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爺和徐霞客誰的生存技能更強?

雖然有點關公戰秦瓊的意思。可我覺得生存技能者方面還是能對比下的。個人覺得徐霞客更強,也更理想主義。


這個我研究過,一時來看,貝爺勝,一世來看,霞客贏。以下史實皆來自霞客遊記,徐霞客是一個大 IP,遊戲、影視改編、小說,素材之多、內容之深、風光之旖旎,完全沒壓力。

這篇文章寫於 2011 年,現在略有修訂,名為《資深驢友徐霞客的荒野求生指南》:)

提起徐霞客,如果你的腦海里出現的是一位芒鞋破砵、衣衫襤褸、風餐露宿、眠霜卧雪的苦行僧形象,那你未免過於天真。徐霞客出遊有自家僮僕跟隨,負責飲食起居,這是標配。另有長隨挑夫,負責粗重活計,由於生活太過艱苦,偶爾挑夫會逃跑,一般就地取材,僱傭當地人。有時還會有同伴,比如與徐霞客同游雲南雞足山的靜聞僧人。徐霞客出遊經費如同埃及豔后的容貌一樣一直是個謎,現在讓我們跟隨霞客的腳步,慢慢揭開這個謎。

徐霞客生於江蘇省江陰縣一個書香世家,祖輩都是仕途中人,徐氏"五世以來,文豪於國,詩震於時"。父親徐有勉「能修本中之事,以高隱好義稱」,滿腹經綸,卻發誓不當官,即便如此也有官員慕名而來相與結交,徐父從後門溜走直接游太湖去了。進化心理學告訴我們,基因可以決定我愛你,基因的力量是無比強大的,遠離官場和喜好遊玩的基因此時已經深深種植在徐霞客身上。

徐家有祖上傳下的萬卷樓,徐霞客喜閱奇書,過目不忘,打小立下「遍歷九州,足登五嶽」的志向。古代讀書人讀一段時間的書就要遠遊一趟鍛煉身體開闊視野,瀟洒如李白者也頂多騎驢入劍門,剩下的時間多在進行「天才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的個人秀。真正做到「讀萬卷書,行千里路」的,惟有徐霞客。窮人家的孩子讀書少,看山知道是山,富貴人家的孩子藏書多,看山知道山外有川。

徐霞客曾祖徐洽分家時曾得田12597畝,是江陰有名富戶,至祖父徐衍芳,家道已經中落,但所謂瘦死的駱駝比馬大,後來徐父與徐母同心協力,甚至自辟東郊曠土,使得家庭經濟更加興旺起來。這也為徐霞客的出遊提供了堅實的物質基礎。基因,志向再加上經濟支持,徐霞客戴上母親親手縫製的遠遊冠,義無反顧的出發了。

徐霞客的出遊經費令人不解的地方不在於徐家的經濟條件,而是在路上。那時沒有銀行,更沒有支付寶,不能隨時取錢也不支持虛擬支付,他得帶著一堆銀錢上路,遇到強盜打劫更是有身無分文的危險。但是別忘了,他們家是地主,地主要收租子,收租子要憑租賃合同的。不錯,田租契約就是徐霞客的支票!崇禎十年(1637年)二月十一日,徐霞客、靜聞及兩個僕人一行在去雲南的路上遭遇盜賊搶劫,行囊被劫焚一空,徐霞客為了了卻西遊夙願,決定就地藉資,最後以家中田租做抵押,借了二十金,繼續西行(《楚游日記》)。

