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支持或暗示富二代比普通人更勤奮?

或者如何理解這樣一種現象,即處於一個階層的人們公開表達對更高階層的個體的品格的讚美並在本階層內獲得了相對廣泛的認同。以及如何理解這種現象與該階層利益和社會大眾持有的與之相反的觀點的至少表面上的矛盾。這又揭示出關於知乎用戶所代表的這個階層在中國的哪些特點。


高中的時候,我的小學班長的成績下滑很嚴重,從以前的數一數二跌到了中等。

他不再活躍如初,也不再打球、也不再亮出他那堪比史泰龍的二頭肌跟我們掰腕子了。

那時候的他已經不是我小學時的偶像,也不再是我們的精神領袖,更不是一呼百應的帶頭大哥了。繁重的生產勞動讓他快速衰老得像中年的閏土一樣——

這來的便是閏土。雖然我一見便知道是閏土,但又不是我這記憶上的閏土了。他身材增加了一倍;先前的紫色的圓臉,已經變作灰黃,而且加上了很深的皺紋;眼睛 也像他父親一樣,周圍都腫得通紅,這我知道,在海邊種地的人,終日吹著海風,大抵是這樣的。他頭上是一頂破氈帽,身上只一件極薄的棉衣,渾身瑟索著;手裡 提著一個紙包和一支長煙管,那手也不是我所記得的紅活圓實的手,卻又粗又笨而且開裂,像是松樹皮了。
——《故鄉》……

即便如此,我還是當他大哥一般。

有次和老班長夜談,

他說,要是能給我多一點時間,我絕對能把成績提高。你看看那些住校的同學,光是不用往返,就能比我們多出3個小時的時間(從家到學校至少步行30分鐘,早上去,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再到學校,傍晚回家吃飯又回來晚自習,每次按30分鐘算,共3趟,6次)我回家還要煮飯、餵豬、雞、鴨、牛(或者魚)……幾乎每天晚自習都要遲到(不去晚自習,有問題沒法問老師或同學,這點極其重要),周末2天必須和大人們一起乾重體力活,以減輕父母負擔,晚上躺在床上快散架了。農忙的時候,更是好些天不能去上學……

黑暗中,老班長的哽咽聲讓人心酸。

後來,老班長克服了常人難以想像的困難,考上了一個普通大學(全村空前),畢業後在省會城市從事一份普通工作。

我的老班長不可謂不勤奮、不可謂不聰明、不可謂不強大,但他卻不得不耗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跟生存作鬥爭,至於成功、事業什麼的,那貌似有點遙遠。

---------------

過了許久,忽然想起這個問題,我想補充回答另一個問題——老班長現在可以和富二代一樣努力了嗎?

不,差距反而更大了。

如果老班長足夠優秀,那麼他工作地點將不可避免地靠近城市中價值最高的區域。那麼,以他的家底和剛畢業時的收入情況,就不得不在更遙遠更便宜的郊區租房。

然後,每天的通勤時間大概就要花費2-3個小時。按照他勤儉節約的良好習慣,回家路上還會買點菜,自己做飯吃,那麼還要花掉至少1個小時時間。

這麼一來,老班長每天的自由時間是24小時-工作8小時-睡覺8小時-3小時通勤時間-1=4小時。

其實我很想假定老班長能充分利用這極為寶貴的4小時來精研業務知識,力圖達到行業頂尖水準,但我知道他並不是鐵人,也不是超人,他已經在單位忙了一天,在公交車上又熬了將近三個鍾,耗費的精力、體力已經遠遠超越一般人,他現在最需要的是休息,是休息啊。

此時此刻,他疲憊不堪的身體已經無法支撐他不甘平凡的雄心壯志了。

此時此景,對比其他同事、同行,哪怕是一個家境一般、資質一般的普通人,哪怕是只將這節省出來的8小時自由時間的一半拿出來精研業務、結交領導或同行、聯繫親朋好友……

假以時日,是不是完全可以輕鬆碾壓我那可歌可泣的老班長呢?

