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並能夠保持深入研究?

看到別人有很多拿得出手的興趣愛好很是羨慕。但要如何去培養一個興趣愛好?主要是前期應該做些什麼來使自己投入進去並能夠深入研究?

相似問題:興趣是如何產生的?如何培養?


謝謝邀請!

從非常切題的角度說,就是培養一個可以顯擺的、專業以外的本事。
說說我自己走麥城的各種培養經歷,可以作為反面教材,讓大家知道功利主義不可取哈:)
小學一年級,1970年。為了逃避將來的上山下鄉,我父親讓我去學樂器,從二胡學到小提琴,對我這個五音不全、節奏感混亂的人,進行了鍥而不捨的培養,結果是,我可以照著簡譜自己唱歌了,但說到顯擺,就差的太遠了,只是丟人少點,不會在大合唱時被老師拎出來教訓罷了。
我不死心,大學一年級,為了顯擺,買了把吉他,希望可以騙到女生的喜歡。經過艱苦努力,隨著手指起了老繭,花花的心也逐漸寂滅,知道自己的手指更適合用電焊槍。照例說,一個工科生不該為此煩惱,但我確實鬱悶了一陣子,因為對音樂死了心,知道自己在這一點上屁都不是,只是在聽到些特別的聲音時,偶爾還會感動。現在看,是個好事。

我在音樂上的努力,出發點都有問題,因為我並不喜歡,也沒有天分。

畢業後,機緣巧合,建築大師齊康先生曾對我說,畫畫這種事情,多大年紀開始學都不晚,比如齊白石50歲才開始學畫的。我一直把這句話記著,準備實踐。我喜歡看畫,一直喜歡,但我現在還沒有碰過畫筆:)

我認為,
第一,無論出於什麼目的,要培養一個拿得出手的愛好,都要出自真心喜歡,否則,就算練的不錯,也是個痛苦的折磨——人生如此,有什麼滋味?
第二,真心喜歡的事情,就算沒得到別人的欣賞,你也可以孤芳自賞——這是你的快樂,沒人可以剝奪。這樣的事情,你也很容易做到較高的水準。
第三,沒有可以取悅所有人的愛好。就算你會了十八般武藝,但也可能你要取悅的是黃藥師,你業餘水平的武藝,在他眼裡就是個笑話。
第四,你的愛好就算再偏門,總會有些同道中人欣賞,儘管小眾,也是樂趣多多。

出於以上考慮,我建議:
找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研究,哪怕斗蛐蛐,也有很多竅門可挖。
你如果說,「我沒有喜歡的事情」,也不要怕——你這樣無欲則剛的人,還有什麼困難可以讓你望而卻步?從以下各項中任挑其一下苦工:
1,變著花的經營愛情(多麼浪漫!);
2,學習下廚,做好吃的(多麼滿足!);
3,學打麻將(本人不會,這個推薦屬於猜測哈,因為看到有些人上癮哎);
4,學下棋;
5,在微博上胡扯(這也是愛好的);
6,看電影,把當年上映的電影全看嘍,背誦所有片名和男女主演名字,說給認為你沒有愛好的人聽(這總做的到吧?);
………………

如果你什麼都選不出來,我得說最大的問題是:你不熱愛生活。真是這樣可腫么辦?


  1. 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事情。這個過程中可以多次嘗試,不必為某一個的失敗而喪氣。比如我自己試過兩三種才找到自己真喜歡的樂器。
  2. 和上一條有關,有人喜歡畫畫,有人喜歡收藏畫。有人喜歡收藏畫,有人喜歡收藏火柴盒。愛好沒有差別,不必隨大流。
  3. 思考自己在這種愛好中,到底享受的是什麼。
  • 喜歡一個人專註的那種感覺
  • 喜歡將『愛好』作為一個可以交流的朋友
  • 喜歡和同好交流,喜歡被人叫好被人羨慕
  • 喜歡一點點在愛好中,不斷進步,同時培養自己的耐心,欣賞力,競技能力(如棋類),身心健康(比如瑜伽)等
  • 等等,這個只有自己才知道

