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孝賢的《刺客聶隱娘》與王家衛的《一代宗師》相比較,有哪些優劣之處?

華語電影圈的導演,似乎武俠片總是繞不過去的情結。《一代宗師》與《刺客聶隱娘》,都是電影節獲獎,國內再上映的途徑,手法、票房、評價雖然不一,這兩部電影是否有可比性呢?


《刺客聶隱娘》的拍攝過程中有所波折,但至少我們從沒來沒有過片子會拍不完這樣的操心,是到了很後來才曉得我們與《一代宗師》被列為兩大失蹤片,這真是讓人啼笑皆非,好在兩部片子都拍出來了,如今並陳在眼前。

我覺得不必在這兩部片子上分勝負,欣賞各自的特點吧!從胡金銓《俠女》以來,武俠便成為身為華人的創作者們永遠嚮往、有朝一日都要嘗試一次的題材,王家衛或侯導自然也非例外,《一代宗師》、《刺客聶隱娘》可以視為兩人對武俠片的「交考卷」,在我看來,是以他們各自以非常強烈的個人風格來解釋武俠這個題材,或許可視作「王家衛╳武俠」與「侯孝賢╳武俠」。

兩人特色的差異,一如侯導自嘲的「我拍電影就是粗枝大葉。」雖不一定是事實,但相較王家衛電影短切的鏡頭非常精彩,隨手都能剪出片花,侯導的電影一大塊一大塊的要剪片花就非常不容易。王家衛對美學極度追求乃至用底片全不手軟,單一鏡頭的美感與對氛圍的捕捉,莫說是侯導,大概沒有任何導演能比得上,光就以我自己而言,對《一代宗師》能信手拈來、津津樂道的經典段落就遠多過《刺客聶隱娘》,尤以片末年少的宮二雪地練武、「我選擇活在我的歲月裡」一段,那是大大打動我、每看必哭的橋段,《刺客聶隱娘》不太有這樣的經典段,然而在整體敘事的完整性與氣韻的連貫上,我還是更喜歡些。

至於兩部電影應當改進的部分,我認為都有,也都集中在對白上,《一代宗師》的對白太過精雕細琢、太字字珠璣了,這樣的對白若在劇情關鍵轉折處有一兩句,便會非常精彩動人收畫龍點睛之效,但若整部片人人開口皆是如此,人人都像個哲學家,那就有點疲勞轟炸消化不良了;反之,《刺客聶隱娘》的對白又太寥寥無幾,其實劇本裡的對白沒這麼少的,但剪接出來就是如此,我個人的感覺是,侯導似乎有點太不信任言語的功能了,在敘事上還是會回到他認為最靠譜的影像敘事。這兩者都不太好,固然生活中我們不會開口就像個哲學家,但也還不至於沉默寡言到大眼瞪小眼老半天的狀況,王家衛加侯導除以二,是我認為最理想的狀態了。

當然《刺客聶隱娘》比《一代宗師》幸運的是晚一步上片,觀眾受過《一代宗師》洗禮,比較能了解此類「武俠版花樣年華」為何,能減少錯誤觀影人口(一心想看武打片者)。各發行商如銀都、華策或法國的Wild Bunch(侯導老愛半音譯半意譯的將之譯為『歪打』,故老要說冷笑話的表示『歪打的《一代宗師》行銷策略根本就歪了!』),都能採取更正確的行銷策略,將花冤枉錢的人降到最少。因為錯誤的發行策略,使得票房雖然很不錯但仍不如預期大賣(很多地區的票房估算是以《花樣年華》的票房為基數加上去,故對此結果總有些悵然若失),這是《一代宗師》的非戰之罪,而《刺客聶隱娘》正好能引以為鑑。

王家衛與侯導各有特色,也都各有所長有所不足, 但我認為強求兩人的誰優誰劣真的沒必要(說實在也比不出來),在如今接二連三的工業化、彼此間越來越相似的電影業之中,我格外珍惜這樣手工業般的獨特差異,還能看到清晰的筆觸與刀削斧劈的痕跡,即便有明確的缺陷亦然,甚至這樣的缺陷能看做強烈的個人風格,如王家衛導演的「充滿佳句,佳篇不足」,或是侯導對語言的太不信任,以至於一部片子往往安靜得嚇人。正因為像王家衛像侯導這樣的拍電影的人越來越少,我實在不太願意再去細細分辨這兩個人的差異,我寧願求同存異,去欣賞並珍惜他們這種對電影的執著,這樣的精神已經非常稀少了。


