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的本質?

到底什麼樣的古風接近古人的精神呢?現在的所謂古風句子、歌詞總給人一種無病呻吟之感,不是古人的古樸美。魯迅文章的古樸美在哪裡?六朝,明風等等到底哪裡吸引人呢?古風僅僅指文字的古典嗎?


大多數人並不真懂古文,這不是什麼丟人的事。除了少部分下功夫的專業人士,真的士大夫雅文化大多數人其實都搞不懂,於是就有了與大家品第與創作能力相稱的作品,而已。
大家應該都清楚的,用古文進行雅文化創作寫作是一個相當高門檻的文化活動。這些東西以前都是極少數文化精英階層才能生產的。新時代的教育事業與傳媒讓太多人窺見了中國農業時代精英文化的一鱗半爪,結果是「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和分散的海量的話語權與表達欲。需求比以前大,自認為有能力創作的人也比以前多,作品也多,土壤不相適,文化精英絕少繼承……於是理所當然都不紮實,浮華無根,取巧賣弄的多,真正有分量的少,因為生產優秀古文作品的土壤已經沒了。你不可能再把把新文化運動犁過的土地再一隴隴復原到昨天的狀態,白話文已經用了這麼久了,已經與如今一切的成就融為一體——它與土壤相適應。
舊的古文已經沒有了文化精英與作品的繼承了,新文化運動乃至於建國後一系列運動都斬斷了傳承,在文化上另啟了一條路,這條路太年輕了。古風恰恰是身處新時代淺薄的小路,也無法越過斷層深入吸收舊文化大道精華的產物。心嚮往之,力不逮,不能求思。結果形式大於內容,古的殼粗糙,內核空洞矯情。
欣賞精緻文化需要成本的,新土壤里鑒賞者需要花更高的成本去提升品味才不至於是附庸風雅。
古風實際上如果真正沒毛病了,那就等於完成了一個不得了的歷史任務——克服了古文到白話文轉型期的精神分裂,完成了繼承與發展,與華夏文明的童年和解……如今的創作者怎麼可能做到嘛,二三十來歲的閱歷,盤子深淺的功底,脫節的土壤,承擔不了偉大。
大眾沒能力消費精華,大眾自發生產自以為的精華。古文本來就是文化精英的遊戲。更何況古文由於歷史遺留原因本身就是個高門檻的東西,事服務少數人的語言遊戲,放到今天學習只有更難。
這就是雅俗矛盾古今矛盾在現實里投射出的結果。

加點私貨。矯情和中二是新手殺手,古風也許不追求偉大,不追求死去活來的強說愁的意境,不追求紅顏剎那芳華這種空洞浮華的詞就能好很多。不妨將目光投向生活點滴本身。杜甫詩得高明之處就是平實無詩意處寫詩,這等於拓寬了詩的疆域和表現力,開闊的眼界不只是遠邁與雅緻,還有生活值得記錄的每一處真實與質樸。


圖片轉自網路———————————————————————————————————————————
嘛,其實現在年輕人娛樂方式多了,自然不局限於網癮、殺馬特什麼的了,動漫COS、古風漢服、軍械戰爭這些都是可以的,也健康的多,但是其中半瓶子水的傢伙太多了,也讓很多愛好變了質,許多不知道自己COS的是啥的人天天在旅館開房,那些《人間詞話》《古文觀止》都不知道啥玩玩的天天在那裡古風,還覺得曹雪芹寫得東西古文味不夠,幾個《戰爭論》《一二戰簡史》都不了解的在那期待下次戰爭怎麼當炮灰。所以說啊,一腦殘粉,黑十真粉。這樣下去,這些愛好反正都是下一代人眼中的新殺馬特、新網癮一族罷了。


