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現在吸毒的人跟以前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

吸毒這種現象有沒有得到有成效的控制?
大家身邊有沒有吸毒的人,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受到比普通吸毒者更嚴厲的懲罰嗎?


謝邀。儘管到處胡吹自己是禁毒問題專家,但其實這麼長的問題我真的懶得回答哎....想到什麼寫什麼,隨時來補充吧。
審核了那麼久,貌似題主已經被大家批評得刪掉了其中好幾個問題。

現在吸毒的人跟以前相比,是多了還是少了?
當然是多了。
在冊人口的總量只會增多,不會減少。雖說吸毒人員的死亡率高出正常人群十多倍,但遠遠不及吸毒人口的增幅。
所佔人口的比例也在逐年增多,2011年新發現吸毒人口23.5萬,12年是30.5萬,13年的數據還沒有出來。按照國際上的研究數據,每查獲一名吸毒者,意味著還存在著5-8名隱性吸毒者。
拿來和整體人口增幅比較一下就知道。

先說吸毒這種現象有沒有得到有成效的控制。
有,肯定是有的。但是,禁毒問題是世界性的大難題。
我就不提那些官方的文章和數據了,需要整體了解的可以去網上搜每年的禁毒報告,比如《2012年中國禁毒報告》全文

國家在98年才成立禁毒局,禁毒工作在早年的鬆懈累積成了惡果。即使在開始大力打擊以後,問題也無法根除,舊的難絕,新的更生。

舊有的海洛因人群,年紀漸長,他們多數都陷入典型的眾叛親離、家破人亡的結局。因為破罐子破摔的心態,對他們,戒毒工作很難進行。這部分人群現在是社區管理、社會治安的一個包袱。

新增的吸毒者,多數吸食新型毒品。現在在沿海經濟發達省,新舊比例是9:1。這和當下人們,尤其是年輕人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認識有很大關係。

相比於十年前,現在的情況是吸毒人員總量高、增幅大、合成毒品蔓延快、吸毒種類多樣化、吸毒人員低齡化、毒品犯罪複雜化。

販毒行為發展至今,也相應更為複雜和高明了。網路四布,渠道多樣,量大,隱蔽,人貨分離、錢貨分離、涉槍,等等。

綜合這些吸毒販毒的種種局面,也就是說,當前毒品案件的偵破難度很大。


國家現在的禁毒工作大致分幾塊,教育宣傳、易制毒化學品管理、兩禁(禁種禁吸)、打擊毒品犯罪,不管從立法的完善性還是執*法隊伍、戒療康復場所的建設上來說,都比二十年前有成效得多。
當然具體到各省各市各縣各鄉,都得看當地的經濟情況,以及領導對這個問題是否重視了。
領導重視可不是一句空話,某地黨*政*機關因為怕影響當地招商引資的形象而捂著蓋著的情況,也是聽了不少見了不少的。
類似陸豐甲東鎮警*匪一家的情況,並不是獨此一家呵呵後,這就不往深里說了。

如果你們覺得我說的不夠直觀,可以自己去這個論壇上看看。毒麻心聲 - 豆豆戒毒論壇,這是目前亞洲流量最大的戒毒交流平台。

對於國家這二十年間吸毒工作的執行力度的變化,可以從一些老吸毒者的自述上感受得到。

九十年代的時候,很多警*察甚至不太能辨識吸毒行為本身。

而現在對吸毒人員教育管理的認識,已經進步到要幫助他們重新回歸社會的層面。


我居然看到上面有人說服用軟性毒品對身體傷害相對小?成癮性相對低?能戒掉?FNNDGP!自己無知就不要出來亂誤導別人好嗎?!傳統毒品一般要連續性吸食四周左右才會產生心理依賴,新型毒品產生心理依賴一般只需要連續性吸食一周左右。我遇到過一個88年的妹子,吸冰毒進了強戒所。她是一次上癮,就一次!頭一天失眠了兩夜,抽搐了一晚上,第三天就主動回去找那個誘騙她玩的朋友要東西了。當時她腦子裡的念頭是,那個玻璃壺裡的泡泡好可愛,哪怕我不吸,在旁邊看看他玩那個冰壺也是好的。

新型毒品主要是化學合成品,會嚴重的損傷大腦的中樞神經,反覆濫用會產生幻聽幻視、多疑、被害妄想、躁狂等精神癥狀,而且這些損傷是不可逆的。我在醫院、治療中心親眼見過這類所謂的「安非他命精神病患者」,觸目驚心。濫用合成類,兩三年內必定岔道,精神錯亂。非要找死吸毒,你還是選海洛因吧,至少現在有美沙酮納曲酮之類的藥物可以抑制一下毒癮,雖說這些藥物也都有成癮性。

簡而言之,吸食新型毒品的後果就是——腦殘沒藥醫啊。

看到哪個蠢貨在知乎忽悠人去吸合成類和大麻,見一次舉報一次啊,擦!


有沒有一個書面上的東西來明文禁止影視作品中講毒品的愉悅感?
沒有書面規定也不需要,因為所有涉案劇(或有涉案情節的電視劇)都是需要GA部審批的。
影視作品裡表現吸毒的愉悅感是不可避免的,這種客觀現實也沒什麼可迴避的。但是哪部片子告訴你得到的快感是**的幾十倍了?這不是國內的影視劇告訴你的吧。

身邊有沒有吸毒的人,他們的生活是怎麼樣的?
我微信朋友圈裡有個二十多年的老白粉,進出強戒所七八次了。據他說,四年前出強戒所之後因為身體吃不消就下定決心戒掉了,再也沒碰過。現在做鮮花果品,掙了些錢,開上了奧迪。但是以後還會不會復吸,他心裡沒底。
也有早認識的編劇朋友,溜冰,還沒岔道,據說寫的戲今年就要上央視黃金檔了。平時很正常,看不出什麼異狀。沒見過他上頭的時候什麼樣。
再有一個採訪的時候認識的83年的姑娘,受了情傷後吸上了K粉,五六年就稀里糊塗過去了。本來很積極自信的一人,現在很萎靡,面色蠟黃滿臉痘痘。去年九月因為在社區戒毒時逾期沒有報到,違反了《戒毒條例》進去了。表現好的話今年下半年能出來吧。
但我不能說這些是自己身邊的人。真的想了解一個作為吸毒者親友的切身感受,還是建議去上述的那個豆豆論壇。

