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王別姬》最後程蝶衣自刎的原因是什麼?


這是張國榮先生2002年在香港中文大學的演講截取片段:

看過無數關於《霸王別姬》的影評
也曾疑惑程蝶衣最後為何以死謝幕
他最後那句「我本是男兒郎 又不是女嬌娥」分明是出了戲
又為何步虞姬後塵

之前只是覺得讓故事以悲劇收尾更能體現電影的戲劇性
之前也更喜歡原著的結局 因為蝶衣終究是放下了

看完張先生在港大的演講後
既驚嘆於他舉重若輕的語言藝術
又佩服他對角色深刻的把握與理解

終於對電影的結局釋懷

不瘋魔不成活
有時候清醒才是最可怕的


更新: 貼一張當時的照片

時光洗禮 唯有風采會留低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從一而終。

死並非生的對立面,而作為生的另一部分永存———村上春樹


段小樓看上去是個不屈不撓的漢子,但他在現實面前卻很容易妥協,沒有固定的信仰。對比程蝶衣,為日本人唱戲,和袁老爺鬼混,表面上看沒有原則沒有底線,其實他才是個從一而終的人。每個人都有各自不同的價值標準,唱戲就是他唯一不變的信仰,這點就像虞姬,項羽就是她不變的信仰。
蝶衣骨子裡很硬,這點從他挨打不求饒,法庭上不妥協也可以看出來。之所以不妥協,是因為他有自信,他能把戲唱好。所以他可以以不變應萬變。
小樓沒有他對戲的執著,他活在人的世界裡,與人相處,照顧好身邊的人是他的首要原則,所以必要的時候會妥協,總的來說他比較被動。
後來文革前後,蝶衣漸漸開始學會妥協,是因為他看到時代的變化,那不是個只要他能唱好戲就能解決問題的時代,人們對戲的評判標準已經變化,這對他來說才是最大的打擊,所以他不得不妥協。
兩人遭批鬥的時候小樓妥協也許是因為他從小就知道挨打的時候要認錯。兩人先保住性命是最重要的。
(但是小樓的女人,一個聰明的女人,在這點上卻變得糊塗。也許不能說她糊塗,小樓是她的信仰,所以容不得信仰有半點瑕疵,這點跟蝶衣或許是一樣的)。
十一年的期間,京劇的變化應該說是越來越大,觀眾也越來越少,只有兩人一直支撐著彼此,最後,小樓老了唱不動了,蝶衣對唱戲最後的希望也破滅了。


程蝶衣:「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段小樓:「你又錯了!」
程蝶衣愣了一下。
我們很明顯能發現之後程蝶衣的眼神便回到了少年時期堅定自己是男兒郎的那種清澈澄明,隨後一抹釋懷的笑,走出了虞姬,回歸了小豆子。回顧他身為虞姬的這一生,多次的痛苦早就能夠讓他結束自己的生命,師兄與菊仙結婚、自己被袁先生侵犯、吸毒又戒毒、文化大革命的衝擊……可他一直隱忍地活著,為什麼,因為他活得不明白,他不明白身為霸王的師兄,不明白身為虞姬的自己,不明白菊仙,不明白袁先生……他總在找一個出口,一個走出這個混沌世界的出口,而這一刻的幡然醒悟終於讓他走了出來,這一輩子也總算是活明白了,所以結束了自己痛苦的一生。
說實話,最後程蝶衣的那一個笑真的是讓我心疼到了極點,為他高興也為他惋惜,更多的是心疼他,心疼他這單薄又沒有溫暖的一輩子。
現在寫著這些文字還是想哭,張國榮,又何嘗不是程蝶衣。
以上,
拙見。


段小樓是假霸王,程蝶衣是真虞姬。蝶衣為什麼要死,就像虞姬為什麼要死。從劇情上來說是如此。
如果跟原著小說對比的話,電影里自刎的蝶衣比起小說里最後蝶衣離小樓而去來說,自刎比較符合電影想表達的從一而終。


剛看罷,拙見。

回憶往昔,不成魔不成活,一直沉寂在自己戲中。

與段小樓最後一次唱起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師哥提醒他,
"你又錯了!"

