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工作後很迷茫,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怎麼辦?


王小波年屆不惑之時手拿駕照,還會編程,在大學裡有份教職突然跑去寫了小說,在清華園裡推著小車期盼著自己的《黃金時代》能賣掉兩萬本,可是到死還沒什麼出息。
毛姆《月亮與六便士》里以高更為原型的斯特里克蘭德放著好好的證券交易員和老婆孩子不要跑到巴黎一個破酒店裡學起了作畫然後去了塔希提畫出了偉大的作品,然後死掉。
《走進荒野》(肖恩潘演的那個)男主角大學畢業以後毅然拋棄了一切:財富,事業,家庭,甚至連身上的一點錢也不要了,走進荒野,漫步美國,最終死在了深山老林里。

到底該做什麼(what ought to do?)這是康德四個基本哲學問題中的一個。
我覺得這也是「道」的一部分。
是窮盡一生也難以尋得的。有的人因為失敗,放棄了,有的人因為成功,忽視了。是否生命中真真切切地存在著這麼一個要做的事都費盡了多少偉大思想家的畢生的思索。
加繆說生活就像西西弗斯去推石頭,推上去,又落下來,無比的荒謬。因而生命的意義在於體驗,儘管存在的荒謬的事物,荒謬的關係,荒謬的道理,這些從來都不是你追尋內心的障礙。生命應該是十字形的,一橫代表你豐富的經歷,向上的一豎,代表你在某個點上的建樹和創造,向下的一豎代表你所體味的歷史和底蘊。但是有多少人又能找到這個點呢?
除了去體驗更多,好像找不到什麼方法了。

我聽說有一種魚,生活在地下,終日不見陽光,因而雙眼退化。而當產卵的季節來臨,它們需要逆流而上,回溯到生命的源頭,一個充滿陽光的地方去讓自己的種群延續。無法進化出雙眼的魚被淘汰,只有那些掙扎著去感受亮光的魚才有權力繁殖自己的後代。我想我就像那種魚,我花了20年時間用來蒙蔽自己的雙眼,用來扼殺自己的想像,用來放棄我所熱愛的東西,如今我感受到一束亮光,告訴我,這個世界上,總有一樣東西等待著我去追尋。
剎那間的覺醒,好像生活突然為了打開了一扇全新的門。

一個人只有說很多話才能歸入潛默,一個人只有知道許多東西才能知道無知,一個人只有去經歷更多的東西才能慢慢體會什麼不是你想要的。

朝聞道,夕死可矣。
去聽吧,去看吧,去讀吧,去做吧。哪怕是死在朝聖之路上,閉上眼也會微笑。


這是絕大部分人都會經歷的一個階段,然而,我把這個階段分為三個層次,既:興趣,事業,賺錢,而在這個階段上,可以用一張圖來表示(如下),

而我們需要的無非就是紅色這部分。

第一層次:興趣
在做個人成長培訓這些年所接觸到的學員,能卡在第一層次的人群可以大致分類為應屆畢業生,從業沒多久的工作人員,顯而易見的是:這些人都很年輕,相反,年長一些的朋友,基本都不存在這個問題,然而我發現最大的秘密在於:

他們在與世界交手的路上找到了自己的喜好。


而對於處在這個層次上的朋友,我可以給出一個最為基礎的建議:試著去體驗各種各樣的生活方式,你會從中發現你喜歡的。


這可能會花費你大量的時間,但,毫無疑問,這就是青春。

第二三層次:事業和賺錢
當你找到你的興趣點之後,你會在這上面做得比任何人都出色,就好像我們上學時期,考試最高分的永遠都是你偏科的那一門,而在這個時候,你要開始考慮,是否把做擅長感興趣的東西作為事業的一部分。