因為看到國外國內很多明星吸毒,仍然像正常人一樣生活。他們作為公眾人物,應該受到比普通吸毒者更嚴厲的懲罰嗎?
這是另一個層面的問題了。沒必要在這裡討論這個吧。

還有就是,普通吸毒者的毒品是哪兒來的?也就是假設我有這個資金,想吸毒,應該怎麼買啊?
我不知道吸毒者還有普通特殊之分。毒品現在是隨處都能買到。如果你真的活膩歪了想找死的話,隨便去六間……算了我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聽說題主是個大一小妹妹,我想告訴你幾點:
女孩子戒毒比男生要難得多得多,可能性小到可以忽略不計,所以你不要去嘗試,不管是出於好奇還是為了減肥或者追求性快感之類的愚蠢理由,都不要。人體會很快就會對毒品產生耐受性,欣快感不久就消失了,而上了癮的你,每天行屍走肉般活著,到點兒去搞些毒品,只是為了解除痛苦。
-------------------------------------------
補充幾點,第一關於爭議很大的大麻問題

http://songshuhui.net/archives/58059
事實就是↑這樣
我個人是不太理解這種BG很低的中二癥狀,如果沒上癮,有什麼必要去干。
第二,軟性毒品
「軟性毒品」這個定義,我沒有在公安系統內部文件上看到過這個詞,醫學機構也沒有。wiki上的解釋是:軟性毒品,是有爭議的毒品,部分國家地區列為合法商品,例如大麻、搖頭丸、冰毒片劑(即麻古)等。 它不似海洛因、可卡因等硬性毒品有明顯毒性毒品。在醫學而言,軟性毒品是否會成癮仍有疑問,而多半對人體的傷害也不比酒精或煙草高。
唔,所以結論這些就是警方所說的合成類毒品。雖然生理依賴性不強,戒斷反應沒有傳統類那麼劇烈,但是因為它們直接作用於中樞神經,所以成癮性更高,也就是一般所說的「心癮」。
就我而言,在聽無數吸毒者講述他們吸食所謂的「軟性毒品」後,雖然「身體一點也不難受,覺得自己隨時能戒掉」,但仍舊走上盜竊販毒賣淫之類的犯罪道路後,對「心癮」這個抽象的存在也就不難理解了。
至於醫學機構,是這麼解釋「心癮」的:

所以」心癮「這個東西和人的道德和意志力無關,它只是一種腦病。


如同以上各位所說,多了。

但要看和哪個時期比,建國初期到改革開放,我們有三十年無毒國的美譽,金三角第一代毒王羅星漢號稱「我一輩子沒往中國販過毒。」這句話傳出來,中國不少人感激涕零,甚至以訛傳訛說坤沙一輩子也沒往中國販過毒,中國人流落在外都這麼愛國,真有血性。

「無毒國」這個東西乍一聽很唬人,稍微想想那些年的經濟狀況就能明白這就是個笑話。至於羅星漢,這貨發家致富的途徑簡直就是一條出賣老婆和大舅子的狗血之路,後來發家之後靠著國民黨殘軍打壓坤沙,被坤沙直接團滅了,孤身一人跑去仰光找緬甸政府打小報告,結果導致坤沙被抓,他又鹹魚翻身了,位置還沒坐穩,又被張蘇泉痛打一頓,最終還是不成器,被緬甸政府果斷拋棄,不得已投靠張蘇泉,最後不安分又被抓,關了十多年,直到緬甸大赦才放出來,這麼個原則、良心、本事都沒有的三無人員你指望他有多高的節操那不是痴人說夢嗎?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境內毒品只增不減,金三角毒品產量在走下坡路,中國境內毒品消耗量卻一直在走上坡路,每年的禁毒報告數據有人列了,我就不列了,聯合國也有類似的報告更科學一些,這份報告採用的不是繳獲了多少毒品,而是消耗了多少毒品,這些數據網上到處都是,能看的下去的找來看看就明白。甚至連美國毒品消耗量近幾年都有所下降,中國卻還在上升。

至於原因,一來是經濟發展,飽暖思淫慾,社會風氣開放之後,淫慾也滿足了,大家想找點別的樂子,反正吸毒也不過是傷身,縱慾不但傷身,弄不好還會傷心。加上新型毒品勢頭大增,一部分一年來一兩次冰毒、大麻、K粉的人大力宣傳不會上癮,所以下水的人就越來越多。

還有一個原因是不能迴避的,就是禁毒工作不力,所有禁毒人員都有份,我也跑不掉。就是中國一部分公務部門有一個奇怪的潛規則,比如說禁毒單位,每年元旦結束,會有上級部門下文件,規定這個單位下一年繳獲毒品的任務量。這是個很奇怪的任務,因為禁毒工作做的越好,應該查獲的毒品越少才對,如果禁毒部門每年查獲的毒品越來越多,那隻能說明禁毒工作越做越不好了。衡量一個禁毒單位的禁毒成績,應該看它轄區內吸毒販毒的人數是多了還是少了,而不是看它每年繳獲了多少毒品。如果以繳獲毒品量來衡量,這會導致什麼結果呢?這和古代徵兵是一個道理,每年規定你要徵到多少個士兵,最後民間能打仗的人都征完了怎麼辦?休養生息啊,今年不徵兵,你們趕緊發展生小孩種糧食,過幾年我們再來收割。

我不知道國外是什麼情況,但中國目前還是用這麼蠢的方式來衡量一個單位的成績,這是一個錯誤的方式,不管哪個國家在用,都應該被革掉。

至於題目補充里問名人吸毒該不該比普通人受到更重的懲罰?其實毒品犯罪主要是指走私、販賣、運輸、製造、非法持有毒品,吸食毒品一般是治安處罰。名人一樣是人,一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公民。「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憲法》


根據中國國家禁毒委員會辦公室最近發布的2006年中國禁毒報告。

到2006年底,中國登記的吸毒人數大約有116萬。

中國致力于禁毒的高士其基金會表示,中國吸毒人口每年正以15%到20%的速度增長。

根據2006年中國官方的禁毒報告,從1980年代以來,中國由於吸毒死亡的人數已經超過49萬人,到2006年年底,中國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有116萬,現有吸毒人員為78萬4千7百人,比去年有所下降。

據2016年12月14日召開的全國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6?27」工程推進會披露,全國登記在冊吸毒人員達到390萬名,其中現有吸毒人員256.7萬名。全國累計登記35歲以下青少年吸毒人員214.5萬名,佔全部吸毒人員的55.2%,其中,18周歲以下未成年吸毒人員2.33萬人,絕大多數是90後、00後少年。

當前,我國毒品濫用低齡化趨勢仍較明顯,青少年吸毒問題仍然突出。做好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使他們從小認清毒品危害,從小樹立珍愛生命、遠離毒品的意識,在人生成長過程中自覺抵制毒品誘惑,是一項重大政治責任、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

2017年已經開篇。新一年的青少年毒品預防教育怎麼做?

