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武士以前為什麼要切腹不切心臟之類致命的地方?

感覺好奇特……為什麼一定是腹……


以前我也想這個問題,不就是個死嘛,抹脖子、扎心臟、跳崖、上吊不是來的更快嗎?
後來看了一些關於日本武士道文化的文章才知道,切腹者的心理有強烈的光榮崇拜

日本武士的自殺並非求速解脫,其本質是用來表明自己的忠誠、勇敢、堅貞、不屈、名譽,是武士道精神的體現。

切腹最早誕生於1000多年前,橫向歷史時間差不多是北宋初期或五代十國,當時,日本藤原家族出了一個強盜叫藤原義,這貨武功高強,人格分裂;白天錦衣玉食,夜晚殺人越貨。最後被官府給團團包圍住,藤原義自知多行不義,難逃一死,他做了一套令後世武士敬畏的舉止:橫刀抹腹,挑出內臟,人當場死去。

經常看影視劇的乎友應該會看到類似的情節:某些人被敵人追的走投無路或犯錯愧疚,寧願自戧,也不願受辱,狼牙山五壯士和項羽都是類似的例子。

可藤原義切腹這事兒對日本武士們影響太大了,他們紛紛讚歎藤原義:真牛逼啊!真英雄啊!這特么才是真漢子啊!這才是真正的武士道精神啊!藤原義死去一百多年後,切腹漸成為很多失敗武士在戰敗、盡忠、示勇、犯錯時自戧的流行手法。

日本江戶時代的切腹過程

切腹自殺者穿著莊重服裝,用來切腹的刀放在他正前方。刀可能用特別的布料墊著。武士會作死亡的心理準備,例如寫作稱為辭世之句的詩歌,準備就緒後,切腹者會揭開身穿的和服,拿起刀,捅進自己腹部。切腹者首先從左至右的切割,然後作稍微向上的第二刀,讓其腸臟溢出。

切腹到這一步後,會有事先找好的介錯人,將切腹者斬首,減輕切腹者痛苦。

(圖為切腹現場,白衣人為切腹者,黑衣人為介錯人)

敬請腦補一下,一個人在沒有任何麻藥的情況下,生生地切開自己的腹部任腸臟外漏,這得需要多大的勇氣?

切腹中還有更加殘忍的十字切法。手法大約是先用刀從左腹拉開,再從上到下拉一刀,切成十字型。也有橫刀後,再刺心臟拉下的,都屬於十字切.......這種殘忍的切腹行為出現在日本戰國時期和江戶時代以前

日本茶聖千利休便是在戰國時期被豐臣秀吉賜死切腹自盡的。至於是不是用十字切或有介錯人幫助,不得而知。

(千利休——戰國時期大名鼎鼎的茶聖)

後來,大概日本人也意識到切腹太特么兇殘,有過改觀。一些怕疼的切腹者,會進行切腹儀式,以木刀或扇子象徵性地劃拉一下,再由介錯人斬首。拋開武士道精神來說,比十字切什麼的人道多了。

千萬別以為,有了象徵性的切腹,日本人就不切腹了。
1970年,日本著名作家三島由紀夫就玩了一把切腹。場面非常血腥,三島切腹後,介錯人砍了幾刀都沒有砍斷脖子,後來換了一名介錯人,一刀下去,身首兩分,結束了三島的痛苦。

(1970年 三島由紀夫切腹自盡)

(1945年,日本天皇宣布投降,日本陸軍大臣阿南惟幾拒絕投降,切腹自殺)

(1912年,殺戮過無數東三省中國人的的日本大將乃木希典,因天皇去世殉節切腹,其妻亦隨之切腹自盡)

