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轉死是什麼原理?

畫畫時總是翻轉之後感覺各種走形,翻回來就不會有那麼強的感覺,這是什麼原理,怎麼才能練到不翻轉死?


告訴我,你是不是覺得自己照鏡子很美,自拍很醜?

你用手機自拍一下,然後照照鏡子,你會發現自拍的照片要比鏡子里的自己或者記憶中的自己丑,不論如何看上去都有點怪異、陌生。

你要是對比一下你會發現照片與鏡子里的影像是左右翻轉的。

注意下面的小人伸直的那隻胳膊的朝向,另外,這兩個手都是我的左手:

(別計較背景,寢室里只有廁所有大塊的鏡子。)

很多人都沒有注意到這一點:這很反直覺,鏡子中的影像與自拍中的影像是相互翻轉的。

不信的話你可以用油性馬克筆在左臉上做個標記,然後打開手機前置攝像頭,你會發現標記出現在屏幕左邊,自拍一張,查看相冊,標記會跑到屏幕右邊。

手機儲存照片的時候會悄悄翻轉照片以還原他人眼中的你。

你對自己樣貌的認知來源是鏡子,而鏡子中的你的樣貌其實是與別人眼中的樣貌是翻轉的。

自拍還原的是別人眼中你的樣貌,所以需要進行一次翻轉。

人們總是傾向於喜愛熟悉的事物,我們會更加傾向於喜歡自己的親人以及朋友的容貌,日久生情的原因也是這個。第一集里看上去不是很順眼的女主在最後一集里看上去會變得很漂亮。我們對於自己樣貌的評價也是這樣的。

除非一個東西絕對對稱,否則翻轉後一定會有微妙的區別的,這個區別肉眼也許很難察覺,但是卻是客觀存在的,並且對你的潛意識造成影響。

我們每天照鏡子日復一日接受了自己的樣貌,如果將其翻轉過來,其中細微的區別會讓你感到「怪異感」「違和感」——注意,這不是恐怖谷,但在原理上卻有一定相似性。

「怪異感」「違和感」耿直地表達出來就是丑。

不過好消息是別人眼中你的自拍要比你自己眼中你的自拍要美,因為自拍的成像效果與別人眼中的你是一樣的。

當然,如果你是一個對自己的容貌極為有信心的自拍愛好者,每天都在朋友圈九宮格發自拍,那麼你一定已經習慣並接受了自拍中的自己。那麼上面說到的翻轉丑對你無效。

畫畫也是如此。

樓上幾位已經說過了,畫外向曲線有悖人手的自然運動,必然會導致不對稱的現象出現。當我們習慣了一個形象時,如果將其翻轉一下,那麼其中微小的差異將會使你感到不快。也就是題主所說的「翻轉死」。

如果你理解了我的論述,那麼你能夠明白:

從以上陳述可以得到幾個推論:

1.名氣越大的畫家翻轉死越嚴重。(技藝精湛能夠實現鏡面對稱的畫家除外)

2.一般的講,越經典的形象翻轉死越嚴重,尤其是由單一畫師塑造的形象。

3.畫家眼中,自己筆下翻轉死現象會格外凸出。

4.初次見一個新形象,立刻進行翻轉,那麼翻轉死現象會比較弱。

類似地,我們往往會覺得錄音中自己的聲音會很怪異,擴展閱讀:錄音里的這個聲音是我的嗎?怎麼這麼難聽!—果殼網


我來自己不專業的分析下…其實翻轉不死的人看那些翻轉前的「翻轉死」也會覺得有問題的……原因就是基礎不紮實 透視沒有練習好

多半翻轉死的人都是習慣畫慣用手相對的角度(比如右手畫畫的比較喜歡畫面向左邊的人)因為以手腕為圓心 手最適宜的活動範圍是手心朝向 線條相對更穩定 比較快速的練習方式是畫畫的時候從草稿開始就不停翻轉矯正 不過如果基礎不好的話還是很難完全修正的 所以建議還是多練習基礎 練習不熟練的角度


舉個例子簡單說一下,這個問題好像我記得以前也說過。

首先我們說一個道理,人的手自然運動的時候一定是一個內弧運動,這是生理特徵,也就是說平時我們畫直線或多或少都會像2一樣,這點在你不畫畫的時候就已經通過日復一日的生活強化在你大腦里了,因為很自然,你身體不會排斥,這是一種本能行為。

但是你想要畫出3的這種線條,你必然要做出跟身體結構相悖的運動軌跡,也就是要挑一下,這就是一種刻意行為。

翻轉的一瞬間,你的本能行為會全部替換成刻意行為,於是就產生了翻轉死的結果。

在沒有鏡像功能的情況下,畫家都是不斷磨練自己的技能達到盡量的還原實物,可很多畫再翻轉的一瞬間還是會產生不和諧,總之是不能達到你沒翻轉時的效果,就算形對了,構圖光感依然會產生偏差,就連照片也是一樣的。

但是隨著你對觀察方式提升,和cg特有的翻轉效果可以盡量去避免這種情況,不過如果你的技術還不到位,那翻轉只能給你驚喜了。

還有這是一種共性觀察方式,除非你關節是反著長得,都是會有這個觀察誤差的,盡量通過練習去鍛煉自己的觀察方式來解決這個問題吧。


這種問題在心理學有個專業名詞——恐怖谷效應。

人類對和自己相似但有細微差別的東西會本能厭惡,因此看到翻轉的照片會覺得丑。同理初心者畫的東西很多是基於經驗而非技巧,因此許多新手畫出來的東西都和鏡子里的自己有幾分相似。無論什麼都難做到完美對稱,翻轉自然會看起來丑。

