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為什麼說異化 (alienated labor) 是私人財產 (private property) 產生的原因,而不是結果?

工人為資本家工作產生了勞動的異化,這看起來是因為資本家佔有生產材料。但是馬克思為什麼說私人財產產生的原因是異化呢?

「True, it is as a result of the movement of private property that we
have obtained the concept of alienated
labor
(of alienated life)
from political economy. But on analysis of this concept it becomes clear that
though private property appears to be the source, the cause of alienated
labour, it is really its consequence, just as the gods in the beginning are not the cause but the effect of man』s
confusion」 (79). -THE MARX-ENGELS READER Robert C. Tucker Norton Company


不滿意 @Simon Luo 和 @伊謝爾倫臭流氓 的回答。我認為兩位的回答都存在問題。我的引文來自中文版《全集》42卷。


(1)兩位的回答存在的問題。


@伊謝爾倫臭流氓 把勞動的對象化等同於勞動異化。我認為這不符合馬克思的本意。


異化勞動的第一個規定,在中文版中譯為:

這一事實不過表明:勞動所生產的對象,即勞動的產品,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作為不依賴於生產者的力量,同勞動相對立。勞動的產品就是固定在某個對象中、物化為對象的勞動,這就是勞動的對象化。勞動的實現就是勞動的對象化。

其後緊接著,馬克思說:

在被國民經濟學作為前提的那種狀態下,勞動的這種實現表現為工人的失去現實性,對象化表現為對象的喪失和被對象奴役,佔有表現為異化、外化。

這裡有四句話。第一句話說的是,此段引文之前所描述的現象(工人生產越多就越貧窮),表明勞動產品成為與勞動相對立的存在物。此即異化的第一個規定。第二句和第三句是對勞動的對象化的解釋。勞動的對象化就是勞動的實現,就是勞動產品。這裡,對象化的含意就是simon luo說的「主體的客體化」。但是,馬克思並沒有表明這種對象化(或客體化)就必然帶來「異己的、與勞動者相對立的」結果。在第四句中,馬克思明確提出,「被國民經濟學作為前提的那種狀態下(即私有財產已經確立的狀態)」,異化才得以存在。這意味著,在馬克思的用法中,對象化和異化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如果把對象化等同於異化,那就無法解釋馬克思後面的另外一些表述。例如:

工人在他的產品中的外化,不僅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對象,成為外部的存在,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作為一種異己的東西不依賴於他而在他之外存在,並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意味著他給予對象的生命作為敵對的和異己的東西同他相對抗。

這句話表明,在馬克思看來,「勞動成為對象」並不是異化中的關鍵點,而這種異己的東西「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才是。如果對象化等同於異化,那麼就不必要強調異化「不僅意味著……而且意味著他的勞動……成為同他對立的獨立力量」,因為對象化已經意味著這種對立了。


再比如:

現在讓我們來更詳細地考察一下對象化,即工人的生產,以及對象即工人的產品在對象化中的異化、喪失。

如果對象化等同於異化,那麼就不應該存在「在對象化中的異化」這種表述。


@Simon Luo 的回答,對為什麼「異化勞動是因,私有財產是果」的解釋並不清楚。 @Simon Luo 的思路是:異化勞動的規定不需要作為第三者的資本家;先有異化勞動的成果(異己的產品)出現,後有異己的佔有者(通過資本原始積累);因此資本家(相應的,私有財產)是異化勞動的結果。這個思路說明了:為什麼第三者不會作為異化勞動的前提而存在。但這個思路並不能說明,「一般意義的私有財產」不能作為異化勞動的前提而存在。對於這一思路,我可以提出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勞動者個人佔有自己的產品,那麼這種佔有是否是「私有財產」?

