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人民大學 (RUC) 就讀是什麼感覺?


看到上面有師弟師妹說,這個問題都沒有什麼人關注,心裡很不是滋味。

我來舉個栗子吧。

潘綏銘老師曾經在課堂上說:「飯島愛永遠活在我的硬碟里。」(點評妓女問題)
還有一句:「非婚性行為和無愛性行為,何者更道德?」(點評婚姻問題)

每次有人問我為什麼不出國讀書,我就給他們講這個故事。

潘綏銘,中國人民大學社會與人口學院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性社會學研究所所長,「中國實踐性學第一人」,與李銀河並稱中國性社會學界「男綏銘,女銀河

以上是我第一次聽說潘綏銘老師的時候,搜百度百科看到的(現在百度百科似乎已經變了)

潘綏銘老師在人大開了一門全校通識課,叫做《性與性別社會學》,熱別熱門,每年都要抽籤。
老潘其實已經退休很多年了,被學校反聘了十幾次,不讓他退休。他每次開特別大的300人的選修課,每次都爆滿,尤其到講同性戀或妓女的章節的時候。老潘覺得累,有一年換成了只限60人報名,換了個小教室,結果每節課教室都里里外外站滿了人,老潘看著這麼多學生站著也覺得心疼,最後還是換到最大的教室。
每年應該都是教3外面那個小樓的2樓吧,3201還是什麼的。

這麼熱門的課照例大家都是要全部報名抽一抽的,我很有幸地一次抽中了。
想當年我還是一個稚嫩的美少女,第一次上課的時候看到萌萌噠一個老頭坐在台上,時不時講幾個在我看來的「葷段子」,我表面上很羞澀,內心卻總是小激動,上他的課經常一顆小心臟撲撲直跳。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過這樣的體會。

課程大綱拿出來是這樣的:

這個文件夾至今保留在我的所有硬碟和優盤裡,隨身攜帶。就怕丟了。
其中我印象最深的兩節是:《處於少數地位的性存在》和《性產業》
至今可以不看PPT複述出大部分內容。

老潘能夠得到百度百科那樣的美譽,絕非浪得虛名。
至於為什麼他沒有李銀河有名,大概是因為,
第一,研究的領域不同,李銀河老師研究的主方向是同性戀,近年來比較火。老潘主要的研究方向是性產業,其實也就是妓女問題;
第二,李銀河是女性,做性社會學這樣的研究,自然更受到媒體和大眾的關注,受到的壓力也是更大的。

有一個流傳的段子,至今未考證,大家當作段子聽吧:
據說李銀河和潘綏銘兩人都曾是人大代表,李銀河每年去提案「同性戀合法化」,老潘每年去提案「妓女合法化」,兩人年年提,年年沒人理。回到家,修改一年,第二年還是再提,還是沒人理。如此反覆,屢戰屢敗,屢敗屢戰,至今如此。

我再簡單說說我了解到的老潘做過的研究吧:

一、開創中國的「實踐性學」

從1997年起,他多次隻身闖入紅燈區,與小姐們吃住一起,進行入住考察,出版研究中國地下性產業的專著《存在與荒謬》。2004年11月,潘綏銘在廣東省科學館作「21世紀中國的性問題」性學講座, 為「一夜情」等最新性話語作註解。對於性工作者,他反覆強調的只是一點:小姐也是人,對她們進行的研究,也必須是在平等和尊重的基礎上進行。

上面這段話節選自百度百科,基本和我了解到的事實相符。
老潘早年深入紅燈區查訪,對許許多多的小姐做面對面一對一的社會學訪談,一戰成名。後來妓女問題也一直是他最關注的研究方向。《存在與荒謬 (豆瓣)》是他的代表作。
上面這句關於飯島愛的話,是他在課堂上說的原話,我一字未改。(因為他說過好幾次,看來是真的引以為傲)

我想大家大概都遇到過好老師,或者至少是在自己心目中的好老師,這種老師可以重塑你的人生觀。他們通常不僅有重塑三觀的實力,還有馬丁路德金那般給人洗腦的演講力。
老潘就是這樣的人。其實人大的好教授很多,只不過說實話,口才好的不多。老潘就是屬於實力與口才兼具的,老頭長得也萌萌噠,還深諳賣萌之道,學生們怎麼可能不被征服呢?

我至今支持同性戀和妓女合法化,對於掃黃一類的事情深惡痛絕。我自認為還是一個理智的女權主義者。

關於為什麼我們支持妓女合法化,我摘錄一組圖片,大家自己看吧。

保護研究對象,我做了馬賽克。小娜面容姣好,清純型的萌妹子,你懂的~

以下圖片引自老潘的PPT,照片都是網路來源,與本主題無關,侵立刪。

老潘曾經說(大意是):
人可以出賣任何自己擁有的東西,為什麼不能出賣身體呢?
試圖把身體特殊化的人,是不是內心才更猥瑣呢?

東莞被打擊的時候我已經畢業了,不過我猜測老潘一定是痛心疾首的。
東莞既然是性產業最發達的地區之一,實際上性產業的發達是建立在管理規範的基礎之上的,東莞的性產業管理也很可能是全國範圍內最先進的,否則不可能做大,規模化產業化都不可能實現。從我聽說的情形來說,東莞的場子不僅對小姐十分誠信,而且定期給大家做身體檢查,誰有什麼病都一清二楚,對小姐的分類和收費也十分規範,不常出現壓榨小姐的糾紛,堪為典範。
不說了,一聲長嘆。

二、第一個在中國開展全國範圍的「性調查」,並從2005年開始計劃每5年開展一次。是最珍貴的中國性社會學第一手研究資料

其實我不知道這件事說出來會不會對老潘有不利的影響,所以這一段可能隨時刪除。
因為這個項目最近一次展開是在2011年(我有幸參與!)雖然在2011年是十一五重點項目之一,但是並不是堂而皇之取名為「性調查」的,取的大概是為預防艾滋病而做的研究一類的題目。國情所限,大眾大概是接受不了「性調查」這樣的題目的。

對性社會學稍有了解的朋友,或者曾經嘗試去看學術類的「小黃書」的朋友,應該都聽過性社會學殿堂級的開山始祖之作金賽性學報告 (豆瓣)》老潘就是新版的主要譯者,也是這本書在國內的主要力推者之一。

金賽(一譯金西)是史上第一個做全國性的「性調查」的人,我記得是1950s吧,做了第一次的全美「性調查」。他的研究對整個性社會學的貢獻是空前絕後的。我也十分建議大家讀一讀。尤其是男性。

老潘所做的也是類似的事情。並且計劃只要有條件,每幾年就要做一次。

我有幸作為志願者參與了2011的調查,這應該是老潘第二次做了。首先在全國範圍內的居委會作系統抽樣,然後到被抽到的居委會拿著花名冊再做系統抽樣,精確到人。就這樣,我在那年暑假的20天中接觸了大約100位的訪談對象,訪談中各種「有趣」的故事層出不窮。

我本科是學英語的,算是文學的方向,基本上和社會學沒什麼關係。

正是在這次參與中,我第一次在培訓中知道什麼叫社會學調查倫理,為什麼一定要給訪談對象錢,如何保護訪談對象的隱私,如何記錄他們的行為表現來為答題真實性作參考,等等。
調查結果老潘應該有陸續寫成論文的。

列幾個有趣的數據吧(全憑記憶,我不負責):
中國男人的婚後出軌率為90%
中國女性的性冷淡比例為30%,高出全球平均水平20個點。

-----------------------------------------

話說,我剛發現百度百科新增了這一部分:

2012年4月審計發現潘綏銘承擔的由衛生部牽頭組織實施的「艾滋病和病毒性肝炎等重大傳染病防治」重大專項有關子課題弄虛作假套取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資金,被行政處分。所謂「科研資金使用不明」主要原因在於,科研資金使用涉及到訪談對象必須給錢等學術倫理方面尚有爭議之事,因此資金帳戶難以達到審計要求

老潘因此被摘掉了教授的頭銜,變成副教授,確有其事。個中緣由我不清楚,我猜測可能跟全國「性調查」的掛羊頭買狗頭有關?又或者跟剛才我提到的給訪談對象錢的這一部分經費使用有關?

不過我親眼所見的,老潘的辦公室清簡異常,也沒有汽車。想來應該也只是爭議,不嚴重,否則也不至於還保留副教授的頭銜。據說老潘本人對此根本不以為意,虛名罷了。第二年照樣還是被反聘了……

------------------------------------------
最後我再提一下,這個問題為什麼跟我不出國讀書有關係。

從前我和很多人一樣,覺得中國教育之渣,讀大學就是混文憑。

去到人大之後,被學校逼著選了選修課的學分,每一門都令人洗刷三觀。所以我覺得,究竟能不能學到東西,關鍵還是看自己。人生真的就是這麼雞湯~~

我再舉幾個栗子:

劉小楓老師,講希臘神話故事。劉小楓,代表作《沉重的肉身 (豆瓣)》,劉老師堪稱著作等身,國內的宗教哲學研究第一人。

劉老師的課有個致命缺點,就是他講一口標準的川普,你稍微一走神,後面就聽不懂了。屬於學問好,口音不行的那種老師,哈哈。我聽了他的課,才第一次感到希臘神話故事的精妙,在此之前自己讀每次都是覺得這尼瑪寫的也太無聊太亂了。劉小楓還是一個開明專制的信奉者,在人大很少見。我後來才了解到,真正的柏拉圖理論里,把政體分為6種,3種好的,3種差的。民主只是在3種差的裡面最好的一種。

劉老師的學術功底之深厚,高山仰止。我曾經選修過拉丁文,因為實在太難,中途放棄了。各位如果對語言有了解,拉丁語有5種格,論到語言的精準,德語亦難望其項背。而劉老師翻譯了很多拉丁文、古希臘文的著作,我有一次偶然發現,上課講希臘故事的時候,他是拿著古希臘文的原著講的…………當時我的內心是崩潰的。

我在豆瓣整理了劉老師的推薦書單,感興趣的可以看看:【宗教與哲學】劉小楓推薦書目120本

王以培老師,講文學創作。王以培,詩人。曾經因為不滿三峽工程淹沒三峽周邊的歷史古迹,休課在三峽周圍遊走一年,出了一本詩集。著有《煙村》。

王老師屬於那種,真正的詩人。可能是我此生親眼見過的唯一真正的詩人。不與世俗為伍,在學校里人緣極差。不過王老師自有自己的風骨。

看到評論區 @鄒雲冪 師妹的補充,覺得很心酸

周濂老師,講西方哲學史。哲學學者,青年才俊。著有《你永遠都無法叫醒一個裝睡的人 》

周濂老師的學術水平說實話我不知道,特別喜歡他是因為講的實在是深入淺出,耐人尋味。哲學之美,過於晦澀,恐怕能窺得其中皮毛的人都不多。我在上完周老師的課之後全身心地愛上了哲學,至今的理想是去耶魯攻讀哲學博士 2333。。

周老師還有特別好玩的花邊新聞,他和劉瑜(沒錯就是那個劉瑜)一見鍾情,雙雙離婚後喜結連理的故事,在人大廣為傳(ba)頌(gua)。個中是非,他的私事我不評價,只是他的課確實好,學術和生活還是要分開來看罷。

摘錄一位同學在評論區的補充 @郭穎玥

我曾經有想過碩士讀國際政治,所以去人大的國際關係學院旁聽過一些老師的課。雖然不能說讓我想重新做人,至少也是洗刷三觀吧。

內容過於敏感,無法在知乎轉述了,都是屬於不宜在公共場合發布的政治內容(不是吐槽...我和一些國關學院的師兄聊天,大家都說國家對搞政治學術還是有點點的容忍度的,原則是不能在公開場合發表不適宜的言論,在學術研究中、學術交流中,小範圍的討論,還是可以的。)

----------------------

評論區有很多校友的評論,我選修的時候也只是任性地按照自己喜歡的科目來,想來還有很多好課沒有提及,例如 @李卜克內西同學的補充

我再提一句,各位可能都以為人大是「中共第二黨校」,又紅又專,學生全部都自干五,恨不得明天就去中央黨校做老師。

實際上,人大的老師雖然有又紅又專的,卻也有很大一部分持自由主義之類的觀點,而你如果深入了解,實際上兩派的理論都能圓滿地自圓其說,學術分歧而已,各有各的堅持。

人大還有一個「馬克思主義學院」,外人以為又紅又專,實際上據說學院內流傳著各種外界聞所未聞的「小冊子」。曾經有一位馬院的師兄跟我說,其實學得越深才看得越明白…………個中深意,不言自明。

我現在創業在中關村,離人大很近。可惜工作太忙,每次有半天清閑,就想著能不能再回去聽聽各位老師的課!不知道現在有什麼變化,各位恩師的身體好不好?

