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沉默的羔羊》中、漢尼拔聽完史達琳幼年農場經歷後,為什麼流了眼淚?

而在《漢尼拔》的結尾處、他是傷害了自己也沒有傷害史達琳,他愛她嗎?


謝邀。

這個問題還是我本人來回答比較好。


我出生在中歐,小時候在立陶宛長大。
在雖然說關於我的姓氏,最早可以追述到文藝復興時期的佛羅倫薩,然而在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歐洲,我的家族並不算鐘鳴鼎食,也不是王公貴胄。
自啟蒙運動以後,皇冠紛紛落地,貴族這個詞在提倡法治,民主,自由,平等,博愛的歐洲,就不再是褒義了。
不過,憑藉家族血脈的關係,多年來積攢的一些門路和營生,以及祖上流傳下來的古堡、莊園、金銀細軟等資本,還是勉強能幫助我們維持日常的開銷。我總是和妹妹,爸媽在一起,家裡有女傭,車夫,廚師,園丁,生活幸福美滿。
整個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因為積累殷實,經營得當,我們幾乎是很順利的挨過了戰爭最艱苦的歲月。
有父母很好的庇佑,我不用為生計擔憂,但是我最在乎的是我的妹妹。她很可愛,從小和我一起長大,我們常常在我家城堡後面的湖邊玩耍,和我關係很好。

戰爭末期,蘇軍反攻,德軍,尤其是黨衛軍潰不成軍,聯合地方叛軍燒殺搶掠。

每次在戰爭和災禍來領前,我們總是能得到通知,提前搬到鄉下木屋避難。
當然也有傭人會將我們出賣,不過他們也是有底線的,只是為了訛詐一些錢財而已。
不過一切總都還好。財產損失很多,但爸爸,媽媽,妹妹,車夫都安然無恙。

戰爭末期的一個寒冬,我們再一次搬到木屋,蘇軍發動了具有壓倒性優勢的大反攻,摧枯拉朽,德軍潰不成軍,一邊抵抗一邊撤離,戰爭就要結束了,或者說,和平和安寧就要來臨了。

我們剛到木屋的那天,德軍正在大潰敗,蘇軍一輛T34趁勝追擊,路過木屋,來到我們家的水井前,用發動機帶動水泵,給水箱加冷卻水,木屋前的空地比較空曠,停在這裡落單並且毫無掩護的坦克不巧被擔任空中支援的德軍斯圖卡發現,兩者火拚。
蘇軍坦克手雖然頑強抵抗,將斯圖卡擊落,但自己也被航炮打死,德軍飛行員墜毀時魚死網破,駕駛飛機一頭撞向坦克。

他們全都死了。
此外,混亂中,站在木屋門前的我的父親為掩護母親而死,母親為了保護我和妹妹,因為後來的彈藥殉爆而死。
就死在了我和妹妹眼前。

冬天非常冷,木屋裡什麼食物都沒有。我和妹妹依偎在一起取暖,不知道在沒有什麼食物的情況下,我們還能支撐多久。

就在我們快要不行了的時候,一群牆頭草,就是納粹佔領家鄉時投靠敵人的叛徒,再一次叛亂,槍決了受傷的黨衛軍軍官,扒下他們舊主子的皮衣,勳章,手錶,魯格手槍,連戒指等個人財物都不曾放過,往西逃串。

在路上,他們遇到了我們家的車夫,豺狼的嗅覺是很靈敏的,他們從車夫那裡知道了木屋的信息。
大雪封山,彈藥不足,攜帶大量戰利品,為了暫時躲避風頭,他們打算到這個隱秘而相對安全的地方修養生息一段時間再走。

「客人」們如期而至,反客為主。
最初他們對我們是很客氣的,在搜颳了家裡僅剩的一點金銀細軟以後,便在木屋裡常住下來,每天通過車載電台了解戰況,伺機而動。
然而,食物很快就用完了。在這麼冷的天,清淡的羅宋湯是養不活四五個成人和兩個小孩度過一周的。

更糟糕的是,他們發現我的妹妹患了結核,活不了太久,並且可能會傳染所有人。

他們很善意的和我商量,給了我一個看上去很理性的方案......可以避免疾病蔓延,也可以避免大多數人被餓死。

我是不同意的,但是,我也無能為力。

有一天,他們打暈了我,當我醒來,妹妹不見了,家裡多了肉湯,外面的院子里有屠宰的痕迹。

並且,他們也喂我喝了湯,讓我能挺到被後來趕來的蘇軍發現。


在我還是一個孩子的時候,失去了雙親,我想著保護我至親至愛的妹妹,然而我卻沒有能力。

那麼克拉麗絲呢?
她幼年先失去了母親,然後又失去了父親,而作為警察的父親,是在堅守自己職責,或者說,在克拉麗絲看來是堅守正義的時候慘死的。

當她孤身一人呆在農場里的時候,顧忌的不是自己可憐的孤兒的命運,同情的卻是那些待宰的羔羊。這就好像他那個與社會格格不入,堅持原則,最後寡不敵眾的父親一樣。
這就是我認為她的父母與我的父母一樣,都像深沉的鷂鴿的原因。

