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亮和六便士》傳遞的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


恰巧前段時間跟朋友讀了這本小說,而我倆的感受完全不同,所以來知乎搜了一下,一方面是給題主提供一個參考,一方面也算是記錄一下自己的讀後感吧。
--------------------------------------------------------------------
我想這本小說,並沒有簡單的在傳遞「理想的偉大」這種正能量,或是「為了理想只能活得很凄慘」這樣的負能量。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和看待,都會有不同的感受,這也是毛姆的小說之所以吸引人的原因之一。
那麼,既然題主問到正負能量的問題,我想以兩個關鍵詞為中心,都說一下,一是愛情,一是理想。

關於愛情:是一種合適
"大多數女子都把這種反應當做愛情了。這是一種對任何人都可能產生的被動感情,正像藤蔓可以攀附在隨便哪株樹上一樣。因為這種感情可以叫一個女孩子嫁給任何一個需要她的男人,相信日久天長便會對這個人產生愛情,所以世俗的見解便斷定了它的力量。但是說到底,這種感情是什麼呢?它只不過是對有保障的生活的滿足,對擁有家資的驕傲,對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對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澤澤得意而已;女人們秉性善良,喜愛虛榮,因此便以為這種情感極富於精神價值。但是在衝動的熱情面前,這種情感是毫無防衛能力的。"

這段話可以算是這部小說的名篇了,知乎里還有專門就這段話提問的。我想初讀的時候,大家都會有一種被人揭開真相的感覺,受到負能量一萬點傷害,比如我。
誠然,作者受年代和社會的限制,這段描述與我們現如今比,確實誇張了些。但即使是這樣,我還難免問自己,所以怎樣才是真正的愛情呢?

男主最後的妻子,連畫畫都不懂,更談不上能夠理解他的理想了。在男主找到大溪地這塊精神隨後的故鄉後,他遇到她。她什麼都不懂,只是願意跟著他而已。他想畫畫就畫,哪怕是隱居在山林里,她也願意跟著。而且這種願意,是很自然的願意,不是自己要忍痛拋棄曾經的生活的願意。
當然我並不是說,真正的愛情就是一方毫無保留的付出,沒有回報也無所謂。我們只是看到了她跟隨他隱居,但也通過作者的描述感受到,她很喜歡這種生活,很快樂。
「我」朋友的妻子,也為了男主拋棄了自己的一切,可她卻想把自己當成他夢想的敵人,結果沉浸在痛苦中不能自拔。

所以我想作者想表達的是,追求安逸生活的虛榮心雖然不是愛情,但義無反顧拋棄一切最後可能也只能以不幸收場。而真正的愛情,是合適、是天時地利人和、是水到渠成、是自然的。

這樣的觀點是負能量嗎?是,因為這些條件都是看緣分。是正能量嗎?也是,因為愛情依然是最純粹最舒服的。


關於理想:是一種純粹
「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是男主唯一一次正面描述他的理想。
不知道為什麼,當時讀到這,我十分感動。我想我是被他的這份純粹所感動的。對於這位畫家來說,畫畫是什麼?甚至並不是理想,是像呼吸一樣,不做就要死的事。不理解他的人,不理解的理由是,他沒有天賦,不會功成名就的。但就像他自己說的一樣,他真的,毫不在乎這些,他只是找到一件,必須做的、不做就得死的事情,其他一切都不在他的考慮範圍內。
最後,他畫作的頂峰是在那大西洋的小島上的一個山洞裡,和他的生命一起,存在過,也消失了。可惜的人可惜的理由是,那樣的偉大作品沒能流傳下來。可是,他從來都沒有想過要流傳呀,對於他來說,只有畫畫這件事情,這個過程,是讓他醉心的,而至於畫完了以後賣多少錢,受多少讚譽,他毫不關心。
我很羨慕他,作為一個人,他找到了並且能夠去做一件即使是燃盡生命也義無反顧的純粹的事。
這樣的事是負能量嗎?在我看來,這完全是正能量。


總結:
作者以一個旁觀者的角度為我們描述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個年近不惑的大叔,有著美滿的家庭,過著幸福的生活。然而他毅然拋棄了一切,遠離家鄉,去追求畫畫這樣一個夢想,即使是自己毫無天賦、不可能成功。在追求這個不可理喻的理想的過程中,他身無分文,靠人救濟。為了能有錢買畫畫的用品,他不得不在巴黎最底層與各種人打交道。他還生病差點死在家裡。後來又跟著商船輾轉到了一個小島,過著與世隔絕的生活。最後得了病,死掉了。最滿意的作品被自己燒掉不得傳世,即使是保留下來的作品終於受到世人的認可,也是他死後的事了。

這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滿滿的負能量,負的不能再負了。

但是如果站在他的角度講,其實是另一個故事:一個懷揣畫畫夢想的大叔,終於有一天有勇氣衝破家庭與世俗道德的束縛,獲得了自由。他來到歐洲的藝術中心巴黎,在這裡如魚得水,潛心研究繪畫,每一天都有進步。雖然吃不飽,但是沒有關係,暫時死不了。為了賺得畫畫用品的錢,混跡於巴黎街頭,與形形色色的人打交道,也算是奇妙的歷險。後來有幸跟船出海,到了大溪地這個雖未來過,卻感覺是自己前世的家鄉的地方,再也不願離開。找到了願意照顧自己的人,並且能夠隱居在大自然中,過著悠然自得、全心全意畫畫的生活。在人生的最後時間裡,畫出了這輩子最滿意的作品,最後毫無遺憾告別人世。

還有比這樣的人生更完美更正能量的嗎?

所以,不同的視角所看到、感受到的是不一樣的。

這並不是一部探討「夢想和現實」應該怎樣選擇的問題。因為以上兩個角度,作者都有描寫,並不是我自己開的腦洞。作者並不站在世俗的角度,表達現實的殘酷和同情,也沒有完全歌頌這種極端純粹的生活方式。
我相信我讀完以後對於男主這個人的感受和作者是相似的。那就是:雖然並不能百分之百理解他的理想,但是十分欣賞他的追求。雖然他的許多行為不符合世俗道德,但能夠理解他的出發點。雖然不會以他為榜樣做出這些事,但是十分羨慕他這種找到人生終極的狀態。

我感覺自己好像站在了世俗世界和理想世界的中間。
而讀完以後,你問我感受到負能量還是正能量呢?我覺得我沒有什麼強烈的悲傷或是喜悅之情,也沒有覺得一定不能這樣做或是以此為榜樣。

我的感覺就是,上面兩種對同一個故事的不同描述,我都能理解,沒有什麼對與錯,也沒有什麼好與壞。一切都只是不同選擇、不同視角而已。這個世界彷彿也是這樣的。


它傳遞的是某種關於世界的真相,而真相通常就在那裡,正負只是人們的眼睛。


我認為是正能量,用一句話概括的話,它傳達的是這樣一種理念:不是天才,依然自由勇敢。

《月亮與六便士》是我非常喜歡的一本書,也是常年佔據必讀榜和棄讀榜前十名的書,可謂名聲在外,卻讓大家愛不起來。主線劇情不複雜,就是倫敦的一位收入不錯的證券經紀人思特里克蘭德(以下簡稱老思),在夜校學習一年繪畫後,離開家庭,只身前往巴黎學畫,後來到了南太平洋小島塔希提,並在此病逝。在他生前,沒有多少人欣賞他的畫作;死後,成為名垂畫史的天才。老思的原型是高更,與梵高齊名的人物。

實話實說,每次閱讀這本書,我都無法提煉出一種明確的東西,只是感到一種模糊而又確切的認同和激動,彷彿有一個人在用只有我們兩個人懂的語言吟誦內心的詩篇。

大把的人把這本書當成天才的特立獨行小劇場,並且將人劃分為天才/庸人,然後表示——老思做的這些事我很欣賞,可惜我不是天才,我做不來。

且慢,老思到底做了什麼?

他離家學畫了。

他在做出這個決定的時候,知道自己是天才嗎?

不是。事實上,他在夜校學畫的一年裡,表現得很笨拙。

老思死前知道自己是天才嗎?

不知道,不care。他畫得開心,在塔希提住得開心,胸懷坦蕩、心滿意足地去世了,就醬。

所以——老思的選擇,不是因為他知道自己是個天才,不是因為他覺得「Yes, we can!」,不是因為他先仔細掂量了掂量自個兒不是「膜拜天才的庸人」呀。

老思作為一個證券業專業人士,理想卻是創作,或者說,表達自己對於這個世界的想法。創作的形式選為繪畫。

這種理想,註定要被不理解,註定要被勸放棄。書中給出的理由倒也簡單,如果老思今年十八歲,大家一定不會因為做畫家賺錢少就勸他不做,反而會鼓勵他呀!可是老思已經是奔四的人了,全部繪畫儲備就是在夜校學了一年畫,並沒有流露出驚世駭俗的天賦,反而顯得很笨拙——您都這個歲數了,也就這個水平了,能不能別畫了?

