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悉尼大學 (University of Sydney) 就讀是怎樣一番體驗?

歡迎該校本碩博畢業生分享留學經歷,以及在usyd的生存指南~

&> 悉尼大學 (University of Sydney) 是澳大利亞的公立大學。悉尼大學是全澳和整個大洋洲第一所大學,創立於 1850 年,位於新南威爾士州的首府悉尼。悉尼大學目前有 51,394 在校學生(2013 年統計)。悉大是澳大利亞八大名校的成員,在澳大利亞被歸為6所砂岩學府之一。悉尼大學同時是環太平洋大學聯盟與亞太國際貿易教育暨研究聯盟的成員。


Source: 悉尼大學


大家寫得都很贊呀,Sindy來補充一下教育學院的吧。腦子裡的東西太多了,分成兩個部分來講:
一:悉大的正經事兒
二:悉大的逗逼事兒
--------------------------------------------------------------------------------------------------------------
悉大那些正經事兒
(1)學習和專業
作為留學的核心,學習幾乎佔據了每個認真的孩紙的所有時間(當然,這些學習不僅僅是在圖書館啃磚頭,在自習室碼字,還有很多其他身體力行的方式,後面會講到)。總之在西方國家的牛校,想要好成績大收穫就得犧牲睡眠。University of Sydney的簡稱是USYD,悉大的童鞋們親切地把這個縮寫揶揄為U Sleep You Die. (悉尼的另一所牛校:新南威爾士大學的縮寫是UNSW,我們親切地稱為U Never Sleep Well) 。

悉大的老師上課方式:
教育學院的課程基本都是由教授講課的,少數情況也會有副教授,很罕見有講師。課程根據人數的不同也會有不同的形式,教育學院人少,一般30人的課就算是大課了,大課上老師上課往往用多媒體,就像這張。途中是Tony教授激情講解O(∩_∩)O~)為了保持ethical maintenance特意去問了一下可否用帥照,Tony爽朗地答應了。

除了大課,更主要的還是小班,不少班裡只有10人或者更少一點。課上的教師之間的交流較多,每個學生都有被要求發表見解的機會,而且不止一次。而且教授的幽默程度和學生的笑點對課堂質量有著很大影響。Sindy記得有門research methods課程的Murray教授,長得特別像喬治克魯尼,上課風格非常幽默搞笑,課程內容也的確有趣,在觀察實踐從徒手畫悉尼歌劇院看大家忽略掉多少細節,到從微表情分析被訪者情緒變化,搞得和美劇「Lie To Me」一樣,一邊觀察對象的表情,另一邊自己也被觀察著。下圖是Murray教授的帥照;(穿著哈佛大學的毛衣是因為Murray曾經在哈佛大學任教,多年以後思念家鄉才回到澳洲來悉大繼續教課。)

對了,這裡有一點挺有趣的是,每個老師的字跡都「美」到令人髮指,相信大家從上面幾張圖時隱時現的黑板字跡就能看出來了。記得一次Tony寫了一段指導意見給我,那字體,就和天朝醫生的處方一樣,Sindy當場就傻在那了,Tony看了我一眼說:「What do you think? They are ugly, right? 」我默默地吐槽了一句「Just too unique.」 然後教授自己在那狂笑。

作業,實踐,和論文:
每門課之後都會有一大堆必讀的資料,教材和課本;還有一些課甚至在上課前老師會發郵件給同學們,要求大家去圖書館借閱某本書,看完這本書的哪些章節,必須在下節課開始之前完成;還有的老師更加狠,貼出來幾個問題,學前預習要完成這幾個問題,這樣可以檢查學生是否真的自己好好看書了。更狠的是,圖書館的指定的那本書經常被借完了,只能request再看,而且影印只能印一個章節,所以,很多學生乾脆就賴在圖書館看。大部分時間就是泡圖書館。
當然,作業除了看書,還有做觀察和採訪,自己搞定約人,錄音,錄像,寫transcription,最後分析,整理邏輯,歸納出結論,在大家面前做演講。這個過程自己做起來雖然繁瑣,但是確實很有意義的,尤其是在選對了自己的研究課題。舉個栗子,Sindy自己做的兩個比較有趣的是研究marijuana(這在天朝算是敏感詞,有興趣的讀者可以自己查查這個詞),和研究愛情。這兩個研究出來的結論都很讓人意外,原來悉尼有那麼多人使用marijuana,還有好多就在我身邊,大家都在想法讓marijuana合法化,這樣更容易加強監管,其實做完研究想想還是有點後怕的。還有愛情觀的研究結果居然是大部分天朝人民的愛情觀才是另類,白人小夥伴們大多數居然根本不考慮房子車子丈母娘。貌似樓歪了,這兩個領域有興趣的另外邀我回答吧,這裡回來好好聊悉大的事兒。
其他專業:有個生物系的小夥伴的作業是去邦迪海灘數海蜇的數量,還有撿貝殼回來研究如何拯救原本就保護得比天朝的好一大截的生態環境。

有計算機工程的小夥伴作業是自己編程小遊戲。
還有獸醫專業的小夥伴被臨時叫去治療一隻受傷的塔斯馬尼亞惡魔Tasmanian devil(澳洲都是這麼叫的,有興趣的歡迎google它,吼聲真的就是一隻惡魔,百米開外都聽得毛骨悚然,而且攻擊力很高,但是長得其實非常萌)。

這是惡魔的照片。:)被嚇到了嗎?(拍的時候其實我站在牆外,否則下一秒就陣亡了。)

此外,有些課程上來就粗暴的開始高難度,很多學生跟不上;還有論文,動輒六千字,dissertation一來就是一萬兩千字,還有各種實驗和研究工作量大還難操作。不用擔心,悉大還是很仁慈地有一個learning centre。這個學習中心是所有學生可以自己在學校官網上免費報名的,有各種課程,比如如何學論文,如何做演講,如何做實驗,如何學習外語等等的,這些課程目的是為了幫助後進的學生更好滴學習各自學員的課程。從周一到周五都有不同的learning centre課開班,學生可以選擇自己適合的時間去上課。

悉大的小夥伴們
教育學院的人大多是本地人澳洲白人,留學生相對較少。這個和商學院是天壤之別,商學院那是幾乎沒有幾個白人學生。Sindy在悉大的交際圈中,大多是來自德國,義大利,和巴西的留學生,只有2個來自北美的,其他的就是土澳了。這裡給大家一個建議,如果是出國念書選擇專業,除非是對某科有真愛,否則儘可能選擇別的專業,能讓自己最大程度體會到與中國不同的文化圈,走出comfort zone,接觸來自不同國家不同種族的朋友,給自己一些鍛煉。(這裡說的某科往往指的是商科,不是真愛就別去湊熱鬧。不喜勿噴。)

學院大樓的顏值:
都說法學院有錢,高大上,這個是可以從教學樓上看出來的,現代化的地面建築和地下一個超級大的獨立法學圖書館:

下面是醫學院的大樓,N項頂尖的醫學創新就在這裡面誕生,也很高大上吧。

醫學院的正門更加雄壯

下面教育學院低調飄過,怎麼總感覺像個粽子。。。。

其他學院還有很多,Sindy這裡不一一列出來了。
這裡順便提一下,很多西方名校的大學裡都有一個叫做quadrangle的建築,有點像西方加強版的四合院。悉大也有這麼個quadrangle,但是這裡的留學生給它起了一個很有趣的名字:哈利波特樓。見圖:

這僅僅是哈利波特樓的一角,另外還有三個角這裡就不放了,腦補一下就好。這是一種叫做Jacaranda的樹,中文是紫薇科藍花楹。每到初夏,也就是11月份,突然某一夜花就全開了,滿城的Jacaranda都變成了紫色的雲,超級美。這棵是悉大quadrangle里唯一的一棵,所以顯得特別成焦點,大家叫它考試樹,花季剛好是考試季,好多學生都會在樹下許願不掛科。還記得有一次社會學的學生們群體夜宿哈利波特樓的過道兒,還是在6月的大冬天,目的是體驗流浪漢的生活。當時他們正在做一個給悉尼流浪漢提供住處的項目。
網上有很多悉大哈利波特樓的圖,但是這裡Sindy一定要炫耀一下攝影技術,看我拍的暮色哈利波特樓,絕對獨家:

純手機拍的,除了sindy may字樣以外毫無PS, 那天從圖書館出來,看書看到天昏地暗,一抬頭被美景驚呆。與君分享。

悉大的圖書館:
上面說到了學習必備技能:泡圖書館。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圖書館。
悉尼大學的圖書館超級多,算是整個澳洲首屈一指的了。這麼這個圖就是各個圖書館的名字。(現在放暑假了,所以大部分沒有開。)

Sindy比較常去的是Fisher Library,也就是大家親切稱呼為小魚的圖書館。這也是全悉大最高大上的圖書館了。有單人學習區,多人學習區,小組多媒體討論區,會議室,等等,和多媒體相關的都要預約,預期起來也很方便。這邊的自習室都是帶計算機的,管夠,所以可以直接空手過來學習,只需要記得自己的校園賬號和密碼就OK. 更爽的是,四樓很安靜,看書累了可以躺著睡會兒,而且完全不用擔心有人拿你的東西。還記得以前有次Sindy睡得太香了被鎖在圖書館。。。。

備註:在考試前的那兩周,圖書館必是天天爆滿,夜夜通宵,搶位子得趕早。

(2)醫療中心
上面算是講完了學習的事兒,接著講講看病的事兒。
Sindy有次特別點兒背,和一幫巴西小夥伴去Manly海灘玩,活蹦亂跳地跑到海上的岩石看風景,看完發現漲潮了原路被淹了,於是和猴子一樣從樹上爬回來。。(此處省略500字)。總之,結果就是:我被一種可能會致命的Tick蟲子咬了。瞬間立刻馬上滴衝到了health centre,在Level 3, Wentworth Building。如果是第一次去,那需要先填一份信息表,工作人員會把病人的信息錄入系統,以後就只要報上姓名就可以看病了。這份信息和保險掛鉤,這裡能看的醫療服務都是免費。原本以為沒有預約會等好久,但是其實醫生的看病時間間隔是有預留出來應對突髮狀況的,所以不用預約也能比較快看上病。但是如果是慢性病可以預約的還是建議預約。醫生態度炒雞好,為了確保我的傷口沒有傳播腦膜炎的病毒,留了樣本去化驗。而且接下來兩周都得回去看傷口狀況。好在最後的結果是那隻Tick沒有咬過其他的生物也沒有攜帶致命病毒,所幸Sindy小命沒丟。這裡順便提醒一下各位在澳洲出行的朋友,如果去野外,請一定要穿長袖長褲,而且先給自己身上噴防蟲噴霧,野外的致命蜘蛛和蟲子有很多,每年都有澳洲人是因為被蟲子咬了掛掉的。

(3)心理諮詢中心
這裡順便再提一下, 在悉大感到非常sweet的一個經歷。
Sindy有段時間和BF矛盾很大傷心欲絕,眼睛腫得和金魚的一樣,大概兩天沒吃東西。被教授碰上了,她當場帶我預約了Individual counselling。於是第二天戰戰兢兢地去了 Level 5, Jane Foss Russell Building. 一個整潔的小單間,一個澳洲本地的心理諮詢師,兩張對面放著的小沙發,聊了兩個小時。完了感覺輕鬆了不少,他還問我是否需要寫延遲作業的證明,他可以做到,如果我要求的話。而且這個extension的證明只需要寫明是心理治療中心開的就可以,所有的理由都是心理治療者的隱私,有權不對任何人透露,醫生也會做到完全保密。他還給了幾段心理治療的指導音頻和音樂,讓我每天晚上睡前聽聽。
其實學生服務除了學習中心,醫療和心理中心以外,還有好多其他的服務。比如學生們比較關心的找工作的career centre,會定期給推薦和學生的能力和期望相比配的工作機會.
更多的服務參考:
網址:http://sydney.edu.au/current_students/student_services/index.shtml?utm_source=CWSutm_medium=linkutm_campaign=homepage

(4)博物館

悉尼大學內部的博物館算是非常良心了,如果要拍博物館奇妙夜的話,悉大其實也可以做到,畢竟校園裡有四個博物館呢。但是有不少在校生都不知道這些博物館,還挺可惜的。其實泡博物館是學習的一大樂趣呀,Sindy這裡來整理一下:

Macleay Museum
地理位置:Badham Building -Level 1 和 Macleay Building -Level 3.
這是一座生物學博物館,裡面展出的東東是生物系學生和教授收集的澳洲各種獨有生物的標本,還有塔斯馬尼亞虎的頭骨(已經滅絕)。

The Nicholson Museum
地理位置:The Quadrangle -Level 2
這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也是最值錢的博物館了,在哈利波特樓的東樓。裡面收藏者埃及的木乃伊,石棺,各種雕塑,陶器等幾千年前的藝術品,有的時候還會展出全黃金打造的死亡面具。這裡的藏品時常被悉尼市中心的其他博物館借去展出,也算是給悉大賺點外快。裡面的木乃伊太陰森,沒敢多拍。。。大家腦補一下就好。但是據說每一具都非常貴。

The Wilson musem of anatomy
地理位置:Anderson Staurt Building -Level 4
大家看見anatomy就知道這個博物館的基調了吧?呵呵,Sindy覺得這段話用來形容Wilson museum那是最恰當不過的了:The Wilson museum of anatomy is filled with all the dead bodies and dissected organs you wished for. Pretty awesome stuff unless you have a weak stomach. 圖就不上了,因為Sindy幾乎不去。。。。

Pathology Museum
地理位置:Blackburn Building -Level 5
看看這些個博物館就知道悉大的醫學很NB了,又是一個醫學直接相關的博物館,就在Department of Pathology office對面。

-------------------------------------------------------------------------------------------------------------------------------------------------分割線上面是正經事兒,下面是逗逼事兒------------------------------
接下來我們來聊聊悉大的逗逼事兒。

(1)動物
來澳洲前大家都會美好地想像這裡有成群的羊兒和賣萌的考拉,但是來了以後才發現,你想多了。
悉尼最多的動物其實是鳥。小心空中有鳥屎炸彈。

沒錯,就是你看見的那樣,胖胖的,不怕人的,亂便便的,囂張搶吃的,體積很大的鳥。
還有的鳥嘴巴特別長,下圖這傢伙叫做ibis,特別囂張。為了搶吃的,公然跳上餐桌趕走正在吃餅乾的Sindy。。。。

相比這些大傢伙,體積小的就顯得可愛很多了,見下圖:

下面這圖是我在the reptile park拍的。袋鼠特別愛搶吃的,見到吃的那反應和上面說到的那些鳥是一樣一樣兒的。

(2)圖書館的逗逼事兒
大家在各國留學生的圈子裡可能見過,但是這些是在悉大發生的。。。看來悉大真是有逗逼的氣場呀。
在Fisher圖書館的廁所看見這個,當場笑抽了。

還有大神吃飽了沒事兒干在牆上搞「天天愛消除」的行為藝術。

(3)上課也逗逼

既然有哈利波特樓,出現鄧布利多也不奇怪了。
更搞笑的是,上課的時候居然有人創意求婚,這事兒就發生在wentworth building.