被邀請了?那就回答一下吧!
侯孝賢與王家衛,個人風格都非常明顯。《一代宗師》和《刺客聶隱娘》都沿襲了兩位導演以往的個人風格。
王家衛不論拍什麼片都是愛情文藝片,講的都是一類故事——「愛過並錯過」,而且主人公都有點「異類」身份或「異常」舉止,選的演員總是男靚女美,吸睛度高,又愛用各種慢鏡頭晃動鏡頭廣角鏡頭音樂渲染等等,這叫做「明騷」。王家衛的電影都好看,文藝青年尤其愛看,《一代宗師》也不例外。首先是故事情節很完整(王導在故事情節上最差的電影是《2046》),葉問、宮二兩個主要人物的人生起落,比武情節的鋪與排著意刻畫,都十分到位。觀眾愛看什麼,王導就給什麼,可是那華麗的慢鏡頭武打可不能算是王家衛的招牌。《一代宗師》里王家衛的招牌意象,是葉問一直拿著的那顆大衣扣子(如果沒有這個扣子就沒有電影后半段在香港的故事),它好比《重慶森林》里金城武一直在找的過期鳳梨罐頭,或是《東邪西毒》里的「桃花」,又或是《春光乍泄》中的瀑布,這些意象對貫穿起王導的電影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第二,王家衛的電影里總有各種經典台詞,比如《阿飛正傳》里的「一分鐘」,《重慶森林》里的「每一個東西都有一個日期」,《一代宗師》中也有很多,這點也是王家衛的獨特風格,我就不列舉了,可以自己搜。還有就是王家衛拍電影是不給演員劇本的,拍得又慢,經常一個鏡頭拍十幾條幾十條,但他本人是編劇出身,呵呵,相關解釋王導也有回答,自己搜……
侯孝賢不論拍什麼片都是「記錄片」,講的都是劇中那個「當下」,而且。他涉獵的題材範圍更廣泛,但相對來說沒那麼好看。目前敢自稱「文藝青年」的人也不愛看侯孝賢的電影,因為他幾乎每部電影都會讓你睡著,這點上《刺客聶隱娘》也一樣。侯孝賢的電影統統沒有所謂高潮迭起的劇情,也不刻意交代人物關係和故事背景,但這些都蘊含在人物日常說話做事的細節中,看過之後你會想很多。比如《戀戀風塵》故事主線就是一個農村青年阿遠到城市打工,家裡父親是礦工,還有爺爺和弟弟妹妹,有一個青梅竹馬的戀人阿雲。就是講一些家裡的事情,到城市裡打工省吃儉用,去服兵役最後戀人也跟別人跑了。這情節一點都不好看吧?但是它的生活化很吸引人,讓人感動。比如阿遠說他不繼續升學,要去城市打工,他爸說「要做牛,沒有人按你的頭」(具體不記得了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你關聯之前的情節就會知道他爸爸是在說氣話,因為他知道兒子成績很好,只是因為自己受傷了家裡沒有經濟來源才要去打工,卻偏偏說這是他兒子自找苦吃。這種感情需要觀眾自己去體味。《刺客聶隱娘》中的情節也是如此,聶隱娘一次次在田府現身,甚至和田季安過招,她不就是想讓他發現他,想看看他能不能記起她是誰么?就像是你十幾年後出現在你初戀情人面前挑釁說「嗨,你還記得我嗎?」是一樣的意思啊。觀眾覺得這個不好看,我也沒辦法,因為情節就是這麼淡淡的,讓你沒法產生強烈的帶入感。可是我會覺得很有味道,就該是這個樣子的,聶隱娘肯定不會說「田季安你這個笨蛋,居然認不出我!」但是導演讓她的行為這樣說了。體味不到的人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說。
其實這兩部電影完全沒有可比性。對於導演來說,這兩部電影都分別印有他們強烈的個人風格烙印。如果說這兩部電影有共同點,那就是他們都披著「武俠」的外衣。有人說《一代宗師》算是武俠電影《聶隱娘》不算,我覺得也對。《一代宗師》的主題是亂世中武林高手的隱退,講的就是整個武林的故事,而《聶隱娘》只是講一個女刺客歸家後的生活,哪裡算得上是武林呢?對於喜歡他們的觀眾來說,都是好作品。可是如果你要把他們相比較,就好比你要用一部現代小說來和一首七言絕句相比較,怎麼比?小說的好就好在它故事情節曲折,人物心理刻畫細緻;但你能用這個標準來要求七言絕句么?《聶隱娘》對於廣大觀眾來說,就是一次非典型劇情電影的普及,讓更多人知道「原來還有這樣的電影」,可能就是它的意義所在。而王家衛和侯孝賢也一定是繼續堅持自己的個人風格,為華語電影貢獻出不同類型的佳作。


