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

如題。
----

本題來自知乎圓桌 ?星球大戰,更多相關話題歡迎關注討論。


早先寫過兩篇長文,從《美國風情畫》和《星戰》的拍攝前後來談盧卡斯。加起來得有一萬六七千字……寫的時間比較早,資料大多源於Peter Biskind那本著名的《 EasyRiders, RagingBulls: How the Sex, Drugs and Rock "N" Roll Generation Saved Hollywood》——幸好我是編譯原書,不是參考那本非常差的譯本!這裡先發後面那篇,如果大家真的有興趣,我把另一篇也一併貼出來,這樣才比較完整。

Star Wars, Skywalker . George Lucas
天行者:喬治·盧卡斯與《星球大戰》

這是在1977年春天,馬丁·斯科塞斯在舊的米高梅片場為《紐約,紐約》做了整整一天混音工作。瑪西婭·盧卡斯是影片的剪輯之一,而在同一個片場里,喬治·盧卡斯則在晚上完成著《星球大戰》後期製作。道兒上都在說,《紐約,紐約》將是一部傑出的影片。瑪西婭對她丈夫說:「《紐約,紐約》是一部給成人的電影,而你的只是給孩子看的。沒人會認真對待它。」盧卡斯非常沮喪,因為星戰已經超出了預算,而看起來它似乎掙不到任何錢。何況有那麼多強有力的競爭者:一部模仿《大白鯊》的《深海》(The Deep)、戰爭片《遙遠的橋》、《警察與卡車強盜》(Smokey and the Bandit)、另一部科幻片《死亡路》(Damnation Alley)等等。都排在了陣亡將士紀念日這一天上映!盧卡斯給他的朋友威拉德·赫依克和格洛里亞·凱慈這對夫妻打電話,抱怨說:「這麼多片子都趕在了這一天,我的電影最好也只能拍在第四位了。」

盧卡斯很擔心《紐約,紐約》的威脅,他找這對夫妻,讓他們溜進一個放映場然後回來向他報告。傑伊·考克斯把夫妻倆邀請進了放映場,赫依克看完電影,給盧卡斯打電話說:「我沒搞懂它,我沒明白為什麼人們會認為這是一部非常成功的電影。它實在很乏味。」他不確定盧卡斯是否相信他的話,或者認為他只是出於對朋友的忠心。盧卡斯還是在擔心,擔心在他成了自然而然的事。

啟航

跟斯皮爾伯格一樣,盧卡斯也是電視兒童那一代人。「在我成長的時期,電影對於我只有非常小的影響」,他說,「電視的影響則大多了。我們的共同點就是成長於60年代,而且都抗議過越戰,我們想接管這個世界。再有就是我們都對電影充滿熱情。我們從沒想過在這上面去賺錢,或者讓自己變得名利雙收。那些東西好像是附加值。我們始終都在爭搶著成為被注目的對象,希望得到點膠片去拍點東西。」

「當我拍《美國風情畫》的時候,我發現拍攝一部積極向上的電影是非常高興的事,」他說,「我想,也許我可以拍部給更年輕的孩子看的電影。《美國風情畫》是給16歲的孩子看的,《星球大戰》是給10到12歲的孩子看的,與青春期的青年相比,他們失去了一些更有意義的東西。我感到,今天的孩子失去了我們曾擁有的奇幻生活:他們沒有西部片,他們沒有海盜電影……那種埃洛爾·弗林、約翰·韋恩式的冒險故事。迪斯尼退出了孩童這塊的市場,而沒有別的人來代替它。」

高中時候,盧卡斯曾在一次飆車意外中險些喪生,救護車來的時候,他連心跳、呼吸都沒了,但似乎是某種冥冥中的神奇力量保護他活了過來。大概從那時開始,那些科幻的想像就一直伴隨著他。盧卡斯最想拍的就是科幻電影:「一種巴克·羅傑斯(一個著名的科幻連環畫人物,多次被搬上銀幕。1979年的電視劇版里女主角叫做Princess Ardala,其白色緊身衣造型和劇集的海報都很難不讓人聯想到《星戰》系列中卡麗·費希爾的角色Princess Leia Organa)式的幻想故事,帶有《飛俠哥頓》的傳統,綜合了《2001太空漫遊》與詹姆斯·邦德的特徵。」他非常羨慕庫布里克的《2001太空漫遊》,但認為它太晦澀難懂了。《星球大戰》「試圖創造一個新的神話故事」,盧卡斯說,「我想拍一部給孩子的電影,宣揚某種基本的道德觀念。現在的每個人都忘記了告訴孩子:『嘿,這是對的,那個是錯的。』」

盧卡斯是1972年2月開始動筆寫《星球大戰》的劇本的。他閱讀了大量童話與神話故事,發現了約瑟夫·坎貝爾解析神話本質的著作《千面英雄》。他熟讀了美國作家卡洛斯·卡斯塔尼達的作品,重寫了卡斯塔尼達的英雄,一個墨西哥巫師唐望,把他變成了歐比旺·肯諾比。而唐望的「生命之力」也變成了「原力」。

但像以前一樣,他在寫作上遇到了麻煩。一年多以後,1973年5月,他能拿得出手的也只有13頁紙的故事大綱而已。其中,第一句話是這樣寫的:「這個故事是關於梅斯·溫都,一位來自Opuchi星的可敬的絕地武士。他是Usby C.J. Thape的親戚,跟隨前絕地武士學習padawaan的學徒。」

即使是盧卡斯的律師湯姆·波拉克,還有他的代理人傑夫·伯格,都認為盧卡斯的劇本大綱根本是毫無意義。但他是他們的客戶,於是兩人還是奮勇地到處推銷這個劇本。他們負責地把大綱拿到了環球公司。「喬治不想讓奈德·塔南來資助這個項目」,波拉克說,「我們很肯定他們會否定這個劇本,因為當時奈德正處在最憤怒的時期當中。」

