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前性行為總有一種做錯事情的感覺,怎麼辦?

對於愛和性的困惑已經糾纏我很多時間,每次和父母交談這個問題或者是在戀愛當中都覺得自己是一個女生而處於弱勢的狀態。 現在已經21,卻因為性這個問題而害怕談戀愛。前一段時間認識了一個覺得有好感的男生,但是這段感情走到終點的時候我覺得我可能是遇到了一個渣男。他雖然說是對我有好感,在追我可是從來沒有問過我要不要做他女朋友。單獨出去的時候他總是會對我動手動腳,在沒有正式成為男女朋友的關係前,就對我又親又抱。我覺得我喜歡他,也理解男生的生理衝動就沒有反對,畢竟我也有點喜歡他。但當最後我跟他對峙的時候,他非常不負責任的說在我身上沒有找到談戀愛的感覺。我怒了,就和他說:你給我滾! 雖然最後我也沒有吃虧,但是心裡非常的不爽!!現在的男生對於性這件事都非常的玩世不恭,而我媽媽每次都教育我說一定要結婚後才能進行那件事情。我個人並不反對婚前性行為因為我覺得這也是了解對方的一個方式,我並不覺得我會把自己的第一次留到結婚以後才開始,但是又害怕在跟自己談戀愛的那個人只是喜歡我的身體罷了。 就算自己是真正的在好好的談一場戀愛如果我和男友發生了關係我腦海中會有一種自己做錯事情的感覺,這種感覺讓我覺得好像對不起自己的父母但是性明明在愛情中很美好的事情。 這樣的思想衝突導致我覺得以後再也不敢和父母談及這個方面的問題,媽媽總說如果你不是處女的話以後的老公會不夠珍惜你,可是這樣子你就把自己當成了一個物品,而不是真正的有感情的在對待整個事情。 情到深處的時候很容易走火,如果帶著這樣的那個包袱去戀愛的話未必也太辛苦了。我可能是被道德束縛住了,明明是喜歡戀愛的感覺,卻難以做到真正的從容。 和父母畢竟有二十多年的代溝,我到底該不該聽從父母在這方面的指導?我對於性並不隨便,可我認為結婚後才發生關係是一件十分愚蠢也不快樂的事情。 還是說這種事情就不該和父母探討,難免他們擔心?


近20年來,在中國人的各類性行為當中,變化最大的也許就是婚前性行為的大量增加和婚前性行為規範的大幅度改變了。我在1989年所做的一項北京市隨機抽樣調查表明,無論兩人確定關係與否,有過婚前性關係的占樣本的15.5%。而根據最新的調查資料,婚前性行為在中青年人群中已經達到71%。這個比例直追西方性革命之後的婚前性活動水平。

在西方國家,在現代化和都市化的過程中,婚前性行為的規範及觀念全都經歷過巨大的改變。婚前性行為在各國都有所增加。這一變化不是突然發生的,而是在各國走向現代化的過程中首先在西方社會開始出現的。

婚前性行為規範是一個反映社會性觀念變化的敏感指標。在美國,這種變化十分明顯。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發生率在過去的100年間有極大提高。對20世紀美國社會的觀察表明,青少年婚前性行為的發生率的變化是十分明顯的。根據金西的調查數據,在過去,有婚前性行為的人比例較低,而且婚前性行為往往會導致婚姻。1900年以前出生的女性中只有8%在20歲時有過婚前性行為;出生於1910至1919年間的女性在20歲時有過婚前性行為的比例就已經增加至23%,是過去的3倍。

1948年的金西調查發現,在婚前90%的男性曾與女友或娼妓性交;已婚婦女中有50%有婚前性行為。關於婚前性行為與教育程度的關係,在女性中是正相關關係(教育程度越高婚前性行為越多),在男性中是負相關關係(教育程度越高婚前性行為越少)。初中教育程度的女性有過婚前性行為的只佔30%;高中教育程度者佔47%;研究生程度者卻高達60%以上。

在金西調查之後的幾十年間,美國人的婚前性行為比例有大幅度增加:15歲的青年有性行為者已佔六分之一;到20歲時達到70%;到結婚時男女兩性都有四分之三的人有婚前性行為。一項1974年對美國全國成年人的調查發現,到25歲為止,已有97%的男性和81%的女性有過婚前性行為。法國1972年調查表明,到29歲,有75%的男性和55%的女性有性行為。前西德1973年的統計數據表明,到21歲,未婚大學生中男性44%、女性33%有婚前性行為;未婚工人中81%男性和83%女性有婚前性行為。美國《今日心理學》雜誌的調查聲稱,該雜誌女讀者中有78%有過婚前性交行為。《花花公子》雜誌在20世紀70年代初的一項以已婚女性為對象的調查表明,55歲以上年齡組中只有31%有過婚前性交,最年輕的年齡組中有過婚前性交的比例卻高達81%。最極端的數字來自瑞典,在那裡,99%的婦女和男人一樣,在建立永久的結合之前,已經有過性經驗。

在那些婚前性行為已成大多數人的行為的國家,很難認為這種行為還是違反社會性規範的行為。因為所謂規範就是大多數人的行為準則。某種行為一旦成為大多數人的實踐,就不應當被認為仍是違反社會行為規範的行為了。

隨著廣大人群婚前性行為方式的改變,人們結婚時對童貞的要求有了很大的改變。在美國,對18項擇偶標準的統計表明,在1930年代,童貞的重要性被列在第10位;到1977年,女性將其列為第17位 (倒數第2位),男性列為第18位 (倒數第1位)。另據對33個國家約10000人的調查,最看重童貞的有中國、印度、印尼、伊朗、以色列;最不看重童貞的有瑞典、挪威、芬蘭、荷蘭、德國和法國。美國也不太看重童貞,但其程度不如北歐國家高。另有調查表明,看重伴侶童貞的有亞洲人、墨西哥人、中東人和南美洲人;相對寬容的有美國人、比利時人、法國人和斯堪的納維亞人。有些人甚至會認為伴侶的童貞是缺點,原因或者是證明對方不吸引人,或者是擔心對方過於缺少性經驗。

如果將當代中國的婚前性規範與中國傳統的性道德相比,變化顯得更加明顯:傳統的性道德不僅完全禁止婚前性行為,就連拉手、接吻和擁抱都是不允許的,新婚的男女最好在婚前完全沒有接觸,甚至完全不認識。在這個意義上,我認為,真正具有革命性意義的也許不是婚前性關係比例的上升,而是婚前的一般肉體接觸(拉手、接吻、擁抱和愛撫等)。因為這才是過去完全沒有、現在幾乎人人都會有的行為;這才是過去完全不允許、現在已經完全允許甚至得到讚賞的行為。真正的性規範的變遷在這裡發生。這是真正的革命性的變革。

