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佛教普及書里的因果真的可信嗎?

近來閱讀虛雲大師《禪修入門》,索達吉堪布翻譯的《菩提道次第廣論》,《大圓滿前行引導文》,聖嚴法師佛學三書。我在閱讀裡面講因果的事例中有很多迷惑,感覺不太可信。比如「野狐公案」,某高僧因一句不落因果做了五百世的狐狸,那平常人平常那麼多信口胡說要遭多少世的罪?比如「殺業」,買別人殺的活物沒有問題的話,難道連「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都不懂?我並非不信因果,但實在不信因果如此簡單。是否我應該追尋得道高僧學習,不要自己亂讀佛經?


隨喜師兄。這些書都是好書呢。

在《佛說阿彌陀經》的最後,有這樣一句話,「當知我於五濁惡世,行此難事,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為一切世間說此難信之法,是為甚難」。對啊,世尊都說過呢,這是「難信之法」。難信的還不止是因果呢。比如對極樂國土的描述,「有七寶池,八功德水,充滿其中,池底純以金沙布地。四邊階道,金、銀、琉璃、玻璃合成」,極樂國土比起馬雲先生家,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難信吧?再比如對於往生凈土的描述,「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若一日、若二日,若三日,若四日,若五日,若六日,若七日...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一心不亂,念一天到七天佛號,極樂佛國的簽證就下來了,難信吧?哪怕是關於世間的描述,「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就這句話,能真正深信的人,恐怕也不是很多吧。

世尊的話尚且如此,祖師大德們的話一時存疑也是正常的呢。「疑」怕嗎?不怕。敢於懷疑才是正信呢。一點都不疑就信反而是迷信了。佛法能讓我們那麼多的人信奉受持,正是因為它是經得起懷疑的。存疑而後求解,小疑得小悟,大疑得大悟。破一分無明,證一分法身。

修持講究「信」,「解」,「行」,「證」這個次第。但是也不是說,只有百分之一百二「信」了,才能繼續往下「解」,而後才可以「行」。信一分,便解一分,接著行一分,然後證一分。這個時候回過頭,信便又會自然而然地多增加一分。信解行證不斷循環,彼此促進。

一開始我們信現世因果就很好了。「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及時宜自勉,歲月不待人」。哪怕就信這一點,我們就可以修行好久了。功夫深了,再慢慢接著信三世因果,乃至多世因果。

至於佛經和祖師大德們的書籍,但讀無妨。信的地方信,不信的地方姑且留著。哪怕十句里暫且只有一句受用,那就先用好那句。讀的次數多了,不理解的地方也就越來越少,能相信的地方也就越來越多了。

您覺得呢?


明確的回答你,不需要去信,最多半信半疑,這些故事大都是幾百年前的事情了,三世因果涉及多生累世,可以說是極其複雜的系統,不是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那麼簡單,有很多故事都把因果說成了如同1+1=2那麼簡單,好比1+1=2是數學的內容,但是就用1+1來解釋闡述整個數學體系合適么?因果也是如此。

現代的所謂因果實錄更是在胡扯,就當胡編的故事看吧,既然是胡編的也就不聯繫看了。因果唯一要理解清楚除了修行到程度後自己證得自己看清,一切和你說某某前世如何導致現在怎樣的都是耍流氓!


才五百世狐身么,同時期有些人現在還不知道在哪呢,正好修人身難得嘛。沒有買賣就沒有殺害,是廣義宣傳用的,你覺得你一個人垃圾分類全國人民就都能做到了?具體見了生命危難之際,有緣起還是救命為先。你看了這麼多理論,還沒被折服,糾結這些內容,那就先不要管,繼續讀書


來來來,請看香港大學佛學中心主任衍空法師,為香港中學生寫的佛學課本中,怎麼說輪迴的呢,絕對靠譜。

輪迴那點事(翻拍自《正覺的道路》)

如果有興趣,還可以繼續學習。

《輪迴與業》摘錄


因果並不簡單,幾萬劫眾生纏縛的來龍去脈,只有佛菩薩能清清楚楚。
第一個野狐公案,為什麼是500世,不知道他的那句話對多少人造成了什麼程度的影響,所以不清楚。另一方面,也是說:人身難得。
第二個,有些地方不產或少蔬菜,允許吃三凈肉,總不能餓死人。另外,從吃到不吃肉,也需要一個過程。


你讀經書卻心有存疑,說明你現在對佛法抱持的是「研習」的態度,而不是「信奉」的態度。我跟你也是類似的,所以也說說我的看法吧。

佛教普及書里說的因果,都是不可信的,只能當做參考。佛祖終其一生都沒有著書立說,所有的佛經都是後世弟子們根據自己的回憶、理解、感悟而編輯整理出來的,嚴格來說,全是偽經。佛祖作為第一個大家公認的「覺悟者」,肯定是有說過「因果」的,但因為後人理解不一,不同時期、不同人整出來的佛經,關於「因果」的闡釋就差別巨大。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到底誰有理,自己看著辦!

《禪修入門》,《菩提道次第廣論》,《大圓滿前行引導文》,這三本書我都沒看過,所以就不評價了。佛經應該是不存在「亂讀」一說的,但是作為初學入門的話,建議你看一看《阿含經》、《金剛經》。


推薦閱讀:

為什麼算命先生不為自己家人算呢?
如何成为道教弟子?现在真正的道士是怎么生活的?

TAG:佛教 | 宗教 | 佛學 | 因果 | 修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