這期間,在《美國風情畫》上映前三個月,伯格就曾偷偷把影片的劇本拿給了福克斯當時的頭頭小阿蘭·萊德。萊德一直看劇本看到了第二天早上9點,然後下午就電話叫來了盧卡斯,說他們想與他合作。盧卡斯極力推銷自己的「星球大戰計劃」,描述著這個類似於「巴克·羅傑斯」與「鐵血船長」結合體的科幻故事。萊德完全不明白盧卡斯說的東西,但他沒有奈德那些愚蠢的做派,他很安靜、很隨便、無對抗性,有點像盧卡斯自己。他了解自己的位置,盧卡斯很喜歡他這一點。兩個人有了很多共識。

據波拉克說,環球公司有30天的時間做出答覆。就在最後期限之前,塔南打電話給伯格說「我們放棄這個劇本了。」於是在一個星期之後,伯格和福克斯達成了交易:萊德付給盧卡斯1.5萬美元來完成第一稿劇本,五萬美元編劇費,另給10萬美元作為導演費。盧卡斯的公司,星戰有限公司,會拿到影片40%的純利。預算固定了在350萬美元,盧卡斯認為用這些錢想拍出星戰是完全不現實的,但他害怕如果萊德知道了實際要花多少錢,福克斯公司就不會讓他來拍這部片子了。

試飛

《美國風情畫》在1973年8月1日開畫了。影片打破了票房記錄,光出租收入就達到了5510萬美元,影片的直接花費僅僅是77.5萬美元,另外50萬美元都花在了出版物、廣告、公眾宣傳等方面,簡直是一項驚人的投資!「對當時來說,它就是有史以來最成功的電影了。」塔南說。盧卡斯憑這部影片大概拿到了700萬美元,稅後差不多是400萬。這個數,對於當時綜合收入一年僅2萬美元的盧卡斯夫婦,或者他們記憶中以往更低的收入而言已經非常巨大了。但對盧卡斯來說,這只是一個半滿的瓶子而已,跟科波拉不一樣,他掙錢以後,生活方式也改變了。瑪西婭說:「他這個想法也是靈光一現,完全是一時興起,沒有譜的。」不過他們還是在舊金山附近的San Anselmo買了一棟舊維多利亞風格的房子,修整一新。瑪西婭管它叫「公園洋房」。

像斯皮爾伯格一樣,盧卡斯也想被人當作一個藝術家來認真對待,讓那些影評人像對待科波拉和斯科塞斯一樣給與慷慨的讚美。他對弗里德金說,他想把《美國風情畫》拍成一個美國版的費里尼的《浪蕩兒》,他奇怪為什麼沒有一個影評人注意到這一點。弗里德金想:天啊,他太自我了。這傢伙真的認為他拍出的是那樣的東西么?

六周後,《窮街陋巷》上映了。「它們很類似,」斯科塞斯評論道,「一個是關於城市中的義大利裔美國人,一個是關於小城鎮里的美國人。這是我看到影片中牆上的塗鴉時想到的。我的電影針對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而《美國風情畫》和星戰吸引的是所有美國人。」

雖然盧卡斯是這個影片的編劇和導演,但媒體卻把很多榮譽給與了科波拉。《美國風情畫》是他又一個點石成金的範例。但盧卡斯宣稱是他為影片做出了最主要的貢獻。盧卡斯與科波拉曾答應給攝影顧問哈斯克爾·韋克斯勒以及製片人加里·柯蒂斯一些分成,但他們對於誰該從自己的收入里拿出提成爭個不休。盧卡斯希望科波拉能從他的24個百分點中分錢給他們,而科波拉則說看不出為什麼該他來出。「一談到錢,盧卡斯就像個會計師,」編劇威拉德·赫依克說,「他要交給科波拉的錢數讓他非常不爽。」盧卡斯則說:「科波拉對我的誠信抱有懷疑。這是我們後來生分的原因之一。」據盧卡斯傳記的作者戴爾·波拉克講,開始盧卡斯認為科波拉只是不懂事,這次反目之後,他覺得科波拉有點不仗義。(盧卡斯後來說這是戴爾為了增加故事的趣味性故意誇大了兩人之間的矛盾)

實際中,最後是科波拉掏了給韋克斯勒和柯蒂斯的錢,而他的24個百分點也縮水成了14個,凈收入是300萬美元。「這部片子本可以給我帶來超過2000萬的收入的,」他說,「我失去了一個建立自己的片場的機會。在這以後,我決定所有萬花筒公司的電影我都會自己來籌措資金。」

當《美國風情畫》在票房上大賺特賺的時候,盧卡斯就有了和福克斯重新談判的籌碼。伯格告訴他,他可以把自己導演的報酬提高到50萬美元,而且兌現自己在總收入中的分成。但盧卡斯精明地做出了另一個決定,他要從其它地方來掙錢。根據華納和環球公司給他造成的創傷所提供的經驗,他想要自己的公司來負責《星球大戰》的製片,這樣,他就能確定影片真實的成本開銷。「他被電影公司的控制傷得太深了,」波拉克說,「他總會把它先當成一個控制問題而不是金錢問題。因為他曾經而且現在仍然是深入於控制之中。」