《月亮與六便士》的答案是:無論處在怎樣的境地,無論年齡、受教育程度、外界環境如何,我們都有選擇一生中最想為之努力的東西的自由。這種自由只取決於我們自己,與其他任何東西無關。當我們有勇氣做出選擇的時候,就已經身在生命的自由之中了。

我不知道為什麼這本書會造成大面積的天才崇拜,並且帶來「我不是天才,我不行」這樣的感慨。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自己長大的環境,自己想要守護的人,自己渴望實現的目標。只是有些時候,我們的願望和目標好像看起來脫離實際、不可思議——那又怎樣啊?那就再也不敢想那些讓自己激動的東西了嗎?我們都是時代大潮中的普通人,然而又都是一個個獨一無二的人;我們生活在這世界上,拚命尋找自己願意為之努力終生的東西,不是為了到頭來因為自己不是天才而放棄——這與《月亮與六便士》的初衷恰恰相反。這不是歌頌天才、嘲諷大眾之書,它的本意是告訴我們每一個人,不是天才,依然可以自由勇敢,不負此生。

況且,現在我們可以便捷地獲取任何知識,不必再像思特里克蘭德那樣穿越英吉利海峽;發光的平台如此多樣,才華和理想終究不會埋沒一生。如果理想實在與養家糊口相悖——這樣的理想比較少,一般是純藝術型的——如今交通發達,可以攢錢去各種美術館;教育也很發達,MOOC遍地開花;交流也很發達,論壇社區微信群,比住隔壁鄰居還方便;無論做什麼工作,賺錢的義務履行完了,一天之中總有時間是自己的,勇敢去做,堅持到底,有何不可?怕就怕我們自己禁錮了自己,不敢正視心裡那些閃閃發亮的想法,任由它們一天天地蒙塵,然後寫下「我還是崇拜天才比較好」的留言。

也許是因為書的最後,思特里克蘭德的天才被大肆渲染,人人都為他的畫作驚嘆,才導致了這麼一個後果。也許更好的結局是思特里克蘭德始終保存著自己所有的畫稿,並且在臨死之前付之一炬,然後心滿意足地離去。在小說中,老思的確囑咐妻子燒掉他最後的傑作,並且在創作過程中從未輕易將畫作示人——其實我也很納悶兒,他的作品是怎樣流傳到了主流藝術圈,這一點書中並未交代。描述老思逝世後的天才之名,客觀上可以為讀者帶來深刻的印象和巨大的衝擊,但也無形中落入了另一種窠臼——好像老思受苦受難半輩子,終於在死後揚眉吐氣,名垂畫史,真是做了一個比做默默無聞的證券經紀人更加正確的選擇,只是廣大庸人們當時不能理解——頗有多年媳婦終於熬成婆的味道。

事實上,不管是高更還是老思,人家只是想畫畫,想堅持一下自己渴望得要命的事情,想不辜負人人都有的自由勇敢的權利,想真正心滿意足地渡過此生罷了。毛主席的人生理想是革命,可是發動秋收起義的時候,他老人家也不確定以後就能把國民黨趕到台灣,那他就不起義了嗎?每年的考研季都很痛苦,做夢都能夢到心儀的大學,醒來繼續鏖戰題海,與千軍萬馬拼殺。大多數人也實在不知道到底考得上考不上,付出的努力是不是打水漂,自己的選擇到底是不是一種奢望——那我們就此不考了嗎?縱然拚命一番還是抵不過潮流或者命運,沒能活到最後的終點,全世界都是冷眼與嘲笑,那又怎樣啊?至少我在面對自己的時候擁有自由和勇氣,從未在選擇的關頭留有遺憾;至少我真正向著我想擁有的東西狂奔過,縱然被鋪天蓋地的冰雹砸得撲街,我也心滿意足了。

這是我們每一個人的自由和勇敢之書。

P.S.摘錄一段我喜歡到背出來的話,每當這段話流過心田,總有一種模糊而奇妙的勇氣油然而生。

「這種生活模式給人以安詳親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條平靜的小河,蜿蜒流過綠茸茸的牧場,與鬱郁的樹蔭交相掩映,直到最後瀉入煙波浩渺的大海中。但是大海卻總是那麼平靜,總是沉默無言、聲色不動,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怪想法,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遍布的海灘的。」


真想乘長風破萬里浪啊。

以上。


終於一口氣讀完了,無數次的想看,無數次的找理由沒有看。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每次看小說,最關心的不再是故事怎樣怎樣,而開始感慨這樣寫,這樣構造,作者真心太牛逼。前段時間重溫完《玩笑》,米蘭昆德拉一如既往喜歡用N個第一人稱寫完一本小說。再看《月亮和六便士》,用一個作者的口吻簡單的寫完了思特里克蘭德一生,斷斷續續,卻留給讀者更多的遐想和思考。一千個哈姆雷特,躍然紙上,帶給每一個人不一樣的感受。

一、是否有魔鬼抓住你的靈魂?


「我懷疑他的靈魂里是否深埋著某種創作本能,那種本能雖然受他的生活環境所抑制,卻像腫瘤在活體器官中膨脹那樣頑強地生長著,最終控制了他整個人,迫使他不由自主地採取行動。」


「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的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


很多時候都在想,我們是不是真的能夠看清自己內心所想所盼,心之所至。我們所過的生活,我們所成為的人,到底是靈魂的決定還是外界的推動。我成為了別人眼中的人還是自己心中的人。太難了,生活在人群當中,不得不重視別人的看法與評價,不得不在心中住在起一個衛兵,當有其他想法蹦出來與普世價值相違背,衛兵本能的將其砍掉。可惜,抽刀斷水,也許你不明白到底有什麼不對,卻始終覺得意難平。


人如果沒有夢想,和鹹魚又有什麼區別。可惜,我們大部分人都沒有夢想吧。如果沒有夢想,那可不可以退而求其次,明白到底想要什麼,想過怎樣的生活,想成為怎樣的人。太多的束縛,太多的需求,太多的逃避,最後我們就這樣走完了一生。


我突然想起了順治,江山在手,說走就走。


我突然想起了明熹宗,萬千河山,只愛木工。

連最至高無上的權利,都阻擋不了內心的渴望。


尼採為什麼會瘋


梵高為什麼會割掉耳朵


王爾德為什麼要坐牢


海明威為什麼要自殺


追逐夢想就是追逐自己的厄運,在滿地都是六便士的街上,他抬起頭看到了月光。


怎樣的驅動,才能不要六便士,賞著月光,衣衫襤褸,包不果腹。


可惜,我們還是被六便士所困,抬頭看見月光,低頭撿起了六便士。


未經檢討的生命不值得活,所以為了捍衛靈魂,蘇格拉底拒絕越獄。


如果有一樣東西,能夠讓你像伽利略捍衛日心說一樣,能夠像普希金一樣與丹特斯決鬥,能夠像肖斯塔科維奇一樣一生都在等待槍斃,能找到這樣值得堅守的東西,內心的渴望與滿足,已經遠遠大於對物質的眷戀,對死亡的恐懼。

是否有魔鬼抓住了你的靈魂?讓你只能俯首稱臣。


那些命中注定的狂熱,對抗衛兵的勇氣,最終讓你內心安寧。


熱愛音樂與畫畫,熱愛舞蹈與表演,熱愛寫作與詩歌,熱愛足球與賽車……所有的熱愛,在你做這件事情,在你投入於這件事情之中,已經得到了最大的報酬,而是否有所認可與收穫,都應當處之泰然。


思特里克蘭德為什麼會燒掉那副驚世之作的屋子,因為最豐腴的愉悅感,已經在創作的時候產生了,任他人看不看,又與我何干?