可是,萬一他去的是個蠻夷之地,當地人根本不認契約怎麼辦?別急,徐霞客是富家公子,身上的衣服首飾總是可以賣得出價錢的。比如在雲南騰衝縣的一次爬山歷險中,他把身上僅有的三十文米錢丟到懸崖下了,於是下山後,一個人赤條精光躺在被子里,將夾衣、襪子、裙子懸掛在寓所外面,希望能以其中的一件換取盤纏。過了一會兒,果然有人以二百餘文買了裙子(《滇游日記九》)。你可能會奇怪,一條裙子就能賣二百文,在那個年代已經夠了一家三口半個月口糧了。這要得益於徐霞客那位勤儉持家且深明大義的母親。徐母是江南有名的織女,她織的布就像今天的LV一樣,有品牌效應,是品質保證。徐霞客的衣飾不僅有掙錢的功能,在荒蠻偏僻衣不蔽體的地方,還可以用來付導遊費。其實綜觀霞客游,餐費、宿費倒是小事,導遊費佔大頭,導遊不僅包括當地熟識地理位置的人,有時還要僱傭熟悉地形的挑夫。徐霞客在游浙江時,曾以一把魚公書扇答謝兩個為他做飯和導遊的當地人。

徐霞客出遊的另一個主要花銷就是「行」了,這時徐家幾代累積起的威望和徐霞客本人的名聲如同一張用「誠信」寫就的支票,起了莫大的作用。我們知道明朝有驛站制度,為出行官員提供人力、馬轎和食宿,相當於今天的如家快捷酒店。徐霞客不是官連個秀才都不是,沒有使用驛站的資格,當地官員不是徐家的故交就是仰慕徐霞客的俠名當然願意為他開個後門,給一張馬牌即可送他一程。另外,他與錢謙益、黃道周等東林名家也有唱和往來,東林領袖錢謙益更為他做《徐霞客傳》。那個時候沒有廣播也沒有互聯網,但東林黨人的名聲和美文連森林裡的黃雀都知道,徐霞客簡直就是那個時代活著的傳奇,所到之處,只要不是太僻陋,報出名字,官員士紳自願奉上裝備糧草。

事實上,徐霞客身體底子好,常常可以忍飢挨餓七八天,困了就睡在山林洞穴里。那時候也沒什麼化工污染,餓了摘幾隻野果,渴了自有山泉水。這又節省一筆開支。另外,在遙遠的古代,無論多麼貧窮的人家,都有著為遠遊人提供「一宿兩餐」的淳樸傳統。這也是我的外婆至今對我的教導。對於現代人來說,最重要的一點是,那時候的山川河流不用門票。

田租、衣飾、家族與個人名聲,都可以換取行路資助。可是對這樣一位天才卓絕為祖國奇詭地貌而生五世書香培養出來幾百年才出一個的人來說,你覺得經濟原因真的能阻擋他勇往直前的腳步嗎?歷史沒有假設,歷史是徐霞客一步步用腳寫出的。

有的人立志當狂人,比如徐渭;有的人立志當聖人,比如王陽明;有的人立志當不走尋常路的人,比如徐霞客。有些人就是不循常理,不多解釋,不尋求理解,不需要粉絲支持,他們人生的瑰麗(如果看不懂,把「瑰麗」換成「成功」),只在於他們用自己的方式,做成想做的事。


我覺得還是那個跟著貝爺滿世界跑的攝像師生存能力最強!


初五日雲氣甚惡,余強卧至午起。揮印言慈光寺頗近,令其徒引。過湯地,仰見一崖,中懸鳥道,兩旁泉瀉如練。余即從此攀躋上,泉光雲氣,撩繞衣裾。已轉而右,則茅庵上下,磬韻香煙,穿石而出,即慈光寺也。寺舊名珠砂庵。比丘為余言 :「山頂諸靜室,徑為雪封者兩月。今早遣人送糧,山半雪沒腰而返 。」餘興大阻,由大路二里下山,遂引被卧。
---------徐霞客遊記 第四篇 游黃山日記

高下立判
(其實確實沒什麼可比性,一個是遊歷,一個是挑戰生存極限)


第一反應,關鍵時刻貝爺會把徐霞客吃掉吧……


生存技能來說,貝爺勝。但我更佩服徐霞客,明朝末年社會已經動蕩不安了,人民起義不斷。而且最重要的是,貝爺,如果不是一期多少錢,別人會這麼折騰自己嗎?徐霞客純粹就是為了自己的興趣愛好,他何曾想過要青史留名?他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貝爺,別的不說,他那把軍刀,我認為在明代是做不出來的。光那把刀就省了多少事。