盧卡斯一直堅持要拿到電影音樂的版權和利潤,包括後續的權利。他還想要得到電影副產品的權利。直到《星球大戰》之前,電影副產品在電影收益中都是無足輕重的部分。盧卡斯認識到了它的重要性。但到底他當時認為這玩意兒有多重要,倒是有不同說法。一個曾在《印第安納·瓊斯與失落的約櫃》中工作過的女性曾對盧卡斯說,她最喜歡的電影就是《THX1138》,結果盧卡斯瞟了她一眼說,「可這片子根本不掙錢啊。」而據米利厄斯回憶,「喬治曾對我說,『我用這些科幻玩具可以掙5次跟科波拉的電影一樣多的錢,而且我還不用非拍一部《教父》級的片子不可。』我當時想,這錢會從哪兒變出來呢?」盧卡斯自己說:「我認為我拍了一部自己能拍的最傳統的電影(指《星球大戰》)。這整個就是一部迪斯尼電影啊。而所有的迪斯尼電影都至少能掙上1600萬美元。所以這部片子也能掙上1600萬。這片子成本是1000萬,也許我們會在上映時賠些錢,但我們將從玩具上把錢賺回來的。」

銀河帝國的興起

盧卡斯在星戰的劇本上花了兩年半的時間。其中關於被權力腐蝕的帝國的想法來源於理查德·尼克松。他不停地寫,然後修改,然後再寫再修改。他苦苦思考怎樣把握一種「健康的」調子,避免性與暴力的內容,當然也包括那些「新潮玩意兒」。

開始,劇本里的人物實在太多,後來又變得實在太少。他們融合在一起,然後又被分開。故事線一會兒太簡單,一會兒又變得無比複雜。萊婭公主的角色一會兒變得很大,一會兒又成了個小角色。歐比旺和達斯·維達最開始是一個角色,後來才變成了兩個。原力的正義面被叫做「Ashla」,黑暗面則稱為「Bogan」。天行者盧克最初的名字是「Annikin Starkiller」,顯然後來的安納金就來源於此(原力在上,幸虧盧卡斯放棄了「星殺手」這傻名字)。最初的劇本里還有種叫奇博水晶(Kiber Crystal)的東西,可以收集並放大原力,最後也被取消了。

盧卡斯當時寫得很苦,一直被頭疼所折磨,肚子和胸部也老難受。他出現了一些強迫症的現象,比如說只用2號鉛筆,必須用有藍綠線的紙張。他剪下一些自己的頭髮,收集起來,然後把它們和揉皺的紙一起放到廢紙簍里。他甚至記不住自己原來是怎麼拼寫人物的名字,所以幾乎每次寫的「喬巴卡」都不一樣。

當他終於完成了劇本草稿,他把它送給朋友們看:科波拉、赫依克和格洛里亞·凱慈、馬修·羅賓斯等等,沒人表示支持。「他們都說,『喬治,你應該去寫一個更藝術的劇本,』」盧卡斯回憶說,「人們都說我應該在《美國風情畫》之後去拍《現代啟示錄》,而不是《星球大戰》。(註:《現代啟示錄》是盧卡斯讓給科波拉的)他們說我應該去拍像《出租汽車司機》那樣的電影。」他非常沮喪,認為自己成了一個失敗者。瑪西婭請求德·帕爾瑪去和他談談。「喬治認為他自己沒有才華,」她說,「他尊敬你。去對他說他是有才華的。」

星戰的第三稿是在1975年8月1日完成的。那時候,瑪西婭正在為斯科塞斯的《出租汽車司機》工作。盧卡斯把科波拉寫進了劇本,他就是韓·索羅。影片里盧克(顯然他對應的是盧卡斯自己)和韓·索羅的友誼整個就是現實的自誇版。韓·索羅躲避帝國(也就是電影公司)的追擊,享受在懸崖邊緣穿行的快感,但他喜歡賭博而且輸得很慘,從沒攢到過足夠的錢去獲得真正的權力,而且骨子裡有種自毀的氣質。而且,最重要的是,他在追求女孩方面輸給了盧克,也就是盧卡斯(指第一部星戰里)。盧卡斯還是為劇本感到焦慮,他求助於在《美國風情畫》中做過編劇的赫依克和凱慈,讓他們幫助修改劇本,而且要發誓保密。「福克斯已經很緊張了,」他對兩人說,「如果他們發現我找別人幫助寫劇本,他們一定會撤回投資的。我會給你們一些分成的。」

這時候,福克斯公司還沒有完全給盧卡斯開綠燈。就在這一年奧斯卡前幾個星期,萊德把星球大戰的一段概要放到了CEO丹尼斯·斯坦菲爾和主管們面前,他要求他們提供850萬美元來拍攝一部科幻片,而這個類型當時是完全不被看重的。而且這個電影當時連名字都沒有,也沒有原著來保證人氣……神奇的是,計劃居然被通過了。

絕地騎士的武裝

當盧卡斯完成了最後一稿劇本,他和後期製作的高手吉姆·尼爾森集合在一起,開始創建工業光魔公司。他們開始只能在Van Nuys附近的一個離機場很近的舊倉庫里湊合。「根本沒有什麼ILM,」尼爾森回憶說,「只有四面牆,甚至連房間都沒有。我們只好自己建房間,買設備,造設備,因為拍攝這部電影所需要的設備根本就沒有。」尼爾森雇了約翰·戴克斯特拉(他後來憑《蜘蛛俠2》等片得了多次奧斯卡特效獎)來當特效總監,他曾跟著著名的道格拉斯·特魯姆布參與過《2001太空漫遊》的特效製作。從開始,盧卡斯就擔心ILM會變成一個扔錢的無底洞。他和他僱用的那些特效魔法師之間的關係經常很緊張。「作為一個聰明的電影制人,他會自力更生的。盧卡斯的想法是把ILM的人僅僅當作一個技術小組,」馬修·羅賓斯說,「他們必須想出如何在一個車庫裡用1.98美元拍出這些鏡頭的辦法。我記得戴克斯特拉曾說,『要是喬治來拍板的話,我們就得弄個全黑的背景,然後把飛船綁在掃帚柄上,沖他們招手示意,就像12歲小孩做的那樣。』我想喬治本來確實打算這麼做來著。而戴克斯特拉明白,他們必須僱用很多人,買很多設備。在商業上,盧卡斯繼承了他父親的那種功利性,他覺得一切的花費和技術玩具都是為了給戴克斯特拉建立一個帝國:約翰·戴克斯特拉有限公司。」