2、 愛情之所以為愛情
「但是說到底,這種感情是什麼呢?它只不過是對有保障的生活的滿足,對擁有家資的驕傲,對有人需要自己沾沾自喜,和對建立起自己的家庭洋洋得意而已;女人們秉性善良、喜愛虛榮,因此便認為這種感情極富於精神價值。但是在衝動的熱情前面,這種感情是毫無防衛能力的。」
感情與感覺,就像是一個硬幣的兩面,缺少哪一面,都無法投入。到底是感情難亦或是感覺難?感覺易在不需努力,感覺難在不受控制。感情易在日久生情,感情難在小心經營。
有感覺無感情,最終不過是,開始時適逢其會,分開時天各一方。
有感情無感覺,最終不過是,在一起心意難平,分開又決議難定。
我實在是不會相信思特里克蘭德會狂熱的愛上誰。他最狂熱的愛,都留給了他的月亮。
愛塔的愛與勃朗什·施特略夫有什麼區別?難道勃朗什·施特略夫最終可以為之一死,不能說明她深愛?只能說,這一份深愛並非對方所想要。
愛他,了解他,接受他。愛塔能夠做到完完全全的接受,接受你愛畫畫遠甚於愛我,接受你暴虐的性情,接受你無休無止的繪畫……愛很容易,接受卻很難。大多數時候,我們只是愛上了我們的幻想,所以當真人與幻想不一致,就開始企圖改變真人。
愛情之所以為愛情。我想,是感覺來了的時候,你們恰到好處,你們彼此舒適不彆扭,你們彼此相愛不認為有犧牲,你們彼此前進步調一致。
突然想到了鄭伊健與梁詠琪,那一曲《天使與海豚》,都以為感情會戰勝距離,卻不知道,我們所想要,不過是在一起舒適。
3、 我們都註定孤獨
「我們每個人生在世界上都是孤獨的。每個人都被囚禁在一座鐵塔里,只能靠一些符號同別人傳達自己的思想;而這些符號並沒有共同的價值,因此它們的意義是模糊的、不確定的。我們非常可憐地想把自己心中的財富傳送給別人,但是他們卻沒有接受這些財富的能力。因此我們只能孤獨地行走,儘管身體互相依傍卻並不在一起,既不了解別人也不能為別人所了解。我們好像住在異國的人,對於這個國家的語言懂得非常少,雖然我們有各種美妙的、深奧的事情要說,卻只能局限於會話上手冊上那幾句陳腐平庸的話。我們的腦子裡充滿了各種思想,而我們能說的只不過是像『園丁的姑母有一把傘在屋子裡』這類話。」
時常覺得,語言真的是太過孤獨與蒼白。我萬千思緒,滿腹惆悵,感慨滿滿,卻在動嘴的時候無話可說。
正因如此,我們太希望有一個人,他能知我所思所想,他能解我所憂所愁,他能明白我的欲說還休,他能解開我的言下之意。彼此能夠敞開心扉,暢所欲言,酒逢知己,交談甚歡……
所以這個世界有了詩歌、有了小說、有了音樂、有了繪畫……他們都用另外一種方式,將情感寄託,在幾百上千後,仍然能夠慰藉心靈。伯牙與子期,錢鍾書與楊絳,為何能夠艷羨眾人。只因知音難尋,摯友難存。更何況,志同道合之人是你枕邊之人,可遇而不可求。
既然可遇而不可求,那就莫強求。人生在世,總是要靠些運氣。
既然註定孤獨,那就坦然之。知心中所求,自作伴,常作樂。
4、 高尚與卑劣
「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薄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亞伯拉罕沒有性格?我想只有非常有性格的人,才會在發現別的生活方式更有意義之後,只經過半個小時的考慮,就毅然拋棄原本蒸蒸日上的事業。而事後從來不懊悔突然踏出這一步,那就更有性格了。」
從來不認為追名逐利比追求安寧更為卑劣。
也從來不認為葛朗台就真的是人生悲劇。
有人追求至高無上的榮耀,有人追求世外桃源的平靜
有人追求紙醉金迷的奢華,有人追求粗茶淡飯的安穩
有人追求夜夜笙歌的華麗,有人追求一茶一酒的簡易
有人追求後宮三千的快感,有人追求一世一雙人的滿足
有人迷戀於物質,有人迷戀於書畫
有人迷戀於賭博,有人迷戀於健身
有人迷戀於花花世界,有人迷戀於承歡膝下
……
這所有的追求與迷戀,是否真的就有所高低之分,優劣之選?恐怕這才是最大的傲慢與偏見。
世俗的價值體系,對太多的事情劃定了對錯。但每一個人的人生是自己的生活,成為怎樣的人,過怎樣的生活,不過是選擇與捨棄而已。
不是每一個人都有思特里克蘭德的勇氣,這勇氣,包含著對自己一直道德體系的拋棄,包含著對他們責任的否定,包含著對別人傷害的不屑,這種內心的糾結,遠遠大於了物質的貧瘠。
相對而言,亞伯拉罕的選擇更為簡單,只是遵從內心,三十功名塵與土,八千里路雲和月,都不值一提而已。
一生默默耕耘的老者,未踏出山莊一步
一生飄飄蕩蕩的智者,思想與身體同游
又有什麼高尚與卑劣?
我沒看過山那邊的風景,所以我甘居一隅
我看過山那邊的風景,所以我願意爬山涉水
我看過山那邊的風景,所以我甘願駐地停留
無知而無畏,知之而無畏,是否真有所區別?我思故我在,未感知,未存在。
羅素曾說,幸福源於通向幸福權利的選擇有多少。
然,只有一條道路,難道那就不是他的幸福?
子非魚,勿定論。
世界上只有少數人能夠最終達到自己的理想。對自己理想生活驕傲,對別人不嫉妒不懷恨。
這樣,挺好!


剛剛讀完這本書,來答一記

我認為:

《月亮和六便士》是一部獨立人格的讚歌,它意不在宣揚某種社會觀念或者人對待事物的行為,書中對於女性的評價(貶低女性)以及對待朋友的行為(第三者插足)等等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它直面最真實的矛盾,為大家展示了一個極端的例子,一個繪畫天才跳出社會的框框,堅持獨立的人格自我實現的一個例子。它告訴人們的是堅持獨立思考、擁有獨立人格的重要性,給在社會中逐漸喪失獨立人格的人當面一盆冷水。

思特里克蘭德他拋棄妻兒、傷害時刻維護他的朋友,這些直白無情的碰撞讓人不安,讀起來像揭開傷疤一樣生疼,思特里克蘭德為什麼這麼做?

思特里克蘭德說:「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
作者在思特里克蘭德生活在tahiti以後說:「世界上有的是怪人,他們的舉止離奇古怪;也許這裡的居民更能理解,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在英國或法國,思特里克蘭德可以說是個不合時宜的人,」圓孔里插了個方塞子「,而在這裡卻有各種形式的孔,什麼樣子的塞子都能各得其所。我並不認為他到這裡以後脾氣比過去變好了,不那麼自私了,或者更富於人情味了;而是這裡的環境對他比以前合適了。」

所以思特里克蘭德要去一個適合他的地方,能夠和他擁有共同感情的地方(tahiti),一個不會從精神上佔有和控制他的妻子(愛塔),只有這樣他才能作畫,其它一切都是不重要的。

對於思特里克蘭德的手段,作者說:「他一心一意追求自己的目標,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不僅甘願犧牲自己——這一點很多人還是能夠做到的——,而且就是犧牲別人也在所不惜。」

對於大部分自認情商不低,不會犯錯的人來說自己絕不會像思特里克蘭德看起來像個傻逼,那是因為他們從一個方形的塞子打磨成了圓形,放在哪裡都可以了。

我認為一個社會對獨立人格的容忍程度是一個社會開明與否的標誌。對於這本書,觀念的衝突不足以否認一切、否認思特里克蘭德這個人,甚至上升到否認作者的地步。對於思特里克蘭德,我不認可他的觀念甚至厭惡他極端的想法,但是我尊重敬佩他的選擇還有堅持。對於施特略夫,有人說這是失敗,這是老好人的下場,我認為這是他個人人格的實現,他一直堅持自己的愛情觀並且真誠的對待他的愛人,雖然他的結局悲慘,但他按照自身的想法生活這不是一種成功嗎。關於正能量負能量,追問自己內心,尊重他人想法,不強加不強求這樣就夠了

王曉波說(大致意思):「極端理想主義者的想法往往是不實用的,甚至是解決不了問題的,但是我們應該尊重他們,因為他們是社會上很少的為自己發聲的人,只有有他們在社會才會向好的方向發展。」


這世界對什麼都很寬容,除了天才。---王爾德
不是人人都是思特里克蘭德,自然不是人人都有權利丟妻棄子,有能力放下富足選擇貧困的。
天才有天才的任務,凡人有凡人的任務。上天賦予他們才智,賦予他們洞穿一切的眼睛,但沒有為他們去掉與之相伴的痛苦。能看到更深的美,就能感到更重的惡,他們接受折磨,用痛苦創造價值,我們憑什麼要求他們和我們一樣,再去接受細細碎碎揣摩同儕心思的折磨呢?《月亮和六便士》中施特略夫說【「天才是世界上最奇妙的東西。對於他們本人來說,天才是一個很大的負擔。我們對這些人必須非常容忍,非常耐心才行」】既然我們可以容忍那些在底層尸位素餐的官員,在公司苟且度日職工,可以理解他們可恨之人必有可憐之處,為什麼不能對這些天才持一分寬容?他們的洞察,他們的卓爾不群給他們名望也剝奪了他們做一個普通人「難得糊塗」的幸福。況且他們所做的,是你我都永不能企及的貢獻。
所以,不要和思特里克蘭德比。
第二,有天才的人少,有天才而敢於冒險去發掘的人更少,因為這是需要極大的自信的。且不說思特里克蘭德出走的行為是不是具有蠱惑力的「負能量」,即使真叫我們去做,又有幾個人做得到?
【他離開家庭,不是去尋歡作樂,而是投入了一種艱辛百倍的生活;他拋棄妻子,目的不是尋花問柳,而是為了完成「表達」,必須放棄所有可以擺脫的羈絆。】如果看完《月亮和六便士》,懷著羅曼蒂克夢想出走巴黎,不要說這是書的負能量,因為這跟書里講的完全不是一回事。

《月亮和六便士》中有一段話是我最喜歡的
「這一定是世間無數對夫妻的故事。這種生活模式給人以安詳親切之感。它使人想到一條平靜的小河,蜿蜒流過綠茸茸的牧場,與鬱郁的樹蔭交相掩映,直到最後瀉入煙波浩渺的大海中。但大海卻總是那麼平靜,總是沉默無言、聲色不動,你會突然感到一種莫名的不安。也許這只是我自己的一種怪想法,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一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他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這種安詳寧靜的快樂好像有一種叫我驚懼不安的東西。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只要在我的生活中能有變遷———變遷和無法預見的刺激,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
如果說這本書有「正能量」,那麼也許也就是如此。
他告訴我們,如果現實緊緊纏繞讓你窒息,也許你已經與它輾轉對抗再無力氣,也要敢於試一試。在這唯一的一次旅途中,你總要放棄那綠茸茸牧場上蜿蜒的小溪,去趟一回暗礁密布的險灘,去看看即使兇險卻完全不同的世界———如果你從不屬於安逸,從不喜歡靜止的話。
至於結果,如果認為能富足就算成功,那麼就去相信真真假假的「馬雲」吧。
對思特里克蘭德來說,「馬雲」是毒藥,他痛恨一切讓人追求安逸的慾望,但對很多人,那依舊是賴以生存的大補雞湯。
從來不存在什麼正能量負能量,能讓一個人邁開躊躇徘徊的腳步追求自己想要的而不在乎結果不後悔開始,就是最好的。