----------------以下為我對題主問題的回答---------------------

(2)馬克思在《手稿·異化勞動》一篇中的邏輯進程,並不能為題主的問題提供充分的論證。


在《異化勞動》一篇中,馬克思首先表明,國民經濟學家以私有財產為前提,但沒有考察私有財產這一規定本身。然後,馬克思提出了異化的四個規定,並表明「異化的、外化的勞動」只是對經濟事實的一個描述。隨後,馬克思在「進一步考察異化的、外化的勞動這一概念在現實中必須怎樣表達和表現」時,引出了異己的佔有者,從而引出私有財產的概念。之後馬克思總結說:「私有財產是外化勞動即工人同自然界和自身的外在關係的產物、結果和必然後果。」


@Simon Luo 的回答是按照馬克思在《異化勞動》一篇中的這一邏輯進程給出的。但我認為,馬克思的這一邏輯進程作為對題主問題的論證並不充分。這是因為,《手稿》是馬克思寫給自己,用以理清自己的思想的,而不是為出版付印所準備的。《手稿》中的分析常常是跳躍性的甚至是發散性的,是以問題為導向的,而不是以建立完整邏輯結構為目標。因此,《手稿》可以用來提示馬克思在這一時期的思想,但很多時候並不構成充分的論證。

要對題主的問題進行回答,我認為需要對馬克思這一時期的有關思想進行重構,並且這一重構需要超出「異化勞動」一篇的內容。


(3)在馬克思的文本中,可以看到「勞動的對象化——異化——異化的揚棄」這一發展路徑。


首先,勞動過程是一個對象化的過程,即勞動者的主體特徵「物化為對象」的過程,或者說是「把自己的生命投入對象」的過程。這個對象化的過程本身蘊含著異化的可能。


其次,何為異化勞動?或者,異化勞動何以出現?


在《異化勞動》一篇的末尾,馬克思提出了異化勞動何以出現的問題:

「人怎麼使他的勞動外化、異化?這種異化又怎麼以人類發展的本質為根據?」

馬克思本人並沒有對這個問題給出回答。我認為,馬克思有關異化勞動和非異化勞動的文本,可以為回答這個問題提供思路。


在《手稿·異化勞動》中,馬克思對異化勞動的表現進行了一系列對比式的說明,其中說到,

「它(指異化勞動)不是滿足勞動需要,而只是滿足勞動需要以外的需要的一種手段」

這個表述意味著:(1)如果勞動是為了滿足勞動需要,那麼勞動本身就成了它自己的目的,換言之,勞動既是目的又是(滿足勞動需要的)手段;(2)如果勞動是為了滿足除勞動需要以外的其他需要,那麼勞動就僅僅是一種手段。顯然,在異化勞動中,手段和目的是相分離的;而在非異化的勞動中,目的和手段是統一的。


類似的表述,在《手稿》中,在馬克思同一時期的其他文本中,甚至在「馬克思的斷裂」之後的一些文本中都可以看到(雖然未必使用異化這個概念)。這裡僅舉兩例:

「對工人來說,維持工人的個人生存表現為他的活動的目的,而他的現實的行動只具有手段的意義;他活著只是為了謀取生活資料。」
《詹姆斯·穆勒〈政治經濟學原理〉一書摘要》(下稱《穆勒摘要》)
「……——現在它們互相分離竟達到這般地步,以致物質生活一般都表現為目的,而這種物質生活的生產即勞動(……)則表現為手段。」《德意志意識形態》

如果從這個角度去理解異化勞動,異化勞動何以起源的問題也可以得到解釋:當勞動者付出勞動完全不是為了享受勞動這一過程,而是僅僅為了獲得作為對象化結果的產品,這種勞動就是一種「異化的」勞動,或者至少是異化勞動的「潛在形式(萌芽)」(《穆勒摘要》)。在這種情況下,異化勞動得以起源。

其三,異化勞動的揚棄


馬克思在《穆勒摘要》中對非異化勞動進行了描述:

「我在我的生產中物化了我的個性和我的個性的特點,因此我既在活動時享受了個人的生命表現,又在對產品的直觀中由於認識到我的個性是物質的、可以直觀地感知的因而是毫無疑問的權力而感受到個人的樂趣。」