《一代宗師》是一屋子的精緻,隨手拿起一物件,都能細細端詳把玩許久,破廟也好,火車站也好,都有股子富貴氣息。只是一下把這許多好東西全拿出來,耀眼又周全,看久了,就累了。

回憶許久,還是幾個人靜坐在那兒,聽著京劇,看著畫兒一樣的美女或是雪的時候,最沉醉。

《刺客聶隱娘》則是一副到處留白的畫,大半山水還雲霧繚繞看不真切。看的時間久了,跟道姑發獃一樣懶得上心端詳,卻見著那兒有一株草,這兒有一朵紅花,還蠻驚喜。

寥寥然,意味深長。

又見到山下有一人兒,好孤獨,你都恨不得入到畫中同她說上幾句。


說起刺客聶隱娘,也就是在孤獨感和大唐風韻上下工夫,可提起一代宗師,想起的可遠遠比這多的多,畢竟是徐浩峰的劇情鄒靜之的台詞,有里有面,精準有力,聶隱娘更像是台灣流行文學的那樣狹窄小氣,故弄玄虛,我就不想說汝二舅這種台詞了。


就算被摺疊我也要說,聶隱娘怎麼好意思跟一代宗師比的?
一代宗師2D版不論,3D版故事完整,畫面漂亮,細節考究,台詞功底深
聶隱娘除了畫面哪裡有比得上


編劇方面,都是有頭有臉的人物。
《一代宗師》王家衛、鄒靜之、徐浩峰。
《聶隱娘》侯孝賢、朱天文、謝海盟。
都是略帶文言的台詞風格,比較之下,一個哲理金句頻出頻出,另外一個則讓人在聽懂的情況下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雲里霧裡。
《一代宗師》是一個虛構的故事,而《聶隱娘》則是有文本基礎(雖然本身很短,而且不被大眾熟知)。
大家如果認為《一代宗師》更好看,優點更多,可以橫掃各大頒獎禮,在我看來,是片長讓故事結構更加完整,加之和導演風格的統一,使得無論是墨鏡王粉還是非墨鏡王粉,都能夠有所收穫,無論是看演技還是看透人生之類的云云。

再說導演。
王家衛和侯孝賢,都是華語導演中數得上的有風格的人物,大概除了不斷突破超越的李安、張藝謀、靠著《霸王別姬》吃一輩子的陳凱歌、女性導演許鞍華,就是他倆了。
之前看過了《最好的時光》,蠻不錯的一個三段式的影片,但是在這七八年磨一劍的《聶隱娘》,我並沒有看出新意,還是慢鏡頭,如果說有不同,大概是《聶》的布景、美術更美,讓人心醉。
王家衛方面,我這鈦合金狗眼也是能看出不同的,從《東邪西毒》到《宗師》至少裝腔裝的有點接地氣了,也可能是主題故事的年代在民國,而民國是現代人所最嚮往的理想時代之一,相比遙遠的唐朝要近得多。

最後是演員。
不得不說啊,台詞真是演員塑造角色的利器。
章子怡的台詞功力一流,卻只適合扮演「倔強型」的人物,從《卧虎藏龍》里的玉嬌龍到《十面埋伏》里的盲女,再到讓她一舉翻身拿下十個影后的宮若梅。
相較之下,舒淇的台詞就差多了,尤其是台灣腔太重,找一個配音有這麼難?
舒淇最為出名的出神入化的眼神,在《聶》中,我也並沒有很體會的到其精妙之處,至少比《最好的時光》是有一段距離,她好歹還憑藉《最》拿下了金馬獎影后,把脫下的衣服最終穿了回來。
再說男演員,張震在兩部影片中都有出演,《一代宗師》中礙於戲份太少,雖然3D版本增加了關於一線天的這條故事線路,但還是充斥著神秘感。
如果,戲份多一點,我想,應該是超越《聶隱娘》的,就張震而言。
至於阮經天、妻夫木聰等配角的水準,就算是趙本山飾演的丁連山也可以秒殺之。特別是在3D版本的片尾,那一段醍醐灌頂的對話,真是讓趙大叔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多了,哎呀媽呀,深邃捏!