你追求你的月亮,別他媽搶我的六便士。


物質世界的負能量,精神世界的正能量


滿滿的正能量

醫學研究生在讀看到如此有讀的一段話。


如果一個人擁有美滿的家庭、穩定體面的工作、較高的社會地位。這樣的一個人,叫他在四十多歲的時候拋棄這一切,重新為夢想出發,能做到的人應該不多。到目前為止,我只知道思特里克蘭德是這樣的人。

如果你過不上你想過的生活,只不過是因為你的願望不夠強烈罷了

毛姆以第一人稱的敘述方式,講述了思特里克蘭德在起家出走後,追求夢想的歷程。思特里克蘭德對畫畫的強烈願望,文中是這麼描述的:我要畫畫兒。「我告訴你我必須畫畫兒。我由不了我自己。一個人要是跌進水裡,他游泳游得好不好是無關緊要的,反正他得掙扎出去,不然就得淹死。」用簡白的語言說,如果他不畫畫,他就要死了。

在為夢想出發前,幾乎每人都會估量自己實現夢想的可能性,以及實現夢想能為自己帶來什麼?對自己現在的生活會產生多大的影響。而思特里克蘭德懷裡揣著100英鎊就出發了,把自己的後路都封死,應該說他壓根就沒想過後路這回事。他住在破舊的小旅館、每天飢不擇食,很多次差點病死餓死,所有的惡劣條件對他要畫畫這件事絲毫不起影響。身上沒錢了,他偶爾停下來掙一點,然後繼續畫,彷彿他的身體是一個軀殼,只是為畫畫這個靈魂服務。他從來沒想過用自己畫的畫掙錢,剛開始的時候,他甚至不給別人看他的畫。在他去世以前,他一直都過著窮困的、但是自己滿意的生活,只因他在堅持畫畫。

現在的生活中,拋開一切,努力過上自己想過的生活的人,少之又少。純粹的只因為熱愛某件事,而不管身邊有多少艱難都委身於它的,可謂稀缺。對思特里克蘭德來說,過去的一切對他來說,只是一個包袱,他毫不猶豫的扔掉,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去了。為了自己想要的生活,他甚至可以犧牲掉性命,一切只為了心中的夢想。

曾經聽一個樂評人說,人到中年,常常有拋開一切,重新出發的衝動。也有像思特里克蘭德一樣離家出走,去追求夢想的想法。但是思量再三,想想現實的生活,想想身上的負擔,再想想老婆孩子,都會默默的把這個念頭打消,然後慣性的沿著固有的現有的軌跡一直生活著,然後和千千萬萬普通人一樣,過著幸福安康的生活,這樣的生活也是被大多數人喜聞樂見。

對於這樣的生活,毛姆是這麼說的:我總覺得大多數人這樣度過一生好像欠缺了點什麼。我承認這種生活的社會價值,我也看到了它井然有序的幸福,但是我的血液里卻有一種強烈的願望,渴望一種更狂放不羈的旅途。我的心渴望一種更加驚險的生活。我是準備踏上怪石嶙峋的山崖,奔赴暗礁滿布的海灘的。這不是我正想說的嗎?

遵循內心的聲音,比迎合世俗的眼光重要

不僅是身邊的人,連親朋好友,都覺得思特里克蘭德很傻,放著好好的生活不過,卻過那些窮困潦倒的日子,且成名的幾率微乎其微。在大部分人眼裡,好的生活就是有錢有勢,生活富貴,有社會地位,大部分人終其一生追求這些東西,但是思特里克蘭德放棄世俗認為的好生活,遵循自己的內心,過自己想過的生活。

除了思特里克蘭德,作者還還舉了另外一個例子:阿伯拉罕,一位在醫學上有著異常天賦的天才。阿伯拉罕本來被入選領導機構,他的前程已經有了可靠的保證。按照世情推論,他在自己這門事業上肯定會飛黃騰達、名利雙收的。但在任命前,他出遊到亞歷山大,被那裡的生活吸引住了,覺得自己應該屬於那裡,也有無比強烈的願望在那裡生活。結果,二十四小時以後,他已經帶著自己的全部行李登岸了,他後來人生的每一天,都在那裡度過。十年後,「我」偶然經過亞歷山大港,不經意遇見他。他過得很寒酸,頭頂完全禿了。「我」特意問他:「你從來沒有後悔過嗎?」。他是這麼回答的:「從來沒有。一分鐘也沒有後悔過。我掙的錢剛夠維持生活,但是我感到心滿意足。我什麼要求也沒有,只希望這樣活下去,直到我死。我生活得非常好。」

因為他的退位,另外一位遠遠落後他的醫生,阿萊克·卡爾米凱爾得以上位,並從此過上了榮華富貴的生活。阿萊克·卡爾米凱爾不久遇見「我」,和「我」聊起他的上位,他覺得是一種運氣,同時他認為阿伯拉罕太糟蹋自己了。

對於這件事,毛姆是這麼評價的:「我很懷疑,阿伯拉罕是否真的糟蹋了自己。做自己最想做的事,生活在自己喜愛的環境里,淡泊寧靜、與世無爭,這難道是糟蹋自己嗎?與此相反,做一個著名的外科醫生,年薪一萬鎊,娶一位美麗的妻子,就是成功嗎?我想,這一切都取決於一個人如何看待生活的意義,取決於他認為對社會應盡什麼義務,對自己有什麼要求。」

現在,越來越多的人按照自己的內心意願去生活。所以,我們可以經常看到媒體報道,北大博士隱居山林,擁有一座山;高薪夫婦辭去北京工作,去雲南經營一家小客棧。之所以被媒體報道,是因為他們在這個功利的社會,還是顯得那麼獨特。如果整個社會都這些習以為常的話,說明社會的價值觀已經發生改變。

不要被世俗定義的成功困住自己,去過自己想過的生活。做一個遵循自己內心的人,比迎合世俗的眼光更重要。這些道理說出來容易,但是做到確實非常困難,但願你我都能朝著這個方向生活。

也許你會說,小說終歸是小說,純屬虛構。還真不是,毛姆的《月亮和六便士》,雖為小說,但其實根據真人事迹改編,情節取材於法國後印象派畫家高更的生平。

——————分割線————————

原諒我到現在才第一次看這本小說,雖說遲了點,但卻感覺正是時候,這本書就適合現實與理想有衝突的人看吧。幾乎是一口氣把它看完了,發現毛姆真的深諳人性,書中處處精彩描寫,從開始到結束都是高潮。有如感覺在按摩時,按摩師不偏不倚捏中你穴位,讓你感到無比愜意和舒服,恰到好處。


謝朋友邀。很難去評定這本書是傳遞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非要評定個出來,我會把這本書里男主人公,對於女性和愛情的一些觀點,和對家庭應負有的責任,他給出的麻木與無情的態度,算作是負能量存在的。
但這本書真的是值得一讀再讀了解人性的好書。在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其實我的心裡活動和作者一樣,既討厭斯特里克蘭德這個角色,又做不到不去理睬他。當我看到他對他妻子和孩子的無情,還有之後他對他朋友妻子的做為,最後導致朋友的妻子自殺,他無所謂的態度,我是真的無比厭惡這個角色,還有他對於女性的愛情的一些個人觀點,真的覺得他就像個無情的惡魔。

同樣我又欣賞他對於畫畫的執著,一心追求藝術的態度。在他看來,他畫畫是因為他就是要畫畫而去畫的,而不是想從中獲得什麼利益或成就。儘管許多時候他過得窮困潦倒,不被他人理解,但他絲毫不在乎也毫無怨言。而且他也不輕易把自己的畫作示人。最後他選擇去了南太平洋小島塔希提,在小島上結婚生子最後病死。讀到最後我真的是對這個角色又愛又恨。我想在我們的一生中,最重要的東西莫過於就是自由和敢做自己的勇氣,這種自由和勇氣取決於我們自己,可又有誰能夠真正做到如此呢!而這本書告訴了我們這種自由和勇敢,只要我們勇於做出選擇,其實自由便在眼前了。前路茫茫,願你也能依舊勇敢

最後我只想說,怎麼都是人死了,畫作才出名的

趁著我還活著,你們誰看了,點個贊吧


說不出對斯特里克蘭德是什麼樣的感覺。在我看來,性格再怪異不過了,冷漠、輕蔑、無情、偏執,這樣的人對外界漠不關心,只在乎自己的精神世界,難道這就是所謂的藝術家?

我從來沒有遇到過這樣的人,若是遇見了,我會喜歡還是厭惡,會敬佩還是憐憫?還是都會?