而事業,作為最基礎前提就是這東西能賺錢。
而賺錢,作為最基礎前提就是這東西你極其擅長,也只有感興趣的東西你才會擅長。

所以,試著找到圖中紅色部分的平衡點,這才是你所需要去做的。

最後
希望看本文的朋友,不要25歲就死了,直到70歲才被埋,很可悲。
本文寫得很淺顯,僅作拋磚引玉

-----------廣告線---------
微信公眾號:hnchanger
希望在這裡,能給你更多的成長
-----------廣告線---------


謝邀!
其實我是真不想回答這個問題。
但是看到高票答案心裡泛起了無盡的厭惡,於是我決定回答這個問題。

參加工作後迷茫幾乎是99%的人會遇到的問題,遇到的問題大概有三個:
1、工資低,養不活自己。
2、學不到東西,提升不了自己,不知道如何完成晉陞。
3、對這一行完全不感興趣,覺得很痛苦,但是又找不到合適工作去轉行。

這個時候,很多所謂的人生導師都會說到一個說濫的詞兒,叫做興趣

我面試很多人說對這個行業感興趣,然並卵!!!
沒過多久,他們就失去了興趣,然後挑剔這個工作這裡不好那裡不好,再然後要麼就被公司開掉,要麼就自己走了,幾乎沒什麼人能夠留下來的。

這就是你們說的興趣?!
Are you kidding?!

反而是那種就是為了打工掙錢養家,想要在大企業學點東西(不管是什麼東西)的人,留了下來。

所以你們以為我要說這種沒心沒肺的態度才是正解嗎?

並不是!

因為那些高層,中層幹部基本上都不是這樣隨便學點東西就能成為領導的。

有個很重要的東西你們都沒有說過:崇高感!

我在化工廠當HR的時候曾經問過一個中層,為什麼願意做這樣一個有毒有害的行業這麼多年,而且還願意持續的做下去?

他說:
有些事情總要有人去做的,我不去做,也需要別人去做。我就是學化工出身的,我不做化工誰來做呢?那些沒有學過化工的人嗎?
那是很危險的事情,不但要保證自己的安全,還要保證同事的安全,更要保證周邊居民的安全。越是懂這個,越是應該來做化工。
你像我們用的所有的塑料啊,包括一些服裝面料啊,燒的汽油啊,戴的眼鏡啊,都是化工廠里做出來的,你不去做,我不去做,這些東西不會憑空冒出來的。總是要有人接觸化工,去做化工生產,才能把這些東西做出來。
再說了,我們廠里的待遇還可以嘛,安全保障也可以,比其他小的化工廠好多了。

可以說,沒有一種崇高感,很難有人願意長期去做毒害自己身體的工作的。只有你覺得這項事業是崇高的,才會去排除萬難堅持做下去,去成長,去做的更好。

所以說,與其去找那些自己感興趣的職業,倒不如去找你眼中很崇高的那種職業,這種崇高感的激勵,想必會比所謂興趣要強烈的多,也持久的多。

最後祝你求職順利。


剛好最近翻譯了一篇oliver emberton的文章《How can I figure out what I really want to do with my life after college?》我覺得寫的蠻不錯的,大學畢業以後迷茫很正常,oliver emberton的意思就是既然沒有方向,那就多出去折騰下,不要害怕不穩定,折騰多了說不定就找到了自己的人生激情或者人生方向。

另外推薦這個視頻——方勵《謝謝你給我上場機會》,方勵的核心觀點和oliver emberton差不太多。(ps:方勵何許人也?百度會幫助你,《後會無期》的製片人,最近上映的《萬物生長》製片人,深海打撈的高手,此人還投資過不少邊緣性電影,未能上映)我曾在知乎上寫過一篇小感想——看過一席裡面方勵的演講後,你怎麼看? - 知乎用戶的回答

原創譯文:大學畢業以後,怎麼確定自己這一生真正想做的事情?