生死,是非,成敗,榮辱。其實就一個字——我!只有我這裡裝的東西,才是真實的。

(不是黑娘娘= =,隨手截圖)
總言之
二片優劣如何比較?
「意」上沒差,但是在「義」還有「技」上,產生了我這種普通觀眾能夠感受察覺到的差距。
《一代宗師》勝了不止一星


作為一個觀眾。
《一代宗師》首映版看了十幾遍 重映版和美版看了十幾遍。
《刺客聶隱娘》看了二十分鐘就想睡,堅持看完全片我的感覺是:這就完了?演的什麼還不知道呢。


台詞水平十零開


謝邀然而我真的對華語影壇知之甚少。聶隱娘至今未看,一代宗師還是以前在電視上看的,並沒有愛。
強行回答。
先說結論,首先它們是有可比性的,其次對比下來我覺得《一代宗師》比《聶隱娘》搞得好。
可比性在哪裡呢?在於,它們都是個人風格強烈的個性導演試圖打開商業市場的一次嘗試。
然而嘗試的結果卻大不相同。
《一代宗師》在藝術形式上最大化地保留了導演的風格,辨識度很高,畫面啊,台詞啊,表演啊,分鏡啊。以至於如果你偶然看到其中的任何一個片段,都會為其逼格折服。然而如果你坐下來繼續看下去,便會有種感覺,「霧草,是哪個不識相的煞筆在山寨我墨鏡王?!」
沒錯。在敘事上,《一代宗師》是非常平庸和流俗的。王家衛在保留自己形式風格的基礎上,選擇了一個十分討巧的故事來中和高冷感。然而我不知道是導演為了貼近人民大眾老百姓的觀影習慣而故意為之,或是真心不擅長講述這種故事,總之縱觀全片,敘事技巧上沒有絲毫亮點,平鋪直敘,中規中矩,猶如一篇中學生日記。這和細節、台詞的精美形成了強烈的反差,就像有些人,五官分開看都挺好看的,合在一起就變成平庸的一張臉。你看完覺得很違和,卻不知道為什麼。甚至因為整體的影響,導致對細節的否認,覺得那些美妙的細節:「好裝逼哦。」
然而無論如何,《一代宗師》想要貼近觀眾的初衷還是做到了,是個人一般都能看下去,而且頂多覺得一般,不會覺得很差,甚至還在許多人那裡收穫了不少好評。
而且這樣的做法在我看來是很聰明的,用部分的妥協換得整體的被接受,其實是一種對觀眾的審美引導,在觀眾熟知的語境中加入自己的東西,一次替換一點,量變產生質變,最後,不知不覺,觀眾所接受的已經全都是導演自己的東西了。對觀眾來說,這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審美提高,是一件很開心的事。雙方各得其樂。
《刺客聶隱娘》。
老實說,我不想看。我到現在還在糾結要不要去看。
沒看過無法對內容作評,就目前得知的信息來說,《聶隱娘》無論是形式還是內容都全面保留了導演的藝術風格,甚至變本加厲發揚光大。但是,很不幸,侯導的風格絕對不適合大眾市場。他是一個詩人,然而詩人再吊,讀詩的人有多少呢?
但侯導比王導有原則啊,對引以為傲的藝術風格,必須堅守陣地啊,怎能隨便退讓呢?可是,也不知道是看到日益膨脹的電影市場,藝術家也動了凡心,還是為整天被無營養爛片荼毒的人民大眾感到惋惜,總之,侯導也想上院線,也想讓大家來看看自己的電影。
可是詩歌沒有群眾基礎,沒有吸引力怎麼辦啊?
又不能學王導放棄自我,只好另闢蹊徑了。
砸錢!大量啟用明星!你們不是喜歡看粉絲電影嗎?反正都是沖明星去看的,我也用明星,你們來看啊!
講真,對這個做法我起初是很看不上眼的。覺得你一面玩高冷一面又想讓市場跪舔是幾個意思?你以為你誰啊!
然而後來想想,大概再高冷的藝術家,也需要被欣賞。孤芳自賞70年,連高嶺之花也漸漸感到孤獨了,也想要一點人氣了。
然而很不幸,目前情況看來,這樣的努力還是失敗了。
近億元的拍攝成本怕是很難收回。
對比《一代宗師》的部分退讓,《刺客聶隱娘》的另闢蹊徑輸得一敗塗地。
王小帥說,極品的電影就是,不但好,而且好看。(好像是王小帥說的吧)

當然這個好不單指藝術性。但就藝術性而言,藝術電影為了個性化而誕生,讓觀眾都覺得好看又必須大眾化。本質上,二者是矛盾的。
又要保留藝術性,又要讓大眾認同。
老實說,心疼侯導。
還是《一代宗師》高明些。


一個工筆,一個寫意。


聶隱娘像建築,一代宗師像工藝品,
聶隱娘像大寫意,一代宗師像工筆畫,
兩者是無法放在一起比較的。

墨鏡的電影精巧到極致,各種隱藏在畫面之外的畫面、語言之外的語言令我等鐵杆粉回味不已。
候導的電影不流連與工巧精緻,而是用長鏡頭大塊面的方式講故事。鏡頭與敘事方式非常復古猶如黑澤明再現。