……

有時候,有些人、有些事,想想就覺得心酸。

(幾年以後才發現這就是《貧窮的本質:我們為什麼擺脫不了貧窮》裡面的案例。)


之前小琳姐講她「「能力之外的資本等於零。」」,我還在暗笑,為了辯白,真的是什麼話都敢說啊,這話說著也不臉紅。
我上了知乎後,慢慢發現,她可能不是為了辯白硬這麼說的,可能她是真的這麼認為自己的!
這可能也是富人思維的一種吧,細思極恐!
======================================================================
高平台具有很強的結果放大作用,就如同加了槓桿一樣,平台的高度,意味著槓桿力臂的長短,小琳姐能夠施力撬起重物,獲得巨大成功。這個事情上,就出現了認知的不同。
她自己看到的是她的施力,認為沒有自己的努力,這個重物還是不會自己起來的,槓桿終究是擺設,「能力之外的資本為零」。
而在另外一部分人眼中,她這個長長的槓桿是如此的顯眼,以至於她這話感覺如同笑談,她所謂的個人努力/施力微不足道,位置才是重要的,換普通人在這一位置都可以替代她完成,「換我我也行」。當然,說這話的人是否真的能夠勝任,這個就無法證實,因為小琳姐以及她相同地位的人,是不可能跟其他人交換做這個實驗的。
還有一部分人可能認為是綜合的結果,認為這個結果一部分有她自己的努力,但也有槓桿,這部分人對槓桿和她努力所佔的比例可能還各有不同的看法。
我想對於這個問題的認知差異,可能大多還是這三種觀點的爭執,具體哪個正確,或許沒有標準答案。
實際上哪個觀點正確,似乎也不那麼重要,因為無論是那種觀點,都不能改變事實,小琳姐如同天上的神仙,可以完全不在意地上凡人的口水,再多的議論,可能也不會真的動搖她一毫。而熱議她的人,即使再覺得「換我我也行」,也沒有人來真的把「我」換到那個高平台上驗證這個事,慷慨激昂之後還是老老實實搬磚幹活,改變不了自己的現實。我們終究是在網上的看客罷了,槓桿的歸屬是固定的,這一點怎麼也改變不了。


還是讓我來給大家分析分析吧:

富二代以及中產二代理論上的優勢:
1、父親眼界寬廣
2、在智商相等的前提下,他會被塞進更好的中小學、大學,周圍勤奮聰明的小夥伴多,形成激勵。

貧二代理論上的優勢:
因為家境貧寒,所以心理上意識到落後,然後奮起直追。


中國的輿論,特別喜歡強調我在上面講的貧二代的理論上的優勢。我今天就是要告訴大家這個窮人家庭在理論上的催人上進的優勢快要失效了以及為何失效了。

在資質相當的前提下,窮人比富人更努力是要有前提的——即那個更窮的人處於赤貧或者接近赤貧的狀態。

舉個例子,假設我是老師而且我班上的孩子智商相當、對書本內容的興趣相當。如果班上有學生的家境處於赤貧狀態(即在食堂吃不起葷菜、營養不良的那種),我就有法子對他洗腦,告誡他一定要玩命學。如果班上的學生有貧富差距,但是最窮的孩子也不是赤貧狀態,到了食堂也是買得起大塊肉吃,那麼貧富差距對他的激勵作用並不會太大。

成年人也是如此,你先找月薪20000的很勤奮的人去激勵月薪6000的懶漢,用處不大。但是你拿月薪6000的勤奮的人去激勵月薪1000的快活不下去的人,用處就很大了。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貧富差距在增加,但是中國窮人家庭的生活的絕對狀態變好很多很多。於是,富裕家庭理論上的優勢真的存在而且還在加強,貧窮家庭理論上的優勢逐漸削弱乃至失效。

————————————————————————
富二代是不是都很勤奮?這個我不敢說。

不過,現在的窮二代不如過去的窮二代勤奮,那倒是真的。報紙上不是說窮人家的娃娃都去了爛校,而富人與中產階級的娃娃去了好大學么?你說爛校學風好還是好大學學風好?

同理,美國人也說藤校的學生多數家境優越,你說美國藤校學風好還是美國爛校學風好?

答主最窮的親戚的孩子每天就知道聯網玩ipad,一點都不懂事。為什麼?因為他家雖然最窮但也是有房住有肉吃有ipad用,你去跟他的娃娃講努力實現階級流動,人家小孩子不理你。


建議大家做一個調查,去找一個比較老的中學教師,問他一個問題:班上貧困程度排名前列的學生與勤奮程度排名前列的學生的重合度,這三十年來,是不是越來越小了。

過去只要對赤貧的中學生說說父母多麼不易,他就會淚流滿面,然後很勤奮。現在這一套經常無用,因為有些班上,最窮的中學生也有肉吃有智能手機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還想到一個問題,暫時補充在這裡,就是所謂的鄉下孩子吃苦耐勞。這一點優勢也基本上沒有了。

1950年代出生的農村孩子,可能被抽調去做水利工程,超級辛苦,而且有人員傷亡。

1970年代出生的農村孩子,肯定割過稻子或麥子,也很辛苦。但是,辛苦程度不如去修水利設施。

1990年代出生的農村孩子,有相當比例已經不幹農活了。他們的雙休日、寒暑假可能比城裡孩子更輕鬆,因為補習班相對不多甚至沒有。

我相信還有一定數量的農村孩子有繁重的體力勞動,但是這個比例在急劇下降。所謂的農村娃吃苦耐勞,已經越來越不準確了。

做一做重體力勞動,其實是有助於刺激一個人發奮讀書的。可惜,鄉下娃連這個優勢也沒了!

