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凡達》是不是(或者算不算)一部動畫片?

這個問題是《動畫概論》課老師提出的一個極好的問題,可惜是作為一道課堂測驗題目,課堂上完全沒有討論過。希望能夠在知乎上彌補這個遺憾。


不是,最多算騎牆

from動畫概論:動畫片的解釋是:以畫平面上的圖畫或者立體的木偶以及物品作為拍攝對象的電影
http://www.ictedu.cn/show.aspx?id=1795cid=81
根據這個定義,動畫與電影的區別在於拍攝對象,一個是圖畫和立體木偶,另一個是真人。

阿凡達在綠幕前拍攝,一部分演員戴面部表情捕捉系統進行拍攝。

但是,從定義上說,不論你有沒有使用表情捕捉系統(露沒露臉),你都是作為真人而存在的拍攝對象。這些拍攝內容應該被定義為真人電影,更何況片中還有部分搭建場景和沒有帶面部表情捕捉系統的片段,這些片段一定是作為真人電影定義的(比如【黑客帝國】,是不是真人電影呢)

即使那些片段被定義為動畫(比如極地特快),某些電影【誰殺死了兔子羅傑】,【殺死比爾】,【天生殺人狂】中出現了純動畫和和真人電影的混剪,但還是定義為真人電影;跟何況阿凡達中的「動畫」部分其實也是真人作為拍攝對象的。

【殺死比爾】,放了一個hx的,全版太重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Slwpt4gtCNg
【天生殺人狂】 請自己戳

【誰殺死了兔子羅傑】 鑒於該片被定義為騎牆片,avatar也可以曖昧地被稱為騎牆片。


回答問題之前,我想贊一下樓主,這個問題太棒了^_^

首先我想解釋一下"動畫"這個詞.
"動畫"的英文是Animation,而這個詞是來源於拉丁文"animātiō","帶來生命"的意思.比如這樣:

這裡我暫時只放這幾張,讓這匹"畫出來的馬"通過每秒多幀的方式進行變換,可以得到如下效果:

(O_o知乎怎麼貼不了gif圖片??? 那你們自行腦補吧,這匹馬就跑起來了~~)

這就是"動畫"的原理.我們為這匹"畫出的馬"帶來了生命.而這匹馬本身是不存在的,是我們人為"再現"的一個過程.

既然說到這裡了,就不得不談下電影的原理了.

我們同樣以"馬"為例子.

同樣的,我們將這些"拍攝的馬"通過每秒24格進行變化,我相信,你們懂的.

戈達爾的那句名言:"電影是每秒24格的真理"就是這樣來的.

不知道聰明的人看出"電影"和"動畫"的不同點沒?

"動畫"中出現的那匹馬是我們畫出來的,它本身不存在.是我們"再現"的一個過程.
而"電影"中那匹馬是我們通過攝影機"拍攝"下來的.是個"記錄"的過程.

繼續回到"動畫"的概念

正如"動畫"的定義:"為....帶來生命" ,所以我們不一定要通過"繪畫"這種方式.部分國人對"動畫"的理解僅限於此.

接下來,我們看這個:

我是動畫啊!!!!

我也是動畫啊!!!!

而且我們都不是"畫"的哦.

前者是通過"電腦製作的",後者是通過"粘土".但偉大的製作者們都為他們"帶來了生命".

這些都是動畫哦,好了......大部分人到了這個地步就%$%#$$*@$#

我們接著看幾個偉大的"動畫"產品.
視頻封面El Hotel Eléctrico (1908)視頻
視頻封面鄰居 Neighbours 1952視頻
視頻封面傲嬌椅的故事A Chairy Tale (1957)視頻

看完了么?

產生質疑了么?

這怎麼也算動畫啊!!!

可惜它就是.....

這三部短片運用了"動畫製作"一種了不起的技術:"stop motion",也就是我們熟悉的"停格技術".

他們創造了"動畫"的另一種類型"真人動畫".

樓上幾位提到的&<誰陷害了兔子羅傑&>就是屬於這種類型.

"真人動畫"是動畫嗎?

答案是肯定的,因為它運用了"動畫技巧".而且使一些無生命,不能動的東西在銀幕上運動了起來.

憑藉這一點,我們就可以去判斷&<阿凡達&>這部電影了.

&<阿凡達&>中的藍色納美人是通過"Motion Capture"這種方式製作的.我們來認識一下這種技術.