身為一個沒什麼高級水準的電影觀眾,只說一點點個人感受。

我的感覺是王家衛的《一代宗師》拍的是「武者」。我本人從大學開始跟著一些師兄師父接觸武術,《一代宗師》上映的時候我拽著一個從小練太極的同學倆人逃課去看的,後來的重製版沒趕上就在電腦上下來看的。最明顯的感覺就是在王家衛的電影裡面把我們以及我們所知道的好多師父師兄們心裡想的,想要說的,說不出來的統統都講了出來。有一種見到知己的感覺。高山仰止,見山是山。尤其是重製版的《一代宗師》,填補進去很多細節,故事的框架也變得更容易理解。

侯孝賢導演的《聶隱娘》是機緣巧合蹭到了首映去看的,第二天裝模做樣出評論的時候也就只是介紹了一下劇情人物關係什麼的。說實在的原因就是沒看懂。不過那個時候影片還沒有公映,還沒有出現大範圍退場的情況。

優劣的話,單比較第一版《一代宗師》和《聶隱娘》的話,我覺得兩部片子都保留了導演本身的風格,武俠題材墨鏡王之前拍出過《東邪西毒》來,相比於侯孝賢導演有經驗優勢。《一代宗師》真的是再講武俠的故事,人物啊故事都在這裡,說這些,《聶隱娘》都是比不了的。

另外,《一代宗師》是真真正正的武俠,王家衛的意+徐浩峰的型是我迄今為止見到過的最接近武術真實狀態的影視作品,而《聶隱娘》在我看來不過是套了個武俠的殼子,借用了三十三劍客其中之一的人設來講了一個侯孝賢導演湘江的故事而已,這故事改成都市愛情也都一樣,只不過那樣的話狗血就難以避免了。

說到這裡我的傾向性應該很明顯了吧,玻璃心求不噴。

另外個人的公眾號最近掉粉掉的厲害,望賞臉點贊的朋友順道掃上一發,見笑了。


現在來評論《刺客聶隱娘》可能還太早,也許我們要再等個5年10年,才看一窺《聶隱娘》的力量。

這裡說的力量,並不僅僅是電影自身所帶來的藝術感染力,更多的是這部電影所帶來的後續效應,它對華語電影所產生的影響。

電影自身與藝術、商業之間的曖昧關係,讓它變的很難去評判、比較。單就票房、觀影人數、獲獎數量去比,都太片面;而藝術感染力又是一種非常主觀的東西,沒有辦法判定孰高孰低。


所以,同樣退回2013年去評價《一代宗師》,也是不合適的。

但我們可以期待十年後的華語電影因為這兩部電影而發生了什麼改變,十年後這兩者還能取得怎樣的地位。


也許我們十年後還是領略不到這兩部電影帶給我們的衝擊,但想想因為它們,未來十年還會有成百上千優秀的華語電影得以出現,我們還能在時間流逝中從電影里尋找快樂,這不正是迷影的樂趣所在嗎?


感覺聶隱娘不是武俠片,
更像是大唐傳奇女子紀錄片。
沒什麼可比性,都是好電影。


謝謝邀請。
我喜歡《一代宗師》,我很喜歡《刺客聶隱娘》。
相信幾乎每個華語電影的影人、影迷都有一個自己的「武俠夢」。
李安做了一個叫《卧虎藏龍》的夢;
陳可辛做了一個叫《武俠》的夢;
張藝謀做個一個叫《英雄》的夢;
王家衛做了一個叫《一代宗師》的夢;
侯孝賢做了一個叫《刺客聶隱娘》的夢;
徐克做了很多夢。
你問我那個夢比較好?
——哪個和你的夢比較像,哪個就好。
但終歸都是懷有同樣夢想的人,我不忍心輕視、鄙夷、侮蔑與我夢境不同的人。誰又知道哪個和他心有靈犀呢?

導演這個造夢師,將夢中的情景搬到熒幕上供我們欣賞。於是我們掏了腰包進到電影院。看了之後我們發現這些做夢的人還是不太一樣的:
有的為了賺錢才做夢,有的邊做夢邊賺錢,有些做夢不太賺錢;
有的人夢見了武俠的世界,有的人夢見的是扮演了武俠的自己。
侯孝賢夢見了武俠,王家衛夢見了自己。