(4)社團也瘋狂
一般說到社團,國內的同學們會想到的是文學社,英語社,話劇社對吧。但是悉大的社團就各種腦洞大開了:
3D列印社,廣告社,巧克力社,中世紀社,塑料製品社,還有魁地奇社。。。。

下面就是魁地奇社。。。

那麼問題就來了。現實世界的掃把怎麼飛起來?請參考下圖(敢再逗逼點嗎?)

你沒有看錯,就是一群運動員胯下夾著一根棍子滿場飛奔。。。。畫面太美不忍直視。。。。還有一次不知哪位大神開著噴氣飛機在哈利波特樓上空寫字兒。

今天就先寫到這裡吧,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本人在悉尼大學藝術學院讀書,入學一個半月。


都說悉尼大學中國人超級多,我來之前也是這麼覺得的。來了之後發現,這完全取決於你是什麼專業。讀商科的朋友(accounting或者commerce)表示,除了一些極少必要場合之外,生活中根本不用說英語也能好好活著。。當然商科因為林子大了,總也有特別炫酷、特別走得出去的去買杯咖啡也能交幾個外國朋友的人存在。。。我室友是master of learni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在這種文科專業就只有她一個亞洲人了。。


我們學院嘛~是這個樣子的。

整個master by coursework一共有7個專業。一共只有23人。

分別是這樣:

Ceramics 2人

Sculpture 4人

Jewelry 2人

Printmedia 4人

Screen Arts 1人

Photomedia 6人

Painting 4人


所以吧。。一開學我就驚呆了。。其實我本科已經是小班化教育了,本科班裡20人。我原來以為起碼會有20個人一個班的。。結果竟然整個系就6個人。。我是Photomedia,我們系只有我是中國人,只有我英語是第二語言。。

我一直覺得我們學院的課程很奇葩。每學期四門課。1.選修課。2.art practice group seminar 平時自己的時間做作品,每周seminar上和老師同學們討論,通常和老師討論之後,周周要做一些research的。3.histoy and theory of art,這是一門讓所有國際學生都無語的課,每周都要很多閱讀材料,每周要寫essay,期末還有一篇重要的大essay。4.這是一門非常炫酷的課,每個人會有一個1對1的academic supervisor,這個人和你在做的領域是一樣的,而且是澳洲最一線的artist,我的supervisor是Justene Willams,啊總之她屌爆了!屌的讓我感覺三言兩語沒法說清~而且我是她唯一一個1對1的學生~真是有種自己人品爆炸了的感覺~~~以及幾乎每個人的1對1的supervisor都差不多是這個等級的。。這讓我覺得我們學院的學費和其他某些專業比的話,其實還真算是良心價了。。。

綜上所述,我們是沒有專業課,專業課就是你自己去做東西,然後大家來討論你的作品,一點一點一點都不教技術。。和澳洲本地的朋友討論過這個問題,他們表示,學技術就去低一點檔次的學校讀certificate或者diploma,又便宜又能學職業技能,澳洲藝術最好的學校,都不是職業型的,都是培養你成為藝術家的(好蛋疼。。~~~因為大家申請進來的時候,就篩選出了有足夠技術的人,所以就不教技術了。。個人覺得這真是挺蛋疼的= =


最後我們學院的設備簡直太好了。我是Photomedia,就拿攝影來說,膠片暗房、影棚和燈具啊各種亂七八糟的配件啊什麼都有,掃描儀有三台幾十萬的機器隨便用,學校里可以借到各種數碼和膠片相機。硬體真的真的是沒話說。選修課我學的是screen printing,然後了解到printmedia那邊的設備也是炫酷極了~~小夥伴的選修課選了hot glass,就看到他們在大熔爐邊上上課,人人帶著保護措施跟著老師燒玻璃。。還有小夥伴選修選了珠寶,然後就真的是在做珠寶啊~~


總之我們學院特別好玩啦~~想到有什麼好玩的再來補充~

————————分割線————————

現在畢業在悉尼開了自己的攝影工作室,歡迎大家關注我的公眾號:shuwenphotos


這個可以慢慢寫了,背景,悉尼大學 B Com LLB, 2005-2009.

雖然在悉尼大學讀了整五年,但是感覺只是涉及到了它的皮毛。每一個學院,每一個專業的區別都很大。

整體給我最深刻的感覺是:歷史。雖然相比牛劍,悉尼大學還算是年輕(1850建校),但是怎麼都是澳洲第一所大學。因為它最老,那傳統學科的優勢自然明顯(如醫學,法學),法學院下面細細講,醫學的話,基本上悉尼頂尖的公立醫院都是悉尼大學的教學醫院。
而我最喜歡悉尼大學的一點就是它的古建築,這一點絕對霸氣超越悉尼其他所有大學。

要說缺點,那也是歷史,包袱過重,改革艱難,你能想像2007年時,學校的電腦還在使用Win2000, 學生證是一張紙加塑封,網路教學資源略等於無,交作業需要3.5英寸盤,蘋果機是彩色圓滾滾的iMac么?不過在我畢業那年開始終於革新不少(在留學生身上收了不少錢吧)

第二大缺點那應該是食堂,雖然聽說現在校園開放,進步了不少,但是我在校時學校幾個食堂的質量可以說是慘不忍睹。還好旁邊不遠就是悉尼的咖啡聖地之一Newtown, 其中的Campos更是多年被稱為神級的咖啡店。


--------------------------------------這裡說說學院
首先是法學院 (想讀商科的請往下拉)"Australian First Law School「 這個口號里的"First"不光是指最早,也是指最好。說悉尼大學的法學院是澳洲第一,墨爾本大學的同學可能會有些不服氣,這裡我也就不爭辯了,第一第二分別不大。

學生:
至於法學院的學生,大概可以歸為精英中學,私立中學兩派。精英中學(相當於國內重點中學)一般是中產家庭出身,學習相當努力,各個都是學霸(我那年法學院高考分數線是 99.45/100),這群人畢業後做律師的很少,大多去了銀行。私立中學很多都有法律家庭背景,喜歡自己抱團,這些人大多成了政法界的中堅力量。

校友的陣容強大,澳洲最高法院歷史上50位法官,23位是悉尼大學的,還有五位總理,十位司法部長,等等等等。

校區:
我在悉尼法學院的時候剛好遇到新法學院的修建,也就算是唯一一批經歷了法學院三個不同校區的學生。

大一到大三因為雙學位的課程安排,是在悉尼大學老校區,沒什麼可圈可點。

到了後來,有幸到了法學院的老校區,就坐落在新洲高院,律師協會旁邊,算是悉尼法律的心臟地帶,不過那棟樓空曠的Lobby,隨機更換的電梯按鈕,永遠數不清的樓層,一天給你四季的空調,讓人不斷想起MIB…………

大四的時候新的法學院修好,回到了主校區,新的樓倒是十分不錯,滿地的沙發,隨便睡,而且大多數建築都在地下,但是沒有了心臟地帶的優越感。聽說當時悉尼大學邀請法學院搬回主校區,給Dean說我給你大學裡面最好的地段,Dean的回答是,我們已經有了全洲最好的地段,幹嘛回去。

課程:
剛入學時影響最深刻的算是那當頭棒喝般的」法學基礎「。
雖然是本科學位的第一門課,絕對是最難的一門。剛開學,買了課本,還另發了幾百頁的閱讀材料,算了算,平均每一節課閱讀量不少於50頁。
第一個Assignment在第二周就要完成,還是自己去法院旁聽,寫記錄,那時一竅不通進了法院旁聽也是雲里霧裡,還好運氣不錯遇到一個簡單的交通事故的案子,安全過關(美劇誤人啊!)。
課程的安排也是最奇怪的,不光一周兩次Seminar(與其他學院不同,法學院的Seminar都是講師,教授級別的來教,不是Tutor教你寫作業),還有一節Lecture。不過Lecturer每周來的講師全部都是客座,有高院法官,有司法部長,總之就是法學院知名校友秀,每節課的主題更是各種各樣,直到最後兩周,才知道這些Lecture不是考試範圍!!!
最後的Exam,本來以為take home exam很容易,結果一看,5000字論文!!

到了第二學期,感覺班裡的人一下少了許多,許多…………

整個法學院最High應該是參加了Shanghai Winter School,是悉大法學院與華東政法的合作項目,在上海呆了兩個月學習中國法律系統。那基本上是每天三點下課,然後各種泡吧(開Party,法學院絕對很積極)。

PS. 拉個仇恨,寫給那些想去其他法學院的,引用我們Law School Musical 裡面的一段台詞: "Your Honour, I shall call our expert witness."
"What"s his qualification?"
"Mq University"
"Not qualified!!"

-----------------------------分割一下,回來繼續寫商學院

相比法學院,悉尼大學商學院的名氣就差多了。會計專業不如MQ與UNSW,MBA項目更是退出了Australian Graduate School of Management (現在完全是UNSW的一部分)。靠著悉尼大學本身的名氣,也算是瘦死駱駝比馬大吧。不過聽說最近UNSW的商學院院長跳槽到了悉尼大學,悉尼大學的跳到了UNSW,不知道會不會產生戲劇般的改變。

我在悉尼大學時剛好遇到澳洲留學熱潮的開端,商學院更是浪尖。當時大部分的學生,特別是會計專業,都是中國留學生。與歐美的大學不同,澳洲的大學校園內的宿舍很有限,大部分的學生都住的很分散,留學生自然大多都住在各個華人聚集地。近來留學生團體的活動越來越積極,對大學生活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相信現在來的留學生在商學院會過得更順利。

商學院的課程安排與其他大學都大同小異,一般來說一門課一周會有一節大課,兩節Tutorial。只不過考試通過率我感覺還是蠻高的,比起MQ那近乎表態的不及格率,要人道許多。

校區的話,商學院的主樓只是電腦房與辦公室,大部分的教室都是用的其他學院或者公用的。所以有些時候會覺得對學院的歸屬感沒有那麼強烈。


我決定這是我第二個也是最後一個關於澳洲留學和別的地區留學的回答。
這樣類似的問題,天天爭夜夜爭。海枯石爛,山無棱天地合。也找不到討論的意義在哪裡。

人家題主明明問的是在澳洲留學的體驗,怎麼那麼多「冤魂野鬼」跑來訴冤?(在此為前面認真回答題主問題的同學表示感謝)

你真的說服多一個人相信澳洲大學水,擋得住每年澳洲留學生數字都在攀升的事實嗎?
請問一直在黑別人的人,你的作業做完了嗎?你順利畢業了嗎?你成績優異嗎?你找得到稱心如意的工作嗎?
是多無聊的人,才會這麼致力於向別人灌輸他的觀念啊。你還要養老婆孩子還要還房貸車貸;志向高一點還要改變自己的命運改變世界,你花那麼多時間來詆毀別人。這樣真的好嗎?

誠然人家澳洲大學門檻低,誠然很多澳洲畢業生也是水到不行。花你家錢了?吃你家飯了?喝你家水了?進你家公司了?礙著你眼了?為什麼言語要如此刻薄呢?

那位南大的同學。知乎上有一個帖子,專門教你怎麼成為大V的,我看了一些回答裡面的步驟。如果你在悉尼大學時是認真學習的話,成為大V的步驟和寫一篇不錯的essay差不多:首先你得放時間去做research,找到很多journal、paper去支持你的論點,其次你要讀它們,理解他們,然後把東西總結起來,最後給上一點自己的見解和最重要的reference lists。所以你說知乎上回答專業問題國內學生和別的國家留學生有深度很多,從而得出澳洲留學生水平很次這個結論。我覺得這是不科學的。知乎只是一個分享知識的社交網站,別人如果沒有樂於為師的話你就說他/她沒水平。這是在偷換概念。
知乎的意義是讓你看到一個更大的世界,而如果你把這個小世界當成整個世界的話。那就與知乎的初衷背道而馳了。

那位一直在別人留言區大放厥詞的男生。我大致翻了一下你的回答,抱歉,你的言語里還是老生常談的澳洲八大和美國top30 blablablabla。我閉著眼睛都知道你在說什麼。真的挺無聊的。你說你真把別人說服了,能寫進你的resume裡面嗎?(親愛的HR,本人曾在知乎與人辯論澳洲大學好還是美國大學好把人辯哭了,請問能否讓我進入貴公司發揮我的實力?)

拜託大家不要再鬧了。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一遛就知道了。你以為人家HR真傻?光看文憑?

昨天看到一個中山大學然後去QU念書的女生的關於澳洲留學的帖子,寫的真好。@朱聿欣
她說的很對,不說外面的人鄙視我們。澳洲長大的孩子鄙視中學才來的孩子,中學才來的孩子鄙視本科才來的孩子,本科才來的鄙視國內2+2過來的,然後大家一起鄙視讀研才來的孩子。
還有呢,澳洲大學之間也會互相鄙視,五星鄙視四星,四星鄙視三星,三星鄙視Nokia。哈哈哈。(≧?≦)

我以前也會有那種小小的鄙視心理。但是隨著年齡的增長覺得這樣真的很無趣。我不明白這是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還是出於人的本性。但是各位看官們,這種鄙視別人得到的快感,真還不如你在家偷偷自慰快樂。信不信?

