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漢武帝的廟號是世宗?

世宗除了具有守成令主,還具有自此開世的意思,帝系由此開始轉變的意思。但漢武帝不是漢景帝的兒子嗎?沒看出帝系轉變啊?反倒是漢文帝感覺才是帝系轉變啊。


我以前也是認為世宗代表世系轉移,但是現在來看,匿名用戶說的應該更接近給漢武帝定謚的本意,世宗就是世世祭祀的意思,本身並不含有世系轉移之意。

首先說一個反例——唐世宗。因為李世民的世字,所以唐世宗避諱為唐代宗。唐代宗可是正正經經的長子、皇太子登基啊,怎麼轉移世系了?


廟號這個東西和謚號不一樣,謚號一般來說更有章法一些,因為有謚法解在那裡,多少大家都要參考。而廟號大家都是在有樣學樣的,沒有那麼嚴謹,有時候還鬧過笑話。比如唐代宗的這個代字,本來是世宗的避諱之意,但是到了明朝,硬是加到了景泰帝的身上…… 因為顧名思義,代宗代宗,代替皇帝執政嘛…… 王夫之還專門因此而吐槽過。

唐諱世,代宗猶言世宗,近人慾以加景皇帝,其不學如此。

為了知道廟號怎麼定的,我們可以看歷代帝王的實錄,每個皇帝的實錄裡面一般都有大行皇帝謚議,這些就是很好的材料,因為其原原本本的記載了定廟號和謚號的理由,比自己看了謚號和廟號來猜靠譜的多。先看看明武宗的謚議:

漢之武帝、唐之武宗,皆以聰明果毅,蹈厲發揚,思欲振殊俗而威遠夷,覲耿光而揚大烈,以今方之,殆同條而共貫也。

就是拿漢武帝,唐武宗作為比較,來給明武宗定的廟號。唐武宗我們可以理解,但是估計是武宗實在太少,所以漢武帝也拿來湊數了。

而大家比較關心的明世宗的謚議在『穆宗實錄』:

臣等稽之前代英君誼辟,有大功德於天下,則鴻稱顯號,世世尊之。故武帝堯弘炎祚,廟曰世宗;光武再造漢家,號稱世祖。播之良史,以為美談。

裡面有任何地方暗示世系轉移了沒?已經寫的很明白了,就是對比漢世宗和漢世祖的功德和作為,因為這些人都『鴻稱顯號,世世尊之』,所以才給嘉靖皇帝定廟號世宗。


所以現在是時候給清世宗的這個廟號翻案了,老早就看到有人拿清世宗的廟號說事,說乾隆居然同意給自己的爹加個世宗的廟號,豈不是心虛,知道自己的爹得位不正么?這純粹是瞎想,清高宗實錄裡面記載的很明白:

皇考大行皇帝善繼善述。敬天勤民。十三年來。宵旰憂勞。咸熙庶績。貽萬年之景福。固百代之丕基。廟號世宗。正合古宗有德之義。上配列祖。百世不祧。此乃天下萬世之定論。非在廷諸臣尊崇君父、敷揚稱頌之私情。尤非朕一人哀感隆恩、表彰盛德之私願、所能強置一辭也。在我皇考神謨垂於宇宙。厚澤洽於臣民。即罄竭揄揚。難盡萬一。今據所奏。敬擬上尊謚廟號。詳慎公當足以昭示萬年。朕心深為慰愜。所有應行典禮。爾部敬謹察議具奏。

『上配列祖,百世不祧』不就是世世祭祀的意思么?有一點點說繼承方面的問題么?