今天,仁哥為您奉上圖解,希望能繼續調動社會力量參與禁毒鬥爭的積極性,推動禁毒人民戰爭深入開展。

努力增強青少年自覺抵制毒品的能力,減緩新滋生吸毒人員增長勢頭。

按照禁毒報告來看,吸毒人員增長速度迅猛,

海洛因,鴉片等傳統毒品吸毒人員逐年下降。

冰毒麻古新型毒品增加人數超出想像。

從2006年登記在冊吸毒人員116萬到2017年390萬。
其中死亡140萬,到07年初初步登記有256萬吸毒人員。
(十年死了一百多萬,那些說著毒品合法的智障呢?出來!!!!)

(其中三十五歲以下有214萬,未成年有2萬多)

按照隱藏人物換算,這十年新增九百萬吸毒人員。
這九百萬當中,起碼八百八十萬都是新型毒品。

每一年,平均增加的吸毒人員90萬人,

每一天,平均新增兩千多個吸毒人員。

每一天兩千多個吸毒人員當中,

有多少青少年?多少未成年?


國家天天宣傳海洛因危害,沒有刻意把毒品分類宣傳,放鬆了新型毒品的宣傳,造就了很多人認為冰毒麻古並沒多大的危害。

所以很多青少年覺得冰毒麻古不犯癮也並不可怕。
從而放鬆警惕,跟風吸食……

等意識到危害的時候,你已經戒不掉了。

中國平均一百人當中就有一個吸毒人員,所以現在你還覺得毒品離你很遠嗎?禁毒知識多了解,以後別人勸你吸食的時候才知道怎麼拒絕。

所以關注我,沒得錯,

至於那些說我用吸毒吸粉的,

用吸毒博取關注的。

說我什麼前面寫很多吸毒的感覺,快樂,

最後加一句勸你們別吸毒的,

麻煩你們拿出證據,

拿出我有一個這樣的回答。

我在知乎所有關於毒品的回答,

至今為止是禁毒宣傳當中受到關注最多,

影響力最多,幫助的人最多,知乎刪除的最少的(就一個回答被刪除)。

所以別嫉妒我,

真的沒得意思,

我真的不是靠吸毒吸粉,

我其實是靠臉嘴吸的粉。

你有能力你也可以長得帥,

或者寫這些禁毒軟文,

不過我感覺你長的又不帥,更寫不出來……

而且你還沒有「薩摩耶」……

「乖乖,上,幫你老漢吸粉。」


不知道是否真的那麼恐怖,希望 @亦團團@田浩老師指教(來源@英國那些事)


我是雲南人,今年三十歲了。
這兩個前提條件很重要。
下面說一下我20多年的一些所見所聞。
我外婆家在昆明周邊的一個相對富裕的大規模農村,因為村子大就分為了上村和下村。我九位舅舅們和姨媽們的家就零散的分布在這個大村子裡。從小我就經常去他們家玩。印象里小學三年級前這個村子很和諧,除了幾個瘋子和酒鬼沒什麼特別的人存在。直到94.95年開始村子裡傳說一個做小生意先富起來的40多歲男人吸毒,然後整個村子就開始出現小量的吸毒者,多為40多歲的男人。伴隨著吸毒出現的是偷家裡錢,買家裡東西,打老婆等。然後因為人數不多加上人們對毒品真正的危害還不是很了解,所以大家只當做告誡和笑話來看。
可是這種狀況在短時間內急轉直下,我清楚的記得香港回歸前期,大批比我大8到15歲左右的童年大哥哥接連不斷的開始傳出他們吸毒。外婆家所處的農村土地肥沃資源多,所以家家戶戶都有點小錢,日子過的不緊。因為有點點閑錢他們吸毒前期資金不缺,所以家庭為了面子都把消息隱瞞下來,幾個月後家裡沒有錢給他們就開始鬧,這一鬧就都暴露了。外婆家周圍15戶人有三家男孩吸毒(這裡說的毒都是海洛因)。緊接著就出現偷盜嚴重,晚上有搶劫的,兒子用刀砍自己媽媽的,村子一條僻靜的小巷裡出現站街女。那段時間這個村子白天到處在建新樓,天一黑外面就沒什麼人了。政府不時來抓一點毒販,過段時間又放回來了。印象最為深刻的是98,99年左右。村子裡最主要的街道全部是站街女(多為外村和外地人),白天都可以看到有外村人來買毒品,村子裡各處廢墟和無人居住的房子里到處是針頭和攤著準備吸毒的外地人,外村人。我無樹次在外婆家的三樓房頂上看見他們在靠近臭水溝的一間破屋門口吸毒,衣衫襤褸的坐著,從地上撿起帶著血的細注射器,把白粉抖入注射器,從水溝里抽水(有些會抽自己的血),不停的用手指彈注射液外壁,然後從身體不同的地方注射,(手臂,大腿,腳踝,耳朵後)。然後享受的躺下。
有的人會注意到99年左右我說的我看見的吸毒者大都是外村人和外地人,那96年左右出現的本村的吸毒者呢?很多人都死了,不少人是小時候帶我們游泳上山玩的大哥哥,很多我都認識,他們在短短兩三年中相繼死了(注射海洛因其實很危險,注射的快了,量大了都容易死亡),有的死在公廁里,有的死在家裡,有的死在廢墟里……有的出走他鄉(毒品價格高,去邊境要便宜點)。沒有吸毒的一些男青年家人想方設法的送去當兵,那些年一個名額要花10萬……(一個自然村名額少,想去的人多,我表哥就去了)70年後期生的男青年在村子裡很少看見。
99年是一個轉折,那年我讀初一。學校開始經常辦禁毒教育,而且教育質量很好。警察和學者帶隊,吸毒者現身說法,很多小瓶子里裝著海洛因,冰毒,大麻,搖頭丸,麻古,神仙水等讓大家去認識和聞。完全不停留在圖片和視頻上(現在全國各地大多數禁毒宣傳片都是雲南拍攝的)。這樣的教育一個學期兩次。有是會碰到吸毒者在等待時毒癮犯,我們一千多號人就在禮堂看著他帶著手銬腳鏈在地上打滾,哭,流口水和鼻涕,大叫……。
就這樣在各方的努力下,到高中畢業以前,我同齡的身邊朋友沒有一個吸毒的。一個學習2千人左右,6年來有打架的,搶劫的,混社會的,打胎的,吸毒的就一個,而且被政府作為典型在學校開了公審大會,加重了戒賭期(出來還是復吸了)。大學沒有可比性,在這裡就不說了。
大學畢業在外地工作,很多人知道我是雲南人,一旦看到毒品這個詞只要我在就會看我……,有一次朋友的朋友在房間拿出一大包紅色的藥片(09年,重慶),讓在場的幾個人試試說是嗨葯,不會上癮,價格便宜(他說20一顆)然後教在座的怎麼吸食。給我一顆時我看了看藥片上鬱金香的圖案,我知道了這是麻古,專門損失大腦和中樞神經,而且是不可逆的,吸食一次大腦和視網膜就會終生受損。然後我很自豪的看了他一眼說了句「我是雲南人什麼沒見過!」。然後找機會走了。
我想說以前吸毒的人確實多,現在吸毒的人也不少,但我們這一代的雲南人或者是說昆明人,吸毒的人確實少了。我雲南的朋友沒有一個吸毒的。一個都沒有。我們見過毒有多毒。