————————————————————————

最後從另一個角度給出一個更殘忍更得罪人的答案給大家看看 努力就可以上清華北大嗎?如果可以,怎樣做? - 城市獵人的回答

總而言之,你看完我兩個答案,就大概知道為何窮二代不努力且成績不好的原因了。

又:千萬不要罵我給有錢人洗地,我在知乎還有好幾個攻擊有錢人的答案,而且攻擊得很厲害。正常的社會是有錢人、中產、窮人三大階層都要反思,但是反思的點不一樣。我也因為又攻擊有錢人也攻擊窮人,算是在知乎得罪了不少人。


題主。。。你搞清楚了。。。
富二代也是人,裡面肯定也有渣渣,也有一般人,也有超級努力的厲害傢伙。。。
但是那個問題是:你身邊有勤奮的富二代嗎?
既然這樣問,看到的人就會有這麼幾種情況:
第一,身邊沒有富二代,那他不會回答。
第二,身邊沒有勤奮的富二代,那他也不會回答,因為他不能回答「富二代都是渣渣。。。」
第三,身邊有勤奮的富二代,那他就會回答:我認識一個富二代怎麼怎樣。

所以最後的答案全部都是:我認識的富二代怎麼怎麼樣。。。
大量統一的信息集中在一起,就形成了你的認識偏差。

不信的話你提問:你身邊的富二代有多人渣!
你就會得到一片黑暗得髮指的世界了。。。


這是一個從仇富走向嫌貧的心路歷程


其實人們一開始是「仇富」的,但是,現在開始很正經地「嫌貧」了。

這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一個心路歷程呢。

zhiketang和大家一起回顧一下。


在80年代時,就有萬元戶的概念,但那時的人們並不「仇富」。

大部分人都在國營體制內安穩地享受著平靜而瑣碎的生活,順便謀一點無傷大雅的私利。

由於自己的生活沒什麼壓力,對脫離體制自謀生路的萬元戶的態度就表現出對另一種生活的欣賞。

當自己生活沒壓力的時候,人們是不仇富的。

仇富實際上開始於90年代。那時有一群人已經非常富裕了,他們積極地利用政策法規的滯後性攫取了更多的財富。

(這不能多說)

而與此同時,大部分體制內的人們卻遭遇了收入停滯,甚至下崗,前途渺茫。

適時推出的住房商品化,更是讓人們面對了空前的壓力。

在90年代中後期,當這批人被推向市場的時候,實際上,那個時代最大的機會窗口已經接近關閉了。

任何致富機會已經有了明顯的門檻

不再是80年代那種低門檻致富的狀態。扛個大包倒倒服裝就能發財的時代一去不復返了。

人們有一種被忽悠的感覺,有一種怎麼趕都趕不上的感覺。

這時人們忽然發現,大家「共同富裕」這個事原來根本不存在。

(真是誰相信誰傻)

生活壓力,致富門檻的存在和強烈的被忽悠感,仇富就有了廣泛的社會基礎。

(當然與仇富同時存在的是「拜金」,所以還有過精神文明的提法,也是誰當真誰傻)

仇恨這東西是會蒙蔽雙眼的,會讓人看不到機會。

日子還要過啊。

平靜下來後,人們發現,給大家帶來生活壓力的商品房,原來也可以是致富工具,而有些新興行業的門檻其實也沒那麼高,比如:炒股票,同時人們也發現市場結構中,還是有一些空白點,比如:批發流通,市場中也出現了一些新的需求,比如:安利…

如果腦子靈光點,搭上房地產和外貿以及參與基礎設施建設這三大政策,那真是相當不錯,包你十五年左右的順利發展。

大部分人(主要是60後)都找到了謀生致富的途徑。

一些新興產業,比如能源、地產、傳媒、IT 開始出現新型富豪。

等到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的時候,新貴們就很多了。

(這就象新開了一個售票窗口一樣)