是時候長大了,並且給自己一個更好的童年生活。讓我來通過「土豆農民」比爾?蓋茨來解釋一下。

你知道一個人能成為他們想要的任何東西,對嗎?當然,他們不能。

假如比爾蓋茨生活在不同的時代或者就僅僅在不同的城鎮,他可能就會是一個未受過教育的農民,把它的時間都花在用雙手挖土豆上面。

你的所處環境至關重要,比爾的童年對他影響巨大,他有機會偶然發現自己天生就能做的事情,而且完全沉迷其中。

很少有人這麼幸運,但是對我們大部分人來說仍有希望。

孩子都是天才

我們很少會因為一個人有孩子氣而誇獎他。這個時間一直在教導我們「長大」和「負責任」,好像不這樣就是這個體系的故障一樣。

恰恰相反,孩子的行為可能相當不錯。

孩子嘗試很多事情,蠢事情像吃泥巴或者在冰上滑旱冰。但是他們無所畏懼並且堅持不懈。

孩子不知道他們所不知道的東西,所以他們質疑一切。

孩子很容易厭倦,他們生活在虛幻的世界裡因為當前的現實有局限性。

這些行為使得孩子更好地發現世界以及參與到其中。表現的像孩子一樣是一種很好方式去探索你的能力極限,並且推斷你的優勢。理想上來說,當你的童年偶然發現自己的激情,將使你在成年後專註它。

但是不幸的是,我們中的大部分就像種土豆的農民比爾一樣,不是那麼幸運。好消息就是,現代生活給了我們更多的機會去解決它。

長大的孩子

成年人通常都會看不慣孩子氣一樣的行為。

作為成人的一大優勢就是管理你自己。孩子沒有自由或者意識去掌控自我的發展。可能你的童年本不應該那樣,但是你現在能夠解決它。

玩:當約翰列儂小時候拿起一把吉他時,我懷疑他已經很認真地做過成本收益分析。如果你準備嘗試某樣東西時,不要太急著把他看得很重要,僅僅簡單地享受過程就行。如果你的激情在那,你會努力的。

變得不顧一切:如果你真的不知道想要做什麼,你可以嘗試去做以前還沒有做過的事情。當然你將會失敗很多次,嘗試了很多不同的事情,大部分都不起作用。孩子更容易發現這種結果因為他們不擔心後果。我鼓勵你做同樣的事情。如果起作用了,讓這件事成為你身份的一部分:你正在毫無顧忌地嘗試儘可能多的事情,你將成為性感、淘氣、勇敢的人。

質疑一切:你知道每一個人在發現世界不是平的之前都認為世界是平的。你現在也同樣在你的腦中有這種局限性思維方式,可能那些事是「畫家不能靠畫畫生活」或者「我不夠聰明做這個」。可能是如此,但是你已經檢查過了嗎?你已經嘗試過了嗎?是真正的嘗試——就像一把槍指著你的膝蓋骨去做個選擇?大部分真正成功的人都不是發現一種方式而是創造一種方式。

忽略現實:你知道孩子經常夢想成為宇航員、娛樂明星和巨大的可變形機器人。當你5歲的時候,障礙根本不起作用。當你很聰明地長大了並成熟後,可能認為這些看起來是很愚蠢的習慣。如果你不確定將會做什麼,不要急著去關閉你的夢想之門。探索那些不可能的事情。通常夢想不會完全把你引導到你所追求的地方(比如說在月球上行走),但是它能發現一些其他東西(像愛上科學,開始新的事業)。你不可能提前知道這些,僅僅去追尋你的內心所指引的方向就行了。

有可能,即使你不知道想要做什麼,你的童年至少給你一些提示。你是否有很喜歡的事情,但是沒有時間做它,現在就可以開始。

值得欣慰的是,通過閱讀本文,你已經自動地比土豆農民比爾有更好的選擇。可以選擇人類知識(谷歌)的某一類鑽研下去,或者選擇經濟學。你比你的祖父那一代人曾經想像的有更多的自由。

現在就到外邊去玩吧!(來自quora:How can I figure out what I really want to do with my life after college?作者:oliver emberton)


首先你要相信,每個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都會有迷茫期,所以迷茫真的不是你個人的問題。