而據瑪西婭說:「ILM完全是一團糟。他們花費了上百萬美元,而做出的特效鏡頭卻完全無法使用,簡直像從紙板上扣下來的,連輪廓線都看得到。」尼爾森回憶道:「我們處於非常大的壓力之下,我們沒有任何東西能給任何人看。我們不停地花錢,整個一年都沒完成一個鏡頭。」預算中的300萬美元給了ILM,但一年過去,他們竟然花掉了四、五百萬美元,成果寥寥。每周周二,盧卡斯從洛杉磯的灣區趕過來,表達他的失望,然後回家。尼爾森說:「我不得不扮演一個信使的角色,告訴他那些他不想聽到的壞消息。你沒法和他爭辯,他不能聽到『不』字,他不能聽到『你錯了,喬治。』」

1975年秋天,瑪西婭·盧卡斯還在為《出租汽車司機》做剪輯,盧卡斯則在洛杉磯開始選角工作。她對此非常緊張。「我知道他會和很多很多十八九歲的想得到萊婭公主這個角色的漂亮女孩見面,我覺得沒有安全感。」她說,「喬治,到那時候你會做個好男孩么?」他們倆曾經約定,如果誰越軌了,一定要告訴對方,希望那種令人不快的責任感能阻止這種行為。「我的第一戒條就是絕不和一個女演員約會,」盧卡斯說,「你不過是個有趣的男孩而已,在你之後,會有個像封面明星似的傢伙來取代你——對這遊戲來說,生命太短暫了。」

雖然福克斯很想讓電影里出現一些明星,但盧卡斯卻不想這樣做。當時德·帕爾瑪也在為《魔女嘉麗》選演員,他也一樣想尋找一些新面孔。於是主管們把兩部片子的選角放在了一起,每天他們都會見上30到40個演員。德·帕爾瑪放鬆而且健談,盧卡斯則坐在那裡一言不發,顯得很不舒服。喬治來做每天的開場講話,德·帕爾瑪做結束講話。如果哪個演員是他們不感興趣的,德·帕爾瑪會在喬治的開場詞還沒講完之前就把事情結束掉。

當時幫助盧卡斯選角的弗雷德·魯斯勸說他用卡麗·費希爾代替艾米·歐文(後來德·帕爾瑪讓她去演了《魔女嘉麗》)或者朱迪·福斯特。盧卡斯想要那種年輕沒有經驗的演員,也就是說馬克·哈米爾和卡麗·費希爾;或者正相反,那就是哈里森·福特演盧克,拉奎爾·威爾奇演公主。他說:「你可以讓這部電影針對青少年、二十歲左右的青年,或者就是給孩子看的。那就是我們的目標,八、九歲的孩子。這是一部迪斯尼電影。」在拍攝影片期間,他把費希爾的胸部束縛得像個老人。「顯然,太空里的不能讓胸部撞來撞去,而銀河帝國更不能允許那種晃動胸部的行為。」費希爾挖苦地說道。

力之暗面

1976年3月,《星球大戰》在倫敦的愛爾斯特片場開始了拍攝。盧卡斯之所以選擇到倫敦拍攝,就是想遠離好萊塢電影公司,同時也為了省錢。沒想到,這成了一系列麻煩的開始。他和演職員的關係都很敏感。他是一個驕傲的人,不會去求人辦事。「喬治從來沒求過別人多於一次,」製片人霍華德·卡贊基恩說,「如果你對他說『不』,他就不會再求第二遍。」盧卡斯從來不說「謝謝你」,和他一起工作的人都認為他冷淡孤高。大部分時候,盧卡斯與他們都沒有接觸,連他們誰是誰都搞不清楚。盧卡斯在後來回顧這段歷史時,曾評論道:「我意識到為什麼導演必須得成為那種恐怖的人了,因為他們想要事事都正確,而人們往往不會聽從你。你沒有時間去扮好人,去體貼別人。我所有的時間都花在了沖別人大喊大叫上。」

盧卡斯對指導演員完全沒感覺,他寫的對話糟糕透了。哈里森·福特對此曾有一段著名的評述:「喬治,你可以把這些狗屎寫在紙上,但你沒法把它念出來!」盧卡斯指導演員的絕招只有兩句:「OK,再來一遍,做更好點」和「再快點,再投入點」。

赫依克和凱慈去倫敦片場探望了自己的朋友。凱慈回憶說:「每天早晨,喬治都會坐在他那張床的邊緣——他的雙腳都嚴重感染了。我們會和他坐在一起,我們會在他周圍走動,勸說他別自殺。他極度失望,覺得自己得不到任何想要的東西,而職員們都在取笑他。攝影師粗暴地嚷著『把狗帶過來,給狗身上打燈!』他指的是喬巴卡。喬治不停地在說,『我受不了了。』而我們不停地在說,『別這樣,喬治,你能做到的。你能夠從床上起來,你能到片場去。』他當時處於一種非常脆弱的狀態。最大的侮辱來自於英國的演職員們,他們對在影片的最後一天是否加班進行了投票,結果是否決。他以前從來沒被這麼直接的打擊過。」

劇本上的問題也一直困擾著盧卡斯。當拍到盧克、韓·索羅與萊婭公主被陷在死星的場景時,盧卡斯抱怨道:「有50多名暴風軍在10英尺的距離上向3個人猛烈射擊,結果居然沒人受傷。誰會相信這個?」