這些有清晰記載的著名切腹者,遠者百年;近者不過四十餘載。

為什麼日本武士要切腹不切心臟之類致命的地方?
先撂一下話題,來看看常見的自殺死法——
抹脖子自殺法:項羽自刎烏江,江南七怪之一的韓曉瑩自刎桃花島,典型的抹脖子案例。自殺割斷頸部動脈後,引起動脈疾速噴血,瞬間腦部缺氧,人喪失知覺,從割斷頸動脈到腦死亡,大約需要六分鐘。其痛苦主要集中在外傷損傷。

上吊自殺法:明末崇禎皇帝自掛梅山,傳說中的上吊。上吊像變相的扼死,頸動脈無法供血,大腦缺氧,一分鐘左右便會窒息休克,失去知覺,之後腦死亡的過程大概需要八分鐘。痛苦主要是集中在意識清醒的一分鐘內。

扎心臟自殺法:鄉下殺豬就是扎心臟的方法,從前脖頸入刀,直戳心臟,心臟破,全身血液無力輸送,死亡時間大約一分鐘左右 。

以上這些方法相比切腹,基本自戧者在一分鐘內失去意識,快速死亡。比切腹痛苦和殘忍程度低了很多。若沒有介錯人輔助,切腹者要經歷一個較為漫長的死亡過程,那真真切切是「切腹之痛」。或是用十字切法,則手法更殘忍......

同樣是個死,有人願意暴烈地死去;有人則死的畏畏縮縮。相比其它直擊死穴的死法,切腹過程殘忍和疼痛指數極高,如果不是意志堅強,具有武士道精神的人,誰敢橫刀切腹?死也要有尊嚴,死也要令人敬重,日本人選擇切腹這種殘忍的自殺方式,正是因為對武士道精神的崇拜和對自身榮耀感的看重

在日本,切腹現象出現在很多情境里,犯獵,切;表忠,切;進諫,切;失敗,切;有污名,切;為了樹牌坊,切.......簡直到了無切不用其極的地步。甚至有一名鑄刀師(忘了名字),為了證明自己的刀是一流的,把自己橫腰切了.......

說到這裡,你大概也知道了。切腹是日本文化的重要符號, 是大和民族長期被武士道精神薰陶導致的行為現象。雖然從現代人角度看切腹行為已經不符人道主義,可日本人對於光榮的崇拜,值得尊敬。對於我們了解日本人的行為原則也有啟發。


刀進去後不光是為了死,而是一種承受痛苦的精神,所謂武士就是要承擔常人不能承擔之責任,包括失敗後的死亡。
刀在肚子里橫著拉一下然後在豎著攪一下才能痛苦到極致,相信在加上大量流血的感覺絕非常人能想像,但日本人就是這麼BT的民族,偏偏還要在你剛適應了這種痛苦並享受時旁邊的介錯一刀砍腦袋下來,總之一句話,武士的世界我們真心不懂.


因為在日本古代對解剖學的理解中,腹部是宿居著靈魂和愛情的地方,勇敢的選擇切腹作為自盡的方式,是對武士道的一種執著地貫徹。


因為魚。
日本人是海洋民族,過去主要吃魚。在他們的文化中,魚是一種很有尊嚴的動物。開膛破肚的過程中面不改色,不發出任何聲音,也沒有掙扎。
那麼,一個武士,若能夠在用如此痛苦的方式自戕的過程中依然保持鄭重和安靜的儀態,是一件很體面的事情。代表了隱忍的最高境界,是一種個人修養臻於極致的體現。
感興趣的朋友不妨看看小林正樹的電影《切腹》,以及《尋訪千利休》。


不妖自來~~

本人研究武士道已有多年!!好不容易碰上個自己能答的問題當然得答一下啊!!!!!