所以世宗一般來說還是以功業為主,漢世宗不用說了,晉世宗承前啟後,周世宗雄才大略,唐代宗平定叛亂,金世宗小小堯舜,明世宗一度中興,清世宗勵精圖治。


至於為什麼這些人中的大多數,都不是純粹的『原生皇太子』登基,那僅僅是因為歷史上以皇太子的身份繼位的皇帝本來就不到三分之一,而一開始被立成太子,健康的長大,從來沒有變化然後又順利繼位的更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們隨便選一個皇帝說「已經決定了,世宗你來做」,就有很大概率能對應的上『世系轉移』的說法……尤其是像漢世宗、清世宗這樣的在親兒子之間的轉移,在帝王家不是司空見慣么?嫡長子繼承本來就是在執行中經常出問題的一個制度,所以『世宗=世系轉移』的印象,可能只是因為第一任太子繼位很少所造成的巧合而已,幸好有一個唐代宗在這裡撐著,給我們增加了一個有力的論據——當然,我也見過有人強行圓唐代宗,說雖然唐代宗是皇太子、長子,但是唐代宗經歷過廣平王和建寧王的爭儲啊,所以世宗可能指經歷了激烈的皇位爭奪之後才當上皇帝的…… 司馬師要是看到了這個論點,估計會憤憤不平:那你說我到底和誰爭了?


----------------------

問題回答完了,最後吐槽一個事情:前幾天看有人在噹噹給『穿越歷史聊經濟』寫的評論說:「漢太祖劉邦?呵呵」。看到這個評論,我的心情是無以言表啊……都怪司馬遷這個始作俑者寫的史記,左一個漢高祖,右一個漢高祖,當然可能是當時的稱呼就是這樣的,但是劉邦的廟號明明白白的叫太祖啊,我要是寫高祖,保不齊有另外的人評論:「劉邦是漢太祖,司馬遷寫的不嚴謹,樓主也跟著錯了」,所以怎麼寫才能讓人滿意呢?看來下次再出書寫劉邦,只好這樣:

漢太祖劉邦(劉邦廟號太祖,謚號為高皇帝,所以一般來說,按照後世稱呼朝代+廟號的方式,應當稱為漢太祖。而在『史記』中,司馬遷出於某些原因,多次書劉邦為高祖,史記的影響力又很大,故而沿用至今。本文中為了和其他朝代保持一致,盡量沿用同一種方式來稱呼歷代皇帝,所以寫為漢太祖劉邦,多謝理解)


武帝和帝系轉變沒有絲毫關係,漢代的議論都是改正朔,易服色,行封禪,攘四夷,闢地建功,所以尊為世宗,基調是漢宣帝立的。文帝、宣帝、哀帝、平帝都可以算帝系轉變,硬說武帝就是瞎扯了。
大概取《禮記》「有百世不遷之宗」之義。這些都是美稱罷了,「太宗」與「世宗」,同「太子」與「世子」,意義相似,只是後世遂有高下之分。商代不聞有世祖世宗的廟號,漢代文獻更沒有紀錄。


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此孝宣帝所以發德音也。


最討厭別人拿世系轉移的事情拿來說事了,這種毫無邏輯的歸納法也敢大肆宣揚,已經明明白白寫著了世世代代祭祀漢武帝,就叫世宗,還嫡子庶子的差別,漢武帝是王皇后的兒子,之前的劉榮也沒有當皇帝,更何況劉榮的母親是栗姬也配叫嫡子………
歷史上的世宗廟號本來就不多,廟號這種東西的嚴謹性比謚號差太多,要按歸納法,太宗都算世系轉移,漢太宗、唐太宗、宋太宗、金太宗、明太宗、清太宗。不是歸納法么?這是沒有任何道理的,人家當時的人怎麼看才最重要,我們不要非得為古人總結什麼規律,研究歷史切忌這種想當然,要代入那種歷史場景下,他們的文法邏輯是什麼,這都是很複雜的,世系轉移這種可以體現在漢代帝陵里,昭穆劃分,這才是漢朝人的邏輯,不要總是用自己的邏輯替代古人的邏輯。


尊重下大佬,補充點東西

聽 @司馬懿 嘲笑我的答案,不過這位大v自己說說世宗=世世祭祀,所以虛心向大v求教下

高皇帝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
尊孝宣廟為中宗,孝元廟為高宗,天子【世世】獻祭。

別人不都是世世祭祀,怎麼就世宗=世世祭祀了?