4. 針對3,可以有一些針對性的計劃。
5. 多交流總是好的,即使是一個人行動的那種愛好。 如果能找到』高手『做朋友,時常交流,受益會很多,進步會加快。
6. 對愛好,心態要放寬。尤其是,愛好會有平台期,會覺得自己沒有進步,深入不下去,能力不夠,天資不足等等。平台期不要氣餒,心態放輕鬆。 多看看』大師級『作品,多思考,慢慢找到新的關注點,增長點,進步點,拓展點等等,平台期就會慢慢過去,而你就在螺旋上升中進步。
7. 生活經歷,時間,個人成長等都會慢慢累積並表現在『愛好』的表達和提高中,而『興趣愛好』能力上的提高,挫折的克服也會融入到個人成長中。這是擁有一個深愛的『興趣愛好』的樂趣之一。 愛好有深有淺,個人獲益也會有深有淺,不同階段會有不同感受,如果是一個成長進步的過程,則樂趣不斷。
8. 如果你還沒有特別投入進一項愛好中,那麼它可能不是目前階段你的最愛。可以等等,或者循環到1去。
9. 最後如果你的愛好不是健康的愛好,有可能對身心健康,或者對家庭、友人關係產生重大影響,三思而後行。另外有些類愛好需要很大的資金、時間投入,三思估量而行,循環到1去。


推薦篇文章:為何你的生活那麼無趣?
「如果你真的希望生活過得特有趣,讓我告訴你興趣的真相——興趣不是那件讓你舒舒服服就成功拿到結果的事,興趣是那件讓你白天痛苦的想、晚上睡不好、早上五點爬起來,一邊苦笑著罵娘一邊咧著嘴幹完的事情。那才是興趣本來的樣子。」

引羅胖總結的,真正的興趣至少有以下幾個特徵:

1、干前很嚮往


2、干時很痛苦


3、干後自我感覺很牛逼


4、很費錢、很費時間


5、干到很好的時候可以掙到錢


首先,一個關鍵問題要擺正:興趣愛好主要可不為拿得出手,這樣的動機可能讓你剛開始有一些衝動,但無法讓你進行你所說的「深入研究」;只有自己真的覺得學得很有意思或者有意義了,才可以研究得下去;
然後進入正題:
1、你肯定有一些自己有些感興趣的東東,舉個例子,你對針灸按摩有點興趣,心裡不停打問「腫么扎幾針,按摩幾下,身體就感覺不一樣呢?」嘿嘿,火花開始了;
2、這時,你去找豆瓣找幾本關於中醫評價很高的幾本書,或者在知乎搜一下關於中醫書籍的推薦,可信度還是很高的,然後,你找到了《思考中醫》、《開啟中醫之門》這兩本書,找到以後深入地看,去思考;
3、經典的書至少得看個三遍吧,才談得上真正有收穫,這時,相信你的火花一定會被進一步點燃,因為中醫里浩翰的天空開始向你展開了,你開始明白我們古代文化的東西應該很多是相通的,更多的謎團出現了:什麼是陰陽,什麼是五運六氣,什麼是象數,經絡是怎樣掌管人體的、什麼是道……
4、這時,你又可以根據書中的指引,開始對《周易》、《黃帝內經》、《老子》開始探索,《周易》、《老子》原本看不懂,那咱就先看南懷瑾的《易經雜說、易經系傳別講》、《老子他說》等等入門書籍;
《黃帝內經》肯定也看不懂,那就先看張景岳的《類經》等經典的黃帝內經解說書籍;
5、看著看著,問題又出來了,很多涉及古代文學、文字以及古代文化方面的知識,看得很吃力,於是,你又可以開始加油了:去看《王力——古代漢語》,加強一下古漢語知識,再買幾本專業的字典做參考;然後呢,可以把《十三經註疏》再找來看看,為日後的找資料打個基礎;
呵呵,就像吳繼文說的「當你進入知識的誤區,信不信由你,你所需要的善知識,有形、無形的助力,總會適時出現」、「下一本書就藏在你所讀的這本書里,通過這樣和書的綿密的對話,你才會覺得自己像一個完整的人」;
6、這時,如果你還有興趣繼續學,恭喜你,一個美好的世界向你打開門了……這麼學下去,應該可以達到你說的「深入研究」了,以後可以去拜師、進修等等,都可以。
7、上述這些,閱讀、思考、深深深深地思考是基礎,決定了你的效率。
其他各行相信應大體如此,行勝於言,邁出第一步,別找來找去,沒有走在路上,是發現不了兩旁的風景的。