庭有枇杷樹,吾畢業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蓋矣。

--------------
【千贊更新】
本文已經被劃分為。。私信比評論多系列。。
私信的朋友基本上都是想要PPT,大家在評論區也有討論。
說一下我的想法:

1. PPT的知識產權並不是我的,所以我無法轉發給大家;

2. 老潘雖然為人瀟洒,不過據說因為上課內容也有過一些小麻煩(因為PPT里多少是有些生理學圖片的)所以我有印象當時他確有提過不要外傳;

3. 老潘屬於口才型選手,上課的魅力多來自於演講,光看PPT恐怕是體會不到其中精髓的,而且PPT大部分只有圖,恐怕看了也是不知所云。

綜上,我還是暫時決定不發PPT給大家了,請大家理解。

當然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私信的人數太多,我也實在是無力一個個發郵件...請大家包涵。

我至今只是發了其中一個課件,給下面這位同學,所以如果有特殊情況的。。。

大家看完應該也明白我為什麼只給他發PPT了。。。

畢竟他祝我新三板掛牌耶!!


—————————————————————

2016.8.7

現在看自己大一寫的原答案,真是too young too simple……現在都快大三了,改天有空更新一下。

然後原答案里我說自己當初分數很低而沒有被調劑到哲學而高興,有些知友覺得我冒犯了哲學系,我在這裡誠懇地道歉,對不起,確實在公共平台這麼說會引起不好的聯想,我個人對哲學還是很敬畏的,那是很偉大的學科,是我自己不適合哲學專業而已。

—————————————————————


2016.8.28

寫在大三門檻徘徊時,現在的狀態是,剛從加拿大交換一學期回來,在準備實習,打算畢業留學,但是覺得自己各方面都還遠遠不夠去自己的dream school。


之前的答案我刪了,反正校內的公眾號有轉過。


我很久就立了flag更新,但是一直沒寫,倒不是沒有話說或者沒有時間寫,而是不敢。


不敢有二,一是我不自信。我高中底子就差,這麼多年好像除了讀書考試,也沒有創造出什麼東西,也沒有為社會做多少貢獻,學科素養淺,藝術修養弱,全面平庸。養著一些無用的愛好,不像什麼跳舞寫作健身打球樂器攝影英語編程,能夠帶來可見的回報,我最喜歡看漫畫和聽搖滾,怎麼看都像是loser的愛好啊OTL……


而且我人無論在知乎上還是現實中,大牛大神大帥哥,都太多了,怎麼也淪不到我。就算知乎上看不到,很多師兄師姐的原創微信公眾號也可屌了,著名的有樓上蛋蛋姐的酷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的陳昌師兄,小眾的有我科協師兄師姐的各種小說影評,新聞和法學的各篇時事評論。這還不算上我校的老師們,在紙媒漸漸式微的時代,大家在自媒體上也是風生水起。再看看自己慘淡的公眾號和頭條號,連考試都忙不過來,還有臉更新?


以上內容換成學術實力也成立,換成工作實力也成立,換成社團組織能力也成立。說碾壓有點悲觀,但是壓力的確有的,而且無處不在。


至於那些活在報道里的神級別的大學生,我甚至沒有機會知道和結交。細思恐極!都沒有資格知道對方實力幾何,將來一遇上就是被碾壓,就像飛船都沒建好,對方直接向你扔來一張二向箔。(三體梗)


不敢有二,二是我按耐不住批評。我知道知乎上各位校友和期待考入人大的朋友,你們看到這個問題不就是想要看人大有多好嗎?我也愛我人,我也感謝我人給了我很多機會(和一個女朋友),但是有些缺點是客觀存在的啊,有些同學就是有問題啊,一個學校怎麼會是完美的呢?再說這個問題是問中國人民大學就讀體驗,不是問「中國人民大學好在哪裡?」,照理說不說缺點的答案都有點片面。我們不應該盲目熱愛和崇拜任何一件東西,而對負面的批評不承認不接受不參與,包括自己的母校,我相信這也不是學校對我們的期望。


我不敢在網路上批評母校,怕受到和之前所有對我人有負面評論的校外人士的遭遇,被大家轉發朋友圈一遍又一遍地罵。這個答案也可能被摺疊。也肯定會有人說,你誰啊有什麼資格批評人大?才讀幾年有資格嗎?不好你別讀,這裡不歡迎你。


而我想說的是,每個人的批評都是建立在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想,我在校園裡和自己的朋友圈和課堂上確實看到了不理智的同學,確實感受到了學校一些機構和人員的缺點,我不說它能代表全部人,但是我不能視而不見,粉飾太平。你不能因為自己遇到的是好老師,志同道合的同學,禮貌客氣的職工,和老是前幾的大學排名,就覺得相反的東西肯定不存在不合理都是扯淡,反之同理。


而且無論我是在讚揚還是批評人民大學,請記住我永遠都是這所大學的一分子,它的浮躁就是我的浮躁,它的不足就是我的不足,人們批評這所大學的時候承受批評的人當中我也有份。或許我沒有資格分享人大的榮耀,因為我對我們大學索取多於奉獻,但是我絕對有勇氣去面對和承擔我們大學的批評和不足。而不是朋友圈裡一聽到誰誰批評人大就各種冷嘲暗諷,呵呵噴人的學校榮譽小戰士,我有時候根本就不知道該怎麼評論,逼得我經常站在對方立場上思考,和大多數校友持了相反的觀點而不敢言。


有人批評人大,第一反應不應該是你塔碼敢批評我人你誰啊,而是這些批評是存在的嗎?就像別的學院說我們學院很浮躁或者很傲慢,我心裡肯定會不爽,但是仔細想想是存在的,從很多同學的朋友圈能夠看出來,包括我自己。優秀和浮躁傲慢是不矛盾的,甚至很多時候精英主義就是浮躁傲慢的濫觴。不浮躁的人我也認識,在商學院搞文學的學長,但我不打算拿少數人去反對你的觀點。何況自己人和別人評價的標準肯定會不一樣,我只能提醒自己注意;也會有人不屑地說我們某些專業很水,量化課少,沒用,你聽到「水」這個字肯定就會發火,但是我注意的是量化課少這個事實,我知道這個「少」或者「水」是跟那些強校對比的,我知道將來和他們學生在工作上或者留學申請上遇到我可能會吃虧,所以我自己會注意去補充。我反而覺得這對我有益。


說真的,能讓一所已經很優秀的高校成長,靠的肯定不是讚譽而是合理的批評,


有時候你甚至會在網上看到把我人說得一無是處的校友,這些人不客觀,很激動,但我也能理解。那是身在圍城中,把對不夠優秀的自己的自卑憤怒無助無奈,全部發泄在了母校身上。說實話,誰沒有偶爾產生過「這破學校破專業勞資不讀了!」這種情緒化想法的時候呢?但是發到網上就很不合適。我反對這種文章,是因為他很情緒化,以偏概全,容易誤導人,而不是因為他批評了我們學校,如果有一篇很情緒化、以偏概全的歌頌母校文章,我照樣點反對。


接下來是具體的例子,可能會引起一些校友的不適。我聲明一下,我知道,這些缺點中國的很多大學或大學生都普遍存在,但這並不能成為我們停滯不前不批評改正的理由。一個獲得了大量教育資源的大學如果還以平均標準來要求自己,是不可能建設成「世界一流大學」的。


近的來說,有一個廈大法學院的妹子暑假參加了人大和上交的法學夏令營,但是她腿不幸受了傷,行動不便,還要藉助輪椅(後來她還是得了那個夏令營的第一名,可以保研了)。事後她在自己的個人微信公眾號上寫了自己暑假的經歷,其中抱怨了她在人大吃的苦,遇到了很多困難,但是卻小小地誇了一下上交大。前幾天不知怎麼的,被我們同學看到了,非常憤怒,轉發到朋友圈說這個人有公主病,人大不歡迎你這種人,大家快去公眾號罵她再取關,不要理這種煞筆,各種諷刺人家。對,並沒有人指出對方的文章內容哪裡錯了,憤怒的人是先罵先諷刺再說。我先不探究在腿受傷的情況下還一個人上京拿到夏令營第一名的人也能算公主病這件事。


如果你反對,難道你不應該先說說自己為什麼反對嗎,她的批評是不是客觀存在的?這個姑娘的抱怨,主要集中在學校的不便,也就是說學校的很多設施對殘疾人造成了很多障礙。至於遇到冷漠的志願者,遇到辦事效率低下的職工,遇到了給腿造成二次傷害的保安,在明法上課卻給安排到北園宿舍去,這些都是很主觀的個人經驗,我們沒法判斷真假。但我相信如果是本校的學生,在腿受傷時遇到上述情況,肯定也會抱怨,只許本校學生吐槽,別校的同學受委屈了就必須吞回肚子里嗎?


