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養男孩的說法正確嗎?


孩子成長過程中最重要的不是金錢的比例多少,而是父母的陪伴和以身作則的示範

父母能划出時間的投入才最重要,對國內的雙職工家庭來說這點很難做到,也因此才格外難得

缺少和父母的感情溝通,在一個缺乏平等,互相尊重的環境中長大,再怎麼窮養男孩富養女孩,都容易造成很嚴重的惡果

懇請各位家長,首先努力做個好人,做一個誠實和善良的人,然後多花點時間和孩子相處,去做他們的朋友,去營造一個平等的,講道理的家庭環境,而不是一個充滿權威蠻橫不講理我是家長你就得聽我的,或者你是孩子全世界都得讓著你的家庭環境

這才是問題關鍵

從這個基礎上來說,所有有關窮養富養的討論,都是無意義和徒勞無用的,這類說法不過是完全不懂家庭教育的人,為了偷懶簡單粗暴提出來的概念而已

更多精彩,請關注公眾號「惡魔奶爸Sam」id:lxg-milk 或掃以下二維碼,歡迎加入


謝邀,可是我不是男的,真難過……
不管男孩女孩,我都覺得精神上應當富養(不是寵溺),物質上就量力而行。
就我個人情況,窮養很缺愛,內心有無法填補的空洞,至今無解。
就我觀察我哥哥,他也缺愛,但是成長後成為很堅韌,但也挺冷漠的人。
我覺得假如父母通過故意精神上窮養來逼迫一個男孩速度變成男人,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以前看過一篇文章 很適合回答這個問題 複製過來了。

「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大概是在兒子三歲的時候,我聽說了這個育兒觀念。是的,和所有初聽此話的父母一樣,我理所當然地認為,窮養兒子,就是要讓他體會生活的艱辛,多吃苦,讓他有奮鬥意識;富養女兒,就要為她創造良好的物質條件,培養溫柔、高貴的品質,這樣長大以後,才能創造有品位有情調的生活。

我相信,很多父母正自覺或不自覺地按此方法,對自己的孩子施以影響,可是,很少有父母想到未來若干年後,當自己窮養的兒子遇到一個富養的女孩,會產生怎樣啼笑皆非的矛盾。

我提前遇到了這樣的尷尬。

先說我家的基本情況吧。

我家屬於經濟狀況尚可的家庭。先生經營一家模具公司,我全職帶兒子,不算大富大貴,卻也沒為錢犯過愁。但我堅決奉行「男孩要窮養」的理念,幾乎沒給兒子買過昂貴的玩具,好像就在他四歲生日時破過一次例,給他買了一輛遙控小汽車。穿著上都是小店淘來的外貿品。上了小學,我告訴他,我們家不缺錢,但這些錢是爸爸掙的,所以給你的零花錢不能亂花。如果要買課外書或是給同學買禮物,必須用自己的勞動來換取,就是洗個碗五毛錢,掃次地一塊錢,等等。

應該說,我的教育還算是成功的。兒子不貪慕虛榮,接人待物相當有分寸,自控能力也非常強,學習幾乎不用操心。用我妹妹的話說就是:姐,你這一輩子不上班,不掙錢,但你培養的這個兒子,就是你最出色的成果。

事情源於春節期間和女友的一次家庭旅行。

女友的女兒比我兒子小兩歲,當時開玩笑說兩家是要做親家的。但計劃不如變化快,在她女兒兩歲時,她先生因為工作調動,全家遷至深圳。但我們經常通電話,聊育兒經,偶爾她也借出差杭州的機會,來看望我。當我把「兒子要窮養,女兒要富養」的話告訴她時,深得她贊同。

事實上,後來的電話聊天中,她經常告訴我,她又帶女兒去香港了,給女兒買了限量版的芭比娃娃,買了gucci的童裝……她女兒也時常在電話里甜甜地叫我阿姨,聽得出是個見過世面、不怯生的小丫頭。

去年12月份,她興奮地打電話給我,約我春節去三亞度假,笑說兩個孩子有些年沒見了,趁機讓他們培養培養感情。

哈,當時我想,培養感情只是玩笑話,兩家找個機會一起聚聚才是真。所以,說服了先生後,我們兩家決定去三亞過春節。

因我空閑時間多,女友說由我來安排此行的所有事宜。說實話,三亞的好酒店確實很多,但六天假期都必須住五星級嗎?我徵求兒子意見,兒子說乾淨舒服就行。於是,我決定住四晚家庭旅館,住兩晚豪華酒店。這個決定也得到了女友的支持。