我覺得很多人心裡不平衡的原因無非是以下幾點:
有一些同學是花大價錢去英美上的大學,就是覺得自己比稍低一些價位的澳洲留學生牛;你管我掛沒掛科畢沒畢業,反正我就是覺得我英語比你在澳洲念書的同學好,學術水平比你高。我們學校有blabla校友blabla成就。
請問,這和「我爸是李剛」有什麼區別?

有一些同學是刻苦學習好不容易在高考托福GRE、GMAT打了翻身仗,翻身農奴想把歌唱:所以我就一定要用我的專業學術水平碾壓你父輩給你的資本;
有一些同學是發現澳洲海龜回來英語也說不溜,還和他一起參加公務員考試吶!哈哈,龜孫子,真是浪費家裡的錢啊,你看你留學,留出什麼了?還不是和我一樣要搬磚?!
「哈哈,兒子打老子,兒子打老子」 阿Q如是說。

同學,你難道不覺得,我們所有人在某種意義上,都是在搬磚嗎?

有意義嗎?啊?有意義嗎?

說點有意義的,
澳洲畢業沒有PR
在當地工作基本沒戲;
讀會計的同學沒有PR想進四大,你去招聘會詢問啊:四大是不是對留學生有偏見?沒有PR就不能進四大?然後人家會笑眯眯的回答你:不會啊,我們對留學生也一視同仁的啊,如果留學生想來我們公司的話,雅思四科八分及八分以上,是可以申請的呢:)
澳洲本科確實比研究生有意義一些,學校給你的資源和機會也比研究生多很多

我認識一些在歐洲,美國,加拿大,英國,新加坡,香港,澳洲上學的甚至讀到Phd的學長學姐,在留學這個問題上他們的態度反倒是謙虛和煦的。他們往往更多關注的是自己的paper什麼時候寫完,什麼時候能順利畢業;偶爾也要想想畢業後到底在哪裡工作。什麼時候該結婚,爸媽催著要孩子了;如果有博士後的機會,怎麼樣可以爭取到。

他們真的沒有那麼無聊在告知別人他們的學校有多牛。顯然學校排名上升到世界前三,也不能幫助他們提前畢業啊。
哦,對了,我身邊認識好幾個人,人家雅思不僅四個八,還有一個女生是9、9、8.5、8.5呢。
來來來,你們又要攻擊雅思不如托福GRE、GMAT了吧。

那麼多憂國憂民的孩子們。真是辛苦你們了。

哎,等等等等,準備拿「玻璃心」,沒有真材實料、秀智商秀成就等此類常見噴澳裝備來碾壓我找快感的同學,想來和我辯論或者罵我的同學,我覺得你問「約嗎?」比長篇大論更有現實意義一些。你覺得咧?(≧?≦)


寫在最開始的東西:

先要聲明,此文是授權轉載的,內容很文藝,大家多看看圖吧,漂亮的不像悉尼大學,乍一看,我自己都快不認識了!!!悉尼大學是我讀書的地方,我也去過澳洲的一些其他的大學校園,說實話,悉尼大學是最有質感的,校園真的很漂亮。如果你在糾結澳洲幾個名校的offer,我想說,其實這些名校的教學水平真的差不了多少,如果讓我再選一次,我依然會選悉尼大學,首先我喜歡悉尼這個城市,這兒有激情,這兒晚上大街上還很熱鬧;這兒商業更繁榮,更容易找工作;這兒陽光充足少雨,還有超美的沙灘。其次,悉尼大學的確是個好學校,我不想分什麼高下,我只想說它對我來說足夠好了,外加這麼美的校園,Why not?

等等,我這麼一個理性到髮指的人怎麼能說如此感性的話,考慮去澳洲的還是主要看看我的這些文章,然後理性決策:

  • 關於澳洲申請的思路和建議:澳洲留學申請具體流程?
  • 一些關於澳洲留學必須注意的問題:去澳大利亞留學,要注意什麼? - Jason Zhang 的回答 - 知乎
  • 關於為什麼很多人留學之後就想待在澳洲,大家可以了解下移民澳大利亞之後的生活是怎樣的? - Jason Zhang 的回答 - 知乎
  • 關於如何通過留學移民澳洲的問題:去澳大利亞留學百分之多少能移民? - Jason Zhang 的回答 - 知乎

如果上述問題都研究透了,然後還再糾結去哪個學校,那就來悉尼大學,真的很漂亮,談個戀愛也爽一點。

--------------------------------------------------------------------------------------------------------------------------

如果說在悉尼大學的這幾年讓我學會了什麼,可能一時半會也給不出一個很好的答案。別人眼中的悉尼大學可能會被冠上這樣的名字:南半球牛津;最美校園;澳洲八大;國內認可度最高的學校;XXX專業全球第一…

而我的悉尼大學生活,卻是這樣度過的:對著電腦做圖,捧著書複習,背著書包行走在悉尼陣陣的妖風當中,這些看上去雞毛蒜皮的事情,似乎也教會了我很多。

雖然知道作業不要堆到最後一刻再寫,但是還會利用deadline就是第一生產力,在最後兩個小時趕出來一篇paper;

雖然知道生詞很多的課本不提前預習,上課肯定是要出洋相的,但還是會等到上課的前一天才緩慢地打開書;

雖然知道膽怯是沒有用的,但還是在presentation的時候張不開嘴,緊張到不知道自己在講些什麼….

每當我回憶起當年在悉尼大學的時光,校園裡的一幕幕總是在眼前閃現:

海格的小木屋:

記憶里第一天來到悉尼大學的時候,從Redfern 火車站下來,跟著GPS 慢慢走向悉尼校園,穿過一條小徑,撞入眼帘的就是這個小木屋。陽光下,就這麼一個小小的復古小教堂,讓我馬上想到古典,傳統的英倫校園風。即使在之後的幾年學習中,每次路過這個小木屋,我都會想像這這裡面住著像哈利波特裡面的Hagrid一樣的巨人,高大憨厚樸實,可能會隨時在小木屋裡出來嚇壞新生,但也在默默守護這個學校。

哈利波特樓Quadrangle

哈利波特樓可以說是悉尼大學的標誌性建築了。不管是畢業,還是在校生,路過這裡都會拍一張照。

傳說中的怎麼看都看不膩,應該就是這種感覺吧。

藍天白雲下的哈利波特樓,有別樣的感覺。課間休息,大家可以躺在草坪上晒晒太陽,和朋友們聊一聊近況;即使畢業了,回到母校,看到這棟樓,之前奮鬥過的歲月又會像電影膠片一樣閃現在眼前。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仔細遊覽過Quadrangle,樓裡面吱吱作響的樓梯,古老的桌椅板凳,還有那透露著歷史氣息的教室和考場,彷彿打開門之後就是另一個完全不一樣的世界。

Quadrangle中間的那棵藍花楹已經倒下了,但是同學們還是不要掉以輕心啊~因為悉尼大學裡面的考試樹太多了,走在路上都有被砸到的可能性,所以還是要好好複習看書,才不會有掛科的危險。

ABS樓

說道悉尼大學,就不得不說這裡的商學院。商科一直都是澳洲留學的重點,大多數中國學生都會沖著這裡的商科學院。而悉尼大學作為南半球的高端學府,自然也是很多學生的首選。

ABS樓算是悉尼大學最年輕的一棟樓了。之前的商科樓和哈利波特保持一樣的風格,和主校區只隔了一條馬路。而新的商科樓,從外面就能感覺到一股「商科」的氣息。【多少前輩用鮮血和汗水給學弟學妹們蓋的新樓啊…掛過科的心都碎了一地了…】

走進新樓,手機瞬間沒有了信號,SOS Only在左上角,彷彿像一個警示牌在提醒我們:再不學習,下一次蓋樓就用你掛科的錢。

畢業以後,大家是否還會夢到當時在教室里上課時的局促不安;是不是還會回憶起當時老師喊你表達看法的情景;是不是還能想到和同學們一起討論問題的場景?

第一次上課之前,為了不在偌大的校園裡迷路,都會早早地來到學校,對著課表上顯示的教室號,找自己的教室。教室外面的沙發上坐一坐,準備一下一會兒上課要做的presentation,和同學們交流下最近哪裡又開了新的咖啡廳,這樣的日子以後也算是一種回憶了吧~

時光縫隙里的草坪:

Lucy 和我都是坐Bus 上學,每天如果要去上課,總是要經過Law Library 門口的大草坪,有趣的是,當你站在USYD 的大道中間時, 你會有種神奇的「時代混亂感」。右手是低調華麗的Law library,左手是復古的醫學院實驗樓,Lucy說站在中間就感覺的可以任何穿梭在各個年代的悉大。切身的感受著這個大學歷史的味道。

圖書館:

悉尼大學有好多圖書館,Sci-tech, Fisher, Law等等。國外大學的生活都是用一篇篇論文,一次次演講組成,從剛一開學,同學們就要泡在圖書館當中,以書會友,與書為伴。

如果說教室見證了我們從不熟悉英語到能和老師Argue,那麼圖書館的桌椅板凳就可以證明,我們是如何絞盡腦汁湊夠從零到5000的essay的。

時光軌道:

悉大最火的除了哈利波特樓,就是這個塗鴉通道了。一個短短的通道,有著一代又一代同學放肆揮灑藝術的痕迹。一層層的噴漆圖案,有情感的誇張,有個人思想的張揚,有不羈的發泄,牆上撲面而來不僅僅是藝術的衝擊,更是一種對學校文化的贊同。彷彿對世人說著:這就是USYD!

這時候突然想到曾經看到的一句話:多年以後我是否還能找回曾經的自己,雖然青澀不懂世故,卻有著純真的堅定和真誠,省去了多少庸人自擾。

幻想小天地:
在每節課之間的空閑時間,我會躺在這裡曬太陽,想心事:

沒出國前,曾經看過有本書--《長翅膀的綿羊》,裡面所描述的留學生活和愛情一直在我腦海里,我曾也反覆幻想自己的留學故事。

終於在USYD的第二學期,我戀愛了。我們是在一個小組作業里認識的,沒有瑪麗蘇的表白,沒有波瀾壯闊的誓言,一切的發生就是這麼自然。

我們一起討論作業,一起吐槽坑爹隊友,一起幻想未來生活,一起計劃讀Master的時間,在悉大的各個角落,都留下了我們忙綠,打鬧,爭吵的身影。

從此,草坪上再不是我一個人影子了。

畢業典禮:

席勒曾經說過:時間有三種,未來姍姍來遲,現在像箭一樣飛逝,過去永遠靜立不動。

在悉尼大學的三年,飛逝而過。

我們在最初相識的門口再次相聚,這次我們迎來的是畢業典禮。

我們的留學之路在這裡起步,但那時懵懂的臉龐已不復存在,如今已是少年老成的模樣。

Quadrangle樓前,我們心中是對未來的蓬勃野心,是對過去三年的驕傲自豪。

自豪是我們畢業於USYD,野心是來自於:我們知道USYD 出來的,都是最好的!

在這裡,我們留下的是刻苦的努力,最堅定的決心,最真摯的感情和最純粹的夢想,我想經過這幾年的磨練,未來的我們是無所畏懼的!

一直覺得悉尼大學的校訓很美:繁星縱變,智慧永恆。

即使南北半球光芒萬丈的星星都不一樣,但是知識和智慧卻能夠永恆的流傳在世間。雖然我們在悉尼大學的時間僅僅是生命長河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在這裡學到的,體會過的,甚至是獨自在異國里體驗過的人情冷暖,都一直會伴隨著我們。


B.A. (2009 - 2012)


關於自習

圖書館一般於早上8點至晚上10點。考試期間SciTech Library會適當延遲關門時間。

Fisher Library

開門時間早晨8點半到晚上10點。

3樓以及4,5,6樓的quiet area十分適合學習。

需要用電腦但是自己又懶得帶電腦的,可以去-1樓的電腦區。考試前期盡量在9點之前佔好位子,否則需要排隊。


SciTech Library

相對較為嘈雜,感覺小組討論的學生居多。

角落的電腦房裡有微波爐和熱水。


Law Library

比較新的圖書館,嘈雜程度處於Fisher和SciTech Library之間。較少光顧。


Merewhether Building

24小時開放的study center需要商學院學生的學生卡才可以在after hours的時候進入。

考試期間永遠是爆滿,結伴自習的中國學生居多。

商學院的學生才可以登陸和使用這裡的電腦。


Wentworth Building

就在Merewhether Building的對面。同樣24小時的Study Centre任何院系的學生都可以用學生卡刷卡進入。任何院系的學生都可以使用裡面的電腦。人多的時候氛圍較為嘈雜。相對Merewhether Building,這邊會幹凈一些。


關於吃飯

Wentworth building裡面可以買到印度的咖喱加米飯,土耳其人做的Pide, wrap,和meat box。土耳其人攤子邊上是中國菜。價錢都適中。在晚上6點半以後部分小攤會打折。

順著city road往Merewhether Building方向的方向走會有很多泰國餐館。周一到周五的中午一般會有lunch special,價錢6-7刀,較為划算。Domino Pizza也在附近,每周的某一天(忘了是周二還是周三)有半價Pizza。悉尼Top3的Compos coffee也在附近。順著city road往Merewhether building相反的方向走,有著號稱悉尼大學第二食堂的大快活華人餐館。人均10刀-20刀之間。繼續走下去是broadway shopping centre,有cost超市,餐館,服裝購物,等等。。在悉尼大學附近的Chippendale可以找到一家叫做Orange的華人超市,可以買到較多的國內食品。


關於學雜

悉尼大學北邊出口的Paramatta road上的文具連鎖Officeworks可以買到較為划算的文具。

每年的text book盡量找二手的買,或者借圖書館的,較為划算,因為厚厚的一本書里會用到的往往只有幾個chapter(不同專業可能該情況會不同)。


關於住房交通

想要住在學校附近的,中國學生住在Chippendale的居多。單間價錢一般在180刀左右每周。Redfern火車站晚上較為不安全,學校在晚上會有專門校車把學生從學校送到火車站。


音樂文藝青年

Darlington campus的Seymour Centre,是悉尼大學的Music department。5樓有琴房,理論上是開放給音樂系的學生的。其他院系的學生如果想要練琴,可以在4樓的小本子上提前book之後練琴(限制每人每次最多2小時)。


其他的想到了再補充...


