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加繆的「人生越沒有意義就越值得過」?


不是「沒有意義「 導致「值得過」

而是「 沒有意義」 本身就是「 值得過」

不是「沒有意義」所以可以賦予意義

而是「沒有意義」 本身是這條生命的唯一存在

荒謬不是帶來了「更多的可能性」,而是消滅了「所有的可能性只剩下荒謬」


存在主義說白了就三大觀點:
人生是沒有意義的,是荒誕的
存在先於本質
自由選擇

人生下來是一張白紙,其本身是沒有任何意義的,這也是加繆說的人生沒有有意義的原因。怎麼說呢,一把剪刀被造出來了,它的意義就是去「剪東西」,剪刀一旦誕生其意義就被賦予了。而人則不同,人生本來是沒有意義的,我們通過行動去給自己的人生賦予意義。這也是人生有趣的地方。

我們生下來活著,這是存在,只有活著才能去給自己創造意義,也就是本質,這就是所謂的存在先於本質。

那麼怎麼去創造意義呢?怎麼選擇自己人生的方向呢?這就是自由選擇,每個人有每個人的選擇。

所以加繆說,人生越沒有意義越值得過。


越是乾淨空白的紙,在上面畫畫就越爽


因為意義是外物賦予的,而人生的本質,不能由他人決定,也不由物化的標準評判。人並不是某種標籤或者集合,主體的每一種行為,無一不昭示其本質,故其不籍意義而存在。


越追求由外向內的意義,自由選擇就越少。我不為什麼東西而生,也不為什麼東西而死,不需要任何標籤化的認同,不作為什麼而存在。


人生是藝術品,不是計算機代碼。


首先,實名反對排名第一的高票答案。首先,加繆不是存在主義,加繆不是存在主義,加繆不是存在主義。加繆一生最害怕的就是「主義」這個詞,如果非要說那隻能說他是最為普遍的人道主義。其次,回答中所說存在主義三大觀點大部分都是薩特的觀點,但是薩特也不承認自己就是存在主義。存在主義像尼采,祁克果,海德格爾,這麼多哲學家,答主竟然以薩特的部分隻言片語就敢說是存在主義的三大觀點,實在令人擦汗。最後,提醒各位哲學愛好者不要動輒拿類似於「存在先於本質」「他人即是地獄」之類的語錄,不讀哲學文本本身就顧名思義來亂用,胡亂解讀。

有些哲學名言已經被你們給用爛了,諸如「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凡是不能說的就要保持沉默。「」存在先於本質「」向死而生「之類的。下面開始談加繆。----------------------------------------------

曾經讀過柏拉圖的世界二分,理念之於可感固然詩意浪漫,亞里士多德哲學也確實廣博深厚,康德哲學的晦澀。然而最後只有加繆和儒家思想是最讓我在心裡最佩服的哲學。基督教否定了此生,造就了天堂。佛教說四大皆苦,造就了西方的極樂世界。道教拋棄情慾以希望逍遙自在,得道成仙。馬克思提出了共產主義,連那個大喊:上帝死了的尼采,殺死上帝之後卻又造就了超人。

古往今來,諸多理論都否定此時,並以否定此時來作為交換彼岸的砝碼。越是否定的猛烈的徹底,那種理論的逼格就顯得越高。就連那些裝逼的文藝青年都要高喊:「生活不知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

但加繆和儒家是真正的勇士。他們雖然都認為此生雖然美好,生活從根本上是找不到一個真正的意義的,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給你們期許一個彼岸,而是認為:意義是自身賦予的,這種與「命運」註定的抗爭才是人類最大的尊嚴之所在。所以加繆說:反抗。

孟子說:「雖千萬人,吾往矣。」

---------------------------------------------------

分割線

先說加繆。

一,荒謬與反抗

在《局外人》中加繆塑造了一個在母親死後,毫無悲情色彩的默爾索。他面對著母親的死去不但沒有悲傷,而且到了第二天照例看喜劇電影,去各種娛樂。朋友找他幫忙,他覺得自己沒有理由拒絕或者不拒絕,也許這都無所謂。女友問他結婚的事,他也說這都無所謂。老闆和他談工作,他也覺得這也無所謂。後來在沙灘上殺死阿拉伯人之後,面對著為他辯護的律師,他也覺得這也無所謂,或者說怎麼都行。默爾索唯一的愛好就是傍晚時分堪路上那些往來不息的路人,或者聽著大海的聲音。