先到的我們在亞龍灣的家庭旅館迎來了女友一家。寒暄過後,小公主非常冷靜地環視了一下房間,說:「我們怎麼住這裡呀?」

我笑著跟她解釋說,這裡非常乾淨,而且離椰夢長廊很近,去沙灘也很方便。可小女孩不滿地說:「這裡沒有waiter(服務生),沒有游泳池,也沒有早餐……」害得女友連忙打圓場。

其實我也沒在意,心想家境優越、嬌生慣養的小公主有理由要求住得更好一點的。可是兒子替老媽打抱不平了,他私下跟我說,要不是初次見面,他早就讓女孩子自己去找酒店了。

這才是開始,後面幾天的情形幾乎完全出乎了我的意料。兩個不同家庭教育出來的孩子,在太多的事情上有著太多的分歧:每去一個地方,兒子都想坐公交車,可女孩就是打的;兒子想去吃海鮮大排檔,可女孩就是覺得不衛生……就算是一處海景,女孩子會發出「想要蓋幢房子」的感嘆,兒子卻在一旁笑她太矯情。

幸好兩家大人心態還好,認為孩子之間慪慪氣是正常的。後來我跟兒子說,你是哥哥,要讓著妹妹,盡量聽從她的意見。兒子還算聽話,儘管心裡有意見,但行為上還是尊重了妹妹。

度假的最後一天,兩個孩子發生了口角。

那天,我們逛的景點叫天涯海角,附近有個超大的土特產專營店。我們想順便買點特產帶回杭州。已經逛累的女孩子明顯不想去,她說:「拎著這麼些東西回酒店累不累啊?去機場買更方便啊!」這話明顯是針對我們說的,兒子有些不服氣,說買不買是我們的事情,你有錢就去機場買!

無趣之下,女孩子認真又天真地說:你這樣吝嗇錢,小心以後找不到老婆哦!

兒子想也沒想,回了她一句:你這樣的嬌氣鬼,才沒男人會娶你!

機場告別時,我跟兒子說,這一路過來,媽媽發現你有時候有失男子漢的風度,是不是應該向妹妹道一下歉?小女孩小嘴一撅,說:「口頭的道歉太沒誠意啦!你得買件禮物哄我開心才行!」

兩家的旅行就在兩個小孩之間的拌嘴加玩笑中結束了。

我想起錢鍾書先生的一句名言:如果你想跟一個人結婚,就先跟他去旅行。我跟兒子說起曾經的娃娃親,兒子正兒八經地說:媽,你可別害了我,這樣的女孩我可HOLD不住!

這次兩家的家庭旅行中兩個孩子的表現,令我感慨奉行「男孩窮養、女孩富養」的弊端。拿我兒子來說,現在看來,他是一個勤儉、自律的男孩,但也隨之附帶了過分嚴謹、不懂適度享受生活情趣的缺憾。而女友富養的女孩子,雖然有眼界懂潮流,將來不會被男人的小恩小惠所矇騙,但她同時也要直面自己因此而養成的驕嬌二氣,否則將來即使遇到心儀的男孩,其性格也會成為相處的障礙。

所以,「窮養男孩、富養女孩」現在看來也許沒錯,但等窮養的男孩遇到富養的女孩時,家長才會發現自己錯了。


謝邀。我個人不太贊同。

無論男孩女孩,窮養的結果出來就是,他對金錢和物質看得很重,金錢和物質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親情,友情等。他長大後,或者有很強的掙錢能力,衣食無憂。但是,他的心是空的,他對情感方面會比較淡泊。他得到了世間的名譽,財富和地位,但是他很難我有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

你能接受自己的孩子將來變成這樣的人嗎?你能接受的話,就這樣去養好了。


不覺得男孩就該窮養。
不多解釋,實際生活中你接觸5個窮養的男孩再接觸5個正常養的男孩你就會明白了。
與性格思維和習慣有關。
當然也不能一棒子全打死,這是個概率問題。


說這句話的家裡一定是男孩,而且窮


既然答案都是反對的,我就不強調這種中國式粗暴思維段子只是底層文盲之間流傳的歪理邪說了。

說下結果和應對,這個世界真的是時間和精力用在什麼地方最後就會變成什麼樣。(至少大部分是,不抬杠。)

窮養說到底是壓抑一個人的慾望,讓人的這部分天然的慾望轉移到其他地方。無法滿足的慾望一方面可能通過不折手段的想辦法賺錢,通過錢來彌補自己這部分慾望。如果投入大量的時間最後成功了,這就是絕大部分家長夢想的孩子出人頭地。失敗了就是社會上常見的各種沒能力又專搞歪門邪道,人見人厭的奇葩,中國式教育很多極品奇葩都是這麼誕生的。

