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如何提高對自我的認知度,如何增強自信?


首先,如果一定要直接回答這個問題,我覺得自己的答案是:反思,學習,並且把這兩點循環並深入地堅持貫徹下去。

其次,這兩個問題具有一定的遞進關係。自我認知是自信的基礎。需要明白的是,自我認知和自我認可是不一樣的。認知,需要坦誠面對自己,全面了解自己,找到自己的優缺點,揚長補短,自我完善。之後,便可以從一定程度上的自我認知獲得這一程度上的自我認可,而自我認可的重要表現形式自然就是——自信。

通過反省思考來提高自我認知度,通過學習提高來增強自信心。

反思——
一個人完全不思考很容易變得糊塗迷失,但想得太多(尤其是天馬行空的空想)同樣不好。
微博上看過一個段子不知是真是假,但有一定道理,說有讀者給楊絳寫信傾訴自己的苦悶,作家安慰Ta後直說,你的麻煩只在於讀書太少而想得太多。因此,知識可以增長我們的見識,當一個人見識還達不到那個水準卻使自己沉浸在那些太過高深的思考里時,就是自尋煩惱。提到這一點是想說,我認為反思不能過度,使其發展為虛無的妄想。矯枉不能過正,否則容易消極迷惘,就像走火入魔。
反思的目的始終是出於想要對自我的認知以及保持頭腦的清醒和思想的獨立。

學習——
這個不用多說,通過讀書增長知識,通過生活實踐獲得經驗增長見識。
當然,學習的過程中並不是要一味地接受。仍然需要持有一種客觀的懷疑態度,去思考,去判斷。

所以這兩點一定是也應該是循環反覆、相輔相成的,也就是中學課本上就收錄的《論語》里「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所講的道理。

最後,我覺得積極的態度和持久的毅力也很重要。畢竟我們是想通過做一些事來使自己變得更好,那麼,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


推薦閱讀:

作為一個同齡人中成就中上的年輕人,不自信,認為自己的成績都是靠僥倖得來,對未來完全沒有信心,怎麼辦?
具體怎麼做可以變得真正的自信?
怎麼變得開朗樂觀、表達能力強?
為什麼和同齡人說話很自信,但是在長輩面前就會感到拘謹?
沒自信的人怎麼談戀愛?

TAG: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