恍惚之間明白了自己如戲的一生,發現自己根本就是男兒身,對段小樓的愛也不過是一場戲,夢醒時分,不願接受這一切,想像虞姬一樣從一而終,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他已經被小樓傷透了心。程蝶衣之所以能再和小樓演一場《霸王別姬》,就是為了還一個願。還一個當初能和他一輩子現在一起的夢,還一個現在死也能死在他身邊的夢。程蝶衣的死意早已決,只是他選擇了死在小樓的身邊。這一輩子的最後,演了一出自己最喜歡的戲,死在自己最愛的人身邊。對程蝶衣來說,沒有比這個更完美的結局了。


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一輩子活在戲中。被師哥的一句兒時的玩笑話給突然點醒!


我覺得蝶衣是個非常有儀式感的人,看他劇中燒衣服就能看得出來。第一次燒掉母親的衣服是對母親的告別,第二次燒掉戲服是對藝術的緬懷。

所以最後選擇拔劍自刎也是一種儀式感吧,在他心裡還是對虞姬這個角色有很深刻的追隨和嚮往。

可惜段小樓不是楚霸王,蝶衣追隨的是心中的霸王,做了自己的虞姬。

(此番感悟是個人的想法加上了紙巾老師的觀後感)


我覺得跟最後他們唱思凡有關。
唱思凡的時候,蝶衣唱「我本身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小樓說他唱錯了。但是蝶衣又唱了好幾遍。
我認為這個時候他明白了自己本來是個男人,不是女人,對程小樓的迷戀是不應該的,也是沒有結果的。他意識到從小石頭拿煙筒攪了他的嘴那一刻,自己從來沒有從「女嬌娥」這個身份中脫離出來。
所以自刎。


蘆葦曾經談過劇作上原因,陳蝶衣這個既然這麼迷戀他的人生和京劇藝術,那麼最後就得讓他死。


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
他齣戲了。
可真虞姬不能齣戲啊!
不瘋魔不成活!


首先,來自人性陰暗面的力量足以摧毀蝶衣純凈至極的心靈世界!

再者,他和時代嚴重錯位,在那樣極速變化的社會裡也是無法生存的! (圖來自一位知乎友人,侵則刪)


剛剛看到泰戈爾的一句詩


我們把世界看錯了
反說它欺騙我們


程蝶衣活在自己的世界
對看透的世界絕望了


不為別的,劇情以及煽情的需要,如果真按照李碧華再版小說里寫的來,那就完全是另外一個主題和故事了。


人生如戲,戲如人生。張國榮演繹的淋漓盡致


說好的一輩子,差一天一個時辰……
他想永遠作霸王的虞姬。


我覺得程蝶衣的死還是落在了感情上。

結論就幾句,但是解釋起來有點麻煩。我的觀點一定要弄清電影里程蝶衣和段小樓遊街被批鬥那場戲中,段小樓對菊仙的態度。

原著中段小樓是為了保護菊仙,所以跟小兵們說和菊仙劃清界限。

原著引文如下,算了還是不引了,太長了。
分幾點說吧:

第一,程蝶衣有一段不堪回首的十八禁過去,原著中是紅衛兵詢問段小樓那把劍的來歷時,段小樓才說的;而電影中段小樓是在挨打之後主動說的,這個事情他並不是非說不可,這個事是程蝶衣的痛處,電影中段小樓這麼說完全是為了自保。

第二,不管何種原由,原著和電影里都揭開了程蝶衣的疤。這也是導致程蝶衣情緒失控,主動揭發菊仙是舊社會某職業的直接原因。是出於拉情敵下水也好,是出於報復小樓也好,反正蝶衣說了出來。

而在原著中,蝶衣說完之後菊仙把話接了過來,大意就是雖然曾為某職業工作者,但跟定一個男人也不會跟著別人清算丈夫。這些話引起了小兵們的憤怒,菊仙被人用刀剃了陰陽頭,有血的那種,然後要被人帶走去勞動改造,很危險。這時候段小樓企圖力挽狂瀾,說犯的罪他自己都認,但是與菊仙劃清界限,和她離婚。這裡還要強調的一點是菊仙被剃頭的主要原因不是因為她曾是什麼工作,而且她如今為了丈夫說的話激惱了小兵們。

而電影中程蝶衣說話之前,菊仙就因為撿劍被小兵們抓了起來,程蝶衣說完後菊仙沒有說話,也沒有受到很嚴重的人身威脅,可當一個小兵問段小樓的時候,段小樓就直接說了不愛他並與他劃清界限。事態並沒有到不得不劃清的地步,而且段小樓也沒有把罪責往自己身上攬,只是怕菊仙連累自己。

有一些人說小樓是為了保護菊仙才這麼說的,但是這種思想一定是受了原著的影響。如果原著菊仙沒受傷,段小樓也沒為了菊仙說自己認罪,讀者也就不會認為他是為了保護菊仙才這麼說的。而能說明段小樓保護菊仙才劃清界限的兩個關鍵之處,電影里都沒有。

電影里說完劃清界限後,這種笑容總不是段小樓裝出來的吧?莊稼豐收了?

