彩,這時把書中的部分內容摘錄做成讀書筆記。
(3)剛開始時是記錄要點,在後期整理時會加上一些自己的想法和閱讀時的心得。有時會單獨把心得和想法做成單獨的思維導圖,把這些想法從新匯總、提練之後會非常有價值。

我一般做思維導圖時,如果書非常好,我也有充分的時間會進行4、5遍的調整。

  • 第一遍開始把書中所有的要點都做出來。
  • 第二遍自己的理解對做出的思維導圖要點做成整合和調整。
  • 第三遍開始進行刪減只保留對自己有用的部分。
  • 第四遍把這個導圖按照7W3H的方式從新做一個思維導圖
  • 第五遍把這本書的內容放到自己個人行業的知識樹,進行補充和擴展。這個知識樹通過閱讀、實踐和自己的反思積累而完成。

一般情況下,是根據實際情況和時間對這幾個部分進行相關的調整和整合,按不同情況可能保留二、三個版本。希望自己能達成目標。

4.你是用手繪的還是其他工具?

(1)剛開始學思維導圖時手繪,現在比較懶,用工具軟體多一點。
(2)手繪:在動手的過程中全程參與進去了,印象深,很長時間都不會忘記。如果現在手繪只會對內容非常不錯的書進行手繪。手繪不適合過於複雜和簡單的書,最好難異適中。另外手繪比較花時間,必須準備足夠的空閑時間。
(3)用軟體,便於修改、整理和保存。自己用基本上不加圖像,如果是為了培訓、開會和演示,要盡量花些時間加入合適的圖片和顏色,有時會用imindmap 導入或重畫一遍,這個軟體的手繪效果比較不錯。

5.畫完後的思維導圖你如何保管?電腦文件夾?把紙張夾在書里?
(1)把最後一張比較完全的手繪放在活頁夾里統一保存起來。
(2)把手繪的內容拍成照片,起個名字,分類保存
(3)用軟體完成這本書的思維導圖之後,分類保存
(4)找時間分享到我的Blog上去。http://www.write.org.cn
(4)會把裡面的內容,從新分解匯總到跟本專業相關的知識樹上。

6.下次再看這本書之前你會馬上找以前畫的思維導圖來看嗎?
(1)看書前不會,一般在看書的過程就會對相應的內容有個判斷。
(2)如果在電腦前,看完第一遍之後,會找出相關的思維導圖知識樹,看看以前對這方面的了解,然後更有側重的閱讀和做筆記

最後說一下自己對思維導圖筆記的看法:
對我自己來說思維導圖筆記的作用是幫助自己深入閱讀,在完成思維導圖筆記的過程中,整理歸納書的要點,梳理書中的整理框架。特別在建立分支時,主要是用短語和詞,而是不是句子。這時就需要考慮這段話的關鍵是什麼,怎樣用更簡練的詞和短語把給表達出來。當整理完書的要點之後,再從整體上來考慮全書的結構是否合理,按照對書的理解,從整體角度,對內容進行從新排列組合,讓這些內容更清晰、更有邏輯性。
對於大多數的書而言,當你完成這樣的步驟之後,多重複幾遍,會讓你理解的更深入一些。
如果說閱讀一二遍之後,只能吸收書中內容的30%,那麼做完思維導圖筆記和其它筆記後就會達到50%,完成一個大的主題閱讀之後會達到70%。再加入跟其它人分享(包括向別人講述)和實踐才能達到90%。
你一定會問:為什麼不是100%?
很簡單,任何單純而孤立的閱讀都是一種很淺薄的吸收。對我來說,不經過長時間的整理和思考。沒有形成整體的系統框架,缺少自己的觀點,無法跟實踐相結合,不能清晰而深入的表達就是一種淺閱讀。


