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一般用到哪些印章?它們的作用與法律效力如何?


公司印章主要包括公章、財務專用章、合同專用章這三個,需根據相關規定到工商、公安、開戶銀行備案或預留印鑒。公司也可以根據需要刻制稅務章、報關章、內部使用的部門章等。

有一種說法,認為公司公章的效力要大於財務專用章,而財務專用章的效力又要大於合同專用章等其他印章,這主要是公司從自己使用的角度所做的分類,在法律效力上,公司各類印章一般具有同等效力,公司印章是公司意思表示的表現形式而非意思表示本身,公司印章是否發生預期法律效力,主要取決於印章的載體是否體現了公司的意思。之所以強調這一點,是因為在國內市場經濟發展的早期階段,經濟交往延續了公章(印章)至上這一解放後政治體制的思維模式或運作模式(其實現在黨政機關仍然是這種模式),在這一模式下,公章即代表了公司意思,從現行有關公司印章的備案等要求可以看出這一模式的影響力慣性,這顯然是違背經濟交往的規律的。

對印章法律效力的評判,是價值判斷而非事實認定,所以主要體現在發生爭議時。簡單舉幾個經常會碰到的情形:
1、偽造印章。如果經鑒定與工商、公安備案的印鑒不一致,一般可認定不代表公司意思,也就是公司無需對此負責。但是,如果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同時有簽字(不是簽章),一般會推定對公司有約束力;如果與相同的交易對象有類似交易並已履行完畢(典型如之前的合同、對賬等),也會推定對公司有約束力。
2、錯用印章。內部印章對外使用,如人力章、行政章對外簽訂合同。印章類型錯誤使用,如對賬單上加蓋稅務章,勞動合同加蓋財務章。一般情形下僅有印章不發生效力,但如蓋章的同時有經辦人簽字,則是否對公司生效取決於該經辦人是否為代理人或合同指定的特定經辦人。
3、分公司印章的效力。根據公司法,分公司不具備法人資格,產生的責任由公司承擔,其地位類似於公司的內設機構。但分公司與普通內設機構因公司法的特殊規定而產生不同的後果,如分公司可以作為民事糾紛中的被告,而內設部門就不行。公司的事務加蓋分公司的印章,一般會對公司有約束力。


1、公司公章:公司效力最大的一支章,稅務登記,各種行政文書,證明與合同都可用此章用印。

2、財務章: 通常與銀行打交道的時候會用到,比如銀行的各種憑據、匯款單、支票的用印。

3、法人私章: 通常用在註冊公司、企業基本戶開戶、支票背書的用印。

4、發票專用章: 開發票用的章。蓋在發票上,或蓋在發票領用簿才有效。

5、合同專用章: 蓋合同用的,一般來說,創業初期可以直接用公章蓋合同,減少一支公章可以減少風險(比如遺失、公章私用等)

6、其他股東私章: 公司註冊、銀行基本戶開戶會用到。


行政公章、財務專用章、法人代表姓名章、法人代表簽名章、稅務發票專用章、合同專用章、報送專用章、銀行賬號章(可選)、單證專用章(一般是兩枚)


發現大家都沒有提及「業務專用章」,其實我覺得實踐中在「業務專用章」上面出現糾紛的比例比較大。那對於那些加蓋了「業務專用章」的合同或者授權委託書、入庫單、對賬單等文件,效力如何認定?
是否一概的認為是生效的,除了會存在「無效的情形」,那就涉及一個舉證的責任。


除了傳統印章外,
現在電子印章已經普及
《電子簽名法》中已經承認了電子印章的法律效應。


《國務院關於國家行政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印章管理的規定》
十四、企業事業單位、社會團體的印章,直徑不得大於4.5厘米,中央刊五角星,五角星外刊單位名稱,自左而右環行(圖十四)。制發辦法由公安部會同有關部門另行制定。


公司必須要的是:公章、財務章、發票章;這些章都是在公司成立的時候,由公安局備案,在發送刻章密碼的;
其次是法人私章,通常用來銀行開戶,法人簽名之用;


推薦閱讀:

TAG:創業 | 財務 | 創業法務 | 印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