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性格的人比較適合從事晶元設計 (IC design) 工作?

申請留學,專業是做微電子工藝相關的,又了解到IC Design才是微電子的價值核心,也好找工作,不知道自己適合做什麼方向
————————————————我是分割線——————————————————————
抱著想學vlsi的心態出國,結果在計算機的路上越走越遠


終於看到一個我可以回答的問題,太好了。不請自答。

先說一說本人的情況。我08年微電子研究生畢業,在一家設計公司做analog power IC design 一直到現在。

題主既然想從工藝轉向做設計,我想轉模擬設計,特別是power analog這一塊比較合適。為什麼呢?因為轉數字設計的話,之前的專業知識:工藝,器件,半導體物理…多半就用不上了。而這些知識,對於做模擬電路來說至關重要。

所以現在我就假設題主要從事的是模擬power IC設計,來講我的看法。

首先,細心,謹慎是做這一行最要緊的一點。
試想一下,一個IC裡面有成千上萬個晶體管,電阻,電容。
要滿足的產品規格表有兩三頁,幾十條。
同時要design for test,讓測試工程師可以幫你測到規格參數。
要design for reliability,讓晶元能通過esd測試。
在應用中的各種corner case都要在設計的時候想到,防範未然。
把合適的器件用在合適的位置:否則一上電就燒掉,真是很讓人沮喪。

在設計中你要注意的細節太多了。你若不能細心,那麼設計就可能有bug。 一次投片會花不少錢,每次tape out你的小心臟都會撲通撲通跳個不停…

所以對性格的要求第二點就是:要有強大的心臟。
有時候晶元回來一測試,發現該switch的地方不動,不該動的地方亂動,
有時候晶元有bug,你滿以為已經找到了原因,重新投片回來,你發現問題還是在那。
有時候市場部的人會到boss那兒告狀,說晶元再不ready,客戶就要發飆了。
有時候買給客戶的晶元在客戶那兒出了問題,他們那一堆板子堆著,等你給了解釋才能繼續投產。
你都要瘋了。但是你沒別人可以依賴,你的晶元只有你自己最了解。
你要沉住氣。才能解決問題。

那麼,第三點是:
你需要有責任心。
你需要責任心來把你的IC裡面出現的各種各樣的bug找出來…雖然面對那一大坨黑乎乎的燒焦碳化了的power stage,你一籌莫展。只想把工資卡甩在老闆的臉上一走了之。
看著AE給你秀的波形,你一頭霧水,想掐著他脖子告訴他「實際情況裡面,你這種應用是不可能出現的啦」
但是你不會的,因為你有責任心。你的IC就是你的小孩,你有責任讓他更好。
更重要的是,你有好奇心。

你的理性告訴你,每個奇怪的波形後面都有一個奇怪的AE,啊不對,有一個確定的理由。
每個issue後面,都會有一個root cause。 你好奇它是什麼,你受不了的是你找不到它。於是你就覺得鬱悶,吃不好,睡不香。
直到有一刻你忽然想明白了。電光火石一樣,這個原因能解釋所有的東西,奇怪的波形,錯誤的電壓,還有喋喋不休的AE。
你覺得真好。花又開了,微風又吹了,太陽又從雲後面鑽出來了。
你感到快樂。有一種成就感。

以上
在需要細心的時候,design是很讓人抓狂的工作。滿足好奇心的時候,是很有趣的工作。當你做好了這個工作,得知你的IC一個月出貨量有一千萬片的時候,也是很有成就感的工作。

希望以上回答能對題主有所幫助。請題主自行略過其中吐槽的部分(如果有的話)


入行年限不多,不過從本科開始就學數字 IC design 的,大概說說我這幾年個人的感受吧。

首先讓我很無奈的是有些人先天就適合干這個。比如我讀研的時候學校里曾經有個德國同學,不管什麼開發平台什麼語言什麼工具,15 分鐘完全上手。還有的人有很好的 engineering sense,Verilog 零基礎,上兩節課之後看到一段代碼就能瞬間反應到電路是什麼樣子,找到核心的問題在哪裡。 o_O