雖然克拉麗絲不得不依靠羔羊的死亡長大,就像我不得不依靠妹妹活下來,然而這份憐憫,似於我,高於我,我感覺到有一個靈魂和我的靈魂如此貼近。我們是一樣的原罪,我為此著迷不已。

我沒有能保護我的妹妹,她沒有能保護好羔羊,但是我們都抗爭過了......
克拉麗絲就是我靈魂的另一半。

我的眼淚,是遇到知己時激動的眼淚,是看到自己過去時震撼的眼淚。是知道這世界上還有像妹妹一樣,值得我留戀的人的驚喜的眼淚。

以上。

PS. 我並沒有逃跑,為了過審,導演無奈給了你們一個離題萬里的結局,如果你們看看原著,就會知道,最後在阿根廷,我和克拉麗絲幸福地生活在了一起,相互治好了對方的心病——她填補了我心中永遠缺失的那個需要我去呵護的妹妹的角色的空缺,而我填補了她心中永遠缺失的那個可以依靠的父親的角色的空缺,我們的身心至此完整,羔羊已經停止尖叫了。

Tata.

最後不得不加一句破壞氣氛——

以上內容,均改編自小說《漢尼拔》,及電影《漢尼拔崛起》,純屬虛構。
尊重版權,反對暴力,純文學作品,僅供娛樂,請勿對號入座。

微博:http://www.weibo.com/u/2523764840?is_all=1(漢尼拔萊克特醫生) 專欄:http://zhuanlan.zhihu.com/TheWorldOutside (外面的世界)已授權「維權騎士」對本人在知乎發布的所有文章的版權侵權行為進行追究與維權。


我想應該是震撼與感動,他以一副閱盡人間百態的姿態去揣測她的童年創傷無非來自於性侵或虐待或貧窮。而她卻因生命的被屠殺而傷心,想要拯救待宰的羔羊,以一種極堅韌的姿態成長,同時又隱隱散發出聖潔的光輝,這種人性之美一定勾起了他的某些回憶。


漢尼拔作為一個專業的頗有建樹的心理醫生,自認為可以看透所有人的內心。他以為史達琳內心童年的陰影一定來自於受到的傷害,而沒有想到她的童年陰影、她內心的魔障竟是因為一次失敗的拯救,而且拯救的對象是一隻羔羊。

漢尼拔的眼淚應該是感動吧,為了這個倔強堅強卻又善良的姑娘,為了這份不曾被污染的美好。

也許他想到了少年時戰爭中被士兵分食掉的妹妹,他一定也理解那種無力感,那種無助與絕望。如果當時有一個士兵像史達琳那樣善良,那麼,他的妹妹也許就不會死,起碼,不是以那樣的方式。

我還是認為漢尼拔是愛著史達琳的。

他總是說,世界有了史達琳會更加有趣。在漢尼拔眼中,史達琳是不同的。

在影片三分之二處,漢尼拔和史黛琳在遞文件的時候,漢尼拔對她有一個手指觸碰的動作,這也是兩人在電影中唯一的一次肢體接觸。

這個動作和米開朗基羅的油畫《創世紀》的場景很像。(畫中內容定格在上帝的手指即將觸碰與亞當手指相觸的瞬間)

《聖經》中的一句話,上帝的手指和亞當的相觸,從此人與神的靈魂貫通了。(大概是這個意思的一句話)也是在暗示漢尼拔想要和史達琳靈魂共通。


史達林內心有兒時的羔羊在尖叫,她無法讓自己的內心得到平靜,那種夢魘般纏繞她讓她無法釋懷的情緒,反而使她積極努力,韌性的生長,以救贖兒時那場失敗的營救。

漢尼拔也同樣有類似的夢魘,就是他沒能保護自己的妹妹,讓自己的妹妹成為了眾人的肉湯。他覺得是自己的錯導致了妹妹的慘死,他也想救贖自己,但他不同於史達林是通過抓住水牛比爾來救贖,他是通過殘忍的殺害他人來救贖自己。

所以,在史達林向他訴說自己的經歷時,他在史達林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妹妹,也看到了他自己。

