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電影《本能Basic Instinct》?

舊金山警察尼克(邁克爾·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飾)接到命令,調查一起離奇的冰錐殺人案。一位當紅的搖滾歌星被綁在床上遭人用冰錐刺殺。尼克經過調查,發現這個歌星生活糜爛,遇害前與其女友凱瑟琳(莎朗·斯通 Sharon Stone 飾)一起回家。
凱瑟琳是 一位精明能幹的暢銷書作家,美麗妖艷。尼克調查中發現,凱瑟琳為了逼真刻畫小說中的各色人物而與各種各樣男人上床,被害搖滾歌星亦是其中之一。尼克在凱瑟琳的新書中發現了描寫搖滾歌星被殺這一情節,尼克認定凱瑟琳就是兇手。
尼克在追查過程中,漸漸迷上了美麗的凱瑟琳,尼克最終能否查出真相?


  當我看完這部電影的時候,我有一種相見恨晚的遺憾。為啥我在1992年的時候都還沒出生!如果我能在這部電影剛上的時候就看到它,那我該有多麼幸福啊。

  這部電影就是由莎朗·斯通主演的電影《本能》,一部情色加懸疑的佳作。

本能

Basic Instinct

  《本能》非常大膽,開篇就是女主凱瑟琳和男友做愛的場景,然而就在兩人都達到頂峰的時候,凱瑟琳拿出了藏在床邊的冰錐殘忍地殺死了男友。一上來就告訴你:這是一部露點的片,而且這是一部敢於上來就告訴你兇手是誰的懸疑片。

  也許你會問我,既然從一開始都知道命案的兇手是誰了,那剩下的一百二十分鐘還要幹嘛呢?這就是這部電影的精妙之處啊。它用一分鐘告訴你兇手是誰,用剩下的兩個小時叫你懷疑自己的眼睛是不是出現問題了。時至今日,已經有二十五年過去了,對於這部電影的兇手是誰,還是存在很大的爭議。而我的觀點是,兇手就是本片的女主,美艷的凱瑟琳。

  男友被殺害,凱瑟琳當然被作為第一嫌疑人被叫到警局問話。而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凱瑟琳之前寫過一部小說,小說的內容是有關一個搖滾樂手被女友用冰錐殺死在床上的故事。書中的作案手法,與之後發生的真實案件一模一樣。所有人都堅信凱瑟琳一定就是兇手,但是所有人都沒有任何證據。

  本片的男主尼克,作為警探負責跟進這個案子,卻在這個過程中無可自拔地愛上了他的嫌疑人凱瑟琳。你說他色也好,說他沒出息也罷,我都不會反駁。但是任由哪個男人能在凱瑟琳這樣完美的容顏和身材面前,依然保持冷靜呢?她是尤物,是天使與惡魔的結合體。她性感到一個眼神就可以俘獲人心,她風騷到來警察局都不穿內褲。

  一開始,他還刻意保持著自己的理性和冷靜。即使和凱瑟琳上了床,他也一本正經道:我愛你,但是我會把你繩之於法。凱瑟琳笑了,因為她知道,眼前的這個男人不可能一直保持這樣的理性。他的身體,他的心,他的靈魂,終究會全部歸屬於她。

在這部電影中,男人是那樣的渺小和無力。他們好色,倉促,感性而善變。凱瑟琳就像是上帝一樣,她聰明,冷靜,性感而理性。他們還曾想著與凱瑟琳進行博弈,最終卻發現自己連一顆棋子都比不上。

就是因為導演對於凱瑟琳的極度熱愛,對於女性的極高崇拜,才導致了觀眾會產生一種錯覺:究竟凱瑟琳是殺人兇手么?凱瑟琳將尼克寫進自己的小說里,講述了一個警探愛上了不該愛上的人,最後被所愛之人殺害。電影中反覆有凱瑟琳用女上的體位,快到巔峰的時候用力地趴到尼克的身上。我們始終會為尼克捏一把汗——因為凱瑟琳就是這樣殺死她的前男友的。影片的結局,凱瑟琳和尼克剛剛酣暢淋漓過後,她猶豫了幾次要不要拿出藏在床下的冰錐,卻最終選擇了擁抱尼克,沒有出手。這還不夠證明她確實是殺人兇手嗎?

