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孫子兵法解釋諾曼底登陸?

詳細的解釋


謝邀

諾曼底登陸呢,博福爾是這麼定義的
算是一種攻擊行動,以及突擊行動
具體是這麼定義的:在敵人作主要努力的某方面勝過他


所以孫子兵法呢(大腦快速檢索孫子兵法中)
險形者,我先居之,必居高陽以待敵,若敵先居之,引而去之,勿從也。
孫子說了,勿從也

孫武這個人,傾向於利用計謀贏得戰爭,所以同樣如此的李德·哈特對他頗為讚賞
可是這並不是全部,孫子兵法也不是面面俱到的,更不是萬能的。
不是什麼都能完美的解釋的,孫子兵法就不能解釋這種直接性的進攻計劃

當然如果降低一個層次,在戰役法的角度考量的話
這次戰役為了達到突然性,使用了大量的假情報,以及過於冒險的登陸計劃。
孫子曰:能使敵人不得至者,害之也
就是這樣


諾曼底登陸這一事件中運用了很多《孫子兵法》中的戰略原則,其中給我印象最深的是:兵者,詭道也。


謝瑤。這是個腦洞大開的題目,因為題主開了腦洞,而諾曼底登陸中的盟軍指揮人員也開了很多腦洞。等有空了再來填坑。

補充一點,看了問題補充,要詳細的,抱歉,閣下從我這裡不能得到非常詳細的回答。因為一方面手機碼字不方便,另一方面,在下的回答都是磚,不是玉。關於霸王行動(那次作戰的代號)的書籍至少要讀三到四本(適用於研究其他戰例)才能對其有個較全面的了解。但如果要深入了解,就需要走訪了。
坑先挖好!
來小小地填一部分坑。(上班時間冒死更新,我是有多愛知乎呢?)
第一,霸王行動的第一個核心主題就一個字:騙!孫子兵法里所謂的「示形」。也就是「示之以形」。可以理解為虛張聲勢。但貌似原意是向對手展示強大的形勢。孫武是一個對形和勢非常著迷的人,因此,專門為形專門寫了一篇(共十三篇)。但霸王行動的「示形」主要是在欺騙納粹德國。把強大的形勢展示在加萊的對岸。題主應當知道加萊是哪裡,不知道,就請自行百度。(友情提示:加萊地處英吉利海峽最狹窄的位置)。因此也是雙方都會首先考慮開展登陸的地點。於是各種船艦、裝備、登陸演練提前半年左右就在那裡集結和展開了。頻繁的軍事動作就是為了放這枚煙霧彈。此外,艾克還把指揮部從繁華的大街上搬到了幽靜的公園裡。
第二,霸王行動的第二個核心就是「知彼知己」中的「知彼」。霸王行動前連個月之內(具體時間節點忘記了,見諒),盟軍排除11個蛙人(那時候沒有這麼專業的稱呼,其實就是潛水員啦)。他們被派去知彼。一方面察清要登路得主要海域(金、劍、猶他、奧馬哈海灘,這些都是盟軍對整片諾曼底劃分的四段式作戰任務區。題主可自己查明)的德軍布雷(水雷)情況,另一方面,要趁暗夜摸上沙灘,取土樣標本、察水文情況、查看敵人是否有在沙灘上布地雷的計劃。取土樣主要是查看土壤質量適合哪類登陸裝備上陸。此次行動艾克(總司令艾森豪威爾的昵稱)從頭到尾提心弔膽,因為行動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否則就是赤裸裸的暴露。索性10人安全返回1人貌似淹死了。。。死也不旺死。拖回來後又趁暗夜把殉職人員的遺體穿上潛水裝備,推送(海浪推送,不是APP推送,賤笑)上加萊海灘。坐實盟軍要從這裡登陸的決心。
第三,霸王行動的各類彩蛋(看看美國人和英國人是怎麼開腦洞的)。
1、一些大開的腦洞。霸王行動面對的重大問題是天氣問題。5到6月是海峽的雨季,雷雨交加,海浪算不得滔天,但對登陸及其不利。於是一方面氣象參謀對天氣進行晝夜監控和預報,另一方面,盟軍的主要指揮人員和參謀也在謀劃如何將天氣的影響降到最低。於是就有了以下腦洞。
巨大混凝土防波堤。它是最搶眼的物什。具體尺寸記不得了,但大概是有3-5層樓那麼高,有5-10米厚的純純的混凝土牆。有多少塊這種玩意兒呢?大概30-40塊。四塊登陸海灘平分之。想想登陸日開始的時候,兩條拖船拖一個這貨是多麽的有趣。它的作用是為登陸艇防浪。所以跑在前面。這個混凝土的防波堤也有個代號,但資料是前年看到的,當時光顧著興奮,忘了摘錄。盡情呵呵我吧!~可能有的讀者會說,你說的是混凝土沉箱吧?空心的吧?連起來9000米長的啊。對那是另一個東西,「桑葚」系統中的一員。我這個是赤裸裸的實心兒大塊頭。當然,在登陸場外圍防禦時,還用了不少破船,沉入水中,用作防浪和防禦。
2、人工港「桑葚」。由於法國一面的登陸海灘上只有瑟堡是一個永備港口。於是盟軍決定一方面要不惜重大代價拿下瑟堡,另一方面要在爭奪戰鬥期間保證補給及時上陸。腫么整涅?代號「桑葚」的人工港應允而生了。它不是一個港,不是簡單的浮橋加平台,而是一套系統。百度有介紹,不表。
3、一些沒被用上的腦洞。由於風浪問題一直困擾著盟軍指揮員,有幾個科學家搞了個登陸平台,裝上發動機就可以像船一樣行進,上面可以裝載登陸裝備。據說這貨非常平穩。艾克就打算開開眼。於是科學家們熱情高漲地帶去一個微縮的模型,結果就把會議室差不多裝滿了。具體是個啥玩意兒?就是若干氣體和液體混合後冷凝成的固體。拐彎兒磨腳一大痛,其實就是TMD冰坨子。據沒有查到名字的參與該腦洞的科學家炫耀:它到達灘頭後不用理,自己就化了。。。據資料描述:艾克和幾位指揮官拖著腮幫子凝視著這個冒著煙(正在融化)的坨坨沉默了一陣,就把這個玩意兒否了。。。估計艾克的想法是:你以為我們運的是刺身拼盤嗎?還用冰塊當托兒。。。。要不弄幾個姑娘駝著不是更香艷!你懂得。。。(純玩笑,應該不至於被舉報吧。。。)
3、空降兵玩偶。這個被大規模生產的玩偶是用來坑德軍在加萊的守軍的。30公分高,穿著空降兵制服,靴子,背著縮小的傘兵背包的鐵皮人兒。你會說:這麼小的玩意兒也能騙人?肯定能!夜間投放,也帶著降落傘,仰望天空,密密麻麻,誰知道是真是假?關鍵這個坑貨還有個功能:它的右臂是可以活動的,就是可以做大迴環。但只要上下轉動三次,就TM會爆炸,會爆炸,會爆炸》》》biu~biu~biu~。。。。。如果有興趣的,可以看看這部電影《最長的一天》裡面有個畫面就是幾個德國兵近距離圍觀這個小傢伙(腦補三歲小孩兒拿著娃娃仔細端詳的樣紙),然後,爆了。
以上是在下對霸王行動中印象最深的幾個點。也是能和孫子兵法結合上的一些想法。歡迎評論區炮轟!~