然後說說學校里能培養的:

  1. 嚴謹和專註:這兩個可能在學校里還體現不太出來,但是到了工作當中一個模塊動輒數萬數十萬行 Verilog 的時候,這兩點就很重要了,工具只能幫助你糾出一部分的馬虎;
  2. 縝密的邏輯思維:這個其實我還真不知道怎麼展開比較好,個人覺得對於做設計來說是個必要條件;
  3. 善於溝通:從這行出來的我覺得至少學習能力和分析能力都不算差,可是其實做設計的溝通也非常重要。一個項目里有很大一塊時間並不是在 coding,而是在跟各種人扯皮。某個功能是否要做、要做的話是否要硬體實現等等一堆破事兒。前期扯不清楚會給自己之後的工作帶來很多不必要的麻煩,這裡還牽扯到大局觀的問題,扯皮只能站在高處扯:站在需求上扯系統、站在系統上扯模塊、站在模塊上扯 RTL、站在 RTL 上,兄弟,只能扯蛋了。被忽悠沒商量而且還覺得自己好像學到不少東西,大杯具;
  4. 不是裝B,但是做 IC design 需要美感,一份好的代碼打開一看,一眼就知道作者是不是有良好的 coding 習慣。模塊劃分是否合理、高內聚低耦合、時序清晰、思路簡單直接,那樣的東西寫起來看起來都是一種享受;
  5. 針對出國留學,我想說一定要耐得住寂寞。在國外讀 IC 的生活還是挺慘的,其實基本就沒什麼生活。同學,有機會一定要多出去走走。

工作以來,親自面試過的畢業生至少有幾百個,親自培訓的新人也至少過百了,最深刻的體會還是那句古話: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所以首先要提醒一下大家的就是不要為了一份工作機會,就去故意扭曲自己的喜好去迎合它,這樣只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自己的痛苦越來越深。

就數字電路設計和驗證而言,工程師一定要有:
1,耐心: 一個設計或驗證任務可能會持續超過一年。一個bug可能你需要連續定位數天。你喜歡這樣的工作模式嗎?
2,細心: 設計和驗證工程師大部分的時間就在找bug,怎麼保證一份幾百頁的SPEC中的每一句話 都有被自己的設計考慮到,都有被驗證環境cover 到?
3,誠實和自控力:工作後,都有一定的自由度,沒有人會每天監視你的工作狀態和成果,你能保證每天八小時工作時間裡全力以赴,不去看小說,不去泡論壇嗎?當任務可能delay時,你敢如實報告狀態,還是故意偷工減料?
4,高度責任感,追求完美:晶元設計和驗證中任何一個小的漏洞,都可能導致一個花了幾千萬或幾個億開發出的晶元報廢,所以每個參與者都要有高度的責任感去追求完美。
5,團隊合作:晶元設計從來都是團隊努力的結果,遇到問題一定要主動溝通和討論,不要搞個人英雄主義。