我不知道全國範圍內是個什麼情況,但是就我身邊的感受來說是多了。
我農村有個大表哥是在外面混的,高中的時候有兩年時間我一直住在他們家
偶爾可以看到吸毒人員躲在大表哥家裡注射
後來發現二表哥吸毒
又發現從小和我不對付的遠房堂弟吸毒,被他爸爸關了起來
然後二表哥做了村長,然後帶著全村的青年人一起吸
這兩年回家過年都能看到一大堆人聚在二表哥家裡吸毒
看過古惑仔裡邊聚眾吸毒煙霧繚繞的迪廳嗎?
就是那樣,而且人數更多
現在整個村裡邊,除了我家住的哪個偏僻角落之外,基本上無人倖免。
這算不算越來越多。

另外
忠告一句,不要試。
我之前在工地上幹活的時候認識一個老鄉
他之前是吸毒的,老婆也吸毒,後來兩人戒了。
一直沒有再吸,我很佩服他們。
後來他死了。
死於肺癌。
沒過兩年,老婆也死了,死於肺癌。
那個吸毒的遠方堂弟被關在家裡
我現在還能回想起那痛苦嚎叫
真擔心他會不會把嗓子撕裂

so,吸毒即使可以戒掉,對身體和精神的創傷也是永久的。

看到有太多人說大麻成癮性不強,所以將回答@李博源的答案添加上來。
沒深入了解毒品的種類,確實有在錫箔紙上吸的,注射的也有。
界定毒品每個人有每個人的標準,有很多人有和你一樣的看法
或許這就是他們吸毒的原因---這不是毒品,玩玩而已
事實上沾上毒品,就意味著你和某一種生活狀態鏈接到了一起
耳渲目染之下有幾人能堅持自己的信念不被腐蝕?
連抽煙都會互相傳染,何況毒品
或許有,比如你說的礦工
但是那是個別現象,更多的人會一次次突破下限
從大麻搖頭丸冰毒嗎啡等,一步步走入毒品的包圍圈還在自己欺騙自己

如果有人說這個沒有危害,那個沒有危害,有些國家還承認這是合法的
我想問一句,你吸食大麻/嗎啡/K粉你家人知道嗎?你朋友知道嗎?
或許你不吸,但是你可以假設一下,家人能接受嗎?
你能接受你家人吸食這些所謂的提神的東西嗎?
我想大部分人是無法接受的
所以,為了家人為了他人,還是盡量不要鼓吹所謂的合法性提神作用

從另一個角度來看
吸毒的人往往會去搶劫 盜竊 詐騙 賭博 賣淫 嫖娼 濫交
毒品成癮只是對身體傷害的描述
而由毒品帶來的生活上的改變才是給社會造成危害的元兇
一旦有人進入這個圈子
不被影響的恐怕是少數

SO,為了社會安定團結國家和諧富強人民健康勤勞
輕化毒品危害的言論,還是少提的好

我說的是我老家,南方的一個山村。


多了。在@田浩大神的基礎上,我來提供另外一個的視角吧(希望沒有添亂...)

實習的時候碰到大量的毒品案件,非常驚訝,因為在這之前我的生活中很少接觸毒品,頂多在禁毒日去跳個啦啦操。(真人真事,今年6月26日同學為了宣傳禁毒去社區跳啦啦操了,我想這樣的宣傳效果肯定是極好的...)加上毒品案件大多看起來有點枯燥所以不斷遇到印象會非常深刻。

(不像有些案件情節跌宕起伏,心理變化異彩紛呈...看完只有一個感受:說的好有道理我竟無言以對。比如有一個冬天發生的殺人強姦案,犯罪嫌疑人把屍體留在家裡,出去溜達幾天後回來又開始#$%了,他的上訴理由是,我不是真的想殺她的,我對她是真愛,要不然也做不出死後再#$%的事啊...)

回到正題,很多人從民眾吸毒這方面回答這個問題,我來從國家禁毒這方面來吧。法律是用來調整社會關係的行為規範,會有立法規定,肯定是到了非解決不可的時候了。

一、我國禁毒的基本歷程

1949 年至1982 年: 我國法律未對毒品犯罪規定死刑。

1982年至今:不斷保持打擊毒品犯罪的高壓狀態。

  • 1950 年5 月24 日

發布《關於嚴禁鴉片煙毒的通令》,規定民間必須交出煙土毒品,吸毒者必須限期登記並定期戒除,並採取措施對戒毒進行醫療上的幫助。

  • 1952 年4 月15 日

發布了《關於肅清毒品流行的指示》和《關於開展全國規模的禁毒運動的報告》,全國展開了大規模的禁毒運動。

  • 1953 年起

宣告已建成一個「無毒國」。

「無毒國」這種狀況基本上持續到改革開放前夕。這二十多年間,中國基本上是與毒品絕緣的,僅在邊境地區有零星的涉毒現象。這個情況與社會現狀密切相關,一方面吸毒被嚴厲禁止,政策和法令貫徹有力。另一方面,社會物質財富匱乏,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相當低,絕大多數人也沒有吸毒的條件。

  • 1979年

《刑法》第171 條規定製造、販賣、運輸毒品罪的最高法定刑為十五年有期徒刑。

  • 1982 年3 月8 日

通過《關於嚴懲嚴重破壞經濟的罪犯的決定》,將1979年《刑法》針對製造、運輸、販賣毒品的最高法定刑規定為死刑

  • 1997 年

《刑法》第347條-357條規定了走私、販賣、運輸、製造毒品罪,用《刑法》確定了打擊毒品犯罪的較大力度,最高刑為死刑

從「無毒國」走向今天的毒品猖獗,一方面是改革開放之後經濟水平上升,社會財富增多,深層次的原因可能是精神財富的匱乏,此前大一統的生活模式被自由主義消解,共同的精神凝聚力被全球化背景下的多元價值觀衝散。毒品犯罪特徵可以看這個哪類性格的人容易吸毒?或者說吸毒人群中哪類人所佔比例更高? - 小時的回答