概括地說,對於婚前性活動有三種規範:第一種是傳統的性規範,它以生殖為性的主要目的,因此堅決反對婚前性行為;第二種是浪漫主義的性規範,它主張,愛應當成為性的主要目的,因此它反對隨意的性行為,但是如果當事人雙方發生了愛情,婚前性行為就是可以接受的;第三種是自由主義的性規範,它認為,性是人的權利,人可以隨自身的意志處置自己的身體,因此只要當事人雙方自願,就可以有婚前性行為。從中國目前的發展趨勢看,我們正在從第一種規範,經由第二種規範,向第三種規範發展。換言之,篤信和實行傳統性規範的人越來越少;選擇浪漫主義性規範的人越來越多;事態最終會發展到自由主義的性行為規範上面去。

對婚前性行為持肯定態度的人們認為,婚前性行為的有益之處包括:在人是性的存在的意義上,它無論在生理上還是心理上都是有利於健康的,因為人的迫切需要不可以被拖延至成年期,人從進入青春期到成年期還有大約10年的時間。有些人結婚更晚甚至不結婚,很難要求他們保持童貞。目前在美國和法國,保持單身的人群都要佔到人口的約四分之一,如果要求他們保持童貞是完全不現實的。無論社會對婚前性活動的規範有多麼嚴厲,隨著參加這一實踐的人數日益增多,規範將不得不改變,過去被認為違反社會性行為規範的婚前性行為將逐步為社會規範所接納,雖然在很多社會中,這種接納是很不情願的。因此,在我看來,童貞觀念的式微已不可避免


電影《完美陌生人》里,女兒第一次去男票家過夜,父親是這樣教導的

配合兩分鐘的短視頻,一整段都值得借鑒和深思
http://www.bilibili.com/mobile/video/av5309962.html
雖然不知道視頻鏈接讓不讓這樣貼出來……時至今日,我還是覺得這位父親說的實在是太棒了
這部電影告訴我,永遠不要試圖去考驗你的伴侶,不僅是因為很多人經受不住考驗,更重要的是,一旦你想要考驗對方的時候,就已經說明自己不值得被信任了。


關於性、愛、婚姻、貞操、聘禮嫁妝這些話題,已經吵得夠多了。萬能回答是小馬過河、普通玩家標準配置之類說多了也沒有什麼意思,我也不打算說那些片兒湯話了。

我給個新解釋理論吧:對於交往-戀愛-結婚這個套路,根據各人需求和條件,大致分為以下4個層次。

第一層,是低能力水平、低感情需求、人口大基數的層級,我歸納為「湊合層」。兩個人只要性別相反就行,不需要培養什麼感情,彼此不反感就能同意結婚。對金錢和貞操高度敏感——因為配對的目的就是男方用錢換保證自己血統的後代,必須貨款兩清。男方非常看重女方的貞操,最怕戴綠帽,口頭禪是「哥絕對不接受二手貨」。女方非常看重男方的經濟能力,聘禮不到位絕對不能嫁,口頭禪是「我爸媽不能白養我這麼多年」。因為相親、貞操、聘禮嫁妝導致的故事和生完孩子後的家庭爭執是各大論壇的狗血極品貼一手來源。父母意見和傳統觀念是至高無上的指導原則,一切有悖這個原則的思想和行為都是危險和不可接受的。

第二層,是低能力水平、中等感情需求、人口中等基數的層級,我歸納為「配合層」。兩個人性別還是得相反,對感情要求高於對金錢的要求,但是因為能力不足,很容易被誘惑而出軌。關於性,愛,金錢,困惑極多,爭吵也極多,因為無論經濟還是情感方面掌控能力都很薄弱,又不肯接受配對。貞操和金錢觀沒有那麼強,想法常常被家人親戚朋友的言論左右,感情經歷非常鬧騰。這一層人的情感經歷是熱門都市電視劇的現實土壤,指導原則在傳統和自身感受間搖擺不定,哪邊力氣大最後倒向哪邊。

第三層,是中等能力水平、中等感情需求、人口低基數的層級,我歸納為「結合層」。性別還是必須相反,要感情,也要生活,拘於情感能量有限,需求不太高,能力差不多hold住。關於性、愛、金錢,爭吵不多,能達成共識,生活平平淡淡,不太擰巴。心底偶爾有莫名衝動,想想目前也沒什麼不好也就忍住了。這一層是社會良好秩序的中堅力量,也是前兩層人夢寐以求的狀態。

第四層,是高能力水平、高感情需求、人口極低基數的層級,我歸納為「融合層」。這樣的組合比鳳毛麟角出現率高點有限,需要兩個人都有很高的情感能量和自控能力,又剛好在合適的時間碰到而且產生感情。他們基本不會有什麼大的分歧,在外人看來常常難以理解但又很是羨慕。對這樣的組合來說,從交往到結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外人無法插手無從干擾,富有富的精彩,窮有窮的樂趣,不管哪方面有問題兩個人齊心合力來解決。性別一樣都無所謂。

不同層次的人在婚姻性愛方面的思維框架、心靈敏感度和主要矛盾全不類似,脫離層級討論性與愛幾無可行性,屬於浪費口水。

回到題主的問題來。你知道你的問題首先在哪裡嗎?在於目前你和你父母都身處第一層,你卻想向上躍層,落差越大,痛苦就越大。若是安於第一層,老老實實摒棄對性和愛的需求,嚴守貞操換婚姻也罷了,傳統觀念雖然讓人難受,卻也是對配對婚姻的有力保護。但是,若你並不安於配對型婚姻,請不要停止在這方面的思考和探索,攀爬到適合你的層級。究竟哪一層適合你,就看你的能力和需求能開發到哪一步了。


知乎的大部分答案都是裹腳布。。。
其實很簡單,看你在婚姻中是什麼屬性,
如果是合伙人。婚前性行為就不是什麼錯事,合夥搞企業關鍵是在一起是否可以產生更大的利潤,而不是你之前是否跟人合夥過。
如果你在婚姻中只是商品,那麼婚前性行為就是大錯了。誰願意花新貨的錢買個二手甚至三手貨?
怎麼辦?修鍊修鍊變屬性唄!