這告訴我們:1.輔助線的重要性;2.繪圖過程中時常左右翻轉的重要性


這個你就看tea的回復就對了——基本結構功底不紮實造成的。

不過由於現在軟體的便利,你在萌新階段反而可以利用這點來強化自己薄弱的技法,進行校正,修訂。

畫面翻轉後自己還看不出來但別人仍然能提出科學的錯誤指證……要麼堅持到底做一個奔放的我流藝術家要麼虛心接受繼續練吧哈哈。

切記每次要記得自己結構弱點暴露在哪裡,針對進行練習會有改善。


現在9個答案說的全都不對…最起碼不算不對,那也是不相干沒解釋清楚。

翻轉死其實是在強行切換你的左右腦主導地位而已。如果你的「美術視覺」(右腦思維)鍛煉得足夠好,不翻轉之前就能看出有問題。

實際上這就跟什麼都不教,直接給初學者一張畢加索自畫像讓他臨摹,(真的是初學者的話)正著畫的永遠比 倒著畫再正過來 要差很多。
【這是一個經得起考驗的實驗,你在哪裡測試都會看到非常明顯的效果】。


其實用 「知識的陷阱」 這個角度來講,就是人們掌握了某些知識,就很難再去讓自己摒除那些知識以一個「還不懂這些知識的新人」的身份去思考。

人的左腦是「抽象思維」,是「符號化思維」,突出「理性」;
人的右腦是「具象思維」,是「感知性思維」,突出「感性」(不是感情的感,而是感知的感)。

你在畫畫的時候,左腦主導,就會控制不住自己的潛意識去抽象「這是鼻子」、「這是嘴」,而【抽象思維下更注重「符號」,只要「符號區分度符合大腦資料庫」你就會認為這是對的】。所以用左腦主導繪畫的成品,總會讓「藝術基本功紮實」的人看得莫名其妙:「這裡歪的這麼嚴重你看不出來?」他還真看不出來。

畫畫能強迫自己用右腦觀察去主導,就很少出現「翻轉死」(要麼不死,要麼翻轉前就死了)。其實就是去掉符號化思維,你的主要觀察模式從抽象變成了具象,就會發現很多你以前很難發現的問題。

如何專門訓練?
你可以測試一下:現在不找任何參考,馬上回想qq和微信的圖標,然後畫出來。
如果你發現有些細節你回想不起來,恭喜你你是與其他人比較更容易有「翻轉死」的風險的。

從現在起有意識地鍛煉自己的「具象」思維。
不要看到「A」說「這是樹;看到「B」也說「這是樹」。因為這是符號思維,以後觀察方式應該是:這是暗部成XX、外剪影是XX、有XX處亮部的樹。
畫畫先從找點法開始,因為找點往往很難啟動符號思維,等於變相讓具象思維去主導。等習慣了這種感覺,再省略找點的過程不遲。

說實話真正的大牛需要的不是單一的某種能力,而是左右腦思維隨時切換,二者缺一不可。
不過對於絕大多數「初學者」而言,先能做到「去符號」思考,就已經很困難了。


原理的話,在下不甚清楚,

出現這種問題,大概率還是形體和透視技不如人。

解決方案倒是有一套:

當初剛剛接觸板繪的時候,

形體比例、透視一塌糊塗(當然現在也不咋地)

老師強行逼著我在翻轉之後的畫面上修改,

然後再翻回來畫一會,

然後再翻過去畫一會,

畫的時候翻來翻去,

完成後效果真的好了很多。

後來畫的時候時不時會用翻轉來檢查,

效果拔群。

ps.認識的很多畫手,都是通過翻轉來檢查自己畫面各種問題的。不是因為我不會翻轉死,而是我再畫的時候在瀕死的邊緣把畫救回來了。

至於其他媒介的大手,翻轉檢查不方便的......

需更加苦練基礎、勤加磨礪才是。


人身形本身就不是絕對對稱,非對稱狀態下人體的平衡感就會做出微調,帶著這樣的平衡感寫字畫畫自然會走形。

臨時的解決方法是畫的時候不停的翻轉檢查和修改。

根本的解決方法是盡量端正自己身形,培養精準的空間感,多練習各種角度的線條,培養協調性。

另外在由情緒主導的情況下畫畫寫字就容易走形,右撇子往右左撇子往左。

所以保持平靜的心性畫畫也是有有很大幫助。

身正,心正,畫出來的型才能正呀。


看久了大腦自我修正了毛病,和前後置攝像頭拍照一個理。


我給你說一個個人理解

我們的眼睛成像原理是小孔成像,就是說物體——眼睛——大腦的過程中,大腦從眼睛那裡接收到的影像是倒著的,大腦自己把這個像垂直翻轉,於是成了你以為你看到的。

而這個過程就產生了誤差。


視覺疲勞。多練習


苦練基本功


個人推測:畫的時候歪頭,斜視,就好比寫字習慣把紙斜著寫…


左邊臉右邊臉都好看的我表示沒啥區別。反轉是一個道理


推薦閱讀:

如何提高動漫繪畫水平?
板繪零基礎該怎麼自學?
賽璐璐上色陰影邊緣該如何處理?
這幅畫的人體比例真的有問題嗎?

TAG:繪畫 | EasyPaintToolSAI | 原畫 | 板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