希望對找工作的同學有幫助。對數字電路設計和驗證感興趣的同學可以關注我的微信公眾號:IC三人行,我會在上面不定期分享一些工作上的心得給大家。感謝關注。


上個VLSI 畫layout眼睛都畫瞎了,然後打聽了一下將來的收入,果斷就轉行了。IC design適合耐得住寂寞又真心喜歡和電路打交道的人。


說點喪氣的話,那就是甘於當顆螺絲釘的性格。甘於當一個產業工人的心態。

首先,搞IC,只說研發,幾乎沒有建立reputation的可能。你看互聯網/軟體,不管是前端,後端,遊戲,演算法,.NET,Java,C++,資料庫,OS,大到世界範疇的開源社區,小到微博知乎,總有那麼多能叫出名字的大佬,或者叫大V。他們通過回答技術問題,通過出書,通過github建立起自己的reputation,他們的影響力,不再只局限於自己當下所服務的公司,而是一個圈子,規模不局限於公司的圈子。這時,他就不再只是一個被老闆僱傭的長工,而是蛻變為一個手藝人,一個「行家」,他的標鑒不再局限於HR給他定的在該公司有意義的Senior, Staff或者principal,而是一個被圈子認定的level。前者一旦離開這個公司,這些title還有多大意義,甚至可能更是負擔,而後者甚至可以脫離「公司」自己做諮詢生存。
我覺得這就是IC的封閉和軟體的開放造成的。IC公司家家都把自己家那點東西當寶貝,甚至同一個公司里的人,可能都沒有看自家產品代碼的許可權。個人對技術的投資,一旦離開這家公司,可能去下一家都要從0開始,所有的積累,都只在當下的公司項目上有意義,那麼,別人怎麼知道你厲害?流片一次成功?那麼你個人的貢獻佔了多少?我怕更多的功勞該歸功於流程和密集的驗證和測試(這是態度問題)。僱傭者怎麼信任你能搞定我的產品?而軟體行業就不一樣,軟體開發者可以拿律師這個行業來打比方,所有的律師,參考的是同一部法典,法典的條文是公開的,就像源代碼一樣,人人可看可用,哪怕你沒有律師執照,你也可以獲得法典律文。但是,誰是好律師,誰是差律師,我相信很容易判斷吧,好律師的收費甚至是差律師收費的上百倍。因為他們對法典知識的應用和理解,才是他們的核心競爭力,而非法典條文本身。因為知識的公開,軟體開發者的交流是暢通的,水平也是相對於IC這種封閉領域來說,更容易體現的

其次,選擇了IC就是選擇了製造業。看看製造業和服務業的區別。製造業的繁榮,來源於生產效率的提高,而生產效率的提高,來自於分工的細化,比如福特汽車生產流水線上的一個個節點。產業工人就是這一個個節點上的螺絲釘、執行者。工人的價值,體現在他能否把某一細節做到極致。當個產業技術工人,說誇張點去讀專科,讀職高就行了,根本沒有必要接受高等教育讀大學。這就起社會給個體的產業工人的期望。而服務業的價值,不在於知識本身,而是人,能提供高質量服務的人。前者被機器和知識所禁錮,是機器和知識的奴隸,而後者是拿機器和知識為個人需求服務的主人。


現有的幾個答案和性格有多大關係?
實在難以總結一門已經存在了幾十年的工種是否要求從業人員有獨特的性格特徵。如果有人妄圖總結,那一定要麼答非所問,要麼太過正確以至於沒有實際指導意義。


就說一句話「戰戰兢兢,如履薄冰」,題主可以說說看到這句話時的感受。
工作雖然不是生活的全部,但也是大部分,以這句話說的來要求自己的做事風格,如果能欣然接受的話,IC行業歡迎你。


看到題主的問題。 不禁心頭一震。。

本人05年本科畢業,07碩士畢業,本科專業ic 設計偏模擬, 研究生專業 ic 設計偏數字。畢業後華為 諾基亞啥的也幹了幾年ic的工作。後來去日本讀博士。搞eda工具。

針對題主的問題。
性格說: 第一就是要嚴謹 ,ic 設計不管 數字模擬 前端後端 都是不能馬虎出錯的。 一旦出現問題, 給debug 帶來很大困難,時間和精力成本實在支付不起。

另外 這個工作干久了, 自己的性格多多少少會發生變化。
由於你做的是工藝, 看你走技術路線還是管理路線吧。

技術路線 勢必接觸人少,性格或許會變得內向一些。

出國讀書,還要看長遠一些, 留學地點 自己的人生規劃 都要想清楚。 是學成歸國 還是在海外奮鬥。 這些都會對你的人生產生巨大影響。

至於性格是否合適學某個專業。 我覺得國人的抗壓力超強,我們是先生存,再生活的類型。相信題主也是調查了這個專業在海外的就業前景才選擇的。至於這個性格的問題 克服一下 ,並無大礙。