=============分割線===========

唐世宗和漢武帝的廟號是什麼含義有個雞毛關係啊?

高票 @司馬懿 的回答真無解,清史稿都拿出來,歷代帝王實錄,,,能不能正常人的思維點?

晉世宗:關我p事啊。

@司馬懿 看了你的答案,友好的問一下,

漢太祖劉邦,魏太祖曹操,晉太祖為什麼不是司馬懿?

聽說世宗一般來說還是以功業為主,「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號曰中宗。」漢宣帝有功德,怎麼叫中宗?

看了一圈就成剛的答案是直接說點上的。

給 @成剛 的答案「高帝建大業,為太祖;孝文皇帝德至厚也,為文太宗;孝武皇帝功至著也,為武世宗;此孝宣帝所以發德音也」補充點東西

【武帝雄才大略,非不深知征伐之勞民也,蓋欲復三代之境土。削平四夷,盡去後患,而量力度德,慨然有捨我其誰之想。於是承累朝之培養,既庶且富,相時而動,戰以為守,攻以為御,匈奴遠遁,日以削弱。至於宣、元、成、哀,單于稱臣,稽玄而朝,兩漢之生靈,並受其福,廟號『世宗』,宜哉!】

麻煩高票的答案看看這個,請「對症下藥」好吧?扯廟號還能扯到謚號的我也是滿服的。說那麼一堆不知道誰看懂了——反正我沒看懂。

----分割線-----

針對題主答一下↓

漢武帝的廟號問題,先來看看西漢廟號(西漢後來廢掉的廟號不扯),就說之後還在的四個:漢高祖,漢文帝,漢武帝,漢宣帝。

劉邦:崩於長樂宮,葬長陵,尊「高皇帝」,為太祖。

四月甲辰,高祖崩長樂宮。丙寅,葬。己巳,立太子,至太上皇廟。群臣皆曰:「高祖起微細,撥亂世反之正,平定天下,為漢太祖,功最高。」上尊號為高皇帝。太子襲號為皇帝,孝惠帝也。令郡國諸侯各立高祖廟,以歲時祠。

劉恆:崩於未央宮,葬霸陵。謚號「文」,為太宗。

臣謹議:世功莫大於高皇帝,德莫盛於孝文皇帝。高皇帝廟宜為帝者太祖之廟,孝文皇帝廟宜為帝者太宗之廟。天子宜世世獻祖宗之廟。郡國諸侯宜各為孝文皇帝立太宗之廟。制曰:可。

劉恆是太宗自然不會是世宗

漢武帝放後,先說漢宣帝。

崩於未央宮,葬杜陵。謚號「宣」,為中宗。

黃龍元年十二月,宣帝崩。癸巳,太子即皇帝位,謁高廟。尊皇太后曰太皇太后,皇后曰皇太后。初元元年春正月辛丑,孝宣皇帝葬杜陵。

十九年春正月庚子,追遵孝宣皇帝曰中宗。

惟孝宣帝有功德,其上尊號曰中宗

來說漢武帝。

漢武帝崩於五柞宮,葬茂陵,謚「武」,為世宗。

漢武帝的廟號什麼意思?簡要看看最初的廟號設立情況。

本始二年五月,漢宣帝詔令群臣議漢武帝廟樂。漢宣帝時立漢武廟號之事還和當時漢宣帝與霍光之間的政治博弈有關,這些不細究,只看之後六月尊武帝為世宗的話:

六月庚午,尊孝武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應劭曰:「宣帝復采《昭德》之舞為《盛德舞》,以尊世宗廟也。諸帝廟皆常奏《文始》、《四時》、《五行舞》也。」),天子世世獻。 有司遂請尊孝武廟為世宗廟,奏《盛德》、《文始》、《五行》之舞,天子世世獻納,以明盛德。武帝巡狩所幸郡國凡四十九,皆立廟,如高祖、太宗焉。