看了下第一條回復的時間,這應該是個很老的題目了。我也沒什麼精闢的回答,在這裡講一些自己的事情和反思吧。
能搜到這條提問,至少說明我自己此時此刻被這個問題困擾著。從上大學開始,每一次社團招新必問的一個問題是:你有什麼興趣或者特長。然後我就記得我每一次的回答都很無奈:我興趣廣泛愛好眾多,但沒有哪一個足夠成為特長。
按照知乎一般的答題規則,此處應該分別給興趣和特長下定義。但無奈我一向思維混亂,定義無能,因此對於愛好、興趣與特長的大致區別,差不多就是社團招新中所感覺到的那樣。
關於興趣,有回答者認為基本上是從小就定了,但我不這麼認為。興趣和愛好應該是階段性的,這就跟小時候喜歡看還珠格格長大了追夏洛克一樣,人的每一個階段都會有不同的側重點。故而興趣並沒有時間持續性的要求,甚至它在這一時期成為興趣而下一時期就會被你自己唾棄。而特長則需要長期的訓練,往往需要藉助外力,從這個意義上來講,特長才當的起「培養」二字。興趣的發生不是刻意的,往往只是一瞬間,是當下,是你的注意力路徑,而把興趣發展成特長,那就是需求人力的事情了。所以說,「尋找」或者「培養」一個興趣,在我看來是不成立的。
所以,為了能繼續給題主評論,我不得不偷換概念,默認成「特長」。
我相信「愛好眾多而無特長」的人是很多的。比如我自己,喜歡看小說看美劇英劇看話劇,但沒有一個能說是特長。我這一代人的父母,德智體美勞方面,大多不會重視體和美,以至於當我到了大學,看到同學們舉辦個人音樂會或書畫展,而我什麼都拿不出手的時候,就覺得特別傷感。有特長的人無形中比其他人多了不少展示自我、與人交流的機會,這實在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優勢。於是我試圖把吉他和繪畫發展成特長,買了個數位板和民謠吉他,興緻沖沖玩了兩三回,然後因為沒有肉眼可見的進步而驟然失去了興趣。現在回想當初,我開始確定有功利性存在其中,但這個功利不是與他人相關的功利,更多的是對自我的認同。在培養一個特長時,人往往會誇大天賦的比重,一旦短暫的努力無法收穫較大的成效,就開始偏向「看來我是真的缺少天賦」。但這又要面對一個問題:即便是貝多芬達芬奇的天賦,也要配上99的辛苦努力。可是話又說回來,我願意培養這個特長,首先是基於興趣,這意味著趣味性,如果其中有任何導致我覺得辛苦、勞累的因素,那趣味性就不復存在,這就失去了我愛好它、用它自我娛樂的本心,那我便不再願意為它花費時間。我想,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的所有愛好都不能成為特長的原因。突然就想起我的一個大學室友,作為曾經的高中樂團小提琴首席,她進大學後就再也沒有拉過琴,因為那對她來說是一段相當痛苦和煎熬的練琴經歷。
我的爸媽曾因此指責我「沒有恆心」,他們說的當然是對的,但我又覺得,興趣愛好這種東西,並不涉及原則、主義,那我可能更為信奉「當行則行,當止則止」了。
不過,回過頭來看題主的初衷,可能是想尋求一個能打發時間並能讓自己個人素質有所提高的「東西」。從我個人的境遇來看,可能題主更需要尋求的是一個能接觸到不同人、更多人的媒介,「志同道合」就更好了,不用擔心沒有共同話題或者雞同鴨講。交流,大概才是興趣和愛好最大的作用。畢竟就像我前面說的,它是一個能讓你更多的展示自我的優勢。那麼,從這個層面上講,你的愛好究竟「是什麼」並不是最重要的問題,至於愛好「有沒有」我已經在開頭做了反駁,所以,不要大意地想想你「會什麼」,只要「會」「了解」,哪怕是一點點,就可以成為你與他人交流的媒介。至於培養特長,那就只能是特長了,如果你同時能保證它也是愛好,那麼恭喜你,你很幸運。