慾望不會消失,但可以轉移,窮養除了進取心,也可以培養出反進取心。一個目標太高,長期達不到,最後出現逆反也是極為正常。一部分慾望長期被壓抑,最後自我的暗示為了合理化,會反覆給自己洗腦,這些不重要,然後就真的不重要了。
這裡舉個例子,很多文盲用「最美山村教師」郜艷敏,沒有跑,還是留在那裡,來證明她不需要被拯救,被打擾,然後從這種人間慘劇能看出真善美看到高潮。
但實際上這種卻是人面臨可怕壓力,不斷通過自我扭曲,自我洗腦,失去了正常思維的現實案例。
逃不了,躲不了,暴力,死亡,然後是來自家人和全社會對邪惡的支持,多麼完美的環境模擬。郜艷敏為了合理自己的生存環境和邏輯,自然只有自我洗腦成為一個堅定的斯德哥爾摩患者。接受現實,移情工作。
可悲的是她是因為暴力,死亡,全社會的迫害才變成這種病人。
而很多人是從小家庭和學校教育就變成了這種病人。

富養是另一種愚蠢,窮養相反的極端是對慾望的不斷拔高,蠢貨們沾沾自喜女兒不會被棒棒糖騙走,但奢侈品呢?暴發戶呢?會不會被混混吸引呢?這種情況都可能出現,慾望需要滿足,但慾望也是無窮無盡的,刻意拔高慾望這種愚蠢的話還一堆人奉為經典也是醉了。不過想來信這些的除了暴發戶,大部分其實也沒能力富養孩子,隨意了。

最後說下可能的方法,這世界其實沒有通用的道理,成人尚且沒辦法通過什麼賺錢寶典把自己弄出個人樣,何況從0開始教育孩子。你自己其實絕大部分時候代表了你孩子的上下限。運氣好培養好了,最差就你這樣子,運氣不好沒培養好,最好也就你這樣子。
所以少發靠孩子出人頭地的神經夢,現在不是古代一條路科舉完全靠苦和概率。

慾望不能完全壓抑,這會變本加厲或是導致崩潰。慾望也不能刻意去推高,這是自找苦吃毫無意義。

慾望需要滿足,也需要引導,為什麼說你自己代表了孩子的上下限?因為孩子的模仿和慾望也是從家庭開始,一家胖子,孩子很難不貪吃。一家懶孩子很難不懶。你天天下班麻將抽煙吹牛,想孩子好好讀書出人頭地,還是繼續做夢算了。
父母有健康生活,懂得學習,孩子自然也會看書學習,當然也別認為這樣孩子就能出人頭地。做生意,待人接物,這些沒有誰天生就會,從小模仿誰,從哪學會,被誰指導結果都是有差別的。

至於生了孩子丟給父母,美其名曰,我們正在努力打拚,為了孩子更好的成才。這樣告訴你吧,你孩子你不教育其實也沒事,小孩這種東西反正隨便怎麼都能長,生存環境惡劣其實也能長。沒人教育也會有樣學樣,運氣好也能成才,不過就是看運氣而已。


這個問題真是問到我心坎里了。
(更完,評論區若有討論再更)

題主可以聽聽我的故事。

我家家境一般,父母都是醫生。都比較信奉窮養男孩富養女孩這個理念。

我是家裡第二個孩子,我有個姐姐,大我10歲,別人都會說哎呀,肯定會把我慣壞的,結果我每次只能在心裡呵呵他一臉。

我從小沒買過零食,父母醫生的職業病,講究健康,我能理解。
我從小沒有過零花錢,因為我記性不好,怕我丟,我能理解。
我從小沒有過物質激勵,因為怕我驕傲自滿,學習又不是為了別人不是,我能理解。
我從小沒買過玩具,因為怕玩物喪志嘛,我能理解。
天真的我,很早就懂了很多道理,比如,沒有錢,我只能眼巴巴地看著別的小朋友去小賣店買零食買玩具,過生日時送的禮物,以及考試第一時父母開心地帶他們去吃大餐。

我後來初中喜歡看書,喜歡自己寫點東西,總會意淫自己有一天賺了錢能買包薯片吃,沒錯,我就是這麼容易滿足。我會看淡很多事,比如我考試第一到家也不會拿出成績單炫耀,因為沒用,第一又不能當飯吃,我不覺得不學習是很酷的事,反正對我來說可以無所謂,但名次還是要拿的,對,為了自己將來脫離父母能有口飯吃。我當時就世俗到這種程度。因為我真的太缺錢了,父母不讓我看閑書不給我買書的錢,我愣是為了買本20塊錢左右的書足足攢了一個月,對,每天從飯費里省點。那個時候我覺得我就像上山下鄉時候苦逼的知識分子,還老想著我是知識分子我忍了。

