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裡面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開始被項羽慘虐,為什麼沒有早調韓信來直面項羽?

而是任期發展到幾乎平起平坐。這是否屬於用上的疏忽?


  首先,需要明確一點就是,爭霸天下的戰場並不只限於楚河漢界上。當時除了楚漢之外,還有許多諸侯。這些諸侯起初與劉邦結盟抗楚,但在彭城兵敗之後,紛紛與楚和解。因此,這些諸侯的勢力必須得到解決,即使不能消滅,也不能讓他們站在楚的一方。彭城兵敗之後,韓信被任命為左丞相一路東進,攻打魏王豹、趙國,一直到齊國,剪滅了楚的外圍勢力,同時也壯大了劉邦的實力。

  第二,楚漢相爭初期劉邦被虐到爆炸,其實是客觀現象,劉邦韓信漢中對的時候,就已經討論過這個問題,我手頭沒有資料,只記得大概意思就是劉邦的軍力、財力、物力、將領等所有方面實力都不如項羽,唯一勝過他的就是劉邦敢於用人,因此需要不斷的相持,將弱勢轉化為均勢,之後在轉化為優勢,累積到勝勢。

  第三,劉邦不是任其發展,而是沒有辦法。就軍事才能上而言,我認為韓信在當時是無出其右的。劉邦的難題在於,要麼用韓信,有一定可能會贏得最後的勝利。要麼不用韓信,等死。這樣的一種情況,正常人都知道如何選擇。

  最後,我相信劉邦其實一開始就看出來了韓信是一個政治上十分幼稚的人,蒯通勸韓信稱帝時,韓信說:漢王遇我甚厚,載我以其車,衣我以其衣,食我以其食.我聞之,乘人之車者載人之患,衣人之衣者懷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我豈可以鄉利忘義乎?這樣一個缺乏政治敏感和洞察力的人,只要暫時不反,那麼長期來看,不可能是劉邦的對手的。


調回來韓信也不會跟項羽正面干,只有蠢材才會用自己的短處去和敵人的長處硬幹。項羽實力明顯強,正面打韓信不會做這樣的蠢事。只會防守為主,然後偷襲,不斷發展自己,削弱敵人。到正面對決的時候,一定是很有把握了的。


我認為是策略問題,農村包圍城市放大版


這是個很好的問題。現在我們根據《資治通鑒》來梳理一下。

漢二年
八月 韓信擊魏。
九月 韓信悉定魏地。
後九月 韓信破代兵。韓信之下魏破代,漢輒使人收其精兵詣滎陽以距楚。
漢三年
十月 韓信、張耳大破趙軍;發使使燕,燕從風而霏。楚數使騎兵渡河擊趙,張耳、韓信往來救趙,因行定趙城邑,發兵詣漢。
六月 漢王奪張耳、韓信印符。拜韓信為相國,收趙兵未發者擊齊。
漢四年
十月 韓信襲破齊歷下軍。
十一月 韓信大破龍且,盡定齊地。
二月 漢王立韓信為齊王。
漢五年
十月 韓信引兵來。
十二月 項王陷大澤中。漢王還,至定陶,馳入齊王信壁,奪其軍。
正月 漢王更立齊王信為楚王,王淮北,都下邳。

劉邦對韓信,已經是又用又防,甚至到了『收精兵、奪印符』這種臭不要臉的程度了,怎奈戰神韓信的軍事能力太逆天了。精兵沒有了,硬是靠著數萬沒有多少軍事訓練的『市井之徒』一個早晨就打敗了訓練有素的二十萬趙軍。濰水之戰也是一天之內就結束了戰鬥。


推薦閱讀:

為什麼曹操要冒險行刺董卓?這對曹操有什麼好處?
如何評價周瑜對孫策的意義?
魯迅和秋瑾的關係怎麼樣?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項羽 | 韓信 | 資治通鑒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