我正是萬分鐘愛《一代宗師》而對《聶隱娘》感覺不深的。一句話總結:看完聶隱娘,覺得王家衛都是商業片導演了。
兩個方面:
一、外在表現
刺客和宗師中武打都作為重要一環,卻在處理方面大為不同,一代宗師中的武戲妙在一個「真」字,拳拳到肉的實感,演員傾入心血。而不是用剪輯和特技糊弄觀眾。宮二的靈動,葉問的穩健,馬三的陰狠,一線天的決斷,既是招式的門路,也暗暗牽連著人物命運。使得闖金樓、宮葉交手、火車站決鬥三場重戲如舞蹈般酣暢淋漓。同時也反映出人物性格和感情線索,在一招一式、一筆一畫中「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

而《聶隱娘》中聶隱娘作為故事的載體和敘述者,和大僚、田季安、師父、空空兒、路人相繼過招。武打畫面鮮有聲息、善用停頓、閃回,似乎訴說聶隱娘心中的不情願,她有恨,更有不忍,如同預告片開始的一幕,她有點外八字的走著,一個人,沒有同伴。時光不仁,「汝今劍術已成」,而她卻終於變成「殺不了任何人的刺客」,這幾乎是一個講述孤獨的故事。

二、情感內核

葉問說:「我見過了高山,才知道最難跨過的,是生活。」宮二說:「所謂大時代,不過是一個選擇,或去或留,我選擇留在我的時代,這是我最開心的年月。」
影片中生長之故鄉,重逢之故交,還有所執之道路都是有靈有肉。願一路上之你我,都最終成為一代宗師。
這是我當時看完一代宗師後寫的,葉問是一代宗師,宮二也是宗師,一線天何嘗不是宗師?大隱隱於朝,一代宗師講的正這麼一個故事,無論出身、無論身處何境,沿著選擇的道路一往無前的人,都是宗師。

而看聶隱娘,她是一個強大的刺客,也是一個弱小的人物,「年方十歲,有尼乞食於鋒舍,見隱娘,悅之,云:"問押衙乞取此女教。"鋒大怒,叱尼。尼曰:"任押衙鐵櫃中盛,亦須偷去矣。" 」原文中,窈七雖為大家閨秀,卻在沒有一點發言權的情況下成為大人的工具。她超過師父,並因為田季安與師父決裂,是「弒父」的戲劇表現,象徵精神獨立,也暗示了對錶哥從小的情愫。關於這個可以看動畫短片《刺客聶隱娘前傳》

而為什麼說是一個幾乎講述孤獨的故事,是因為最後一點溫存的出現,墨鏡少年是全片唯一一個稱呼她「隱娘」而不是「窈七」的人,這是對她——一個沒有為自己活過的人身份的認同,也是一個男人能給她最好的東西。

總而言之,兩片的受眾肯定是不盡相同的,毫無疑問,兩片都是可以稱上現象級的優秀華語電影,希望市場上能再多一些,再多一些!