月亮和六便士如果是兩個象徵事物,我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六便士。但是誰又能否認自己內心藏著一個斯特里克蘭德呢,在功成名就的四十歲才突然發現內心深處的狂熱,像怪獸一樣像藤蔓一樣不可抑止的生長,纏繞,俘虜你的整個精神和身體,然後叫你從這六便士的世界裡掙脫出來,呼嘯著抓向眼裡的月亮。不顧一切,拚死向前。

這樣的人我是在不好輕易下結論,不論我憐憫他拋妻棄子,惡病纏身,還是敬佩他追求理想,抓住了世界的真相和內心的野望,都是不應該的。

我自然希望未來能夠提三尺劍立不世功,但是卻無法排除確實存在這樣一頭小怪獸在心裡低低嘶吼。

我現在到是很想看看別人是如何評價這本書的。

我們這一生確實要追求某種屬於自己的事業,在遇見它的那個夜晚,策馬揚鞭,隨風潛逃。

是不是呢?


就我個人來說,非常的不舒服。你是天才,你有天賦,而你踩的是普羅大眾的屍體。
就迪爾柯他老婆這件事,這可不算件可以忽略不計的,這個部分佔全文的三分之一。
迪爾柯對他這麼好,都說知音難尋,他就這麼以怨報德?雖然我也覺得斯特里克蘭非常有天賦,印象派中的佼佼者,實在是無法避免他性格上的缺陷。
這個小說看得我非常難受,感覺我真的是唯一的傻逼,大家看的好像都是各種開心。而我是普通人,良知沒有的天才,與我太遙遠了。orz
月亮與六便士,你去追求你的月亮,我借你的六便士,不求你還,但你不能來打我吧?

看得我實在是不舒服,來吐槽一番。。。


當我們想去定義它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的時候,我們就是想定義它的對與錯。

但這世上的很多事,你怎麼定義對錯?對的標準是什麼?錯的標準又是什麼?

從道德角度來說,主角查爾斯拋棄妻子,欠錢不還,蹭吃蹭喝,睡別人老婆,跟別人說,「你以為我他媽的在乎你怎麼想嗎?」是個極其自私、不通情達理的人,他不是個好人。

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他又很偉大,因為他能完全遵循內心的慾望,即所謂的「理想」,不管別人怎麼看,是個非常非常純粹的人,純粹到單純,你又不能說他壞。

甚至是值得同情。

是正能量還是負能量,關鍵看你怎麼定義對錯。


這麼說吧,其實毛姆個人是非常讚賞男主的人生態度的。

所謂月亮與六便士,無非是現實和理想的關係。想做查爾斯的繪畫夢,卻不得不囿於生活的人,太多太多,能夠為理想拋棄妻子,漂泊不定,追上理想的「噩運」,這樣的人,都是有著大勇氣的。

而且是非常純粹的

我想,這也是毛姆想表達的一個觀點,真正有理想的人,都是純粹的。

因為,有「理想」這件事,本身就是一種天賦。

並不是你去追逐理想,而是理想擊中了你,如思特里克蘭德被創作欲攫住,勃朗什被情慾攫住,施特略夫被對勃朗什的愛攫住。「像溺水的人必須掙扎一樣」,追逐理想成為了生存的本能,不瘋魔不成活。

這是一種幸運,因生的純粹而偉大。

理想是把挺牛逼的雙刃劍,你要實現理想,勢必要掙扎著放棄一些很寶貴的東西,很多人就在掙扎的過程中,放棄了。因為我們活不成純粹的人,只要月亮你會餓死,只要六便士你會活得庸俗。若是想月亮六便士兩手抓,又會陷入這樣一個困境——月亮你夠不著,六便士你嫌少。

只有極致純粹的人,才能夠不顧一切去追求心中的慾望。理想在某種程度上就是人的慾望罷了,無論是對藝術,對美,對感情。

對於這樣的人來說,痛苦和快樂都來的乾脆利落,每一種身份都是一種自我綁架,唯有失去是通向自由之途。

但這也是一種悲哀,因偉大而孤獨。

真正有理想的人,從某種程度來說,不是一個「正常」人。

上帝賦予了他超出常人的才華,必定要奪取另外生而為人的必要條件。比如讓貝多芬耳聾,讓莫奈眼瞎,讓草間彌生有精神幻覺,讓圖靈抑鬱,讓太宰治自殺。亦或如張愛玲自己所寫的那樣,「在待人接物的常識方面,我顯露驚人的愚笨」,但「我懂得怎麼看』七月巧月』,聽蘇格蘭水兵吹bagpipe」,「在沒有人與人交接的場合,我充滿了生命的歡悅,可是我一天不能克服這種咬嚙性的小煩惱」。

被上帝選中的天才,自有其痛苦和快樂,而大多數人,不過是最普通的普通人,披著「理想」的外衣,為了養家糊口乃至於榮華富貴罷了。不過我們也大可不必為此羞愧,人生各有選擇,純粹自有偉大之處,平凡也有自己的樂趣。

我們的生活很簡單,很單純,沒有雄心壯志,也沒有割肉喂鷹。

因為平凡乃至於平庸,所以才能夠擁有最簡單的快樂,吃飯喝茶看一花一樹,對痛苦很遲鈍,對生活很滿足。

這樣活著也不能說不是一種幸運,人最終都要歸於塵土,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微信公眾號:funfunfun0113

微博:我不叫樊飯飯


我感覺這本書並不想傳遞什麼能量,正也好,負也好。毛姆更像是在提問題,提的是他自己關心的問題,也是個終極問題,就是人到底是為了什麼而活?怎麼活才算不辜負生命?然後他就寫啊寫啊寫了一本書的答案。但是可能這答案他自己也不太滿意。


什麼正負能量…如:媽媽 他是好人還是壞人


幫你讀書系列:《月亮和六便士》

原創文章首發於微信公眾號(kindle008),更多幫你讀書文章,10分鐘讀完一本好書,歡迎關注。

毛姆的三大長篇力作之一。小說以大畫家保羅·高更為原型,講述了一個證券經紀人,捨棄一切、離開自己的家庭,不顧世俗的看法,掙扎的尋找自己的繪畫夢想。最後 ,他漂泊到塔希提島與土著人一起生活,獲得靈感,創作出許多藝術傑作。

小說中主要人物的性格中,都有自相矛盾的特點。我們既嘆服於主人公的敢於不顧世俗看法的精神境界,又感慨著人性從來不止一面!

複雜的人性,隱藏的內心,到底是不是普遍現象呢?

小說的主人公是查理·思特里克蘭,簡單起見後文稱「查理」。小說以作者毛姆的第一人稱敘述,結合自己所親歷的、從他人口中得知的,講述了一個關於大畫家查理的離奇故事。

查理的原型:保羅·高更
1

查理太太很願意結交像我這樣的作家,她很願意把自己裝扮成上流人物。

當查理太太把我介紹給她的丈夫認識的時候,他不冷不熱地同我握了握手。他是個證券交易所的經紀人,生得魁梧結實,約四十歲,相貌談不上漂亮,五官很端正。看上去他就是一個忠厚老實、索然無味的普通人。他可能是一個誠實的經紀人,一個盡責的丈夫和父親,他事業有成、生活幸福,但在他身上沒有任何特別的

查理看上去很普通,對於一個想在文藝界取得一個位置的女人來說,查理是很難給他的太太增加光彩的。

但查理夫婦的幸福生活卻是讓大家羨慕。他們一雙兒女聰明可愛,肯定會繼承和發揚這一家人的地位和傳統。當他們老去的時候,兒女會長大成人,同樣會事業有成,婚姻幸福。最後這一對夫妻告老引退,過著富足的晚年。這一定是世間無數對幸福而普通的夫妻的故事。

2

然而,很久之後我聽到一個震驚的消息:「查理把他老婆扔下,跑掉了」。

當我來到查理太太家時,她已經哭腫了眼睛,因為過去光榮體面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那天,查理太太的姐姐和姐夫也在。她的姐夫說:「查理同一個女人跑到巴黎去了,一分錢也沒留下。走之前一點反常也沒有。我們收到他從巴黎寄來的信,他說他已經決定不同妻子一起生活了。信寫得非常簡單。除了和別的女人私奔,我想不到其他的解釋。他這樣走了,讓她們孤兒寡母,怎麼生活啊!「

3

後來,查理太太單獨請求我,希望我到巴黎去尋找查理。因為她不放心自己的姐夫,擔心他會把事弄得更糟。

查理太太解釋說:「我們結婚十七年了,雖然我們的興趣愛好各不相同,但我難以置信,他會這樣一走了之。」查理和他的太太是在度假時認識的,一起打網球,一起聽流浪歌手唱歌,逐漸相愛,後來結婚了。他們逐漸富裕起來,就搬到了倫敦市中心,後來就有了這兩個孩子。聽到他們的故事,我真的不能理解查理為什麼會忍心把孩子也拋棄了。

查理太太說:「請您把他找回來 。我不會同他離婚,我要為孩子著想。」出於對查理太太的同情,我答應了他的請求,決定去一趟巴黎。

和查理太太的對話中,我感到了她的不幸。但是也發現,她為了激起我的同情心,很會把她的不幸表演給我看,準備了大量的手帕,要大哭一場。我看不透,她要自己的丈夫回來是因為愛她,還是因為擔心別人議論是非

4

我來到了巴黎,根據查理來信中的地址,找到了他居住的那家旅館。這是一家很破的旅館,並不是想像中那種很體面的地方。我敲開門,通報了姓名後,查理才想起我,把我請進屋。

這是一件很小的房間,骯髒而破爛,完全不像一個攜帶錢財、和情婦私奔的人應該居住的地方。而且我發現只有他一個人,並沒有什麼情婦。難以置信,他策划了一年只為這樣沒頭沒腦的,竄到語言不通的巴黎來。