這還不是重點,這隻能說是我憤怒的同學們有點護校心切,沒有將心比心。但是我之所以幫這個廈大女生說話,是因為她確實說到點子上了,我們學校建築的殘疾人無障礙化設計,真的很差。在這一點上,廈大的女生抱怨了人大,而給上交大的電梯設計點了贊,有錯嗎?因為這個,就感覺母校被侵害了而噴人的人才不對吧。


其實在她說之前,我已經寫過一篇的微信推送討論過這個被忽視的問題了,當然閱讀量寥寥無幾,也沒有引起重視,現在被一個外校行動不便的女生給戳破了,我們竟還不反省,怪罪人家公主病。那時我剛從加拿大一所二流大學交換回來,被人家校園的無障礙化設計深深地感動到了,回來仔細觀察我們學校各個建筑後所寫的。原文太長,這裡不引用了,說幾個點供大家思考,假設你一個人坐在輪椅上,如何上我們學校宿舍樓,三大教學樓,明德前的大階梯,怎麼點菜打飯,怎麼上澡堂洗澡,甚至走不過廁所的門檻和坡度過大的減速帶,你還有可能按不到高層樓的電梯號。霍金曾經在浙江大學演講,清華大學曾經培養過坐在輪椅上的計算機博士,更不要說國外名校了,你告訴我,我們這所世界一流大學能辦到嗎?你見過學校家屬樓來的輪椅上的老人過不了減速帶的尷尬場景嗎?因為我之前了解了這些,所以當我看到這個廈大女生的抱怨時,我心裡更多的是羞愧。這些建築改建真的很難嗎,先在所有樓前建一個無障礙的斜坡,我相信比翻修幾遍科研樓要便宜一點。


我沒有逼學校現在行動,也許背後還有許多因素要考慮。我只是舉個例子,當你聽到校外人的抱怨時,請先忍住你被傷害激怒的母校情結,反思一下是否真的存在這個問題。還有部分人大本科的學生,看不起或者不允許在別校本科、在人大研博的人發聲的,以背景論英雄,真的很low。我將來可能也要去別的學校讀研,我不希望將來在別人的學校里也只能誇不能批評。


還有所有人都支持的雷洋案,第一天發酵的時候,我和女友討論,她覺得我沒有完全站在雷洋家屬一邊很不可思議,可是那時雙方各執一詞,又都拿不出證據,作為校友,我強烈支持家屬提出申訴屍檢,但是我不能完全相信那時候家屬的片面之詞,不能你說幾點就是幾點。


而最早讓我不敢發聲的事情是我們和浙大的錄取通知書撕逼。我當初轉發推送的時候,語氣還挺驕傲的,因為我覺得這說明我們的設計很超前很美,開始引領風潮。但是有同學竟然在微博上互罵起來了,如果說之前互罵可能是誤會,可是後來我就不理解了。後來浙大的官方發了文,一個學設計的同學詳細地有邏輯地解釋了這些圖案的來源,字體的來源,大家都是從一個官方設計樣式庫里調用的,而在創意上確實有一定借鑒。我覺得對方沒有生氣,有條有理地解釋得也很好,而且用語正式正規,希望兩校和解。我都想點贊轉發了,但是那時候我一看朋友圈,全是不接受的,諷刺得更加猛烈的,後來還有一個模仿這篇文章語音語調的諷刺文在朋友圈轉發,一片好評,許多人說XX終於出手了6666。這太奇怪了,太奇怪了,我那個時候疑惑得晚上睡不著覺。你要是覺得對方說的沒理,你也可以講事實擺證據講道理來反駁啊,雙方可以辯論啊,但是你這種諷刺對方的抖機靈文章是什麼意思?既沒打算正經辯論,也沒打算和解,跟無賴一樣,模仿對方的語氣諷刺回來。就像你和別人講道理,對方卻一直說「喲,對,你說的都對,你最聰明,你最厲害」,我看到了浙大推送想要解決問題的誠意,我卻看不懂我們這邊諷刺是為了什麼,根本不是為了解決問題,感覺更像是借個機會大家爽一爽……我不怕辯論但是我怕吵架,因為經常吵不過,我很討厭不直面問題,卻人身攻擊或者諷刺對方的做法。


我相信人大也有反對這種行為的人,而且肯定還不少,但是一看朋友圈熟人朋友們都一邊倒,像我一樣就不敢說了,吵起來很麻煩,還容易被對方用你還是人大人嗎壓一截,大家可能會覺得你這人不合群,故意特立獨行。天地良心,我只是個平凡到泥土裡的人。


有些國際排名或者一些偏理工的所謂綜合排名,人大排名會很低,我也覺得這沒有什麼不好意思承認的。別覺得這樣的排名就是不科學不合理,全世界都看得到,我們也別掩耳盜鈴,首先接受這個事實,然後再努力證明自己。理工科不夠強是事實,尤其我在了解留學的時候,常常也覺得很多商科也喜歡理工背景好的學生,這會導致我們在國際上的聲譽也沒有足夠頂尖不可替代。雖然我們是人文社科強校,但也很難斷定就是最強,雖然我們是「一團不一樣的煙火」,但也因此失去了很多。國家的大大們最近都不太來我們學校……但是真正強大的人在TOP幾里都能成神,真正扶不起的人在哪裡都扶不起,我們沒必要和人爭辯排名,更沒必要鄙視其他學校。人大是中國頂尖的學校之一,這事兒需要知道的人知道就行了,你跟一個別的學校理科生甚至一個教授爭這個問題都沒有太大意義,也沒必要和問是不是一本的老人尷尬。


進學校之前,你以為中國人民大學都是去當公務員的,進來之後,你發現好像都是想去搞金融的。當然這只是個大概印象。雖然我們常常說要保持初心保持初心,但是一個大學的就業去向會導致資源的傾斜,金融業的講座最多,從事的校友資源也豐富,不被影響真的很難,我敬各位不是因為能力不夠而是自己選擇不去金融的師兄師姐同學們一杯!像我這種想要從事互聯網的也能在知乎上找到很多搞技術,搞產品的校友(雖然他們經常不理我……),在領英上勾搭許多師兄師姐。


我們宿舍可能也算是學院里的一朵奇葩,因為大家都是從農村來的,家裡最多中產及格,沒什麼慾望,也沒有什麼遠大志向,很平凡很平靜,不愛在學院出名的那種,不偏激也不炫耀,從來不吵架,沒學霸有學渣的那種。雖然有時候會形成慵懶的氛圍,但是我個人覺得挺舒服的,有時候自己急躁迷茫起來,看看我們宿舍的生活,總覺得一切都會好起來的。我也不覺得我們宿舍誰能成就大事,要是能成一個,我們就都很高興了。


對新入學的學弟學妹,我有很多很多話想對你們說,但是最最最重要的是,盡量不要跟風,盡量不要跟風,盡量不要跟風!!有時候你沒有選擇只能妥協跟風,但是別屈服於群體,別真的成為標準化的商品。也許你會比別人少很多榮譽和錢權力,但是這輩子過上自己喜歡和想要的生活的人,才是真正的贏家!


你知道今天我被托福折磨得死去活來,無意中收拾RUC的一些紀念品,我發現最振奮人心的設計,不是那個3P校徽,不是實事求是的校訓,不是「國民表率、社會棟樑」這麼自豪的口號,不是人大紅,不是RUC的英語名。


我不知道為什麼,我最喜歡的是那個「since 1937」。那幾個醒目的白字和醒目的時間點,深深地提醒了我,這是一所從烽火中誕生的大學,我們曾經是全中國最叛逆的大學。這個學校不應該失去自己的血性和風度,這個學校在任何時代都不應該高傲安逸、坐享其成地活著。在科技成為新的信仰的時代,在你看不見的很多地方它面臨著許多挑戰和歧視。所以,雖然有點中二,但是那些在人生的烽火中「永遠年輕,永遠熱血」的人大人才是我承認的精神代表!

————————————————————————————————————

可惜,我知道我不是。我就是個只會耍嘴皮子的垃圾。我最多只能點贊轉發我喜歡的校友,像影迷用電影票支持崇拜的導演一樣,努力營造出我想要的人大氛圍。


別轉,匿了。


夏天凌晨三點的靜園宜園,沒有人入睡。涼亭和長椅偷偷ooxx的少男少女。明法台階的吉他啤酒。

人大人因為這個而在一起。

人大人是由一個個小圈子組成的。人本質是孤獨,這些小圈子讓我們感到溫暖和安心。學生會部門,社團,體育隊,健美操,學院,系,辯論隊,國防班,大創小組,還有基情排列組合A62的六人間宿舍。

如果孤獨有定義,那就是離開這些圈子的恐懼感。不會再與朋友們同住在一棟大樓。不會再收到小圈子的群發飛信。再不能在人人上@圈子裡的人然後排隊轉發。本科畢業典禮上每個學院上場時都有旗手和歌手代表帶動全學院唱一首歌。所有人手牽手高舉著,跟著羽泉唱著 「請你為我再將雙手舞動…也許有一天我老得不能唱也走不動,我也會為你獻上最真摯的笑容。」 再不會有這樣的時刻了。「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這種恐懼遠甚於焦灼地等待offer、畢業鴛鴦和選擇定居的城市。

有圈子不意味著消滅了孤獨,但我慶幸人大讓我找到了孤獨的反面。在這個園子里,我們曾經共同經歷過。

東風破,公主樓。

西門烤串,東門辦證。

小北門取件,一勺池觀海。

東區食堂清真寺,世紀體育大棺材。

中區二樓的熱乾麵,匯賢的大餡餃子。

高談闊論的泊星地,倒閉的校友記。

走進新時代的校歌,浮誇的129腮紅。

國民表率社會棟樑四月的春假,

強行效仿美國的暑期學校。

蘇州街流氓辦卡殺馬特,

歐美匯惡意營銷華爾街。

獨一家的人大紅畢業服。

可笑的校徽GIF。

畢業季那幾天沒什麼感覺,不過就是過了一個課少的輕鬆的春季學期,然後大家拉箱子各自暑假回家了。除了這次行李多點兒。可是有一天拿著一卡通特么的進不了樓了。刷卡刷出幾個快速連續的錯誤音,我蹲在原地開始哭。

如果孤獨有定義,那就是 [離開人大意味著最好年華逝去] 的恐懼感。

「青春短暫 青春獻給愛情 愛情短暫。
黑夜漫長 黑夜孕育理想 理想漫長。」

感覺身體被挖掘機掏空。

大概就是王勃《滕王閣序》里那句:「 勝地不常,盛筵難再。」

「但讓我們記住一件事情,我們最好的年華並沒有過去,而且將在我們成長的過程中不斷重複下去。」

其實,哪怕,那些無法追回的最好年華翻出來一看都是車禍現場。強裝時尚的淘寶爆款,強裝大B的上課發言,AV畫質的人人相冊,橘子炒油菜草莓炒芹菜的腦洞食堂,男女三比七還執著地搞過的基。最好的年華不能回去了。

但是,最好的年華在這裡會不斷重複下去。回人大轉轉,你看,知行和品園之間取不完的快遞,品六樓下送不完的外賣,你看,西門外甩不完的長髮,你看,倒了幾十手的全京城獨一份的紅學士服,你看,北區食堂不存在的好吃的菜,你看,明德樓踏破鐵鞋找不到的自習座位,你看,秋天黃燦燦的銀杏海,懶懶的大白小白貓,你看,韓國留學生走了一批來了一批,不都還在常年拖鞋抽煙尬舞騎摩的。它們一直都在吶!年華啊,在這裡不會流逝。可能唯一流逝了的,就是人人相冊。

離開人大越久,竟然越發現,那些無法追回的最好年華竟然都是陳詞濫調的「應該做」、「假如「 和 「如果」。好多沒有完成的願望,我們多麼希望能達成。那些從未表白的男孩女孩基友拉友,從未讀完的但丁和荒原,從未拼對過的Nietzsche和Nietzschean Naturalism, 從未讀懂的喬伊斯和T.S.Eliot,從未出席過的軍理課。正因為永遠不能完成,人大成了腦海中永遠的存在。想重新和人大相遇一次已經太晚,精神延續人大的存在卻是可以的。

我們在社交媒體自負過,浮躁過,我們批評自己批評別人都一樣嚴苛。沒落的人人網,我們的段子黑了自己成全別人。誰都批評自己睡得太晚,拖延症,出了GPA才開始「後悔當初」 「如果當時」。不刷夜不出活。一個又一個人大人,在深夜的求是樓相視一笑,熬夜臉上泛出的油光,打了個照面。一個又一個人大人,在大書房茫然地找著座位。沒有誰是學霸,不過都是白天的碌碌無為和深夜的愧疚感。

但事實是,人皆如此。

社交媒體太愛造神,我從未見過神,就只有一個個鮮活的人。沒有人不熬夜,沒有人每每提早結稿,沒有人把所有的閱讀做完和保持全勤。沒做到人大人慣有的高標準的自我要求,也沒關係罷。一個又一個人大人,在泊星地或意氣風發或緊皺眉頭,在課業、小組項目和辯論之間不斷懷疑過自己,想過放棄,又繼續堅持著。世上當然也有少數人很清醒很堅定,而且輕鬆到從未失敗,甚至從未嘗試過其他的可能性。知道自己想要什麼並且順利走在得到它的道路上。固然令人羨艷。想起那句,「Congratulations. But you also suck.」 祝賀你,同時你太糟糕了。