日本武士視櫻花和鯉魚為自己的象徵,原因如下:

1、櫻花
櫻花雖美但是花期很短,凋謝時櫻花不像其他花類一片片凋落而是一整朵一整朵的凋落,畫面十分凄美且壯美!!

ps.網上隨便找了些圖大概就是這樣!
所以武士認為他們的生命也和櫻花一樣——寧願短暫,只要燦爛。

2、鯉魚
櫻花是武士的象徵這個好像每個人都知道,但是我認為哈,知道鯉魚也是武士象徵的人貌似少之又少(再說一遍以上僅代表個人觀點)。
切腹的由來在於宰殺鯉魚時人們習慣於從魚腹下刀,鯉魚面對切腹能夠一動不動的忍耐,直至死亡。所以武士認為武士也應該像鯉魚一樣對於死亡有一種無畏無懼的坦然心態以及能夠默默忍耐一切痛苦的強大耐力。這也正是武士道所描繪的武士面對死亡和痛難應該有的狀態。

so!對於武士來說,像鯉魚那樣切腹而亡是一種榮耀,只屬於武士的榮耀。


樓主一定聽過腹黑這個詞,這個詞就是日本來的,用來形容一個人內心陰暗使壞,那為什麼不是心黑呢?關鍵點來了,日本人的觀念是,靈魂在腹中而不是心臟這個地方,所以選擇切腹反而是真正自殺表現。


切腹是一種精神表徵強於實際作用的舉動,說白了,是一種「儀式」。求死只是這種儀式的一個次要作用而已,首要目的則是維持自身作為武士的最終榮譽。

日本文化中,人的靈魂是居住在腹中的,因此切腹散魂自然是一種「高尚」的死亡方式,而刺心則完全沒有這層哲學和宗教上的意義,也不能維護武士的最終榮譽。

為了達到迅速致命的效果,切腹時通常會安排介錯人,切腹時,完成十字切後,由介錯人斬首。演變到後期,甚至有拿扇子虛擬切腹,然後介錯人直接下刀的。這也是切腹「儀式性」大於「實質性」的證明。


古代日本人相信人的靈魂寄居在人的內臟之中,戰死的武士靈魂將直接升天,而苟活下來的人想要讓靈魂升天,就要切開肚子將靈魂放出來。


切腹自戕,是一種為自戕者容留尊嚴的及其名譽的自決方式,身份高貴而清白的武士或敗仗的武士,方可以這樣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至鎌倉幕府後期,敗戰的武士們為證敗戰的尊嚴,大都選擇切腹自戕,而切腹自戕亦自此被武士們選定為武士式自決的唯一方式。……因當時佐賀藩國先於德川幕府頒布禁止「追腹」(主君去世後自行切腹殉死)……

可見一斑。
切腹時應有人介錯,此前忍受的時間越長,傷口越深越,越能體現自戕者的尊榮與忠貞。三島切腹時的前幾次介錯失敗又企圖咬舌自盡,低吼「再砍!再砍!使力!」的情景,想想就痛


因為日本武士道認為腹部是靈魂的所在,是力量的源泉,切腹是對武士道的尊重,是他們的信仰所在吧


看過一個段子,大意如下

我要是天天吃生魚片,冷飯糰子和生菜,也恨不得給肚子上來一刀


死的慢


哎,我有時候真覺得這批玩武士道的該引進凌遲。丫不是玩狠嗎?3600刀就問你怕不怕


在西方,貴族死刑斬首,平民死刑絞死(對我沒說反),日本人認為靈魂在腹部,切腹讓靈魂解脫,同時認為這樣死法符合武士身份,大多武士切腹是因為犯罪或政治鬥爭失敗被主君下令處死的,這個死法比之斬首示眾給你保留顏面,在戰場上戰敗而走投無路的武士(高級武士個例)大都也是抹脖子、叫別人砍下自己腦袋、割腕、用火神槍自盡的。


推薦閱讀:

堺雅人在日本口碑如何?
網上傳的很熱的日本No.1頭腦王比賽是真的嗎?
日本比較有名的畫家有哪些?
現代日本人對剖腹自殺的看法如何?
寶冢有無可能公演悲慘世界?

TAG:日本 | 自殺 | 武士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