有小修,補充了一點,比較通順(13/04/15)
--------

tl;dr 貞潔的觀念是父權社會的產物,而我們的社會形態正在改變中,所以要不要繼續遵守這個遊戲規則是你的權力。這與道德對錯完全無關,所以你不需要有這麼大的心裡負擔。

我今年也快滿21了,和你分享一下我個人的觀點,希望能有所啟發。

首先,我認為人類的一切行為其本質目的都是生存+繁衍。而隨著資源分配和物質生產力的提高,我們的社會形態正在轉變,從原始母權to父權going to平等

理論上說兩性關係里,男女雙方(為了方便解釋排除同性戀者等少數群體,但並不表示他們不存在哦)博弈的籌碼側重點是不同的,
1)女性:生育能力(性)
2)男性:提供生存資源的能力(武力,金錢,權利.. you get the drift)

女性的生育能力是與生俱來的優勢和籌碼,因此在獲得生存資源的能力差不多時,女性的價值遠高於男性。男人需要幹活換取繁衍後代的機會,但在生產能力普遍底下的時代,他們能得到的資源本來就不多,能交換給女性的更加沒多少。「和你干一樣的活兒,可是老娘可以生孩子!」(最原始的母系社會)

隨著工具的出現和優勝劣汰,男性的的優勢開始逐漸明顯。經過幾(十?百?千?)代的篩選,留下的男性基因都是些比較強壯有力量的。這決定了男人相較女人,跑得更高跳的更遠抓的兔子更多。而女人因為生育能力的優勢,基因並沒有在力量上進行太多的篩選,「能生就有價值,就可以存活」。男人能獲得的生存資源更多了,自己吃飽外還可以養的活別人,而女人的主要生存籌碼仍舊是「老娘能生!」。終於,博弈的籌碼平衡了。我養你,你給我生孩子,互惠互利,很好很和諧。

但是男人的籌碼隨著工具的進步會越來越多,因為有了工具,人類就可以從最基本苦力勞動中解放,可以做更多的事。而女人一方面獲得生存資源的能力沒有太大進步,與生俱來的生育能力除了是優勢,亦是束縛。因為一旦懷孕,女人的自保能力就會降低,生產過程中如果沒有一定的資源保障容易喪命或受傷,生下孩子後也需要花大量的時間精力保護養育自己的孩子。

漸漸的,兩性博弈中,男人佔得了優勢,社會形態改變了。男人奉上資源,要換取不僅僅是繁衍的機會,而是繁衍的權利。他們要確保自己保護照顧的女人,產下的是自己的後代。女性的核心籌碼由「我能生孩子」變成「我保證生的是你的孩子!」,我們的社會開始出現了「貞潔」的概念,女人的身體本身就是有價值的財產,需要保護。這就父權社會的形成。


在這個社會體系下,養家糊口是男人的責任,上前線衝鋒陷陣戰場浴血是男人的責任,讀書識字提高生產力都是男人該做的事。要做個頂天立地的好男兒,保護妻兒,血淚都要往肚裡吞。這是父權社會裡所謂男人的責任。而作為交換條件,女人就應該在婚(賣)前好好的守住貞操,確保未來的丈夫(買家)得到的是一個完整的自己(商品),婚後溫順地服侍丈夫,生個兒子(否則買方有權利退貨)。這是父權社會裡所謂女人的本分。聽起來很荒謬吧,但事實上過去的幾千年我們就是這麼走過來的。


父權社會的核心:男人有責任負擔起女人的生存,否則他的存在本身是沒有價值沒有意義的,他在這個社會結構里會被踢到最底層,因為賺不到錢的男人只是一個不會生娃的女人。而女人在這個社會結構里處於附屬的地位,她的身體是屬於男人的財產,她沒有自主的權利,因為她無法獨立除外謀生,必須依附男人生存。

女人被當作是沒有獨立思想的依附者,是必須被保護、被拯救的弱者。但同時,因為她的身體本身就是有價值的財產,女人的生命相對總有最後一層保障。即便她什麼都不會,她的存在本身就是有意義的。而一個什麼都不會的男人,卻很可能被直接殺死。也因為女人被當作是弱者,才會有什麼「女士優先」、「女人和小孩先上救生船」、「這麼粗的活怎麼可以叫一個女孩子來做呢」等等論調。

所以,你以為父權社會只是對女性的壓迫?大家活的都不容易,側重點不一樣罷了。

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科學發展決定了我們最適合這樣的利益交換模式。在這樣的模式下,統治階層產值高的男性可以三妻四妾開後宮,低產值底層男性可能就要打光棍一輩子(優勝劣汰繼續ing)。

而父權社會之下的嫁娶系統中,女性的定位是商品,男方的家庭是買方。

衍生出了
·「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嫁出去了就是他們家的人了)
·冠夫姓,
·「xx手藝/傳家寶傳媳不傳女」(娶進來的媳婦才是我們家的人)
·「重男輕女,生兒子才有用」(生女兒最終只是給別人家族添人口,兒子才是自己家的香火)。
·聘禮是婆家給娘家的禮金(相當於買斷了這個女人的一生),
·嫁妝是娘家給女兒的保障和體己(提前分給你屬於你的那份遺產,而且嫁到他家了我能保護介入的事就不多了,好自為之)


也因為「在外打拚」被定位為是「男人該做的事」,女人不用不必不可以不應該學習舞刀弄槍潑文灑墨,應該更注重保養打扮相夫教子(女孩子讀那麼多書有什麼用,嫁個好男人才是正事)。

Okay我好像展開得有些偏了。

Anyway,我是想說,貞潔的觀念是父權社會下眾多產物的其中之一罷了。是為了「嫁個好男人」所訂的其中一個規矩罷了。裹小腳是那麼殘忍痛苦的事,可是以前的女孩子都是被自己的母親親手按住裹的小腳。為什麼?不是小腳不符合當代男人的審美就嫁不出去,嫁不出你就可能會活不下去。當社會的大趨勢是這樣,而你個人沒有足夠力量去抗爭時,為了活得更好,你只能積極地順應遊戲規則,力求在這規則里玩得最好。

為什麼是不是處女在傳(父)統(權)社會裡這麼重要,重要到女人寧死守節也不願失貞?因為在傳統社會裡女人不是人,她們是商品。買家出了好價錢買了「瑕疵品」當然有權力生氣。被開了封的商品是賣不出好價錢的,下場凄涼,還不如死。

這和道德有什麼關係?其實根本沒關係,徹徹底底的利益維護罷了。

當然,父權社會並不等同與罪惡,和其他時期一樣,只是人類發展史上必經的一個過程。在那樣的資源的生活環境下,人類作為一個物種,做出的選擇。同樣,這不是我們應該有的最終形態,我們應該繼續進化而不是停留在這裡。

工業革命後,以往束縛住人類大量時間和精力的勞動逐漸被機器取代,人們的工作形態也逐漸由體力勞動轉變為腦力勞動,男女間體能力量上的差別漸漸變得不再那麼重要。即使不依附男人可能會幸苦些,至少已經可以養活自己。

當女性不必依靠男人也可以獲得足夠生存的資源,女性的博弈籌碼就不再單單只是她的身體和生育能力,男性的博弈籌碼也相對被「貶值」了。兩方的地位逐漸趨於平等。也因為我們的物質條件得到了空前的改善,對大部分人來說,溫飽已經不再是問題。我們終於有精力去追求更高階層的東西了(Maslow『s hierarchy of needs)。我們追求尊嚴,追求自我認同感,我們有閑余的時間思考存在的意義。

可是我們的社會目前仍在轉型中,還未完成,所以父權觀念還是很常見。生孩子重男輕女,覺得男人理所應當買房買車養老婆,覺得男人睡了女人就得「對她負責」,很多男人還是有處女情節等等。以前經常看到很多男人說「如果你不是處女,憑什麼要我買車買房」,覺得很不可理喻把女人當物品,開封了就得降價。後來想想,可不是嘛。同樣是人,想想為什麼男人就該負擔這啊那的?這個嫁(交)娶(易)系統最初的本質是什麼?