其實這些不算什麼,主要是人比人,氣死人。

該說我親愛的姐姐了,父母對於她,就四個字:有求必應。我記事晚,從我記事起就沒見到父母說過她一句,從來都是誇她,要什麼給什麼,當時我有個錯誤認知,就是我小啊,到她那個歲數父母一定也會溺愛我的,事實證明,就是我小,根本不懂事。我老姐果真就不負眾望,天生自信,氣質佳,學習好,領導能力強,以前還沒白富美這詞呢,有的話也錯不了。大家都喜歡她,我也喜歡啊,我也想成為她那樣的人。

然而,我始終不是,我學習不錯,但沒有認可,我就喜歡跟學習不好的人一起混,好過癮的,人家都可會玩了,性子又耿直,都跟梁山好漢似的,我在那能找到樂趣,覺得生活好的不要不要的。老師就不怎麼待見我,覺得我跟學習好的不像是一類人。但我總覺得自己是最早的馬丁路德金,我平等對待所有同學比老師還早。
我極度自卑,人長得又丑又黑,沒啥優點,沒有過青春期,因為沒法叛逆,我怕餓著自己,哪敢跟父母頂嘴,就這麼簡單,現在想想也是醉了。交女朋友什麼的就更別說了,想都不敢想。很早我就是死宅一個了。
我人生的前大概15、6年吧,基本沒什麼朋友,陪我的就是每天晚上的睡前幻想和睡中夢境,因為我的狐朋狗友被老爹趕走了。

誒,我就勝在哪啊,我心態好,沒有就沒有,一窮二白又怎麼樣,你有禮物有零食你了不起啊,我沒吃過大餐我也沒餓死啊,我給父母省錢你敗家,反正我就是這麼心理安慰自己的,吃穿不愁,不敗家,等我賺錢了養父母才對的起良心,父母的錢不是我的,唯一讓我不滿的,父母的錢也不是我親愛的老姐的啊,憑啥她能隨便花,也對,人家比我厲害。
完美的自我解釋。

太晚了,明天再更。
…………………分割線………………………………
竟然還有人等更,那不負眾望接著更新。

我只是想通過自己經歷來讓大家判斷「窮養兒富養女」究竟好不好,其實每個人不一樣,我心態好,所以對人生的影響會相對較小。但會有人由於父母不公平的對待,或是說跟其他人的比較中很容易產生心理不平衡導致做出過激的反應,或者有些人青春期會異常叛逆,對,非常異常。

接著說我吧,把我自己講完。
我當時就是屬於那種隔壁家的孩子,沒跟父母吵過一句嘴,學習好,不挑事,不挑食的十佳好少年,至少表面是這樣的,忽略我的狐朋狗友。
但其實你不知道隔壁家的孩子過得多苦逼。隔壁孩子也在羨慕你。

這個事得先說我姐,她小時候(聽我媽說的),那是買面還得用面票的年代,我們家在鄰居吃不上白面的時候天天有白面吃,那個時候我家在農村真算富裕的了。然後我天真的老姐因為看到鄰居家吃窩頭自己家不吃很不滿,就自己拿白面去換窩頭,每次聽到這事我就感到這智商咋能比我高呢,我在她那個年紀早知道哪個貴了。
可老姐能為吃的上窩頭高興好一陣子,我還得為我的薯片發愁。
再說我,跟我同時的同學相比,我還是覺得他們過得幸福,雖然當時他們家裡不及我們家有錢,但父母會為他們花錢啊,這個時候我都一臉茫然地看著他們父母給他們買東西,心裡想著,這得多不懂事的小屁孩啊,還是我比較吊,多會為家裡省錢,又一想不對,我家買個吃的分分鐘的事啊,不用省啊,然後又一想,勤儉節約是美德,我是好少年,不是豪少年。你不知道,我為了把父母不給錢買零食這件事在心裡美化了多少遍,才能安心地離開小賣店門口回家看書,畢竟書是自己好不容易攢錢買的。我就是個逗逼,真沒辦法。