在《手稿?共產主義》中,馬克思把這種非異化的狀態表述為對異化的揚棄。

「共產主義是私有財產即人的自我異化的積極的揚棄,因而是通過人並且為了人而對人的本質的真正佔有;……」
「隨著對象性的現實在社會中對人說來到處成為人的本質力量的現實,成為人的現實,因而成為人自己的本質力量的現實,一切對象對他說來也就成為他自身的對象化,成為確證和實現他的個性的對象,成為他的對象,而這就是說,對象成了他自身。」

這些表述表明,在馬克思看來,當勞動成為勞動者生命的自由體現,成為勞動者為滿足自身勞動需要而付出的,成為勞動者生活的目的時,人的異化(自然也包括勞動的異化)得到揚棄。馬克思關於異化的揚棄的思想,可以作為上述對異化勞動的理解的一個旁證。


小結:異化勞動是指那種僅僅被當作是謀生(或滿足其他需要)的工具和手段的勞動。在異化勞動中,勞動僅僅是獲得產品的一種手段,產品則是勞動的目的。此時產品相對勞動者而言已經成為了一個「異己的對象」。


可以看到,在異化勞動起源的這個問題上,完全不需要「私有財產」為前提。即使勞動者個人完全佔有自己的產品,邏輯上說,只要勞動者付出勞動僅僅是為了佔有產品而不是為了享受勞動過程,那麼這種勞動就是(潛在的)異化勞動。


(4)何為私有財產


首先,馬克思並不把私有財產僅僅理解為人對物的關係,馬克思使用私有財產這一概念更為強調它所體現的人與人的關係(或社會關係)。

「如果撇開私有財產的異化,那麼私有財產的意義就在於本質的對象……對人的存在。」《手稿·貨幣》

這個表述表明,&<1&>私有財產也存在著異化;&<2&>撇開私有財產的異化,那麼私有財產體現為人與物(作為人的本質的對象)的關係,即人通過物實現自己的本質。其中&<2&>體現的是人對物的關係,而&<1&>體現的則是私有制度下的人與人的關係。


其次,那麼什麼是私有財產的異化?

在馬克思的用法中,異化指的是主體性外化為某種異於主體並支配主體的力量。

「私有財產的主體本質,作為自為的活動、作為主體、作為個人的私有財產,就是勞動」(《手稿·國民經濟學中反映的私有財產的本質》)。

私有財產的這一主體屬性,在現實的經濟生活中發生了異化。在《穆勒摘要》中,馬克思分析了私有財產異化的過程。這一分析的邏輯發展如下:


國民經濟學把私有財產當作前提,但從私有財產的主體性來講,說一個人是私有者,就意味著說他通過對財產的佔有實現了自己的主體特徵;


在交換過程中,私有財產被證實為獨立於佔有者的存在,並因而「獲得外化的私有財產這個定義」;


而在交換過程中,由於「私有財產的相互外化或異化」,私有財產「作為價值的存在是它自身的一種不同於它的直接存在的、外在於它的特殊本質的、外化的規定」,就是說私有財產喪失了體現佔有者主體個性的主體本質,而異化為「外在的、無思想的對象性」的存在,即異化為(作為價值表現的)貨幣。


最後,題主所引的,馬克思在《手稿·異化勞動》中所表述的那句話,指的就是這一完成了異化的私有財產。


(5)對題主問題的總回答:為什麼在馬克思那裡,異化勞動是因,而私有財產是果?