等我告訴查理,他的太太希望他回去的時候,查理極其冷漠的對我說:「我的太太給我寫了一大堆信來,我都沒有看。事情會過去的,她會慢慢接受這個現實的」。

他坦然承認,這全是他的錯。查理無情的說:「我已經一點也不愛她了,我已經養活了她十七年了,為什麼他不能自己養活自己呢!而孩子們已經過了不少年舒服日子了,這對他們已經足夠了,我對他們也已經沒有什麼特殊的感情了。」

我難以相信他的話,說得這樣令人可惡。我責罵他:「你簡直太沒有人性了。」然而他一點也不害臊:「是的啊,無所謂」

5

查理用鄙夷不屑的神情說:「女人就知道愛情。」。

查理解釋道:「離開根本不是有什麼情婦,而是我要畫畫。我小的時候很想做個畫家,可是父親逼我去做生意。最近一年來,我開始畫畫。雖然現在還不能夠畫的很好,但我將來會學會的。正是為了這個,我才來到巴黎。」

我質疑他怎麼知道自己有天賦,成為畫家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他說:「我必須畫畫,我控制不了自己。雖然別人覺得我的畫是在胡鬧,我一點也不灰心喪氣,別人的意見對我毫無影響」。當他說這句話是,他的言語中流露出一片熱誠,我竟被他感動了。很多人說不在乎別人的看法,但這多半是自欺欺人。

他堅決的說:「我永遠不回去了。讓她見鬼去吧「。我問:「你不在乎別人把你當個徹頭徹尾的壞蛋嗎?」他說:「一點也不在乎!」

一個插曲是,一個妓女竟然主動勾引查理。查理不耐煩地讓她滾開。「這種事叫我噁心。在倫敦要什麼樣的女人都可以弄到手,我不是為這個來到巴黎的」,查理沒好氣的說。

我實在無法再同查理的冷漠抗爭了。在他眼中,世界上其他的事他都看不到,他看到的只是擾動著他靈魂的一些幻景

6

當我試著理解查理的動機時,我覺得他絕對不是一個平常的人。我懷疑在他靈魂深處,深深埋著某種創作的慾望。這種慾望儘管被他的生活環境所掩蓋,但是卻一直不斷的膨脹,直到最後完全把他控制,逼得他必須採取行動,毫無反抗之力。這使得他,拋棄世俗的歡樂和女人的愛情,甘心過凄苦冷清的生活

良心是文明秩序安插在我們內心的一個密探,他高度警覺地監視著我們。一個人只要有半分背離社會原則的想法,馬上就會被嚴格苛責,然後他逼著每個人把社會利益置於個人之上。同時,人們也為自己擁有良心而感到驕傲,對那些不肯受良心約束的人,他們就會覺得怎樣責罵都不過分,因為他已經是社會的一名成員了,絕對沒有任何力量可以造自己的反了。

查理就是一個真正可以擺脫這樣約束的人

7

等我把在巴黎和查理的對話告訴給查理太太時,她很驚訝:「查理結婚以前也畫畫,很難看,我們常常取笑他。要是他真的有才能,我會第一個出頭鼓勵他。如果不是為了孩子,我什麼也不在乎的。」

而當我告訴他,查理在外面根本沒有情婦的時候,查理太太差點從椅子上跳起來。查理太太的姐夫勸她去巴黎找查理,等到他厭倦了畫畫,就會一起回來的。

查理太太說:「如果他真和別的女人跑了,我會原諒他。但現在,我對他就像一個路人似的,什麼感情也沒有了。我恨他,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他了。我真希望他死的時候窮困潦倒,饑寒交迫,感染惡瘡,渾身腐爛。」查理太太這樣咒罵著。

我驚訝於一個溫柔可愛的女性,居然報復心這麼重。當時的我還沒有認識到,一個人的性格是極其複雜的。如果是一個情婦,她還可以與之競爭,而現在和她競爭的,是查理的藝術夢想,她就無能為力了。

然而我清楚,其實查理已經不是他自己了,被一種什麼力量控制住了。對查理的行為用自私無恥來解釋,可能最容易被人們接受了。然而事實上,這等於什麼也沒有解釋。

8

查理太太是一個性格堅強的女人。她告訴人們查理和一個法國女舞蹈家私奔了。這給她掙得了不少人們的同情和名望。這之後,查理太太學起了打字。她把子女交給自己的姐姐撫養,把房子租出去,重新把生活安排好,非常能幹。

五過年之後,她開辦了一家打字事務所,生意很賺錢。但她認為自己謀生糊口有失身份。同別人談話時,她忘不了向對方表白自己的高貴出身,提到她認識的一些大人物,以表明自己的社會地位沒有降低。

查理太太說她現在願意在經濟上幫助查理。然而我知道,這並不是出於她的仁慈心腸。事實上,讓人做出高尚行動的,正是幸福和得意。災難和不幸只能讓人們變得心胸狹小,報復心更強

9

我後來搬到巴黎居住了,通過我的朋友戴爾克,又一次遇到了查理。

戴爾克是一個畫家,藝術水平不高,但很能賺錢,對畫很有熱情,有很高的鑒賞能力。他有些懦弱,向他借錢就像從小孩手裡搶東西一樣,因為他太好欺負,你反而有點兒看不起他。他不斷受傷害,可他的性格又那麼善良,從不懷恨別人。

戴爾克同一個英國女人結婚,他很愛她,認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戴爾克太太很漂亮,但我猜不透她是怎樣一個人,不知道她為什麼嫁給戴爾克。

當我去他家拜訪他時,他熱情極了。戴爾克說,查理曾經向他借過錢,他認為查理是繪畫的天才。而戴爾克的太太好像很討厭查理。

戴爾克帶我在一家咖啡館裡找到了查理。他蓬頭垢面,穿的破破爛爛,而且已經窮到吃不飽飯了。

我請查理吃了一頓飯,他還是像以前一樣傲慢無禮。幾年來,他一直同各種困難艱苦鬥爭,卻毫不以為苦,他完全不關心生活是否舒適。而且他出沒有出賣自己的畫作,沒錢了就去干一些雜活。有時甚至窮得連對他最重要的畫布和顏料都買不起。我感覺他整個人生活在幻夢裡,現實對他來說一點意義沒有

10

戴爾克很欣賞查理的天才,而我並不喜歡查理,卻對他一種莫名的好奇心。我們三個不時的會聚在一起。

一天,,我們發現查理病的很重,發著高燒,已經兩天沒吃像樣的東西了。戴爾克的慈悲心腸發作了,決定把查理接到自己家裡去養病

戴爾克太太完全不能接受,她很討厭查理,也很害怕他。戴爾克不停的懇求她,戴爾克太太都要哭了。最後,戴爾克太太只得同意了,也答應要照顧查理。

就這樣查理搬到了戴爾克家,他的病延續了6周。他能活過來,完全歸功於戴爾克任勞任怨的護理。而查理的態度依舊是那樣令人厭惡的態度,戴爾克對此也從不生氣。戴爾克太太也同樣悉心的照顧著查理,盡到自己的責任。

當查理可以下床走動時,我竟從他的臉上看到了野蠻的慾念。後來,查理竟然佔用了戴爾克的畫室來畫畫,把戴爾克轟出了。好欺負的戴爾克只得到我這裡來訴苦。我覺得戴爾克的境遇是那麼滑稽。

11

有一天,戴爾克跑過來告訴我,他的妻子愛上了查理,拋棄了他,要和查理一起走。戴爾哭著祈求他的妻子留下來,可是她不為所動。 而查理卻說:「她願意怎樣就怎樣,我沒有強迫他。」戴爾克動手要打查理,可是輕鬆的被查理撂倒,他嗚咽的哭起來。戴爾克跪在地上、不顧顏面的求他的妻子。

最後,戴爾克把家讓給了妻子和查理,自己獨自搬出去了。戴爾克說:「我不希望妻子跟查理在一起受罪。如果她愛上查理,不能責怪她。她允許我愛他,這樣我就幸福了。」我覺得他一點自尊心都沒有了,他的懦弱讓我無法忍受。

戴爾克的妻子對丈夫從來就沒有什麼感情。實際上,她的感情只是男人的愛撫和生活的安適,在女人身上引起的自然反應罷了。但是在衝動的熱情面前,這種感情毫無防衛能力。查理嘴唇的肉慾感和身體的強壯,這一切都給人以熱情狂放的印象。如饑似渴的慾念,牢牢的控制住了她。她肯跟查理過苦日子,說明她甘於忍飢挨餓、追求冒險。她對戴爾克那樣無情,心腸冷酷。她的性格複雜極了

最讓我不解的是查理,他毫無心肝的辜負了朋友對他的信任,給自己的恩人帶來莫大的痛苦。

後來戴爾克還不甘心,經常去找他的妻子,希望挽回。戴爾克就是這樣,他有羅密歐的熱情,卻生就一副懦弱的身軀。對美有很強的洞察力(他是最早能肯定查理的畫是傑作),自己卻只能創造出平庸的作品。感情細膩,而舉止粗俗。他有這麼多互相矛盾的特點。

過了好幾個星期,戴爾克突然告訴我,她的妻子死了。原來,查理和她吵架後離開了她,她就喝葯自殺了。在臨終前,她也不願意見戴爾克一眼。她竟為了查理,毫不猶豫的自殺了。而且那天她像通常一樣,洗盤刷碗之後,周密的安排自殺的。她的自制力讓人不寒而慄。