我不喜歡迷茫這個詞,雖然我們很多人都迷失在通識教育的海洋里。英語系,哲學系,幾十幾百個人大的院系,都在做我在知乎說一百次就被噴五十次的「通識教育」。我從沒有神化本科的通識教育。誰都有懶得去上校選課的時候,期末不過是一次列印材料謄抄的腕力比賽。誰都有吐槽自己的專業的時候。不知道自己該走什麼路,不知道自己在哪條路,不知道學的專業有什麼「用」,背的書有什麼「用」,上的課有什麼「用」,不知道自己將來有什麼「用」。事實就是,要不斷嘗試。英語系的周銘老師說,並不是凡事都要問一個「有什麼用」。哲學系的周濂老師說,「終有一天我會告別大學,也許終有一天我會告別哲學。在人大,我嘗試著學習成為一個開拓進取的人,在這裡,我試圖要贏得的不是金錢不是戰役也不是疆土,而是一個合宜的生活方式。」 離開人大,帶走和留下的可能不是書本,不是知識,不是哲學,而是一個合宜的生活方式。

一個合宜的生活方式,就是需要不斷嘗試。曾經我想學漢語言文學…到人大英語系開始學英美文學和語言學…從沒想過會學日語作外語…碩士學了語言學…不小心喜歡上社會語言學,language policy 和critical theory…博士要讀移民文學與比較文學…曾經想申請英國…去了美國…現在或許又申請英國...未來或許又在美國…又或許回到北京吧。我們還這麼年輕。我們還可以改主意,還可以做任何事情。什麼又算從頭再來呢?不過是眾多的驚喜新發現之一罷了。攝影?潛水?博主?寫作?教書?白領?開店?讀第二個碩士?我看到大家所做的事,都不嫌為時已晚,都不介意曾經的不可能。為時不晚就是年輕,年輕就是我們所擁有的一切。探索一個合宜的生活方式,用盡一生都值得。

現在想起畢業季,印象最深的是外國語學院學位授予時江曉麗老師的演講:「Einstein said,"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you forget everything you learned in school』." 教育就是當你忘記了一切課堂所學之後留下的東西。

這句話影響我很深。如果說人大英語系很弱,那是事實。如果說英語專業不能給你帶來硬技能,我不否認。但我深深感激我在人大接受的人文學科教育,深信教育是靈魂的塑造,而非只有技能的灌輸。

還想起美國文學課上老師的話:

「We are all lucky enough to read in a post-modern world, and we, as postmodernist readers, are playing different roles than our remote precedents. Compared to the past, today』s post-modernism asks for writers』 full surrender to readers』 ownership of the text and readers』 engagement in it. 」
「今天我們如此有幸能作為後現代讀者立於世界。我們這一代讀者比起先人扮演著完全不同的讀者角色。比起過去,當今後現代主義要求作者們把文本的擁有權歸於讀者,更多的是為讀者的 [文本參與] 讓位。時代不同了,現在是讀者有更多創作和解讀作品的責任,而不是作者。」

圈子裡的人大人,並不都在做本科的老本行。但我看到他們有著當代讀者的風貌,有著社會責任感,有著各自合宜的生活方式。然後,品園塗鴉牆刷了又刷,人大人來了一批又走了一批,一年年的畢業季變成迎新季。

對人大的感情並不完全是愛,不完全是母校情結,甚至不完全是集體感。人大是什麼?大樓?大師?大氣?中關村大街59號?分數線?畢業照?不是。

我從未見過人大,我只見過一個又一個的人大人。人大這個存在是一種精神上的感覺,是我們自身的一部分。人們,很多人大人,從世界各地,在一起。

夏天凌晨三點的靜園宜園,沒有人入睡。涼亭和長椅偷偷ooxx的少男少女。明法台階的吉他啤酒。

人大人因為這個而在一起。

讓我們為世界做些事情。讓我們和別人有所不同。也讓我們承認,自己和別人並沒有不同。我們應該真的去做國民表率社會棟樑了。一日人大人,一生人大人。媽的,曾經的日一人大人,生一人大人都變成了淚點了。

就這些。

人大英語系x哲學系. 2011-2015.


值此高考之際,替母校吼一嗓子。

諸君,大家都知道大學的時光是人生最美妙的時光之一,如何充分利用大學時光,決定了大學生活的質量。

最直接的答案就是——最大程度削減無意義的時間,典型的就是耗費在走路和騎車上面的時間。

這樣對比一下,比如清華大學,從東門到西門,怎麼著騎車也要十五分鐘以上,走路三十分鐘以上,去個郵局去個操場去個游泳館去個教室去個照瀾院買菜,都是五分鐘以上的路程。最痛苦的是,出校門去各種happy也要騎車騎到五道口!

可是人大呢,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從東門到西門,走路只要不到十分鐘!騎車不到三分鐘!三分鐘啊!從宿舍樓到周邊各類生活設施,騎車也就一分鐘啊!一分鐘啊!出了東門各種買買買,出了西門各種吃吃吃!當年住在品園想吃麻辣燙,走起出西門,五分鐘到位,一條街服務!

諸君,計算一下吧!如此一來,你能為了美妙的大學生活節省下多少時間!聚沙成塔,積少成多,我們最保守估計一天省下十分鐘的步行時間,大學四年就能省下243.5個小時,整整十天多啊!

多出來的十天,給了你人生太多的可能性:

多十天鍛煉身體,也許就出馬甲線了呢?

多十天搞社團活動,也許就認識男神女神了呢?

多十天和男神女神卿卿我我,也許就沒羞沒臊了呢?

多十天宅在宿舍打LOL,也許就上鑽石王者了呢?

多十天學英語背單詞,也許六級專八就過了呢?

多十天複習考試,也許期末就不掛了呢?

多十天準備考研出國,也許就被錄取了呢?

多十天找工作投簡歷,也許就被聘用了呢?


多十天大學生活,也許就改變了你一生呢?


人生最寶貴的四年我在人大度過了,回頭看才發覺周圍的人和事以一種極端誇張的方式從身邊飛逝而過,以至於你反應不過來這是時代的變化還是個人的變化。所以希望好好記錄這段日子,留作日後回顧。


12年入學,靠著八成僥倖帶著兩分期待從滬到京,自認為喜愛和人打交道而選擇管理專業。又因為自認英語不好而在入學後報選了全英文的教學實驗班,確切來說當時應該叫試驗班,experimental class,這就算入坑了。問題在於我報選的原因真的在於希望提升英語成績,而同班同學大多數都是抱著「我英語好我來顯擺」的架勢,所以從大一開始成績便墊底。

管理學本身並不是難學的科目,而試驗班為了避免學生因語言原因跟不上進度,又刻意調低了課程的難度,我花了一整年時間適應語言環境,到大二時候便已經能基本跟上所有的課程。


只是大二一年變數頗多,便已無暇將精力放在學習。家庭生隙,異地女友離開,同舍的舍友在嚷嚷了半年風濕性關節炎之後突然被確診為淋巴癌晚期,算是晴空霹靂。秉著就近的原則,那大半個學期我一直在想著如何幫著舍友募資看病,媒體基金會校友會掃了一遍,單從金額來說收穫可喜。但你到頭來發現你能做的一切不過是籌錢而已,主治醫師說這病沒法治,便是出院也不能痊癒。

那段日子的生活一直沉浸在一種虛無縹緲的忙碌當中,一面算積善,一面算逃避,舍友病情穩定後重新去梳理自己的生活才發現還是一塌糊塗。13年年終,我一個人在後海邊想著,在朋友的生死面前第一次覺得人這一輩子其實是有命數的,既然不能選擇,也只能接受,突然就豁然了。

再開學時生活已經步入正軌,感覺是事情過去之後突然有種很淡的釋然感。舍友封閉化療,距離遠了倒也不再給自己虛無的壓力。那個學期也已經開始思考後面的職業規劃,第一次參加了貝恩杯,熬了兩個通宵趕了一版糙的不行的PPT。認識的新朋友給我帶來了一種嶄新的世界觀,也算有了目標。但大二暑期的實習找的很痛苦,最後靠朋友推薦去了聯合國做了一份很水的工作,倒也樂得清閑。

暑期快結束的時候,我和朋友去北邊新建的中關村創業大街,滿街的羊肉串、沙縣小吃和蘭州拉麵,好生諷刺。


9月初飛了歐洲,開始半年的交換。母親信主,想著交換的學校也不太重要,便去了一所教會學校。簡單來說交換的學校對我屬於不管不顧,連宿舍也沒有,學校又屬法語區,自己找房子的過程極其痛苦。好在朋友幫助,自己也足夠幸運,不至於露宿街頭。

交換時候有一門課很有意思,是跟著導師去當地的跨國企業和企業HR合作一個Consulting Project,我是唯一一個中國學生,也是唯一一個本科生。項目本身不贅述,3個月的項目更像一小段Intern的經歷,但同時也感受到了巨大的文化落差,作為黃皮膚的學生,第一次感覺到了格格不入的感覺。

在歐洲去了很多國家,見了很多人,始終有一種很濃烈的過客的感覺,這種感覺不管是對自己,還是對那時候周遭的朋友,便質疑自己交友不誠。但事實上我又確實只是過客,上月在朋友圈看到當時一起的朋友已經嫁給當地外國人了。


15年初再回國時候,除了北京渾濁的空氣,記憶最清楚的是外賣的補貼大戰。餓了么和美團開始徹底改變周圍同學的生活方式,補貼的峰值時期,一頓三菜一湯的外賣只用5元,好似共產主義提前到來。各種O2O、共享經濟、創新創業相關的名詞開始出現,北面的中關村創業大街已經大相徑庭,人滿為患。

由於之前交換的原因,大三下半學期課業繁重,平均每天8小時的課程,由於早已下定決心不再讀研,忙著暑期實習的申請。現在想來當時的求職純粹是奔著錢去,兩個方向,管理諮詢,和互聯網產品經理。自以為有系統化的邏輯方式和高情商便足以勝任,錯誤的將課堂的Presentation能力理想化了。

也是從那個時候開始,和朋友相互監督,開始了每天兩點入睡七點起床的作息。堅持至今,總覺得自己未老先衰,面色憔悴,爬樓都喘氣。但總的來說,自認為足夠規律(但不一定健康)的生活節奏,以及儘可能的減少自己的選擇性思考,能夠使得在有限的睡眠情況下保持充沛的精力。

說來慶幸,當時被診為絕症的舍友竟然奇蹟般的康復過來,能跑能跳。


實習的申請有一定的眉目,5月之後,課業有所減少,開始到一家德企的戰略分析部門實習,由於工作太無聊,一個月之後6月,經朋友推薦到了一家互聯網公司的投資部門。

彼時正值創業高潮,一方面我司路子很野,加之O2O大行其道拉低了創業門檻,市面上垃圾太多,好像買個三輪車就可以創業了一般。入職不到一個月,作為實習生我就可以拿著名片獨立約看項目,張口閉口百千萬,好生得意。記得那時候每周能約談二三十個項目,魚蝦混雜,但是極快的,在虛榮之後便能強烈感受到創業浪潮底子里的破敗。如今看市面上燒剩下項目的所剩無幾,大都是有核的,扳著手指頭就能數清楚的幾家,卻也不知道何時能盈利。