沿著上面的分析一路走到這裡,對題主問題的回答已經比較清楚了。


首先,題主在補充說明中說「工人為資本家工作產生了勞動的異化」,這個表述是錯誤的。異化勞動並不產生於「工人為資本家工作」。異化勞動產生於「僅僅為了佔有產品而勞動」,哪怕這種佔有是由勞動者自己實現的(並且因而不需要私有財產為前提)。因此,異化勞動的出現遠遠早於資本主義,只是到了資本主義社會,異化勞動才發展到頂峰。


其次,馬克思所使用的私有財產的概念,指的是異化了的私有財產,或者說「外化的、無思想的對象性」的私有財產,即作為(交換)價值的私有財產,或是以作為價值表現的貨幣財富為形式的私有財產。

最後,如果勞動僅僅是為了獲得產品的使用價值,這種勞動仍然可能是異化的,它並不需要私有財產為前提;反過來,(交換)價值或其表現(貨幣)之所以能夠最終成為財富的一般代表,或者能夠成為私有財產的體現,必然是因為社會中已然存在著以價值為目的的異化勞動。


我的回答補完。這個回答與我之前所設想的思路略有區別。可能還會有一些細處的修改,但回答的基本框架不會再變了。


剛發現這個答案居然被知乎推了。。趕緊爬起來修改一下:請閱讀本問題內另一個答案里, @文石對我的批評。

=====

謝 @湯圓@宋病已 邀,來交功課了。這是我在知乎馬哲話題下見到的最技術流的問題……

四個異化規定是《手稿》里最精彩的一部分。正好手頭也有Tucker Reader,那我們就都用這個版本來解決這個問題,倒推一下。

同頁(pp.79)下一段:

Only at the very culmina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private property does this, its secret, re-emerge, namely, that on the one hand it is the product of alienated labor, and that secondly it is the means by which labour alienates itself,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alienation.

也就是說,private property作為alienated labour的product這一事實,是一個秘密,只有在私有財產發展到巔峰(資本主義)的時候才會顯現。從而我們可知,(1)這一現象在資本主義之前就存在;(2)從表面上——而非本質上——來看,private property和alienated labour的關係並不是這樣的。

(1)回答了為什麼不是資本家佔據的生產資料帶來了勞動異化。因為如果是資本家佔據的生產資料帶來了勞動異化,這勢必是循環論證。如果我們追問資本家的生產資料和原始積累是如何來的,則還是只能回溯到第一個異化規定,亦即異化勞動上。雖然《手稿》本身不怎麼討論資本原始積累的具體來源,但我們顯然可以運用第一個異化規定進行推論(pp.71):

This fact express merely that the object which labour produces--labour"s product--confronts it as something alien, as a power independent of the producer...it is the objectification of labour. Labour"s realization is its objectification.

@伊謝爾倫臭流氓 的答案precisely解釋了這個規定,我就不具體描述了。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在第一個異化規定里,第三者是還沒有介入的。沒有佔據勞動者勞動成果的人,沒有資本家。這是一個純粹的主客二分的關係,然而勞動——作為主體客體化這一過程的勞動——產生了異化,導致了主客關係的倒置。勞動本應是人的本質,產品是人的本質客體化的顯現,但這一關係顛倒之後,產品成為domination,勞動者反而在這一主客關係中被主宰。所以就產生了「生產得越多,異己的力量越大」這樣的情況。先有了異己的、對象化的勞動成果,才有了佔據這些產品(資本的原始積累)的第三者。換言之,第三者是被異化了的勞動者自己生產出來的。所以(pp.79):

Through estranged, alienated labour, then, the worker produces the relationship to this labour of a man alien to labour and standing outside it.

而這一第三者,雖然佔有了對象化的勞動成果,他也並沒有在與勞動成果的關係中佔據主導地位——這解釋了為什麼至少對於馬克思而言,資本主義的本質是逐利。而逐利,則仍是異化的表現,而不是人類本質的行為——我們可以看到,上溯到這裡時,馬克思和國民經濟學家的根本矛盾顯現了,馬克思認為人類本質不是self-interested的。


故而,當我們不斷上溯馬克思的理論時,就很難迴避這個問題:整套馬克思理論的邏輯起點在哪?在這個答案里對這塊文本的分析,似乎使我們更傾向於把馬克思的邏輯起點歸結於作為人類本質的勞動。這是一個比較humanistic的馬克思主義進路。