電影中,漢尼拔與獄卒談論史達林,看她照片,給她寫信,想想我們愛一個人的時候,見不到對方時不也是這樣子來想念的么?漢尼拔是個有仇必報的人,他殺死舉報和虐待自己的警察,而他也逼迫欺負史達林的官員吃自己的腦子。最重要的是,他們倆可以使彼此的內心安寧,這對於各自心底都有羔羊的尖叫的二人來說太重要了。

原著的結局就是二人遠走高飛,只是電影沒選擇這個結局罷了。


悲天憫人,可為神。


此回答夾帶大量私貨。
personally,這個電影是有宗教寓意的。

反對將漢尼拔這個角色凡人化,說是因為童年沒有保護妹妹所造成的虧欠之類的答案。這樣簡直太貶低漢尼拔這個形象了。我沒看過小說,感覺沒有必要去看把漢尼拔人化的任何東西。我喜歡的只有《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之後的《漢尼拔》《紅龍》與《沉默的羔羊》相比,簡直是狗尾續貂。

上帝將人類比作他的羔羊,卻聽不到羔羊的哀嚎,牧羊女以殉道的姿態拯救上帝的冷漠。
醫生高智,全能,是上帝的形象。
按照聖經的說法,人類是上帝放牧的羔羊。
你們以為如果真的有一個全能全知的神,神會愛世人么?
在神的眼中,我們只是他放牧的羔羊,無知又無禮。
在電影里可以看出,醫生是從一種審判的視角,選擇他要吃的人。
然而克拉麗斯在醫生的畫里是牧羊女的形象。
雖然牧羊女並不是全能全知,可是她不顧一切得想要救贖被審判有罪或是無罪卻待宰的羔羊。純潔良善又富有憐憫的牧羊女明知在上帝面前,自己所能做的微不足道,卻還是希望能夠憑藉一己之力拯救那隻求救的羊羔。徘徊在荒野的牧羊女,凄風苦雨中徘徊無助的牧羊女懷抱著她(他)的羔羊。這不就是救世主耶穌的形象么?
牧羊女拯救羔羊的原因,難道是因為自己的良善么?她難道可以清晰得描述自己為什麼這麼做么?她無法陳述自己的原因,可是上帝知道,這是出於一種名叫「憐憫」的情緒。這是一種上帝不可能產生的情緒。牧羊女可以獻祭她自己的生命,只是為了拯救這一隻上帝眼中微不足道的羔羊。
人類即便再智慧有力有禮,也不可能超越上帝。
可是在人類懂得了憐憫和殉道之後,上帝終於俯下身,溫柔得撫摸著牧羊女在荒野孤獨徘徊的身體,被暴雨和淚水澆透的身體,為這卑微的勇敢和超越自身的憐憫流下了眼淚。
上帝為殉道的牧羊女流下了眼淚。

其實我個人一直不太認可《漢尼拔》最後,醫生切下自己的手保護克拉麗斯的行為。上帝會為牧羊女哭泣,可是上帝會傷害自己保護牧羊女么?當然,可以理解成牧羊女共情了上帝,上帝也有了憐憫。不過,我個人還是不太願意接受。《紅龍》簡直就是對《沉默的羔羊》的惡劣消費,不過還是有一句話很戳中我的,you owe me awe. 想想,是不是所有owe him awe的人,都被烹了呢~[微笑臉]

@枯骨暗夜候多時 的回答我很喜歡。悲天憫人,可謂神。當愚蠢無知的人開始懂得悲天憫人的時候,人類就不再是上帝最初創造的樣子了。


聽著史達林的故事,萊克特想到了自己,自己的童年。有多長時間萊克特沒有流過眼淚了?上一次流淚又是為誰。已經沒有心的人只有無盡的痛苦和偶爾的滿足。看到了對方,意思到她就是我生命的答案,是漆黑道路上的亮起的微光。多年未見的喜悅真實的發生了,眼淚就這麼流了下來。
如果說史達林和萊克特之間有救贖與被救贖的話,被救贖的一定是萊克特。tata h


因為他與女警察年幼時有過類似的經歷


善惡在博士的心中我感到無從分辨,克拉麗絲身上人性的光輝自然可見,但我並不覺得憑此可以觸及博士的心湖。
真正讓博士感到特別的、觸動的是博士記憶、內心深處的那個小女孩(被殘忍屠殺,博士本人亦食之肉的妹妹)復甦了,投影是有著羔羊經歷的克拉麗絲,而且克拉麗絲個人的資質使得她終究可以取代妹妹,博士人生中的靈魂伴侶終於到來。