一面找工作一面實習,卻在10月意外的接到了留用的offer,據說是第一個開給應屆生的offer,我知道小朋友很難很難做好投資,但權衡再三還是留下了,這個行業離錢太近,離人太近,極度孤獨,卻也極度自由,有一種虛無的對自己未來的掌控感,那是一種致命的誘惑力。

短期的代價是從那之後大四一年一直到畢業,我一直保持全職實習的狀態,沒有畢業旅行,沒有假期。而長期的代價在於,我時常擔心自己會失業。因為其實我好像除了吹逼扯淡什麼都不會,我擔心隨著大潮過去之後,沒有出案子的投資人和那些垃圾的項目一起就被時代的洪流捲走了,我似乎並沒有一技可以傍身。我真的很焦慮,只能不斷的學習充實自己。

那時候同樣也感覺到了身邊朋友求職方向的巨變,大二時候目標資訊投行的朋友們紛紛投入互聯網以及創業大潮中,投資、FA、互聯網運營、產品、市場,相比傳統四大和二線諮詢的薪資,互聯網行業十分慷慨,並且這裡被包裝成一個實現夢想的地方。身邊的學弟學妹了解投資、FA、互聯網併購勝過IBD勝過Consulting。恍然間發覺自己踏上了時代的列車轟然向前,卻不知道鐵軌會在哪裡斷開,或者分叉。


16年,公司做了兩件事,一件是毅然決然的殺進直播大潮,宣揚全民UGC的秀場模式。

峰值時,Apple Store前100免費下載有10個是直播,成熟的直播雲服務和網紅訓練營源源不斷的滋養著平台,沒有任何門檻,直播本身演化成了傳統視頻網站的競爭模式,整個行業也在映客確立了地位之後逐步穩固了。本質上這是個賺快錢的事兒,想的越多死的越快。

剛才說的另一件事是做金融。

我總覺得,入場稍晚,金融的本質是看規模的。互聯網金融已經被P2P刷了一遍油水,賺了錢的早跑了。數據公司都開始自己放貸,各類資產層出不窮,而互聯網保險公司還沒有一家能賺錢的,聽說眾安都要開始賣理財了。而看金融最痛苦的一點在於,創始人看你是小孩子就不願意聊了。

期間抽空和朋友做了一屆貝恩杯,權當緬懷大學生活,卻意外的進了複賽,嘆無心插柳柳成蔭。那時候再熬夜覺得身體已經垮了。

畢業前夕,老闆讓我負責某C輪項目盡職調查。當一個人在項目現場的時候,有種欲哭無淚的感覺。整個畢業季,我都忙碌在項目盡調上邊,無暇感傷。待我好容易完成了這個項目,再回頭的時候,才發現朋友各奔東西。

我記得我之前老想著跟哥們畢業時候在人大擺個小攤賣舊物,小學妹如果給抱一下就免費送,看樣子好像也給錯過了。


四年轉瞬既逝,只是覺得太快。我時常會想,如果當時留在上海,生活是不是會是另外一種模樣,生活像是在覺得到達北京的那一瞬間按下了一個按鈕,後邊的事情接踵而至。

家庭生隙給了我意外的資金支持,使得我至少在短期內暫不用再考慮經濟問題,能更專註於眼前的事情。兩段感情無疾而終,談不上悲喜,卻也有遺憾。在北京得以立足,比大多數人過的更好,有不錯的工作,有不錯的朋友。


後來我想,其實人這一輩子其實好像站在天橋中間,左邊是滾滾而來的迷明,右邊是潺潺而去的紅塵,過去與未來是交界分明的,恍然間便踏入這或左或右的洪流中,當下就是那麼一瞬,這一瞬卻是永恆的。

該來的擋不住,該去的留不下。
所以來時該滿懷欣喜,去時該滿懷感激。


看到琳琅滿目的XX大學就讀體驗,特地來搜人大...話說真是略冷清啊,好歹還人北清師排過呢QAQ

作為剛剛滾出學校的人,我也稍微說一下,權當留個念想吧。

生活環境方面,最後一個學期終於過上了有空調的生活,幸福指數大幅度上升。我們所住的東風樓群建於上世紀70年代左右吧...好像一直沒有變過,樓內沒有熱水,洗澡要走出去幾百米什麼的,六人上下鋪到最後東西堆得難以落腳...住宿條件確實艱苦,但是在這樣的艱苦條件下才能培養出革命的友情呀&>&

學校校園規模挺小的,走路15minx10min的範圍吧,但是內里的東西非常全啊。各種咖啡館和飯店不下二十家。我去其他學校比較少,所以沒覺得食堂很貴很難吃.........好吧,確實有點貴有點難吃,但是它種類多啊食堂間距離近啊! 最愛中區食堂的虎皮尖椒,東區全日的麻辣燙,清真的烤魚還有匯賢的餃子等等等等
除了吃的之外(擦下口水,也有游泳池、羽毛球場、足球場、網球場什麼的,本校學生不免費但會有折扣...游泳池深水區人很少的,其他設備不太記得勒QAQ

學習氛圍方面,作為人文社科方面的強校,有各種好玩的選修課和觀點新穎的老師,平時的講座、論壇、沙龍什麼的也很多。同時人大也有很多學霸,以前自習黨佔據舊圖書館,現在充滿在新圖書館,不過有人性(?)的選座系統不會有人佔座還不錯。在晚上還有求是兩個通宵自習室,也是靚麗的學霸風景線呀。
此外,人大非常贊的一點是,有!春!假!連帶五一再之前翹幾節課就能有小半個月的假期,不管出去遊玩還是回家還是去支教還是一塊都幹了都有充足的時間,很爽的!其他假期也蠻多的,不過寒假暑假倒是中規中矩==+

嗯嗯,在人大隻要有心,機會是很多的,不管學校or學院官方的國際交流、學術論壇(最近戰略目標在走向國際化,項目會越來越多噠)還是社團活動,都能有很多參與的機會,結識好玩的人,遇見大牛。
周圍的同學也都很好,妹子都又聰明又可愛,隨著年級的增長也都越來越美,人大的漢子們雖然被開玩笑般地嫌棄,但怎麼也抓住奶茶妹妹(不是,怎麼也挺靠譜挺紳士的。當然奇葩也有,但是又哪裡沒有呢,也可以當作是風景線啊 XD

在人大讀書我覺得過得很快樂,很充實,雖然我是個學渣...我也慢慢在身邊得同學帶領下不那麼渣了!
所以,在人大就讀,感覺自己萌萌噠(別鬧 我真的感覺很幸運,多麼希望能再給我四年的時間,讓我在明法的台階上敬母校一杯!


不請自來。
嗯。滾出RUC兩年的人跑來回答一下這個問題,顯得賤賤噠。看頭像即可。
也歡迎拍磚。
「母校,是一個你天天吐槽卻不許別人批評的地方」——網路


==========Part.1 未就只有讀,不大的大學=============


1. 這裡不大,真的不大。撒開腿跑,五分鐘之內東西門橫穿一次(單向)不是問題。
2. 之前有人說校徽。當然這是個誤導要素,但是請注意!如果不是近年來的觀念變化,這個校徽用以象徵「人民人本人文」竊以為非常合適!我自己也經常拿這個校徽說事情,但是覺得沒啥更好的。在觀念變化之後,這個校徽還沒修正本身,也算是「大氣」(笑)。記得人民人本人文之後,是大師、大樓、大氣。大樓現在慢慢的起來了,大氣嘛,暫不予置評。
3. 和前面的回答差不多,來RUC,真的能感受到一種極強的包容性和自由度。當然,不像北邊P大那麼深入根源的自由,RUC的自由,是一種「歡迎成長,不論以何種方式」的自由。只要你選了路(我沒有強調選對),在RUC總能或多或少找到對你有所幫助的事物和人。
4. 在RUC,你不會想到你能遇見什麼樣的人。我見到過最強力的學霸,也見過最專註的歌手,遑論社會活動家。
5. 在RUC,儘管會有「世界一流大學」之類的吐槽,但是我從未見過因此自傲的人。真的。


==========Part.2 衣食住行,歡脫的大學=================


1. RUC北門出去是中關村東門出去靠雙安西門往南蘇州橋,竊以為用「歡脫」形容不過分。女人街、十九中周邊、新中關、雙安。
2. 2008-2012,從寶寶的時代開始,算是見證了一系列改變,離校之後也在學校周邊。世紀館-品園6-知行樓群-東風樓群-2013和2014的大規模改造。沒趕上空調略顯遺憾。僅就宿舍而言,不算頂尖,但是我不認為橫向相比有多寒磣。
3. 消費水平偏高。這句話毫無花假,從食堂開始就比其他高校貴了一大截。

==========Part.3 學在RUC,成長在大學====================
1. 自習室比你想像的搶手得多。考試周不談,新圖書館之搶手簡直喪心病狂。舊圖的考研黨、新新圖(笑)的自習家、教二的活動集群。
2. 課程比你想像的要豐富得多。人文強校不是吹的,在很多人文學科上優秀課程數量不用質疑。
3. 把被一樓吐槽的官僚化放在這裡吧。這裡想要說的,無外乎一句話:RUC其他不談,在貼近社會這一點上,絕對敢和任意其他學校叫板,而且我不覺得這是件非常坑爹的事情。很多RUCer將官僚化視作洪水猛獸,其實不然,畢業之後我慢慢發現在RUC遇到的那些自以為「怎麼可能會這樣,人與人之間最基本的信任在哪裡」的事情,只會在工作的路上一次又一次重演,先熟悉一下,未嘗不可。但是還是要怒X團委和教務處的部分熊員工,不點名。
4. 就業去向比你想像的奇葩的多。什麼學院都有去金融Or銀行Or諮詢的,你敢信?
5. 大一一定一定要全班合影,畢業再來一張,回頭看吧,你的下巴記得收好。在RUC的四年,蛻變才是永恆的主旋律。我見過變成蛇精病的白富美,也見過胖成球的瘦小子(我自己胖了25Kg,說多了都是淚)。
6. 別的學校姑且不提,在RUC,一定要談一場走遍校園的戀愛。而且牽手漫步不會有任何其他學校好過RUC。
7. 放手選社團吧,尤其是非官方社團。你會收穫很多,只要你認真。官方社團(學生會分團委還有勤工---這裡是夾帶了私貨的,僅限個人態度),呵呵。


==========Part4. 在RUC的To Do List=======================
這個部分沒有排名,部分轉自網路。
校內——自習篇
·從開門到關門,呆在一個自習室認真學習一天;

·走遍每一個100人以上的自習室(Including通宵自習室);
·成功在下午的新圖和舊圖各找到座位一次。

校內——生活篇
·丟一次飯卡,找到一次飯卡;
·丟一輛自行車,並買一輛新自行車;
·在陽光通宵(做什麼都好,比方說前幾天的世界盃決賽);
·一場牽手走遍RUC的戀愛;
·在別人的寢室睡一晚上(謹慎,被抓我不管)