只要會選,機會看起來一大把,你也有機會的時候就沒必要仇富了。

當60後70後成為社會主體的時候,仇富已開始弱化了。

請注意,所謂的社會主體其實也是言論傳播的主體。

人們是不會仇視自己的,非但不仇視,而且還主動地研究和傳播致富理論。

我們來說說這些致富理論。

(實踐是需要理論指導的)

除了傳統的關於私有制有益社會發展的西方著作外,

(大部分人都沒讀過)

還有更多容易讀懂聽懂的致富言論。

(普及性更廣)

一開始是那種膽識心態影響致富的言論,也就是成功學。

(其實馬雲一直在說這種話)

聽起來還是很爽的,因為沒有門檻,只要你敢幹就一定能成,只要你有信心就一定能成。

(所以,馬雲的話一直傳播得很廣)

然後是資源影響致富的言論,也就是窮人思維和富人思維,討論的是擺脫對稀缺性資源的依賴,如何選取資源,利用資源和改造資源。

(這個影響最大。大家肯定都讀過不少)

因為這類理論實際上就是總結了90年代後期到最近5年前的發財致富者的主要方法。

操作起來主要就是依賴「選擇」和「執行」。

所以讀起來很多人都有感觸。而且,現在還可以參照。

現在則是討論如何進行價值挖掘,如何提高效率,如何用投資思維致富的言論。

(這類言論里有一些不可測的不部分,如何利用邊際成本遞減、複利、馬太效應來使投資價值不斷放大,是需要藉助一些工具的)

這個操作難度很大,智商和意志力是個門檻,大部分人操作不了,只有咽口水的份。


除了理論體系之外,還有其他一些操作難度相對較低的方法,比如:進入名企,比如:長得漂亮,比如:個人超常技能等等。

如果這些還不能指導得了,那麼還有更實用的:北京上海戶口,城郊拆遷房等等。

在這些理論方法不斷發展完善時,漸漸成長為社會主體的好學的80後們,在豐富的理論指導下,已經不仇富了。

(以上這些理論可以組合使用)

中國人有個優良傳統,就是非常重視對下一代的培養。

富裕的60後,都有一個90後的孩子。不富裕的60後也有一個90後的孩子。

當富裕家庭的90後孩子和山村家庭的90後孩子在一起競爭時,人們發現,沒法比。

原來階層分化已經形成了,全面形成了。

(一直都有分化,只是現在是全面化了,了)

不同階層的人是不可能公平競爭的。

在社交網路上傳播比較廣的,是英國人拍攝的那部7年記錄一次的紀錄片,從7歲到56歲,人們發現勞工者的孩子還是勞工。

這個紀錄片之所以在中國被傳播得那麼火熱,就是因為,人們開始接受了全面的階層分化。

實際上,中國的階層固化並沒有BBC紀錄片中那麼嚴重。

還是比較脆弱的。

(階層向上通道並沒有完全關閉,創業還是有成功機率的)

請注意,就是因為階層固化得還比較脆弱,直接導致了嫌貧的苗頭崛起。

稍微爬上去一點的人們,內心裡非常希望固化程度更堅硬一點,最好是用鋼筋水泥澆鑄起來,千萬不能稍不留神又被拉回到下一個階層。

內心的恐慌使得人們開始主動地避免和「窮人」的接觸。

特別怕在接觸之後自己所擁有的被「窮人」們「分享」掉。

(實際上,被分享的可能性並不大)

或者不是怕被分享,而僅僅是想維護一下自己的階層。

於是,一些嫌貧的言論比如「窮人要為自己的貧窮負多大的責任」「我要拉黑朋友圈的窮人」獲得了廣泛的支持。

畢竟大部分人都只是剛剛上升了一個階層而已。

(所有嫌貧的言論中相對最不合理的是說窮人不努力。實際上不是努力不努力的問題,擺脫貧窮第一步要做的事情就是離開現在的環境,不被周邊不思進取的人所影響和干擾。)

(只有脫離現在所處的環境,勞動價值才能重新估值。簡單地說就是重新選擇市場)

(就這麼簡單)

「嫌貧」還將持續一段時間。

http://weixin.qq.com/r/-UPI0I3EB9B4rcmz9xbv (二維碼自動識別)


富二代努力的效率更高。

富二代可以從小請外教,山溝里可能連識字的人都沒幾個。

有的可以翻牆去Google一些資料,有的孩子連電腦手機都沒見過。

怎麼比?