只稍想想便明白:我們放棄了保障,但我們換得的是自由。
我寧願這樣。

---

扯多了。回到原問題。

關於婚前性行為,其實根本無關道德無關對錯,你的父母只是希望你以後過得好,才會教導你他們認為當世最符合利益的處事方法。在他們的觀念里,他們認為女孩子婚後才有性行為可以提高她們的價值,以此換取夫家的尊重和愛護(在嫁jiao娶yi的時候有更多籌碼),得到更高的家庭地位,更好的對待,更優渥的物質生活。如果你未來的丈夫是有傳統處女情節的人,而你如果也願意配合或者本身也抱有這樣觀念,那這的確很重要。

你認為你和你男朋友或者丈夫是什麼樣的關係?買方賣方?在這段關係中你對自己的定位是什麼?平等地位有思想有情慾的女人or商品?


No,我並不是在推崇獨立的女人就一定要破處或處女可恥或其他謬論。我只是在強調,處女與否跟道德沒有半毛關係,和除你之外的人也都沒有一分關係。因為「我現在不想破處」和因為「我怕以後結婚的時候貶值不想破處」,分別遠去了。


這是你的身體,只要這個選擇是來自你自己真誠的答案,對得起你自己對自己的尊重,與他人何干呢?連父母都沒有插手的餘地。

But as I was saying, 我們的社會仍在轉型中。

雖然已經有很一大部分的人早已不在乎這些舊觀念,認為心靈合拍才是最重要的,或者他們已經超脫了把婚姻當做交易的傳統,所以不在乎這些了。在乎貞操觀的人依然是客觀存在不容忽略的龐大群體。

比較sad的是有些女人覺得處女情結是落後的觀念,但聘金少了或沒車沒房的男人是沒資格娶自己的。或者有些男人覺得要車要房的女人太拜金膚淺,一點都不獨立新時代,可是同時如果女人不是處女就一定是騷浪賤。笑哭啊,但是要理解。


社會大趨勢在改變,但這個過程是緩慢而混亂的。很多東西,或好或壞,都是客觀存在的。

生在這個時代,我們的幸運是,至少我們現在有了選擇的餘地和權利。這才女權運動的真正意義,而不是什麼「新時代男版三從四德」的狗屁。平等的意義在於,我們同樣生而為人,都有權利在同一片天空下追求自己的理想,性別種族宗教都不會成為剝奪這個權利的借口理由。

該怎麼做,是你自己的判斷和選擇,無關道德無關對錯,只是怎麼樣才可以活得痛快不憋屈,又最符合自己的實際利益。沒有人可以替你做決定,你父母也不能,因為這把尺在你自己的心裡,由你自己的世界人生觀組成。

我個人的看法:
1)人類生理上的躁動從青春期就會開始出現,而古代結婚都很早,婚後才快樂很okay啊不會憋壞。可是現代都是快30才結婚耶... 不合理啦。
2)或許在目前的社會框架下,女性仍是處於弱勢(女強人被嗤笑嫁不出去,職場女人多少會需要在事業和家庭之間做取捨,一旦懷孕生子事業就基本完蛋等等... 都是需要改進的)。但是我認為作為一個人,我和男人是平等的。我的身體是屬於我作為人的一部分,是我感受這個世界的媒介,不是待價而沽的商品,這點我堅信。如果我在自願的情況下和別人發生性關係,我不認為作為兩個平等的成年人誰應該對誰負責。我理想中健康的性關係不是我張開腿忍著屈辱忍著痛讓你佔便宜,完事後你給我買花買包買巧克力或給我名分(日後的生活保障aka長期飯票)作為補償。不是。我養的活自己,不必這麼委屈。我完全可以選擇我喜歡的男人,不帶任何利益,單純為了享受歡愉滿足自己。為什麼不?
3)我的身體,和我的思想,我的才藝,我的學歷財富社會地位,都是我的一部分。「只喜歡我的身體」和「只喜歡我會彈古箏」真的有什麼本質上區別嗎?