9.4更新
最終太執著的事業心影響了本應該敏感一點的領域,妹紙沒有啦。
還是建議各位本科生開開心心過日子別太想著求職了吧,幸福最重要。
-------------------------------------------
已刪。
收穫了一隻迷妹,還是略開心。
送一篇文章 沈誕琦:波士頓人

你想要的,時間都會給你。


---夏
很贊同之前學長學姐們的回答,usyd本科在讀小學弟也不自量力地答一下~

Quadrangle Building

澳洲大學不象美國大學水準落差那麼顯著。總體來說,悉尼大學除了法學和醫學相對突出外,其餘專業的實力和別的G8學校差不多。所以我就單從澳洲G8校整體的角度來回答這個問題。

澳洲大學的課程形式大致分三種:lecture,tutorial和lab

lecture主要由講師(undergraduates一般是doctor,少部分課有associate professor和professor)來上,學生數量大多在100人以上,部分課可以達到300-400人。
lecture的用戶體驗很取決於設置課程的目的和講師的個人風格。
知識點零散且帶有引入性質的課,講師會傾向於講得有趣一些,甚至插一些看似無關緊要的笑話或遊戲來取得互動,目的在於勾起學生探索的興趣;
專業性強並且信息量大的課就沒那麼輕鬆了,往往是講師在台上邊說邊翻ppt,台下學生噼里啪啦地敲鍵盤,互動性也相對薄弱。
講師個人風格也直接影響了聽課體驗。social psychology是信息量很大的一個單元,我的講師卻能講得很有趣(zadro)。例如在介紹各種實驗時,她可以把把抽象的概念具現化,再以很「三俗」的方式毒舌解(tu)釋(cao)。很有破產姐妹里Max的感覺~

tutorial說白了就是課後補習班,由tutor來上(一般時在讀phd的兼職)。tutor會講一些housekeeping的東西,也會回答一些同學的問題。
對於一些大課而言,tutorial是少數與老師和別的學生互動的機會。(當然也可以去consultation hours直接和lecture交流)
tutorial一般都有作業,所以不做作業或者沒看指定閱讀去上課都會很囧有木有...
(還有一種課叫workshop,其實也是tutorial的一種形式,只不過側重點在於討論和演講,這裡就不另外展開啦)

lab就是實驗課,主要針對科學類和工程類專業。
形式很多樣化,例如生物就是去實驗室做實驗,cs等編程類就是去機房寫代碼。
拿我們生物來說,第一節課分成4-5人小組,每堂lab都有一個procedure,具體要做什麼都在上面。每一張實驗台上都配備一名助教,用於答疑和調戲(好像有哪裡不對...!= =)
lab還是比較輕鬆快樂的,很容易交到local朋友~

那位匿名的學姐總結的非常到位:「學校自是包羅萬象,學生的未來還需自己選擇;是你的選擇和興趣使你走向自己熱愛的領域,而不是由校方主動餵給你"榮譽"和"歷練"。」
悉尼大學給學生提供的平台很廣闊,學生擁有很高的自由度。而個人的選擇決定了他在這所學校的體驗。 你可以選擇中國人抱團,不去上lecture,論文代筆,不參加任何社團和活動;當然你更有理由選擇走出舒適圈,報名learning centre,利用consultation hours,圖書館以及career hub來充實你的學習生活。

本人還在探索這所大學的過程中,所以只能非常籠統地回答一下,今後有了新發現再補充~
-------------------10.26更新--------------------
謝謝各位的贊(≧▽≦)/,今天分享些一年來拍的照片~

vividsydney燈光秀

萌萌噠許願板

某天上完心理學課拍的晚霞和主樓

藍天下的主樓非常雄偉

某天放學時拍的晚霞

站在footbridge上遠眺悉尼CBD

物理學院樓

像不像霍格沃茨 (??????????????) !!

地平線上的太陽

主樓裡面像個四合院一般圍起來。那株紫荊花被稱作「掛科樹」,要是花瓣不巧落到你身上,那你期末必掛( ????? )

雨後虹似綢緞般漂於天際,上圖攝於經濟學院,下圖攝於維多利亞公園


2018屆的新生朋友,歡迎加新生群交流

https://weixin.qq.com/g/AV8N59UcXyJA8mhH (二維碼自動識別)


如果群滿100人了,可以加我微信:zhangshuocan

我拉大家入群

終於可以更新續寫下半篇了。

是前一個月出了最後一個semester的成績,Finance有兩科Distinction,Buss6000也好歹是成功過關,也就意味我真的可以順利從這所學校的商學院的Acct/Finc專業畢業了。

也在北京的某投行部呆了快兩個月,自己也默默的在悉尼運營了一個小項目快半年(我並不太敢將其稱之為公司),也在前不久得到了小小的第一桶金(真的很小)。再過差不多24小時,就要迎來新的一年。今天下班算早,想想很久沒有寫過什麼正經的文字,趁著在這快節奏城市難得大家都不想忙碌的夜晚,書寫一點在這裡的生活點滴和反思希望對大家更有幫助。

在之前的答案里,我說了很多當時的困惑,在過去的一年裡,有些多少有了些方向。

還是先從最基礎的學習開始談起吧。

我其實懷著很複雜的心情去說,事實就是:研究生治學真的沒有那麼好。

因為我幾乎每個學期,都會有登記分數出錯,或者老師批卷改分嚴重主觀和敷衍了事的現象出現。在我積極argue的情況下,每學期似乎都多掙了不少分。比如有次期中考試我覺得考的還不錯,最後成績顯示是7.5/25,最後發現是分數加錯了,其實我應該有20+的分數,而且這不是我一個人,是很多同學都被算錯了分。包括Buss6000的大作業,我大概將課本反覆看了三遍,花了很久的時間去寫,而且我們組的simulation是非常利於寫報告的,因為和當時有dating妹子,不可描述的省略一些細節,而導致自己沒有時間去做很好看的封面,結果直接被判了50分,我真的是內心完全無法接受這樣的分數,顯然是老師沒有認真看內容和邏輯,只是敷衍了事的覺得這個學生的版面不太好,甚至對書本上的概念都不熟悉(當時我班門弄斧的寫了很多書本上很有用的theory,自以為可以拿高分),因為老師的評語是:lack of theory,我真的是當時快氣炸了。幸虧有argue的機制,有掙回了十多分,然而我內心並不覺得這是公平的分數,只是不想再走流程。說老實話,我是有些失望的,儘管悉尼大學大的機制放在那裡不會使得教學質量有多麼差,但是教學組對於學生敷衍了事的態度時有發生,有些要人心寒。會計專業一如既往的變態的嚴厲到死板。

整體水平上,如果是認真學,輔之以學校科學規範的大機制,確實也算是過得去。無論教學如何,最後嚴苛的final考試使得學生能順利畢業就一定是多少會有真才實學才可以,這也是我為什麼慶幸自己能夠順利畢業。而且自己修到了高財(商院殺手課程之一)也確實要我在之後的工作中有所獲益,比如現在項目組裡北美IVY非金融會計學院畢業的同事,就很難和審計相關的人員溝通以及完成一些哪怕是涉及到會計的基礎工作,我感受到了冒著髮際線上移的風險,學完這些商院硬課帶來的bonus:比如有較好的會計sense,無論做一級市場還是二級市場都會有優勢,這點不得不感謝悉尼大學會計系的治學嚴謹以及自己當然硬著頭皮啃下來。我也確實沒有盲目的跟風去考證,學院里的考證風氣也是不錯的。我個人是覺得考證無用,不如學些會計課程(反正都是掉頭髮)。或者如果考,請風雨無阻徹徹底底的在畢業前至少考出CFA2級出來,這樣確實是有意義的。

實習或者工作,現實非常的嚴峻。對這個議題是我在入學一學期以及入學前最沒有答案的,一個是樣本少,一個是儘管讀著同一個碩士,但本科、家庭以及人脈實在千差萬別。也是親眼見證了一些學長和同輩的同學的工作之旅,可以嘗試著去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單靠悉尼大學研究生並不能給你保證一個體面的工作。甚至能找到滿意工作的概率僅5%,比如金融圈裡人人都會提到的PE/VC,投行諮詢,能進入的人鳳毛麟角。如果選擇回國就業的話(最Top的一部分大概5%-10%左右應該會選擇留在悉尼或者HK等地),據我目前的觀察來看,四大已經算是較好的offer,商學院前30%(鑒於我們研究生入學總人數,其實也算有不少人)的同學有機會得到四大這樣的offer,四大除了hour蛋疼以外,確實也算個好平台。但我又聽說北京的首都經貿大學和四大有合作,這個學校進四大如同切菜,這不可不說要我感受到了國內哪怕普通一線城市高校的近水樓台先得月。

也就是說,你進入了這個學校的商學院的前40%,「純粹靠著自己」,是「有機會」得到四大或者同等含金量的offer。資源型校友拿到offer的上限可能上至中金外資IBD都不封頂。

我說這些並不是想打擊大家,只是想要來讀書或者在未來想要找工作的同學們內心有一個理性的benchmark,因為我發現在我們學校畢業後,很多同學都期望以此來作為跳板去往一線城市,腦海里有著模糊的一線城市競爭壓力很大,但沒有實際的概率,帶著海龜似是而非的一些些優越感回去,一不小心會跌的很慘。

客觀來講,一線城市就業第一檔是北美TOP20名校,然後清北復交人+兩財,G5 二線985,然後大概才能到悉尼大學墨爾本大學=2.5線985或西南財經這樣的較強的財經類院校。

還有澳洲留學生最吃虧的一點就是很難找到國內相應的實習,一個是學校認可度的問題,另一個最關鍵的是我們的時間點和國內是反的,當北半球大張旗鼓的在招聘暑期實習生的時候,我們僅在放20天的冬假,我們放假時候,國內基本處於歇業等過年的狀態,非常尷尬。而我在目前的剛入職的同事所看到的是,基本上是一水的非常好的實習,好到中金中信,君安申萬,配上興業安信,順手順一個四大或者Accenture這樣等級的諮詢公司,簡歷好到我自己都覺得你都這樣了怎麼也只能最後進我司而不是去中金或者外資的幻滅感。好公司的留用基本上算是要長期實習之後的留用(如中信建投等)。

在這種情況下,你覺得僅僅憑著一句「我是來自全球QS排名前50學校的碩士研究生,雅思有7.5(有些人可能還沒有)。」會有人理會你么。在一線城市的金融行業,我們最多只能算上過學。 可能之前覺得高不可及的清北經管的分分鐘就出現在你面試的組裡面。No one will buy ur story.這個困境只會越來越多。我自己運營的項目其實也就是在解決留學生實習問題入手,良性的幫助大家找正規的實習。

那是不是也就意味著,留學生就沒有優勢了呢?不是 。

我覺得留學帶給人的改變,並不是說一兩個可能只是流於表面的實習,或者將所有精力付諸於考試而能換來的。而這樣的軟實力,可能是要在你正式踏入這個圈子以後,才能慢慢顯現出來。

比如,我很多學長學姐很直白的和我說,自己確實是靠著、半靠著關係進了某大型券商,某大銀行的金融市場部,但是他們在裡面似乎發展的不錯,雖然常常被那些同僚們亮眼的學歷簡歷閃瞎眼。這就是說明了留學生綜合能力上其實是比較強的,良好的家教,以及不一樣的視野等很多東西潛移默化的影響著每個人的職業道路,就如同四大的合伙人相當大比例的是留學生。

再者,市場的眼睛也是雪亮的。比如留學生現在在國內解決戶口問題上相對於國內大學來說容易不少。儘管留學生在不斷的掉價,但依然擁有著相對優勢,如果不能硬剛,要學會利用我們的相對優勢在發展中拔得頭籌。

最後說一說我當時預測的校友資源。講真,我校確實是在各個檔次的金融會計機構都有著廣發的校友分布,中信、外資IBD,到批量的四大。同時,我們校友也算是澳洲第一個發起正式校友會並且有規模性活動的。很有幸,我在這次中國校友會的活動里擔主持人以及參與策劃,雖然接觸不久,但也深深感覺到usyder make difference的領先意識。如果選擇來澳大利亞留學,我現在越發覺得選擇悉尼大學可能是最好的選擇之一。

這些有想法的校友和前輩的表現,以及規模性活動,其實也能相當程度上反應學校帶給我們的歸屬感以及成長。澳洲各個學校都在爭當QS還是某個排名的第一,我們校友們在務實的縱橫聯合,使得無論在澳大利亞還是在中國,都有有別於其他澳洲學校檔次的表現。你不僅是在學習,也是在交朋友尋找未來的事業合作夥伴,甚至很多人找到了一生的摯愛。我並不是一個人緣特別好的人,並且喜怒形於色。大家有機會的話,不要學我,還是多和身邊的同學好好相處,未來有很多事情你們可以一起做。

華人在澳洲

去澳大利亞很多留學的人都十分關心這樣一個問題:移民。

在澳洲的新移民他們活的怎樣,會被社會認可么?

移民會讓人後悔么?