看到戰隼老師在上面回答了!想當初還給戰隼老師投過思維導圖的稿子哈哈~個人比較喜歡用思維導圖來做讀書筆記,算是有一點點心得,也發表一下我的看法吧~
1、剛開始接觸思維導圖,感覺非常神秘,買了一本書回來學習,有一陣還真是認認真真拿了彩色筆、A4紙跟著書上的練習去手繪一張張思維導圖,後來在電腦上用mindjet軟體做導圖,發現非常方便,版面沒有限制,修改的話也方便多了,於是彩色筆和A4紙就被我丟在一邊鳥。
2、我做讀書筆記時一般是看了幾章後就開始做導圖筆記,感覺這樣記憶會比較清晰,也容易及時地把自己的理解記下來。
3、一開始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時,記錄得非常詳細,生怕漏掉一些內容,導致了常常要花很長時間才做完一本書的思維導圖,而且最後感覺做出來的導圖非常繁雜,可讀性不強。現在做多了以後,慢慢地就只保留書中最關鍵的觀點和內容。這個提煉的過程,對自身的歸納能力提升有很大的幫助,常常十幾頁的內容最後只歸納成一句話,那麼這句話就是你的頭腦對書本的原始內容進行了思考加工,經過自己的理解所提煉出的要點,而且也是自己最關注的、最想從書中得到的東西。經過幾次鍛煉之後,你會發現,之後在讀書的過程中,你能輕易地辨認出書中哪些是廢話,哪些才是乾貨。畢竟現在的出版物參差不齊,時間有限,識別乾貨,你我有責,嗯。
4、現在都是在電腦上做筆記導圖,有時會想起某本書里的某個內容,馬上在電腦上找出這個導圖,瀏覽一下當時記下的要點,基本就能回憶起來了。回憶不起來的再去查書。


2017/5/15

2017.3.19更新

2017.3.8更新新思維導圖,熱騰騰的呢!

看到這個問題,想到最近在用思維導圖,對學習真的很有幫助。(在下高二文科汪一枚)

首先,要了解關於思維導圖的知識。

我看的是這本書,在掌閱也有
《別說你懂思維導圖》

1.要會讀圖。
(1)從右上方45°,逆時針讀圖。

(2)把關鍵詞放在最中間的中心上。

平常人們最容易忽視的問題就是沒有中心,這對知識的掌握和理解有一定影響。

(3)分清楚各個語句之間的主次關係、遞進關係、相互連接的關係等等。
(4)學會運用多個顏色(我最喜歡的?? (????? ????) ??)

我高一的歷史基礎在考試中只能剛及格左右,到了高二換了老師,現在的這位老師讓我們每節課必做筆記。其他人做的筆記大概是這樣的:(第一節課我還不確定要不要做思維導圖,所以也做的這種)

就不一個個都拍下來了

我們老師還讓我們複習完一個單元後專門抽出一節歷史自習課背知識點。之後我發現了思維導圖的魅力:

就比如這個分封制和郡縣制的異同,我們背知識點要去老師面前背一個單元
然而我不怕,因為這樣的筆記看了後超!級!清!晰!啊! 背起來超!爽!啊!

各個學科都可以運用,我還有階段性複習數學時,做的數學的:

對我個人來說,思維導圖有!毒!啊!真!的!停!不!下!來!
我每天提前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到學校,複習昨天一天的內容,看我做過的圖,一有課間我就做政治:

上語文課做筆記也用思維導圖,超級方便,每次寫完後發現其他人都還沒抄完

最後,我認為思維導圖的運用因人而異,對我來說它是個能讓我輕鬆不少的工具,有些同學想學習我的方法,但他們又覺得太麻煩了就放棄了…
目前不知道思維導圖會不會有其局限性,總之還是很喜歡的。思維導圖有毒


舉個自己剛看完的書吧,黃有璨老師的《運營之光》

因為和自己的工作很交叉,所以看得時候很認真,也有意識得隨手記筆記,並把自己思考的過程及時記錄在該書的相關位置

答案中提及的圖片及工具均來自:ProcessOn - 免費在線作圖,實時協作

比如

但書看完後還是覺得並沒有掌握多少知識(該書本身確實幹貨滿滿),所以就有必要需要思維導圖來複制我對知識的記憶和應用,首先就是看完後對該書的全面梳理,及目錄整理,來幫助我更深入得理解該書的框架,以及更多知識點細節

目錄一:

目錄二

目錄二是為了讓我來更細緻的回憶每一章,每個小節的主要內容是什麼,以及我能會想到他曾提過的例子都有什麼,進而再深入一步思考如何將成功可行的例子嫁接的目前我所從事的工作中來,這時候就需要根據記憶或者定向內容查找來將自己的問題更細化

圖片看不清可以移步鏈接:運營之光 | | ProcessOn

最後細化讀書內容的時候,避免了再看一遍書浪費時間的成本,也更加加深了自己對重點,或者當時不太理解內容的記憶,也算是一舉兩得。

最後其實掌握多少知識對自己的工作並沒有十分明顯的幫助,最重要的就是執行,看過之後不光要有自己的思考,也需要把思考的過程和結果最後落地到真實的活動、運營等相應內容當中,而不是看過而已。


文/愛啃骨頭的貓咪

我也是最近才開始迷上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先給大家放兩張我畫的圖。

(《增長黑客》的思維導圖)

(《瘋傳》的思維導圖)

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好處:

1.整理思路
畫思維導圖最大的好處就是能讓我清晰的看懂作者寫書的結構,幫助我理清思路。之前讀書的時候只是隨手在書的空白處記筆記,但看過也就看過了,也沒記住多少,只能留個印象,但具體講什麼不知道,還得再重新翻看一遍。如果你會用思維導圖,把整本書的框架搭出來,就很容易看作者是如何一步步按照邏輯由淺入深的講述故事的了。在梳理完整本書的要點之後,一眼就能看到書的整體結構是否合理,邏輯是否清晰,觀點是否明確,更加便於理解。

2.加強記憶
我第一次做思維導圖是源於看《心理罪》小說的時候理不清裡面的人物關係,五部是連續看的,看完前邊的忘記後邊的人,分不清兇手和遇害者有啥關係,所以就在紙上邊看書邊畫人物關係圖(當時還不知道有X mind這個軟體)。每看完一個案件,A4紙都被畫的滿滿當當的,順著人物關係圖自然而然的推出兇手和殺人動機。當時覺得自己好牛逼啊。

3.歸納總結
對我來說,用思維導圖做筆記的作用是幫助自己搭建知識架構,便於我進行深入閱讀。在做思維導圖的過程中,需要歸納總結書中的要點,梳理框架。尤其是在做二級三級目錄時,不能整段或整句的摘抄,要學會用短句或者是詞,考慮段落的中心思想是什麼,關鍵點是什麼,如何用最簡潔的詞語表達出來並表達清楚。這就鍛煉了我的歸納總結的能力。

—-------------------------------------------------------------------------------分割線---------------------------------------
豆瓣/簡書:@愛啃骨頭的貓咪
新浪微博:@愛啃骨頭的貓咪Iris


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肯定是一張。思維導圖首先是一張「地圖」,你的思路在上面一目了然,如果是多張就把一張圖再次變成了一本書,是即時性的變成次序性的,就失去了意義。其實A4大小的一張紙就可以了,一本大開筆記本攤開來畫就可以了。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我是邊讀邊繪,讀繪一體,繪製就是閱讀的過程。並不是要先讀出作者的意思、結構、邏輯然後再記錄下來,這太沒效率,更關鍵是浪費了導圖的作用。
導圖的好處在於它的結構是發散性的,不需要預先準備什麼框架,一切都自然而然完成:一個分支開拓一個分支,層層遞進,相當於書中的一個觀點引出另一個觀點,一個事件引出另一個事件,一個主題引出另一個主題。繪圖的遞進和書內容的遞進是齊頭並進的。
邊讀邊繪,意味著導圖成為你的一個錨索,因為隨時要把要點記錄下來,而且歸類在某一個分支下,就必然隨時都在深入思考狀態。所以思維導圖輔助下,閱讀很容易進入深度閱讀狀態。其實暢銷書我倒從來不用導圖,倒是晦澀難懂的書籍用導圖輔助,有效率得多。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書的大綱,目錄就已經給出了,這只是第一個「分支」。一本書其實就是不同層次要點的組合,導圖就是記錄要點,確切地說是「要素」,一個要素可以是一個觀點,一個事件,一個推論,甚至小說的一個情節,戲劇的一個場景,或者一個人名,一個地點,等等等等,包羅萬象,看你以什麼角度去閱讀了。比如我讀紅樓夢,導圖記的就是人物關係網,讀康德的純粹理性批判,導讀記的是分主題論點,以及論點中的論點,因為康德的書是典型的邏輯推論層層遞進,而我讀一些敘事看似「紊亂」的小說,比如百年孤獨、追憶似水年華,導圖記的就是敘事線索了,而敘事線索可以以情節、事件為要素組合出來,甚至羅蘭巴特的戀人絮語也可以用導圖,記的就是那些碎片化的聯想、思緒,看它們如何以繁花錦簇的方式堆積、飄散、自由切換。。。