還有(2)。我們先前說,從表面上——而非本質上——來看,private property和alienated labour的關係並不是這樣的。 從表面上來看,勞動產生產品,並據有這些產品成為財產,這是國民經濟學家的理論。馬克思駁斥這一理論嗎?事實上,他駁斥的是,這一關係(勞動-產品的關係)在資本主義社會裡是扭曲的、異化的。透過這一和平的關係的表象,馬克思要點破的是資本主義關係的本質在於異化,這符合了他在《手稿》序言里給自己設定的目標。所以他說(pp.79):

Political Economy starts from labour as the real soul of production; yet to labour it gives nothing, and to private property everything...this apparent contradiction is the contradiction of estranged labour with itself. and that political economy has merely formulated the laws of estranged labour.

另外,私有財產並不僅僅作為一個因果關係中的果而存在。馬克思喜歡interdetermination和mutual-influence,這在很多地方是可以看見的,在這裡也不例外。私有財產「is the means by which labour alienates itself, the realization of this alienation」,也就是說,通過私有財產勞動進一步異化了自身,通過私有財產勞動的異化得以現實化。在這一關係發展到巔峰的資本主義社會裡,這一關係的具體表現是,私有財產(資本家佔據的生產資料)大大激化了這一異化關係,激化了矛盾,從而使工人的處境尤為惡化。

插句題外話,即便我們用了這樣的分析,還是有人批評四個異化規定是循環論證。參見韓立新(2012),《馬克思的異化勞動理論究竟是不是循環論證》。反正我導這文章當初是把我看暈了。


看見這個問題的第一反應是,正是因為異化勞動(對象化的產品統治主體)發展到了極致,主體才想要去佔有這個自己創造出來的異己的力量,才會宣布私有財產神聖不可侵犯。如果沒有異化勞動及其生產的異己對象,主體不可能意欲佔有自己生產的對象。所以不太明白為什麼會有人認為異化勞動是私有財產的結果…………


這篇文章很好的回答了這個問題。我比較贊同他的觀點。
想要的留郵箱我可以發給你。


簡單地說,沒有異化的勞動,是一個人主動的創造行為,是目的。就像藝術作品是藝術家精神世界的投射,此即為對象化,或者用中國古人的話,相由心生。

但如果並非出自主動的創造欲,而是因為外部的影響,如果沒有外力,就不會做,這時勞動是為了滿足別人的目的,產品以及勞動者就變成了別人的工具,這就是異化。

這種工具性必然與人性是衝突的。一個女人和愛人做和為了錢做的區別。

而私有財產的起源是為了交易,對物的佔有是可以轉讓的。但顯然,沒有異化的勞動中,人對物的精神佔有是無法轉讓的。蒙娜麗莎無論怎樣轉手,我們是在欣賞達芬奇的天才,而不是某個機構多麼富有。

只有在異化以後,從此種精神佔有「墮落」,才能產生出私有財產來。

ls某位同學用黑字標出的部分,正好說反了。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是自利的,而現代經濟學所謂的經濟人,實際上是他利的(成為他人的工具)。但有一人,馬斯洛,和馬克思在這個問題上異曲同工,人的最高級需求是自我實現,但只有滿足了低級需求,才可能考慮高級需求。為了低級需求,就免不了異化


異化和生產資料私有制是在前資本主義時代就早已有之的,不是出現資本主義生產才開始形成的。

也不用咬文嚼字,通俗簡單點說——

最初的異化是指產品的交換價值(社會屬性)從使用價值(自然屬性)中剝離出來,顯然只有在剩餘產品作為商品的交換過程中才發生這種異化,而此時原始公社還未瓦解(最初剩餘產品是公社共有)。因此,當然是先有異化,再有私有制,而且是異化直接導致了生產資料的私人佔有。

反過來其實也一樣,社會主義社會生產資料公有制,但仍然存在資產階級法權,即存在商品流通和異化(經濟基礎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因素)。