我以為:移民對於大部分廣義上來說的普通人,從多方面來說,是一件不那麼吃虧的事情。

這個也是我回國之後更加深切的感受到:澳洲的平等以及生活的健康,無論自然環境還是工作環境。

確實需要考慮的是,澳大利亞因為稀少的人口以及相對偏遠的地理位置,使得其整個市場並不大,機會和上限確實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也因為自身生活條件的富足,使得當地無論是local還是一些成功躋身中產的華人多少有些小民心態,自視略高。然而這也並不是不選擇留在那裡的原因,因為事實上西方國家之間的工作轉換遠遠要比中國去西方國家容易很多,只要你有想法和實力,可能紐約倫敦和香港都會有你的機會。只是看你能不能忍受在去這些世界之都之前積累時候的孤獨與辛酸。相比於國內看似無限的上線與沒有語言的隔閡,理論上總有試一試的主人翁心態(儘管成功的概率可能比在澳洲還要小),可能即使是確定性的悲觀,也比對未來完全要靠自己闖出來的未知要讓人不覺得恐懼和心安。

華人的地位在上升這是毋庸置疑的,比如我們幫助一個學妹成功競選了學校的學生會主席團(中文大概是這樣翻譯吧),對,不是中國學聯什麼的,是整個悉尼大學的學生權力中心的機構。在這個出了絕大部分澳洲總理的學校來講,學生政治氛圍「南半球最濃厚」,很可能這屆的diretor在未來就是總理或者某部部長,不可不說是一件大事。

工作上也有越來越多的人突破瓶頸,到了新的更高的起點。

移民對於大多數人來說,如果有機會,且付出的成本不大,是一個上籤。其中冷暖與優劣看每個人的需求。

聽說文字太多,那就爆個照吧,在悉尼大學中國校友會做主持人:

希望

====================================================

今天又是一個final成績出來的日子,想想在這裡也有些時日,一直猶猶豫豫要不要來回答這個問題,害怕言辭偏頗,給當年和我一樣,期望留學又猶猶豫豫的人誤導,卻又回想起當時自己在信息完全不對稱情況下的焦慮與不安。整理一下自己的情緒,決定還是來回答這個問題,希望對後來人有幫助,與同路人共勉。

預留學階段:

為什麼要寫這個階段呢,因為我知道很多關心這個題目的有很多想出國或者想來悉尼大學的,但仍然在猶豫中的。我希望我的這段經歷的決斷,能提供給大家一些有參考的思路。

悉尼大學,我想很多人和我一樣,乍聽這個名字的時候,覺得非常的正點。一如大多數國家以這個國家最負盛名的城市命名的大學(北京大學,東京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紐約大學等)大多Reputation很高一樣,我也帶著這樣的期望試圖了解這個學校。初步了解的渠道無非幾種:網路風評,中介信息以及前輩學長們的建議。

無疑,我想我搜索的信息和你們一樣,網路上大多是負面的:充斥著三本學生隨便轉學進入,本科紈絝子弟,一流英美,二流德日,三流澳洲。我非常的慌亂,自以為從小到大也算個好學生,怎麼突然就被歸到了學渣混混的一路人里。

惆悵之中,依然去詢問中介,詢問一些學長學姐。中介的很多的前輩是留學回來的,所以他們是有一定的發言權的,澳大利亞認可度最好的,基本是墨爾本大學和悉尼大學,他們也說和一般的歐美名校(剔除IVY和G5等)沒有特別的差異。又去詢問了一個在ANU讀書的姐姐。在我映像里,她是一個很明白事理的人,依舊推薦我去悉尼大學讀書。我當時執拗於世界排名的事情,想去ANU,她說無論你期待回國還是留在澳大利亞,回國悉尼大學有名氣,留澳,顯然悉尼大學的地域優勢和校友資源會幫助你更多。

但父母朋友的小孩,就算是去那種英國非常不知名的學校,也不願意去澳大利亞。一時這個決定也要父母很憂慮。也奈何我是一個保守主義的投資者,這個時候,甚至對整個基本面,澳大利亞留學圈產生了深深的質疑,要不要換國家?而我本科的專業是通信工程,一些巧合,本科參加創業大賽,模擬公司運營,甚至在學校一起組織和辦活動的時候和不同學科同學打交道,也是發現自己更能融入Law school和Business school的圈子,事實證明,我做Marketing和客戶心理分析之類的事情確實還不錯,比如拿過一些業內還算有些名氣的MKT管培生offer。所以一直對於MKT和Finance有著非常深的興趣。美帝和英國轉專業讀研難度爆表,申請了充滿未知,也不想去讀那種擦邊球類似information system之類既不是技術又似乎和商科差很遠的專業。這不是我的初心,我也不想將就。

於是,我做了一場試驗。

因為信息的極度不對稱,我瘋狂的去認識去澳大利亞的同學,漸漸發現,原來也有北大浙大廈大的同學,也有歐美top30的學生,哎?也不是都是二本三本的嘛(對二本三本同學的問題接下來會有更多的觀點,這裡按下不表)。那不如我自己就成立一個學社好了。自不量力的乾脆把去澳大利亞我認識的最優秀的人都匯聚在一起,於是成立「某某學社」。一個由國內985 211和歐美top 50學校學生組成的小團體。這場人才試驗,對於加入的大部分人來說還是有益的,我們有很多觀點的衝撞和反思,也同時認識了澳大利亞四所最優秀的學校里(悉尼U,墨大,新南,ANU)最可愛的人。

然而,命運的女神總喜歡開玩笑,當時在國內和前輩們做互聯網創業,正好遇到很好的機會,不同團隊的前輩都給我很大的個人發展空間,甚至現在最後跳出來的團隊依然在全國攻城略地。我有點自嗨,覺得做得「風生水起」。至今仍然會懷念那一段飛速成長的日子。具體不展開,我想說的又是一場糾結,是留在國內,還是繼續飛到另一個國度去一場完全未知的生活。

我繼續做進一步的分析,諮詢一些工作的前輩,甚至因工作原因認識一些大佬,去聽取他們的想法。我告訴自己,現在什麼都不成熟,所謂這些成績和所做的事情,沒有知識的鋪墊,實在難以再走的更遠。這還不是屬於我的主舞台,主舞台是屬於我們團隊私募老大的,是屬於我們團隊原阿里渠道部門老大、設計手機淘寶APP的技術部門老大的。

那好歹現在有舞台,留學意味著放棄了這一切,在史無前例的互聯網的浪潮里,紅眼於AB輪。而一個地方和學校,風評不好,總有他的理由。

那時候,我和學HR的姐姐聊天,她說,你看,我們現在HR圈裡最厲害的那姐們,就是在北京混了幾年,覺得太累,再回到杭州來的,可是畢竟一線城市大公司的工作經歷不一樣。再回到杭州,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立刻比同齡人高出一個檔次,我們國家是在發展,可畢竟是發展中國家。我想,男孩子不必著急,你有顆想要繼續學習的心,未來總有一片天空是你的,這兩年,去沉澱你自己。

回去我思索了很久:悉尼,一個發達國家的經濟中心,也算世界最知名之一的城市,這個城市投行諮詢風投各個行業從低到高的機會一個也不少,自己在紐約待過一段時間,紐約當地一些普通學校,其就業甚至比一些藤校要好,深知地域優勢對工作和視野的重要性。所以在這樣城市裡最好的大學讀書肯定不會錯。就算是教育產業化,那也是能力弱的人被自行淘汰得不到機會,而不是這個學校和這個城市不給你機會,你的專業能力和英語能力達標,至少,他給你的機會不比國內的二線城市少,再看看一線里北京戶口的難拿程度和慘絕人寰的學區房房價和窗外灰糊糊的天空。我不知道這個決定有多對,但至少不會錯。

草草考完雅思,在國內學雅思的班上也是大多數是國內重點高校的學生,那個班居然只有我拿了機構的獎學金,原來我們學院托福100+雅思7錄取要求其實也沒那麼低。畢竟留學圈裡大神眾多,家庭條件普遍優越。教育資源相對更好,所以精英教育的人可能高中就刷到120,但是這樣的比例實在太低,但人言可畏,如同一個人考上了清華,這個學校將來就會有十個人想考,但他們很可能只有南哪的實力(不好意思),在考前卻不屑於去南哪,各種黑,考上清北的繼續使勁黑,而考不上去了南哪的,自然沒臉黑,但事實,南哪其實不錯,同理悉尼大學(但現在是明明就是去了清華附近的北科大之流的留學生也在黑悉尼U,真的是還輪不到你)。還有就是發現去ANU讀碩的,實際不少也是卡在了雅思上,不願意來我們學校讀語言,而不是糾結於排名。遂拍板,打電話給爹,交錢,訂機票,悉尼U,哥終於決定來上你了。

留學之學:

一紙機票,在一個晴朗的夜晚來到了悉尼。這個一度魂牽夢繞又糾結無比的城市。

到達的那天晚上已經十點,我站在central火車站,看著各種膚色的人流,對面的EY大樓,不免慌張起來,因為之前在紐約或者芝加哥的經驗,這個點出現在看起來人不是很多火車站是有點危險的(雖然後來常常在這裡十二點趕車回家)。

帶著這樣的不安,和一些迫害妄想症,在settle down還沒一周,就重新開始了學生生涯。

對了,期間為了同學交流住宿機票,以及認識新的朋友,我還建立了一個悉尼大學聯邦銀河戰隊的微信群(歡迎Usyd的小夥伴加入組織),已經有將近三百人,來了之後,作為一個其實對這個國家還非常陌生的群主,卻也作為義務,要組織大夥面基和吃飯腐敗等活動。這裡和學有什麼關係呢?

恩,你看,我帶著極度的不適應,和一來就強行social的行為,必然帶來精力的分散(雖然現在依然覺得自己做這些是值得的,有很多小夥伴因此認識了很多自己的朋友,大家也信息共享)。英聯邦學校就要50分的及格線,不是沒有原因的。Usyd分分鐘給著我們以為他是水校人下馬威。

我的Major是FINACCT雙方向,還沒來得及反應,開學第四周Fin就期中考了,我特么連學校里的路還沒有認清,居然就到了考試季。作為一個social的男子,檔期有點滿,又比較拉不下臉不去,自然被虐的體無完膚。緊接著的ACCT期中考,掛科率是39%(應該沒記錯,至少30+),本以為是水校的幻覺已經被徹底的打破了。

緊接著的Final,商院都要學的基礎課BUSS5000著名的案例掛了四成學生。我對這次掛科有作答:

如何看待「悉尼大學商學院大量中國留學生掛科 」事件? - 張阿土的回答直到此時,少數態度不端正的人,才如夢初醒。既不是美帝式的鼓勵式教學,分分鐘給你70+(雖然可能均分90+才能被大公司要),也不是國內背背題庫就能水過。原來真的不是那麼好讀的。

我們這一學年,第一學期浪的人,大多掛科了。上一屆,光會計期末就掛了四成人。

就會計和金融專業來說,進來不那麼容易,能活著走出去,真的不算簡單。每一科的合格,就意味著你真的是算學懂了這門課。

我們戲稱:最漂亮的都在學MKT、HR,會計村姑村民們都宅在Fisher啃會計和金融。

下面針對我自己的專業說一些更細緻的介紹:

金融課程來講,基本上我認為還是圍繞:衍生產品、公司金融,計量金融,債券交易等幾個大方向。Lecture大多數老師的質量尚可,但是因為人數眾多的緣故,難免會因為產業化而導致個別lecturer的質量不過關。大部分課是對本科內容的延伸和拓展,考試內容難於本科(本科是金融同學的闡述,我自己雖然是工科,但有自學過國內最難之一的復旦金融研究生的八本專業課書籍,目前感覺差不多小於等於這個難度)。我個人在所選FIN目前的課程里沒有花什麼的精力,但依舊拿了D或者HD的成績。但零基礎的有些同學會覺得很難。

基本上會配備一些Tutorial來給你鞏固,內容編排配合課程,Tutor大多負責友善,但不是強制的,也不算分,出勤率不算特別好,尤其在度過了一學期或者一年以後。這也和我來之前預測的一樣,會offer你的,自己沒有去把握,最後不能怪學校沒有給你學到東西。

會計課程來講,我純粹為了給自己多一條路,能為自己拿綠卡提供可能性,在選擇專業的最後一刻才將Marketing方向改成了ACCT,當時的想法是,MKT在於實戰嘛,會計作為讀財報必備的技能,對自己以後想選擇的金融的職業發展也是有所幫助的。

也就是說,我在完全沒有任何心理準備,任何專業基礎的情況下,選擇了一個,只要是在正經商學院,基本就是均分最低之一的一個XX專業。但我覺得,雖然被會計蹂躪了這麼久,但確實是相比金融類的課程,只要能讀下來,學的東西最紮實的一個專業方向。含金量相對高一些。

比如會計課程在課程設置上,一般是double pass,(聽說Arts本科里還有Triple pass的)意思是均分和期末都要過線才能及格。這就立刻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壓力。前面即使考了滿分,你也可能有掛的風險。同學們的認真程度也不一樣。

再者就是不同的課程的安排上也不再是一味地去無聊的聽lecture,其實效率很低下,老師嘗試用不一樣的例如課堂討論,分析case等各種不一樣的教學手段來提高上課和學習的效率。

例如,今年我學了一門Acct5002的管理會計。每節課開課前,小測驗,檢驗之前自學的內容,一整堂課分小組大家解決掉一個公司會計問題的CASE,每節課都算分,雖然每節課分數,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但至少要比把分數灑在其他地方要讓同學們更有效率。同時也訓練了大家英語口語表達和團隊協作能力,雖然也有很多的槽點,但都是希望這門課更好的基礎上吐的,而不是覺得這門課一無是處。我因為當時在做實習,有一段時間沒有全心全意投入到這門課上,現在想想有點惋惜。

一個小插曲,我港中文的同學問我學的怎樣,說他現在在學並表,簡直就是高財的東西,我說我高財沒學過,也不知道會計里一些中文表達代表的是什麼(淚),後來他說了半天,我默默發現其實第一學期的5001已經涵蓋了大部分他說的內容。我打哈哈的說:還是港中文教的紮實。

對於學上面來說,還想補充的是,我覺得USYD更多的優勢還有就是commerce方向對學生選課的絕對自由,你可以死守一個方向越鑽越深,也可以在多個方向多點開花,只要把能拿的學分拿到。轉專業也不難,只要你能順利通過考試畢業。兩年的碩士學制對於和我一樣「轉專業的同學」來說無疑是給你更多的時間去考證夯實專業課基礎,比草草學了九個月的港碩和英碩部分美碩要學的多,當然每個人的訴求並不一樣,因為有的人可能已經其他方面滿足,純粹為了一個一年就可以拿到的名校碩士節約時間。也可能只是為了去歐洲感受一下生活。都挺好的,畢竟每個人需求不一。

商科相比於其他專業確實教育資源相對分散,因為學的人太多。所以我不那麼客觀的推測一下,其他專業學院只要你信息源適當,一定要比金融會計學的東西更多。有認識law以及專門讀master of markting的同學都覺得自己的資源不錯。不同學校之間商科內容其實也大同小異,難度上來講我個人覺得USYD的會計屬於澳大利亞學校里偏難之一。