深夜來聊這個嚴肅的話題。
我也是漢尼拔的粉絲。
但是,我卻不認為漢尼拔愛上了女主。
我看到的是一種被關懷的溫暖。
很多人都認為拔叔是因為妹妹的緣故對女主有一種知己的感覺。
而我卻看到了~拔叔是作為羔羊被女主的目光所拯救。
其實,妹妹的死最多不過是死亡,像拔叔這麼高情商與高智商的人完全可以讓理性遏制感性,使自己過得很正常,就像是一個正常的教授。


然而,拔叔並沒有。
因為,拔叔他判定自己有罪,他的理性告訴他,他要贖罪。他還要使世界為妹妹的死贖罪。
在某種意義上,拔叔彷彿也在背負著十字架。
不過,耶穌是在肉體上傷害自己,精神上拔高自己。
而拔叔卻是用精神贖罪,用肉體享受。
這樣的贖罪的方式,也正是體現了當下基督和世俗之間的變異。

拔叔對女主的淚,正像是走失的羔羊終於回歸牧羊人懷裡的委屈與安心。
當然,拔叔不是耶穌,女主也不一定代表著上帝。
我一直對聖母瑪利亞感興趣,瑪利亞可曾給過耶穌什麼樣的安慰呢?在耶穌被世人誹謗判罪時,瑪利亞會默默哭泣嗎?
因為她不是上帝,她無能為力,只能看著世人吃她的孩子。


流淚大致有3種原因:
第一種是淚液分泌過多,常與角膜、虹膜、睫狀體等組織遭受病變的刺激有關;煙塵和化學物品刺激所引起的流淚,也屬此類;
第二種是由於淚道系統阻塞,正常分泌的淚液不能順利排入鼻腔,以致反流溢出,臨床上可用淚道沖洗的方法來證實;
第三種是由於下瞼外翻,淚小點不能緊靠在淚阜上,使淚液的毛細管導流作用遭到破壞,淚液不能由淚小管進入鼻腔,因而外溢。這種流淚,主要發生在眼輪匝肌張力減低的老年人和面神經麻痹眼瞼無法閉合的病人。

轉自互聯網哈


去看一下《漢尼拔崛起》就能大致明白了,這本書介紹的是漢尼拔童年和青少年時期的經歷。


說真的,漢尼拔就是有點兒瘋,雖說小說里也說了任何的測試卷都測不出他來,因為他深刻的明白每一題的意圖,所以就故意做各種答案給他們,為的是調戲這些測試他的人,讓他們得不出任何有意義的結論。

然而這並不代表他的精神狀況就沒有任何的問題。而一個精神狀態有問題的人到底為什麼會流淚,我認為對於普通人而言並不特別重要。

漢尼拔很輕易的就理解了隔壁犯人殺死生母的動機:那個犯人把母親的頭顱擺在了教堂的祭台上,是因為他是非常「虔誠」的信徒,他聽說我們應該把自己「最珍貴的東西」獻給主,於是他就很認真的把母親的頭顱給了主,那是他認為自己最珍貴的東西。

對於普通人而言,不要輕易去嘗試去理解一個精神顯然有嚴重問題的人的喜怒哀樂。因為等你特別發自肺腑感同身受的去理解了,自己的精神狀態也會有點堪憂了,哪怕是小說里的劇情也是一樣。