綜上所述,電影里,段小樓為了自保的可能性絕對要遠遠大於保護菊仙。也就是說電影里的段小樓是個人渣。電影里,段小樓為自保揭發程蝶衣,是為段小樓無義;段小樓為自保與菊仙劃清界限,是為段小樓無情。一個無情無義的人渣,竟讓兩個人錯付了真心。

我愛你,我恨我的情敵,也恨你不愛我,但我不恨你,即使你不愛我,即使菊仙得到了你的愛,我還是愛你。

可是,沒得到你愛的我下場如此,得到你愛的人怎麼也落得了這麼一個下場?如若你拚死護著菊仙,就算我不是虞姬,你也是霸王;可沒成想我是虞姬,菊仙是虞姬,可你卻不是霸王。

愛了小半輩子才發現原來愛錯了人。
發現所愛的人不值得愛的打擊可比得不到所愛的人打擊大多了。
後者是別人否定你,前者是你自己否定自己。
程蝶衣受的傷害太多,刺激太大,大到看見情敵上吊後本應開心的他,發了瘋一樣地喊叫。

絕望埋下了種子,走向絕路只是早晚的事情。雖然度過了那十年浩劫,但是程蝶衣早已如同行屍走肉生無可戀。

浩劫過後,
又可以重新唱戲了。
你是虛情的假霸王,
可我是實意的真虞姬。
等了這麼久
就是為了最後唱一回虞姬,
穿戲服,
配寶劍,
起碼讓我證明,
虞姬的至死不渝是真的,
說好了唱一輩戲,
我也算唱到了死,
在戲裡開始,
就在戲裡結束。


個人角度:
程蝶衣聽說了段小樓替一個妓女出頭的事情,大吼著,我要和你唱一輩子戲,到死為止,一個月,一天,一個時辰都不能少

入戲瘋魔的程蝶衣,在說出「我本是男兒郎,又不是女嬌娥」的那一刻,齣戲了,那一刻開始他變回了不能再唱戲的小豆子。

他意識到,這是自己最後一出能用自己的戲魂,用瘋魔的狀態來唱的戲。

拔劍自刎,他確實和他愛的人唱戲到死,一刻都不少。


或許題主通讀原著兩遍後會了解答案。
在原著之中,程段兩人經歷了文革之後,各自分開,程在內地死撐,終於撐到了平反,成為老一輩的傑出藝術家;段去了香港,淪為一個在香港混日子底層最不起眼的蟻民。
兩人因內地京劇藝術團去香港交流訪問而再見,互相說完自己的近況後,段說了一句,蝶衣,以前的事情,你不要怪我。
具體的前後文我已記不太清,只是,前文有提到他所說的「不要怪我」是指菊仙的事情,所以當時程蝶衣如一個晴天霹靂驚醒,內心驚呼「他知道?他一直都知道!」這才明白師兄一直知道自己對他存的是什麼心意,他卻一直裝糊塗,當著他的面娶了別人,和別人結為夫婦。這是程蝶衣對段小樓最後一點好感消失的時刻。
所以後來,蝶衣和小樓重溫當年的對台戲,蝶衣才會用那種眼神看著段小樓,然後自刎。。。

小說原著中,程蝶衣的自刎是他想像中的畫面,事實上他並沒有死,做了那個華麗的離去的美夢之後,他就回內地了。

好像沒太說清楚,等我回到家了查查原文再來修改答案吧
以上


程蝶衣 活在戲裡的瘋子 猶如女優里的松井須磨子 對於表演的熱愛 對於心底的那份孤注一擲 看似毫無底線 實際上是傾盡所有 忠於自己 將自己的一生燃燒殆盡 哥哥之於蝶衣 是一種經典 而蝶衣之於哥哥 不能不說是一種成全


推薦閱讀:

戲曲專業人士如何看待電影《霸王別姬》?
霸王別姬中金魚的意向代表了什麼?
如何評價「揭發奼紫嫣紅 ,揭發斷井頹垣」這句台詞 ?
霸王別姬里的小癩子為什麼自殺?
如何看待《霸王別姬》在韓國上映?

TAG:張國榮 | 霸王別姬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