留學之人:

學的個人感受是,勉強還是滿足我的訴求的,和歐美比應該在一個水平線,遠好於國內,雖然相比於2W一門的學費我偶爾要肉痛一下。

那麼說到人這個話題,我想也是各位非常感興趣,卻也要我一時間不知從哪個角度去說。

恩,我承認,來澳大利亞的學生里,確實存在一些混日子的,或者「精英們」所謂的二本三本的。相比美校50左右依舊一抓一把美本或者全國自稱top 10(其實有三十所吧)學校畢業的恐怖生源質量,悉尼大學的生源質量確實參差不齊一點。

但我較為深度接觸的圈子裡,大部分還是985或211學校或者國外top100本科學校的同學,甚至聽說這屆有兩個內地的高考狀元。雖然我不是那麼愛學習,但因為被悉尼大學push的,大家整體的學習氛圍還是比較好的。完全不用擔心會有人整天秀下限,無所事事。圖書館一到周末都是被亞洲人承包的。沒有和科比一起看過凌晨四點的圖書館,但為了assignment一兩天不睡已經習以為常。

說到雙非學校的學生,其實我一開始也是小心翼翼的去接觸,其實會發現,裡面確實有大多數學習態度非常認真,甚至在本科有拿過建模比賽一等獎,雅思8分的也不在少數。你看,能和你在同一個平台,只是為了證明和改變自己而已。一個高考決定了很多,但確實也不是決定了一輩子,同這樣優秀的態度也好的只是看起來學校不好的同學一起學習生活,也沒什麼不好。二本考上清華不照樣進券商么。每個人一生總有高潮和低谷。英美校太認學校牌子,他們也無法獲得與自己實力相匹配的學校,就來悉尼U了。

當然之前二十年平台高低,還是會有影響。自己本科以及高中朋友很多不錯同學去英美德日留學的,我覺得,所謂非名校本科的同學和我之前所接觸的留美派最大的差異並不是在學習態度和專業能力上的。更多的,可能是一些軟實力的差距,比如視野,比如有趣程度,比如三觀等。遇到少數可能是原來學校特別厲害但其實放在USYD也就一般般的同學,剛入學會表現出不一樣的高調,有點要人唏噓。這裡點到為止。

至於,那些遊戲人生的人,大多不能畢業。會選擇去隔壁或者肄業。

人上面,因為教學產業化,不可避免的帶來了大量留學生的湧入,而且也不像美帝或者英港那樣的大部分都是戳准了要回國找工的,這裡留學的目的更多樣化一些,學生與學生之間的variance差異也非常的大。有極好的,也有人品非常有問題的。

但我總覺得,你是什麼樣的人就會遇到什麼樣的人。我慢慢接觸到的朋友,都有很多非常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也有幸接觸到留在悉尼投行和500強大公司的華人和華裔前輩們也有其他各地優秀的留學生和澳大利亞的朋友們,他們都要我獲益匪淺。

留學之生活:

悉尼是一個多彩的城市,這裡有VIVID SYDNEY,有同性戀大遊行,有萬聖節殭屍暴走,有各式各樣的歌劇喜劇等等等各類各個國家的文體活動,像極了一個縮小版的紐約。

但畢竟在這個國土面積和天朝那麼大,人口只有一個上海那麼多的國家,多多少少和國內的活動比有些失望,畢竟活動是需要人氣撐起來的。即使在澳大利亞最發達的悉尼,大部分商店也是晚上7點左右就關了,只有在shopping day周四的時候才會開到晚上九點半。我也會想念國內天天開到十點的shopping mall,和基友或者妹子擼一場晚間電影然後去路邊吃串的不夜城。

但細細想來,這樣確實不健康,無論個人還是社會。這些都建立在商業社會的過分浪費資源,如城市燈光用電量,低工資的壓榨勞動力,和人口密集程度巨高的基礎上。

漸漸融入的話,你會發現這裡有很多很不錯的bar,晚上坐在滿樹的燈光下,吃一頓,再去opera house底下喝一杯,玩玩桌游,開開趴,也是不錯的生活狀態。十二點回屋睡覺,更健康。

這裡有大片大片美麗的國家公園和海灘,呆上一段時間,就會情不自禁的去愛上海上運動,我最近在衝浪,更多的還有人去海釣,去浮潛,去bush walking,再有錢的或租或買遊艇去出海玩兒。

這裡至少要比絕大多數國外的大農村生活豐富。

國人過度抱怨這裡boring的,一般是口語比較差,完全不期待嘗試感受這裡的生活,一周五天去Chinatown的人。沒有國內一線城市豐富,更多的可能是我們畢竟是外來人,還沒有自帶白人去亞洲國家的光環,但這裡的生活只要你嘗試去探索一下,遠談不上不精彩。

沒有無聊的城市,只有無聊的人。

說到吐槽的,那就是吐槽一下悉尼大學的社團校園活動啦,目前為止,雖然也不斷的看有活動,但絲毫沒有看到什麼特別特別有趣在全校人心裡很有地位的活動。如果非要說有,那就是社團BBQ我們去免費蹭吃的了。中國留學生的個別社團真的有點自嗨或官僚化和把學妹傾向嚴重。無論在美校(大學各類火爆的體育比賽或者關鍵性節日的文化、整蠱活動)還是國內一些綜合大學(以前在人人看,感覺每個學校至少都有個十佳歌手引爆校園熱點),學生活動還是非常如火如荼的進行。也可能和英聯邦的學制短有關,大家實在也沒有精力去做這些了。但這樣帶來特別大的問題,我在Facebook和Quora上也看過local學生吐槽,更不要說留學生了,大家特別的難真正融入這所學校,去充分而有效的去認識身邊的人,大多數是上課走人,比較難交真正特別志趣相投的朋友。

官方活動不那麼amazing,更多的,也許是之前的期望太高,Assuie life可能只是把各種活動當成了和妹子基友們hang out和drink的一個很合理的借口吧,沒太多care這個活動是不是真的壯觀。畢竟沒有強國心態,大家都更在乎自己的生活。

留學之未來:

說老實話,其實這個在我心裡是一個大大的問號。

這並不是一塊金字招牌,包你未來人生巔峰,也絕不是坑人的黑心留學產業鏈,給不了你任何未來。

有看到學長學姐回國進投行進諮詢進四大,有看到回老家五線城市做老師。

有人繼承家族企業,有人賣了房子來留學。

有看到留在澳大利亞進JP MORGAN,有看到留在澳大利亞去中介機構的。

真是個美麗迷人又給你看到各種成功與失敗可能性的移民國家。

對於我自己來說,我認為這算是一個相對公平的社會,你的努力的回報會遲到,但不會缺席。與其焦慮,不如做好眼前的事情。

最後,感謝留學帶給我的見聞與學識,驚喜與孤獨。

人生的路沒有誰能替誰走完,唯有自己,不忘初心。

不知多少人和我一樣,曾經因為讀到悉尼大學的校訓,堅定了來這裡的心,送給同路人,也送給未來可能會相逢的你們:

繁星縱變,智慧永恆。

Sidere mens eadem mutato


不少朋友建議給知乎er找組織,在這裡:):

http://weixin.qq.com/g/Ac4_E1QpjIleVAaV (二維碼自動識別)


一天就突破一百人了,還有想加入的加我個人微信吧:zhangshuocan(希望想加入的同學說點有意思的事情打動我來加入哈哈

BEN

SYDNEY

08/12/2015


我也歪個樓。。寫一下在悉尼大學兩年(4個sem)讀完Bachelor Degree是一個怎麼樣的體驗吧。。

(沒Honour,成績太差考不上Honour)

我讀的是商學院計量經濟學專業Econometrics(ECMT)

按照網站的Units of Study大綱,兩年讀完其實並沒有什麼問題。你所需要滿足的條件無非是144個學分。因為課程結構相對合理,所以第四個學期只要讀三個3000 level Senior Elective就一定可以畢業。

事先聲明我是2016 S2 intake,課程大綱可能與現在新入學的Commerce不太一樣。

第一學期:

BUSS1001 BUSS1020 BUSS1030 BUSS1040

這個就是標準的不能再標準的第一學期,我幾乎大學的朋友都是在這個學期的幾門課上認識的。

BUSS1001:我們那年大家都是求過,可能我真的是Essay和背書方面太不擅長,最後50多分將將及格。

BUSS1020:相當於ECMT1010,也就是我的專業課,這門課很簡單很水。。兩次quiz我都是滿分,Group Assignment因為有個坑隊友,所以寫成了Duo Assignment。。不過最後20分也拿了16分再加上我們當時有個Online quiz佔了不少比例,所以這門課分數還是很喜人的。

BUSS1030:這個算是ACCT最基礎的基礎課,沒什麼多說的,每次Tutorial都要去交作業,然後最後拿了84,呵呵,我大學生涯的N個84裡面的第一個。

BUSS1040:相當於ECON1001,微觀經濟基礎課,很水很水。最後也是84。此生註定與HD無緣。

第二學期:

因為確定了自己要選ECMT Major所以開始瘋狂研究選課情況,最後選了ECMT1020,ECMT2150,ECOS2001,FINC2011(被我室友忽悠去讀的FINC)最後坑爹的也是拿了84:) 。概括一下我的大學就是與HD無緣,每門課差一分。

ECMT1020:ECMT專業基礎課,學到1020大概你就可以考慮是不是要讀這個專業了。

ECMT2150:這門課必須過不然學不了2160也就沒法兩年內畢業。

ECOS2001:這門課也相當重要,為後面的ECOS3903做鋪墊,因為ECOS3903要Department Permission而且要求ECOS2001 70+。

第三學期(我在讀的學期)

ECMT2160:計量的Senior Compulsory,這門課必須過,之後才能選各種3000level。

ECMT2130:學的想哭的一門課,Financial Econometrics,這個時候暗暗慶幸自己學了FINC,不然真的是一頭霧水起碼上學期趕Essay的時候讀的各種Paper還是給自己增加了好多知識應付的。

剩下兩門隨便選就好了,選Intermediate的選修課即可。

好了學到這個學期我已經有120分了。。。也就是超越了正常人在這個時候該有的72分

第四學期(我還沒畢業這只是關於下學期的小理想)

因為我是S2 intake所以這個時候是2018S1。。。所以只能選的三門3000elective分別是ECMT3110。。ECMT3150。。ECOS3903。。再選一個2000level的滿足24分就可以畢業了。。。。。

PS:我其實是讀過大學的。。在中國香港。。所以轉了四門課24學分做Previous Study Exemption,讀了一個暑假的UIBE對外經貿的澳洲學分項目拿了12分。。。寒假學校nominate去UCLA讀了一個Summer拿了12分。。加在一起正好48學分一年。。。。。。。

(因為我校真的超多同學是轉學來的,所以我的建議是不要浪費你的任何一點學分,因為悉尼大學的credit transfer office真的是無敵爆炸好,只要你有英文的syllabus,有合適的成績單,他就99%會同意,哪怕你成績單上只有這門課過了也大膽的去轉學分吧,一門課省5000刀,4門課20K刀+10K生活費。何必浪費錢呢!!!)

(關於轉學分的指南和任何過程問題都可以問我)

(另外安利一波暑校,UIBE的暑校是真的不錯,3個星期玩過來12分到手美滋滋,具體報名方式可以pm我,據我所知,商學院可以就讀兩次,如果你的major允許,你可以在UIBE用USYD一門課多一點的錢讀到24學分,並且這個學分可以轉回悉大還不帶成績,只會在成績單上認證你的學分。)

接下來補上一些就讀體驗吧。因為Summer School加上其他的我大概在全世界五個國家/地區讀過書,不得不承認,USYD的Facilities真的是我覺得最好的,先拋開商學院的ABS新樓不說,也拋開FASS在Footbridge在蓋的新樓不說,也拋開CityRoad旁邊新蓋的Administration Building和擴建的Carslaw不說,起碼Fisher Library是可以全年24/7的啊!而且雖說熱愛學習的我校學生經常把fisher佔滿,但從空間布局,設施建設上面來看真的說是世界領先首屈一指不為過。

再說說ABS這個大家一起做shareholder的樓,真的太牛逼了,無論從建築美觀程度還是裡面的設施,都有好多讓我UNSW朋友,美國朋友想轉來USYD的衝動。

另外上課來說,我覺得起碼我接觸到的所有Tutor都是超級認真負責的那種,因為多數都是在讀Honour或者PHD的同學,所以有時候Lecturer講出來的我們完全get不到的點,Tutor們都能很清楚的知道我們不懂的點然後認真分析一波,所以在悉大,即使翹課,也是非常不建議翹掉Tutorial的。。

悉尼大學的各種Office是真的為學生著想,反正我的轉學分申請,交換申請,轉學申請幾乎都是次日達,比江浙滬包郵還快,相比很多行政效率低下的學校,這一點USYD做的是真的不錯。

最後補上一張我校最好看的樓吧。

(下次更就讀體驗)


FYI,索引了一下那個自稱復旦保底、去悉尼學accounting的匿名用戶在知乎上的回答:

悉尼大學學生,能否用一句話或一張圖來反駁類似「悉大很水」的不負責任的論斷?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外企更喜歡悉尼大學的會計碩士還是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會計碩士?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本科去國外大學讀法律可行嗎?想去悉尼大學,會不會在語言上有劣勢?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新南威爾士大學的會計碩士和悉尼大學的會計碩士哪個國內認可度高?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悉尼大學 墨爾本大學 新南威爾士大學 本科比較?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悉尼大學和墨爾本大學的商科哪個比較好?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悉尼大學和麥考瑞大學的會計碩士哪個好?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墨爾本大學和悉尼大學哪所中國學生比較多? - 匿名用戶的回答
高中畢業生如何申請悉尼大學? - 匿名用戶的回答
多倫多大學和悉尼大學哪所更好?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昆士蘭大學,新南威爾士和悉尼大學碩士marketing專業如何選擇?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悉尼大學master of commerce 應屆畢業生就業如何?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放棄在讀的四川大學(大一),到澳洲上悉尼大學或澳大利亞國立大學是否值得? - 匿名用戶的回答

歡迎補充,有心理疾病要早治療。


我就從一個本科讀「冷門」專業的學生的角度講講在悉尼大學就讀的體驗吧。
本人於2013-2015年在悉大讀Bachelor of Science,專業是地理(geography)和地質與地球物理(geology and geophysics)。是以高考成績+雅思申請的,沒有讀語言或者預科。選擇這兩個專業完全是出(nao)於(zi)真(jin)愛(shui)啦,不是移民專業。
注意,本文內容是根據我當時的情況寫的,情況隨時可能改變(所以校訓說「繁星縱變,智慧永恆」)。如果本文與實際情況有偏差,請告訴我,我儘快更新!