校內——雜篇
·參加一個貫穿大一到大三的社團;
·宿舍(班、系、部)全體躺在教二草坪拍照;
·尋找明德樓的最高層;
·去一次老校區,拍民國照。

校外篇
·走遍女人街+西門外的每一家餐館;
·新中關逛一圈;
·海淀劇院的一場戲;
·小漁村的坑爹燒烤。
·嘗試最少五家不同的外賣。

RUC2012屆畢業生雷廣琰,敬上。祝你RUC生活愉快。


在人大即將進入第六個年頭,感情很深,過來回答一下吧
在人民大學學習,體驗可以說五味雜陳,篇幅有限,說幾個比較突出的~

歸屬感
在人大從本科呆到研究生,可以說是很有歸屬感的五年,即使剛開始對自己專業不滿意,對於學校也是很有感情的。每次出去說出自己的學校基本沒有人不知道的,學校有名氣,在外別人會對你有完全不同的對待方式,比如找實習的時候,很多時候單位的招聘上面會明確寫出只要北清人或者只要北大或只要清華的,也曾遇到過在公司面試的時候發現其他學校的面試者還經歷過筆試和一面,而我們僅僅是在學校的招聘會上投了簡歷,就直接進了二面;對於別人說哪個哪個學校好也不會心生羨慕或覺得自卑(清華北大?多少有一點啦),每次看各種大學排名哪怕是莫名其妙地把我們排在很後面也頂多呵呵一下——底氣很足,什麼都很從容。因此,經過四年下來,還是很捨不得自己的學校,就繼續讀研啦,到現在,每次說起自己是人大人,也非常自豪,會喜歡穿印有學校logo的T恤,會分享和人大有關的消息,會以人大人的身份對自己高標準嚴要求,諸如此類。

寬容自由
由於很多人對有著「第二黨校」外號的人大有著固有的印象,所以這一點若非身處其中恐怕不容易了解。這個自由首先是學術的自由。因為專業原因會接觸一些比較敏感的話題,因此選的課很多都會涉及到這些敏感的歷史或領域,但上課的老師們都能非常客觀地深入淺出地進行分析、闡述、講解,不會避諱,更不會歪曲事實,不會微言大義,在這裡,我了解了很多在校外大家談虎色變的問題,這些問題如果不是進入人大,恐怕很難有機會真實地去了解,其實很多事情真正去了解了,也會覺得也不過如此,但是了解這些事情本身,恐怕本身也是人生閱歷的一部分吧。其次就是生活的自由,在人大,你可以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價值觀、信仰、取向,你可以做社團,可以實習,可以成為健身達人,可以成為超級學霸或者乾脆做個宅男天天遊戲都沒問題,學校也不乏各種打扮奇異,生活方式天馬行空的同學,但你只要不影響到他人的生活,在這樣一個寬厚包容的環境和資源儲備巨大的平台中,你幾乎可以選擇任何你想要做的事,即使在同一個校園中相處四年,你可能也和一些人的生活軌道完全沒有交集,大家只是遠觀而不褻玩,雞犬相聞,老死不相往來。

資源豐富
這個應該比較好理解吧,資源豐富首先是學術資源,經常會有各種大牛的講座,包括各國政要、各學術大家、企業牛人……各界菁英都會雲集人大舉辦各種講座,以及各種夏令營、冬令營、集訓,人大的圖書館內飾相當豪華,基本上資料可以涵蓋各種學術需求,而且我大一的時候只能借5本,現在已經可以一次借15本了;其次就是老師資源很豐富,基本上人大的教授副教授都是業內名聲顯赫的學者,對其中有的人用呼風喚雨來形容都不為過,跟隨著這些老師,經常會有各種意外的收穫,比如我之前去國家發改委實習,就是導師介紹的。導師不僅能在學術方面,還能夠對你的成長、歷練以及實習找工作等學術之外的領域以很大幫助,因此在人大主要你願意努力,是不愁沒人幫你的;再然後就是校友資源啦,這個在找工作的時候會很有幫助,經常有的同學去某大牛單位實習,發現從HR到同事到領導清一色的校友,那真是一種愉快的體驗。最後就是各種同學資源,好的大學就是你覺得你的老師同學很牛逼,你的老師同學也覺得你很牛逼。隨時去圖書館人都是滿滿當當,周五的英語角永遠擠滿了各種方言的口語學習者,求是的通宵自習室晚上7點以後去根本沒位子……學校里你會遇到各種牛人,他們不僅是你學習的參考,也是你出生入死(似乎用朝夕相處更好)的可靠夥伴,包括在Dota組隊的時候。

人性化
說管理吧,我覺得人大管理最突出的是人性化。任何事情都為學生考慮,為學生留足了緩衝和準備的時間,這個我覺得是管理成熟的表現,也是最近兩屆校長高人氣的原因之一。
就拿畢業來說吧,畢業學士服發放時間是兩周,留足了拍照時間,退宿一直安排到6月末,如果你有行李寄不走有專門的地方寄存,如果你沒地兒睡還可以申請延期宿舍,學校各種設施放假第一個月因為有小學期仍然滿狀態運營,第二個月人很少了也保留了基本的基礎設施,澡堂更是一直開到11點
而且我們還有春假可能很多人從來沒聽說過吧!!人民放假大學的名號可是業界良心的金字招牌啊!!

看到帖子中有很多同學說人大硬體差,真搞不懂你們怎麼想的
我才進來的時候硬體那才叫差好嗎!!
不過說實話人大的硬體可以說是基數小增速大,從每次一放假學校就拆得像災後重建一樣你們就能體會到了吧……
不過說實話,生活了那麼多年,我覺得人大里絕大多數人都相當地和氣呀?雖然財務處經常各種事兒逼但人家態度那是相當良好啊,實在沒感受到你們所說的官僚作風在什麼地方…(雖然這種作風肯定有,不過話說回來哪個大學校沒有呢?)
嗯,吃飯,人大雖小,吃飯的地方我數過有30多個,處於市中心,校外更是數不勝數…生活很方便啦,每個生活區都有各種後勤設施,而且都還挺便宜的
其實就硬體來說,對比一下其他學校,人大算是很不錯的了。吃飯貴?下面一票的友校同學跳出來好么!空調?到現在還有很多黑心學校沒裝吧?上網貴?你不知道最近才調整成送10G之後1元1G嗎?游泳才10塊各種健身器材免費我覺得咱人大很不錯了啊

五年經歷,言行舉止,一言以蔽之,無外乎踐行國民表率,社會棟樑。


人民大學站到了,要辦證的同志請下車。

-----------------------------16.8.25更----------
這個抖機靈的答案寫了一年多了,再來添點實在的感受。
愛極了人大的氛圍:自由寬容處變不驚。

外人都說,身為第二黨校,校園意識形態教育抓得很緊吧,你們一定又紅又專。
恰恰相反,沒有填鴨式的灌輸,沒有言論的封禁,老師們不慌不忙地把一套套工具交到手中,「方法都交給你們了,剩下的看你們自己了。」
人大人自個開的公共號特別多,有深度的思想、有趣的人大周邊物品、有愛心的項目。君不見,雷洋事件,在募捐的第一天,捐款近1400人,金額達43萬元;君不見,5.20當晚的同性表白事件,沒有嘲諷和鄙夷,刷屏朋友圈的只有兩個字:祝福。有時候就在想啊,如果一所學校培養出來的學生都是有想法有樂趣有溫度的人,那麼這所學校明天一定有希望。

人大人對人大的認同感歸屬感特別高,我們因自己是人大人而驕傲,這種驕傲不是囂張撥扈的自負,而是刻在骨子裡低調的自信。


作為在人大獃了7年的老人也快畢業了。現在坐在圖書館隨意刷谷歌,旁邊坐著一個個打扮得體、儀態大方的漂亮師妹,心中由然生起一種幸福感。要問在這裡學習最大感受是什麼,就我個人而言,是自由。

當所有外人都都以為我們是第二黨校、又紅又專、意識形態保守的地方的時候,我們自己卻在這個狹小卻精緻校園裡享受著在中國大陸所能享受到的最大自由,正所謂悶聲發大財那才是墜吼滴。

這裡可以容納各種各樣的學術思想——無論是左還是右、進步還是落後、自由還是保守,無論你是國學的擁躉還是西方思潮的信徒,無論你是真正的馬克思主義者還是堅定的自由主義者,在這裡你都可以佔有一席之地和找到志同道合的夥伴。作為一所以社科為主的學校,正是這種自由度才是學術得以昌盛的命門。我還要感謝學校,不會讓輔導員們來干涉我們的生活(點名批評北邊的T大),不會因為有學生或老師參與海淀區的人大競選而受到實質性的威脅,我們可以隨意上谷歌和維基百科,我們可以選擇積極入世並試圖make a difference,也可以選在在一定程度上跟周圍這個污濁的現實世界保持距離,活在學校象牙塔的一畝三分地中過著純粹的生活。雖然這些特質本來就應該是一所大學的應有之義,但在我們國家,擁有這些就已經是一種特權了。

真心希望人大可以在保持這種自由和寬容風氣的基礎上,繼續解放思想、改進管理理念,進一步提升思想學說討論的活躍度。我相信這才是發展社科類大學的不二法門。今年是人大80周年,想想80年前在延安創辦這所學校的知識分子,應該是當時中國最理想主義也是骨頭最硬的一幫人了吧。今年通州校區就要投入使用了,希望母校擼起袖子好好乾,爭取成為中國最具首創精神的地方。作為校友的我們肯定是會心繫母校的發展的,但如果將來哪天你要開始走起了彎路,我們也是會毫不留情地予以抨擊的哦。


作為一個過來人,想給準備回答和已經回答了這個問題的師弟師妹們分享一點心得吧。
畢業六年了,這會兒剛從人大回來,和在校的小師弟小師妹們玩了一晚的桌游,我愛人大愛到骨子裡,因為那裡有我的青春,在那裡我經歷了友情,收穫了愛情,有過光榮與失落,有過成功和失敗,唯獨不因為人大這塊牌子。
我覺得,最好的體驗,就是人大給了我青春歲月應該有的一切,而我並不需要她用她的名氣為我鍍金。


高考出分前從未想過會來人大,來到人大後從未後悔當初的選擇。
她小,東西不過10min,於是少了慌亂多了從容;
她文,於是你會看到偷接電路的是哲學院的學生,參加ACM的有外國語的同學;
她紅,入黨流程超複雜,黨團生活嚴謹豐富,於是我考黨章的時候交了白卷,於是我們宿舍沒有一個人是黨員;
她包容,我看到有老師在課堂上表示法*功另有隱情,也表達對人大收留她的感謝;
她自由,好多答案說自由,她負責提供你成長的環境,卻不曾限制你成長成什麼樣子;
她美,春天的玉蘭,秋天的一勺池,平凡而驚艷;

人大6年,來的時候是一個人來的,走的時候卻把全家人都叫來了,只是想讓家人看看我生活了6年的地方。滿滿都是回憶,滿滿都是青春。

八百人大刷過的夜,附小辦公室開過的會,配樓機房寫過的演算法,從西門到東門淋著暴雨的吃貨征程,從北門到中關村往返暴走的健身路途,清晨讀過英語的小花園,灑滿汗水的操場15圈,永遠手腳不協調的1234,還是不會跳上打球單車后座,清真餐廳的魚香雞絲炒麵,還有如今每每看到都五味雜陳的知四205。

在人大就讀什麼體驗,好難概括。彷彿她不曾強加於你什麼,而你卻長成了她的樣子。

畢業三年......

人大的學位服是真心好看!