安排完妻子的葬禮後,戴爾克決定回老家荷蘭。戴爾克現在遍體鱗傷。多年來,他忍受的嘲笑已經把他壓倒,妻子的背叛給了她最後一次打擊。戴爾克告訴我,她的父母省吃儉用,供他上學,學畫畫,母親為他的作品而感到自豪。他決定回到老家,在那裡繼續追求繪畫的藝術。我想他會重新幸福起來的。

12

後來我又遇到了查理,我試圖搞清楚他製造一系列悲劇的動機是什麼。他毫無表情地說:「我並不感到內疚。」

他告訴我,戴爾克太太原本是一個羅馬貴族的家庭教師,後來被一個男人拋棄了,她想要自殺時,戴爾克發現了她,同她結了婚。女人就是這樣,可以原諒男人對她的傷害,但是永遠不能原諒,他們做出的犧牲。

查理說:「她開始非常討厭我,這樣讓我覺得很有趣。我對她只是單純生理上的需要。但當她說要和我一起走的時候,我也很吃驚。我並不需要它。事實上,我不需要愛情。一旦我的情慾得到了滿足,就可以專心的畫畫了,我討厭被慾望支配。「

我當然不能理解查理。可是,讓我更憤怒的是:你根本無法使他理解到,他的冷酷、無情讓人有多生氣。一個人真的能完全不理會別人的看法嗎?一瞬間,我彷彿覺得查理是一個炙熱的靈魂,正在追逐某種遠非血肉之軀所想像的偉大東西。

我很意外,後來查理帶我去看了他的畫。我真希望當時就能看出這些畫的美好與偉大之處。他的畫風新奇,色彩粗獷。後來,這些畫大多數都被博物館收買去了,其餘都成了有錢人的珍藏品。現在回想起來,戴爾克真是獨具慧眼。

後來我離開了巴黎,就再也沒有見過他。

查理這樣一個自私、粗野、肉慾的人,反而讓我覺得是一個精神境界很高的人。大多數人會把生活裝點得更加優雅、美麗的那些東西,查理是不屑一顧的,對於名和利,他都無動於衷

13

最後,查理流落到了南太平洋的塔希提島上,那裡風景迷人。在那裡做的畫使他名垂畫史。只有到了那裡以後,查理才找到了適合的環境

我有幸去過一次塔希提島,在那裡聽到了別人講述了關於查理的故事。

第一個給我講述查理故事的是一位船長。船長第一次見到查理是在馬賽的夜宿店裡。當時查理已經山窮水盡,沒錢吃飯了。船長和他一起混跡在各種施捨麵包、留宿窮人的地方。他們為了填飽肚子四處奔波。

後來,他們在一個叫皮爾的人那裡找到了歇夜的地方。皮爾負責給這些流浪人介紹水手的工作,從中賺錢。他們計劃搭上一條去澳大利亞的輪船,然而在轉途去塔希提。後來查理的臭脾氣惹惱了皮爾,他們就被趕了出去,開始露宿街頭。偶爾找個裝卸工的零活干。船長說,即使是這樣,也沒有聽查理抱怨過,每天都活蹦亂跳的。查理正是一個超然於環境之外的人

一次,查理又招惹了皮爾,他們大打出手。查理的臭脾氣上來,打傷了皮爾。皮爾發誓要弄死查理。查理在那呆不下去了。此時,恰好有一個去澳大利亞的輪船招水手,查理便趁此機會來到了塔希提。

查理在塔希提的第一份工作是在植物園裡當監工。可是,一旦他攢夠了買油彩和畫布的錢,他就跑到荒林里去了。

14

第二個給我講述查理故事的人,是我旅館的女主人,約翰太太。熱情好客是她的本性,她收留了查理。

約翰太太店裡有個女孩子,叫愛塔,是土著人。約翰太太發現愛塔似乎喜歡上了查理。於是,約翰太太把愛塔的情況告訴了查理。愛塔在鄉下有一座房產和椰子園,他們可以過自給自足的日子,查理有充足的時間作畫。查理很樂得如此。

事實上,愛塔是真的愛上了查理,而查理只是說:「如果她願意的話,我倒是不反對。」

兩人搬到了愛塔在鄉下的房子里生活去了,查理也很少再到鎮里來。這以後的三年是查理人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日子。查理每天在山裡遊盪,在海邊眺望,在礁石上釣魚,同土著人閑聊。他們住的地方很少有人來,查理平時畫畫、看書,天黑了就同愛塔一起在涼台上看星空,享受這裡的安寧。

後來,愛塔給他生了兩個孩子。查理被問到和愛塔在一起是否辛福時,他說:「她不打擾我,給我做飯,照顧孩子,叫她做什麼就做什麼。我願意生活在這裡,直到死去。」

這裡簡直是世外桃源。查理在這裡得到了同情,可謂是適得其所。熱切的想創造出美的激情使得他不能寧靜,東奔西走像一個朝聖者。當他遠離文明社會時,他終於過得很幸福,單純而簡樸。

15

最後一個跟我講述查理故事的人是島上的一名醫生。愛塔找他給查理看病。醫生無奈的告訴查理,從癥狀看是得了麻風病,而且是絕症。查理聽到這個消息,似乎很平靜。他把自己的一幅畫送給醫生作為報酬(要知道這幅畫,日後價值連城)。

知道消息的愛塔傷心的哭了。查理說:「沒有什麼大不了的。我要到獨自去山裡住。」可是愛塔堅決要和查理生活在一起,並以死相逼。查理的鐵石心腸似乎也被打動了,他留下眼淚。

過了兩年,醫生再去那邊行醫時,去看了查理。當地人都已經和他們隔絕了,椰子園也荒蕪了。醫生去時,看到愛塔正在帶著兩個孩子做飯。查理不想見他。醫生看得出來,愛塔是多麼愛查理。

又過了兩年,愛塔請人捎信給醫生,說查理要死了。當醫生來到他們的房子時,發現那裡已經破敗不堪。醫生進到屋子,被眼前的場面震驚了:查理在房子四壁畫了巨大的壁畫。他雖然對繪畫不在行,但是那副畫震撼了他。壁畫展現的是宇宙初創時的伊甸園,奇妙、神秘、還有美。那是對大自然的歌頌,讓你產生一種畏懼。

他發現查理已經死了。當醫生和愛塔安葬了查理後,愛塔按照查理的遺囑,把房子用火燒得一乾二淨。醫生試圖阻止愛塔,勸她把這麼美的繪畫作品保留下來,然而愛塔堅決不聽。

看來查理終於把他內心的世界完全表現出來了,在這幅巨大的壁畫上,在他生命的最後一刻。他被折騰了一生的靈魂終於得到了安息。當查理看到自己創造的一個新世界時,在驕傲和輕蔑的心情中,他又把它毀掉了。

查理死後的幾年,他的繪畫作品終於得到世界的認可,每幅作品都價值連城。

寫在最後

讀毛姆的小說時,內心總會被一下一下的震顫。我們真的能夠不顧及世俗的看法,追求我們內心的渴望和理想嗎?我想,除了查理,很少有人能做到。

事事要獲得別人的批准,或許是文明人類根深蒂固的一種天性。一般人都不是他們想要做的那種人,而是他們不得不做的那種人。然而,查理就是這樣一個,能夠真正擺脫文明的種種束縛,追求自我和藝術的人。

再說其他人物:查理太太、戴爾克、戴爾克太太。人性是多麼矛盾,不知道真摯中含有多少做作;高尚中,蘊藏著多少卑鄙,即使在邪惡里也找得著美德。

人性從來不止一面。你呢?


我覺得故事無所謂正負能量,只涉及悲喜。

于思特里克蘭德而言,是喜,因為他實現了畫畫的理想,或者說不是理想,是讓他繼續活下去的唯一方法。於他而言,現實的物質包括形而上的精神都沒有意義,他只是單純的想畫畫,不畫就像不會游泳的人掉進水裡,會死。然後他做到了能一直畫畫,一直到死,終成為偉大的藝術家(雖然這對他自己毫無意義)。因此是喜。

于思特里克蘭德身邊的人,是悲,本來好好的家庭被拆散,平靜的生活被打破,心地善良的朋友因為他而遭遇變故、無辜受難。這些平常人跟思特里克蘭德不一樣,他們沒有他的天才,沒有他的對周遭一切的冷漠和自私,他們只是擁有正常人的情感和想要的生活,卻因為與這個天才有交集而沒有好下場。因此是悲。

從藝術文化層面上,思特里克蘭德貢獻了他的價值,從現實生活層面上,他辜負了身邊所有人。我們不能讚美他,因為他給身邊最親的人帶來了傷害,但我們同樣不能指責他,因為他已經身不由己,因為他無奈被賦予了世間罕見的才華。


揭示了人性弔詭中的混亂無序,同時也是一場標榜個性自由的狂歡盛宴。個人認為,是從負能量中衍生出來的正能量。
女人對愛情的虛榮、軟弱、控制欲和得意洋洋;芸芸眾生辛苦於把生活裝扮的光鮮美麗、卻悄悄隱藏羞於示人的狼狽不堪;男人執著於對抽象和理想的艱苦冒險,卻被冠名為「拋棄世俗幸福的自私和悲壯」……
毛姆赤裸裸地揭露人性的原罪,很殘忍,也很深刻。
女人們被動建立愛情的沾沾自喜,很虛偽很可憐,卻不必承受世俗眼光的不堪。你能說,她們沒有獲取自己眼中的幸福?
直視內心的一切真實思想,並捨棄一切去遵循它。表象是不屑一顧、冷漠無情,但卻勇敢地詮釋了「理想主義」。
「他的身體里有一種猛烈的、極具冒險性的、可以壓倒一切的力量,從靈魂的痛苦折磨中,被塑造出來,不期待結果,也不期待被認同。」
破壞世俗的秩序,可能對別人的幸福造成不可逆轉的傷害,卻對「美和理想」的追求更近一步。
「瘋子」同時也是傳奇,這樣的人生值得欣賞和景仰。


眾所周知,此書在豆瓣上的評分一直很高。那麼這本好在哪裡呢?