斯皮爾伯格曾提出想當《星球大戰》第二組導演,他想讓暴風軍士兵在死了以後產生出一股綠色的蒸汽泡沫。「喬治沒讓我這麼做,」他回憶說。「喬治始終對我抱有很強的競爭心理。他一直在說,『我相信星戰會在某些方面勝過《大白鯊》,或者不是星戰,而是其它什麼。』我始終佩服並嫉妒於他的風格,他與觀眾的親近性。但他不想讓我在星戰中留下任何痕迹。」斯皮爾伯格貶低盧卡斯是因為盧卡斯從來不運動他的攝影機,他只是把機器往那兒一戳然後拍攝前面發生的事。

從英國回來,一直忙到1977年3月,盧卡斯覺得差不多可以試映了。雖然ILM的特效還沒做完,但盧卡斯弄了些黑白的二戰時的空戰膠片來搪塞。阿蘭·萊德在自己家裡第一次看到了影片,來看片的還有赫依克、凱慈、德·帕爾瑪、斯皮爾伯格,斯科塞斯沒來,他害怕星戰就像盧卡斯害怕他的《紐約,紐約》。結果影片放完,沒有人鼓掌,只有一片尷尬的沉默。沒有特效,這個電影看起來荒謬極了。瑪西婭非常沮喪,說:「這就像博格達諾維奇《永恆的愛》的科幻版,糟糕透了。」並哭了起來。凱慈把她帶到一邊,提醒她:「女士們都看著呢,瑪西婭,趕快盯著櫻桃看。」盧卡斯則一直在強調只有孩子才會喜歡看,他拍的是一部迪斯尼電影,它應該能掙上800甚至1000萬。大部分人離開了,剩下的一起去個中餐館吃飯。盧卡斯在車裡一言不發,就好像剛經歷了一次戰爭中猛烈的炮火打擊,人都有點傻了。

只有斯皮爾伯格認為片子有前途,他對盧卡斯說:「喬治,這片子很棒。它能掙上1億美元!」那時候沒有任何影片能掙得1億美元。凱慈覺得斯皮爾伯格是個白痴。當晚,萊德給斯皮爾伯格打了電話。「我們這裡有什麼玩意兒?」他問,「《星球大戰》有什麼好的地方?有人會去看這部片子么?」

「這片子將會獲得巨大成功。你會成為好萊塢最快樂的電影公司主管。」

「能有多巨大?」

「最少3500萬租片收入,可能會更多。」

與此同時,ILM正在拚命趕工,他們一周七天,三班輪換地加班。「我記得那時候我一直在做給萊德看的第一個鏡頭,」尼爾森回憶說,「也就是2秒長,啥都沒有,就是一艘飛船飛快地閃過,它太快了以致你可能都說不出那是什麼東西。花了這些錢,就只有這一個鏡頭不停地循環。萊德就坐在那裡不停地笑著。開始拍這部電影時,我的頭髮還是黑色的,拍完以後它們都完全變灰了。」

新希望

終於,音效和特效都完成了。盧卡斯在Northpoint舉行了第二次放映會,當年《美國風情畫》就是在這裡試映的。瑪西婭請了一個星期假來幫助盧卡斯。「預映常常就意味著重剪。」盧卡斯沉著臉說。顯然是想到了THX和《美國風情畫》當年的遭遇。萊德和他那些西裝革履的主管都坐在那兒了。瑪西婭一直說,「如果觀眾看到韓·索羅駕著千年隼,在最後一秒從達斯·維達手裡救下盧克的那段都不歡呼,這電影就完了。」當開頭帝國殲星艦慢慢充滿整個空間,周圍的星星像鑽石一樣在閃耀的時候,放映室里充滿了來電的情緒。「當他們成功進行了空間跳躍時,你能看到整個屋子都是人們興奮晃動的身影,」據赫斯基回憶。「當人們看到千年隼在最後一秒出現時,他們不僅歡呼起來,他們站到了椅子上,揮舞著手臂,好像在看世界職棒大賽的關鍵一局。我望著瑪西婭,她看著我,像是在說,看來片子成功了。」走出放映室時,赫斯基問盧卡斯:「你感覺怎麼樣?」他說:「我想我們不用重剪片子了。」

星戰上映後,盧卡斯很快就回到了自己的工作中。一天,萊德打來電話:「這片子火得很,第一輪放映反響好極了。」盧卡斯回答:「聽著,萊德,科幻片一般都是第一輪好賣,但第二、三輪就不行了。所以我們還是別高興得太早吧。」

過了一陣的某天,傑伊·考克斯正在導演傑瑞米·卡甘的屋子裡,哈里森·福特來了,衣衫凌亂,襯衫被撕破了一半。「天啊,哈里森,發生什麼事了?」考克斯問。「我進Tower唱片公司去買張專輯,結果那些人都向我撲了上來……」後面的事大家都知道了,就是星戰不停地熱賣、熱賣在熱賣。到1977年9月,《星球大戰》已經超過了《大白鯊》成為了史上票房最高的影片,達到了1.935億美元。米利厄斯曾說:「《星球大戰》把孩子們從六七十年代反正統文化的殘渣中帶離出來,讓他們重新對美國的科技感興趣。」一部電影,帶給了一個時代新的希望。一部電影創造了一個神話。

金錢改變了所有人,所有事。盧卡斯和他的朋友們開始討論花2500萬買下Mann劇場,甚至要買下福克斯公司,這其中也包括斯皮爾伯格。米利厄斯說:「這些傢伙從所有人那裡得到好處。所有朋友都被大大的疏遠了。喬治周圍有了一幫跟班的,不會有半點差錯。所有事情都為喬治安排好了。至於斯蒂文,你根本沒法和他談話了,他已經不再是凡人。」