付出相同的努力,山村的孩子很可能只能上個普通本科,而富二代經過各種名師指導加上豐富的學習資源考個211或985並非難事,留學歐美也輕鬆隨意。

富二代可以輕輕鬆鬆讀碩讀博,獲得各種資源為事業奮鬥,有的孩子沒有資源不說還要還助學貸款。

很多人真的是,光是活著就用盡全力了。

少說了一句,富二代努力的效率高,更易於觀察,你能看見;窮孩子奮鬥的成果,僅僅是達到了你的起跑線。


二代的起點是絕大多數人奮鬥十年甚至一生的終點,他們內心也非常明確的知道這一點。所以他知道要成績好,用領導力並且鍛煉自己的眼界等去match這個起點。
正因為這個起點是父輩拱手輕鬆給他建立的,所以他內心非常明白他能得到這個別人一生終點的起點,自然會心無旁騖的去match。
而普通人,在過了高考這個被量身定製的獨木橋以後,墮落荒廢了兩年的大學生活,其實更多的是對未來的迷茫以及根本找不到合理的奮鬥的career path,成績好/或者所謂的在大學裡能力強又能帶給我什麼樣的未來呢?普通人也不知道,在這樣的惶恐中,面對諸多不確定因素,大多數人會選擇東打一扒,西敲一榔頭,信息的極度不對稱以自身眼界的狹窄很難讓他們focus在一件事情上,等到機會/機遇忽然的擺在他們面前時,他們會發現自己遠遠沒有準備好。同時隨著年齡的增長也漸漸或者隱約看到感受到天花板的存在(絕大多數人只是隱約感受到,並不主觀知情,比如覺得在北京上海很難買房,其實他們不明白這就是國中之國,階級壁壘),而稍微感悟到天花板時,人會非常的沮喪和沒有鬥志,或者依然有follow了另一個獨木橋(大部分人人將摔下去),自然成功的概率極小。
隨著迷茫浮躁以及信息的不對稱,這就造成了一個智商情商相當的普通人看起來比一個智商情商相當的二代不努力的表象。
而二代們一旦從父母給他們的那個普通人看似高高在上其實對二代階層來說是起點的地方,也開始了他們新一輪的迷茫,以及對自身階級超越不了父母的恐慌,以及開始二代信息不對稱的不知道把重心放在什麼上面。
只因為普通人看不到也接觸不到二代的圈子,所以才產生了以上那些很表象的答案。
階級固化是在生產力穩定情況下的常態,也是社會穩定的表現,絕大部分天賦不是十分異稟的人還是追求一下活的開心就好。
PS:家裡也就開了個廠或者趁著資本寬鬆的洪流倒賣了幾個三線城市的項目能買輛好車不用買房子這種,就不要自稱二代來硬答了。


人與人之間的差別,除了錢以外,更重要的是信任。這就像入職的時候老闆總是強調說,長遠發展需要build reputation,就是讓更多的人相信你,也就是不經過思考就覺得你的想法肯定是對的的人要越來越多。

不過,現在有錢或者曾經有錢,也是購買信任的一個手段。


虐不了富二代還虐不了你們這群屌絲么?


人們通常對於遠遠高於自己視野上限的領域充滿了盲目,並不經意地去美化。
比如一個僅僅略懂WAR3的人,沒有接近職業選手的領域,可能會把職業選手的操作水平想像得無所不能,而且經常會說,你做不到不代表人家做不到。而越接近頂級水準的人,越清楚自身以及比自身略高水平人的局限性在哪。
同樣的道理,有人會按照心中的想像去美化科研工作者,去美化政府官員、去美化富商。
雖然不能說這些「成功人士」沒有超越常人之處,但是通常他們超越常人的部分,比很多站在山腳下的人們預估的要少的多。
(當然也絕對存在低估的情況,但是通常出現在一個領域的未入門者,剛入門者往往是高估)


先扒一扒儒家的黑歷史。李自成在崇禎死後,幫忙收斂屍體,放在東華門任人祭奠,而作為紂臣子的周武王,在紂死後,還射他三箭並砍下其頭顱泄憤,高下對比立見,但李自成被明清儒者寫了無數黑材料,周武王因被尊為聖人,儒家卻大書特書其仁義,更搞笑的是,孟子甚至公開質疑」流血漂杵「典故是假的,因為武王伐紂是「以至仁伐至不仁」,怎麼可能還會有流血抵抗,廣大受苦群眾敲鑼打鼓喜迎王師才合理嘛!