「古風」在詩詞界本指古體詩,但現今流行網路間的「古風」,則是諸如

  • 為你,袖手天下,陪你,浪跡天涯……
  • 風華是一指流砂,蒼老是一段年華……
  • 人天自兩空,何相忘,何笑何驚人……
  • 傾城一笑,也抵不過你眉間一點硃砂……
  • 縱是年少風流可入畫,卻是自成風骨難筆拓……
  • 一城煙沙,葬你一世風華。一捧黃土,埋我相思入畫……
  • 亂世繁華,只為你傾盡天下。蒼水蒹葭,只為你歸田卸甲……
  • 一江明月,回首少了誰。一杯濁酒,相逢醉了誰。一年春事,桃花紅了誰。一眼回眸,塵緣遇了誰。一點靈犀,真情贈了誰。一句珍重,天涯送了誰……
    ………………

就文字方面,追求某一詞某一字的美感,不管造不造詞、成不成句、終不終篇。

就語言風格上,半今半古、半文半白,同時既非古人行文路數,亦不合今人語序規則。當然,破、然後立,只是目前破和立之間,尚在青黃不接。

就意象方面,大抵不出蕭瑟、落寞、縹緲、綽約、自賞、孤獨、別離、江山、美人、殤逝之境。

就題材方面,專寫小情小愛,雖有江山社稷、天地宇宙,也不過是愛情與美人的布景而已。

就手法方面,通篇抒情,誇張、放大、漫無邊際。往往咫尺之別,便作天涯之遠;一日之違,翻謂陰陽之永;至於一己之愛,直可令天地為之含悲,風雷為之變色。

就角色方面,只有「我」和非我。任何地方,「我」都是中心,人海茫茫,只是暗色,唯我一抹嫣紅,照徹三千世界。

就線索方面,明線「你」是美人,暗線「我」是君王、名將(最不濟也是個滿腹經綸繡口錦心的書生)。且君王和名將一定是有才的、細膩的、專一的、呼風喚雨通天徹地的。

就格局方面,為了愛為了美人,可以不要江山不要社稷。問題是,這江山這社稷什麼時候成了閣下囊中之物了呢?

……

說實話,前面所節選的七八個「古風」作品還是個中之佼佼了(摘自某些網站排名前列的古風之作),何況等而下之的呢。

當然,我不是否認「古風」中人沒有高手,一則我沒看見,二則,倘以「古風」之心之力,轉事他體,其績宜當更著,畢竟,竊以為所謂古風,似非一條可以走下去的路子。

此外,與之對等還有另一個事實,即使純正古文,在當下也是小眾,事之者少,何況能佳。


本來對於這一類問題是不會關注的,但是@騶虞 男神很有興趣每天都想打進古風內部好好玩耍一番,心疼不能滿足好奇心的男神。
古風圈也有各種玩法,最開始起源於古風歌曲。有很多古風歌手大家都知道,也比較有名,很多大事件百度知道都有記錄。名利雙收的不在少數。
再是古風填詞,大都是把日本歌曲和港台老歌拿來填詞,填詞的詞作良莠不齊。在在一塊能跟各種古風歌手直接交流,所以越來越多的粉絲去學習填詞……更加造成良莠不齊。很多詞作是填詞很久並且有樂理基礎跟音樂素養還有文學功底的。有些甚至是美帝top20高校研究生博士什麼的……有些還是剛畢業的小學生(不要問我怎麼知道的,曾經跟這些人都有過交流……)
然後是空間古風大神系列,貼吧古風大神系列,微博古風大神系列(微信朋友圈被老年人佔領了233)這些都可以百度到的,例如郁植X,君子X,冷X陌,雲端高X……等等古風大神……(這都是幾年前百度到的,不知道這幾年換人了沒有……)
最腦殘的莫過於古風家族了吧,這裡面的人,都是分三六九等的。第一次進入要考核/熟人擔保(走後門),然後再選你想要學習的方向,去進行第二次考核,詩詞小說古徽古段(講真我現在都搞不懂這兩個是什麼東西)如果不進行第二次考核就只有留在主部接待打雜,古風家族總是很團結估計就是靠接待們拉進成員關係吧。
古風家族的名字大都是一個常用字+一個生僻字火+(一個常用字)例如,@冷膂桔 (我真是隨便艾特的,請別介意。
古風圈妹子特別多,幾乎都是抱著撩漢找小夥伴的心態去的吧,當然有非常好的為了學習的妹子,不過大都會脫離這個圈子。之前有人說過,古風圈不乏詩詞寫得好並且講格律的,但幾乎都會離開古風圈去更高的平台而不是跟一群小學生玩耍。
男神如果想了解更多請去百度搜索關鍵詞,估計一個下午便可了解完整的古風精神,還請男神打消去古風圈觀賞小學生的念頭。不要被古風妹子勾搭了,請專心搞基,小擼怡情,大擼傷身,不要熬夜,趕緊畫圖。國家未來偉大的建築事業需要您。
來自您的迷妹聯盟的頭號迷妹。
比較匆忙,如果男神您還有疑問請提出,有時間迷妹們都會幫助您。