貝爺是有現代知識積累的,就算是沒有工具輔助的條件下知識的巨大優勢也能讓貝爺在生存能力上完爆徐霞客。


貝爺那是拍戲。他的特長是啥都吃和特種部隊技能。
徐徒步深山老林。。。那個時候華南可是有華南虎的。還有前狼假mei那種狼群。或有山賊,土匪。也可能有毒蛇,毒植物。深山無旅館,深山裡的夜晚格外可怕。我體驗過一次半荒山,各種動物除了猛獸都滿血復活,咳咳,因為現在沒有猛獸,但是蚊蟲蝙蝠夜貓老鼠蛇蜘蛛還是會不期而遇滴,遇到下雨那簡直就是水牢一樣。。。貝爺拍個戲哪有徐艱苦啊。沒有現代工具,說走就走搞不好會要命啊。


估計貝爺來到中國活不了…野外找不到小動物,加上各種污染…


雖然我非常崇拜古人,但貝爺在教育,體格和經驗上都完勝


兩者目的不一樣,貝爺的求生環境是你如果不小心被丟在一個荒無人煙的地方,手上沒有食物如何撐過那幾天回到文明世界。而徐霞客是手上有一個大致的旅行目標,如何在古代簡陋的導航、安全環境下完成旅行。兩者各有自己的難點,不好比較。


話說 是貝爺 畢竟孤身一人 何況是站在食物鏈最頂端的生物


一個雜食,一個食草


貝爺吃過滾刀面或者餛燉面?

沒點格鬥、跑路的真功夫,在古代連小偷都對付不了→_→


謝邀!

這次我站徐爺!

在那個盜寇猖獗,沒有公路,沒有稿費,沒有景點,以功名利祿為主流價值觀的農耕時代,天曉得徐霞客付出了什麼樣的代價,才走遍了千山萬水,天曉得他付出了多大的耐心,才握著毛筆在顫抖的燭光下,寫出了那樣壯闊而細膩的遊記。

那時候,去一趟廬山,要帶嚮導牽騾子,風餐露宿走兩個星期;那時候,碰到強盜是家常便飯,被扒光了衣服,還逼著跳江,膽敢多說一句,一刀結果了你,扔到江里餵魚去;那時候老徐為了一句重託,親手把朋友燒了,帶著朋友的骨灰,徒步上千公里,安放在了雞足山。什麼叫一諾千金,別人沒做到,老徐是做到了。

更有意思的是,像老徐這樣,說話口吃,獃頭獃腦,見到女孩子就支支吾吾的人,就知道看山看水,在那個時代並不受人理解。朋友都笑他「山痴」,說他「患重疾而不自知「,只有面對」山經水脈「才」劃然心開「。

當然是徐爺生存技能更強了


徐霞客確實更理想主義,所以,肯定生存能力和貝爺不是一個數量級的,大約差幾百的天文單位吧。

顯而易見的答案。

你是假裝不知道才問的的?


這倆人有可比性么,,,,,


當然貝爺強了。徐霞客自己家是地主不說,還一路上找有名的士紳打秋風,似乎各地官員也有些給他面子給他派僕役的


有玩過貝爺旗下的貝爾戶外生存訓練營. 感覺還好.不是電視上看到的那樣.但是裡面也會感受學習到不一樣的戶外求生知識


徐霞客就是中國早期的乞丐吧!


推薦閱讀:

飛機墜毀,然後你醒來身邊沒有任何東西,一個人朝你走來但是說的語言你不懂,你下一步應該怎麼保證生存?
如果沒有指南針,那要怎麼樣分清楚東南西北呢?
去野外的人,攜帶一隻貓/狗以求進一步降低被毒蛇咬傷的概率是否可行?
人在溺水時,在水下做人工呼吸,是否能起到作用?
為什麼生食昆蟲時把頭擰掉,剩下的就都可以吃了?

TAG:調查類問題 | 野外生存 | 貝爾·格里爾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