梳理立法規定,可以得出結論:改革開放之前毒品犯罪較少,甚至出現近二十年的「無毒國」,政府的制度執行力處於鼎盛時期。改革開放後毒品開始泛濫,因為轉變過大,政府執行力有所鬆弛。近年來有一定的改善,但由於毒品犯罪現象的複雜化,提升空間很大。

二、近二十年的毒品犯罪情況

讓我們把視線從歷史的遠方慢慢轉到最近。我國從1998年開始發布禁毒報告,其中在2000 年的報告附錄中,還特別公布了我國1991 年至2000 年毒品違法犯罪及禁毒的基本情況,如下圖:

來源:二十年來我國毒品犯罪動向的實證分析
近些年的情況如下:

結論:1999 年至2010 年間,我國毒品犯罪整體上仍然呈上升態勢。雖然出現波動但是最近幾年仍有上升。
具體來說最近幾年的數據是這樣的:

更多最新數據請戳:首頁 - 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法院

綜上,現在吸毒的人數量在慢慢上升。

有時候在生活中沒有遇到毒品說明環境很單純。不過有些隱秘潛藏在暗處,輕易不會向陽。比如上次我在知乎寫了篇文章說起女性癮者,後來有一個女生私信我和我說了很多(當然很遺憾的是消息隨手刪,人也沒記住)。雖然很驚訝但是都還無傷大雅。

但我希望大家不會有關於毒品的秘密。


多了。隔三差五就要被恐嚇威脅(不同的吸毒者),還不知道什麼時候會被人捅死。
他媽的,你自己想吸毒,一次想買100支2ml針筒,第二次想買30支,鬼敢賣給你。還有,你知道,你的外貌已經沒救了嗎?
還有一個,一次想買3盒艾司唑侖10盒曲馬多,請問你知道這是管制精神藥物嗎?請問你有處方和病歷嗎?要戒毒自己去戒毒所哇,整天管我要葯我也沒有哇。曲馬多是癌症病人託付的,鬼會賣給個吸毒的。
翻翻法條,發現報警只是治安拘留,我也絕望哇。我在那些人的口中,已經死了幾十次了。
當然啦,鑒於知乎不歧視的優良傳統,你們要說我歧視吸毒者,我也認了。


吸毒者的生活:大多遊手好閒,通過賭博或其它途徑獲得資金,一有錢就要買粉兒。自己毒癮難耐,家人膽戰心驚。認識的吸毒者,有因一次過量而亡的,有被送進局子里的,還有戒了二十多年後又復吸的。
影視劇中對毒品的渲染大多與頹廢,叛逆,飄飄欲仙之類有關,但現實多是因一次誤吸或好奇而妻離子散,家破人亡。一些公眾人物是因為家底兒好,一時半會兒不會怎樣,但也有吸死的,譬如某些搖滾樂手。
至於銷售,每個角落其實都有銷售鏈,只要你有需求,賣家自然會找上門來。
曾看過一篇文章,說吸毒者如果持續不斷,七八年左右,生命就基本要結束了。
另,想戒毒是極困難的,很多人聲稱已戒,其實每天還是會維持少量注射,這樣不會太難受,還可以延長生命,大體算是戒了。但這也是很難做到的。在即將失控的時候還能控制住自己,是極難的。
可以這樣感受一下,把手機帶在身上,但是無論如何,一個星期之內都不要點開看。實踐初期那種焦躁不安,就類似輕微的毒癮。
珍愛生命,遠離毒品。


看了評論,決定把煙戒了……


我沒有吸過,更沒有實戰經驗,然而毒品給了我一次反思!
那麼接下來我就給題主講個故事吧!

07年 : 有一個調皮搗蛋在老師眼裡壞了2年的學生,煙、酒、毆打群架、單挑樣樣沾邊,唯獨還沒有涉及到毒品!

07年 04月 某一日--- 周五(周五下午搞大掃除都不用上課), 地點略賓館內的一幕: 這一 天整個上午該學生心驚膽跳,這次得罪了一個不該得罪的人,他在學校高年級中有哥哥、同級中兄弟多而他本人牛高馬大 、校外結識那種混混出身的人物。 他發了狠話,校外叫了10多個人等著該學生,校內約了10多個兄弟,準備狠狠的教訓該學生! 幸好該學生也不賴,在學校準備好一切------電話找人!
這一 日中午放學,該生和自己僅有的鐵哥們往小路跑,一直不停的跑,最後跑到了一個賓館,敲開了自己表哥居住的一個客房---- 樓主所要的 一幕出現了。

賓館內共有 15 人
10 男 5 女 ,桌上有白粉、沒用的注射器、用了的注射器,地上有用了的注射器 、套套、內衣、內褲、衛生巾 , 橫七豎八的睡在一起, 總之 亂七八糟的 。
不知道怎麼形容,樓主自己想像!

該學生 不管後來怎麼頑皮,都有了一個底線,就是絕不能沾上上毒品!

09年 該同學同班有個 磕 搖頭丸、K粉的同學 用白紙捲成一個小吸管,然後把白粉吸入鼻子,該同學的同學一天3次左右吧,不過後來不知道該同學的同學去哪裡了。 該同學的同學吸完K粉後,該同學到沒發現有什麼不妥,但是該同學的同學在使用搖頭丸後,只要你一放音樂,該同學的同學就一直搖頭,跟顛子沒兩樣!

PS: 不匿了


我只針對問題的第二點回答我身邊的情況。我從小生長的環境是在某西部小城火車站旁邊的棚戶區。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抗日戰爭,河南水災,逃荒等)這裡居住的全部是外地移民。他們在鐵路邊的公共區域搭建棚戶居住,逐漸形成了規模。也就是大城市中「貧民窟」的雛形。由於缺乏賴以生存的土地和相應的管理,這裡的人為了生存,很大一部分都在靠著打擦邊球生存。因此法治環境很差,很容易搞來各種違禁的物品。在這種環境下,吸毒是一件及其平常的事情。第一代人還有吸食鴉片的,也叫煙膏。第二代往往就是「海洛因」為主,開始是用打火機隔著錫紙加熱,用口鼻去吸,後來就是靜脈注射。慢慢的第三代人之間流行起各種更方便,致死性更弱的服食類毒品。

由於棚戶區地形複雜,童年時小夥伴之間流行一種類似「探險」的遊戲,就是在大片的棚戶之間穿插尋找各種隱蔽的角落,因此經常看到各種不該看到的事,比如聚在一起吸毒的癮君子,其中不乏小夥伴的叔伯親戚等。後來稍大,被小夥伴帶去親戚家開的「酒吧」看錄像,還曾親眼見到他表哥和一伙人輪流用一個注射器注射毒品。當時沒有特別大的感觸。