嗯,完。想到再補充。


沒人邀,自來。
知乎上有親友,還是匿了。

覺得自己的經歷也許對題主有參考價值。
我和男票大一開始在一起,那時候兩個人連18都不到,對性很模糊,雙方都沒想那麼遠。後來在一起時間越來越長,從擁抱親吻漸漸變得大膽,逐漸有了一些邊緣性行為,最後快畢業的時候走到最後一步的。從確定關係到最後一步,我們用了三年多的時間。
剛發生關係的時候,其實我也有點慌張。懷疑自己做了錯事,害怕男票看不起自己,怕他得到就不再珍惜。我的家庭相對比較傳統,從小父母就教育女孩子要「自愛」,在這種環境中長大,自己做了這麼出格的事情,罪惡感,自我厭惡,都有,所以題主,我很理解你的感受。
但我稍微冷靜下來思考,我發現自己一點都不後悔,無論以後發生什麼,我都不會後悔這個決定。也許以後我和男票會分開,也許第二次戀情會因為這個決定受挫,也許別人知道後對我指指點點,罵我「不知廉恥」,我都不會後悔。因為我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且做好了承擔一切後果的準備。
就在我們發生關係後不久,因為外力的原因,我們分手了。分手前,男票很擔心我,怕我們萬一不能複合以後會吃虧。我想了想告訴他,首先,我不會隱瞞我和別人發生過性關係這個事實,其次,如果一個人因為我和別人發生過關係就嫌棄我,那這個人也不值得我去愛,我寧願一輩子不結婚。
幸運的是兩個月後我們就複合了,一直到現在,今年打算訂婚。
所以,題主,婚前性行為有做錯事的感覺很正常,我們是在這樣的教育下長大的,這種羞恥感本身就是通過社會輿論來物化女性的一種手段。現在。我打下這段文字的時候,依然無法完全擺脫內心的自我厭惡,即使我知道自己沒有做錯事。
關於婚前性行為,我的建議是,不要太在意,不要在開始一段關係之前就想這麼遠。戀愛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尤其是剛開始的時候,好好去享受它,別有任何心理負擔。一個男孩,如果真的喜歡你,珍惜你,不會那麼快就對你動手動腳,他會非常尊重你的感受,害怕你生氣,在身體接觸上也會一步步來,哪怕他是個老司機。如果沒多久就提出你不能接受的要求,被拒絕後反過來指責你「不懂情趣」,妹子,立馬走,別回頭。遇到一個人渣是非常噁心的事,但也別對整個森林都失望,還是有很多好男孩的。
由愛到性,是水到渠成的,不知不覺,你就完全對這個人放開,願意完全接納他,也希望對方得到完整的自己。在決定和對方發生關係之前,問問自己,他是真的愛自己嗎,他能給你完全的安全感嗎,你做好了承擔的一切後果的準備嗎,在這之後無論發生什麼自己都不會後悔嗎,哪怕你們最後無法在一起?如果所有問題都是肯定的,那跟隨自己的心意吧;如果還有一絲一毫的猶豫,別急著走最後一步。
我自己有婚前性行為,但我並不鼓勵身邊的妹子這樣做,甚至在察覺到他們有這樣的苗頭時提醒他們注意保護自己。現在的社會對女性依然是不友好的,童貞依然是很多人挑選結婚對象時的硬性指標,很多男性在與女性交往時把性作為目的,這些都決定了不發生婚前性行為是最萬無一失的做法。
但,對於我來說,這等於是對封建遺毒低頭,同意社會對我的物化,放棄自己的權利換取安全的地位,我不願意。我覺得自己有承擔後果的能力。
如果真的要發生婚前性行為,一定要保護好自己,提前查閱必要的性知識,了解有效的避孕方法。說到這還是得感謝一下男票,當時我性知識少的可憐,他什麼都考慮到了,非常尊重我的感受。
今年暑假回家,老媽提到了誰家的閨女懷了男朋友的孩子,打掉之後被男朋友甩了,現在都找不到婆家,女孩子還是得自愛云云,我有點心煩,反駁說都在讓女孩子自愛,怎麼不讓男孩子學會尊重和保護女孩子?如果那個男孩子足夠負責,怎麼可能讓女朋友懷孕?為什麼大家都指責女孩卻不指責男孩?我媽看了我一會,問我,你反應這麼大,是不是這種事也發生在你身上了。
那一瞬間,我真是又好氣又好笑。我和男票在一起六年了,我媽第一次考慮我和男票發生過關係居然是因為這種事。然後那一整天,我媽都在向我宣傳墮胎的可怕,千萬不能做人流,真要做了你也得讓我知道,不能拿自己身體開玩笑。
說實話,我心裡有點悲哀。她一直在向我宣傳墮胎的可怕,卻絲毫沒想到要向我教授一點點避孕知識。我爸爸是醫生,他倆剛結婚那段我媽要出去上學,很長時間都不能要孩子,所以她在這方面不可能一點都不懂。她這種行為,其實和滿大街無痛人流廣告,卻沒有一個避孕套廣告,沒什麼兩樣。
中國的性解放和平權運動依然任重而道遠,各位各自珍重吧。


看了很多回答,還是蠻震驚的,提到意外懷孕的答案少之又少。
我來說幾個點:
1、目前尚沒有百分之百的避孕方式,長期短效避孕藥+安全套,是意外懷孕率很低的避孕方式,也是我認為應當推廣的。然而據我所知,國內長期服用避孕藥的未婚女士極少,而服用的也多半是因為月經不調之類,以避孕為目的的就更少。
安全套,在正確使用且沒有產品質量問題且不發生意外的前提下,避孕成功率是98%;包括使用不當導致的意外懷孕的話,避孕成功率是85%,這一數據來自Wikipedia. 從第一個數字來看,好像還不錯;但是考慮一下人口和「次數」兩個基數,就令人膽寒。
2、在性這個問題上,即使拋開社會輿論,男女也並不是平等的。就是因為上一條,沒有百分百的避孕方式。一旦懷孕,女人要麼懷胎九月,要麼人工流產。最好的情況下,男女共同承擔,最壞的情況下,女性100%承擔所有責任和壓力。
推崇女性性解放的人,往往對這一條避而不談。
3、不同人對於胎兒的認知也很不相同。有些人認為那是生命,是自己的孩子;還有些人認為那只是一坨細胞,甚而是累贅。認知不同,對人流的態度自然也不相同,後者對於人流不會有心理壓力,然而前者會有很大的心理壓力,可能需要接受心理諮詢。並且無可避免的是,對於一部分女性,人工流產可能對身體造成不可挽回的傷害;多次流產更可能導致不孕不育。看到國內各種漫天飛的人流醫院廣告,看到那些年輕懵懂的女孩子的臉,我就心痛。
4、以上是僅針對女性個人而言,並沒有考慮到社會歧視:對「失貞」的歧視,對未婚先孕的歧視,對未婚媽媽從法律到輿論的歧視,「婆家」對於流過產(尤其是並不是為自己兒子流產)的女性的歧視,職場對於婚育女性的歧視……

在開始性生活之前,有條件的話,可以打三針HPV疫苗。
在預備開始性生活的時候,如果沒有懷孕的打算,請按醫囑服用長期短效避孕藥,並在每次行為中使用安全套。
以及請每年接受年檢。

對於人流這個話題,我比較贊同的態度是pro-voice,即認為不論婚否,不論是否人流,懷孕的女性都應該受到尊重,受到幫助,她的聲音都應該得到傾聽,她的想法都應該得到理解。要到這個程度,我們還有很長很長很長一段路要走。
對於婚前性行為,尤其是離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的生育年齡還比較遠的女孩子,我的態度也是同上:不論是否選擇發生婚前性行為,她的決定都應該受到尊重。不管怎樣選擇,不論選擇的動機如何,她都不該受到任何歧視。
並且她應該有機會接受充足的性教育。

並且忍不住對某高票階層理論表示:呵呵。


逼迫一個遭受貞操觀迫害的女性接受性自由,對她而言,這或許就意味著一場強姦。


人生大部分的選擇都是在在愚蠢和錯誤之間二選一——這就是為什麼人生既艱難又痛苦的原因。

Try to live with it.