1.首先在演員的身上放置一些"採集點",就像這樣:

2.然後在演員周圍放置很多台吸收紅外線的攝像機,從各個角度記錄下這些採集點的錄像.把這些錄像信息輸入電腦,電腦經過分析重新模擬出一個空間,估算這些採集點在此空間中的位置.就像這樣:

看到沒?房間裡面密密麻麻的都是小型攝影機啊!!

然後通過電腦模擬出的空間塑造一個三維角色.就成了我這樣:

通過"Motion Capture"的原理,我們知道了這樣的角色是被我們用電腦做出來的.和用畫筆將"兔子羅傑"畫出來的原理一樣.

只不過&<指環王&>中的"咕嚕",&<阿凡達&>中的"納美人"追求的是高度的逼真性,想讓我們觀眾信以為真,因為好萊塢就是個造夢的機器嘛~~三維動畫技術一直被譽為是"取代電影表演"的技術,所以好萊塢諸如梅麗爾斯特里普之類的老戲骨就公開反對這種技術,因為這是會斷送"電影演員"這個職業的技術.這是後話了.

本質上來說,&<阿凡達&>仍舊是將"不能動的東西"運動了起來.採用了"Animation"的技術.所以我仍舊將它稱為"一部採用了Animation Technical的真人動畫".

或許大家會認為,既然&<阿凡達&>是部"動畫片",那為什麼沒被提名"最佳動畫長片"呢?

我會告訴大家,也許奧斯卡也正傻傻的分不清呢!!!

上面發的第二個視頻鏈接是部叫做鄰居 (豆瓣) 的經典真人動畫.
它當年還獲得了奧斯卡Best Documentary的獎項,你說好笑不好笑?


曾經,有人發明了刀。他們把鋒利的東西叫刀。

然後有人將刀和刀組裝,發明了剪刀。鋒利不在是刀的專屬天使。人們苦苦開始反思到底什麼是刀。什麼是剪刀。有人提議將可以分開東西的東西叫剪刀。

然後有人發命令開瓶器……

然後有人將開瓶器和剪刀組合,發明了……
看在剪刀個頭大的份上,就還叫剪刀吧,
……
……
……
再然後,就有人發明了這貨!

=========

假設我們採用這個定義:動畫與電影的區別在於拍攝對象,一個是圖畫和立體木偶,另一個是真人。

那麼,這貨怎麼辦?

只有詞典隨著社會發展更新的道理,哪有社會發展要將就詞典的道理?

融會貫通是創新不可或缺的成分,我們應當擁抱融合,加速融合,無縫融合。而不是割裂融合,逆轉融合……

所以,愚以為與其做這種口舌之辯,爭論一個孩子究竟應該隨父姓還是隨母姓,倒不如好好為這個孩子想想,想想他/她/它叫什麼好聽,叫什麼有意義,叫什麼,當孩子長大的時候,依然覺得父母給的名字還不錯,甚至拍手叫絕。

在此感謝@吳向越邀請。


這個作為一個討論話題或者自由問答題是一個很好的題目,尤其是在《動畫概論》這種靠舌燦蓮花拿分的理論課上,不過應該是那種看一眼就知道怎麼答都無所謂的超自由題。阿凡達當然用了動畫技術,但是現在各種技術跨界融匯的例子太多了,糾結於純粹明確的定義毫無意義。

「鑒於漫畫是指以通過虛構、誇飾、寫實、比喻、象徵、假借等不同手法描繪圖畫來述事的一種視覺藝術形式,而在我國漢代畫像磚中古人大量有意識地使用誇張的表現手法,史學家認為我國才是漫畫的起源地。」
大概就是這種脫力的感覺。

(不過想正常地拿分你可以這麼寫——「阿凡達的確具有動畫的很多特徵,BLABLABLA……但是它又保留了演員表演等很多傳統意義上的真人電源元素,BLABLABLA……我認為阿凡達雖然不是一部純粹意義上的動畫,而是伴隨技術發展的必然產物,BLABLABLA……不拘泥於既有的動畫的認知,嘗試各種前所未有的視覺表達方式,為觀眾呈現美好的視覺體驗,才是我們動畫人永遠的責任和追求。」哦,實在是太政治正確了。)


對Raymond Fong的回答大部分認同,但是把Motion Capture也算到動畫里,是很有異議的。
關於motion capture的問題,我們不如來看一下業界觀點。
2001年起,奧斯卡開始頒發最佳動畫片獎(Academy Awards Best Animated Feature Film),獎項由美國電影藝術與科學學會(Academy of Motion Picture Arts and Sciences )頒發。2010年發布的新規則里明確指出,使用了motion captiure的影片沒有資格競選該獎項。

在學院獎的規則與競選資格中,有一條針對最佳動畫片獎的特別規則,該規則首先強調了被主流業界所承認的動畫定義:

DEFINITION
An animated feature film is defined as a motion picture with a running time of more than 40 minutes, in which movement and characters" performances are created using a frame-by-frame technique. Motion capture by itself is not an animation technique. In addition, a significant number of the major characters must be animated, and animation must figure in no less than 75 percent of the picture"s running time.