靠死讀書咬文嚼字是學不了真馬克思主義的。


異化勞動之後產品才成為對象。沒有對象哪裡來佔有。當然異化勞動的關鍵並非產品的「被異化」,而是勞動本身的「對象化」,也就是成為否定性和反題。所以這個問題說實話我實在不清楚為什麼會是個問題;題干引用的不是原文是article,那麼或許論文作者有本身的語境而題主沒有給出。

另外勞動異化並非資本主義的結果,私產實際上也不是。勞動異化是指勞動由人類的本質變成了人類的反題,產品作為被人類作為合體統攝的部分變成了人類概念上的對立。當然在工人身上,勞動和公共生活成為人類本質的對立,簡單生物性的自我同一成為人類本質本身,這兩個事實表現得更清楚而已。

大概是這個意思,你要我回去找引用我一時半會可找不出來。說真的實在不記得異化和私產哪個是原因這個問題在哪裡被討論過。


實名反對北大清華學子對Mars alienation理論的理解. Alienation 是流通轉移, 還有遠離的意思,用在勞動力是指勞動力流通轉移,用在人指人遠離了生產線,生活,自我意識. 那麼為什麼marks會討論這個問題呢,because workers bound to this circumstances lose their control over their jobs and lives. 所以 they are alienated from labor. 勞動力的流淌使得勞動力可以被度量成價格,成為一種財產. 這種勞動力和人是分開的. 工人和生產的脫節導致 工人無法掌握生產線,比如早起是手工作坊. 於是private property 作為保護生產資料(完整的生產線)成為了分水嶺. Marks一個很重要的論斷是work is dominated by product. 這個很好理解嘛,因為工廠是機械重複的 人是流動的,但是機器比人貴 所以機器主到了人(當時是機器貴)所以好好讀英文 瞎討論什麼哲學 你們看懂了嗎??? 你們真的看懂了嗎???


異化理論的局限性~!


不是工人為資本家勞動產生異化,而是勞動異化遠在工人和資本家生產之前已經產生。勞動異化使得人們所創造出的物質財富逐漸成為一種統攝人的異己的存在,勞動異化使得勞動創造出的財富不單單是維持個人日常生活的基本的生產資料,而是成為一種具有「權力」的異己之物。人們認為佔有這種財富便擁有了權力,所以勞動創造出的財富逐漸被個人佔有從而產生了私人財產。


看不下去一群菜雞互啄,馬克思在《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中的原話是:「私有財產一方面是外化勞動的產物,另一方面又是勞動藉以外化的手段,是這一外化的實現。」這實際上是一種循環論證,直到《德意志意識形態》中,馬克思才認識到,社會分工是私有財產與勞動異化的共同根源。


我對這個沒研究,偶然進來,看到異化勞動的異化是alienated,有點想法,完全屬於外行推測,姑且一言。

這個詞在法律上有轉讓的意思,尤其是封建時代,估計老馬的時候還是很明顯。

由此,異化勞動不過是轉讓流通的要素。

財產的movement是否是財產的流通?像黃仁宇所說,各要素的自由流通,是資本主義的三個條件之一。

此時,勞動作為一種要素才彰顯出來。

我一直想最近幾十年,中國各種要素的流通或商品化,連身體和人格也概莫能外。比如娼妓,比如人格權的商品化。

這些都顯示中國社會與經濟的大規模量變,以及由此引來的質變。

當然,娼妓很早就存在,不過,到資本主義才以「產品」的概念出現。

或許,這就是老馬的意思?


馬克思最後都放棄這異化的理論玩具了。


推薦閱讀:

《水滸傳》好在哪裡?
有沒有理論能駁倒馬克思主義剩餘價值學說?
怎麼區別政治經濟學和經濟學?
如何評價「剩餘價值理論」?

TAG:卡爾·馬克思KarlMarx | 政治經濟學 | 馬克思主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