嗯,跑題了。回到問題本身,由於我特殊的成長環境,身邊有一些同學和朋友是有家族吸毒史的。他們祖輩父輩吸毒,自己也吸毒。國家大力禁毒這些年,在我看來吸食毒品的人並非減少了,而是越來越隱蔽了。但也沒有明顯的增多,還是比較固定的發生在一些圈子裡。以前由於毒品的副作用太大,使得吸食毒品的人一眼就能被看出來,比如面黃肌瘦,精神渙散,滿胳膊針眼。而現在吸食新型毒品的人,日常生活中很難看出他們與正常人的區別。有些人還有著很正式穩定的工作,只有周末去固定的娛樂場所「溜溜冰」什麼的。


因此,我覺得吸毒的人跟以前比並未減少,但更隱蔽也離正常人的生活更近,同時新型毒品的種類更多也比以前更容易搞到了。

以上,手機碼字,加上感冒頭暈,寫的很亂,望各位知友諒解!


可能偏題..想起一件事,一個妹子溜冰的(冰毒),和她一個所謂的妹妹一起吸。搞到後面沒錢,問我要錢,說兩人來我家玩.....反正感覺越來越趨向低齡化,獲取手段也越來越簡單。


關於毒品方面的危害和基本的常識,推薦你看看田浩的回答。
另外,可以和你明確的說,吸毒成癮是無法戒掉的。也許有的人說有誰誰戒掉了,但是實際上,多數都是短期戒斷還沒來得及復吸或者抽的是大麻。真正能夠完全戒除的,太少太少太少了,少到你無法相信。
毒品的確會在前期給你強烈的快感,但是當你一旦成癮又無法維持毒品供應時,那痛苦就如萬蟻噬骨、萬針刺心、求生不得、求死不能,如人間活鬼。
打個比方,當你毒癮上來時,一隻被艾滋病人用過的針管里放著海洛因,你也會去用,因為管不了這麼多。可怕嗎?一日吸毒,終身戒毒。

對癮君子來說,親媽再親,不如毒品親。幾千萬幾億的身家也不夠吸的。如果你想嘗試,就是自毀前程,拉全家陪葬。
有興趣的話,可以搜一下攝影家盧廣的一個攝影集,名字叫《罪惡的種子》,是他在毒品肆虐的雲南瑞麗拍攝的癮君子們悲慘的生活,震撼人心。(文字版為《雲南瑞麗26個吸毒者生存報告》)


匿個名。
看上面回答無比專業,我就講些身邊個案吧,不一定切題,只當作借鑒,或者就算是聽個故事好了。
我一個無比要好的朋友就是。
我算是一個一直循規蹈矩的孩子,普普通通念書普普通通上大學,生活很簡單平靜,基本完全不了解這些事情感覺離自己很遙遠。
然後大學有次去看音樂節認識的這個朋友,直到她開口說這個事之前她的表現在我看來完全無異於常人,而且我們曾幾天幾夜泡在一塊兒也沒見有什麼反常現象。有一天她和她家裡的朋友聊天,雖然用的家鄉話但被我聽出端倪,而且說的是她家窗檯還有讓她朋友去拿。當時就嚇傻了都不知道跟她說什麼,幾乎處於甩手走人的狀態。後來我們聊各自的過去就把這話說開了。
她大概高中開始溜冰,有身邊人的影響(她男朋友好朋友都是)的原因,但第一次完全是自己自願(我來總結一下說就是,這幫人身處三線城市或者縣城,雖不發達但在地方比較富裕,家庭條件優越加上自己散漫懶惰,吸煙喝酒上網吧通宵甚至戀愛做愛都滿足不了不學習之後剩餘的大把無聊時光,就開始敗更刺激更能帶來快感的東西)。至於具體的感受或過程我也沒多問,反正前後持續了有四五年,總共的金額估計夠買輛奧迪高配往上的車了。說到這她就很痛心- -
這是她第一次說起。
第二次是我去她家玩兒,夜裡人容易翻舊賬傷感,她再次坦誠我們認識不久前她還溜過,而且玩大了,也就這一次讓她決定要戒。失戀再夾雜點其他的事,差不多連著吸了有一個星期,開始出現幻聽,明明知道沒有人但是耳邊有聲音眼前有畫面,平時擔憂害怕的事情感覺像全成真了,整個人很絕望很恍惚,睡不著覺,只記得自己爬上了樓頂差點準備跳,但可能涼風的原因有點驚醒,下來之後人就斷片了,等感官正常運轉恢復知覺的時候自己正準備和家裡人吃飯,中間發生過什麼都完全不記得。我還有印象她邊說這話就邊哭。
因為去她家所以跟她家那邊朋友也認識了,這種事在小地方几乎彼此之間沒有秘密,大家都知道哪些人玩東西,除了堅決不借錢之外,聯繫也會慢慢減少,所以有很長一段時間她是除了冰友沒有其他朋友的,因為她借錢就是玩東西,因為玩東西上頭還得罪中傷了很多關心她的人。後來她脫離圈子遠一點原來的朋友才恢復一些關係。
當時我就覺得這貨也不容易。
故事的轉折來了。。
就在某日我直接目擊了吸毒現場。。再次嚇傻。。具體就不說了,她復吸了就對了,晾著她一個外地朋友就是我人生地不熟的自己玩起來了,整宿整宿不睡覺,我之所以發現是因為有次她跟我說話雖然顯得很正常但手一直在抖。
到這我想說的也差不多了,細節和後續大家不必好奇。現在我們依然是很好的朋友,那次我把事情曝了光她的朋友開始有意無意看著她,她也哭得很慘發誓不想再因為這失去所有的信任。但至於之後的發展我只能說誰知道呢。