我覺得一個人的興趣早在他青少年時代就已經確定,而且一生都改變不了。但是隨著高中,大學一系列中國教育將那個興趣之火澆滅。久而久之,自己都忘記了自己的這個興趣,以至於畢業以後,完全不記得自己有興趣。很多人都說自己沒有興趣。我說:錯了,是你忘記了自己的興趣。
如何找到它:從你少年時的每件事想起,你會發現興趣的痕迹,然後鼓起勇氣重新點燃它。


如何培養······首先你得有個愛好,聽著像是廢話,但是其實這個前提很難做到

見問題補充:
主要是前期應該做些什麼來使自己投入進去並能夠深入研究?
首先我很高興題主有一個比較開放且寬容的態度對待這個問題
但是由這個句式本身可以大概推斷你對於深入地研究一門興趣愛好這個問題
了解得並不深入,也對,只是羨慕嘛,還停留在一個比較表明的層面呢
首先,愛好是你的,不是別人的,有些人喜歡玩遊戲,是喜歡和夥伴們玩遊戲
自己一個人的時候是不會玩的,那麼打遊戲就不是愛好,僅僅是消磨時間的方式
興趣愛好,最起碼應該滿足的條件恰恰就是,能夠讓你無條件地投入進去,並且慢慢深入研究的東西,這其實應該是作為一種定義(或者特徵定義法之類的東西吧)
以上就是闡述找到愛好這個行為並不是廢話的道理
我感覺很多人都沒有找到真正屬於自己的愛好的樣子,很可惜
屬於自己的愛好應該是,投入地去做一個小時甚至幾個小時,貌似一無所獲,但是卻會感到一種很實在的快樂,這種快樂不像電子遊戲等等來的激烈、猛烈、明顯,但是確實會讓人快樂
是屬於自己一個人的快樂,這麼說很抽象呢······
總之找到同好是一件很難得的事情呢
還是舉例吧,這裡氣息吧的吧主,證明應該是個喜歡唱歌的人吧?
但是我喜歡的不僅僅是唱歌,更多的是一個學習驗證自我的過程,我喜歡做一些聲樂練習的資料整理總結,結合實踐去驗證,並試著用更加通俗的方式表達出來,而且這個過程也確實幫助到一些人了,我覺得跟喜歡唱歌的人一起去KTV是很開心的,跟人交流唱歌的技巧也是很快樂的
並不是要讓人覺得我唱歌很厲害,而是我自己一個人唱歌也會很開心,從初三開始發覺自己喜歡唱歌,慢慢地研究唱法,到現在,大家都覺得你學的很累很專業嘛,很多人問我是不是學音樂的···
這才叫做興趣愛好嘛,自己喜歡,而且深入學習了
希望對你有啟示吧
評論區還簡單地說了幾個要素
圈子,自己的愛,自我激勵機制,簡單地說大概這樣吧···
我大學參加了一個社會團體,叫做拉闊上海,那麼首先這裡的人大部分都是社會人士,其次這是上海的社團,再一個這是一個喜歡港樂的團體(拉闊是live的港譯)
這裡面有很多唱歌很厲害的人,為了能更好地跟他們交流,於是我也努力練習起來
自己的愛不解釋了,這個是很基本的東西,辦法總比困難多
自我激勵機制就是說,人總是有惰性的,想辦法讓自己更多地去想著怎麼做好
想想這麼累值不值得,想想是不是自己的愛不夠
其實做不到那麼深入也沒人怪你,最重要的是那一份快樂的感覺是不是確實感覺到了······


1. 首先你要有所喜愛的東西,如果沒有。。。先學會怎麼熱愛生活吧;

2. 在你所喜愛的東西之上尋找與目標愛好的關係。要知道,大道通天,你所熱愛的東西,你的專研總會讓你找到幾條也目標愛好相關的東西。
3. 從共同的東西上發掘你的興趣。「Yeah! 這兩個還有這種關係,這真是太有趣了。」
---------------------------
以上言論未經廣泛驗證,僅供參考。


首先興趣不是培養的,而是在生活過程中自然而然產生的,為了找到自己的興趣,就需要主動尋找更多的體驗
第二,培養過程中不要理會旁人的褒貶,只向圈內大牛看齊,日益精進
第三,取得一定的成就,受個人資質和環境所限,可能成為大牛二牛或小牛,不用在意。畢竟是興趣,只要開心就好