(大家都懂英語就不浪費時間翻譯了。有興趣的朋友們可以到奧斯卡官網上看一下細則 Rule Seven: Special Rules for the Animated Feature Film Award )

請注意在AMPAS看來「Motion capture by itself is not an animation technique. 」。 當然這個問題本身就存在爭議,motion capture基本上是表演和動畫的混血兒,騎牆派,滑頭的中間人...


個人認為,不算。
兩者的區別體現在「演員」上。動畫的演員可以是畫筆或是木偶。而阿凡達的演員依舊是人,只是對人進行了外觀處理。
因為演員的差異,動畫的演繹上限約等於無限大,而電影受演員表演質量的影響。電影離不開人,而動畫並沒有演員獎項。
《猩球崛起》里的那隻猩猩是動畫嗎?當然不是,演繹它的瑟金斯早在《魔戒》里就憑藉咕嚕拿了獎。看清猩猩背後演員的本質,我們才不會說出「就是個特效」這種話。
我認為只要「演員」這個職業還在,電影和動畫的界限就不會被打破,無論未來特效電影如何發展,都無法脫離人而存在。
也許有人會說技術成熟後不再需要動作捕捉,純靠特效製作以假亂真的角色,是否算是脫離了演員的電影?
你萌說的不就是換個真實畫風的3D動畫嘛= =

有演員就是電影,沒有就是動畫,簡單暴力,歡迎舉出特例~


特效片的歷史緣於定格動畫啊。在CG出現之前,金剛、星戰里的特效全部時擺拍動畫。但是從最開始,好萊塢就沒有把這類特效片放在動畫的分類里。自從侏羅紀公園開始全面使用CG動畫後,這能說是特效技術革新了,但沒有跨越到動畫片的分類來。所以,今天的阿凡達、少年Pi等特效大片還是不能算作動畫的範圍內,但是技術是相通的。「動畫技術」和「動畫片」還是區別很大的


動畫在我的印象里就是:所有物體均為虛構,無論是手繪圖片還是電腦CG,沒有真實的實物存在;而阿凡達雖然看起來很離譜,但至少還是基於真實情景來做特技,所以不能算動畫。


《阿凡達》是魔獸爭霸的宣傳片,講述了三本科技的人族和一本科技的暗夜精靈搶礦的故事,前半場,人族憑藉科技水平優勢,不僅搶了分礦還端了主礦,就在大家以為勝負已定的時候,暗夜精靈選手輸入作弊密碼,操縱全圖中立生物翻盤。


爵跡算


爵跡


面向未成年人的動畫片會有18禁鏡頭????


」官方「認為不是動畫電影。
詳見:
How Is Avatar Not an Animated Film?
List of animated feature films of 2009

說道」動畫片」,就更是:卡通、動畫、給兒童的等等各種隱含的含義了。

我有另外一種想法:可能是漢語中有太多的詞不達意的描述,所以我們才這麼關注「定義」。
例如:「節能燈」如果沒有定義,這個名詞是沒辦法存在的,10年後這個辭彙一定會消失。

另外,節能燈和動畫片的含義的問題的共同點就是,他們都和技術手段有深切的關聯。
技術手段。
語言體系,名稱體系能和事物的原本對應的越好,社會的整體效率肯定能更高。


我始終覺得,只有用紙和筆畫出的一張張圖片組成的才叫動畫片。
那阿凡達就是電影特效。雖然我很喜歡看阿凡達


推薦閱讀:

庫布里克的《巴里·林登》/(Barry Lyndon,1975,又譯《亂世兒女》)中,男主角截肢後的場景是怎麼拍出來的?
《透納先生》中都出現了哪些畫家與作品?
《歸來》宣傳是中國首部 4K+IMAX 院線電影,到底能帶來怎樣的觀影體驗?
電影拍了一半,主演去世了,怎麼辦?

TAG:電影 | 動畫 | 阿凡達電影 | 電影特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