  那麼,又是什麼,讓她最終沒有痛下殺手呢?我想大概有兩種解釋吧。第一種,是她真的被尼克所感動了。她愛上了尼克。所以想和尼克共度餘生。

  第二種,是她暫時放下了殺意,而終有一天,她會再次拿起那隻冰錐,反覆地、用力地刺向尼克。

  樂觀主義者可能會偏向第一種解釋吧。但是我,認為第二種解釋更加符合凱瑟琳的人設。如此高貴冷艷的女人,擁有高學歷,高智商,憑什麼會看上尼克這樣一個普通的警探?請問,他有什麼出人的地方嗎?除了那一句「讓我們一直瘋狂做愛吧,像老鼠一樣活著」,還有什麼亮點可言嗎?如果真的是這樣一個普通的男人被凱瑟琳真的愛上了,這恐怕是要變成一部女版的「霸道總裁愛上我」的戲份了。

她誰也不愛,除了性愛與殺戮,因為這是她的本能。就像男人見到她以後,產生的生理慾望一樣,是本能。

  其實尼克也早已知道凱瑟琳才是真正的兇手。當他看到她小說里的這段話,印證了她早已有預謀地把自己的殺人方案寫在小說中。而尼克卻早已失去了當初「要把她繩之於法」的信心和勇氣。他淪陷了。並且他願意永遠地沉迷下去,只要能和她在一起,瘋狂的性愛,其他的一切都是浮雲而已。

  在這場感情的較量中,尼克作為一個男人徹底失敗了。他甚至知道凱瑟琳大概率會把自己殺掉,卻還是不能自已想要留在她身邊。他的愛,終究戰勝了所有的理智。一個警探愛上了自己的嫌疑犯,是他最大的可悲吧。

  我不敢把這部電影上升到女權主義這麼高的層面上。但是我們還是可以從中看出,女性角色的崛起。

這樣一個在電影史上都可以數一數二的美艷角色,怎能讓人不愛呢?


誰不是來看莎朗·斯通的呢?我本來就是想看年輕時候的莎朗·斯通的。

起源卻是保羅·范霍爾。保羅·范霍爾的《她》最近風光無限,但提起保羅·范霍爾,誰能避開《本能》呢,可莎朗·斯通才是《本能》最大的贏家。青春無敵美少女+冷血暴力殺手的複合體,聽聽都腎上腺素飈升。

《本能》是展現暴力與性的電影,是探索人性幽秘之地的指南針。這部92年的影片簡直是斬男神器,在這個性別界限越發模糊的現實世界裡,《本能》負責激發荷爾蒙。

乍看起來,本能的確如此,開篇便是赤裸香艷的美女,性,暴力和毒品。這一切化身成冰錐,貫穿電影始末。電影里的警察和觀眾都急於一見凱瑟琳·楚梅的真面目。當美女洛茜出現時,相信很多人跟我一樣,以為這是楚梅。但,范霍爾在此處沒有點睛,反而為影片又加入了一個線索。這是范霍爾的高明之處——每給一個線索,就打開新的問題。再回到洛茜第一次出現這個場景,已經很美了的洛茜竟然不是影片女主角!那她肯定有故事,她是誰呢?全篇處處是這樣的手法,非常吊人胃口。

很多人在看《本能》時,極力想分析出誰是殺人兇手。但我看來,這就是個薛定諤的貓,通過電影根本觀察不到答案。而拍一部刑偵片也不可能包容下范霍爾老爺子的野心。這是一部探索人性大片。跟著范霍爾看他展示給我們的每個場景,每一個人物,會收穫更多。影片一開始代表正義的尼克曾殺過人,吸過毒,但他不認為自己有罪。楚梅身邊的每一個人都與他相似——人們總是會找出各種理由為自己開脫,人性本來如此。明明楚梅更像拉拉,為什麼最後尼克竟然相信貝絲是拉拉——了解信息的順序常常影響人對事實的判斷。影片最後,所有人都死光了,除了楚梅,尼克已無從選擇,我們還在關心真相,但對尼克,這時候真相是什麼就真不重要了。

影片拍了一群人,我只看一個尼克,就感慨良多。尼克在五年內殺了四個人,竟然次次能避險,很關鍵的一點是他認為所殺的人都是該殺的,所以他能通過測謊儀。而貝絲一次次地幫尼克,僅僅因為兩人的曖昧關係嗎——某種意義上,那是對同類的保護。一開始,尼克眼裡的貝絲是正義、愛,楚梅是邪惡,陰冷。隨著劇情的發展,貝絲和楚梅兩者身份發生微妙的轉換,甚至到影片最後,尼克殺死了貝絲,選擇了楚梅。