————————發現自己當年還是圖樣,打算再開個坑重新寫一段(*/ω\*)這幾天拍畢業照啊畢業典禮啊什麼的弄完有空就寫——2017.6.17
————————以下原答案————————
先佔一坑=。=今年秋天保研成功的話來答,作為在人大學物理的理科生我的角度應該不太一樣。
人大東門吮指原味雞對比圖鎮樓

一毛一樣啊有木有
-------------------------------------------------------------------------------------------------------------------------------------
16/7/9 物理所夏令營面試通過,先來更一部分。
先自我簡介一下,答主目前大三暑假准大四,人大物理系,目前在59號院呆了三年。三年經歷之豐富足以回答「在人大單身是怎樣一種體驗」、「為什麼在女多男少的學校里(比如中國人民大學)有很多看上去各方面都很棒的男孩紙依舊單身?」、「在人大物理系學習是怎樣一種體驗」、「在中國人民大學沒有去過明德樓自習是怎樣一種體驗」等等等等各種問題(才沒有人讓你去回答那些啊喂)。所以決定以我三年的豐富經歷來為大家著重介紹一個理科生在人大讀理科的感覺。首先,在人大這三年最重要的一個感覺就是自由。
人大,和往常大家印象中又紅又專的「第二黨校」的感覺是完全不一樣的。首先來說,人大給我的印象就是一個很開明很自由的學校。在人大,你可以做很多你想做的事情。因為課業的壓力沒有那麼重(與專業有關,很多專業課程很輕鬆,但不包括我們),所以在人大有十分豐富的活動。
前幾天一個同學在他們高中的一個招生意向群里和人大的一個研究生撕逼,其中重要的一點就是那個研究生認為「人大學風不好」。因為他是考研來的人大,可是來了以後發現,這裡的許多學生平時都「不學習」。非期中期末的時候教學樓的自習室空位很多,經常是一個教室只有一兩個人自習,而圖書館也有不少空位。誠然,比起好多研究型為主的大學,人大的氣氛確實有些浮躁,在和導師談話的時候我也感覺到在人大做研究氣氛確實不夠好(尤其是我們理科研究)。但是這恰恰給了我們更多的去體驗去嘗試的機會,而不是悶頭死讀書。以我室友來說,某室友在大二時候表示不會讀研了,讀書讀煩了,要畢業直接去工作,於是他大三上學期開始尋找各種實習,考試周時候加倍努力學習課程為了及格。與之相反,我則是在各種活動中發現我自己更適合靜下心來做研究。而班裡另外一些同學,則在自由的氣氛中迷失了方向。自由,使人看清自己,也可能使人迷失,不過我喜歡自由。


從人大畢業剛剛半年,前幾天看到朋友圈裡滿滿的雪景照就突然淚流滿面。四年很長,也很短。半年前我也曾抱怨人大的諸多缺點,現在才知道,它很好,雖然還可改善,相比之下,已經很好很好。

初次到人大的時候,我是從西門進的,依舊哭著拉著爸媽要回家,那時還小,還沒有體會到RUC的好。
首先是課程。
大一上上了兩門專業課,老師特別放任我們,不管你想什麼,而且聽著她的課,我會去想,我會想把中國古代的書都找出來看,也是那個時候看了費孝通的一干書籍,至今記憶猶深。法理學老師是一位又高又瘦又白的神仙姐姐,剛開始上課完全不知道她在講什麼,ppt上也只有寥寥數字,講的內容基本上都是故事:從前有個國王叫Rex1,他的兒子是Rex 2。Rex1頒布了一條法律「國民必須聽從國王的命令」。後來Rex1死了,Rex2正準備即位,這時他說了一句話「國民必須為Rex1舉行紀念儀式」。此時,國民要不要聽Rex2的話呢?為什麼?是因為那條法律還是因為Rex1?後來才知道,效力來自於title,也是憲法為什麼是最高法的原因。 她的課筆記很少,卻至今回味無窮。考試四選二,清楚記得有一題是「法律就是允許人們去做它所禁止的事兒」。剛上大學,我知道了何為大師,何為自由。
後來上專業課,除了考試周真的很辛苦(話說法學院真的不是都背書的,雖然背書必不可少。。。),就記得行政法老師說你們要養好身體,三五年內,中國的計劃生育要放開;物證上學血跡怎麼灑能看出人是怎麼死的,什麼毒物通過皮膚接觸會比吃進去好;學民法的時候特別後悔十八歲之前沒學,特別喜歡民法老師於是一向不太上進的我也努力拿了滿績(對我來說很開心);聽大牛講了四節課如何修改了刑訴法,雖然並沒有聽懂太多,但精神get,還有老師說人有人格,他想創造物格……。就是好多好多,讓我覺著,我不想離開人大法院了。
後來上的課多了,很感激暑期學校,很感激語數外的全效必修,很感激原典,理工,經濟,管理,人文藝術等各式各樣的必選類別,讓我知道了其實奶牛有公的,詩歌可以這樣寫,考過化學系出的變態奧林匹克競賽的生物題,學會用計算機快速整理成千上萬的搜索結果,好多好多,我想不起來了,但它一直都在,可能你現在還沒有意識到,但總有一天你學會的經歷過地都會體現出來。就像是胡鄧老師的自助旅遊,畢業季的時候我一個人提著行李到東南亞摸爬滾打一個月,活著回來了。

然後是課外。對於本科生來說,課外的時間要比上課時間多得多,也是個人發展中的一大重點。人大真的挺自由的,印象中除了要入黨的童鞋不能缺席黨課,幾乎沒有其他常見的不能。只要你有想法,有能力,能吃苦,學校幾乎隨便你做什麼,很鼓勵大家走出去,甚至基本上都會給你提供平台。且不提那些超級超級多的交流啊,包括交換,遊學,圓桌會,聯合培養等等。單說社團數目,暑期寒假實踐項目,講座,其他活動參加機會就基本上把課外時間都充實了,而且不枯燥,很好玩。我是參加第一屆千人百村暑期實踐的學生,當時就和三位其他學院,之前都不認識的同學分到一個小組,千里迢迢奔赴廣西進行調研,一個多周的調研和相處,收穫破豐。當然當然還有必不可少的春假,沒到四月底,朋友圈上就會出現這樣一句話「世界各地很快就會湧現一大批國民表率,社會棟樑」。世界那麼大,春天又是如此美好的季節,我們應該去感受這個世界。因為春假,我十七歲之後沒有一個生日不是在旅行中度過的。還有很多,不再贅述。
在此,特別想念品知人大和校內眾多的咖啡廳。

最後,我覺得最重要的是,十八九歲的幾年時間,人大帶給了我們很多,可能說是一生的印記有點誇張,但我個人確實是這樣認為的。我的性格,思維方式,為人處事在這四年固定下來。下午的時候和人聊天,她突然說了一句「你們人大的人都很謙虛」。我一愣,我真沒有發現啊,但是我回了一句「我們學校的校訓是實事求是」。

借用14年畢業衫的話,RUC,從未離開。


分享一下在從高中打算考人大到在人大讀本科的感受吧~
先上幾張圖

這是從東風樓群的宿舍走到東區澡堂的路上拍的。秋天的北京很美,秋天的人大更美。

這是某一次冬天下雪了,從東風六樓的宿舍窗口看出去的景色,是那年北京的初雪。

最新的圖書館,環境很好,自從修好了之後,極大地提高了我去圖書館學習的頻率,也經常在那邊看點小說,因為夏天圖書館空調非常給力。

明德樓,幾乎是我當年自主招生的時候去人大的第一印象啦,畢業的時候也好多人在這裡拍照

進入正題啦~

彼時高三,我對於自己將要去什麼學校其實沒有太清楚的規劃,只是覺得一定要去北京,有一種腦子被門夾了的執念,還和媽媽心心念念地說,如果去不了北京,我的靈魂就無處安放。這大概就是認定了一個應許之地的感覺吧。其實對我來說,廣州也很好,因為知道有很多朋友會留在本省上大學,但我是個太討厭父母管束的人,總覺得跑的遠遠的才能夠真正擁有自己的生活,塑造和選擇自己人生的道路。北京剛好達到了我心中「遠方」的這個概念所要求的一切,離家萬里,卻不乏很多很好的學校和各種各樣的發展機會,我就像千千萬萬的「北漂」一樣以類似的理由選擇了她。北京地鐵在早晚高峰的時候擁擠得恐怖,霧霾問題這兩年也真的是很嚴重,氣候乾燥得和南方的潮濕程度基本在一個水平線上,但她終歸不是一個會讓人失望的城市。一個人可能在北京會經歷很多次暫時性的失落,但絕不會陷入失望的泥沼。北京歡迎強大的人和想要變強大的人。而我所希冀的,正是成為一個強大到無論處於何時何地,都能夠自適的人。我想,如果你和我抱有類似的想法,這裡,也一定會成為你的福地。

2010年的冬天,我踏雪來到人大參加了自主招生考試,並很幸運地考過了,於是獲得了30分的加分。高考於我來說,考的不算太好,也不算太差,剛好650分(文科)。當年人大文科的線是655分,我因為有了自主招生的加分,理所當然地填了人大作為第一志願。學術氛圍、就業、出國、保研都不是我選擇的重點,我當時只有一個很誠實也很幼稚的想法,我想在一個城市中心的位置讀書和生活四年,我不想過的太累或者太無聊,我想過得既充實又悠閑。更加幸運的是,我在作出選擇時的預測和實際非常接近,或者說,我實際上就是按照我預想的生活方式活著的。

我覺得選擇了我現在的學校、學院和專業,真正讓我學到有用的知識可能並不如藍翔技術學院,但所形成的世界觀卻能夠讓我說這是不會讓人後悔的選擇。對於與自己不同的人的態度,是我改變最大的地方。從前我不樂意和三觀不一樣的人相處,究其根本原因是不能夠理解對方的處境、想法和行為。後來,逐漸從不喜歡和不理解的幼稚態度過渡到尊重的態度。我開始慢慢理解中國博大土地上不同的人為什麼會呈現出現在的生活狀態和三觀,能夠在和從前認為是奇葩的人相處的時候理解別人、尊重別人。如果說從前我的價值觀是水至清則無魚,人至察則無徒,那後來也就變成了和塵同光,外圓內方吧。再到現在,雖然我自身的行事方式和三觀並沒有和當初發生什麼改變,我對於不一樣的人的態度卻和初始大相徑庭,已經從不理解到尊重再到多元化。記得學習尊重和多元化之間的區別還是在一節自由主義政治基礎的選修課上,所謂尊重,是有前提的,這個前提是我自己所持有的觀點和對方不同,而且我認為自己的觀點尤其自身的優越性,但反觀多元化,則是一種平等的理念,我的觀點和你的觀點不同,但是觀點和觀點之間並沒有優劣之分,因為它們各自有形成的土壤和原因。我現在反而覺得如果人只能夠和自己相似的人相處,那是一種限制;有機會和與自己不同的人相處,了解他們的現在和過去,了解他們成為他們本身所經歷的境遇,那是擴大自己界限的事情。認同自己原來並不認同的人,承認與自己不同的價值觀和自己所持價值觀具有相同的價值和效用,這是一件非常需要勇氣和膽識的事情。能夠嘗試去做這樣一件事,我覺得是我大學階段最大的收穫,也得益於北京的高校本身所具有的多元性。中國人與外國人之間的三觀不同,是我們本身有所預設的,所以往往能夠嘗試理解外國人和保持多元化的態度。但是,中國人與中國人(同學與同學)之間不一樣的價值觀,因為偏離了我們原來的預設,往往更難被接受,更不用說悅納了。讓我欣喜的是,在悅納別人的同時,並不會模糊自己與他人的界限,反而能夠更加清醒地認識自己以及更加堅定地走自己選擇的路。

我傾慕上善若水的境界,那不是佔據道德制高點俯視,而是躺在山谷里仰望這個世界,因為只有在山谷里,才能既看到星空,也看到泥濘。我想我的大學生涯就要人走茶涼了,但我的大學之道約莫才將將開始。

