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幸福感真的分高端和低端嗎?看莎士比亞和看小時代真的存在本質區別么?

越成長認識到自我不足,沒法盲目自信了,沒認識到自我缺點及差距的人,會不會反而幸福感滿滿?有人說追求層次不同,可幸福感真的分高端和低端嗎?看莎士比亞和看小時代真的存在本質區別么?


類似問題曾經困擾我很久,現在我可以很明確地回答,分高端低端,看莎士比亞和小時代有本質區別

1. 首先,大概定義下如何區分低端和高端幸福。以滿足動物本能需求的幸福都是低端的,比如吃到美食,佔有美女,看到子女有出息,穿到漂亮衣服,擊敗和征服對手,聽到悅耳歌聲和滿足YY需求的穿越文。高端幸福基本源於後天習得,比如做慈善,探究學問,包容,從文學和音樂中體驗人性的種種可能。

2. 從任何生物群體來看,都會發展出一套適應當前環境可以成功延續的機制,在有文字之前,人類只是智商高出其他動物的動物。人類在原始社會的部落,等級、打獵的配合、征服其他部落後的處置方式、教授後代生存的技巧、語言甚至音樂在其他動物群體都能看到。在那個時候,他們認為人以前是這樣,以後還會是這樣,沒有歷史的概念,這一點也和動物是完全一致的。小時代所滿足的幸福感在這時候基本都已經存在了,表現形式不同而已

3. 自從有了文字,人類終於從動物中脫離出來,成長為完全不一樣的存在。從此人類有了歷史,可以跨越時空地進行溝通,每一代人都可以在前人基礎上,往人類的精神大廈上或多或少添加點東西。人類越來越強大,強大到可以自戕的程度,所以我們為了生存和延續,必須要對低端幸福有所節制,而在解決了基本生存需求之後,總有些更高貴的靈魂不再安於人類的動物性,他們探究人性的一切可能。所以,我們有了禮儀、忠誠、榮譽和寬容。陌生人不再一定是危險的,也可能是友善的;落入敵人之手不再一定意味著死亡和奴役,也可能保留生命甚至尊嚴;為了信念,蘇格拉底寧可面對死亡而拒絕妥協;平時可以省吃儉用,但是必要時需要救濟他人甚至敵人。更重要的是,我們原諒人類人性的弱點,比如懦弱、自私、貪婪,我們也能接受和我們不一樣的人,比如同性戀,比如另一種宗教。。。。

4. 高端幸福的終極目的在於體驗悲憫的人文情懷,讓我們了解人類區別於動物的根本之處。聽起來很裝逼,但是如果沒有這些,以人類當前掌握的能力,世界很有可能成為人間地獄,或者——人類已經不存在了。簡單比較一下「核平台灣」的歇斯底里和英國人面對蘇格蘭獨立公投的淡定從容,就可以看出不同方向和水準的人文教育對整個社會的巨大影響,這還是天朝遮遮掩掩接受了普世價值之後

5. 正常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讓我們學習怎麼去欣賞和追求高端幸福,更重要的是,怎麼去認識和限制(至少限制在法律允許的範圍內)低端幸福。這對人類社會至關重要,社會教育的成功與否完全可以用對高端幸福的接受和追求程度來衡量,程度越高,越適合人類生存和發展。


總結一下,低端幸福的需求人人都有,但是只有低端幸福需求的人,只有人類基因中的動物性,人之所以成為人的偉大之處跟他們是不沾邊的。現在人類已經走到了不允許虐待動物的階段,所以只要把低端幸福的追求限制在法律的框架內,讓他們做到相互之間以及對人類社會總體無害,我們當然可以接受這種行為。但我們不能忘記,正是人類社會幾千年來對高端幸福的探索和追求,才定義當前的人類,也終於給了純低端幸福的追求者們從容追求和沾沾自喜的空間。


這個答案因人而異,如果你看小時代過癮就看。直到有天你厭倦了想看莎士比亞,沒有高低,只有變化。接納一切,成就獨特的自己。高低貴賤都不影響壽命,生活質量內心愉悅度全靠自己調節追逐,選你所愛,愛你所選。


隨便吧 隨便吧


推薦閱讀:

有的人因為一點小噪音就睡不著覺,這個人是不是生活很不幸福很不充實呢?
敏感的人大多是因為太善良,我的不快樂是因為太在乎別人而忽視自己,跟老闆的關係很緊張,心累,想在乎自己?
宿舍買些什麼可以提高生活質量?
當一個人處於26歲到32歲的時候,人生志向變了嗎? ?
有那一個瞬間感覺自己很幸福,感覺自己很美好?

TAG:幸福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