目錄: 1.課程設置 2.學術資源 3.上課體驗 4.課外生活 5.學生權益

1.課程設置
悉尼大學現在大部分本科學位的時長是3年。讀完3年本科之後,如果成績優秀(我們專業是要求65分以上)可以選擇繼續讀一年的Honours,在導師指導下完成一個研究項目。
大一一般不用確定專業,在大二開學的時候才要求確定。我本來只是想學地理一個專業的,但是突然發現貌似地質也挺有趣而且上過一門課之後覺得還可以,然後我就把地質與地球物理專業也選上了(我高中讀的是文科哦)。
你就讀的學位和專業決定你必須選什麼課以及可以選什麼課。我當時讀的是Bachelor of Science,除了數學要修夠學分和滿足至少一個專業的學分要求等限制條件以外,選課非常自由。所以在那三年之中我學過地質、地理、經濟、天文、數學、生物倫理學、海洋科學、日語……有文科也有理科。提高了姿勢水平,也積累了人生經驗。
每個學期一般要修24個學分,一年修48個學分。大部分課(unit of study)值6個學分,然而第一年的某些數學課程值3個學分。如果對某門課特別感興趣,可以選擇那門課的Advance,課程資料大部分和普通學生的一樣,但是作業會更有挑戰性。
要注意,悉尼大學(乃至澳洲的大學)是50分及格。悉尼大學的分數等級: &<50 fail; 50-64 pass; 64-74 credit; 75-84 distinction; ≥85 high distinction。至於多少分才算好呢,不同學院、不同人會有不同的標準。我們地球科學院(School of Geosciences)的給分比較嚴,所以對於我來說地理和地質的75分已經很滿意了。


2.學術資源
悉尼大學據稱有南半球最大的學術圖書館體系,學校圖書館也有很多個。最大的兩個圖書館是Fisher和Scitech圖書館。Fisher圖書館是最大的,共有9層樓,裡面的藏書為綜合性的,人文科學類的居多。9樓有東亞圖書收藏(很多中國留學生都不知道這裡),有很多中日韓文的書籍。我在悉大讀書時經常去借中文小說看。Scitech圖書館主要藏有理工類的書籍,當時我經常去Scitech和Fisher借書寫作業。學校圖書館的網站可以搜索全校各圖書館的藏書以及學校購買的學術資料庫,寫論文的時候就可以在圖書館網站搜索資料。
學校有不少自習空間,提供桌椅、電源,有的提供電腦。自習空間有的在圖書館,有的在其他的建築里。有些自習空間是24小時開放的: Carslaw Building,Fisher Library 3樓、PNR Building。(追加大新聞:Fisher和Law Library現在整體24小時開放啦!!!!)在非上課時間(例如深夜或清早),進入這些自習空間要刷學生卡。在自習空間里千萬別想著佔座哦,按規定超過一小時無人使用的位置是會被清理的,東西會被放到失物招領那裡。不管你是考試還是寫論文,在使用學校的設施上面都沒有任何特權。在考試前,自習的位置肯定是很緊張的,要做好心理準備。
「所謂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大學裡面的教師、學者也是非常重要的學術資源。美國、英國的名校雖然比悉大水平高很多,但悉大還是有資格和他們談笑風生的。例如我們地球科學院,就有很多大牛。現任院長Phil McManus是澳洲地理學家協會的前會長,EarthByte Group的人發Nature的也不少,還有世界第一幅解析度較高的海底沉積物的電子地圖也主要是我們學院的人完成的。其他學院我不太熟悉,但是我認為每個學院都會有很牛的人。這些老師一般都平易近人,教起我們來也非常有耐心。我試過和我們學院地球物理的大牛在野外盯著一堆石頭差不多20分鐘,一起思考它們的成因;也試過和我們院長一起合作過一篇關於城市可持續發展指標的論文(我就只是個本科生!)。多參加學校的活動,多聽研討會,多問有深度的問題(不是可以直接Google的那種),收穫應該是有的。

3.上課體驗
每門課一般會有lecture和tutorial或practical。Lecture就是老師講,很多學生聽的課,互動性較弱的課。Lecture最(一)好(般)要(不)去(考)聽(勤),但是不肯否認有時候容易睡著啊啊啊。Lecture裡面老師很多時候就是對著幻燈片讀,但有時會有一些彩蛋例如快下課的時候有人求婚、老師課堂上玩皮鞭(霧)之類的。在一個學期裡面,一門課可能會有幾個不同的老師上lecture,有時候還會有guest lecturer(有時會請來一些大牛)。在很多lecture之前,老師會把課件發到學校的系統(LMS)上,最好上課前去看看。有時候lecture之前會要求你閱讀一些文章,盡量讀一讀是很有用的(讀不完也非常正常)。
Tutorial就是小班制的輔導課。Tutor會解釋一些Lecture上的問題、講解作業、回答提問以及組織課堂的討論。本人最喜歡討論的環節。記得大一上過一門生物倫理課(Bioethics),那門課的tutorial主要就是讓我們辯論。大家唇槍舌劍非常有意思,那門課也讓我講起英語更加有自信。Tutorial一般是會考勤的,有的課程要求必須出席一定數量的tutorial才能夠過,否則你考得再好也會掛科(absent fail),所以tutorial是一定要去的,實在去不了就要請假或者去上該周的另外一節tutorial。
一些操作性比較強的科目(例如理科、工科)會有practical即實驗課。Prac可能是做實驗也有可能是在電腦上做練習。我們地理、地質專業的課很多都有prac,所以我看了三年的石頭、玩了三年的GIS、算了兩年的構造地理學和地球物理、玩了一學期的泥巴。Prac的時間一般會比較長,大概都要兩個小時以上。Prac上面布置的作業時常會計入該門課的總成績,所以要重視啊。當然,不是所有的科目都有prac。
Fieldtrip(野外考察)是我們地球科學院的特色,三年內我去過Long Reef、藍山、悉尼內西區、Orange的火山、Yass、新南威爾士州南海岸、Cronulla Beach還有澳洲中部的內陸。由於比較小眾,就不展開說了。

4.課餘生活
這一部分就從吃飯、交通、社團活動這幾個方面來討論吧。
在學校吃的主要是午飯啦。午飯可以自己在家做好,帶去學校的微波爐去熱。在Wentworth Building下面的food court裡面有不少微波爐,可是經常要排隊。學校的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留心觀察應該不難發現。如果不自帶食物的話,可以在學校的Wentworth Building底下的food court吃,那裡有不少餐廳,Scitech圖書館上面還有一家Subway。Food court的餐廳價錢不便宜,至於飯菜的質量嘛……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呵。除了Wentworth,學校裡面還有Manning House也可以吃飯,然而那兩個地方一個德行。其實也可以到校外吃,學校離Newtown不遠,那裡有好多餐廳,想省錢的話還可以吃泰國餐廳7.5刀的特價午餐,整個Newtown一個價!!!我在悉大讀本科的時候還是7刀的,上一次回去發現漲價了。除了Newtown,還可以去Broadway那邊吃,離學校也不遠。
學校的交通還算是比較方便的。最近的火車站是Redfern,從Fisher Library走過去大概1.3公里。Central Station離學校也不遠,從Fisher過去大概1.7公里,還可以坐公交車過去。Redfern和Central都是大站,班次多而且多快車。Central更是悉尼鐵路系統的樞紐,悉尼的幾乎所有火車線路都經過此站。學校的公交車大致分為兩大類。第一類在主校區北面的Parramatta Road-Broadway上行駛,可以到City、西區和北區。第二類在穿校而過的City Road-King Street上行駛,可以到City、西南區和東區(海邊)。公交車的班次工作日頻繁,周末和公眾假期稀疏。由於本人沒有車,所以對於自駕的交通不是很了解,不過可以確定的是悉尼的早晚高峰堵車非常嚴重!!!!
悉大的社團活動算是……還可以吧。Sydney University Union(不屬於學校管轄)統領學校的各個社團。社團有學術型、興趣愛好型、體育型、宗教與文化型和政治型等。有的社團是隸屬於某些學院的,參加這些社團對擴展人脈、了解工作機會和提高學術水平比較有用。我當年參加過的最有意思的是遠足社(Sydney University Bushwalkers),經常有機會跟大家去悉尼周邊的國家公園去遠足。如果想加入社團,最好先買個Access Card(可以在學期前的O『』Week買,或者去Manning House),價格不便宜,但是它會使參加活動方便一點,而且在一些商店和餐廳消費有折扣。

5.學生權益
這部分是我新加的,因為當年在悉大讀書的時候深感很多留學生不是很懂得怎麼維護自己的權益。學校有專門為學生維權的機構,本科生的是Students" Representative Council (SRC),研究生和博士生的就是Sydney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Representative Association (SUPRA)。如果對學校的學術決定不滿(例如你掛科了或者被認定為抄襲了但是你認為不合理)、跟房東有矛盾、簽證出問題、受到歧視……都可以找他們諮詢,他們會在職責範圍內給你提供建議。SRC聘請有專門的律師,可以為本科生提供免費的法律諮詢服務,同時提供簽證和移民諮詢服務,但是去之前一般要預約。SUPRA雖然自己沒有律師,但是會通過Redfern的法律服務機構提供免費的法律服務。
SRC和SUPRA代表的是學生的利益而不是學校的利益,所以有時候他們會公開得質疑或者反對學校的決定。每年SRC和SUPRA都會有選舉(不是學校欽定的!),我們留學生和本地學生是有平等的投票權的,我覺得大家踴躍參加吧,畢竟如果以後回國了這種機會就不多(雖然選舉前的拉票神煩而且我當年投的SRC主席候選人都沒有選上)。

*有用的鏈接
悉大官網: Home - The University of Sydney
SRC:Students" Representative Council, Sydney University
SUPRA: SUPRA - Sydney University Postgraduate Representative Association
圖書館:University of Sydney Library


瀉藥~~
看了樓上好多學商的和法律的還有其他奇怪的學科,身為本科工科狗的我過來扯個蛋。
我讀的是Mechatronic Engineering (Space),也就是機械電子(航天)工程。據說,我們這個專業是Engineering幾大苦逼專業之一……以下是發生在我身上的故事……

1.
那天,天色已晚。期末的我正在實驗室裡面趕我們的project——用微控制器做一個脈搏血氧計。
「咔。」實驗室的門毫無徵兆地響了一聲,這是一聲特殊的使命召喚。我終於明白,多少個學長在聽見這一聲響之後的深深的哀愁,多少個不眠之夜就在這一聲響後開始襲來……

「思考個蛋蛋人生啊,快來幫我debug!」我的中國隊友沖我大吼。

「沒,我只是在感慨,你說,這門鎖上之後我們是不是就只能從安全通道出去了。」

「顯然啊,只能進不能出啊,別那麼多廢話,快來幫我看代碼。」隊友面露凶光,那堆代碼彷彿是他生命當中的一個死結。

「沒,我只是在思考,你剛才是不是想去但是沒有去尿尿……」

然後,故事的結局就是我一個人蹲在了實驗室改代碼。&<( ̄3 ̄)&>

2.
平靜,如湖水一般平靜,示波器上的一條直線貫穿到底。

隊友推了推他的酒瓶底,犀利的眼神直盯著屏幕,嘴角勾起一絲神秘的微笑,「很慶幸的是,我們沒有受到任何強力磁場的擾動,這一次filter做得十分成功,你看,在這個低頻位和高頻位,之前雜亂無章的光線擾動成功地被我的代碼征服了……」

我看著示波器上一條永恆不變的直線,沉思片刻,大吼道:「老子的心跳呢!!?」 w(?Д?)w

我們倆隨即深情對視了一下:哦,大概,這個程序還沒有運行吧……

----------------------------------------------------------------------
接著來講一點正經的吧……
---------------------------------------------------------------------


1.課程
工科的課程算是比較多的了,不過一周也就二十多個小時吧。上大一的時候5門課,大概在一周25個小時左右。商科一周就那麼十多個小時,排一排可以做到一周上3天放4天。相比之下工科再怎麼排課表最多也就空出一天吧,一般都是能空出半天。不過就算是這樣,也感覺比國內的學生要幸福好多,看著他們一個學期八九門課,什麼馬哲思修軍理,統統跟我們都沒關係……對了,最要炫耀的是,我們沒有軍訓……
大一大二的基礎課程普遍簡單,帶數據套公式就可以解決期末考試,認真的話70-80分以上沒問題。(大神一般是85以上)至於專業課,那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反正我的專業課一直處於一種很苦逼的不太容易跟得上的狀態,最後成績出來普遍50-65之間。(哦對了,我們是50分及格。不過如果不及格的話要重修,4000多澳幣直接飄出去,沒有補考這個選項)

2.實驗室
這點跟其他的專業可能有很大的差異,我覺得有可能是因為老師覺得我們的專業太苦逼了,給我們的一點補償。我們的實驗室只有我們專業的人持有的學生卡刷卡才可以進入。

我們的實驗室有免費使用的可以上鎖的柜子,有家裡的那種水槽,有微波爐,有冰箱,冰箱里還有灌裝的1塊錢一瓶的罐裝飲料(外面是賣2塊錢),有免費的巧克力,還有冰凍的披薩。不過,最最不可思議的是,我們還有一個很長很長的大沙發,在沙發的斜45度上方是一個超過20寸的超大顯示屏,而顯示屏的底下,是一台配有兩個手柄的X-BOX……(想像一下靠在舒服的沙發上,全身放鬆的時候眼睛剛好可以看到屏幕,不用抬頭也不用低頭,很爽有木有!)