第二和第三中,不要讓顯擺成為鑽研的動力,勿忘初心。


我覺得興趣就是一個你哪怕你一直想放棄不做但卻又不時就是想要去做的事。或者是你當你試著做某事時,感覺到了足夠多的喜悅和滿足感的事。
對我來說,畫畫和教書,還有一直以來的讀書都是我的興趣。
最大的難題是,如何把興趣變為職業,或稱之謀生手段。因為如果只是興趣,永遠也無法養活自己。如果職業不是興趣,工作未免太乏味。對我而言是痛苦。
也可以培養一些不作為職業但是很有滿足感的興趣。對我來說是寫作和寫廣告詞。


搞出幾個階段性的小作品。有了成就感,你會像打了雞血似的。就像微博一樣,虛擬機器粉都能讓一些人兒氣宇軒昂。如果是真實的小作品,且是自己搞出來的,你說你能不興奮么?能不「深入」么?


興趣愛好真的不用培養,你真的喜歡一件事,就會不自覺的把很多時間放在這件事上,自然就會收穫很多
當興趣轉移的時候,也不用刻意堅持,隨心就好。
我發現我從小打到的興趣變化很多,從看書,畫畫,攝影,旅遊,各種運動,羽毛球,騎車,我也刻過印章,游泳,想學彈琴。興趣不用刻意追求,你看到別人在做什麼,覺得有意思,跟著做就好了,興趣這種東西,不用刻意培養。當你閑暇時,想到的第一件事,或是最想做的事,就是你的興趣了。


路過,很少回答問題!近來自己心態調整,或許是不當理解,只求語言組織順暢!
個人感覺,培養一種興趣愛好首先是源於好奇心!對於事物好奇了才會勾起你求知的慾望,或許一次偶然的機會,或許是次路過!好奇心俞強烈,動力就俞大,繼而深究!這應該是興趣的根源吧!
如何保持深入的研究?
當你接觸了你好奇的事物之後,如若在了解之後帶動了你的聯想,激發了你更深的求知慾,那你可能會繼續保持下去!當然絕大部分可能會在好奇--得到答案--釋然之後停止了深究!
那最最能保持動力的因素我想還是在此過程中得到了認可認同,找到了共鳴,得到了鼓勵。如此般動力,大部分情況會繼續深究下去!
鼓勵--動力--前進--認可--動力--前進--------------愛上當下的事(一生之大幸)
至於從哪裡得到鼓勵,找到認可!志同道合之人是也!


小時候不明白興趣是什麼,有一段時間學習成績特別好,現在回想起來並不會覺自己有多努力,只記得那時候真的特別喜歡讀書,沒有人給我下任務,我主動的去看去了解。這種一心一意專心投入的感覺大約就是產生興趣了吧。
回想起來興趣是怎麼產生的,從身邊的小事情開始多看多試吧,可能某個點你就喜歡上了那件事,然後去尋找那件事相關的信息,前段時間看了《房間》,影片的最後獲救後的女主和她孩子說,錯過了十多年,我們不知道喜歡什麼,所以什麼都去嘗試一下。。


大學期間盡量去實習。去盡量多的和你興趣相關的行業、企業實習。
實習過程中著重體會這個行業、企業或崗位的缺點,擊碎你對未來職業的一些幻想。
如果這些缺點你能接受。就可以考慮未來選擇這個職業。


學過吉他然後不了了之,反正連入門都不算,後來自己買了把口琴會吹一些簡單的曲子,比如老男孩,她說,也僅僅限於能吹哈哈,後來口琴丟了,想想真心痛,再買了一把發現音都不準,可能自己沒有折騰音樂的命,連小白級的機會都不給我機會,算了,想通了,聽歌也是很快樂的,特別是我們家老林的歌,

嗯,想通了,聽歌也是一種愛好呢。
當然其實想多看看書,有機會買個單反,堅持鍛煉,就是錢不夠,定力不足,不過想想至少已經在路上上,
嗯,我的回答永遠文不對題,
推薦你一本書,自控力,找到愛好靠你自己,堅持下去可能這本書有幫助吧~