李銀河老師讓這個問題又活了。因為最近一年多整個人生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更新一下。

關於28歲處男的問題,答題答到後來的戲謔而已,不必當真。認真玩兒知乎的時候是我最浮躁的一個階段,所以答題尺度啊,語氣態度啊都比較隨性。

最近的評論里有這麼一位仁兄:

怎麼說呢……價值觀差得太多了,在他看來我錯得離譜兒,在我看來他……是從什麼時代來的?持類似觀點的人,我永遠說服不了,也永遠沒法和這樣的人成為朋友,反過來人家也不可能待見我,這種分歧的存在並不遺憾。

我不是女權主義者,也不是平權主義者,我甚至連女權、平權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都不知道。但我確確實實一直都在追求男女平等的生活狀態,在這一點上,我老公和父母都給了我巨大的尊重與支持。我現在生活很幸福,雖然疲憊但總有收穫,現實生活足夠充實了,並不想再加強自己在線上的虛擬的存在感了。罵是發泄,如需要請隨意。

——————以下為原答案——————

首先,這個男的不值得多廢話,你做的對。

關於性與愛的問題,我個人認為我在當代女性中屬於比較性開放的,所以我的回答一定是要有婚前性生活的。我看題主你內心還是有婚前性生活的願望的,只是比較膽怯,又受父輩傳統觀念影響,感到有些矛盾,所以我來給你說說我的看法。

我經歷過四任男友,都有過性關係,而且我沒體驗過處男。我母親教育我的觀念是,愛情萌生得很快,快得當你昨天還認為自己是個小孩子,今天就可能迅速因一個異性墜入愛河。但是愛情比性成熟得早,你可能13歲就覺得能把自己託付給一個男人,與他相伴一生,但你的身體要到大概16歲才會性成熟。當你性成熟之後,我不反對你和相愛的人品嘗愛情中的激情,但你一定要保證自己的安全,注意衛生,讓自己遠離疾病,也不能讓自己懷孕。如果在你18歲之前,我還是會保護你,給你我的羽翼,幫你分辨善惡,當你18歲以後,已經徹底成人了,我便不會也不該再羽翼護衛著你,你要更多地自己保護自己。性愛不是洪水猛獸,它是人間最美好的東西,只要你們在這一刻真心相愛,又有足夠的安全措施,那麼好好享受它吧。大致是這個意思,我母親對我說這些的時候,嗯,我就是13歲。我的第一次在17歲。

我過去的男友,初戀比我大兩歲,第二任是同歲的同學,我最想嫁卻最終放走的第三任比我大三歲,第四任是美國明尼蘇達州人(就是那個冬天比東北雪都厚的大明村兒),大我四歲,每個人我都真心愛過,他們也真心愛過我,即便是那個註定在中國不會久留的老美,在那段時間對我的體貼絕對比絕大多數家庭的老公做的到位得多。我母親告訴過我,相愛的性是人間最美好的,體驗過後,我對此深信不疑。我的四段感情中,沒有第三者,兩個人相互吸引,相愛的概率其實遠比想像中的大,關鍵在於相愛的時間能有多長。

在最想嫁的EX走後,我體驗過一次沒有愛的性,生理上的情慾佔過上風,但情慾稍稍退去,就是山呼海嘯一般的悲傷,瘋狂肆虐在胸口。我覺得這種沒有愛的性,有這一次就夠了,徹底夠了。目前我單身一年多,自從老美回國後,我再也沒有上過別人的床。

我已經28歲了,我也不大可能找一個比我小的男人走入婚姻殿堂。兩個至少28歲的人如果還是處兒的話,這正常么?如果我還是處女,男人非但不會覺得我單純,反而會懷疑我是眼界太高?脾氣太大?有不太正常的習慣?還是做了修復手術?28歲的處女,比18歲的非處女會受到更多的惡語與腹誹。同樣的,如果這個男人28歲還是處男,我會想,缺少交際能力?不懂與人相處?自己知道自己是性無能?還是乾脆就是騙形婚的同志?你看,到了一定年齡之後,即使放任自己被物化,處女也沒那麼值錢,處男更受非議。

再說一句,我的性觀念比較開放(當然跟開得劈了叉的人們還是沒法兒比),不認同我也很正常,我這只是一家之言,題主擇取認為有用的部分即可。你才剛21歲,沒有體驗過相愛的感覺也沒關係,會有一個人來到你面前,與你彼此交心,進入你的世界,與你一同享受相愛的美好,讓你心甘情願與之攜手追求那人間最美好的東西的。祝福。


關於婚前性行為,遵循水到渠成的原則,不強求,但也別抵制。因為,性是很美好的,特別是跟愛的人在一起。

戀愛的時候,荷爾蒙啪啪地綻放,兩眼一看對就電光石火。戀愛的時候,哪個男生沒在抱妹子的時候支起帳篷?沒鼓起撲倒的念頭?哪個女生不喜歡親吻?不渴望愛撫?不期待進一步的探索?所以遇到性很正常,沒必要覺得自己罪惡。

長久以來,女性在戀愛中習慣處於被動的地位,特別是在性面前喜歡欲迎先拒的姿態,害怕容易引起對方的誤解,認為自己是個隨便的人。妹紙,真的沒必要。你愛他,他愛你,性永遠是自由的。很多妹紙,希望可以把初夜留在新婚夜,這種選擇我們尊重,但也不能鄙視那些婚前性行為的人,何時行駛性是我們的權利。

所以那些擔憂害怕發生關係後跟對方走不下去,分後後自己吃虧的妹子,難道你是想用性換取感情的保證?錯了,如果你想通過性來討好一個人,就會變得更加沒有安全感。男生很少會因為跟你發生關係就覺得此生一輩子就跟你定了。no,天哪,我自己作為一個女生都想想覺得害怕。

妹紙,你是否擔心處女膜?千古以來,中國人將處女膜炒的太神聖了,將初夜見紅看成是女性忠貞的標誌。我來科普下:處女膜由彈性結締組織和膠原結締組織共同組成,其上下兩面均覆蓋有扁平上皮細胞。處女膜的彈性是隨年齡變化而改變的。當進入青春期,雌性激素水平的變化會使處女膜會漸漸變厚,直至青少年時期,其彈性繼續增加。此時,陰道性交都不見得會引起處女膜的破裂(視處女膜的形態而定),或者即使破裂也不會留下明顯的裂痕。處女膜開口的直徑與是否有過性行為之間沒有聯繫。而對青春期後的女性來說,處女膜更是不能作為是否有過陰道性交的靠譜證據。
所以那些試圖想用一層膜來表示自己清白,甚至不惜去行處女膜修補術的真是傻得天真。
(當然在整形界,女性完全可以為了提高性生活質量做縮陰手術,但是修補處女膜是個什麼鬼,這是對女性的歧視!歧視!)

好了好了,跑題回來了。

遇到愛,遇到性,覺得我想,我願意,就勇敢去enjoy。沒必要困擾。勇敢愛,勇敢愛愛。

最後最後,妹紙,知道怎麼保護好自己么?知道怎麼用安全套么?把那個借口不爽不舒服就不用套的人踢下床。就醬。


假如將來你嫁的男人,你把第一次給他了,他依然對你失去興趣,對你愛理不理甚至出去鬼混,你是不是準備把餘生搭在悲傷之中了呢?

還沒結婚就想著婚後怎麼取悅男人了。但凡有著一個悲劇人生的女人,都是因為把男人看得太重了呀。

by the way,題主講的這個男人,讓他滾遠點吧!


