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等艙旅客看書,公務艙旅客看雜誌、用筆記本辦公,經濟艙看報紙和電影、玩遊戲、聊天」的說法是真的嗎?

這種現象是真的嗎,請經常坐頭等艙公務艙的人來解答一下?


很多時候一個人的消費金額並不代表他的經濟水平,而是反映了他的價值觀。

所以希望題主不要帶有色眼鏡看待不同艙位的客人。嗯,就醬。


不是真的。
建議題主少看類似的雞湯文,什麼「頭等艙旅客看書」、「清華學霸的時間表」、「哈佛四點半的圖書館」、「富人都是這樣……的」、「十句話讓你三個月成為……」之類的。
要成為某方面的成功者,需要諸多因素,絕不會像文中所描寫的那樣速成,這些是給懶人找一個一步登天的YY題材。大部分雞湯文根本給不出可行方案,都是些有湯沒勺子的東西。
其他雞湯文歡迎大家補充。


假的。

我在頭等艙見過形形色色的人。舉幾個典型的例子。

一個穿著有些襤褸的老年人,說話有嚴重的口音,不太熟悉頭等艙的各種設施以及可以要求的服務。下機的時候,默默地把拖鞋塞進自己的包里,帶下飛機。

兩個年輕的女孩,穿著普通。要求空姐提供紅酒,但是說不出牌子,於是要求把所有紅酒拿過來自己挑。點了一種。兩個人在隔著過道各種碰杯,不勝其吵。

「腦滿腸肥」的中年男人,坐在頭等艙,脫了鞋,腳架在前排座椅或者第一盤前的牆壁上,對空姐吆五喝六。

當然頭等艙見到最多的還是商務人士和政府官員。這類人休息或者看書的居多。
有幸見到證監會某司局級領導,偷偷窺見了他襪子上的窟窿。一路上他都在研究材料,看得入定。聽過他的課,理論水平登峰造極的程度。

還有特殊的一類人,在頭等艙,一路上都在改PPT。People who often use powerpoint, usually have no power and no point.別問我是怎麼知道有這種人的。


某一天,某航班。
準備起飛,空姐開始致歡迎詞。
「大伙兒都坐穩了。坐頭等艙那老頭兒,快把撲克收起來,別攛掇別人跟你鬥地主啊,喏,拿這本《國富論》消停邊兒去。我說公務艙這大哥能不打電話了嗎?那頭兒是誰?馬雲也不行。抓緊時間把今年這十二期《男人裝》看了。來,經濟艙的大爺大媽收收腳,這個大爺你坐經濟艙就別炒股了啊。啥?你叫啥九菲特也不行。這麼好的機會咋不跟你旁邊小姑娘聊天呢?還有這幾個小年輕別看這啥托福了,等會兒給你們一人發一個俄羅斯方塊玩啊。哎,要是坐在後面聊天的乘客能像坐在中間打撲克的乘客這麼安靜的話,就不會吵到前面睡覺的乘客了。」


讓飛友告訴你,飛友做頭等艙最愛乾的事是:

拍照。


無論是看書看雜誌還是辦公,或者是拿手機玩遊戲,都只是某個特定時刻的狀態而已,和坐頭等艙商務艙還是經濟艙沒什麼關係。
不要片面的對你不了解的群體貼上單一標籤。
我出行基本都是頭等和商務,有時候看書有時候睡覺有時候拿手機玩遊戲,感覺沒有什麼特異性差別。
看到周圍的乘客,各種都有,我還遇到過一個坐在我身邊的陌生旅客,我們恰好都在拿著PAD看貓膩寫的小說,無聊的時候還交換了一下對貓膩作品的看法,聊了一個多小時。
當然,個人感覺,睡覺的還是相對比較多。