好了,梗差不多也就這些了。說說以後的事吧。
我上高中後才脫離了以前的世界和生活,家裡在北京買了房,自己在北京上學。寄宿學校,父母每個星期都會給不少生活費,我再也不用為買薯片發愁,但我也沒吃薯片上癮,可以時常訂外賣吃好吃的,但我再也不能光明正大地進玩具店說買這個買那個了,不太好意思,而且都不會玩,也沒有了當初的興趣。我還是就看看書,沒啥特長也沒什麼興趣愛好。他們都說我是沒童年的孩子,我也這麼說自己。
我的童年就在我每天的發獃和幻想中度過的,好像沒啥能特別值得懷念的,所以我寫所有的東西,都不會寫童年,因為它真的很單調,沒有玩具,沒有小夥伴,沒有喝北冰洋汽水的快樂,沒有吃辣條風騷的吃相和辣的不行不行的嘴。
這些後來的我都得到了,我喝了北冰洋,確實好喝,吃了辣條,味道怪怪的讓你吃的不能自已,嘻嘻,還偷偷買了輛四驅車。但我真的不覺得這些很滿足,已經不是最渴望它們的時候了。

後來,我找了個女朋友,富養的千金小姐,大概是嫌我無趣,又啥也不懂,原諒我,我真不是宋冬野,我不懂小姐。我們的生活差距不是在錢上,而是思維上,我一丁點享受的細胞沒有,連包薯片都能滿足的我也不太懂什麼叫享受生活。我跟著她看電影,逛街,吃好吃的。哇,我覺得生活真是豐富多彩,有錢花原來還可以這麼花,可惜交女盆友不是找生活導師,所以她覺得我們不合適就分手了。
但我卻因為她重新打量了生活。

最後,總結題主的問題,這個觀念好不好,說實在話,窮養誰都不好,第一,窮養很容易讓孩子以為缺愛,你不夠重視他。第二,他就真的沒有了生活的樂趣,更容易愚鈍,不能發現生活的美。第三,如果他的心態不夠好,在心智不成熟的時候會做出過激的事。第四,他長大之後會下意識地把物質放在第一位,為什麼好多下層升上去的官員會有貪污的行為,因為他們窮怕了。

我很感謝我的父母在我高中心智成熟後放棄了他們的窮養兒的觀念,順利地讓我做了個既懂金錢來之不易又懂的如何去花錢的人。我也感謝我的前女友,她教會了我生活和享受的美。

以上。


誠然,家境好的家庭的孩子的成就動機會低。

但是,暴力傾向,低學歷水平,反社會,營養不良,更多的家庭經濟壓力導致的父母壓力引起更多的虐待和暴力,疾病,酗酒和吸毒等物質依賴,少女未婚先孕,少女媽媽,這些都和低收入直接和間接相關。

我不知道,所謂的窮養是什麼。以及是用來幹嘛的?


什麼鬼窮養富養,虎媽狼爸,全都是扯淡

最靠譜的是《教育心理學》、《發展心理學》

然而有幾個父母能在生孩子之前認真研究孩子的教育呢

不就是在網上無意間撇到了幾句話,看到媒體的報導,看人家孩子怎麼怎麼樣啊覺得很羨慕,於是彷彿自己渾身充滿了力量,得到了蓋世的功力,然後興沖沖的跑回去實施,發現自己的孩子根本不感冒,一點作用都沒有,

然後這些父母就開始感嘆:真是一代不如一代!

淦,也不照照鏡子,看看你們是什麼貨色,也好意思談教育?


已經被窮養到二十歲的男生來答:

我這個是真窮,不是你們那些有錢人所說的窮養。

首先是家裡確實窮,老爸做生意做不好,對家裡人也扣,我很少要求他給我買什麼,但是僅有的幾次要求他也沒有滿足我,這是物質上的窮養。

其次我很少和爸爸相處,他基本不管我,媽媽比較蠢,瞎管,精神上的窮養,不想多說,曾經因為一些矛盾讓我陷入了絕望,兩年沒有走出來。

曾經的窘迫就不說了,現在就說說影響。

首先就是摳,對朋友很摳,因為手中的零花錢實在有限,不捨得花在朋友身上,導致了朋友都遠離我。現在我沒有什麼朋友,也不想有什麼朋友,因為有朋友就意味著要花錢。太長時間的孤獨,讓我無法想像那些有死黨朋友的人的感受。

其次就是對錢的慾望太強烈。有人說這就是家裡窮,和窮養沒關係,但在我看來,這是因為被窮養,太多的慾望被克制,進而轉化成對錢的慾望。

還有在學校真的會被看不起,不對,應該是覺得自己不被看得起,曾經喜歡一個女孩,她的家庭條件很好,當時不會追女孩,竟然還不太熟就表白了(我真蠢),當然接下來就很尷尬,因為我真的不會追女孩…後來我看了看身上穿了兩個月的棉襖,還是放棄了,後來她給了我很多次和她接近的機會(沒辦法我長得帥),我都放棄了,因為覺得如果成功了熟悉了我看到我這麼窮也會很不好吧。

就先這些,有人看的話我就再想想要不要接著寫


如果男孩兒窮養是對的~
那麼哪兒來的貴族?


