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的青少年是否應該熟讀四書五經?

中國古代的偉大的人物無一不是熟讀四書五經為代表的一系列古文的。但是熟讀這些古文對於現代人的影響和意義大嗎?青少年們是否有必要熟讀這些古文呢?


-

以前專研四書五經者都是出身高門,再次也是小地主子弟。一般人沒財力也沒必要供養一個讀書人。
現在時代已經變了許多,這些經典還是留給我們這些專業人士罷。平常人當然歡迎,但是不希望因此強迫誰讀經書。

-


你怎麼不讓他們找塊烏龜殼子刻甲骨文去?
完全熟讀沒有必要,對於喜歡的,有些還有借鑒意義的,熟讀沒關係,甚至背過也行,但要是全都讀熟識既浪費時間又沒有效果。


謝邀。
我以為甚至不一定要通讀,但至少要做到基本的接觸和了解。


四書看你心情,讀了有好處,至於五經……我們中文系的本科生沒有敢說自己熟讀的……你知道五經有多厚嗎(??д?)b《左傳注》1600頁啊摔!那只是其中一經《春秋》的三分之一。


偉大的燧人氏,鑽木取火。
偉大的伏羲氏結網捕魚。
偉大的神農氏嘗百草。
偉大的倉頡,造字。
堯舜禹湯,周文王,諸子,貌似沒幾個讀四書五經的。
反而是後面讀四書五經的,一個都稱不上偉大。因為他們對社會的改變和推動極小。
如果算偉大的話,蔡倫造紙可以算一個。
另外,犁,鐵器的發明者可以算一個。可惜這些人湮沒於歷史。連名字都沒有留下來。當然,在讀書人的眼裡,別人那是奇技淫巧,非聖人之學。
可是他們才真正改變了世界。幸好現在的人醒悟了,對歷史的稱呼也叫做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可嘆號稱偉大的舊中國,沒有工業時代)。對文明的稱呼也叫做海洋文明,游牧文明,農耕文明。
四書五經跟他們相比,對世界的意義小的多了。
你看看自從獨尊儒術開始,中國社會有什麼改變?連思想哲學都變成了對先秦舊作的解讀。再無新事物。
當做文學讀物看看就好。跟著這堆啥都不會只會啃舊書的人。學不出什麼好來。


看個人興趣。但應該有基本的了解。
四書五經的通讀是有一定難度的。尤其是像《尚書》那樣的上古文獻,詰屈聱牙,很不易讀。個人認為通讀經典不僅僅是要「讀」,更要領悟其旨。其中一些古奧難懂的篇目,光讀熟不理解也沒什麼意義。最重要的不是光去讀,甚至不是字詞訓詁,而是對於經典蘊含的人文精神、上古時期先民的智慧有一個整體的把握,我們要繼承的傳統也就是這些經典中活的靈魂,要靈活地掌握與化用。
個人以為,應該普及的不是單純的誦讀,而是四書五經之中那些流淌的人文精神與思想旨趣。不一定非要讓所有人拿起經典誦讀,但最好把這些經典的「靈魂」廣泛地,以各種形式弘揚下去。同時,也要對這些經典有一定的了解。
當然,如果有志於經學的研究與發揚,熟讀讀四書五經自然是一個基礎工作了。所以這個問題應當結合人的志向、興趣具體看待,而不能一概而論。
【個人看法】


我們的歷史課本:……只允許在四書、五經範圍內命題……學生從小死背經書,練習八股文寫作,完全脫離現實生活,無法培養實際能力……

好吧也許這並不是一會事兒


我記得以前課本里有《論語》精選。其他印象不深了。

我覺得都看興趣了,不宜強求


推薦閱讀:

為什麼英劇皮囊中Effy會精神崩潰到自殺?
作為青少年,在面對社會的複雜陰暗應該多大程度地保留本性?
如何評價 ADC 青少年開發者大會?
戒色吧為何沒被封禁?

TAG:閱讀 | 青少年 | 古文 | 四書五經 | 讀書的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