總結:
1、先回答題主的第一個和第三個問題。有沒有成效的控制?我覺得跟中國其他事務的情況一樣,都是雷聲大雨點小,宣傳也挺大力前段時間掃毒打黑的新聞也挺大快人心,但實際上吸毒的控制是個巨大的空缺,朋友告訴我拿錫紙包冰毒就能直接寄快遞- -,再加上青少年毒品交易幾乎無人管理,小額的毒品流動非常快速和易轉移,其涉及的人員龐大到你難以想像,吸毒人員越來越多而且低齡化絕對是板上釘釘的事。公眾人物的懲戒?我個人觀點是法律條文上力度加大倒無所謂,該怎麼判怎麼判,社會輿論和大眾道德的矛頭自會戳得ta直不起身。
2、再來回答題主第二個問題。吸毒的人的生活也是分層級的。像我朋友她們,她們並不墮落,只是偶爾無聊(真的不要小看這個詞的可怕之處),囿於經濟條件還受限於父母,吸的量不多,也還沒到注射的境地,所以他們很牛逼地能把吸毒生活和正常生活分開,只要吸毒的時候不和別人接觸一般不會惹上麻煩也不會被人發現。至於那些為了吸毒傾家蕩產甚至吸死自己的人我不甚了解也許可以參考絕命毒師- -
3、從我的觀察來看,我朋友的身體已經壞掉了,集合了各種彼此矛盾的狀況,一邊失眠一邊嗜睡,一邊厭食一邊暴食,腸胃很差,經常嘔吐拉肚子。吸毒的人一般煙癮也大,這對肺什麼的影響就不多說了。
4、而且人際與心理也是大問題。我朋友在外地讀書時接觸的人不知道這些事還好些,但要好的朋友都清楚,這也就意味著這個人在自己認為親密的人眼裡一定程度上是沒有前途和信譽的,行為會被各種懷疑,單獨和某些個人在一起都要被詢問半天,這種不信任感帶給自己的也是消極心理,繼而把毒品當作精神慰借尋求短暫逃脫,從而陷入惡性循環。
5、我朋友過去的冰友很多還在溜著呢,她復吸那一段也足以說明這東西你沾一點就難戒掉,更別說量多的情況了。人的行為和理性總會打架,而很多時候你都沒自己想像得那麼強大,連一點好奇都忍不住,巨大的心理依賴又豈可能是你一兩滴眼淚和後悔說壓抑就壓抑得住的。金錢的浪費暫且不說,但整個人生的光明就埋沒一半了。
6、朋友性格很好人也開朗善良,她的冰友我也認識過一個個都跟逗比似的,現實里他們都是可愛的人,真心希望他們能把陷入泥沼的半隻腳抽出來,至少對自己對那些還信任他們的人負責一點。
7、說大一點誇張一點,至少低齡化這個問題不解決,以後就不僅僅是犯罪問題的不可控,未來的人才隊伍力量和心理狀態都會面臨挑戰的吧。

真實所感,毫無邏輯,只是給想嘗試的人提個醒,快感固然有吸引力,快感之後的空虛和悲哀也是遠超過你想像的。


官方數據是截止2013年5月全國有222萬的吸毒人員,2009年吸毒登記人員是133.5萬,2008年登記在冊是113萬。毒品來源的60%~70%都是金三角地區。就這個趨勢而言,人數應該是在增加。而且有年輕化的趨勢。國內情況是這樣,但是也不能說政府管控沒有成效,我覺得歷史上的鴉片戰爭,給歷代的政府都敲響了警鐘,政府的禁毒力度應該還是比較強。但是周邊地區環境複雜,毒品的種植生產銷售一整套都很完善。所以禁毒是個持久戰。你說經常看到電影里如何如何。(快播里的國外電影吧?)國內是不會有這樣的電影吧。國內若是拍這種題材,也是把吸毒者弄的瘦骨嶙峋,混亂不堪,妻離子散,人生盡毀的樣子,才不會有那種欲仙欲死的快感的鏡頭出現。國外的明星吸毒,很多都是大麻。(酒井法子好像是冰毒。)大麻在一些國家甚至是合法的。(2014年1月1日,美國科羅拉多州作為全美首例,實現了大麻交易的合法化。)可能是大麻類似於香煙?雖然有成癮傾向,但是沒那麼嚴重?海洛因什麼的,當然是全球都明令禁止的哈~
我身邊沒有吸毒的人,關於朋友的朋友吸毒,雖時有耳聞,卻始終未能一見。我覺得因為毒品帶來的生理上的「快感」而想試試的這種心理,還是說不過去的吧,生活里有那麼多各種感官上的刺激,為什麼要找毒品呢?若是真覺得無趣,就去XXOO啊。畢竟這是一次性的。若是沾染了毒品,可能這輩子都栽在裡面,很可能會萬劫不復你知道嗎?
我一向不喜歡這些會讓自己上癮或者過分沉溺的東西,不管是煙酒還是美色還是權力等等。我覺得那樣,我就不自由了。
關於去哪買,小姑娘,你想多了。


一圖認識冰毒、搖頭丸、麻古、K粉等新型化學合成毒品及其危害 - 與毒品的戰爭 - 知乎專欄

目前在我國的吸毒人群是逐年上升的趨勢。這是因為相對傳統毒品的隱蔽性、單獨性吸食,新型合成毒品更為方便,以及群體性的吸食,甚至有社交毒品的「美稱」。新型合成毒品興起,聚眾吸毒成為主流,而吸毒人員幾乎會將身邊的朋友拉入這個圈子,共同「享受」這種群體性的活動。因此這種具有「社交性」的新型合成毒品,讓毒品的傳播性更為廣闊,從而毒品的人員如猶如過江之鯽。

圖片來源於深圳市寶安公安分局微信號:bagafj

根據中國政府的《2015年中國毒品形式報告》中指出目前在我國統計在冊的吸毒人員為234.5萬名(不含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數,死亡人數和離境人數)。

2015年,全國毒品濫用問題發生新變化,呈現出濫用海洛因等阿片類毒品人員比例下降,濫用合成毒品人員比例上升,吸毒人群覆蓋各個年齡段、不同文化程度、各個社會職業群體「一降一增」和「三個全覆蓋」的特點,以青少年為主體的濫用合成毒品問題突出,吸毒人員低齡化趨勢明顯,因吸毒引發的搶劫盜竊、自傷自殘、暴力傷害、駕車肇禍等案件事件不斷增多,嚴重危害社會治安和公共安全。

吸毒人員總量保持平穩。截至2015年底,全國現有吸毒人員234.5萬名(不含戒斷三年未發現復吸人數、死亡人數和離境人數),其中,濫用海洛因等阿片類毒品人員98萬名,佔41.8%;濫用合成毒品人員134萬名,佔57.1%,濫用其他毒品人員2.5萬名,佔1.1%;被查獲一次且無戒毒史的偶吸人員106.9萬名,復吸(成癮)人員127.6萬名,分別佔45.6%和54.4%;男性200.7萬名,女性33.8萬名,分別佔85.6%和14.4%。

查獲吸毒人員數量上升。2015年,全國共查處有吸毒行為人員106.2萬人次,其中新發現吸毒人員53.1萬名,同比分別上升20%和14.6%。在新發現的53.1萬名吸毒人員中,濫用阿片類毒品人員佔17.4%,其中濫用海洛因人員佔14.6%;濫用合成毒品人員佔80.5%,其中濫用冰毒等苯丙胺人員佔73.2%; 濫用其他毒品人員佔2.1%。