謝邀。我來講個故事。故事叫」我的貧富兩界。「

明明,80後,屬於新舊之交的一代。少時家貧,那時農村誰不窮呢,家家都是種田管果子為主,個別家裡有人出外打工,俺老大(閩南人如此喊父親,頗具黑幫性質)在廣東做小工。我是吃著咸蘿蔔末麋長大的,自家腌曬的咸蘿蔔咬碎了,摻稀飯里攪勻了,也能吃得後背冒汗。可算被迫」窮養「,我們這代人,多數人該都過過苦日子吧。

這就罷了。我還攤上個勤儉節約的老媽,說難聽點叫慳嗇,說好聽點是苦日子過成慣性了,用過的東西捨不得扔;吃不完的一點菜底,下頓接著吃,或再拿來煮青菜,有時隔兩三頓還吃。 在上個月前,我家幾乎每頓都有一盤上頓的剩菜,我就給她擺道理了,「老媽你狠下心倒掉一頓剩菜,咱就每頓都能吃鮮的了。"她就是那樣,剩菜自己吃,鮮菜少吃,鮮菜我一個人吃不完又成剩菜,如此循環陷入無間。

小孩子都黏媽媽,我跟著我媽吃了多年剩菜,可能看她吃剩的,不捨得她一個人吃,久了我一大爺們也很惜物。上學時吃食堂多是餐盒一粒米飯不剩,用過的東西也捨不得扔。高中學習壓力大,食堂飯菜不好,我也只管死吃,豬拱食一般,後來就落下慢性胃炎,時好時壞的很多年。上個月我發飆了,吃完飯,看老媽又要留剩菜,我當著她面直接就倒了,然後就是苦肉計,你就捨得你兒子吃剩菜拉肚子。勸老媽倒剩菜這場戰爭持續好幾年了,上個月終於迎來勝利的轉折點。

買衣服也是如此,前天吃午飯,我還講初中她給我買件老頭子冬衣的事,我還記得只花29塊錢,那可是我人生的雨季啊,穿著件土裡土氣的冬襖,自己看自己都不順眼,要不是我自戀過頭,怎麼熬得過去。講這事時,我爸樂開花了,我媽瞪了我一眼。說真的,我上大學直到工作之前,也是捨不得買好衣服,其實也不是多貴,但老媽對我的影響還真是潛移默化。現在想起來,都要為大學同學感到委屈,整天看我穿的那熊樣,不知會不會壞了他們的胃口。去年在上海工作,我拿工資買了件450塊的夾克,還有200塊的牛仔褲。果然一分錢一分貨,牛仔褲又透氣又有彈性,破了我快有7、8年不穿牛仔褲的記錄(以前買的一百塊左右的,穿一兩次就不穿了,還以為是牛仔褲不適合自己)o(╯□╰)o)

幸虧我還有個慷慨老大,買東西從不砍價的那種,俺老大很多回說要買什麼什麼,都被我媽搶白,」買來作甚「。初中那會,家裡還沒多少錢,我小升初考不上重點中學,我爸借錢把我買進另一間重點學校。高中以後,老大做水果生意漸漸有些起色,家裡經濟狀況慢慢有所提升。老大向來大方,家裡收水果,請了幫工的人,都是煙酒吃的無限供應,再想想有同學抱怨碰到黑老闆,摳門就算了,還亂扣工資,我都要感慨中國要是多些我爸這樣的好老闆就好了,貌似美國谷歌也是對員工吃喝玩樂很是一番供應吧。

我爸對我的影響主要在為人處世方面,對待朋友要大方,能幫到的盡量幫,努力賺錢但別把錢看得太重。我爸,也包括我媽(在我的教育投入這方面,我媽跟我爸思想一致)給了我」不似富二代,勝似富二代「的關懷。我愛看書,大學四年,輕輕鬆鬆便有了座小書庫。

當然,短短二十幾年,在這」貧富兩界「雙面作用下,我很難做到習主席交待的」理性消費「。老媽的」窮養「,在我內心疊沓起一大堆想要的東西,就像《千與千尋》里那個控制不住吃東西的無臉男。 從小我會想長大賺錢我要買啥啥啥,一定要買好的買貴的,這也算一種心理缺乏吧,害我曾經有段時間很敗家,消費很衝動,買了很多又貴又沒用的東西。直到工作以後,接觸的世界大了,見過的人多了,再加上衝動消費的學費也交過了,才養成現在自己比較認可的消費觀。

故事完了。

其實,窮養和富養,不是單方面決定的。首先取決你的家庭狀況:你家裡寸草不生,怎麼富養你,有也只能在教育方面富養你,因為父母期望對你的教育,改變你的命運,讓一家人都過上好生活;你家裡黃金萬貫,再怎麼窮養你也有個度,不會真逼得你無路可活。再就是,父母的性格和消費觀,也會在窮養、富養你方面有所分歧。