是孟子腦殘,還是儒家集體宕機?子貢一句話道破天機,「紂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惡居下流,而天下之惡皆歸焉」,厚黑教主李宗吾說的更為直白,「堯舜禹湯文武周公之不善,不如是之甚也,是以君子願居上流,而天下之美皆歸焉」。


我覺得如果把上流改為成功,這句話就是現實赤裸裸的寫照:


成功,則天下之美皆歸焉!


這句話在王思聰身上尤為明顯!這兩年王思聰在商業上取得了一系列成功,從以往被媒體批判、譴責的浪蕩子,正逐漸被塑造成勤勞致富、勵志楷模、國民老公!「


不是所有的富二代都勤奮,而是成功的富二代比普通人更勤奮!


富人當然要聲稱自己的成功來源於勤奮,這樣才能使那些在他手下打工的人有個盼頭。


因為經濟的精英崇拜制度的興起,在世界不少地區,窮人已不再是不幸的人、需要慈善救濟且讓富人懷有負罪感的人,而變成了人生的失敗者、讓那些憑著積極心態自我進取的精英階層所不齒的人。富人們已然不再因為他們奢華的生活而覺得羞愧,也不會對曾經和他們同伍、而今已被他們遠拋身後的窮人們施與同情。

對於社會財富分配背後的正當理據,19世紀的社會達爾文主義的表述應該是最為直露了。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認為,一個社會的資源,即金錢、工作和榮譽等都相當有限;要獲取這些資源,就必然有一番爭鬥。在這場爭鬥中,他們認為,社會裡的所有人從一開始都是公平的。然而,爭鬥的結果卻因人而異。一些人天性卓異,在這場爭鬥中佔盡上風,他們並無任何不平等的優勢,也不是憑什麼運氣。從道義上看,富人似乎形象不佳,但從自然進化的角度看,富人卻遠遠勝出窮人,情形甚至令人生畏。富人強勁有力,他們的基因比窮人剛健,他們的思維之敏捷亦遠過常人,從生物理論的角度看來,富人是人類叢林中的老虎。在19世紀這種生物理論異軍突起,人人奉為圭臬,它認為富人應該富有,窮人應該貧窮。

更有甚者,社會達爾文主義者認為窮人窘促之境遇和早亡對整個社會不無裨益,政府理應順其自然,而不可試圖幫助窮人改變現狀。他們坦言,弱者是大自然的劣質產品,最好的方式就是在他們成人之前任其死亡,這樣他們才不致生兒育女,進而降低整個人類的素質。動物世界把身體畸形的動物拋棄的做法同樣適用於人類。因而,一個人最大的善舉不是去同情並接濟社會中的孱弱者,而是要任這些孱弱者自生自滅。


在精英崇拜的社會的溫床上漸次萌生的這些越來越苛刻的觀念影響下,人們開始認為社會等級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社會成員的自身素質,那些傑出的人一定會邁向頂層,而那些懶漢們也註定要終身在貧困線上掙扎。人們也開始認同這樣的觀念,慈善、救濟、重新分配財富或奉獻愛心等社會行為已幾無必要了。

-------------------------- 阿蘭 德波頓《身份的焦慮》


因為效率啊!
大家都在工作和娛樂,但是富二代因為有個好爹,有個指路人,努力方向更明晰,所以,努力的結果更好,顯得更加勤奮。
記得小時候,我奶奶拿著戒尺逼我背古詩。有一句「南朝四百八十寺」,書上印錯了,印出來是「南朝四百八十四」,以至於我上小學高年級,學到這首詩時,常常犯錯。
類似情況數不勝數,那本給我帶來無數噩夢的錯漏百出的唐詩三百首,非但沒讓我受益,還給我日後的學習送上一隻只攔路虎。
如果我有一本正版書,如果有一個老師教我詩詞,我至少能讓自己學習的效率更高一些。
幼年的我們都在娛樂,有的人在玩泥巴,有的人已經寓教於樂學習電腦了。日後別人已經在學編程了你還抓不穩滑鼠。於是富二代獲得表揚:「做得漂亮!真是勤奮!」
大家都和父母閑聊,有的孩子只是聽到了一些張家長李家短,有的孩子已經在接受人生哲理、專業知識、為人處事,經商技巧。後來,富二代又獲得了表揚:「聰明!會做人!肯做事!」
大家都在學英語,有的人連個像樣老師都沒有,有的人一年去一次國外夏令營。後來,富二代被表揚炸了:「語言這種東西就是靠記靠背!你真勤奮,英語真好!」
別人站在比你高的平台,所以不費吹灰之力,卻做成了你想也不敢想的難事。
我們都是唯結果論的。
所以當別人成功時,我們覺得,他一定特別勤奮。
其實他並不一定付出了額外的精力,只是把好鋼,都放在了刀刃上。