哈哈哈!這種心靈雞湯的作者,肯定沒做過頭等艙。

——————

我坐頭等艙都是4小時左右航班……基本是國內最遠的線路。

以最近的一次為例,南航,北京——烏魯木齊。

觀影派:南航提供安卓pad,所以又大約30%的乘客在開心的看電影。電影新的超乎我的想像,美劇英劇一應俱全……我看了《消失小時的愛人》^^

睡覺派:頭等艙最舒服的,是不用」調整座椅靠背,收起小桌板「。手邊的空間足夠大,因為空間大,靠背前後調整都會在很大的座位裡面實現,不會影響前後空間。睡覺是最舒服的選擇,至少有60%的人都有睡覺,有的全程,有的睡一會起來吃飯。

辦公派:右邊是一位央企的領導,拿起本子非常認真的寫東西,開筆記本電腦的也有幾位。

看書派:其實也不多,一般手頭的報紙都是最新的,黨報都市報一應俱全,夠看一陣了,我是看了會兒電子書。

聊天派:有兩位熟識的旅客,一路聊天到落機……

飛機上什麼人都有捏,哪能一棍子全打死。


不要這樣了好嗎?
大約2年多前,我也是看到這個,然後相信了。。
後來正好要坐飛機,我特么收起了iPad,雖然上面有電子書。收起了手機。
從過了安檢坐進候機廳開始,就開始看書。
豁喲,厲害啦,蔣勛有沒有!!!
《孤獨六講》有沒有!!!
這書之前看了一遍,沒怎麼看懂。但是沒關係,雖然我特么做的普通艙,也要專註閱讀對不對!
在這最愛裝逼的呼嘯而過的青春的尾巴上!
候機廳那個穿短褲耷拉一雙帆布鞋純色黑體恤的清秀少年在專註地看一本《孤獨六講》有沒有!!
微風穿過停機坪拂過大廳那個少年的衣角,時間在流淌孤獨在蔓延對不對??
是不是好膩害的樣子啊??
後來登機了少年放好行李繼續埋頭閱讀,機艙內溫濕度不夠機長開啟了加濕設備(不知道是不是),舷艙兩側開始有白煙氤氳。。
「哇,那啥啊」鄰座的妹子右手一指同時看著這個少年,少年也順著手指的方向看去,然後回頭看了一眼妹子。
然後他面無表情繼續埋頭讀書了有沒有。
後來這本《孤獨六講》又被他看了一大半了,到今天他依然沒有記住書裡面的任何內容

兩年多以後,面對顯示器上的這個問題,那個少年再次回想起那個機艙內瀰漫著白煙的下午,那個少年敲下了這段文字,心裡想著

「你特么長點心吧,看那些東西不如多和妹子多聊會兒天!」


每年都坐往返十幾小時的國際頭等艙(Cathay,AA, UA, Delta, 東航等等),這個說法不靠譜。

估計最多看1-2小時,畢竟感覺燈光環境還是不如自然條件,機艙空氣和濕度也很難長時間集中精神,大多時間睡覺調整時差,看電影,吃東西,有時和空姐聊天。。。


坐標美帝,中國國內航班情況不清楚,但是我自己頻繁飛了一段時間的美國國內中短途航線,確實感覺頭等艙/商務艙乘客在飛機上辦公的比例比經濟艙高。

個人覺得這倒不是什麼雞湯,而是因為頭等艙/商務艙出公差的多,經濟艙則商務、旅遊、探親訪友,幹什麼的都有(很多人出差的時候公司是給報銷商務艙的,但私人出行還是會買經濟艙)。出差來回的路上處理一些工作事宜很常見,這個行為本身和艙位之間不一定有什麼因果關係,只是需要在飛機上工作的人在頭等艙/商務艙密度更高而已。有時候坐針對商旅人士的通勤航班,因為飛機上全是出差的,不同艙位之間就沒有這種分別了。