我的乖乖萌新第一次被邀激動的不行(?ò ? ó?),嚇得我趕緊回去又看了一遍一代宗師來回答這個問題(一直抖機靈的我也要認真回答一下問題了謝謝各位的支持么么噠) ———————————————————————————萌萌噠分割線?(? ???ω??? ?)? ———————————————————————————現在來聊聊這兩部電影吧(?ò ? ó?)
首先說下我個人看電影的觀點:看電影嘛,最重要的就是好看,畢竟99%的人都不是大師,都不是評論家,都不是藝術家,咱們這些99%的人看電影的目的就是為了好看嘛。
然後說《一代宗師》吧,有人說,《一代宗師》很無聊,但是我個人覺得它很好看。好看在哪呢?咱就不說哪兒哪兒有深度哪兒哪兒拍成武俠版《失樂園》哪兒哪兒隱喻中華武學的落寞了,畢竟我們也就是普通觀眾。
《一代宗師》,從最簡單的講,故事說得圓了,幾乎沒有留下什麼空隙,觀眾想看的,都有,作為一部非懸疑劇情類的電影,把故事說圓滿就讓我看得舒服,因為這種電影沒啥讓我們遐想的必要。
除了故事說得全,《一代宗師》的故事還說得好,王家衛的風格挺明顯的,雨滴的特寫,雪花的特寫,紐扣的特寫,招牌的特寫,人的特寫,每一個場景每一個鏡頭都看得人很舒服,不是華麗(華麗是小時代),而是舒適。
第三呢,聊聊音樂,不得不說王家衛的音樂用得很好,什麼樣的情節,配什麼樣的音樂,甚至一曲貫穿幾個鏡頭,都拿捏得很到位,一般情況下會讓人感覺乏味冗長的慢鏡頭,在音樂的滋潤下,可以讓我用心多看兩眼,體會鏡頭下的深意(當然這個鏡頭會很好看…),而不是開始覺得無聊,就不想看了。
最後呢,作為一個講武術的電影,最讓我開心的就是我特么竟然看懂了這部電影中武術切磋的內容!而不是一直在喊「卧槽!好帥!真牛逼!」。舉個例子吧,葉問對宮寶森掰餅的那一段,兩人幾次試手,葉問又重新換架勢,很輕易就能看出來宮寶森的水平,試手沒有任何別的描寫,但是大家都能看出兩個人內心比劃的數步招式,我能看懂,我當然就能說它好看!
———————————————————————————聶隱娘這個電影…說句實話…我不太好評價,因為作為一個平民觀眾,挺難在電影院一遍完全看懂,我在電影院看了一遍…直觀的感受是用很長的篇幅講了一個很簡單的故事…長鏡頭的運用也是很多的,很多風景和特寫跟《一代宗師》都很像,唯一的就是…沒有《一代宗師》那麼好看 至少是個人觀點。關於裡面的文言文對白,也有很多爭議,評論家們認為沒看懂的很多是沒懂對白,不少人又認為對白很好懂,沒看懂是別的原因。就我而言,大多數文言對白都比較好懂,而少數對白需要去解讀的,在電影院中很難當時就看懂,為了解讀會錯過後面的劇情,為了後面的劇情又會忘記前面的話(比如說一堆謀士在那給意見那一段,我看的是有點恍惚的…畢竟是個理科狗…)。
另外跟《一代宗師》差距很大的一個地方…聶隱娘幾乎沒有配樂…用了大把的大自然的聲音作為背景,就觀眾而言,這樣的鏡頭會很乾,沒有配樂作為引導,觀眾更難看懂鏡頭中的內容,可能是侯孝賢比較高深,希望觀眾自己去理解…反正我是沒有理解到來著…
最後呢,我認為《刺客聶隱娘》不是一部一遍就能看懂的電影,所以第一遍看它的我覺得它並沒有《一代宗師》那麼好看,那麼容易懂。也許《刺客聶隱娘》有著更深層的意思,那可能需要我以後有機會才能去揣摩。
《一代宗師》是唐詩,那麼《刺客聶隱娘》就是離騷,可能就是這樣的關係。當然,也有可能《一代宗師》是唐詩,《刺客聶隱娘》是一首很爛的唐詩。這得各位觀眾自己去分辨了…
最後再次謝邀,不管有沒有人能看到這答案,不管咱的答案有沒有水平,我還是認真寫了?(? ???ω??? ?)?如果有人能看見就歡迎討論辣


毫無可比性。一個是全方位製作精良的大片,一個是故事、劇本瘸腿,僅靠導演和攝影個人風格支撐的小眾片。

說到可比性,我倒覺得《海上花》和《一代宗師》更接近,人物有內涵,有自我的意識,不僅僅是編劇手上的一枚棋子,同時又反映了創作者的閱歷與胸懷,見自己見天地見眾生,到哪一層了一目了然。

老有人避重就輕,拿台詞少做擋箭牌,是根本就不過關。你能想像專業的政治家,專業的刺客,專業的名門望族,就是那麼幼稚的談吐,簡直是對劇中人物的污辱,也是對觀眾的不尊重。看《聶》的過程真的是不說話還好,一開口就要把人往外趕。為什麼只保留了這麼少的台詞,答案可能很簡單,就是能用的不多。

《一代宗師》上映的兩個版本我都看了,更喜歡第一個版本,也應該是導演自己認可的版本,3D版覺得意韻不是很到位。這從另一個方面也說明,所謂意韻,所謂情調有時就是導演的個人喜好,也並非唯一的選擇,相當於圖片的濾鏡或者音樂的均衡器,很多人倒把它當真理了,而選擇性忽略硬素質的差別。