新好萊塢的電影小子們(或者只是某些人)似乎終於站在了他們期待已久的頂峰上,可以睥睨眾生了。整個好萊塢電影發展的方向都被這部影片改變了。斯科塞斯的《紐約,紐約》遭到慘敗,他說:「星戰上位了,斯皮爾伯格上位了,我們完蛋了。」瑪西婭·盧卡斯也說:「現在,我已經對美國電影工業感到厭惡了。這種體制下產生的好電影太少。而部分責任就在於《星球大戰》給這個工業體系指出了方向。我對此感到非常不舒服。」

盧卡斯用星戰實現了自己童年的夢想,卻又用星戰把新好萊塢一代的夢想送入了商業的虎口。一切都因它而起,一切又不能簡單地歸罪於它。


歷史對盧卡斯的評價註定是充滿爭議的。

他很可能不被視為一個第一流的導演,但卻是一個偉大的神話和傳奇的書寫者。

為什麼說盧卡斯不是一流的導演,因為是他自己放棄了這個目標。

他大學時的短片曾經獲得過全美學生電影大賽的金獎,這說明他的前途不可限量,後來的《THX 1138》和《美國風情畫》也都是展現才華的作品。斯皮爾伯格誇張地說,《美國風情畫》是他一輩子看過最好的美國電影,至今都這麼認為。

但是1977年拍出《星球大戰》後,隔了22年,盧卡斯才導了《魅影危機》。除了《星戰》,這麼幾十年,他沒有執導過任何電影。

所以是他主動放棄了當導演。

斯科塞斯說,盧卡斯太有權力了,沒必要再當導演。

老大哥科波拉批評他好多年,我見到的2015年的最新採訪,他還在痛惜,盧卡斯小弟你曾經是一個實驗電影人啊,你現在有這麼多的錢(盧卡斯個人財富50億美元,好萊塢導演中第一),為什麼不去拍幾部小成本的有創意的作品?你還有啥好擔心的?是《星球大戰》毀了你啊!

以上基本是科波拉的原話,一言蔽之:盧卡斯你的初心呢?

估計有人會反噴科波拉,你也好不到哪去吧?

科波拉的確是老了,很多年沒什麼叫得響的作品,但他真的還在一路拍著呢,只是沒什麼人關注了,一些近作的口碑也很差。他最近還出了個新片,叫Distant Vision,據他自己說非常有革命性。

不論是否如他所吹,我感覺科波拉的初心還是保留了一部分的。

盧卡斯為什麼不拍了,這隻能問他自己。

但即使真的出來拍,結果也不會好的,這一點恐怕很多人都心知肚明。前傳三部曲是他親自執導,在粉絲群中認可度一般,而且從導演技法上看,確實是老了。最新的三部曲,迪士尼都沒要他參與,因為知道其實根本不需要。

所以作為一個「導演」,盧卡斯的雄心和鬥志,是及不上老大哥科波拉,也及不上好朋友斯皮爾伯格的,更不要談和斯科塞斯比了。

但是呢,但是!

盧卡斯是他們所有人當中,最偉大的一個夢想家。

盧卡斯後來是對單純當一個「導演」失去了興趣——也許是覺得「導演」對他來說太狹義了,但他並沒有閑著,他一直在苦心經營他的星戰帝國。星戰不止是六部電影,它是一個龐大無邊的故事宇宙。

對美利堅民族來說,因為缺乏來自上古的、口口相傳的民間神話和傳說,星戰就是他們的當代神話,用高科技和對未來的想像寫就的神話。

都說電影是造夢,一般導演打造的夢最多讓你沉醉其中兩個小時,盧卡斯的這個星戰夢,讓很多人一輩子不願醒來。

這就是盧卡斯,一個二流的導演,和一個最偉大的造夢者。


在導演、編劇、製片人的位置上喬治·盧卡斯都可以說是優秀的,
但以電影人來講喬治盧卡斯則堪稱「偉大」

「《創造不可能》(一部關於工業光魔的紀錄片)」

在電影工業的發展中,盧卡斯可以稱得上特效電影的工業化的開啟者。

在1975年為了《星球大戰》的拍攝,盧卡斯決定在現有的特效技術上做一些突破,但當時的大環境並不樂觀,世界上並沒有專門提供特效支持的公司,甚至因為60年代的電影行業萎靡,所有的電影公司為了節約開支都已經關閉了自己的特效部門。於是盧卡斯單獨找到找到了操刀庫布里克《2001太空漫遊》的特效師格拉斯·特朗布爾,但因為檔期問題(格拉斯在拍攝《第三類接觸》)最後使用了他的助手約翰·戴克斯科拉。兩人聯手成立工業光魔並歸屬於盧卡斯影業旗下。

現在說起「工業光魔」的成立可以是一種理想主義者的想像力迸發,
但在當時看來可能更像是一個笑話。

「工業光魔」建立之後就迎來招聘的問題,招聘到的員工大都是二十來歲的年輕人,其中有畫家、汽車工程師、建築師、電工、技工、模型師等等。更吃驚的是這群「烏合之眾」甚至都沒做過電影,這樣的一個決定簡直荒唐至極。
但也許是沒有了傳統電影規則的束縛,反而讓想像力得到了釋放,這幫「三教九流」的電影發燒友。就在一間狹小的倉庫之中實現了盧卡斯的想像世界。

「想像力就是一種生產力」

因為《星球大戰》這個屬於不同的「銀河系」的故事,讓無數的「文明」都需要重建,大量的細節設定需要完善,這間接的催生了一個職業的誕生——「概念設計師」。

《星球大戰》正史的第一部,基本還是大量停留在室內模型特效的階段,為了讓模型與的更真實,我們剛才講到的「烏合之眾」就開始各顯神通了,這些完全不相關的職業開始建立一種全新的工作方式。這種看似小打小鬧胡作非為的行為作風,卻一步步的推動了「特效電影」的技術完善。