高斯是影片里唯一看起來無害的。他不過是尼克的分身,沒有他,尼克也會有一樣的懷疑。高斯的死意味著尼克與楚梅徹底同化了。或者,高斯是尼克的另一種命運。

楚梅吸引有殺人本能的人,而以自己的愛與不愛來選擇誰活誰死。人是誰殺的不重要,重要的是,楚梅想讓誰死。

本片把弗洛伊德老爺子玩兒壞了——潛意識、精神分析、性本能……可是,這不過是電影。查理·芒格在《窮查理寶典》上批評弗洛伊德時引過一個例子,記者問莎朗·斯通是否有陰莖崇拜,莎朗斯通說,從來不,我的玩意兒已經夠我受的了。把生殖與性放在高位讓弗洛伊德廣受批評。

可是,縱使范霍爾老爺子電影拍再好,也擋不過莎朗·斯通青春無敵啊。

所謂本能,大抵如此。


冰錐下的SEX,潛意識和心理上是強烈反對和願意接受這兩種知覺同時存在的,所以你覺得妙不妙?反對來自自我保護或者說,道德;而接受就是本能,雖然這可能是要受到別人覺得「老鼠」的想法。


莎朗斯通真是來考驗人本能的。


「You make up believable stuff.It"s called suspension of disbelief.」
電影是保羅范霍文編造的故事,卻使你相信,這種不定的不信狀態就是《本能》。

「不定」又是什麼?
是楚梅的小說只有一個結局,而電影選擇開放,這就像薛定諤的貓,這種不定狀態才是我們真正所感興趣的部分所在。

原來性在這部片子擔任的不僅是製造情節驚悚,它更承擔著楚梅寫作的一種慣用手法,這種手法是她所受用的,用來豐滿自己寫作的靈魂般的技巧。

保羅老爺子是真滲得慌,在一次做愛中抬頭看見鏡像是真的很滲。


有錢能使鬼推磨 有文化能找到替死鬼


《本能》,1992年的老電影,莎朗斯通用她性感的胴體,嫵媚的笑容造就了片子最大的賣點,同時也摧毀了電影的思考。時過境遷,電影的訴求浮出水面。回頭再看,原本壓抑著人的懸疑故事,如今竟成了最為簡單的兩個行為——性交與殺戮。
長達兩個小時的電影,其實在一開始的五分鐘里就已經表達了它自身所要表達的所有。女作家凱瑟琳在和搖滾男友瘋狂做愛,兩人互致高潮時,凱瑟琳結束了男友的生命。五分鐘的床戲,說出了電影的思考:「人的本能是什麼?」在這一段中,也可以說在整部電影里,給出了兩個可能——性交與殺戮。對於這兩種可能,人們通常會用一個從進化論角度提出的詞來概括——獸慾。人的本能就是獸慾嗎?就是這樣一種擺脫了人為施加的道德束縛之後的表層慾望釋放嗎?當然不是。兩者都導向一個結果——死亡。或者說的更為確切一點——虛無。人之本能在於無限趨向於虛無,死亡是一種最終的形式。
但是,諷刺的是,人類對於虛無的本能卻是疏遠,或者說是將其儘可能地壓抑到不可見的地步。因此,在這部電影電影里,凱瑟琳的身份是個作家,她對於虛無的態度不是趨向,而是叛離。而這種叛離的目的是文學,或者更為廣闊一點,是藝術。幫助人類能夠逃離這種趨向於虛無的本能的方法,電影里舉出了一種就是藝術。
但是,這種叛離,只是一種障眼法,或者說是很暫時的出逃。正如探長和凱瑟琳在片尾的瘋狂做愛一般,或許這是一種宿命。無論你如何叛離,最終都要復歸到趨向死亡的路途之中。凱瑟琳最後沒有拿起冰鋤,表面上,這是一種對於死亡的擺脫,但實際上,他和她都沒有逃出趨向虛無的宿命。


處男一枚,看了兩次,都沒看完。把持不住,感覺身體被掏空。男主真是太性感,床上表情太銷魂。


挺不錯的電影,莎朗 斯通太性感了。


乍一看海報與片名,很容易將【本能】與【性慾】聯繫起來。但看完全片,不難發現,片名的本能其實指的是【殺戮】的本能,不僅女作家如是,她周圍一些病態的朋友們也是。本片的整體設定和《暗花》差不多,真實的人生如何能被預先演繹,無論是本作的【虛構小說情節】,還是《暗花》的洪先生的計劃。


我收到這個提問者三個電影答題邀請,看了一下問題描述感覺提問有點像代替完成作業或者某種任務,請其他答主也判斷一下是否需要舉報,謝謝


推薦閱讀:

這個時代我們有了電影、電視,為什麼還要話劇?
如何評價電影《西遊伏妖篇》?
可不可以認為魔戒是一部勝利者寫的史詩,可實際情況確不是這樣?
怎樣把平淡的故事寫成一個好劇本?

TAG:電影 | 驚悚電影 | 影視評論 | 懸疑電影 | 本能1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