家庭環境和父母不是你能選擇的,窮養和富養也不是你能選擇的,但你能選擇自己要怎麼活。

至於我的觀點:如果以後我也有兒子的話,我根本不會頭疼富養和窮養的問題。我會始終懷揣著至今不滅的理想,努力賺錢,有一定的基礎可以給兒子買好東西,但也不必樣樣都貴;鼓勵他多到外面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和他想像的有何差別,看看窮人和富人的冰火兩重天;想早戀就早戀,但別搞大人家未成年姑娘的肚子;鼓勵他多看些書,多看好書,多看經典,閑來想想自己要過的快樂生活是什麼,然後就一條心去創造。但也別太硬挺,有需要老大我的地方,儘管提。


任何口號式的東西都得結合具體實踐。

窮養可以養成吃苦耐勞,也可以養成小家子氣。
富養可以養成不貪戀物質,也可以養成少爺羔子公主病。

別忘了,歐陽克天天跟女人鬼混,本意還是歐陽鋒想提高他的閾值呢。

最好的養法應該是白景琦那樣吧。該花的絕不含糊,出去辦事馬路邊吃削麵也成。

這取決於父母能不能給孩子提供這個平台了。


我一個同學上小學的時候,他爸會在假期里每天給他一把氣球,賣出去就是飯錢,賣不出去第二天接著賣。

  他們家並不缺錢,他爸是我們那個市裡第一個承包體育場露天游泳池和網球場的人。

  他一年級就被他爸一腳踹進游泳池裡,因此學會的游泳,後來進了市隊省隊,還拿過省運動會仰泳銀牌,現在是上海交大的計算機博士,性格非常好,他老婆人也非常好,非常平和的生化學博士。

  其實我一直以為窮養大的男孩會變得非常冷酷、孤傲、兇猛,後來發現,關鍵點並不在這裡,還是在於不同的家庭和不同的人,就像窮與富是相比較而言的,窮養出來的人一定會變的一樣嗎?

  並不一定。那麼窮養的目的是?

  我見過富家子弟里培養出來的紳士,的確有著不一樣的格局和氣魄,也見過紈絝子弟,敗家子,窮人家裡出過皇帝,也有過流氓,龍生龍,鳳生鳳...

  最後,只能歸結為,一命二運三風水四積德五讀書,命運。


首先開門見山,花多少錢養,不應該和性別有半點關係。

然後再說說窮。
適度的窮可以培養節約的習慣,但是過分的窮就不對了。
帶孩子一起消費的時候可以假裝窮,自己為孩子消費的時候千萬不能窮。


我的家境不算殷實,92年這一代,江蘇農村平均水平偏下。
不挨餓,沒余錢。父母有的,都拿了出來。也不是刻意,但是算是窮養。

當然,不是來比窮,永遠有比我更加沒有資源的人。我只是闡述一個案例,主體是我自己。
童年無非就是沒有城市的花花綠綠。12歲之前,我沒有進過市區。
春夏秋冬,我踩過每一片田野,眺望過每一片池塘。常常回家的時候盯著地上望,螺絲,墊圈,自行車軸都能成為我的玩具。坦誠地講,我愛鄉下每一寸土地,記憶中的。因為,她們陪我度過了漫長的獨生子女的孤獨童年。

有幾個事情我記憶深刻。
母親在服裝廠工作,勞工,中午帶著我吃單位食堂。飯是自己帶米,放在飯盒裡面上食堂的大蒸屜。小學五六年級的時候,我每天中午放學比母親早,去拿飯。師傅一籠一籠把飯抬出來,幾百個飯盒,我在裡面把自己家的找出來。放到座位上等母親。所謂座位,也是簡單,一排排的長椅,背上橫一板子。後排在前排的板子上吃飯。中午湯兩毛,加個菜五毛。一菜一湯,這就是我吃了兩年的午飯。一般我是沒有零花錢的,這個我也理解。翻建了房子,能省一分是一分。父親的話,雖是親戚,欠人家一天錢就要彎一天腰。人窮志不窮,無債一身輕。因為我天天要去打菜拿飯,所以常常身上揣著個幾毛錢。去遊戲機室,1塊錢4顆幣,稱子兒。老闆兒子我同學,常常就去磨,化整為零,馱我一個唄?

