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暴力施暴者在施暴-道歉/求饒-蜜月-再施暴的循環中的前後不一的心理狀態是什麼,是否屬於人格分裂?


瀉藥
人格分裂是人格障礙中的一種,具體為分裂形人格障礙,在DSM-IV的判斷標準中,必須首先符合人格障礙的一種,才有可能是人格分裂。人格分裂同時也包含一些精神分裂的癥狀。
所以結論就是,不是所有的施暴者都是人格障礙,僅僅符合題主描述,我們不能判斷其有人格障礙的疾病。
家庭暴力施暴者在施暴-道歉/求饒-蜜月-再施暴的循環中的前後不一的心理狀態是什麼?
我認為是一種正常的心理過程,(這裡的正常不是指家暴正常),為什麼正常呢,因為除了施暴的心理動機多種多樣以外,道歉,蜜月,再施暴的心理動機都有明確定向。
其中,再施暴的心理動機我們可以與第一次的施暴作依據。
錯誤行為的反覆其實每個生活中都有,只是有的行為嚴重,有的行為不會帶來過分後果。

其實我們甚至不能說所有家暴者的心理都是病態的,實施家暴的心理動機太過於複雜,也有太多的文化觀和價值觀的介入。其實大多數在中國的家庭施暴者依舊徘徊於新舊兩種對家庭價值觀中,說白了,就是覺得孩子和妻子的價值低於自己,而施暴後又意識到這樣做不對,其中舊價值觀依舊作主導。
知乎看久了可能覺得女權運動勝利在望,但其實去廣大中國其他地方去看看,進入家庭後的女性往往是排在丈夫,兒子之後的。而且,非常嚴重

所以,首先提出把所有施暴者一概而論的方式實在拿衣服,另外將家暴僅僅歸咎於心理這點我們也要批判一番。


以我自己的經歷來看,施暴者往往是懦弱的,敏感的,膽怯的,不善溝通的,愛面子的,害羞的或者固執的。他們在社會活動中,表現出缺乏安全感,缺乏自信心,可能會對別人潛在的質疑或攻擊感到恐懼。不願意表達自己的想法,並且把別人無意的行為理解為不友善,嘲笑或者羞辱。這種特質會隨著時間不斷積累對他人的積怨。而這種積怨的發泄口就是家暴,由於配偶相對於陌生人來說更有確定性。當家庭生活中某些衝突使其聯想起與人交往中的(自以為的)不愉快,當「想要變成一個強大的自己」的需求不能得到滿足,通過家暴都可以暫時把情緒發泄出去。當內心積怨得到發泄,思維聚焦點就從社交痛苦中轉移出來。開始意識到自己的殘暴,進而道歉。然後就是心情完全放鬆的蜜月。由於內心負能量全都通過施虐釋放掉了,所以這時表現的就是開心,輕鬆,沒壓力,細膩體貼,關注對方感受以表達歉意並用此行為來宣誓美好生活的開始。但這種痛苦的緩解只是暫時的。日復一日,由於性格原因,對外部的積怨還會慢慢增強,又會陷入新一輪的痛苦中。終於又引發了一次家暴。這應該就是(某些人)一個周期的心路歷程吧,你也看到了,這當然不是人格分裂。


上面的回答亂七八糟的,高票答案,你在說些啥啊?這麼嚴肅的問題。。。。。這本來就是大部分家庭暴力會經歷的死循環啊。

Lenore E. Walker 在採訪了1500個家暴受害者後做出的結論,絕大部分的暴力會根據一個可預測發展方向循環,並且越來越嚴重。

1. 產生一些問題後,壓力開始堆積。
2. 堆積到一定程度會爆發。
3. 也就是蜜月期,一般會道歉,找借口,責怪受害者,等等。並非人格分裂,而是正常反應。因為內疚,害怕,後悔,所以會做出這些舉動。
4.而後回到正常。

蜜月期也是許多受害者不肯離開的原因,他們相信有希望,或者錯以為是自己的錯才會這樣。根據Walker的發現,暴力不但不會停止,經歷這個輪迴的越多,暴力就越常見,越過分。並且,每一次蜜月期,施暴者的內疚就越來越少,蜜月期越來越短。

如果題主正在經歷家暴,請馬上尋求幫助。在網上可以找到熱線。


就是你不聽我的話,我就要打到你屈服為止,用暴力讓你喪失自尊,並無條件的屈辱的聽我的話,打完你看到你的臉,想起我善良的心,我原本是熱愛小動物的人,卻把我愛的人打成這樣,你好可憐,我好可惡,哭著道歉怕你離去,但是問我下次你和我倔強的時候你有尊嚴的樣子的時候還打不打你,我還是說打,打到你屈服為止。

這大概就是普通的家庭暴力的心路歷程吧。


簡單的說,
人格分裂是一個肉體有兩個靈魂,兩個靈魂獨立存在於彼此。這兩個靈魂之間的切換,才是問題所在。
家暴者是一個肉體一個靈魂,而這個肉體單純地控制不住腎上腺激素而已。在腎上腺激素得到釋放之後,靈魂感到愧疚,是肉體和靈魂的掙扎。


他非常享受施暴帶來的快感,道歉求饒,蜜月只是為下次施暴作心理鋪墊。就好像去餐館美餐一頓然後買單,下次還會來消費。


斯德哥爾摩綜合征
http://wapbaike.baidu.com/view/482709.htm?fr=aladdinref=wisessid=0from=1011987euid=0pu=usm@0,sz@1320_1001,ta@iphone_2_4.4_3_537bd_page_type=1baiduid=61359204D68772D4DA2EF153C724A3B7tj=Xv_1_0_10_title


應該讓他做一下大腦ct,看看和正常人一樣嗎。

這種情況感覺和犯罪心理學裡,某些人很像,小心哪天被砍。需要多多觀察,暴力的觸發原因。


也可能是人格變態
施虐—受虐


你不覺得:施暴—求饒/道歉—蜜月—再施暴=打傷—醫治—照顧傷好—再打傷 這種惡性循環嗎?這跟什麼人格分裂沒什麼關係,這樣的原因是怕如果把她打si了,他怕沒人代替她讓他「過癮」了,而且他自己也得擔責,作為這種施暴者,心理是比連環殺手還要可怕


推薦閱讀:

精神分裂症、雙向精神障礙、雙重性格、人格分裂有什麼區別?如何區分?

TAG:法律 | 心理 | 人格分裂 | 家庭暴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