除了最最顯而易見的復仇之外,其他情況下的殺人沒有一丁點兒的正當可言,就是不可以被原諒,也完全不值得同情。

這一點上我非常贊同我國著名犯罪心理學家李玫謹在一篇採訪里說公眾的話:生活不幸的人有很多,但不是人人都會去犯罪。


因為太懂你的痛,卻只能看著你痛苦在回憶里,無法穿過你的魔障在那個時候抱抱你,這種心疼,無關風月。


沒有過牧場生活的人,習慣將羊羔定義成「溫馴,綿軟,潔白,聚群而居」的生物,尤其在駕車經過一大片草場時,遠遠望過去,一片乳白色的,圓滾滾的,有著美好胴體暗喻的肉體,這種定義便在腦海中一遍遍加深。
現在讓我們來以某種上帝視覺來定義未開化的人類,它們是「順從,無知,樂於傳播謠言」的動物,而開化是人認識到自己作為「羊」的境遇的過程,人沒有產生「羊」的意識前,「牧人」也沒有誕生。也就是說,一部分人作為「羊」覺醒,而另一部分走到了與他們對立相融的那面上。
開化引發神的憤怒,於是女人在血污中掙扎,直到她的子宮只余形體而無生理的意義。男人在慾望中煎熬,哪怕他的陰莖不再能勃起。將視線轉向羊羔呢:它們是豐腴的?是和順的?是潔凈的?不,如果你站到一群羊中間,會在它身上看到糞便,泥土,枯葉,蠅蟲,它同類的血。
人從一個承載混沌意志的潔凈容器,進化成了能審視自身的物種(而非動物)。對羊羔的同情,是對人類自身命運的同情。
拿我自身有失偏頗的舉例,在過去十幾年裡,我一直有著「有些人生性…」這樣的認知。但在認識自我中,我開始否定這個觀點,並且發現,大多數人都可以解構成矛盾又互不相干的幾部分,三稜鏡中每一面都是我,每一面又都不是我。
我發現自己道德觀念淡薄,或者說傳統的道德標準對我的約束力並不高。譬如對現存婚姻制度的抵制和懷疑讓我無法成為合格伴侶,每當做一件事時,我會覺得與能最大程度發揮其價值的人做,比受道義挾迫和伴侶做更好,包括做愛。而我卻無法如人所願因此自我譴責。於是當他人有指責我的需求並希望得到我的回應時,往往認知的不一致導致了對方的惱羞成怒。
所以我無法如查拉圖斯特拉說出:「我不要做牧人,不要做掘墓者。」這樣的話。我渴望成為經驗老道的牧人,並且擁有聰敏而不自知的羊。這聽起來恬不知恥。但我必須承認這部分思想的齷齪,正如我承認我其他的齷齪一樣。
我從「純潔,乖巧,善良,聽話」這些別人賦予的令我困惑的定義里,反覆的思考並嚴謹的去否定其中的一部分,再將薄薄的紙面豎起來旋轉,得到一個立體的形象。在這個過程中有自我的犧牲,也有對他人的掠奪。而在切膚之痛中,我得以保持清醒,警覺。
將自己與羊對立起來,受到群羊的譏諷,擺脫羊的思想,馴服羊,便能成為牧人,而再進一步,則需要驚人的意志力,不執迷於唾手可得的權勢,不在羊的供奉中忘乎所以的享樂,不揚起手中的鞭子施行奴役,便能做成極少數人的所達成的事業。
他們在一片泥污中抱起因雨夜驚慌迷失的羊,脫下袍子捨去了牧人的身份。
比如史黛林。
比如漢尼拔。


俺不是學心理的,但是卻喜歡心理分析...... 首先,最重要的一點,史達林引起了萊科特博士的興趣,不論是美貌還是才智,所以萊科特博士真心的希望了解史達林,而不是像對待其他人一樣不肖一顧。 萊科特博士在分析史達林的時候將自己想像成小史達林,隨著史達林的描述將讓自己設身處地的體驗小史達林當時的感受,我估計這算是心理分析的一種方法吧。 再來,是我猜的,萊科特博士很少接觸像史達林這樣純粹、正直、有正義感的人,所以他從這個純粹的靈魂中感到了美好還有.......愛情。說白了就是現代版的美女與野獸,但是當美女與野獸接吻後,野獸沒有變成王子,而是美女認可了野獸的生存方式,心甘情願的與野獸一起生活了。
電影《漢尼拔》的結尾和小說是有出入的。小說中萊科特博士和史達林比翼雙飛了,最後吃人腦的晚餐也是在一種溫馨浪漫的氛圍中進行的,並且在晚餐過程中萊科特博士完成了對史達林內心的解放(洗腦?.....),並且在一種香艷的劇情中結束了晚餐。 所以是的,萊科特博士當然愛史達林,並且最終,史達林也愛上了他。


有人說漢尼拔沒有流淚。從字面意義上,嚴格來講的確不算流淚。
如果我是漢尼拔這個食人魔的話,出現這個表情,一定是收到了極大的觸動。
如果是我,一定會想念clarice,想和她永遠生活在一起,這叫不叫愛呢?


額 結局是 漢拔尼犧牲了自己么 我看到的是他逃出監獄了啊


雖然不了解背景,但感覺是感同身受。


1.Starling沒有救到羔羊,Hannibal沒有救到妹妹,Hannibal聽到Starling的童年經歷想到了自己:
2.為Starling的善良所感動


小時候,壞人拉走自己的妹妹,妹妹喊著"漢尼拔",妹妹被煮著吃了


流下了感同身受的淚水


推薦閱讀:

有哪些電影鏡頭,讓你特別特別感動?
如何看待《悟空傳》改編成電影?
有哪些质量很高的冷门电影?
《浪客劍心京都大火篇》最後是誰把劍心抱走了,這個人是什麼背景?
怎樣才能寫好影評?

TAG:電影 | 心理學 | 影視 | 影視評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