4.你是用手繪的還是其他工具?
看書當然是手繪,電腦軟體用來整理網路資訊。我很難想像讀書用軟體做筆記,那會是神馬樣的效率?

5.畫完後的思維導圖你如何保管?電腦文件夾?把紙張夾在書里?
我用筆記本,一個大開的筆記本攤開相當於一張A4紙,足夠了。

6.下次再看這本書之前你會馬上找以前畫的思維導圖來看嗎?
看情況。其實一本書讀幾遍,可以每次又繪製出完全不一樣的導圖,因為每次看書的思維取向都不一樣。


以前正好寫了個這方面的博客,僅供參考:關於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一些零散心得


我喜歡畫思維導圖,是因為我本身是一個編輯,而且,又有一個特不著調的領導。他沒事兒的時候,就喜歡腦洞大開,你跟他講著講著就絕對會被他帶偏。所以,我每次只要向他彙報工作,就一定會帶著紙和筆,先把自己的思路和想法理順繪製成圖,再將他說的穿插其中,你會發現,即使你遇到再難溝通的人,只要方法得當,溝通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困難。

其實,想畫一幅思維導圖非常簡單,只需要抓住《日常生活中的思維導圖》一書中的7條規則即可。


1.在「紙上」畫

2.畫「中心圖像」

3.使用各種「顏色」

4.延展「線條」要曲線美

5.在上面取各種「名字」

6.不要刻意糾結層次

7.just do it !


好啦,你讀到這裡,差不多就1分鐘的時間了,在畫思維導圖這件事情上,你已經可以著手去辦了!(*^__^*) 嘻嘻……你看吧,其實思維導圖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不過就是幾支筆一張紙的事情。但是,如果你想要讓自己的思維導圖成為自己的一項真正的技能,就接著往下看吧!

一、什麼是思維導圖?


思維導圖,更像是一個大腦的使用說明書。只要你確定了一個中心點,就可以無限制的向外延伸。就像上面那張圖那樣,從一個手錶,繪製出了一個人的生活。


二、思維導圖的應用


對內,它可以幫你分析你現在的生活,如購物清單、投資理財、家庭會議、旅行計劃等;對外,它可以幫你工作的更加輕鬆,如工作任務表、寫作內容分析、小說架構圖、計劃表等。可以說,無論什麼事情,都可以用思維導圖輕鬆的表示出來。


三、思維導圖:手寫vs電腦軟體


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一件事情,現在的科技發達到,只要你想要一個什麼功能的軟體,百度一搜准能有。但是,無論是XMIND、還是MindManager,在用的時候,你會發現你用著用著就不喜歡了。


這是為什麼呢?我認為,是因為你在用這種軟體的時候,你的思路總是被打斷和被干擾的

我每次用這種軟體,總是在想換一個顏色、換一個曲線方式、加一個層級的時候,去在界面上尋找相應的按鈕,這就導致了我的思路被打斷,有時找著找著,我就煩了,然後看著滿屏的文字,就更加的煩了。


電腦雖然給我們的生活和工作帶來了便利,但是,它的僵硬化卻是始終存在的。


我喜歡拿著筆在紙上寫作、畫畫、畫思維導圖,因為那讓我有一種成就感,一種運籌帷幄的自信感。不信你真的可以試一下,你會愛上這種感覺。


四、思維導圖7條規則詳解


1.在紙上「畫」


為什麼要在紙上畫,我想前邊的第三點已經說的很詳細了。在這裡就不多贅述了。


在選紙上,一定要選擇白色的紙,因為它可以更好的突出你繪製的內容,同時,不要選擇市面上各種帶點帶線的。我們是要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喜好來繪製,不要讓它們框住了你的手腳和想像。