只想知道他們當中有多少人真的靜下心來讀過史記、紅樓夢等等。好多人羨慕魏晉名士的風流,仰慕漢唐健兒的豪邁,又有多少人知道白骨露於野的觸目驚心,「秦川中,血沒腕」的絕望,還有賣炭翁的悲涼。喜歡中國古代文化是好事,可是中國古代既有風雅豪邁的貴族,也有艱難求生的平民,而後者常常被不了解歷史的愛好者們遺忘。我希望古風弘揚的不僅僅只是幾套衣服,或者寫幾首並不符合古代詩詞文法的古風句子,還要弘揚我們的歷史文化和詩詞歌賦。

/********************************************中二的分割線**************************************/
有同學在評論裡面提出異議了,覺得我說得太嚴重了,思維有點畸形,那我就再補充一點。
我小時候很愛看《棋魂》,所以很顯然的,跟其他小孩一樣喜歡上了圍棋,可是我太懶了,不想找老師去學,更沒耐心坐下來看棋譜和練習,所以到現在,除了圍棋的基本規則,其他的我什麼都不懂。可是雖然如此,我還是有時候挺喜歡看圍棋界的新聞,alpha go大戰李世石的時候,我當然沒耐心看直播,可是我還是看了一些有關這幾場比賽的評論,和別人聊到圍棋的時候,我也會很推崇圍棋,覺得是一項藝術感和競技精神兼具的運動。可是你覺得我這算是熱愛嗎?我一個連規則都不完全懂的門外漢,甚至連圍棋的業餘愛好者都沒資格自稱。我後來想過,我其實只是因為小時候看過的那部動畫片,所以很羨慕那些棋手們執子時帥氣的樣子,也很羨慕他們能夠輕而易舉從一盤棋中看出未來棋局的走勢這種驚人的預判能力。簡單來說,我喜歡的不是圍棋本身,而是與圍棋有關的一些東西,執子的手勢、解讀棋局時有如說天書般厲害的樣子,僅此而已。
回到古風本身,我相信大多數人都知道,目前古風圈的大部分人都還停留在穿古裝、拍照片、還有寫古風歌,真正有大力宣傳古代文化書籍、或者開設讀書會之類的活動好像很少。原因很簡單,後者本身就需要相當的中國古代歷史文化功底,一般人不靜下心認真讀上一段時間書,是做不到的。而前者不需要,會cosplay,就可以拍照,再高級一點,語文功底好的,就可以寫歌詞(雖然關於古風歌詞的好壞,知乎上已有很多討論)。拍古裝照和寫歌詞可比靜下心來讀幾年書,積累一些底蘊要簡單多了。這就好比一個碩大的水果籃子裡面,你只把最好吃也最好看的櫻桃吃完了,留下香蕉、蘋果等等一點不碰,然後就說自己很愛吃水果,你這不是愛吃水果,你只是愛吃裡面最好吃的櫻桃(香蕉黨和蘋果黨不要揍我= =)。同理,喜歡古裝,喜歡拍照,你這也不是喜歡中國傳統文化的古風,關於這項活動,已經有一個名字了,叫做cosplay。這些人熱愛的也不是古風,而是cosplay,我無意說熱愛cosplay不如熱愛古風,這兩者之間並無好壞高低之分,因為cosplay也有cosplay的精髓,拍照時的pose、如何展現表情、還有cosplay的服裝如何製作、拍照時的燈光和後期的修圖,一樣也有很多學問。但是很抱歉,如果一個對中國古代文化並無太多了解,也沒打算看書的cosplayer穿著件古裝跟我說自己熱愛古風,我想說:你做的還不夠。于丹的論語解讀雖然被不少人詬病,我也不太喜歡她的雞湯模式,但是不可否認,至少在宣傳《論語》這本書上,她做的很多。
所以,那位同學,你以花和泥類比古裝cosplay和中國古代的歷史和詩歌,是不合適的,前者也許入鮮花般艷麗,但是後者絕不是如泥土般不起眼,因為我們的精神內核都是根植於此的。