父母幾乎沒有買過新衣服,除非是穿壞了。新年往往只有我一個人買新衣。我記得一年給我四十塊買了雙鞋。恰好遇到我同學,也買鞋。我媽就問多少錢,同學也挺尷尬,說便宜,九十二塊。我媽說挺好。同學走了,我媽遲疑著問我,給你買的鞋沒人家好,你在意嗎?我當時真的很觸動。在我的感受中能夠分明感到母親的不安和沒有提供更好的條件的歉疚。不在意,一樣穿。我這樣回答母親。

我不能下結論,到底窮養兒的說法對不對。
但是,父母不會故意讓孩子受苦來顯示自己的教育理念。在農村是要被罵活缺德的。

當然,有影響嗎,當然有。我現在對於金錢的把控能力就比較差。很多東西是後來進入城市上學才惡補回來的。剛剛去上學的時候發現自己很多理念就是80後的。不過現在想想,情有可原,畢竟生長環境在此。

窮養兒,大多是對生活的一種告解。父母能提供的只有這麼多了,希望你莫怪。

我當然不會怪,因為他們十年沒有買過新的衣服,我怎麼能怪他們只為我的鞋子花了四十塊呢?
----------------------
想起往事,虎頭蛇尾,莫見怪。


本屌竊以為所謂的男孩要窮養不是說從小就要教自己的兒子如何摳門、算計、能不花錢就不花錢、能佔便宜就佔便宜,這樣只會將他培養成一個自私、摳門、愛佔便宜的小市民形象的屌絲。特別是處於青春期的男孩,這個階段正是人明白什麼是禮節、什麼是尊嚴的階段,如果這個時候還用這種被歪曲的方式窮養,總有一天,孩子會被養成屌絲。真正的窮養男孩是從小要讓孩子知道父母賺錢不易,錢來得不容易,要學會節約、錢要花在刀刃上,而不是教他如何摳門。要帶孩子多出去走走、拓寬孩子的視野,讓他見識一下有檔次、有品味的好東西,但同時更要教導他任何東西他想要就必須通過自己的努力來賺錢買而不是靠父母。因為男孩遲早會成為男人。是男人就要學會自我奮鬥和承擔責任,因為自己總有一天要撐起自己和父母的大家以及自己和妻子孩子的小家。教會男孩想要滿足自己的慾望就只有靠自己的努力才能換來也是培養孩子承擔責任、教會他自我奮鬥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在讓孩子做到上面這些的同時,父母更要知道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直接在物質上滿足孩子還不如教會他或者讓他學會一門技藝,教會他如何通過自己努力賺錢的方法和手段。這才是男孩窮養的真諦。如果養一個孩子除了穿衣吃飯和上學以外,在孩子身上不想花一分錢去拓寬他的視野,提升他自身,那和養豬有什麼區別?那還不如不養!現在這些被歪曲的男孩窮養的方法其實是懶惰、無能、自己不求上進的父母所搬出來的借口。作為父母,可以自己不求上進、自己想當屌絲也就算了,但不能用所謂的「窮養」耽誤了孩子的一輩子和他終身的幸福。


讓孩子明白生活不易,掙錢很難,總有一天要獨自艱難的面對生活,需要不斷努力來安身立命就可以了。在孩子最需要的時候,不管是經濟上的還是精神上的,空缺了就是一輩子的空缺,沒有什麼彌補可言。鍛煉不等於折磨,更不等於不負責。


非常錯誤
典型的毒雞湯
還有不少2B父母深信不疑
不過我覺得信這個窮養兒子的父母本身也沒錢
窮養出來的男人格局低短視沒遠見容易為眼前小利丟長遠利益
一句話人窮志短
就算以後有點兒小錢了也做不大
骨子裡就是小器
男人以後知不知道奮鬥和窮養不窮養沒毛關係
王思聰不知道奮鬥嗎?
王思聰比你們誰都有事業
反而是窮養出來的男人更容易為小利感到安逸
見過太多這種事來推翻這句話
有些人愛說誰誰誰窮苦孩子出身現在混的怎麼怎麼好
我只想說別拿小概率事件往大概率事件上扣 大部分窮養出來的男人混的怎麼樣了?
另外他混的好的原因一定不是因為窮養
他混的好另有原因
邏輯混亂的人總愛亂配因果關係
再者 他如果不被窮養也許會獲得更大的成就
最後 他真的像你描述的那麼成功嗎?你看到的也許只是他想給你看的 他被窮養出來的諸多毛病你是看不到的


推薦閱讀:

童年陰影真的會相隨一生嗎?
父母跟你講過的哪句話在你印象里最為深刻?
我天天給14歲的表妹看死亡筆記,會不會對她造成不好的影響?
父母情商低會給後代帶來多大的影響?

TAG:教育 | 兒童教育 | 家庭教育 | 男孩 | 後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