我們不需要想電腦一樣精確,跟隨自己的心就好


2.畫「中心圖像」


畫思維導圖,不是要成為畢加索,而是成為更好的自己。


我就屬於手殘黨,畫畫一直停留在幼兒園大班的水平。所以,不要對自己的畫畫技術沒有信心。我們要的是思維導圖,而不是成品畫賣錢。所以,不用計較自己的畫好不好看,只需要在紙的最中間畫出5cm左右的中心圖像即可。


不要想著省紙、剩餘太少不好畫等等,這些都不是問題。只有中心點夠大,才能讓你「不忘初心」,同時,給其他的分支更多的可發揮餘地。畢竟一個分支比中心點都大,你不就「跑偏」了么。O(∩_∩)O~


3.使用各種「顏色」


色彩是大自然的體現,最能刺激我們的大腦活躍度了。想要讓自己開闊思路,五顏六色的筆可以成為你的主力。不要害怕最後的思維導圖顯得特別亂,反而是那些一個層級一個顏色的思維導圖,最能讓你一眼就看明白。


4.延展「線條」要曲線美


在這裡,千萬不要用尺子比著畫,曲線的流暢畫面會讓你心情更加的舒暢,而直來直去的線條只會讓你覺得古板刻意。


從中心圖像中最先伸出的主幹,要畫的最粗,然後慢慢變細,就像是八爪魚的觸角一樣,而第二層級就細一些,第三層級就再細一些,這樣一眼就可以分得清主次了。


5.在上面取各種「名字」


1分支1詞語」,是世界公認的最難遵守的思維導圖規則。但是,在畫思維導圖的時候,一定要這麼做,而不是在上面寫句子。比如,「我要和朋友去看電影」,它就可以分成「朋友」和「電影」,接下來,你就會根據這兩個詞產生N多個想法,而不是直接被一個句子框住。


6.不要刻意糾結層次


不要刻意的去寫1.2.3.4.,想法沒有次序之分。想到哪裡,寫到哪裡是思維導圖的精髓,也是其開闊視野的重要目標。把自己放在刻板的層次上,一定要去區分一個事物的主次,就給自己戴上了枷鎖,遲遲不能下筆。因為你總會想到一個比剛才想到的更重要的事情。


7.just do it !


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就好像我今天寫這篇文章一樣。本來,這本書已經到我這裡好久了,但是,就是一直在給自己下定義,給自己找借口,感覺自己很難去寫完這個書評。


其實,只要你下了第一筆,就會有之後的第N筆,寫著寫著,你就會文思如泉湧。不要去害怕、不要去想太多,我們其實就是因為想太多,而遲遲不敢走出第一步。你現在只需要一支筆和一張紙,就可以喚醒你的思維!


這個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就是,思想已經在前進,而肉體一直止步不前

一枚學了心理學的蠍子

感覺都還給老師了


公眾號「吐槽蠍」,所發文章均為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謝謝!


思維導圖不是萬能的,它只能解決自己擅長解決的問題,即對碎片化的知識進行歸納總結,把自己的想法進行整體性的表達。
讀書做筆記的目的在於,促進自己對書本內知識的解讀,讓自己更加理解書本中對自己有價值的知識,而不是為了書本中重難點搬家,不是做書摘。

基於以上兩點,對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的建議如下:
1. 大致瀏覽一遍前言與目錄之後,靜下來想一想,用思維導圖把自己對本書主題相關的問題列舉下來,試看閱讀的過程中能否加以解決。問題是開啟理解之門,對某一領域提出適當的問題,也能夠顯示出一個人的水平。
對於成人閱讀者而言,已經有了大量的生活經驗和知識積累,建議自上而下地閱讀,即現提出該領域或主題的基本問題,或核心問題,順著基本問題,去提出一些單元性的問題,最後再提出一些具體的、內容性的問題。
e.g. 閱讀一本講解「思維導圖」的的書籍時:
- 提出自己對該主題的基本問題,比如「為什麼思維導圖能夠提高閱讀與思考的效率?」、「思維導圖的能力圈是什麼?」、「人的認知結構與思維導圖的表達形式有什麼異同?」
- 然後在提出單元性的問題。單元性的問題是需要通過一系列具體的知識點或技能才能加加以回答,比如「思維導圖的分支如何布局才算是合理的?」、「如何加強思維導圖分支之間的聯繫?」
- 最後也可以提出一些具體的內容性問題,比如「有哪些常見的思維導圖工具?他們有什麼異同?」、「如何給思維導圖的分支加批註?」等。