/********************************************中二的分割線**************************************/
好了,中二的發言結束了,請批評。


書讀得太少,但是想賣弄的太多。
書讀得太少,但是還是想賣弄給書讀得更少的人看。
我不否認古風圈確實有很多好的作品存在,但是那些只能稱之為「現代仿古作品」,並且大多是時候是很失敗的。
那些附庸風雅的寫作方式,跟「古」字並無太大關係,就像是把「好好學習」翻譯成「good good study」一樣直白但是毫無意義。
不過古風圈似乎也漸漸朝著飯圈靠攏了,還有更為複雜的趨勢,作為一個只是刷微博刷到一些所謂古風資訊的吃瓜路都能感覺到撕逼的氣息,然而古風圈本身的故作高端實在是很可笑。
不是稱幾句娘子郎君就是古風,不是來幾句就流觴就是古風,更可怕的是還有流殤的……也不是搞不清詞性隨便通用就是古風。
因為這些在稍微讀過幾本古文,把高中文言文學懂了的人看來,實在是……太可笑了。
多讀書,少裝逼,自然就能學點古人的皮毛了,就算學不到筋骨精神,陶冶陶冶情操也是好的,不過若是想成圈……還是罷了吧,殊不知如今被稱為圈的,有幾個好東西呢。


以為現在的古風還是要劃分很多種類的
1.劍三古風,由玩古裝養成遊戲劍三的大量女玩家,包括後面的一系列武俠遊戲在類內。這類古風,和古只有一個字的關係。不看古書不讀古詩。整天娘子相公,玩的就是顏值和衣服。
2.cos古風。這類人呢。。。就是帶個頭套穿一身古裝,擺樣拍照的,說實話,你編點劇情玩點話劇我就承認你是真的古風了。
3.音樂古風。這個群體我覺得也算是不錯的了,起碼沒有給古風招黑。雖然因為年齡問題,在詞曲方面顯得幼稚。到還算用心儘力。
4.漢服古風。這個粉絲太多了。這群人認為,漢服就是古代的一切的精華的完美的唯一的集合體。但是往往連朝代都說不清楚。其中當然有很多值得佩服的人。比如我大學時候的選修課女老師,就是把漢服當做一種常態,每天穿著上課,而不是用來發朋友圈的東西(女老師真漂亮)。但是魚龍混雜黑點太多了。

以上的所有的古風,基本上最大的問題和讓人反感的東西就是。把古風看的太簡單,太淺薄。並且把自己古風圈的人看的特高端。

比如,認為古風就是簡單的穿衣和說兩句安好,娘子。做兩下微微一笑。然後認為自己是古典文化的傳承者。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蠢貨。