興趣無法培養。興趣就像一個頑皮的孩子,你越想去找到它,它藏得越難找。不去刻意尋找了,它又不時冒出來那麼一下。此外,趣味性和實用性往往很難共存,很多興趣稀奇古怪,毫無現實價值,很多興趣與賺錢養家、自我提升毫無關係。
事物本身無所謂趣味,趣味是參與者在觀察事物的過程中所採用的方法、角度與事物碰撞產生的。從這一點出發,如果你想做某一類的事情並想從中獲得趣味,首先需要安下心來持續地去做它,為了提高獲得興趣的可能性,試著嘗試不同角度、不同方法。然後,也許是哪個黎明或黃昏,興趣便悄然而至。


如何讓自己充實? - 知乎

使生活首先達到即便無意義的充實狀態是有機會培養出興趣愛好的第一步。首先你得在生活中「被迫思考」,而且這種思考是被定向至使生活變得充實的,而不是讓自己沉浸在意識的黑暗中的。

然後剩下的就是情緒的工作了。我想寫這則答案就是因為剛才看到我在答案的開頭裡列出的那個問題下的某個回答覺得頗為不爽但又有所靈感,所以還是動筆了。


小的時候,孩子好奇心重,對什麼都有興趣,保護好孩子的好奇心,不斷引導他們去探索,去嘗試,讓他們自己慢慢選擇最有興趣的事情。

對於選擇的興趣進行持續培養,形成終身的興趣愛好甚至有成就,則是另外一個話題。

往往把興趣從入門級級別變成熟練級別,已經要投入很大精力和時間,甚至金錢,如果變為專業級別,那需要更長時間的刻意練習。

有很多興趣可能未來無法變成職業,孩子就是喜歡而已,化太多時間不值得,可以選擇作為業餘愛好。

還有些興趣確實可以變成
學科成績進步的驅動力,那是非常好的,比如,喜歡奧數,興趣越大,奧數競賽拿獎越多,對未來發展非常有幫助。這些家長應該極力培養,一舉兩得。

當然還有部分興趣可以變成職業,如體操、游泳、跳水等體育項目,或圍棋、象棋等,如果選擇了走專業道路,就必須放棄正常的學習過程,往往家長做這個決定比較難,因為路很窄,成功率低。

現在,不少興趣是輔助性的,比如表演、美術、音樂,可以參加藝術考試,也是多條路。這個也是家長最願意支持的,不影響主要道路選擇,退一步也是陶怡情操。

我有一個知乎live,講了一些編程教育的實踐,大家可以來看看。知乎 Live - 教孩子編程,從玩遊戲到編遊戲


我很小的時候喜歡畫畫,漫畫,經常發現一張動漫人物的圖片非常好看的時候就瘋了一樣的臨摹,這樣的興趣一直持續到了高中,還記得,我拿著一張黑崎一護的圖片在上課的時候畫呀畫呀畫了一個月(當然,是斷斷續續的)。那時候的那種瘋魔的狀態我記憶猶新。可是這種專註而又有創造力的狀態在隨著高考的來臨而被我活活壓抑掉了。如今工作了也有兩年時間,突然想起來,於是想開始撿起筆,我現在在天天練習,也在細心呵護著自己的興趣。比如,不從素描開始練,而是從臨摹開始,因為臨摹出一張覺得很帥的作品是相對更有成就感的,臨摹著臨摹著發現有很多部位我不會畫,再去網上找別人的經驗學,就這樣,四五個月下來,隨便拿到一張不太難的作品,能很快的輕鬆的臨摹出來了。
但是現在,我發現我貌似到了一個小平台了,因為自己的水平提高了,當初能給我成就感的事情已經不能再給我成就感了,我現在每天都缺少拿起筆的動力,再加之,畫畫這種東西真的需要耐心,畫一百種手和畫兩百種手,可能帶來的長進並不大,但並不是沒有長進的,有時候就要求你必須畫一千個手才行。可是,很多人在畫第兩百個手時就停下了。可如今,我再也找不到小時候那種瘋魔的狀態了。不知是年齡帶來了成熟和計較,還是帶走了幻想與專註。
很苦惱,於是來到知乎搜答案,看到這麼多答案但也很難給我實質的幫助。如何深入自己的興趣可能每個人方法都不同,但我想我可以再試試從成就感這方面入手。比如,先不要太在意每天練一個小時還是三個小時,先將自己的思想調整過來,給自己一些鼓勵,也許不去臨摹,自己在紙上隨便畫畫也能給我另一種不同的體驗呢,相信新的體驗可以帶來新的刺激和成就感。


推薦閱讀:

TAG:興趣 | 研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