2. 從網上找到這本書的目錄結構(這一點很容易,亞馬遜和噹噹網上很容易就搜到了書本的目錄結構),放入思維導圖中,從整體上把握全書內容。在閱讀中,把自己對某一章節的觀點、問題、收穫等等錄入具體的思維導圖分支中。
這個方法本人屢試不爽,從網上很容易把找到一本書的目錄,很容易把它整理成思維導圖的樹狀結構。閱讀的過程,相當於給這些章節標題加註解,而不是通過閱讀具體內容去匯聚出觀點。其實,每一本書的作者在安排書目結構時,都是下了功夫的,書目的結構定有它的深意。用註解的方式,可以讓你跳出書籍字裡行間的細枝末節,直接對本書的主題、核心觀點做解讀,同時也加快了閱讀的過程。

另外,建議強烈建議使用思維導圖軟體,而不是手繪思維導圖。這樣做的優勢是,便於修改、便於保存。對一本書的解讀是一個漸進的過程,閱讀是學習知識的手段之一,可視為知識管理的一部分。知識管理除了知識的輸入之外(閱讀),還有很多,你要對你的知識進行結構化、模型化等等,你需要通過交流與實踐等去豐富它、改進它,而非僅僅讓它停留在一張A4紙之上。知識是流動的,思維導圖軟體的記錄方式,能夠讓它更容易修改、分解、組合、創造等。


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整本書一張 做個總的概括 每個章節/每篇文/每個核心詞一張 理清脈絡。不過個人認為思維導圖更適合學習課本知識時用 或者記錄一個人的談話內容。好書一般脈絡都較清晰 無需自己整理 看書多讀幾遍有更多的感悟 做了思維導圖記錄下這次是這麼想的 下次看有可能就固死了。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讀完 有個總體認知的基礎上 重讀時開始繪製 接著上面所說 記錄學習的內容 因為每個單元之間是沒有太多關聯的 所以每學完一個單元做一個。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
,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梳理大綱 大綱下連著要點 要點旁加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嗯所以紙要比較大。
4.你是用手繪的還是其他工具?
手繪 因為可以及時更改 而且比較好操作 可塑性較強。不需要顧及軟體的局限。
比較推薦用一元一隻的彩色筆 monami?不是很記得牌子名字了。便宜好用。而且顏色可以加強記憶。最關鍵的是 有個聯想的過程。例如人民這個詞我覺得應該是紅色的 創新這個詞我覺得應該是淺藍色的。這樣的話 你回想時 就可以憑直覺填充。
5.畫完後的思維導圖你如何保管?電腦文件夾?把紙張夾在書里?
用活頁紙 夾在本子里。書里很容易掉落。
6.下次再看這本書之前你會馬上找以前畫的思維導圖來看嗎?
不用馬上找 也許有新的感悟。

不知說的是否清晰 日後補圖。


建議是在你看完一遍書的情況下做筆記會更好


首先說明下 並不是全部的書都要做筆記 也並不是全部的書都適合做筆記

1.讀一本書時,你是從頭到尾畫一張還是多張?

這個就要分情況了 不同的書 所需要的筆記數量是不一樣的
小說 歷史讀物 論文 報告等 對待方式都不相同
比如 歷史 就要畫多張整理
比如 小說 畫一張就差不多了

2.讀書讀到哪個階段開始繪製了?開始前、讀完、還是一邊讀一邊記?