「以正和,以奇勝。」 勢均力敵的雙方進行交戰時,起決定作用的,往往是「奇兵」。當雙方處於膠著狀態時,也是同樣的道理。
《燭之武退秦師》中其實燭之武也可以算作奇兵,官渡之戰,現在戰爭中的「斬首」行動,美軍與伊拉克戰鬥中使用的「網路戰」。不從道德層面評價,只從戰術層面評價的話,抗日戰爭中日本將「奇兵」運用的可謂是「出神入化」的境地,無論是日本的特種部隊還是偷襲珍珠港及德國的「閃電戰」,雖然最後失敗了。
現代戰爭中,很少出現大兵團作戰的情況了。奇兵的地位越來越突出,特種部隊、網路黑客,間諜、海豹突擊隊都可以算作是奇兵。
從博弈論的角度看,(我編不下去了,有時間接著編。)
跟人打架時,當自己處於劣勢時,最好使用「陰招」,比如「踢褲襠」,「摳眼睛」;當自己處於強勢時,也最好防備對手使出「陰招」,哈哈。


諾曼底登陸第一是要達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備的效果,前期各種諜戰的小動作使希特勒做出誤判,減少了諾曼底守備兵力,然後是數倍於守軍的進攻兵力,這就是孫武所言虛實的本意;其次是十則圍之,進攻兵力是守軍的7.56倍(參戰兵力:盟軍2,876,000;德軍380,000),考慮到盟軍壓倒性的空中優勢,這是幾乎不會輸的必勝之局!


兵法雲,不著邊


兵者,國之大事也。


推薦閱讀:

@繼續者張 偶然看到你的評論多次提到孫子兵法,然後就想請教書里的一句話?
為什麼說不盡知用兵之害者,則不能盡知用兵之利也?孫子是如何得出此因果關係的?
在《孫子兵法》里,為什麼說對被包圍的敵軍要「圍師必闕」,預留一個缺口給被包圍的敵人呢?

TAG:孫子兵法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