寫於2014年

PS:本來是寫給師弟師妹的高考報告指南,把某些段落刪掉就搬上來了


轉眼畢業三年了,淚目,老得真快。
實事求是的講(上人大後越來越喜歡這個說法……),人大是一所非傳統意義的好大學,感慨很多,只能總結點最表面的吧。
1、美女多,年級越高越多,大學四年由路人變女神的比比皆是。往北是清北,往南是北理,1V3完虐。想起當初一個段子,某清華男某場合玩笑稱,人大是清華的後宮,如此想來,估計全清華的頭頂都是綠油油的吧O(∩_∩)O。
2、混日子很容易,某些文科院系更容易,本人大學四年逃了一半的課,也沒被掛科,宿舍唯一一個逃課比我多的人,後來讀了本院的研究生。
3、牛人很多,家裡牛的和自己牛的和兩者都牛的,到處都是。
4、社會化程度很嚴重,嚴重到畢業了進社會了發現,原來社會也就這麼回事,跟領導喝酒跟在學生會喝酒區別也不大。
5、學校設施挺爛的,雖然在越來越好,但仍然挺爛的,每年噴兩次的噴泉,限時抽風供應的熱水,又少又擠的電梯,每幾年刷一次牆的宿舍。
6、凝聚力超級強,也許和社科專業及文科專業性質有關,校友之間關照程度遠超了解到的其他學校,畢業期實習基本都是一個繼承一個。
7、骨子裡很反動,面子上很逢迎,我們宿舍夜談會言必提文革6四老蘇聯意識形態及我黨各種黑歷史。然後畢業後兩個去了國企三個進了政府。
8、大多數的人大人一直在黑人大,但沒有任何一個人願意抹黑人大,更加不允許外人對人大說三道四。
加上最後一條,是因為最近朋友圈裡有一個北大本科來人大讀研的同學寫了篇褒貶分明的文字,已經有很多人轉發很多人反駁了。我倒是沒什麼反駁的想法,人大的諸多缺點我也心知肚明,只是覺得,一個北大的本科,來到人大來讀研,北大應該會覺得這人挺丟臉的吧(倒不是要貶損人大)。可憐他還念著北大的好,殊不知北大正難堪的看著他。
腦海里蹦出阿Q說:「我們先前———比你闊得多啦!你算是什麼東西!」
笑笑罷了。


人大現讀本科生跑來說幾句 其實我感受很複雜 高考之後面臨復旦與人大 上海與北京的抉擇 而我個人是復旦十幾年的腦殘粉 而且我男朋友在上海 但是我來了人大 這讓我在相當一段時間內非常壓抑 所以對這個學校有些不好的地方也非常敏感 比如說 像人大四大名嘴說的 經濟新聞這些東西 到底只是技術 真正的人文積澱在語文 在歷史 在哲學 而 人大在這些學科氛圍並不濃厚 這點跟北大比確實有差距。 但是 現在我很感激當時的選擇 人大的上課質量真的不是蓋的 名師太多 而且他們注重傳達的 不只是知識 而更多的是思路 是思考問題的能力 更是對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全方位的建立與更新 你會看到一個新的充滿朝氣正義審美價值信仰心靈 愛 的世界。原諒我是學傳播的 這就是所謂價值認同 我是胡百精腦殘粉。。。我最喜歡胡老師一句話 愛別人是愛自己最好的方式 他讓我們乾淨,純粹,有力量,不孤獨。就是這樣的老師讓我覺得 放棄一所愛了那麼長時間的學校和一個我深愛的人所在的城市 值得。


啊,看到那麼多在XX大學就讀是什麼感覺的提問,終於輪到RUC了。
作為一個剛滾出人大的學子,回答這個問題很有意思啊。
人大給我的感覺,首先是自由。人大的「自由」體現在本科四年沒有人管過我——沒有人管你是否去上課,有沒有在上課時間賴床,寢室垃圾倒不倒,幾點睡覺……聽聞有些學校連進出穿拖鞋都管,我是相當震驚啊!而「自由」的直接效應便是自覺。可以不早起不疊被子不上課,但是學分得拿吧?那麼亂的床你看得過去?不早起食堂就沒早餐啦……你可以不去做很多事情,但是你仍會選擇去做,這就是自覺。在沒人管你的環境下,學會了自覺,也便開始養成對自己負責的習慣。我印象蠻深的一件事是我錯過了英語六級考試的報名,因為班委沒有通知,而班委沒有收到教務科的通知。我打電話去教務科,本想將錯過報名的怨氣撒到教務科身上,但沒想到被教育了一番。教務科的老師說他們有在教學樓的屏幕和教務處的主頁放了通知,我們自己要多留心這些和自己相關的通知。這是我第一次有了要自己管好自己的事的意識,沒有人再像高中老師那樣叮囑你這個時候該幹啥,那個時候該幹啥,你必須管好一切和自己相關的事情,對自己負責。環境造人,人大自由的環境讓我學會了自覺、對自己負責。
其次,人大讓我明白,生活有太多的可能性。在人大,接觸到各種類型的人,學霸型、學神型、社團全能型、玩霸型……每個人都把自己的小日子過得有聲有色:我們寢室六個姑娘,一個是學霸,終日啃教材而不知厭倦;一個是各種玩兒,喜歡繪畫,對歐美劇、遊戲、日漫超級喜歡;一個喜歡動漫、寫小說、建網站,有自己的網站並終日樂於其中;一個是藝術生,擅長聲樂,是學校男青年熱於追逐的對象;還有一個覺得現在學的專業很不好玩,人大也不好玩,毅然退學回去重新參加高考。和這樣的人接觸,我明白了人的多樣性,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而在之前的十幾年,我們接觸的大都是和我們一樣只會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人。我能夠去理解、尊重他們的愛好,甚至和他們就這些愛好有很多交流,這點對之後我們走上社會很有幫助,至少我們不會因為別人和我們不同就會產生抵觸情緒。再者,在和不同的人接觸的過程中,我意識到自己也是獨一無二的,我能有自己獨特的生活,並且把它過得很好。在人大,我感覺我看不到生活的盡頭,我會覺得我可以把我的生活過得很精彩,儘管我現在要走上工作崗位,開始新的旅程,我還是覺得之後會有很多的變數——而我深信,只有感覺到一切都在變,我才會真切地感覺我在活著。
然後,人大會讓你產生一種接地氣的優越感。好吧,我知道接地氣和優越感是矛盾的,我只是想表達人大會讓你有優越感,但是又不是過分的自我感覺良好。因為我們不是北大清華的,所以我們謙和,而因為我們是人大人,我們自豪。我們在極具學術氛圍的環境下學習,上著大師的課,逛著高大上的圖書館,吃著被北京其他高校學子們點贊的飯,和一群據說蠻牛的人玩,用能看超清直播的網……雖然部分宿舍樓很破,雖然空調剛裝,雖然水房的滴管技術很好,雖然物價有點高,雖然無線網不時會來大姨媽……但是這些艱苦都抹不去那股優越感。我們可以在別人帶著複雜的表情問一句「你是人大的啊」的時候,淡定地微笑曰:「對,我是人大的。」我們深知我們被貼上人大人的標籤時所承擔的壓力——那意味著我們是優秀的,我們也因為這份壓力而有動力去讓自己「名副其實」。
寫得好像有點多,那就最後吧。最後,作為一個暫時滾出人大的人,我挺慶幸我當年選擇了人大,然後在人大待了四年。雖然大學四年我做得比較多的事就是去圖書館晃蕩,然後抱著本本看電影,經常迷茫,時而慌張,但是就是這樣的四年讓我成長。我不再懼怕未來,我學會了用腦子去思考而不是隨眾吶喊,我懂得了感激、包容……不是每個人都能像待在人大里那樣地長大。
最後的最後,我不是托兒來幫助人大招生的,人大那麼多美女,還用得著做招生宣傳嘛~


中國人民不準放露天電影大學,
中國人民吃不起飯大學,
中國人民掛科毀所有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附屬中學附屬大學,
中國人民女神大學,
中國人民搞基大學,
中國人民讀史讀經典大學,
中國人民性別比例超級不平衡大學,
中國人民世界一流大學,
中國人民綜合大學(誤)。

以上


無圖不火,先上圖吧,扒自人大圖片與視頻中心,我想它們也不會怪我未經許可引用的。

再來一張,這張很符合很多人想像中的人大之黨性

上圖不是為了突出人大風景好,因為事實上人大的風景很一般,畢竟地方小人多建築物還比較老舊。不過其實大學很少有它們宣傳圖一樣好看的吧。下面直入正題了。

1、人大高大上不足,低奢內有餘。
很多來到人大的同學都對人大的建築比較失望,我們確實除了明德樓、圖書館也確實難以拿得出像樣的建築來。主要用來教學的三棟公教跟一般中學的教學樓沒什麼區別,二三教外牆沒有翻修之前看起來更是掉檔次。現在的理工樓還有靜園那一片的建築都還是很破舊。校園還比較擠,這些硬體條件確實不符合人們對「中國頂尖大學」的期待。
不過如果接受了這些高大上方面的短板的話,還是會發現這樣也很不錯的。人大校園小,但是非常方便,幾乎不用自行車,校園來去自如。而且不像清北那樣時不時就不讓外人進去,人大幾乎從來都是開放的。所以人大這個大學不是很多大學那樣冷冷清清的,大多數時候還是比較熱鬧的。

2、確實是培養高富帥和白富美氣質的地方。
有同學說去人大讀書的都是高富帥和白富美,雖然這是黑,但是人大確實具有培養氣質的條件。只能說這種培養有好有壞。一方面,人大人文氛圍濃厚,很少有不修邊幅的研究型狂人(當然文科型geek倒是有的,我就有幸認識一個國學院的大神)。而且人大的活動較多,對於外在氣質的培養還是很有作用的。
另一方面,由於RUC的地理位置,恰好是四環的西北節點,周圍都比較繁華,再加上兩條地鐵線和校園擦肩而過(第三條線正在建設,以後人大四個角都有地鐵站),出行非常方便。再再加上人文學科課業負擔一般較低,人大的童鞋出去活動比較頻繁。不得不說社會活動確實對培養人還是有作用的。

3、略有浮躁,可能是因為學的東西看起來比較虛
人大的學風略容易收到質疑,自然,和中科大或者清華比,確實要弱一些,但也差不到哪裡去。非985學校很難有人大這種學風,而且人大的教學在985裡面不算弱旅。不過確實活動多了,做學問不夠深是很正常的。其實很多人喜歡港校之類的境外學校,不是也就是看上開放、活動多之類嗎。其實我覺得這是必須要取捨的東西,連麻省理工學生都說sleepsocialstudy三者必丟其一,我們也不能強求一個學校所有的人,既通social,又精學術。事實上,一個允許每個人,根據自身,做出最適合自己的選擇,並且有儘可能提供幫助的環境的大學,就是好大學。

4、理工科略顯邊緣化,但是人文思想碰撞的氛圍十分濃厚
樓主是最初在人大學物理、後來選擇學計算機的奇葩一枚,深切感受到人大內部理工學科的存在感弱。一位同在理工科的學霸朋友,也對人大學習理工科的氛圍十分不爽。不過,我這種喜歡玩的學渣倒不覺得怎樣。能夠認識很多文科的大牛,看看他們思想碰撞的火花,感覺還是挺長見識。

5、一所蘊藏著很多機遇的學校
不管是地理位置,還是學校氛圍,還是校友資源,人大都提供了很多的機遇。這一點很明顯,但是我作為一枚小小的本科僧,說這個還太年輕,還望其他知友補充。


推薦閱讀:

SAT2生物Ecology學習?
在蘭州大學就讀是一種什麼體驗?

TAG:教育 | 大學 | 中國人民大學 | 大學就讀體驗 | X是種怎樣的體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