與此同時「概念設計」也跟隨著「特效電影」從產業之中孵化而出,成為電影前期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之後特效行業也在這個基礎上一步一步建立了規範,並且在之後的作品裡不斷加強了虛擬CG角色,數字技術在電影中的使用,並利用四十年的時間完成了電影從模型特效往數字特效的過渡。諸如「視覺總監」「特效總監」「後期」「合成」等名詞、職業也開始跟隨出現。

盧卡斯的「工業光魔」逐步開創完善了特效電影的製作與運作體系,這種體系不斷的優化,一直沿用至今。

而更為難得的是工業光魔作為行業的開創者,又同時在行業中保持了一種標杆的姿態。

「偉大的盧卡斯,偉大的工業光魔」

《星球大戰》三部曲的拍攝打破了行業中原有的很多情況,為了更方便的完成設計工作在79年的時候成立動畫部門,想藉助電腦技術來解決星球大戰里很多形象的動作問題,不在限制於模型拍攝的諸多不便,這個動畫部門完全開創性的使用了3D的軟體技術來解決特效的編輯問題。在《星球大戰》結束之後,這個部門創作了世界上第一部3D軟體動畫《The Adventures of André Wally B》,不過這個動畫工作室之後在電影特效上的作用並不明顯,於是1986年,盧卡斯就考慮過是否要關閉動畫部門,不過喬布斯在這時候看中了這個動畫部門的潛力,以1000萬美元的價格收購了動畫部門,而這部們就是後來的著名的「Pixar動畫公司」。

之後一年「工業光魔」的技術人員約翰·諾爾,在他兄弟的幫助下,完成了另一個影響深遠的軟體作品——「Photoshop」,Photoshop的誕生對電影工業來說可以說是摧枯拉朽的,這個圖片編輯軟體徹底的打破了原有的概念設計的限制,使大量的數字合成工作變得容易實現,概念設計工作不再受制於「如何實現」的問題,大量的照片素材等獲得了更豐富的「解構——重構」形式。最直接的影響了「matte painting」(數字繪景)技術,因為實景無法滿足拍攝的需求,有大量的電影背景是需要油畫家去繪製的,而之後則轉入了「綠幕」合成手法。並且不會再受制於「畫家畫不出來」的限制。

同時的「工業光魔」在軟體技術上發揮著它持續的推動力,比如他是業內首先使用視頻動作捕捉技術的公司,其在《加勒比海盜2》拍攝時期開發的iMoCap系統至今仍是動作捕捉領域的標杆,當其他公司還在使用紅外線攝像機,在演員身上貼滿反射球時,工業光魔已經採取了從視頻中識別二維碼和點雲信息的流程。

一刻都不停的創新讓「工業光魔」不斷的實現技術突破,1982年的《星際迷航2》中,工業光魔打造了影史第一個計算機生成場景,後來在1985年的《少年福爾摩斯》中又出現了影史第一個純CG虛擬角色,到1991年《終結者2》成為首次CG角色(T1000)擔綱主角的影片,1994年的《侏羅紀公園》首次實現了逼真的動物角色……

如今「工業光魔」已經為三百餘部電影提供了特效支持,29次獲得了奧斯卡提名。
並且在這個數字特效公司一直面臨倒閉危機的時代里一直屹立不倒。

如果以《星戰》作為技術發展的時間線來看,《星球大戰》正傳三部曲到前傳三部曲的過渡,也標誌了電影工業從「模型特效」到「數字特效」的技術轉變,而如今的《星7》上映的同時,電腦特效技術已經成熟到可以完全的取代「模型」技術。(當然這個時間節點並不準確)

工業光魔的偉大,不能全歸在盧卡斯的身上,但慶幸這個想像力豐富的電影人,在創作了一個偉大銀河系的同時,又大膽的去創造了這個銀河系。
感謝盧卡斯,「創造不可能」。


我想我應該來回答這個問題。
對於把自己的女兒叫『橋致』的人來說,對George Lucas的崇拜是骨髓里的。
沒錯,他就是我的偶像。

去美國之前,我很多次都不相信我能站立在ILM和Lucas Film之前,因為當時覺得我沒這個機會。
後來我終於站到了這裡。
在夕陽中,在Presidio Park的大樹之中,我看見了……
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覺得夢想實現的時刻。

在我看來,Lucas的偉大不在於他的導演生涯,實際上《星球大戰》的第一集拍的很一般,後來的星戰前傳系列,在導演技巧上並未創新。純粹作為導演,他不如很多人。
但是,作為夢想家,作為一個偉大的電影帝國開創性人物,他的作用是偉大的。
即使處於一個這樣的與西方格格不入的國度,我能直接地,深深地從他身上感受到一種電影人的強大氣度。
我心中,電影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他了---擁有自己龐大的電影帝國,可以擁有無限量的資源,同時擁有一個龐大的電影世界觀。
一輩子只做一件事情,而且極為成功。在他的電影帝國里,他就是凱撒。
我不能想像還有什麼比這個更爽。
這一點比 Peter Jackson還爽,雖然他也有Weta Digital,但是指環王畢竟是別人的IP。

太爽了。這種感覺實在是無敵的。

他是一個痛恨好萊塢體制的人,這就是為什麼他基本生活在舊金山,一個充滿嬉皮與叛逆的城市。同時他也有恐懼心理,在採訪中他多次提到,他很害怕失敗,他說,除了星球大戰,他沒有那個電影史成功的。
就連星球大戰自身,他的評價也不高。他富可敵國,是因為他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因為他害怕那種生活在失敗恐懼下的氛圍。