粉絲提問:

我是一個20歲的大三女生。我和男朋友感情很好,但是因為在性方面有分歧,所以讓我很困擾。一方面,我是一個思想相對不那麼保守的女孩子,看過小黃片了解性知識而且也diy過,我覺得我自身也是有性需求的;但另一方面,我家裡一直不允許有婚前性行為這樣的事情發生,而且他們要求我和男票分手。我一方面有需求,也覺得可以和他做,再加上男票每次提出要求後我不答應覺得有些愧疚,但另一方面我確實看不到這段不被家人祝福的感情的結局,也受到父母傳統想法的影響,所以我一直特別糾結。甚至他進入的時候我腦子裡想的都是父母的話,我特別糾結和迷茫,很想問問你,我該怎麼辦?這段感情還能不能繼續走下去呢?


回答:

在起筆回答你這封來信之前,我收到了粉絲群里一個男生的求助:

我今年23歲,和我女友雖然在一起三年,我們僅有過邊緣性行為,她總是說對未來沒信心,要等到結婚後才可以做「最後一步」。我們在進行一些前戲的時候,我看的出來她也很有慾望,有一次,我們倆的狀態都很好,眼看就要插入了,因為平時受青杏科普,我還是理智地問她:「你想好了嗎?」結果她一下子就清醒了,然後拒絕了我。作為一個血氣方剛的年輕男生,我真是很憋屈,也很難受。我們談過幾次,但顯得我目的性很強,好像在給她「洗腦」,最後總是轉移了話題。她處於一個很保守的圈子裡,平時我給她看青杏她也說「太黃了」不願意看。我該怎麼辦?

有人說,結婚前有幾件事一定要做,其中包括是否可以坦然地在對方面前放響屁。我卻想說,結婚前,如果雙方還不能就性需求坦然地溝通,並且達到雙方的和諧狀態,那這婚就別結了。來信的男生和女生都很年輕,看得出來,面對性行為這件事,女生普遍比男生更多顧慮,這也是因為在社會大環境下,對女性的性貞潔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女生在面對傳統的「處女情結」,潛意識裡不敢逾越。

而我在這裡並不是想要鼓勵兩位女生都勇敢地反抗處女情結,坦然地開始第一次。因為長期的諮詢中,的確有很多人有處女情結;在我們的社會大環境下,擁有處女情結的人還是主流,去門戶網站下性相關的新聞下看看就知道了。然而,在社會辭舊迎新的過程中,面對任何一種觀念,我們來判斷的標準就是它是否能對我們雙方帶來裨益。顯然,處女情結這件事對雙方都沒有任何好處。否則,我也不會收到這樣男女生都煩惱的信了。

過去,男性要求女性從一而終,不發生性行為,無非就是把女性的身體當成了自己洩慾和繁衍的工具。就像面對一次性筷子一樣,別人拆過用過的哪有人想用。甚至網路還流傳「先父遺傳」的說法,大意就是說,女生第一次發生性行為的對象,就算分手,他的精子會影響到她以後生育的子女。天啦擼,按照這種荒謬的說法,原來生混血兒有捷徑,只要第一次找一個外國人啪啪就可以了。但是,每一個女生誕生下來,不是天然地給別人做老婆、做性工具的,她有她自主的性慾和需求,有自己獨立的人格和思想,忽略這些都不談,只把對方當成一個性客體,毫不尊重對方,真是本世紀最荒誕的擇偶方式了。

有男生說,我不是在乎性經歷,我只是覺得一個女生跟人輕易發生了性行為,就說明她性格放蕩,不自愛,不適合做老婆。拜託,且不說相當大比重的女生是在莫名其妙半推半就、「我就蹭蹭不進去」的情況下發生了第一次,就算一個女生是在自願的情況下發生了性行為,無非是她有正常的慾望,或是有相愛的伴侶,只能證明兩點:1、這個女生生理髮育正常,對性有自然的需求和慾望,不是性冷淡,在一起後性福的比率較高;2、這個女生情感需求正常,有愛的能力,不是愛無能,在一起後幸福的可能性比較大。

對於女生來說,情況比較複雜。你當然可以選擇守貞,在婚後發生性行為,這樣的好處是可能會迎合一個有處女情結和相信「先父遺傳」理論的男性,獲得他把你視如全新一次性筷子般的珍惜。但代價是,你的性探索較少,賭注太大,如果性趣不合、尺寸懸殊、性需求不匹配、對方床品較差,你一輩子的性福快樂都會大打折扣。你也許會錯過這個星球最美妙的東西之一——性高潮,和它帶給你的戰慄、喘息、噴潮、觸電般豐富的感受。那一刻,你覺得生命真奇妙,也真完整,你慶幸自己作為一個人而不是一塊岩石活著。

我想對來信的女生說,要相信父母的觀點有特定的時代性和局限性,它給你帶來的好處是以限制你為代價。遵從自己的內心、了解性並嘗試性,對於你來說是一件全新的事,它有風險,也有獎賞,它給你帶來的好處是以自我拓展的方式,而所謂的風險也不過是夕陽產業。我特別期待八十歲的你回望自己一生波瀾壯闊、豐富多彩的性生活,會感謝你二十歲時那個勇敢的決定。

https://pic4.zhimg.com/655d162805c62bd1ce38304a8a9a0913_b.png" w="350">青杏網:

青杏網:青杏 | 性·知 性·情 性·趣
青杏社區:青杏社區
微博:@青杏網
微信公眾號:

易生活教育 elife_education

青杏文化 qingxingwenhua


我認為,一般來說,成功的婚姻基於四點:
第一,喜歡。
第二,性愛和諧。
第三,門當戶對。
第四,三觀相符。
實在不容易滿足的話,第一條可以勉強,但起碼彼此看順眼,第三條最好不勉強,第二條第四條決不能勉強!

關於第一條,喜歡。我只能說,在彼此順眼的基礎上,感情是可以培養的,愛情不止包括一見鍾情,也包括逐漸發現對方優點被吸引。

關於第二條,性愛。回到了該答案的主題。性愛和諧有多重要,我不贅言,只是提醒一句,少女時候可能覺得生理需求一般,但切不可忽視未來的需求,老話說得好,三十如狼,四十如虎……重要的是,為什麼要把性愛放在婚前????簡單的說,婚後才發現不和諧,是要離婚的,除非你願意勉強一輩子,其實也容易出事,畢竟,長期性壓抑會讓人的生活質量、情緒狀態嚴重受影響,沒有性福,難以幸福……因此,確認性愛和諧,是確認兩人可以領證的前提條件之一。還不明白?打個比方,大病重病,先吃藥再看醫生,妥嗎?先給分數再考試,妥嗎?道理是一樣的,結婚證是你們確定可以共同生活後的一個錄取通知書,不是你們開始實驗是否合拍的准考證!!