通常來講,一份理想的職業一般包含三個要素,興趣,能力,價值三要素。

興趣,就是我們覺得這份工作是否有趣好玩。
能力,是我們完成任務必備的素質。如果職位和能力匹配,就會有成就感。
價值,就是通過工作的產出獲得的回報。可能是物質層面,也可能是精神層面,如果工作能兌現價值就會有滿足感。

通過三葉草模型我們可以判斷,三要素中的某個要素長期缺失,會導致不同的負面狀態。

興趣缺失時,會導致厭倦的狀態出現,常常會出現無精打采、注意力渙散,長期得不到改善甚至可能產生抑鬱。

能力缺失時,會導致焦慮的狀態,常表現為脾氣暴躁、失眠、易怒。常見於職場新人、快速發展的行業和公司,以及競爭力文化盛行的組織中。

價值缺失時,常表現為缺乏行動力、習慣性嘆氣、抱怨、自我價值感低等,長期這樣會導致自卑。

出入職場的同學,多半出現的問題在於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但為了糊口,又不得不先找一份不喜歡的工作。做著不喜歡的工作,拿著較低的薪水出,有點看不到前途和希望,轉行也完全沒有頭緒,所以感到迷茫。

遇到這樣的困境,首先要做的不是馬上做決定去改變什麼,而是先接納現狀

很多時候我們的痛苦來源於我們有一些不合理的信念。

比如:「工作不能有不感興趣的部分,一定要100%有意思才行」、「一開始工作就要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工作,不然就是浪費時間」、「一定有一種既能賺到錢還能很有趣的工作在等我」。

初入職場,我們只能勝任一些初級的工作。而在初級工作中,很多事都是沒意思的雜事,如果你沒有名校的背景、過硬的技術,恐怕這是一條職場的必經之路。

如果你已經接納了現狀,我們開始第二部——提升職業興趣

適不適合還繼續留在本行業繼續工作,最好的方式是找一個自己職業領域的前輩高手,進行一次深入對話。看看他描述中的的職業前景和未來,是不是你所期盼的。

如果是,不妨加大自己專業目標,增加一點挑戰,可能你會發現新的興趣。

如果不是,找一個自己有興趣的方向作為補償,把興趣發展為副業。用一個興趣來補償原有工作的厭倦

至於是否可以把業餘愛好發展成職業,取決於愛好的投入所產生的能力。如果有一天你的愛好賺得的收入已經大於現在工作的收入,那麼請大膽離職吧!

這現行的教育體制下,很多畢業生都採用先就業後擇業的發展策略,所以關於「初入職場就感到迷茫」絕對不是個案。只要你能快速接納現狀,願意去用行動探索更多可能性,迷茫的霧霾就會慢慢散去。

更多內容,歡迎關注公眾號:生涯研習社(公眾號ID:xjysyyxs)

尋求專業的職業生涯服務請戳:新精英生涯


想要去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接受了近20年教育的我仔細一想,竟然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你自己都說了,「接受了近20年的教育「,其實我想你接受的可能不只是20年的在校教育,更加的包括你在家庭中」接受的教育「,順從、聽話,讓別人高興得事情(比如做個學習好的孩子),最後把自己徹底的丟了!

剛工作一年,穩定但不喜歡——這可能早已經成為了你的人生習慣!

若想突破自己,真正做自己喜歡自己的事情,那就先要了解自己,不但要找到自己的喜愛,還要找到阻礙作自己的那些」力量「。


這事有人想了一輩子呢……
所以唯一的方法就是多做,多想……


做一件事情前,要知道自己能不能承受一切後果。

如果能承受,大膽去做,怕著怕那,就趴著最好。


話說人生,有錢沒錢,干這干那,有情無情,迷茫依舊,迷茫說明你還有想法,不迷茫就老了。加油吧!