讀到這裡,那些正統的衛道士一定會對默爾索多有指責,倘若放在現在的時代里,他多半會被別人說成一個價值虛無主義者。他沒有理想,沒有追求,甚至於連親情和愛情都無所謂。但是,默爾索又同時超越了虛無主義。如今的虛無主義都是得不到而又妄稱自己不想得的人,他們不配和默爾索相提並論。

默爾索不是虛無主義,而是一個反抗虛無的英雄。當阿爾及利亞刑事審判系統的官員們把先前出現的所有偶然事件,以及默爾索被動的反應聯繫在一起,企圖把它描繪成一個怪物。這種看似合乎理性與邏輯的審判系統其本身就有許多荒謬之處,因為他們儘其所有可能都是力圖證明一個已經接受了的前提,即默爾索是有罪的。卡夫卡曾在《審判》中說明了這種制度的荒謬性,加繆顯然繼承了前者的思想,而且試圖以默爾索的審判來批判整個刑事審判系統的荒謬性。

而刑事審判系統代表的國家機器,之所以迫不及待地想毀滅默爾索,是因為默爾索實際上在以一種極端的荒謬來反抗荒謬。「默爾索在荒謬中代表的是一種真正的威脅。他恐怖之處不是他犯罪或者作惡傾向,而是他對於大多數人賴以生存的希望,信念,和理想的漠不關心。默爾索由此變成了一個極度危險的人。」這個「危險的人」一詞是針對法庭而言的,但是如果站在法庭的對立面而言的話,默爾索卻是一個反抗英雄。而且值得注意的是,他的冷眼旁觀和隨遇而安與中國道家哲學中的「順其自然」不同。後者是一種服從與規則的哲學,而前者則代表著反抗。在默爾索看來不僅現存的東西需要反抗,而且連上帝和彼岸都是如此。在默爾索與神父的交流中他認為自己至少能把握現在,他其實只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在活著而沒有別的指引。死亡在他眼裡更加無所謂,因為所有人都要死,殊途同歸而已。--------------

--------------------------------------

加繆在另外一本書《西西弗斯神話》「荒誕的推論」中提出一個人認識到世界是荒誕時是否就意味著生活不值得過呢?加繆的回答是否定的,加繆認為有尊嚴的生活是在認識到荒謬之後,依然可以有尊嚴地去生活。除此之外,加繆認為荒繆的結果應該是激情,西西弗斯知道自己的未來永如今日,自己只有改變自己來與命運抗爭。這樣他就比懲罰他的諸神更加堅強。他用執拗的熱情拒絕悲哀來擁抱自己的勞動,以此來嘲笑諸神。並且聲稱:「不存在任何嘲笑所無法改變的命運。」而西西弗斯拒絕去順從神明的時候,實際上已經成為了自己的主宰。純粹的幸福也就在這一主宰之中,因此西西弗斯是幸福的。

而後來《鼠疫》一書,將這種個人的反抗上升到人類集體命運的反抗。加繆給醫生里厄設置了更為荒謬的生活場景,但是里厄與默爾索的不同在於他關注別人的幸福。他對別人的痛苦以及自己的職業道德有著清醒的認識。作為醫生,他的使命就是與痛苦死亡來戰鬥。儘管他也知道死亡最終勝利,他也知道鼠疫對於他來說不過是一場無休止的失敗。這點可以說是對於西西弗斯精神的繼承,但是與西西弗斯的抗爭比,里厄除了嘲笑天神和勇敢前行之外,他還有一層道德意義上的崇高。因為他始終在盡自己的可能性去保護他人享有更加美好和長久的未來。而且里厄並認為這些付出都是理所當然的,因此這就將西西弗斯精神從自我救贖提高到了全人類救贖的高度。

二,加繆本人

看到知乎上把加繆把薩特作比較,很多人都說加繆長的帥,這沒有錯。但是主要還是靠才華。如果說加繆比薩特的高明的地方,那就是在於他一生不願意相信任何主義,尤其是在以追求的自由名義之下來對於別人的自由進行干涉。這也是他認定蘇聯最終會走入集權主義的原因。