說來經濟艙座位那麼窄,腿都伸不開還要把電腦支起來幹活兒,我們這些小蝦米也是夠拼的=____=

至於看書看雜誌的,個人覺得不同艙位之間沒什麼區別。


還在讀書的時候,2012年平安夜從美國回國,本來是西雅圖飛香港的達美航空經濟艙,由於達美航空自身的原因(鹽湖城飛西雅圖的航班因為機械故障延誤),導致我沒趕上這班飛機。美國人過平安夜跟中國人過年一樣需要一家團聚的,當時我直接在機場跟達美工作人員看怎麼才能順利到香港,結果最近一個航班是第二天聖誕節晚上七點,這就說如果我選擇這個航班就要在酒店孤獨過平安夜了,次奧。當時還有另一個航班就是大概一個半小時 飛北京的,我毫不猶豫選了這個,當時的想法是只要離家(廣東)近點,我都願意。可能是達美被我這種熱(耍)烈(潑)的情緒給感動了,送了我一張頭等艙機票。
上了飛機後看那些頭等艙乘客似乎都在電視上見過啊,很面熟,會不會都是名人啊。
據我十幾小時的觀察,頭等艙乘客大概有十幾個位置吧,沒有坐滿,一般舉動有以下幾種:
1/拍照(主要是我這種免費獲得頭等艙的乘客,原諒當時的我沒見過世面吧)
2/喝酒,或吃藥,然後睡覺(大概一般中老年人的選擇)
3/看電影,聽歌,玩ipad手機(年輕人一般都這樣,留學的高富帥吧)
4/看書(就看到一個拿著kindle的阿姨坐我旁邊)
5/用電腦工作(沒有)

我覺得你在飛機上的行為取決於要看你坐飛機去幹什麼,你去度假、回家、旅遊的,為什麼要拿電腦出來工作呢?看書哪裡有iPad 方便,玩ipad也能看電子書啊。我不同意看書就一定代表某種程度的高尚,他可能看的是金瓶梅。就算看的是金瓶梅,他也有可能是做中國古典文學研究,也有可能是真的好色。

請以目的來分辨行為,謝謝。

附上論語裡面的一段來說明這個問題:
孔子厄於陳、蔡,從者七日不食,子貢以所齎貨,竊犯圍而出,告糴於野人,得米一石焉。顏回、仲由炊之於坏屋之下,有埃墨墮飯中,顏回取而食之,子貢自井望見之,不悅,以為竊食也,入問孔子曰:「仁人廉士,窮改節乎?」孔子曰:「改節,即何稱於仁廉哉?」子貢曰:「若回也,其不改節乎?」子曰:「然。」子貢以所飯告孔子,子曰:「吾信回之為仁久矣,雖汝有雲,弗以疑也,其或者必有故乎?汝止,吾將問之。」召顏回曰:「疇昔,予夢見先人,豈或啟佑我哉?子炊而進飯,吾將進焉。」對曰:「向有埃墨墮飯中,欲置之則不潔;欲棄之,則可惜,回即食之,不可祭也。」孔子曰:「然乎?吾亦食之。」顏回出,孔子顧謂二三子曰:「吾之信回也,非待今日也。」二三子由此乃服之。

之前大概七八年前也有雞湯文說美國歐洲地鐵上很多人都是看報紙看書的,只有在中國坐地鐵的才大部分人玩手機。用此來說明歐洲人好學儒雅高尚balabalabala。歐洲我沒去過不說,美國我是去過的,很多城市的地鐵tmd沒信號,你讓人拿手機出來幹什麼?現在很多城市地鐵有信號了,米國人民也是一樣拿著手機玩的不亦樂乎。有了iphone,很多人米國人就算地鐵到了沒信號的地方,同樣玩candy crush玩得不亦樂乎啊。怎麼解釋?知呼能給我答案嗎?米國人的勤奮好學儒雅高尚喂汪了嗎?

-----------------------------------------------------------------------


補上兩張照片,所以我是屬於第一類拍照的乘客。

以上。


神奇的雞湯。。。
去旅遊,我奶奶坐頭等艙我坐經濟艙,你覺得我奶奶會幹啥。。。對了,看雲,看風景,一邊嘀嘀咕咕一邊吃飛機餐,還問飛機餐多少錢一份。
頭等不是買不起,而是我覺得只要能到目的地,這幾個小時怎麼過並不是非常重要,最少比那好幾千塊來說不重要。
我記得很早以前看過一個文章,說一個女的,每年都會提前六個月預定頭等艙特價打折機票(話說我是從來沒見到過頭等艙的價格出現在我願意購買的範圍內),然後在頭等艙遇到了很多高層或者高級人物,實現了人生的騰飛。當時我是信的,直到我第一次坐飛機為止。
我第一次坐飛機的時候,頭等艙坐的四個人都是爺爺奶奶級的。。。坐在我身邊的是一個和我一樣商務出差的,一路聊得還算開心。
後來經常飛來飛去,我在經濟艙遇到過房地產老總和他成了朋友還拿到了一個策劃單子,遇到過民營企業家,聽他抱怨各種不好乾抱怨了一路,遇到過全家外出旅行的工薪族,遇到過出國看孩子的大媽,遇到過跨國企業的CEO。。。什麼人都會有啦。。。