3.學習。
終於扯到這個苦逼的學習了,如上所說,目前我所學的所有的基礎課程都不是很難,只要肯認真去學一定沒問題。也就是說其實只要上課搞明白老師在講什麼,下課能把布置的作業做完,都不需要做額外的東西就可以考得很高。

關於專業課,我們已經習慣了20多頁的project report和花一周的時間翹掉其他課然後天天坐在實驗室的感覺。每個assignment下來的時候都要絞盡腦汁搞明白它在講的是什麼,我大二上學期的時候經常是單單為了預習明天要做的實驗就熬到了凌晨2點以後,否則要是搞不明白的話第二天去會很有壓力,可能跟我英語不是很好也有關係,當地的那些學生學這門專業相對來說看起來要輕鬆不少。

不過,在學期的最後幾周,不管是什麼學科都是一樣的,頂著黑眼圈玩命趕assignment,如果不會好好利用時間的人(比如我)就要吃大虧了。

4.課外
我只想勸所有想進悉尼大學的學弟學妹,學習,打工,社團,除非你是大神級別,書看一下就全會的那種,否則這三樣當中只能最多選兩樣,樣樣兼顧的話就只能掛科了……來自某俱樂部會長的苦逼忠告。

說實話,我沒有打工但是自己也會吃不消,因為要參與的活動比較多,組織所消耗的精力有些大於我現在所能承受的。當然,這個還是因人而異吧,本人還是學渣沒辦法……


先講這麼多……如果大家感興趣的話我再接著補充……


這個坑挖了有快一年了,昨天拿到了完成信,今天早上看到有人給我點贊,超級感動,打算這兩天一定把坑好好填填!- 先填這麼多吧~我是個懶人,不要打我~

1. 簡介
悉尼大學藥學院就在哈利波特樓隔壁-Pharmacy and Bank Building (不要問我為什麼是bank building,我也不知道 )。小小的一棟樓,就是我們藥學生主要的活動據點啦~樓裡面的構造比較奇特,從正門進去直接是三樓,三樓四樓是我們藥學本科和碩士的勢力範圍(嘿嘿)-pharmacy lecture theatre,幾個lab 還有若干個tutorial rooms。從三樓的一個隱秘的樓梯下樓之後,就是另一番天地-這是科研大大們的地盤,裡面主要是實驗室和老師的辦公室,像迷宮一樣,我這個路痴非特殊情況不輕易下去==!

2. 申請
當時申請是找的中介,遞交了材料之後就等等等。。。我是一月份遞交的,然後五月份收到的con offer,十月份遞交的畢業材料,然後就是申請語言班。。。因為藥學只有三月開一次學,所以申請並不是很急~大概的要求的話應該211八十分以上就有希望~
附上MPharm申請具體要求的鏈接:Master of Pharmacy- Courses

3. 學習
教學質量感覺挺高的,要求也挺高的,課時量大概一周二十幾個小時 (商科的雙倍,哭。。。),包括lectures,workshops 和tutorials~基本上每周都有作業(都是淚),大家自行體會。

4. 考試
呵呵。。。
我們一學期三門課,考試周有兩周,考試周前還有一周的study vacation~看起來複習的時間很多,但是,內容更多 。我們有兩門課還是要口試的喲~而且我們的課基本上都是double pass,然後最後一學期forensic是65分及格。。。雖然看起來挺恐怖,考試複習也特別折磨人,但是給我的總體感覺,好好學習就不用擔心過的問題,而且經常會有D和HD這樣的驚喜等著你,嘿嘿~

5. 其它感想
前兩天出分的時候,有一種勞資終於熬出頭,什麼tutorial,lab,report,exam都統統見鬼去吧的爽感~不過這兩天突然有一種蛋蛋的憂桑。。。

兩年前因為各種原因匆匆地選擇了這個專業,剛入學被它的課程嚇尿,從沒想過自己能順利畢業,現在順利畢業了卻又走到了人生的另一個轉折點,希望一切順利~么么噠!
再附幾張圖圖~
藥學院大門~

學院走廊里的神農嘗百草圖~

藥學院展覽櫃里的瓶瓶罐罐~


作為一名悉大研究生,我只能說 usyd 的體驗就是 u sleep you die


謝 @陳紹智 邀,很funeasy going的小伙兒。但姐是個習慣低調的人,故來圍觀各位校友,其餘就不詳細作答了。【主要是懶,是的。】

--&> 好吧,懶的原因是:
如果要寫的話,各方面內容非常多,幾年裡在USYD的經歷使我的人生跨越了很大的幅度。無論 @chd4 學長提到的法學院和醫學院的精英同輩們,還是 @呢噢 同學說的辯論隊以及社團鍛煉,或是 @欣榮 所言的學業壓力,以及紹智經常去的琴房,還有很多無法用寥寥數筆概括的體驗,這些USYD能提供給年輕學子的資源和平台都是我曾認真探索的領域。

但不是每個人都想去挖掘、開發同樣的角落,所以正如這個問題下諸答主提供的角度都頗具個人風格,我想我能補充的比較具有USYD氣息的答案就是 —— 學校自是包羅萬象,學生的未來還需自己選擇;是你的選擇和興趣使你走向自己熱愛的領域,而不是由校方主動餵給你"榮譽"和"歷練"(校方也不會這麼做的,相信我)。

嗯,就醬 = w = 。


我是念了usyd才漸漸聽法學院的同學說的,悉尼大學的辯論隊成績很牛掰,大家可以自行百度谷歌一下。此前我幾乎沒有在任何悉尼大學的宣傳上看到相關的介紹(要麼就是我本來就孤陋寡聞,摔!。。)所以我們學校還是有點小低調的 (個人認為)。。。哈哈哈哈。還有就是悉尼大學好多專業都很牛,法學院的很多選課都可以直接去劍橋念,幾個禮拜念完再回來悉尼繼續念,成績較好的那種學生(具體細節不清楚,估計是鳳毛麟角的那幾個top student)可以獲得額外的大學畢業證書,劍橋哈佛?以上都是道聽途說,準確性都待考察~
下面來說說商學院的
我念的是商學院其實我覺得師資力量還是可以的,但會計之類的就明顯底氣不足啦,其他的我覺得都還不錯,認真學都能學到好多東西。我記得本科第一年的必修課ecof 1003, understanding business ,一開始我們一直覺得這門課有必要麼。。浪費錢財不說還要寫各種journal,但是到後來的高級課程里,比如一些最基礎的分析,還有ethics的東西都會很強調,在後面的學習裡面都會覺得很受用。念到高級課程比如說本科3開頭的課的話,不少課的結構比例重點都在final,60%這樣。還有些課,比如acct的課少部分要求double pass什麼的,都要花心思好好學。
其他學院的不是很清楚,大致就是老牌的science 專業排名澳洲國內靠前,然後個別專業我們年預科的時候沒有pr citizen的身份不可以申請之類的就不贅述啦。一般都是學得很累,很多quiz/ workshop/lab之類的做死做活也才5%或者更少,然後final就會比重很大,60%都算是很平常。
總之樓上說得對,usyd=u sleep u die. 尤其是到final那段時間,都是人模狗樣哈哈~學霸不懂學渣學沫的世界。。。
但是我覺得每個人的大學生活體驗都會不一樣啦,有的人想要借這個平台找到更好的機遇,國際名企,或者更大的視野,usyd都能給你,有的人覺得只要一紙文憑,usyd也能給你,就看你自己要什麼啦~
最後ps一下;之前遇到一個hk的學生,他說他不求高分,只求能pass,因為他覺得在幸苦念usyd都是值得的。
如果還有問什麼想要知道的話,有空再補充。


讓我來歪個樓答一下「在悉尼大學教書是怎樣一番體驗」……

有幸在悉大讀完BCom和Hon,正在PhD (Finance) 修鍊中,tutoring第二年,一周11節……

主講FINC2012 Corporate Finance II,金融專業必修課。這門課從N年前開始就已經難出翔,聽聞UTS來的PhD說他們壓根就沒學什麼real option之類的東西。今年S1的時候Dr. Henry休假,Prof. Maurice Peat臨時來教一學期結果把整門課都改了不少,多了每周的reading,少了futures/forwards但是real option還在(黑人問號)。然後用了我想吐的官方課件……可能學生學起來更吃力了吧。S2現在Henry回來了不過還在沿用這套材料,GG。我就想說你要是不認真看課本不來tutorial那最後掛掉了真沒什麼好說的。我自認是很認真負責地在tutorial上解釋paper、複習lecture、還給旁徵博引希望學生能多了解一點,畢竟課本上都有些地方稀里糊塗的更別說課件了。今天晚上是期中考試,昨天搞了2小時consultation,隨便問了幾個學生option delta到底是什麼東西為什麼可以用來做hedge沒人能答上來(哎,那些我課上的學生你還不會就說不過去了吧…)。自己不重視起來真的不行的啊!拜託我們還有double pass好不,上學期scale up之前接近70%的人都要掛科了好不好,不敢真掛了你們怕被捅的哎,不想上新聞。只有到了畢業了工作了才會明白知識才是屠龍刀啊!

FINC3013 MA,沒幾個中國人的樣子。local也不靠譜啊,這周tutorial上我簡直發火。讓你做case study不做,group discussion不討論,最後pre的時候臨時編,我這麼好說話的哦?糊弄tutor有什麼好處,我也是過來人,替你著急好不好。這時候那些在實習的有工作的學生就表現地好了。不過也怪不了誰,沒有hands on經驗的時候看什麼都是彷彿遠在天邊,真要用起來了才悔不當初啊!

太虛的東西說了也白說,反正大學跟中學是很不一樣的,每個人的大學生活也是很不一樣的。你要是得靠自己拼搏的話那我只能說認真多學點沒壞處,也別忘了好好練英語找工作。畢竟"alpha male「可都是大一就開始工作於是畢業就有三年工作經驗的人啊!雖然不想承認但是真是應了那什麼」精英比你更努力「的毒雞湯……

不討論。


悉大醫學院。
入學三項考核:GPA,GAMSAT,面試。
4年制,postgraduate entry(申請前要有一個本科學位)。前兩年主要是基礎課,解剖病理微生物藥學等。後兩年全天在醫院見習,畢業後需要實習一年。
系裡中國人很少,主要以白人,ABC為主。國際生80人左右,加拿大美國新加坡人佔大多數,他們中很多希望以後回本國行醫(比如回美國的話大二準備考USMLE)。
前兩年的測驗主要是年終的多項選擇考試(MCQ),OSCE(病史檢查)和spot test(解剖病理實物測驗)。MCQ比重最大,佔總分80%。
後兩年轉科為主,包括醫學,外科,心理,婦科,兒科,社區醫學,急診,自選(elective,可選擇去國外進修4-8周)。每年底有一個barrier exam,沒過的人有一次機會重考,還過不了就要重修一年啦。平時也有很多小作業,像之前爆出IPM作弊醜聞就是其中的一個,哎 no zuo no die。


轉眼第二個學期已經開學一個月了
你問我為何隔了這麼久才更新?
上學期考完期中就馬不停蹄的進入了下一輪大作業
又迅速的開始了期末複習的狀況
第一學期的四門課 除了會計老本行拿了比較理想的成績
金融因為group work被坑 期末考的不賴也力挽不了狂瀾 切記選組需謹慎!
CLAW因為第一次接觸法律 期中考的不太好拖了後腿 期末掌握了套路 然而總成績也與高分無緣了
想要D或者HD的小夥伴們 真的從一開始就要慎重啊
最後 臭名遠揚的BUSS5000 我真的是心碎的一塌糊塗
第一個作業深受打擊 期中沒有認真複習真的掛了 徹悟之後開始學習套路 期末低分飄過
我只能說 這真的和英語能力關係不大 思維邏輯 考的就是怎麼運用上課講的理論模型
千萬不能輕視任何一個作業 多抱大腿 多跟前輩討教經驗
(碼字中接到男票的電話 他第二學期的四門期中考試擠在了同一個周末 聲音里充滿了絕望)
真的是一不小心就被老師搞死了 很容易心力交瘁
我覺得在悉大就讀很重要的一點是 學會勞逸結合 不然很容易情緒崩潰
我已經被搞哭很多次了 之前的輕度抑鬱感覺又複發了
沒事多交朋友(開玩笑吧 怎麼可能沒事 每周都有學習任務)
哈哈 稍微不那麼忙的時候 多參加參加活動 吃吃喝喝 戶外活動什麼的 有利身心健康
畢竟活著嘛 還是開心比較重要
-----------------
剛剛結束期中考試 感受到了深深的惡意 一個周末考三門真是醉了
歇不了幾周又是另一輪作業 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悉大的風格貌似是注重理解 所以考了很多概念以及概念的運用
雖然是真的能學到東西 越發覺得學習也可以變成一件有趣的事情
感覺本科從沒這麼認真的學習過
雖然偶爾還是會覺得有些迷失 不知道人生要怎麼走
但是非常幸運能夠在這裡生活學習
---------------------
悉大節奏好快!開學沒多久就要交作業了
誰再說澳洲大學水我跟誰急
招聘季來學校的公司很多
哪個管飯我就去哪個 毫無節操
今天去了一個Jardines的 很直接了當的表達了他們要的和不要的 讓我很愉快的蹭吃蹭喝之後決定不在他們身上浪費時間精力
根本閑不下來!
----------------------
剛開學幾天 感觸良多 明明大家英語都不錯啊 也敢說敢發言 大家都很優秀的樣子
商學院的新生歡迎儀式真的還蠻隆重
準備的食物種類也算多 networking的場合供酒水以及好吃的finger food 清一色的帥哥服務生
學校列印很惱人 問了好多人才解決
教授質量一半一半 不少生動活潑的 也有催眠的
還在感受中


推薦閱讀:

作為打算投身海外金融行業的留學生,如何 follow markets 並培養自己的 business sense?
去香港留學在北京找哪個中介比較靠譜?
德國與法國留學,哪個更具優勢?
我為了UIUC放棄清華北大的決定是否正確?

TAG:留學 | 悉尼Sydney | 悉尼大學UniversityofSydney | 澳大利亞 | 名校就讀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