加繆出生在阿爾及利亞的貧民窟,父親在他幼年死在了戰場。加繆上學全靠母親做工支撐,本來上學只是為了讓他學些簡單的識字而已,不料有位老師卻發現了加繆的天賦,並勸說加繆的母親讓加繆繼續讀中學。後來若干年後,年僅43歲的加繆拿下諾貝爾文學獎。加繆給這位老師寫了一封信

「喧嘩已經平息了,終於可以給您傾訴我的肺腑之言了。我剛剛被授予了一項榮譽----這是我從未爭取過的。當我得知這個消息時候,我第一個想到的除了我的母親就是您。沒有你向這個可憐的孩子伸出慈愛之手,這一切都是不可能的。」

我不知道那個老師讀到這封信會作何感想。我記得曾經一個評論家說實在想不通「那個培養罪犯和搬運工的平民窟,也能培養出這樣改變世界的人物。」而加繆對於生養他的底層貧民窟總是充滿了含情默意。加繆說自己一生沒有任何的優越感可言,他成長的經歷也總是使他保持謙虛,適度,溫和。那個貧民窟不遠處的大海賜予了他太陽。

3,人生無意義,那為什麼還要活下去?

西西弗斯推石頭,所有人都在推石頭,那麼人類既然所有的結局都已經寫好了,那為什麼還要依舊去做徒勞無益的事。

我記得日本作家安部宮房曾經寫過一本書《砂女》,他將西西弗斯手中的「石頭」變成了柔軟的「沙粒」。一片荒漠之上的孤獨感和村中日復一日的挖沙的行為交織在一起,使得追求自由的人最終深陷於鬆軟之中無力反抗。「道路持續向上,越發陡峭,越發變成真正的沙子」。西西弗斯所推之物石頭,這堅硬無比的東西具有一種天生的反抗感,當客體與主體一致必須變得同樣堅硬。而沙子不同,他代表的是一種柔軟與流變。因此安部宮房說:「確實,沙子不適合生存,但是對於固定不變的對於生活是否就不可或缺呢!正因為人們執著於固定與不變,所以才會出現厭惡。假如一切如沙子般流動,那麼這種感覺就會消失。」主人公本是為了自由,但是最終在流變與鬆軟中得到了快樂,在結尾時男人想到的不再是逃走,而是將自己的蓄水裝置告訴他人,與他人和解之時恰好印證了書中開篇的那句話:「沒有處罰,也就沒有逃亡的樂趣。」現代人承擔的荒謬感前所未有,而且這種荒謬是一種無定型的瑣碎式的東西,但是最終就是這些瑣碎式的荒謬卻成了生命不可承受之「輕」。

現代人的處境和那個被困在沙粒中的男人差不多,把意義當作目標。最終混淆了兩者的區別,才陷入了不可承受的生命之輕。生命的意義是自身賦予的,正因為沒有意義,所以才要去創造意義。

我見過的哲學流派,唯有加繆和儒家雖然否定現在,但是並不將希望寄託於將來。「世事皆依舊,何故向黃昏。」人活著唯一能得到的就是現在,失去了現在,我們根本一無所有。那些讓你摒棄現在去實現彼岸的哲學,他們或者讓你成佛,或者讓你上天堂,或者成仙....唯有儒家和加繆的哲學是人的哲學。

孔孟和加繆一樣都是孤兒,他們也都有一種倔強在生命裡面。年少時覺得那些狂狷之人很牛逼,尤其反感孔孟,後來才覺得人要狂狷太簡單了。人要逃避現在,沒事去打坐,修鍊。成仙,成佛也不是什麼難事。

這個世上最難的事,也許就是你明知道自己所做的事徒勞無功,但是你依舊還是要去做。

所有的道理也就是一句話:「知其不可為而為之」抑或孟子的那句:「雖千萬人,吾往矣。」


人生沒有意義,所以我們可以賦予它意義。

人生沒有目的,所以我們可以追尋自己的目標。

你不是任何意志的產物,不是任何人的傀儡,你只是你,這是你的自己的生活,過好它吧,為了你自己。


沒有意義就沒有核心價值觀,就不會被核心價值觀綁架,那麼每個人的人生都由他自己賦予意義。

舉例說,就是一個時代所有人的意義是走上仕途,考狀元,做官,光耀門楣,那麼你個人的價值就必須依附在這樣宏大的價值觀之下,再比如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比如為人類作貢獻,總之不同時代,不同文化,大體上都會有一個核心價值觀,是所有人為之奮鬥的。
用社會群體結構的角度解釋,這樣利於統治,更利於整體社會結構穩定。
但從個人視角來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沒有那些意義,那麼這個生命的體驗則全部屬於你自己,由此才具有絕對的獨特性,和價值。


