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打算投身海外金融行業的留學生,如何 follow markets 並培養自己的 business sense?

我知道想進入金融行業只緊跟市場是遠遠不夠的,不過作為一個非商科學生,還是想請教一下如何比較高效地follow markets來提高商業嗅覺. 我目前是訂閱了幾個微信公眾號(華爾街見聞,阿爾法工廠等), 偶爾上一下Bloomberg,FT看看頭條,然後下課跟教授閑聊一下看他最近在關注什麼. 感覺還是不太夠. 求教大家有何好的方法和建議. 非常感謝!
PS 不要罵我中英混用..實在是想不出精準的翻譯..如果大家了解還請告訴我,謝謝!


看頭條對培養市場直覺是沒用的,WSJ也好FT也罷提供的是最新信息,至於哪個信息重要哪個信息跟什麼市場什麼資產相關你在新聞里看不出頭緒的。有了對市場的理解才有看這些信息的價值,不然記這些碎片化的信息是浪費時間。讀WSJ和FT是follow market的好方法,但是先得把底子打好。

你如果對一級市場感興趣的話,建議定期看各種deal tracker。很多研究公司和投行定時在網上會發布對之前一個季度或者半年的IPO和MA deal的總結。建議你去註冊一兩個投行的newsletter,會定期發給你有意思的報告。選擇幾個重點市場觀察,比如美國+中國,或者美國+歐洲,不要跟的太廣。看的時候注意觀察不同市場的熱度差異,不同行業的熱度差異,併購是什麼multiple?規模多大?什麼行業集中?溢價多少,為什麼?對於WSJ和FT,多關注下專欄,裡面會有更詳細的分析。沒事可以看看Bloomberg TV,專題做的還是有深度的。學校商學院若有訂經濟學人這類的雜誌,看看能不能跟學院或者圖書館要到電子版登陸賬號。如果學校有買ThomsonOne,也把賬號弄到手,他們家的手機新聞端(不是湯森路透,是ThomsonOne的新聞端)不錯。訂閱華爾街見聞這些公共賬戶不錯,不過我印象里有的文章八卦比例較大,分析的沒譜。

慢慢的直覺有了,再看WSJ就得心應手多了。


仔細看了下已有的幾個回答,也看到了題主的背景,NTU大三,準備開始找實習。

幾位的回答其實都很準確,我也無比贊同。但是有一個問題被忽略了,題主現在處於大三,我假設他剛剛開始涉及到專業課的學習,我並不知曉新加坡的大學課程設置,但美國的金融專業課大部分是從大二下/大三上開始的,所以題主對行業知識的了解可能局限在Intro Level的

題主這個時候需要的不是大量的漲姿勢,而是盡各種可能去探索自己在資本市場的興趣,是做ECM? DCM? MA? Sales and Trading? Investment Management? Leverage Finance? Structured Finance?

讀的再滾瓜爛熟,沒有實踐的經驗,那也只是紙上談兵。另外,紙面的資料並不能完全反應行業的真實狀況,快速找到一些Mentor帶你入門,會帶你上快車道,金融這一行尤其如此。

剛看了下,今天是11月3號,一部分Bulge Bracket的Asia Pacific區的Summer Internship已經截止了,可能還有一部分沒有,請樓主抓緊申請,除了不要一味的海投簡歷,NTU在新加坡有很好的校友資源,想辦法聯繫到更多的校友請他們幫你Refer(比如這位譚暾同學,也算你學長,你應該給他發一個私信,求LinkedIn Connect)。另外,BB里Credit Suisse的APAC HQ好像是在新加坡,他們的Summer Intern招的比較多,請打開LinkedIn開始搜索校友吧。

如果BB進不去,試試Boutique的,另外新加坡現在作為Offshore重地,做Asset Management應該非常多,這也是可以考慮的方向,很多Family office也遷到了新加坡。

如果這些都不行,你可以再考慮一下四大的Transaction Service部門,基本都是配合做MA的,爭取拿到一個return offer,然後再帶著這個return offer去談Full-time的position,就有很大優勢了。

謝謝看完,如果還有問題,請私信我,希望能幫上忙。


題主也是NTU的?校友呀。這麼大的題目無力回答,只能給些實用的tips.....

我也才畢業,只能說說很有限的認識了。

作為非金融專業的學生,強烈推薦考CFA Level 1,不考也可以自學。並不是說這個證書多麼有用,而是能夠讓你對整個金融市場有個大概的了解,起到一個掃盲的作用,某回答裡面的N多專業術語,眼睛一睜一閉2秒鐘就掃過去了。

另外,儘快找一份analyst的實習,理論結合實踐進步會很快。我在某hedge fund實習期間,重新過了一遍CFA level 1的教材,和之前單純複習考試的感覺真心不一樣,比如對公司和行業分析的更深的詢問,以及理論上各種方法在應用中的各種缺陷,還有就是對邏輯能力和懷疑精神的訓練等等。你在實習的時候,這些問題基本上都能有自己的答案了,不過也會產生更多的問題:)

Business sense的話,除了做實業,就是自己多做做行業研究、公司研究,個人理解最核心的是商業模式,也就是這家公司靠什麼賺錢?是否能夠持續?這也是我的ex-boss最常問我的問題。。

對了,要找實習的話,可以去NTU business library自學Bloomberg Terminal,先學Excel API怎麼收集數據,公司需要這樣的實習生。。學校的Career Attachment Office也可以多去聯繫。


深以為最重要的是想像力和不同於其他人的思維方式和結構。要不然大家想法一個樣往一個方向努力一起使勁,能掙錢?開玩笑吧


推薦閱讀:

去香港留學在北京找哪個中介比較靠譜?
德國與法國留學,哪個更具優勢?
我為了UIUC放棄清華北大的決定是否正確?
金吉列留學中介怎麼樣?

TAG:留學 | 金融 | 金融市場 | 金融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