寫app賣錢吧


我覺得這純粹是理想和現實高度不匹配而造成的。就我來說,我不喜歡工作,工作無法給我帶來任何成就感,可是為了生計和獨立,我不得不找一份謀生的職業,所以迷茫就是從這裡開始的。高中三年的奮鬥僅僅足夠讓我上了一個還算體面的學校讀著不痛不癢的專業,因為不是真心喜歡,所以一直無法全心投入。所以我覺得,迷茫是因為你心裡沒有一個肯定的答案,要去做什麼。究其原因,你只能選擇目前對你來說最優的那個工作,如果你沒有任何籌碼,那你就是一個隨意擺布的人,當然沒有人會考慮你喜歡做什麼。


「我想做什麼?」這個問題伴隨我整個學生時代,總覺得別人有一個職業上的目標、一個理想可以為之奮鬥是件很幸福的事,而我真的沒有。
現在我對這個答案還是沒有明確的回答,但是更多的時候,我的問題變成了:「我想要什麼?」這個問題似乎相對容易回答,然後再去考慮做什麼能給你想要的這些東西。
如果還是沒有答案,不妨再試試排除法,問問自己:「我不想要什麼?」


其實回答這樣需要負責任的問題,一直不是我的習慣。一方面是人人的際遇不同,有人換工作而變好,也有人因為在一個工作上頓悟而傑出,還有人另闢蹊徑創出了別的招式。另一方面人民群眾里也有壞人,看熱鬧不嫌事大,讓你去追夢。至少有這種可能,所以年輕人!像這麼重要的問題,只能直面本心,只能用方法和心中的冷靜去衡量,所得的建議都是對思想的拉扯。更何況人有時會因為失敗的挫敗而厭惡,所以你明白你最初對工作的「變心」是因何而起嗎?是不適合呢,還是性格原因難做好。人際關係的難處理呢,是同事的抱怨呢,還是你看不到前景。一切都要具體分析,想你想要的。再結合虛幻的但卻真正做決定的夢想。


有個女朋友,一切應運而生,結婚以後更是知道該幹什麼了,上有老下有小。


先安撫一下躁動的心。

不是非要搞清楚自己的喜好,再去行動的。

相反,是在行動中,找到自己所愛。

到底什麼是自己所愛?
樂在其中且能幫助社會中的一部分人,就是你的價值,就是你的愛。

再則,忘掉目標,緊守目的。
你的目的是,找到自己所愛。OK,就別去管什麼,我一定要在什麼時間內,達成。要分幾個階段之類的。這樣只會途增壓力,現在就只是做好當下自己最該去做的事情。

那我又怎麼知道當下我該去做什麼事情呢?
看看你的辦公桌,整潔嗎?那麼你最重要的就是把辦公桌清理乾淨。


行動是迷茫最好的良藥

//

離開前公司有一段時間了,之前帶的小姑娘,在我離開的時候告別了一下,平日里除了朋友圈的互動,一直還沒有聯繫過。

前幾日,消息上顯示她的留言。互相問候之後,聊起現在的生活和工作。年底前的這一段時間,也沒什麼工作。說起工作,工資不高,工作也沒什麼含量,她都想轉行去做銷售了,起碼提成高。

最主要還是比較迷茫,覺得自己能力不行,也不知道可以做什麼。 想想自己剛畢業那一年,對於工作和未來也是一臉茫然。 我做她這份工作時,也有同樣的感受,想到跳槽如果不能確保比現在的工作更有發展空間,那就在現在的位置蟄伏,增強自己的力量。我採取的行動主要是以下三個方面。

首先,和領導談談自己的發展方向,以便領導在現有工作的基礎上能安排其他的工作,前期當然都是一些基礎的工作,努力做好,只有領導看到你的成長才能安排後期的工作。

第二,不要排斥同事和領導給你指出的錯誤。不要覺得別人是針對你,冷靜思考這些話背後的道理。

第三,將工作的不利條件轉化為有利因素。如果你覺得工作沒前途,工資不高,又找不到更好的工作。那就在現有工作的條件下去做對未來工作有利的事。

對於畢業前兩年存在的問題和迷惑,這裡給出幾條建議。

1.改變自己的學生思維

剛出校門的學生,剛剛踏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時候,很多時候帶著學生思維做事。

什麼是學生思維?學生思維最主要的特點就是很多事情要在別人的帶領下去做,注重工作結果的對與錯,就好像學生時期做作業的對錯一樣。很被動,很多事情缺乏自己的思考與決斷。