吸毒人員低齡化特徵突出。在全國現有234.5萬名吸毒人員中,不滿18歲的有4.3萬名,佔1.8%;18歲到35歲的有142.2萬名,佔60.6%;36歲到59歲的有87萬名,佔37.1%;60歲以上的有1.1萬名,佔0.5%。

吸毒人群多元化特點明顯。在明確登記職業信息的吸毒人員中,無業人員佔69.5%,農民佔17.3%,工人佔4.7%,個體經營者佔3.4%,自由職業者佔3.2%,職員佔1%,學生佔0.5%,專業技術人員、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公職人員、演藝界明星等佔0.4%。

僅從政府出部這份報告,我們可能會認為吸毒人群在整個國家人口所佔比例並不高,但是請記住,這只是在政府機構中註冊有登記的吸毒人群。那麼實際吸毒人群要如何來統計,這個在國際上有慣例,實際的吸毒人數一般都會在統計在冊的吸毒人數的基礎上乘上4或者5,那麼再根據中國國情這個係數只會上漲。

雖然我國對於毒品一直有嚴格的打壓和監控,但主要是針對販毒人員,對於日益龐大的吸毒人群,感覺政府在這方面也力不從心。有了解過國家強制戒毒所的,應該明白這對吸毒人員沒有什麼任何幫助,出來吸復率百分之百,因為在強制戒毒所里還是簡單粗暴的強制身體脫毒。毒癮的表現不僅僅在身體上,還有在心癮是更難根除的,所以強制戒毒所對吸毒人員來說基本沒什麼意義。

雖然傳統毒品如海洛因,目前國家對吸毒者是採用美沙酮替代吸食海洛因,實際上美沙酮也是一種上癮性藥物,只是相比海洛因危害要低的多。採用美沙酮戒海洛因的人,其實又會陷入美沙酮成癮中。另外,美沙酮是國家免費發放的,是有效控制吸食海洛因人群戒毒一個有效方法,但是如前面所說,目前傳統毒品已經開始走向末路,新型毒品開始稱霸全球。而針對這種易吸價格低廉的社交毒品,又讓我國面臨著巨大壓力和嚴峻挑戰。

除了新型合成毒品物質外,其實還有一個最主要的問題,在我國目前很少有見在媒體上公益宣傳毒品的危害,造成很多人對毒品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甚至不知道新型合成毒品有哪些特徵。在我們印象中,毒品就是一些白色粉末,吸毒人員躲在某個無人地方用卡片將白色的粉末分成小塊,然後吸食,嚴重點直接打針注射。但是現在的新型合成毒品,其實有膠囊、粉劑、小塊等多種形式,可抽吸、鼻吸、口服或注射,又有多少人了解認識。正因為現代毒品在樣式以及吸食方法多元化,讓吸毒人員引誘新人更為方便容易,讓人防不勝防。

而目前新型毒品的吸食者身體表現與傳統海洛因不同,不再是身體骨瘦如柴的活死人。新型合成毒品吸食者多數從身體外觀上難以判斷,表現如正常人一般。他們在城市中的酒吧、KTV、酒店遊盪,這些娛樂場正是毒品的泛濫地。如果你不是經常出入這些地方的人,特別是女性同胞,最好不要輕易接陌生人的酒、飲料和煙,因為事情的後果很嚴重。

很多新型合成毒品又號稱「春藥」、「強姦葯」、「迷奸粉」,如搖頭丸、麻古、K粉等。近年來女性吸毒人群比例已經大幅度上升,這些數據可以單獨拿來說,今天就不再闡述了。正因為新型合成毒品的這些特徵,又讓更多迷戀刺激與性的人蜂擁而至。對於沒有道德倫理的吸毒者來說,如果引誘酒吧中的陌生女人,使用毒品成為不二的選擇。因此女性同胞們一定要警惕在娛樂場所的酒、飲料、煙等,不要淪落為吸毒者的工具。

圖片來源於深圳市寶安公安分局微信號:bagafj

一次吸毒,終生戒毒。凡是身邊有吸毒的朋友,切記一定要遠離。因為他們都有一個共同性,不停的遊說你加入他們的圈子,以減輕他們的負罪感。在吸毒人的生活中,他們所有事情都是一個目的,弄錢吸毒。張口就來的謊話,毫無底線的做法,無道德觀念的行為是他們的特徵。對於吸毒人員的家庭來說,當吸毒人員越來越依賴毒品時,這個家基本就是家破人亡的結局,基本沒有好下場。

我們國家針對公眾人物的吸毒,也只是一個正常公民的治安處罰,除非法律對吸毒人員做出修改,否則不會有什麼不同。只是公眾人員的影響力更容易誤導普通民眾的思想價值觀,所以我認為國家應該要更力度的宣傳毒品危害,讓人人意識到毒品這個東西,沾不得,染不得,碰不得。

毒品並非離我們很遠,目前即使在農村,毒品也開始泛濫。很多文化程度不高,對毒品又沒什麼認識的農村青年一代,被吸毒者拉入毒友圈很常見,成為吸毒人群的新軍。嚴重落後的毒品危害知識宣傳,新型合成毒品的廣泛傳播性,成為控制吸毒人員數量最大的敵人。


黃賭毒,打死都不能碰,這是我畢生的原則!!!!!!!


多了,2006年的時候,隔壁某縣公安局主要負責人斬釘截鐵的向市局領導保證:該縣轄區內沒有一個吸毒人員。
到了今年,登記在冊的吸毒人員兩千多人,潛在的未發現的至少要是這個人數的五倍以上。沒有哪個鄉鎮,甚至是哪個村敢拍胸脯保證,該轄區內沒有涉毒人員。
新型毒品泛濫,對社會治安的影響很大,我記得有一個警情,一個男的吸毒成癮,在鬧市區持刀將他的女朋友劫持上車,我們以為真的是綁架,設卡攔截,卡口的兩個民警差點被撞死,被逼停後還抓傷了一名抓捕民警。說真的,沒有人還想在遇到這種貨色。


ギリギリ愛~☆ キリキリ舞~☆


推薦閱讀:

楊永信和臨沂的事情,又在逐漸降溫、淡出人們的視野了。為何沒有國家執法機構來處理楊?
花瓶姑娘是真的嗎?
監獄執行注射死刑之前給犯人手臂酒精消毒有意義嗎?
古代劊子手砍頭時候血真的會濺到自己臉上嗎?
恐怖組織、軍事組織、軍火商、各類國際犯罪組織,他們的經濟來源是(經營什麼產業)?

TAG:毒品 | 犯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