因為普通人根本就沒有勤奮的素材、資源和平台啊。

普通人,再勤奮,就是認認真真上好自己的班吧?然後再勤奮點,加個班吧?然後基本就看不出有其他可以忙乎的東西了……或者刷個知乎這樣羅……如果這個認真上班加班的邊際效應再降低一點,這些普通人的勤奮的熱情能保持多久會是一個問題。

而富二代呢,就算他們不自我拉動,很多時候都會被他們身邊的資源推著走。我那些富二代的同學(我初中上的那個班很變態,幾乎我們全市的主要官二代和富二代都集中在我們班上),上中學起就被家裡要求要開始參與打理生意,讀書好的會被派出國鍍金學金融學貿易準備回來接班,讀書不好的也要開始學著談生意和應酬。人家是要做到學業生意兩不誤,而我們這些普通同學呢,比別人多背一小時書就覺得自己勤奮到不行了吧?

畢業以後就更不用說了。你以為富二代吃穿不愁為什麼要勤奮?但你勤奮一下,成本和收益比可能是1:1或1:2,但人家勤奮一下,成本收益比都不知道該怎麼算.……富二代又不是傻子,而且大多還相當不笨,放著這樣的好事不做為的是什麼?

有一段時間我相當討厭和富二代約會。你以為解決了經濟基礎那上層建築就應該剩下各種風花雪月、絢麗多彩吧?結果這夥人應酬媽的比約會多多了!我曾經的一個富二代男朋(pao)友,見到我時最愛說的一句話就是「唉,看見你,白天的那些辛苦就好像都不見了」(嗯,我是他心愛之人,但仍然阻止不了我們無法建立長期正當關係的命運。歸根到底還是雙方可支配的時間差),但確實不是他們的本性比別人更勤奮,而是他們光是處理他們生活中出現的資源和內容就已經夠他們忙活一陣了。

所以,我想說的是什麼呢?對於普通人來說,發現成本收益比的放大器可能更重要。就是俗稱的風口。


因為知乎上老有中產階級yy富二代的生活。
以及那些不讀書又不上班的富二代普通人根本接觸不到。

我周圍少數的幾個稱得上富二代的人給我的印象都是普通人。除了有錢。資質上沒什麼過人之處(甚至都沒有一個壞到驚人的,就完完全全是普通人而已。)

知乎關於富人的帖子一大半都是中產階級對上流社會的yy。這部分中產接觸過一兩個富人,但對這些人的生活情況卻沒有具體了解。

他們寫的富人生活=1%的見聞+99%的想像力。

附贈幾個中產冒充富二代(的朋友)的失敗案例:

知乎瑪麗蘇文合集 - 收藏夾

-------------------------------------------
關於如何判斷對方是真富二代還是吹牛,我簡單說幾句吧。

假富二代最大的問題就是:對千萬和億為單位的金錢是多少根本沒概念。

舉幾個收藏夾里的例子:

「我兄弟有一個規矩:除了換帖的哥們,不給家產五千萬以下或處級以下的人敬酒。可以感受一下。」(如何鑒別真假富二代? - 匿名用戶的回答 )

「我們家的總資產我也不知道多少,不過肯定5億之上,算是富裕家庭吧,還不能算富人,現在有錢人太多了周圍好多幾十億的大土豪。」
(擁有 1 億資產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剛回國那年我接待過一個省長的小孩,我問她說最近在做點什麼,她說和幾個同學嘗試在做地產,我問規模怎麼樣,她說一般一般剛開始大概80億的規模吧。「
(家境優越的人應當以享樂為重還是學習為重,jake的回答)


「朋友A,他是在我認為兜里能裝十塊錢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的時候,零花錢已經是100w歐的人」
(作為一個富二代,壓力大嗎?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對有錢人的yy離不開家族榮譽和身份血統

」我是在香港認識的他,按他說他們這些人衣著光鮮,那是因為代表著家族的面子,是必須的,每年發的分紅就是要給你買衣服的,不然別人會笑話。「
(「「上流社會」的生活是怎樣的? - 陳阿思的回答)

「你猜對了,婚姻都是精心挑選的,長相、身材、金髮、藍眼睛。這些都不是天上掉下來的,都是上流社會精心挑選的結果。」
(「上流社會」的生活是怎樣的? - 知乎用戶的回答,此人胡說八道的答案很多,盼有人扒皮。)