有意義就變成給意義打工,被人賣了還幫著數錢了。


「地圖是白紙當然很傷腦筋,任何人都會不知所措。
但是,不妨換一個角度思考,正因為是白紙,所以可以畫任何地圖,一切都掌握在你自己手上。你很自由,充滿了無限可能,這是很棒的事。我衷心祈禱你可以相信自己,無悔地燃燒自己的人生。」

——浪矢爺爺寫給三個少年


意思就是,不要把人生寄托在對意義的追尋之上,而將體驗作為人生的重點。


我想了幾年才把這個問題想通。
我不知道誰誰誰說的這句話。
Now,我認為人生確實沒有意義。
But ,沒有意義可以幫助我做出正確的決定。
Because ,既然人生沒有意義,那我何不隨自己的慾望活著?而不是委屈自己做自己不願意做的事呢?
So ,現在的我,不做醫生了,轉而去干自己喜歡乾的事情了。


所有人的觀點都以他的認知為基礎,認知是建立在時代之上的。你不理解那個時代,就很難理解他的話的本意。
認同小孩子在他認知上所一個道理,你用你的認知來解釋這個道理。就會出現差異。
加繆的時代和我們的時代差異很大。是一個還沒有經歷追求個體自由的時代。他的很多作品表現出了個體的孤獨和背叛群體。他可能有個思想,我為什麼要和大眾一樣。我需要獨立。也是懷疑大眾的共同認知。這懷疑也是很正常的。
加繆說:人生越沒有意義就越值得過。
首先意義應該是針對當時社會說提出的人生意義。但他不認同這個。 他認為自己覺的怎麼過就怎麼過最好的。也應該是一種對個體自由的追求。


每一次出現在生命里的浪花都讓你以為是救贖的光芒,之後拋棄、失望。而生命的本能讓你又燃起希望。


拋開加繆的原意,只是就這句話來討論。本回答不涉及具體加繆說這句話的背景,只是討論這句話。
「人生越沒有意義就越值得過」
怎麼理解這句話呢。
先說一種觀點,「意義」本身是一種對身份的認同。
我們看很多巨賈富商們,他們都是錦衣玉食,開勞斯萊斯,吃山珍海味,出入各種五星級賓館。我們怎麼評價他們,我們評價這些人的時候都會說:「這些人做的事情沒有意義」。我們會認為救死扶傷,讀書,提高自己才是有意義的。其實呢,假如你有100億,你會不會買勞斯萊斯,會不會住五星級賓館,會不會吃山珍海味呢?當你的一句話可以決定一個項目啟動與否的時候,你會不會收賄受賄呢?當你說一句話周圍的人都會圍著你轉的時候,你還不會做到兼聽則明呢?你可以說你現在可以做到,但是你真的可以做到嗎?為什麼我們看很多官員都一樣的毛病,為什麼當官的好像都有幾個情婦,難道他們不知道這是沒有意義嗎?原因很簡單,因為上層人士不需要通過所謂的「意義」來獲得自身的認同和價值,每天的各種慾望的滿足(在我們看來毫無意義)就足以讓其快樂的過完一生。只有loser才會天天將意義掛在嘴邊,所以loser會認為自己之所以不成功就是因為自己太好了,過得太有意義了,其實你只是loser而已。
說點小時候的事情吧,小時候見到食物都會挑最大的自己吃,但是長大了我們學會了謙讓,何也?因為我們發現我們學會謙讓之後會得到別人的認可,而且會得到自己的一些虛榮心滿足(你看我不是一個攤小便宜的人)。所以我們就有了所謂的一些高尚的情操,比如謙讓的美好品質。大家可以想一想,當你追尋意義的時候,是不是往往是自己失敗或者痛苦的時候,當你沉浸在快樂之中的時候,你會追尋意義嗎?大人物所謂的高尚節操也是因為經歷了太多的風雨,所以才會看透更多事情。所以不要瞧不起那些很沒有意義的人生,因為很多時候他們才是真正的快樂的。因為他們從沒有探尋過生命的意義,他們也不需要,他們從沒有失去過美女的眷戀,怎麼會尋求真愛的意義呢?高曉松有句話說的對「牛逼的時候只想上床,不牛逼了開始講真愛了」就是這個道理。你看那些遁入空門的,有幾個是順風順水的。所以往往我們看到的節操很高的人物往往有很猥瑣的過去呢。你那點小猥瑣在人家看來也是毛毛雨呢。所以他們才會不管面臨什麼事情都那麼從容淡定,因為人家早就見過無數遍了。
所以,如果你可以選擇過完所謂的完全的原始的獸性的快樂的一生,那麼肯定是沒有意義的一生。所以不要認為冠希哥白活了,人家說不定才是人生贏家呢,真相就是這麼殘酷,我不是反智,我也不是提倡糜爛的生活,我只是說一個現象,所以不喜勿噴啊!
所以,所謂的無意義的人生,可以說是快樂的人生,就是這樣。越有意義越深刻的人生往往伴隨著巨大的苦難