武帝的世宗的意思在因為武帝功過的群臣議論中直接提過

孝宣皇舉公卿之議,用眾儒之謀,既以為世宗之廟,建之萬世,宣布天下。

答案就那麼簡單。


「世宗」當然有「帝系由此開始轉變」的意思。漢文帝這種情況的確可以被稱為世宗,但是他已經是太宗了。
漢武帝本身不是太子,四歲時封膠東王,當時太子是劉榮;劉徹七歲時劉榮被廢為臨江王,後自殺。從漢武帝開始,帝系從嫡長子這一系轉移出來了,他並非嫡長,是經過廢立而即位的。
晉景帝司馬師,夾在高祖宣帝司馬懿和太祖文帝司馬昭之間,因為武帝司馬炎是司馬昭的兒子,所以司馬昭之兄司馬師算是個「帝系轉移」。同理後代世宗也類似,如後周世宗柴榮,是太祖郭威養子;明世宗嘉靖帝朱厚熜,是承堂兄正德朱厚照大統;清世宗雍正,非皇太子,真正的皇太子胤礽被廢,他的情況是漢武帝是類似的。
類似地,「世祖」也有帝系轉變的意思,但意思更好,往往是比較重要的皇帝,畢竟祖有功宗有德。漢世祖光武帝劉秀,晉世祖武帝司馬炎,元世祖忽必烈等,這些都是重新/真正統一天下的皇帝。


作者:蘓蘇
鏈接:為什麼漢武帝的廟號是世宗? - 蘓蘇的回答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本回答大量使用維基百科:

廟號,意思就是皇帝在於廟中被供奉時所稱呼的名號,起源於重視祭祀與敬拜的商朝。最初並不是所有君王都有廟號,一般君王死後會建築專屬的家廟祭祀,但在幾代之後就必須毀去原廟,而於太廟合併祭祀,合於太廟祭祀稱之為「祧」;「祧」這件事情有實際上的作用,如果每個君王的廟都留下,數代之後為數眾多的家廟會有祭祀上的困難。而對國家有大功、值得子孫永世祭祀的先王,就會特別追上廟號,以視永遠立廟祭祀之意。
商朝所建立的,可謂最原始的廟號只有四種,創基立業曰「太」(太祖湯、太宗太甲)、功高者曰「高」(高祖王亥、高宗武丁)、世代祭祀曰「世」(世祖盤庚、世宗且甲)、中興者曰「中」(中宗且乙),另外按照「祖有功而宗有德」的標準,給予祖或宗的稱號。周朝未使用廟號。
始皇帝建立華夏第一個集權皇朝—秦朝之後,不但未使用廟號,連同謚號制度一併廢止。秦朝改用世數,例如始皇帝、二世皇帝、三世皇帝等。原因是「謚號」的定奪將會形成「子議父、臣議君」的局面,故而廢除謚法。
漢朝時期,兼采傳承自商朝時期的廟號制度及來自於周朝的謚號制度。初時,漢朝對於廟號仍本著商朝時期的初衷,廟號的給予極為慎重,不少皇帝因此都沒有廟號。劉邦是開國君主,廟號為太祖(但自司馬遷時就稱其為高祖,後世多沿用之),謚號為高皇帝(謚法無「高」,以為功最高而為漢之太祖,故特起名焉)。漢朝強調以孝治天下,所以繼嗣皇帝謚號都有「孝」字。兩漢皇帝人人都有謚號,但有廟號者並不多。
到了唐朝開始,原本慎重嚴謹的廟號制度大為放寬,除了部分亡國之君及短命皇帝之外,一般都有廟號,因此原始的四種廟號不敷使用,因此逐漸參考謚法訂出新的廟號,不過甫開國的前幾代君王,其廟號大多仍使用傳承自商朝的原始四個廟號。而也是自唐朝以後,廟號在前、謚號在後的連稱方式,構成已死帝王的全號。
而由於唐朝之前的皇帝並非人人有廟號,而謚號從周武曌開始,帝王的謚號字數不斷增加,到明清甚至增加到十七字,稱呼上有所困難;又因為唐朝以前的皇帝有廟號者較少,所以對歿世的皇帝一般簡稱謚號,如漢武帝、隋煬帝,不稱廟號。唐朝以後,由於皇帝有廟號者占絕大多數,所以多稱廟號,如唐太宗、宋太宗等。
另外,由於後世皇帝謚號字數膨脹,且幾乎只要是後人接位的皇帝子孫都會給父祖上美謚,故謚號實際上無法顯示皇帝評價,廟號反而取代了謚號蓋棺論定的功用。