畢業之後,從你離開校園,就踏上了自己人生的舞台,你是自己舞台的主角。凡事要以一個成年人的思維想問題。 學校的教育模式,一切以學分為限制,只要過了分數線就達標了。接受教育十幾年後,很容易受到這種思維的影響。

剛剛工作的時候,領導交給你的項目和工作,你可能有意無意中在找這樣一個分數線,工作做到什麼程度就代表完成了,這個項目就結束了?

實際情況是,工作中只對結果負責,以結果為導向。可能你為這個項目熬了好幾個夜晚,領導或客戶沒有說OK,你就要繼續努力,或者項目已經交付,後期出現的問題,仍需要跟進。只要工作在你手裡,你就是負責人。

2.迷茫不如行動

如果你對未來很迷茫,不用糾結,這很正常。 問問自己的內心,到底想幹什麼,行動起來是最重要的。如果有幸你做的就是自己喜歡的,那你可以逐漸加深、加寬自己的職業道路。如果你的興趣愛好不足以養活你,並希望有一天你的興趣愛好成為主業,那就默默積攢實力。如果你連自己喜歡什麼都不知道,那就去發現,去嘗試。

3.自己多總結,多改進

工作後,我們都是獨立的個體,沒有人會為你的生活負責。自己要發展就要多多總結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問題,不斷改進。這就是為什麼畢業兩三年後大家的差別就出現了。

這個社會的發展速度是很快的。可能你覺得我剛畢業一兩年,有可以瘋狂的資本,但是,過不了多長時間你就會發現身邊比自己小的人越來越多。如果他們比你更優秀,你就會著急了。

當別人喊你"哥哥"、"姐姐"的時候,你還能接受,等到有你喊你"叔叔"、"阿姨"的時候,你是否會手足無措。

你要為自己設計一條路,一個活法。如果你就是很迷茫,不知道未來的路要怎麼走,別著急,把這個問題放到心裡,帶著它上路,不斷地問自己這是不是你想要的生活?去行動、去改進,等到有一天你篤定自己,不在乎外界的看法,你就成功上路了。

4.別好高騖遠,也別妄自菲薄

這個社會,很多事情是你無法選擇也無法決定的。有的人可能一出生就含著金湯匙,有的人可能一出生連父母都沒有。你不用覺得自己什麼都不會,也不用覺得我的高學歷比一些高中、大專更有優越感,給自己一個合理的判斷,很多事情靠的還是能力。


好多人都一樣吧,我工作快兩年了,在學校的時候也算得上學霸,可是畢業以後,竟然越來越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了,感覺混得渾渾噩噩的,這真的不是我內心想要的。在想當年校園時那個滿滿上進心的我去哪兒了?

就像大家說的,不知道幹什麼的時候,就去嘗試,我現在準備轉行,希望自己好好加油!


先把手頭的事做到極致
努力,再努力
獲得自己和同事的認可
然後你會清楚自己下一步想做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知道在哪本書看過,
其實我們每個人, 也許並不知道自己喜歡什麼, 但是給我們分配了什麼事, 我們都會儘力做到最好. 也許一生都在追求完美吧~


我也正在迷途中,一心不想做自己的工作,發自本能的排斥,我已經想逃避了。可是如果我去做別的,又能做什麼呢?


做該做的事情去


推薦閱讀:

魯迅曾說「我向來是不憚以最壞的惡意來推測中國人的」這句話到現在是否還適用?
前幾天借別人相機幫師姐拍畢業照,然後不小心沒有拿穩,掉地上了,鏡頭變這樣了,還能修嗎?
恨父母的孩子應該怎麼走下去?
如何看待現在的學生不愛運動?

TAG:教育 | 事業 | 人生規劃 | 工作 | 興趣和職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