不謝邀,因為這個邀請我下了豆瓣逐字逐句看了近一個小時的影評。
是的,我沒看電影,寧願花一小時看影評也不準備看,所以沒有乾貨,如沒興趣看我胡扯現在可以摺疊了。
因為工作比較忙所以很少看電影了。最近看的電影是瘋狂的麥克斯,滾蛋吧腫瘤君,大聖歸來,搖滾英雄,藍色骨頭,澳門風雲,橫衝直撞好萊塢。每一部電影都有或這或那的原因在裡面。。但僅僅為了欣賞或者談資去看的已經很少了。。人生才是最精彩的電影,起碼對我本人來說是的。。曾經趾高氣昂的嘲諷別人閱片量不過千的渣渣。豆瓣點電影發現自己才一千出頭,惡補到一千五補不進去了。我是個普通的人,庸俗的人,沒有脫離低級趣味的人。當然因為怕人看穿,我熟練掌握各種裝逼技巧,比如耐著性子看那些別人看睡著的片,看完不懂不要緊,網上有影評啊。。互相印證,幾篇影評取捨修改結合自己的口吻。跟人侃起電影儼然一高逼格大觸。。某天突然覺得自己真無聊。。於是我不再追那些枯燥的高逼格電影了。比如大家吹情操逼格吹上天的聶隱娘,因為我是普通人真的不喜歡看。。。
千年前的莊子用淺顯易懂的故事去講深奧的道理,盡量讓買菜的老大娘都能理解。。現在的人為什麼要把淺顯易懂的道理拍成普通人看不懂的電影呢?為什麼這種做法又那麼備受推崇呢?
看了一個小時的影評,根本沒見什麼乾貨,只見各種腦洞大開的吹捧。連他們自己人都看不過去了,說這部戲沒什麼複雜的,就是個女人下不去手殺自己愛的人的故事。。
嗯。。好。。很好。。講故事講的誰都聽不懂,不對,準確來說是。。很多人從這部劇里聽到了異次元平行世界的聲音還記錄成了影評。。果然是大師。。可惜我是個裝逼裝累了的普通人(重要的事情說三遍,這是第三遍)所以我不看,搖滾英雄我還能罵罵掛羊頭賣狗肉,橫衝直闖好萊塢看到終結者等等梗的時候還能樂樂,澳門風雲也能回味一下我的男神發哥。。聶隱娘什麼都給不了我,因為逼格,我現在不需要了。。

一代宗師不錯,挺好,別讓我詳細評價。。他故事講完了,要表達的也表達清楚了,畫面什麼也挺好看。。這就夠了,不是么?還要什麼?退一萬步說。。一代宗師沒讓人睡著。。


從電影的名字上來看立意就不同,《一代宗師》不僅指葉問,而是指經歷民國江湖動蕩的一代人;《聶隱娘》就是一個人的故事,穿插著唐代藩鎮割據的大背景。電影名字一語道破電影的側重點,無論歷史背景、敘事手法還是拍攝角度的不同,都是為了圍繞電影的側重點展開的。

比起《聶隱娘》的晦澀,《一代宗師》顯得更有「親和力」,當然這種親和力比起純種商業大片來講也是曲高和眾了。但總的來說,《一代宗師》還是一部以觀眾為視角的電影。不管畫面包裝的如何精緻,台詞多麼具有哲理,這些都是為了將故事和人物」呈現「在觀眾面前,讓觀眾看懂甚至領悟。從這個角度來說,王家衛對於觀眾還是仁慈的,在他眼花繚亂的藝術表達方式背後他還是為了取悅觀眾。這也是為什麼《一代宗師》能取得商業和藝術的雙豐收,成為一代經典。

而侯孝賢的《聶隱娘》則是完全拋棄了傳統電影的展現手段,不以觀眾為視角,而是徹徹底底的使用」旁觀者「視角。這種不以觀眾作為取悅對象的手法,勢必讓觀眾觀影時深感困惑,很難跟進電影的節奏,總之就是風景很美人物很憂愁的看不懂的心塞感。但侯孝賢的」旁觀者「視角卻非常符合《聶隱娘》故事實質。故事本生就是訴說一個女刺客的故事,如果用王家衛的藝術手法呈現的話,就不能體現出一個「隱」字來,或許會更有江湖氣。「隱」的精髓是不易捕捉,若即若離,而「旁觀者」視角恰好以一種小心翼翼又無法完全追蹤的紀實手段捕獲了主人公的「隱」。從旁觀者的觀察甚至是偷窺中,聶隱娘的這個人物被發現了(而非呈現)。從這一點上來說,侯孝賢的電影更具哲學高度,在電影史上更具里程碑的意義。(就是這麼任性酷炫,不專註凡夫俗子的體驗-_-)

最後談一下兩位女主人公的不同。宮二說到底還是一個江湖人物,是一個秉承濃重儒家思維方式的傳統女性,她的替父報仇是典型的「入世」, 而到最後放下宮家六十四手隱退江湖是典型的「出世」。宮二沒有完成自我覺醒的轉身,淪為一個時代的犧牲者。聶隱娘則不然,她在行刺過程中逐漸意識到自我,選擇不殺青梅竹馬的舊愛,選擇離開恩怨糾葛的俗世。一個是舊派的儒家女子一個是瀟洒的道家女子,各有千秋,但總離不開女兒家剪不斷理還亂的情愁,甘願犧牲自我承受孤獨的大愛。


推薦閱讀:

TAG:電影 | 王家衛導演 | 侯孝賢 | 一代宗師電影 | 刺客聶隱娘電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