下面具體說下西漢。
西漢廟號的給予非常慎重,只有很少幾個皇帝有廟號,如下:

太祖:高皇帝劉邦(孝惠帝劉盈上)
太宗:孝文皇帝劉恆(孝景帝劉啟上)
世宗:孝武皇帝劉徹(孝宣帝劉詢上)
中宗:孝宣皇帝劉詢(漢平帝時王莽上)
高宗:孝元皇帝劉奭(王莽上,後被廢)
統宗:孝成皇帝劉驁(王莽上,後被廢)
元宗:孝平皇帝劉衎(王莽上,後被廢)

東漢就有些隨便了。除了極少數,大多數皇帝都有廟號。

古法只有「太」、「世」、「高」、「中」四個。其中「世」是世代祭祀的意思,並非開創的意思。


其實這個問題根本不用扯到謚號上,廟號和謚號也根本沒有絕對關係。個人覺得整個看下來 @移光 這位朋友答得最在點上。

一般上用世宗的是指由此開始一條新帝王系譜。大多為世宗前代帝系與世宗之後的帝系相違,也就是世宗本人並非前代原本帝系的情況。

至於為何不是世祖,世祖多為新王朝的建立者,其功可稱祖(當然,本身這個廟號不同於太祖高祖的那種從0到1的開創式建國,而是以繼承形式的建立王朝居多),比如曹丕,司馬炎,包括劉秀。

------------------------------------------------------------------------------------------------------------------------------

關於唐代宗的問題,看到高票有說這屬於強行圓其說,個人覺得並非如此。世宗=世系移轉這個說法確實本身就存在可商榷之處,與其說世系不如說嫡系,嫡庶之別在繼承皇位時甚至高於長幼之爭。代宗雖為長子,但並非嫡子。如果不是張後之子一子早亡一子過幼(這裡為何這個嫡系幼子未能繼位,我覺得和當時環境也有關係。如果是太平盛世,如果肅宗不是被李輔國驚死,這李輔國又是霍光再世,那還真說不準就沒了李豫的機會,然而可惜不是。當然,這也僅僅就是個假設,個人看法而已。)

話又說回來,其實肅宗比代宗更適合稱代宗,然而代宗給他爹已經冠了肅宗。。。。


世宗有兩種意思,一種是世代祭祀,一般巨大功業才能用,比如漢武帝世宗,還有韓國的世宗大王,奠定晉朝的基業的司馬師,晉世宗。第二種情況就是指世系轉移,比如嘉靖,他是接的他堂兄五宗的位置,所以是明世宗嘉靖。


推薦閱讀:

不包括民國和當代,中國歷史、神話、演義中最厚顏無恥、趨炎附勢、首鼠兩端的人或者神、妖,是誰?
《資治通鑒》裡面楚漢相爭的時候,劉邦開始被項羽慘虐,為什麼沒有早調韓信來直面項羽?
為什麼曹操要冒險行刺董卓?這對曹操有什麼好處?
如何評價周瑜對孫策的意義?

TAG:中國歷史 | 中國古代歷史 | 謚號 | 漢武帝劉徹 | 廟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