下面我們先來欣賞一下文中的精彩片段:

1. 有人說苦難會讓人變得高風亮節,其實不然,有時幸福的生活才會讓人的情操變得高尚,苦難在大多數情況下只會讓人變得心胸狹隘,苦大仇深。

2. 我只要瞧上一眼就知道誰是天才,我打心眼裡尊重這樣的人。這是世界上最美妙的東西,但是對於擁有天賦的人來說確實莫大的負擔。我們應該寬容他們,有點耐心才對。

3. 在我看來,她根本就不在乎她的丈夫,我覺得她對他的愛,不過是女性對於關懷和舒適的回應而已,很多女人都把這種感情錯當成愛情。

4. 一個女人可以原諒男人傷害她,卻永遠都不能寬恕他為了她所做出的犧牲。

5. 或許我們下意識地很重視我們影響別人的能力,這個能力則透過別人對我們的意見尊重與否來體現,我們影響不了誰,便會憎恨誰。

6. 即便是女人,雖覺得愛情至上,也會對將愛情視為頭等大事的男人不屑一顧。

7. 作為情人,男女之間的差距在於,女人可以不停的地愛,而男人只會偶爾去愛。

8. 到了這個時候,不管是智慧,還是威士忌,都留不住他。

回到這本書的內容上,它講述了一個這樣的故事:「我」是一位出入文學界的年輕人,在機緣巧合的一次茶會中認識了艾米。

她熱衷於結交文人墨客,能幹又親切,有一雙可愛的兒女,丈夫斯特里克蘭是證券經紀人,老實又勤懇。

看似和諧美好的家庭,卻被突如其來的流言撕碎——斯特里克蘭帶著情人私奔了。「我」受艾米的委託,出面與斯特里克蘭先生談談。原本打算勸他回歸家庭,不要沉迷外面的美色。卻吃驚的發現,艾米的丈夫逃離家庭真正的原因是想要在40歲的年紀重新畫畫。

他拋棄了妻兒、工作、道德,只為追求人們口中虛無縹緲的理想。這位精神有點「不太正常的畫家」在質疑與荒誕中,完成了大量的畫作,終於震懾畫壇卻抱病而亡。

我喜歡封面上的那句話:月亮是那崇高而不可企及的夢想,六便士是為了生存不得不賺取的卑微收入。多少人只是膽怯地抬頭看一眼月亮,又繼續低頭追逐賴以溫飽的六便士?

先說這書是傳遞正能量嗎?是。那麼是傳遞負能量嗎?也是。

先從艾米得知自己的丈夫與情人私奔的消息後,她的第一反應是:「我永遠都不會跟他離婚,請你轉告他,他永遠也甭想娶那個女人。我跟他一樣固執,也不會跟他離婚,我得為兩個孩子著想。」

這話聽著熟悉不熟悉?原來半個世紀之前的歐洲女性,養尊處優的家庭婦女她們也會跟我們一樣害怕改變,打著愛的旗號,堅決不同意離婚。

可是當艾米知道丈夫的出走是為了理想而不是情愛,她的反應是:「如果他真是瘋狂的愛上了某個人,跟她走了,我還可能原諒他。我覺得這事挺正常的,我真不應該怪他,覺得可能是別人把他勾引走了。男人的心腸很軟,而女人又不知廉恥。但是現在的情況不一樣,我恨他,現在我永遠也不會原諒他了。」

細想一下,艾米實際上把丈夫的理想當成精神出軌,把情婦的存在當成肉體出軌。在她看來,肉體出軌可以被原諒,但是精神的出走決得不到寬恕。她認為一個男人放棄好好的工作去畫畫,是十惡不赦的,也從側面反映出,那個時候的人們生活的意義在於社會價值的肯定,而不在於自我價值的追求。

所以斯特里克蘭先生才會說:「我都跟你說了我就得畫畫,這事由不得我。如果一個人掉進了水裡,他游泳的本事是好是壞並不重要,要緊的是他得從水裡出來,要不他就會被淹死。」

要畫畫,就必須逃離妻子,離的越遠越好。

此後,他像著了魔似的躲在一處破敗的旅館畫畫。窮困潦倒時沒錢看病,同是畫家的施特羅無微不至的照料他,甚至接他至家中悉心照顧。卻不想這個鐵石心腸的傢伙恩將仇報,為了從性慾中得到創作的靈感,不惜破壞施特羅與妻子布蘭奇的婚姻。她端莊又溫順,說不上有多美,可是遠看就像完美的雕塑。在創作完後,斯特里克蘭狠心將其拋棄。

布蘭奇失望之極,服毒自殺,草酸灼燒了她美麗的嘴巴和下顎。

全世界都來詛咒這個狼心狗肺的斯特里克蘭,他卻絲毫感覺不到一點不悅。依舊我行我素,甚至去了一個叫塔希提的小島。在約翰遜太太的幫助下,找到了工作,與當地的一位土著女孩艾塔結婚了。

那麼幸福是什麼呢?

對於艾米說,幸福是令人艷羨的中產階級生活;對於施特羅來說,幸福是無條件的縱容布蘭奇、成為母親眼中的畫家;對於恰逢天才少年亞伯拉罕辭職,頂替上去的卡邁克爾而言,幸福是娶到一位年輕漂亮的妻子、年薪一萬英鎊、去昂貴的義大利餐廳用餐。

他們對幸福的定義都建立在社會認知的層面,建立在他人的目光中。而對於斯特里克蘭而言,幸福是不被打擾的創作;對於亞伯拉罕而言,幸福在於能夠維持生計,解決溫飽就很滿足,哪怕是放棄成為專業醫生的機會。

說《月亮與六便士》傳遞負能量是因為,毛姆試圖通過一個敢冒天下之大不韙的偏執狂來詮釋理想與信念的力量,哪怕背棄全世界,只要理想的火花還在,就不能停下追逐的腳步,哪怕在世俗的觀念里,他是一個近乎刻薄、冷血、道德淪喪的「神經病」。

說《月亮與六便士》傳遞正能量是因為,不管是哪個年代,無論愛情、友情、親情其實都是一場博弈。我是愛你的,你是自由的。沒有人能夠替我們感知世界,沒有人能替我們做選擇。如果要做選擇,那必定是出自我本心。人生苦短,如不遵從本心,豈不枉為人。

毛姆很聰明,他像一位手藝高超的廚師,選好了材料,調好了火候,準備好了餐具。甚至是菜單都寫好了,你安靜的坐在桌前,還沒開動,也不知道好不好吃。

他手法純熟,上菜很快,不耽擱,不故弄玄虛。

你是南方人,不吃辣,這菜卻火辣爽口;你是北方人,愛吃麵食,這主食卻是米飯。

所以你問我,他廚藝好不好。

我不知道,我只知,你喜歡什麼,便吃什麼,故而熱衷什麼。

一本好書的意義在於,從來不告訴你固定的答案。要想知道結果,你自己去找,好與壞,你自己看著辦。

人性的複雜與微妙你自己去體會,貪婪與剋制、善良與刻薄、精明與端莊,你自己去看,看得到什麼就去接受什麼。

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是活在社會價值體系中的,年少時是優異的成績、成年是一份令人艷羨的工作、成家後是擁有美滿的家庭。

社會總是教會我們如何風光,卻沒有教會我們如何應對黑暗。好像每個人都戴著完美的面具,天黑時舞會散場,無人時才敢取下臉上的面具,偷偷瞧一眼鏡中的自己,彷彿有些滿目瘡痍,連自己都不認識自己了。

你的熱血、你的青春、你的執念,沒有人會關心,大家關心的是你的財富、地位、名望。你也曾為年少的夢想掙扎過,但社會好像不怎麼認可這一點。他們戲謔的說:「年輕人嘛,難免折騰點。」

但是,你不要因此放棄。

我們不一定要成為一個背棄全世界的人,但是不能成為一個背棄自己的人。

在複雜的世界裡,保護自己,豈止是多賺點錢、多撈點利、買個大房子、娶個嬌妻,是永葆初心、堅持信仰、成為自己。

你,從始至終都是自己的,先為人,再而為子、夫、父、友。


推薦閱讀:

負面情緒應該發散出去還是自我消化?
跟一個負能量的人談戀愛是什麼感覺?
非常容易受環境和周圍的人影響的人,如何避免負能量?
一個28歲的男人依然窮困潦倒該怎麼救?

TAG:人際交往 | 社會心理 | 正能量 | 負能量 | 月亮和六便士書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