人在於選擇。如果沒有意義,那就怎麼都一樣,既然怎麼都一樣,那就怎麼都可以。既然怎樣都可以,那選擇權完全在於自己,自己就有自由的一生,自己就是全部。反之,人只能按照最有意義的活法,只能去摸索這個活法,但不能選擇。既然不能選擇,這日子還有什麼意思?


存在就是存在,為什麼非要急著給事物定義呢!就像《局外人》中主人公按自我意識活著,世界對他來說是毫無意義的,莫名其妙地殺死阿拉伯人後,法官根據他做過的事把他定義成一個他都不認識的自己,明明想和荒誕的世界分離,最後只有意識是自己的。
人生也是按照社會邏輯去創造意義。在加繆那個被戰爭異化的社會,他強調存在主義,意識到人是主體,不能完全服從於時代。按自己的意識去生活人生才會值得。


向死而生。


人生是荒謬的,唯一有意義的就是經歷


不存在先入為主的「意義」,才有描繪「意義」的餘地。
人生顯得有意思,是因為有背後有一套價值觀。這種價值觀一般來講都是社會賦予的。比如天主教,有一套成體系的理論;這樣的理論被推行下去成為了一般人的價值理念。
但人生是千奇百怪的,所有人有一樣的追求、底線其實是很奇怪的一件事,而世俗的價值觀往往也不能說服每一個人。在近代,隨著科學發展,宗教崩塌,建立在宗教基礎上的一系列救的價值體系也就是隨之崩塌了。尼采說「上帝死了」,就是這個意思。人們開始質疑過去的價值體系,什麼都顯得沒有意義,現實世界如此荒謬。這就是虛無主義。
存在主義建立在虛無主義之上。就是因為存在主義哲學家們都已經意識到了世界無意義的本質,但是這又不意味著我們要聽之任之,要空虛地度過一生。,相反,正是因為沒有了一個先入為主的意義,我們才有可能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過好這一生。
在《西西弗神話》里,西西弗天天推石頭,痛苦又無聊,永遠沒有盡頭。西西弗的命運似乎是不屬於自己的,是無意義的。但是加繆說西西弗是幸福的,因為他推著石頭爬上山頂這個過程本身都都讓他心裡感到充實的。其實我想,如果眾神賦予西西弗的行動一個終點,比如推了500次石頭就能解脫,西西弗會不會更快樂些,推得更有勁一些。
但虛無哪有盡頭呢?推完500次石頭也不過是換個地方接著推石頭上山,要從無意義的生命中解脫出來,依靠別人賦予、社會強加、自己欺騙自己得來的追求與意義是無用的。人只能立足在自己的生活中,做自己的事,既然沒有意義,就去創造屬於自己的意義。如西西弗在推動滾石的過程中找到樂趣一樣。
這就是為什麼加繆說:越是沒意義,越值得過。


不得不過。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羅曼·羅蘭說的「多數人二十或三十多歲已經死了,他們變成自己的影子,不斷重複以前的自己」?
如何找回變得麻木不仁前的自己?
25歲,負債68萬,其中卡債13萬多,剩下的大部分是小額Dai款,都已逾期半年,這人生還有救?
如何用一句話展現你不羈的人格?
為什麼許多書中都推崇要人們要在物質上簡樸而要不斷追求精神的豐富?

TAG:哲學 | 人生 | 人生意義 | 存在主義Existentialism | 加繆AlbertCamu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