這個同樣要分情況啊 最好是根據閱讀習慣 還有記憶力強度……
線索複雜的 一般是開始前記 也可以讀到關鍵處記下關鍵詞 最後整理
走向單一簡單的 可以看完再記 或是粗讀一遍 再回頭看時邊讀邊記

3.你是側重梳理書的大綱、還是記錄要點,或是記錄自己聯想到的想法?

聯想是思維導圖的核心 注意!單純的記錄筆記是不需要用思維導圖這麼麻煩的東西
記下關鍵之後你自己的聯想才是思維導圖真正發揮作用的時候
沒有腦洞就沒有思維導圖 漂亮而有序的樹狀圖是無法給你更震撼清晰的印象的

4.你是用手繪的還是其他工具?

手繪說實話很麻煩 不是很有時間的話 不太喜歡手繪 我之前有答過類似的問題
思維導圖最大缺點是什麼?
一般是用電腦來畫【推薦 iMindMap 系列 是思維導圖作者參與開發的】
移動設備也有 雖然不太贊成

5.畫完後的思維導圖你如何保管?電腦文件夾?把紙張夾在書里?

電腦上保存在文件夾 也可以雲保存 現在有很多 雲筆記類軟體 一定程度上還是很好用的

6.下次再看這本書之前你會馬上找以前畫的思維導圖來看嗎?

當你再次看這本書時 最好分清下情況 打發時間地看 就不太需要了
如果要整理脈絡 增加閱讀深度 分析文章
請務必結合著你的思維導圖看!
但是注意一點
不要把你的思維導圖當成目錄!


用onenote當做門戶,然後再onenote中插入visio

在visio中列出書籍中的關鍵詞創建關聯就可以了
比如我閱讀的《現代建築運動之起源》


有人說我寫這段話太隨意,不過我當初也確實很隨意的回答了這個問題。

無論是萬維鋼的《萬萬沒想到》,還是《如何閱讀一本書》的作者莫提默·J. 艾德勒,都不推崇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這是很多全球頂級的科研團隊得出的結果——認為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沒有一點用處。


如果你覺得用思維導圖做讀書筆記是記住一本書的內容,那我建議你直接把書放在身邊,隨時翻閱,效果是一樣(差)的。


而非要我舉證的話,那我的建議是:你用思維導圖的方法去做筆記吧。我不但沒意見,還非常支持你這麼做,如果你真有時間的話。


我只是寫了一點點我自己的認為對的事情,或許能幫助一些還沒掉坑裡的人,至於已經掉坑裡的,或者是在坑裡反對我說的,我說了,你是對的。

------

研究表明,用思維導讀做讀書筆記,是效率最低下的方式之一。這裡說的效率最低下指的是,既記不住內容,還耗費精力在做思維導圖的這一形式上,結果雖然漂亮,有一套完整的腦圖,但是對書籍的內容記憶沒任何幫助。 因為讀書本就是一件耗費精力的事情,還要去用一種費精力的方式去記錄讓你耗費精力的事情,這有點本末倒置吧。


這是我用EdrawMax繪製的思維導圖

感覺這個軟體操作起來特別方便簡單


稍微發散一下,不強調整本書,而是針對某個專題。只談數學,請看例子:

1.學酥的思維導圖(轉載自知乎上一位自稱學酥的數學MM)

2.學霸的思維導圖(廣義的Riemann引理)

3.學神的思維導圖(不予評價)


一本書解決你的問題,《如何閱讀一本書》


一直用XMIND記錄大綱,但坦白說,電腦敲打出來的確實沒有手寫的印象深刻,但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勤於複習,手寫的也許當下記憶深刻,但過不了多久就忘了。說一下我自己個人的做法是,做思維導圖的時候,多用圖片,用圖片加強記憶。完善後,導出圖片,你自己平時做地鐵,上下班的時候就掏出來看看。


算嚒?


我覺得思維導圖應當是現場手畫的才有感覺,因為思維導圖的要求就是不要整潔乾淨,一定要想到哪兒畫到哪兒,而且一定不能用直線,要用亂七八糟的曲線。不過,事後還是要整理到電腦上,方便以後搜索,也方便列印。


推薦閱讀:

有什麼書當年讚不絕口如今悔不當初?

TAG:個人知識管理 | 讀書筆記 | 思維導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