至於做什麼呢?聊天,睡覺,飛機餐,基本上沒見過辦公的。看飛機上的雜誌,看自己帶的小說,也都有。。。至於拿著《如何成為富人》之類的成功學書籍在讀的,一個都沒見過!無論頭等還是經濟。。。


汪曾祺有小說叫異稟。民國時候一個賣鹵燒的老闆生意越來越興隆。一個賣天竺筷的愛吹水的老先生就說:他為啥發財,因為人家大小解是分清的。這就是發財之人必有異稟。然後一生病老先生一快被辭退年輕夥計全跑廁所蹲著去了。
時代變遷,現在我們把賣鹵燒的叫成功人士,夥計叫盧瑟,老先生叫白領。賣天竺筷的叫成功學大師。異稟叫成功必有特徵。

盧瑟本人手不釋卷幾十年,也沒發財。想來是沒坐灰機頭等的緣故,以後一定帶書去灰機頭等艙找到我的異稟。


都是在睡覺


如果這話是真的,那麼阿航的A380的頭等艙後面應該是小型圖書館而不是小酒吧,東航77W的頭等艙包廂裡面應該有書桌、檯燈,而不是寬大的睡床,可惜洒家都沒看見,看來這些航空公司都太不懂得如何討好尊貴的頭等艙乘客了。


我們語文老師曾經以這句話留作議論文題目,我寫的主題大致上是說:經濟艙也有看書,看雜誌的;頭等艙也有看電影的,聊天的。真正決定人的素質的是人的行為舉止,而不是乘坐的機艙…然後老師給我的評價是 立意不好…

我想說我明明都說的是實話,怎麼分還低呢(?Д?)ノ


扯淡,我這本書就是廉航經濟艙讀完的: 《Ruby 元編程》書評 (評論: Ruby元編程) 當年這個書評還在小圈子裡流行了幾天。
我還在廉航經濟艙讀完了《耶路撒冷異鄉人》,不過書評寫的很爛,白白在飛機上用紙筆寫了一路筆記。
窮,飛機坐得少,所以飛機上讀書很少,《Rework》就是從廣州到珠海的大巴上讀完的,那天我發燒快39oC,後來一查,貌似我有幸成了歲數最大的手足口病病人……
PS. 當時不知道是手足口病,不然不應該搭乘公共交通工具,請各位不要效仿。
對於我們窮人,都是在飛機上讀書裝逼,在大巴上讀書裝逼,在星巴克讀書裝逼,在麥當勞讀書裝逼,在班車上都要拿本《純粹理性批判》讀著裝逼的。
因為我們根本買不起能玩遊戲的那種手機。
射射。


唯一一次!唯一一次!坐飛機旁邊是個美女,就是在頭等艙。
當然發現得太晚,上飛機就睡著了,飛機飛一半醒過來看見的。
一個很有氣質的妹子,開著電腦在工作,想看在幹嘛可惜屏幕有防窺膜。
然後我又睡著了。。。。。


以我百萬里程的經歷告訴你,
假的


等我坐上飛機再來回答···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起點奇幻分類由熱門轉為冷門?
大家對魯迅的看法以及感覺是怎樣的?
書讀的多了內心是變「冰冷」了還是變「溫暖」了?
你聽過的最驚悚的短篇鬼故事是哪個?
怎樣看待馬雲"讀書好的人,學知識學的好的人,情商一般不太高,情商很高的人都不喜歡讀書"這句話?

TAG:閱讀 | 學習 | 富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