第一此次在知乎上 這麼正經的回答問題。


再補充一點: 如果將來的就業環境為國內,那麼需要注意 當你進入四十歲之後的發展。 這個算是國內的普遍現象。 90年代左右的在國內受過高等教育的人,現在都已經是不惑之年。 和這樣的人技術工程師們探討一下吧,你會很有啟發的。

另外 說到這個ic的創業。 沒有技術積累, 沒有敏銳的市場嗅覺, 還是不要做這樣的東西。 眾人眼中的高大上,非我輩所能及也。見了太多的ic公司的前世今生。。。


如果純工藝話偏向於化學,物理學,你會去研究各種etch,film deposition,polishing,growth等等具體可以類比化學。如果做器件的話類似於研究物理,分析效應,推倒公式,建立模型,多測幾組再來個scalable模型,發表文章。如果做engineer的話那基本等同一個技術工,用我認識一個女教授的話就是:it depends on whether you like cooking or not。你大概了解需要什麼樣的性格了吧?

如果designer:
上面的同學說的我猜是個數字designer,因為提到了很多代碼和verilog,我就說說analog/rf/mixed signal:
1.必須是個學霸,理論基礎將會橫跨幾乎所有ee分支,工藝,器件物理,魔電,數電,信號處理,電磁微波,這些理論都不是說知道就行,必須還有足夠深的理解。
2.藝術家的直覺
3.耐心和毅力,尤其再流片的時候。
讀讀wiley sensan的circuit of life

補充關於工作的問題:
其實我喜歡模擬半導體的行業的原因主要到不是真的在於起薪高低。而在於:
1.它可以像cs一樣,一個idea,幾台電腦就可以開公司。(fabless design house),做出的晶元也可以大賣。
2.它不具有cs的年齡效應:一個ic designer,年齡增長,經驗增加,設計水平和能力也是增加的,薪酬同理。在公司絕對的地位穩固,是少有的可以干一輩子的技術職業。


處理器設計專業:
1. 耐得住寂寞(當Timing測試怎麼都不過時,自己一個人獨守實驗室)
2. 忍受能力強(高壓力低工資)
3. 數學物理化學樣樣精通(專業又廣又深,博士畢業剛入門)
4. 上得了講堂下得了工廠(搞得了Modeling和Fab才是真男人)
5. 計算機基礎紮實(EECS都得會)

估計99%的人都不合適


心臟不好的人不適合做IC﹉


最重要的兩個性格特點或許是:嚴謹和耐心!


忍辱負重。。。。


什麼性格都不要緊,性格不是影響工作的唯一因素,影響工作效率的是興趣,只要有興趣才會在工作中發揮120%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尋找更多樂趣!相信你已經有答案


責任心,teamwork.


去國外學工藝嗎,碩還是博....研究器件的話難免要牽扯到電路,觸類旁通的,有機會就好好學


講真,趕緊轉軟體吧


嚴謹,倔強,認真,耐心,團隊合作,完美主義者,能加班,。。。

發現做這一行的人幾乎具備所有優點,但最後發現我不適合


晶元有性格嗎?為什麼研發晶元要挑性格?


什麼性格的人適合從事晶元設計這個問題,廣而泛之,可以因為是哪種性格的人適合做實現/優化,從目前多年的經驗來看,內斂的/外向的均有,但是更多的是內斂一些的。如果興趣在這裡,那就和性格無關了,如果興趣在技術和銷售/市場等同的話,外向的更樂意嘗試這些。

其實,市場,銷售這些在長遠而言,職業的發展會更好一些。


稍許的偏執


推薦閱讀:

如何變得寬容,不敏感?
為什麼現在的人都喜歡說自己脾氣不好?
一個人的性格真的改變不了嗎?!

TAG:晶元集成電路 | 性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