真的古風,應該是沉下心來,讀讀古籍。把古人的生活作風和精神狀態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不驕不躁,用自己的言行一點一點的影響身邊的人。讓更多的人接受熏陶。即使搞活動,也不至於肚子空空,被人笑話。
這才是宣傳古風的最好的辦法


少年不知愁滋味,為賦新詞強說愁


所謂的古風往往還包含著道德評價。大體是渾樸厚重的風格。


玩。
總而言之玩這個比玩其它的消磨時間要好得多。


現有的古風只是種形式主義,換種形式的Cosplay,就跟現有的儒士一樣,都只留於表象。現有的儒士能說仁義道德,但是真要他守孝三年,還有其他的繁文縟節,又有幾人能做到?時代在進步,好古不是壞事,只要能把古時美好的東西盡其所能的表達出來,也不失為視覺上的盛宴,只不過真要仿古人生活又是何必。聽說過市內有對設計師,仿古,日常就是著漢服,冬天不開暖氣,就點古時炭盆,我朋友去拜訪,凍的要死。


上面一個個痛心疾首的都是優越感爆棚的古文化大師么?動不動就搬來為賦新詩強說愁,好像一個個都是識盡愁滋味了似的。
古風比起真正的古典文化是個新鮮事物,說白了是大家對古典文化有了某種嚮往和淺顯的欣賞才結合現代一些元素創造出來的一種穿衣/音樂/文字風格。這是不是好事?當然是好事。因為大家至少認為中華文化中有一部分的美是我們至今還能欣賞甚至是追捧的,這對發揚我國文化當然是有好處的。另外,即使一些古風愛好者對古典文化理解很膚淺,但是這不但沒有妨礙到對曲高和寡的內核的理解,反而創造了一個很好的打開更深入研究的大門的機會。由淺到深,由簡至繁,這不是很符合客觀認識規律么?所以古風其實就是一種最淺顯易懂的註解,拋磚引玉,那麼古風就是磚,而後來能不能引來玉就看個人興趣了。
有的人一生可能都停留在磚的地步,但你不能說磚是沒用的辣雞,畢竟誰也不能一步登天吧。
對古風不吹不黑,但我覺得有年輕人喜歡是好事,這是個很好的切入點。
另外一說古風就說強說愁的,我覺得各位要麼七老八十看盡世態炎涼,要麼就是裝逼刷優越感。跨過了門檻就別說其他跨門檻的人太low,誰不是那麼過來的。


之後再補充具體實例
——————————————————

具體的"古風",在沒有說明的情況下,我認為應該分為好幾類。

第一類,類似於孔孟的文字,多樸實凝重,以道理為線索,少修辭寡用典,蘊含人生規範和道德的思考。
人們耳熟能詳的句子,比如,孔子曰:君子無終食之間為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

這類風格的文字,在後朝代中用於政治性文章,風格稍加修改後,我認為比較典型的就是唐宋八大家的政治性文章。比如歐陽修的文章《伶官傳序》等

第二類,屈原《離騷》,《詩經》。雖然一個是浪漫主義,一個是現實主義,但我認為其文字內核卻多有類似。

特徵之一是兩種文章中,都會出現很多植物,之類的東西,前者常常以香草美人自喻自己,後者則借民俗,施以生活化的道具來展現生活氣息。比如
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選自《詩經·伐檀》
大量的「兮」等詞,抒情強。