如何評價,我只能說,他不算一個特別牛逼的導演,但如果真的是,他就不是喬治盧卡斯了。
我個人認為,喬治盧卡斯是一個靦腆的大男孩,就是如此,儘管他七十幾歲了。


我很幸運,前些年曾經在盧卡斯的影業公司就是LucasFilm工作過(因為是星球大戰的忠實粉絲,所以申請了)。當時,盧卡斯雖然不是CEO,但也經常去公司,在公司的餐廳里碰到過很多次。看上去一個個子不高,白鬍子的乾淨老頭。他會自己去排隊,買個漢堡,找個桌子自己坐下來品嘗。雖然大家都認識他,但也沒有任何人上去打擾。剛開始我還激動,久而久之,也習慣了。明知道旁邊桌子上就是名導演,自己崇拜的偶像,就當沒看見。就沖這一點,我對喬治盧卡斯也是充滿了敬佩之心。


偉大的電影工作者、傑出的電影人、優秀的商人,為美國文化和商業獻出了畢生的力量。


美國工會的重要性不需要提,看這百科上的這段。圖在下
其實代價不止這一點,因為這個原因,導演工會和編劇公會一直阻撓星戰2的上映。為了不連累自己的南加大導師,也就是星戰2的導演厄文,盧卡斯交了罰款,並且退出美國電影協會,導演工會和編劇公會,成為了好萊塢的孤魂野鬼,只是為了幾行字幕。


他領導了一個星戰時代,然後賣給了迪斯尼異端~倒是確實應該給盧卡斯的星戰時代寫個什麼,不然很快迪斯尼異端就會用宣傳工具把舊時代的印記從星戰ip中抹去,變成一個全新的由迪斯尼掌控的東西。不過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畢竟盧卡斯老了,一個舊的時代畢竟會過去。(其實盧卡斯的個人成就在另外幾部電影里而不是星戰系列,星戰系列更接近他掌控精髓和核心,然後群聚眾人完成)


謝邀。 有人說,喬治?盧卡斯一生中只拍過一部電影,它的名字叫……








Thx 1138 。

好了玩笑到此結束,他的另一部電影很賣座,講的是一個在小地方長大的年輕人,渴望見識外面的世界,但又對外面的世界有所顧忌,然後他遇到了哈里森?福特。
這部電影叫做《美國風情畫》。
再到後來,他拍了一部更賣座的電影,名字你們都知道的。

出身美國中西部小鎮,渴望逃離小地方的禁錮,盧卡斯一開始就是這麼個心態。高中時他迷戀賽車,參加各種比賽經常拿獎。他一度以為自己會選擇賽車手作為自己的職業。 不過就在畢業前幾天,他遭遇了一場車禍。當時他正在和朋友一起開車兜風,那是他們最喜歡的消磨時間的方式。車子撞得不像樣子,而他能活下來已經算是奇蹟了。他在病床上領到了高中文憑。 然後他就放棄了當賽車手的想法,專心上大學去了。
一開始他去的是本地的初級學院,行將畢業時報名南加州電影學院,居然被錄取了。在那裡他迅速成為明星學生,因為他的先鋒實驗短片很牛。
但真正的轉折點是他的實驗短片Thx 1138,斯皮爾伯格看過這部短片後跟他交了朋友,科波拉也是因為這部短片把他拉攏過來當小弟。 在盧卡斯職業生涯的早期,弗朗西斯?科波拉幫了他不少忙,他的前兩部電影都是科波拉幫他拉到資金的:thx 1138,根據他自己的同名短篇改編而來,票房撲街。然後是《美國風情畫》,成本很低,票房很高,大獲成功。於是他有機會拍自己幻想中的那個太空冒險故事了。那個故事會以他喜歡的神話故事為藍本,結合他喜歡的科幻元素,然後也許還會從漫畫里找一些靈感,甚至還有坎貝爾的千面英雄理論。但無論如何,故事的核心還是小鎮青年闖蕩大世界的渴望。

或者說,盧卡斯到1977年一共拍了三部長片,主題基本都是同一個內核。thx 1138先鋒前衛,氣氛壓抑,這是藝術青年的表達方式。美國風情畫追求紀實,幾乎可以看做是他的自傳,表達方式回歸質樸。到了星戰這裡,他已然把它上升為一個母題。

如果他堅持當一個賽車手,也許我們誰都不會聽說過這麼個人。如果他堅持走藝術逼格路線,說不定也能成為大師。然而對我們來說,幸運的是,他最終走上了通向星戰的那條路。


我不知道大家怎麼想的。
但是七部星戰看下來,每次熒幕上出現「LUCASFILM」的時候……
我就知道,我打心底感謝他。
他或許不是一個稱職的導演。
但他卻是一個創造世界的人。


簡單說:商業頭腦極其強大,創作能力衰退太快。



我不是星戰迷,最近為了要去看即將上映的《星球大戰:原力覺醒》而惡補了前六部。看完的感覺就是:盧卡斯的劇組裡缺兩個人,一個指導表演的副導演,一個指導打鬥場面的武術指導。盧卡斯這兩方面真不行!


最有才華但不曉得適可而止


星戰之父四字不就是對他的評價嗎??


工業光魔虐爆全地球人。


離婚,絕對是其一生中最重大敗筆,沒有之一!


盧卡斯: "星球大戰是一部家庭肥皂劇"


星戰迷好少!這不科學!


盧卡斯影業+工業光魔+特效鼻祖+創造不可能=喬治盧卡斯


想像力碉堡的傢伙


他最大的貢獻其實是工業光魔


電影界的喬布斯


推薦閱讀:

是否大多女生不喜歡看科幻片,為什麼?
如果真有侏羅紀世界,門票價格估計會是多少錢?你願意出多少錢的門票?
為什麼有的人會感覺科幻片都千篇一律?

TAG:科幻電影 | 星球大戰StarWars | 喬治·盧卡斯GeorgeLuca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