關於第三條,門當戶對。差距不是太大就好。王子和灰姑娘並不容易,其他王子出門帶公主,灰姑娘的王子怎麼辦?除非,灰姑娘可以用高學歷、優雅氣質等條件來彌補,但,也只是你而已,兩個家庭之間的差距是無法彌補的,灰姑娘的家庭仍然是弱勢的,參見霍郭二人。窮小子和公主也不容易,窮小子給不了公主自打出生以來就存在的優質生活,公主甚至不懂得物質有多重要,所以,她愛上窮小子是可能的,是任性的,但真的涉及柴米油鹽得時候,呵呵……當然,窮小子倒插門並無不可,如果他覺得以他的背景可以在公主的貴族圈子裡待的舒服的話。

關於第四條,三觀相符。其實,就是脾氣,性格,習慣,財富觀,對未來的追求,等等,兩個人能否合得來。最終合不來,這日子沒法過,而且矛盾往往表現在小事上,總認為自己正確,對方錯誤。需要注意的是,沒有任何兩個人天生適合做夫妻,必要的磨合是必然存在的,磨合的時間有長有短,但我覺得,都不會太短。所以呀,戀愛多年最終分道揚鑣,與戀愛不久結婚,結婚多年最終離婚收場,本質是一樣的,區別只在於領證的節點不同。但是,後者的代價要遠遠大於前者,分手是兩個人的事,離婚是兩個家庭的事。當然啦,從一生來看,這一條決不能勉強,但我不是說一定要戀愛多年磨合完畢才結婚,畢竟對時間的要求太長,我覺得吧,差不多就行了,心裡多少有數即可。有些不合適,其實一開始能看出來。

我覺得,前面三條,是可以很快確定的,只有最後一條需要長跑。前三條不滿意,可以快到斬亂麻,沒必要繼續浪費時間。最後一條,只能說,祝君多努力,好事必臨頭。

補充:關於「傳統觀念」。不要跟我提傳統,我很難說服自己把婚姻成功得本質原因歸結為傳統婚戀觀,相反,傳統之下造就得悲劇更應當被重視。再換個角度,一切不能與時俱進的觀念都是耍流氓。

回答完畢,祝好。


我怕我最後與一個湊合的人過一生的時候 會後悔沒有把第一次給最愛的人


本人女 屬於非常保守那一類人 暗戀一人4年 這人一直都不交女朋友 只有我一個紅顏知己 後來大膽表白 才發現他已暗戀了7年 我們都保守也互相尊重 不發生進一步關係 主要也是因為異地 一年見一次 沒時間發展 兩年後我主動 覺得只有給他才不會後悔 最近也快結婚了
像我這種落後保守又封建的人 只有確定了一輩子就這人的時候 才願意走最後這一步 題主矜持住


和喜歡的人,做快樂的事,別問是劫是緣,他若愛你,不會計較,你若看走眼,即使以完璧之身嫁他,他也未必視你如珍寶,何來那麼多說道…


我是獨生女,但是在我之前有過一個哥哥,有過,但是沒生下來。
為什麼沒生下來?因為我媽把他打了。
為什麼打了?因為這是她跟我爸婚前2個月不小心懷上的,到6個月了,去檢查,熟人看了說一句:
算著日子好像不對啊。
我媽和我爸恐慌了,他們是那種封建老古板的人,生怕被別人說婚前就有性行為,不守貞操啊blablablabla……
然後就打了。是個很健康的小子,我媽看了一眼就後悔了。
20多年後,我跟老公也意外有了孩子,當時只領了證沒辦婚禮,想等著經濟寬裕再辦。我媽說:
把孩子打了吧,以後再懷。
對此我只想說:去你大爺的,你自己的娃被你害死了還想害我的娃,做夢!
當然這話沒說出口,現在女兒8個月了,活波可愛。
————————————————————————
有這種想法根本上是思想問題。


親愛的姑娘,對於婚前性行為這個話題,雖早已討論過N次,但站在姐姐角度上我想給點建議。 貞操觀我認為是女孩對自己的一種保護和尊重,真正愛你尊重你的男孩,絕不會因為你不跟他發生關係而棄你而去,反倒是那些想要玩玩你的男生,會馬上離去。現在社會開放,有人說,不試怎知道他是不是有問題,行不行之類的。但我很負責的告訴你,不用獻出自己的第一次,你一樣可以試出來。 親愛的姑娘,是否是處女不會影響一個好男人對你的尊重和喜歡,但影響你對自己的態度和疼愛。即使有人叫囂這個世界的處女只存在幼兒園,我也希望你是那一個OK,姐姐也沒有婚前性行為,也找到一個合適的男人。親愛的保護好自己,不管世風如何,請做一個聰明又自愛的姑娘,祝你早日找到屬於自己真正的幸福。


我是個還比較年輕的妹子,綜合身邊各種妹子的經歷,婚前發生性行為,意外懷孕的機率極高。關係好到可以談論這些隱私的幾個好友中,一大半遇到過這樣的困境。

有發生了之後結婚的,和不結婚的。結婚的情況中,女方家庭壓力很大,男方家庭總是各種閑言碎語。而且兩個家庭很多問題就不好愉快的交流了。至於不結婚的就是做手術,有男友很負責的,也有連做手術都不陪同的,還有拿不出錢的,然後女方到處借錢....做了手術之後很久很久還會想起這個孩子,想像如果孩子還在的話就該多大了,並且看見小孩會傷感,看見嬰兒用品還會難過。


並且她們和我聊天都是告誡不要走她們的老路。很痛苦的,女生發生這種事始終是受害者。要對自己的身體和孩子負責,如果沒有做好當母親的準備,請不要將無辜的小生命帶來又帶走。
最安全的辦法應該是,你們定下來了,雙方家庭都認可了。如果懷孕了可以給孩子帶來一個安定幸福的環境再說。這樣不僅僅保護自己,也保護了孩子和家庭。
最後的最後,底線的底線,請做好安全措施吧!女生請自愛。如果男友想發生關係,問問他如果懷孕了怎麼辦,看看他考慮過這個問題沒有吧!哈哈

回來看見大家討論挺多。補充一下,其實身邊這些妹子意外懷孕的原因,完完全全都可以避免的。婚前性行為對不對沒有定數,但是不好好學習相關知識肯定不對。 為什麼說出這些呢? 好心而已,既然她們信任我,給我訴說了她們婚前意外懷孕的痛苦,以及她們對於打掉孩子久久不能忘懷的內疚。她們的痛苦是那麼真實,作為聽者我都能感受到,她們心理創傷的嚴重。所以我說出來,希望有更少的女孩經歷她們同樣的苦難。


推薦閱讀:

有思想的女生大多都單身嗎?
第一次相親時應該說什麼(女生篇)?
男神的標準是什麼?
為什麼每次追我的都是大叔?!

TAG:情感 | 兩性關係 | 戀愛 | 性心理學 | 兩性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