紉秋蘭以為佩。………《離騷》也是

第三類,到了後來出現了魏晉南北朝,鮮艷浮華,一個走向高大上的朝代,文字綺麗。到後來就有人專門寫作這反面的生活。
愛寫女性美的詩歌和文章。


第四類就是蘇軾等人的文章,尤其是賦,寫的文采斐然,字字珠璣,音韻和諧。
還有王勃的滕王閣序,拍手稱快,何其快哉。

平易化的一種類似於《蘭亭集序》,也寫的很好。還有一些就不列舉。我覺得這一類平易化文風真的很常見


第五類詩歌


對於這麼多文章風格,現在的人很想要學,於是從詩歌中扣字眼,隨意組合,看起來「古韻十足」,其實只是狗屁不通。模仿較多的類型是詩歌,其次是第三類,但都只是停留在表層,大漠,邊沙,君王,縱橫天下。。。(暫時想不到) 等類型的詞語真的很淺薄。

反觀今時,大多數人為賦新詞強說愁,同樣的,這些人對文學的領悟水平還不夠,多是小學生和中學生,覺得古風有幾個這個詞就很高大上。

再來,這些文字和風格都比較難寫,一般人應付不了。


個人愚見,今時今日青年人追逐的所謂「古風」,其意圖並非所謂弘揚中國文化、響應政府號召創造中華民族的文藝復興,而是一種對民族自信心的追尋,希望通過返古來構建自我的身份認同。這是迫切需要的,比所謂的文藝復興更實際,但不要流於表面就好。

拋磚引玉。


這就叫語言包裝!
這揍是不讓人好好說話~


在易經里,風代表著潛入 代表著無形的影響 代表著信息的傳播;我理解就是風代表著一種從內自發外化出來的一種腔調和神韻;你看不見它們有形的直接存在 但你又能強烈感受到它們的影子;
今天的所謂古風,大部分把對古風的理解停留在了仿古上,這種把一切東西工具化的思維模式是西式的,求其形而失其意,所以你會覺得不倫不類


一群沒有什麼文化的小年輕被日本文化洗腦之後鼓搗出來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非主流文化。


「一個落後文明在與先進文明的碰撞中,如果沒有被全盤吞噬的話,就會加速其體內新生子文明的誕生。」


現在古風圈確實有不少的優秀作品,古風中的歌曲、文章、漫畫等都會對了解中華傳統的文化有一定的作用。
但是現在有的古風圈局限了古風的思想,大有附庸風雅之意,僅限於愛情,而將家國大義拋之腦後,讓人覺得很酸。古風文化中不僅包括古風故事,還有中華的優秀文化,將經典名著改寫編歌,也不乏波瀾壯闊……
還有很多,但是一碼字就忘了自己要是說什麼了,只覺得滿胸的話不知從何說起,可能是有隻可意會不可言傳吧那種感覺,你多接觸古風圈自己感受一下吧,反正我挺喜歡古風的。


怎麼說呢,我也是古風愛好者,但我對cosplay古裝和古風歌曲之類沒啥興趣。我喜歡讀古代書籍,如紅樓夢之類。我喜歡背古文古詩,體會裡面的美,驚嘆於作者的智慧和文學功底。我喜歡了解古代的風俗習慣和禮儀,並學其精華,棄其糟粕。我喜歡看有意思古裝片(琅琊榜之類,非宮斗劇),仔細揣摩每句話背後的含義及說這句及做這件事的意圖。我喜歡了解古人的思想,看哪些值得我學習的。我喜歡閱讀歷史書籍,想像這兩三行文字背後的刀光劍影。有一些人說你對古文什麼都不懂只是背了下來對於其中的意思一竅不通,你這樣也算古風愛好者?我想說,難道你喜歡一個明星還得知道他的祖宗十八代?那些說古風只是一群年輕人瞎搗鼓出來的二次元產物的人,希望他們還能記得角落裡還有我這種古風愛好者。還有這樣的古風。
好像跑題了,不管了。。


推薦閱讀:

《紅樓夢》中有哪些可悲的細節?
如何定義「讀過書的聰明」?
為什麼歐美國家的人喜歡閱讀?喜歡紙質的書?––外出旅遊空擋都會拿出來看,國人都是看手機?
手頭書沒看完就買新書會不會很有負罪感?

TAG:閱讀 | 寫作 | 中國古典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