「前段時間剛在交易所為家族企業敲鐘的我現在魔都的2號線上捧著kindle快被擠的趴下了嗎。」
「我的媽媽是上海貴族小姐出身,媽媽的親戚都在美國和台灣」

(擁有 1 億資產是怎樣的一種體驗? - 匿名用戶的回答 這個段子手吹的實在太過了)

------------------------------------大家自己感受吧。


麻煩大家不要因為這個答案關注我啦,我平常只答文學類的……想關注就關注收藏夾吧……


1960年,美國因貧富差距懸殊,產生了許多社會矛盾。 窮人不但仇恨富人,還對政府有抵觸情緒,這些不好的因素,就像一枚枚藏在暗處的炸彈,令人不安。 為緩和社會矛盾,美國政府想了許多辦法。比如,給富人增稅,給窮人增加福利,提高汽車、豪宅等奢侈品的售價,在窮人密集地設廉價超市等,但都收效甚微。 有一天,一個叫羅伯特的電視記者拍攝到這樣兩組畫面:一組的主人公是一家公司的總經理,此人在辦公室里超負荷地忙碌著,雖然西裝筆挺,但神情憔悴,滿面疲憊;另一組的主人公是一位在寫字樓工作的清潔工,他身著藍色帆布衣服,破舊卻整潔。只見他一邊清掃垃圾,一邊哼著美國鄉村歌曲,一副怡然自得的樣子。 總經理是美國的富人代表,而清潔工則是美國的窮人代表。這兩組鏡頭在電視上播出之後,奇蹟出現了:許多窮人不再仇恨富人,居然還有富人開始羨慕窮人的生活。 很多政府官員和社會學家都覺得奇怪,僅僅是兩組極普通的鏡頭,怎麼就有這麼大的威力呢?羅伯特道出了其中的秘密:以前,許多鏡頭都習慣於對準富人的資產和窮人的疾苦,矛盾便出現了。而這一次,他將鏡頭對準的是富人和窮人的內心。

看到這個問題我第一時間就想起了這個故事,支持或暗示富二代更勤奮的目的是為了掩飾中國貧富差距的拉大,為了減少窮屌們仇富心理的產生,而這一切都是為了社會的和諧穩定,所以請理解他們的良苦用心,事先向躺著中槍的朋友道歉……不要打臉。
————————————————————分割線————————————————————
既然還有人點贊,就再加個小故事:
狐狸在養雞場山崖邊立了塊碑,上面寫道:「不勇敢地飛下去,怎麼知道自己原來也是一隻搏擊長空的鷹!」以後,狐狸每天都能在崖底吃到那些摔死的雞!
所以,富二代的勤奮就是勵志的「心靈雞湯」,灌輸雞湯的目的就是為了用所謂的「成功經驗」蒙蔽世人,從而……(自行腦補),我個人並不仇富,但反感任何扭曲事實的雞湯,富二代勤快是好事,只是別把自己那點努力當做俯視普通人的資本就好了。


一、他們比普通人更有方向
二、他們在快車道上,努力的結果更容易看見,在努力和成就中獲得快感
三、底層的人其實可能更努力,但是我們更喜歡稱之為掙扎。


普通人通常需要先勤奮做一些看起來很愚蠢的事情來積累條件,富二代就可以直接開始做酷炫的事情,所以顯得較為吸引人。


上到一個相對不太窮的階級以後,就想著拚命把其他人進入這個階級的通道堵死,以免更多的人來瓜分走自己這塊蛋糕。

前段時間知乎就Trump的美國h1b工作簽政策有個討論題,有人就提出10w收入以下的畢業生沒資格拿工作簽,他們不屬於技術水平高不可替代的人才,應該畢了業就統統趕回自己國家。雖然後來這個答案被反對票踩下去了,但是贊同數依然是最高的。大概真有人覺得收入10w比收入5w高一個階級吧。

很多人對自己所處的階級的判斷能力和女人對自己的顏值判斷水平差不多。


推薦閱讀:

怎樣才能做到早睡?
為什麼安慰別人容易,說服自己困難?
看到好友在社交網站上轉發謠言,你怎麼做?
為什麼人對富人裝窮追你和窮人裝富追你的態度差異如此巨大?如何分析這樣的心理?
如何改掉聊天中愛傾訴愛自我暴露的毛病?

TAG:媒體 | 教育 | 社會學 | 日常心理分析 | 社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