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師不想干建築了,應該如何創業?

我是一名女建築師,設計院從業五年。在萬眾創業,全民創新的浪潮下,最近也有點蠢蠢欲動。況且現在地產行業已經從黃金時代變成青銅時代了,資源緊縮,市場冷淡,市場上需要大建的活兒越來越少。感覺薪水和職位的增長在一定時間內較難達到自己的預期,真怕有一天行業就倒閉了,只能悲催的被失業。於是萌生出了想做些別的事情的想法。優勢是學設計做設計多年,腦洞開得還是比較大,思維發散能力較強,有創新意識,同時對各種事物的美感比較敏銳,人脈也相對可以。可是,作為一個多年的工科生+半個藝術生,在創業類型,資本市場,運營模式方面,卻處於未開蒙的狀態,空有熱情然而一頭霧水。跪求各位大神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完全不介意跨界,資金有限,可以跟幾個朋友一起),或者推薦一些創業前期需要看的書,以及必須了解的知識?


無意中發現這個問題的,我是一個建築師,同時也是一個創業者。

我是一個在省的國企設計院工作的建築師,很明顯的感受到了今年公司業務量的下滑,和趨於零的新員工招聘。當大家都在感嘆時運,唏噓未來的時候,在這樣的氛圍下,我並不感覺到害怕,甚至還有些欣喜,因為我可以有更多的時間干別的事,而且早在5年前我就開始了準備。

當時我在設計院懵懵懂懂的時候,和大家都一樣認為建築就是我的生命和全部。瘋狂的工作,瘋狂的學習,生怕自己掉隊。但是有一天,我發現我的30歲、40歲、50歲樣子的人就坐在我的前面,後面,左面,右面,我的心開始發涼了。他們和我一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工作,畫圖、做項目,解決一個又一個建築的問題,而且大部分人都還是很優秀的才能走到今天。這時候我開始自問,這樣的付出到底值不值得。

彼時我開始閱讀一些財經類的書籍,希望能產生一些被動的收入。因為我發現一旦我停止工作,休息一段時間,我的收入就會有影響,很多跟著的項目都會中斷,甚至易手。

我曾經的老大告訴我,設計院就是一個熬的地方,老人熬不過新人,新人就可以上了。怎麼說呢,感覺大家都挺累的。


建築設計市場的一些問題

從市場的角度上講,我認為建築設計市場(相對於一般的設計院而言)有幾個問題。第一,風險性,很多有利潤的方案類的工作基本都是為了給後面的初設和施工圖做鋪墊。即使這樣,你做十個項目,最多有一兩個是靠譜的(其中五、六個是給老大做順水人情),所以大量的人力資源會耗上去。一些新員工基本都是被領過去畫畫分析圖,做做文本,工作量其實蠻大的,但是卻收入平平,也學不到什麼東西。

第二,資金鏈周期過長,很多項目的收費基本是熬完一個階段才能收費,下面的小弟才可以分錢。而現在市場,因為房產商的謹慎,建築設計的周期其實相當長,半年能做完一個已經是很不錯了。所以在這麼長的周期里,你只有賠上自己的青春,賠上寶貴的時間,你會害怕自己跟這麼久的項目會跟丟,甚至來了更好的項目,你也不一定敢去接手,這麼大的付出,我不知道收穫或者方向是否值得。我個人覺得有點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意味。資金鏈周期過長,對於企業而言不是好事,吃虧的還是下面做事的人。曾經有同事五年前的設計費到現在都還沒收到,算上通貨膨脹,不知虧多少。


想創業?

所以我在想我能不能成為一個不受限制的人,我能不能掙脫這個枷鎖。帶著這個目的我開始探索創業。

設計院想創業的人,就我了解,大部分人因為受職業的熏陶,都是理想主義者。比如想開咖啡吧的,開酒吧的,做客棧的,開花店的。。。他們大都是看重設計,或者看重消費環境,或者看重某種思想,卻從沒從一個合理的賺錢的角度來思考這個創業的問題,很少有人成功。不過做結構的都還比較務實,相對建築的人而言成功的比例會大一點。

曾經有一個建築的朋友告訴我說他想做客棧,我說怎麼賺錢?他說首先要設計好,做出好的作品,自然而然會有人來消費的~怎麼說呢?還好他沒投錢,不然肯定完蛋了。

建築設計的紅海

我個人覺得未來應該有一個拐點,大量的建築師在市場的作用下將會被淘汰。

當然我們的領導是穩賺不賠的,為什麼呢?一般的設計師都是做多少項目,拿多少錢,沒項目做不能怪領導,只能怪市場。所以,按這種邏輯,大家可以想像再過兩年項目極少人極多的時候,設計院將會發生如何的慘烈的內部鬥爭,大家都指望著這個手藝養家糊口,很多畫施工圖的老建築師更是。

從市場的角度上來講,建築設計已經進入了慘烈的紅海階段,投標的朋友們應該知道現在市場爛價的現狀。當你咬牙切齒的報了一個價,卻發現有人比你更狠,只有你一半的報價,你都想不通怎麼可能操作的下來,但是這種事每天都在發生。甚至無奈的是有些建築界的大佬呼籲,大家應該聯合起來抵制爛價,我只想說理想是好的,但是得遵從市場規律。(個例不說,確實在浪潮中有人做出了自己的高端品牌,可以繼續瀟洒。)

在紅海中,每個產業的界限和競爭規則為人們所知。在這裡,隨著市場空間越來越擁擠,利潤和增長的前途也就越來越黯淡。殘酷的競爭也讓紅海變得越發鮮血淋漓。

建築設計市場符合每一個紅海市場所描述的標準,而我們的老大們依然按照老套路來,只是想著如何節衣縮食,卻從沒想過要怎麼樣才能再畫一個餅出來,說實話大部分老大也想不出怎麼再畫一個餅。反正他們是沒有生產壓力的,而且在該賺的年代也賺的差不多了。

尤其是國企,有一個致命的弱點,招人只能進不能裁。什麼意思??也就是人只能越來越多。而這種情況是不符合一個企業的正常發展的。當一個企業利潤不足以支出成本的時候,尤其是我們這種大量依靠人力資源獲取利潤的企業出現業務量急劇下滑的時候,當務之急就只有是裁員,以保證企業的正常收支。(也聽說一些私企開始裁員了。)

當然裁員對員工是不公平的,我們對於公司企業是有貢獻,也耗費了大量的時間來做這件事。你可以從讀大學的時間算起,一個建築師要多少年才能培養出來。而建築師除了要做生產,還要養一堆的後勤部門人員,這種負擔是非常重的,並且直接導致企業的成本增高。


混飯吃也沒飯?

如果我們每天都還是想愁著怎麼能混飽飯,找一個穩定的工作的話就要小心了。因為未來當大家都餓紅眼的時候,這種時候是不會有人管你同事、曾經的親密關係的,惡性競爭將從企業外部進入到企業內部。如果這種時候你受不了怎麼辦??自己走唄。沒人辭退你,但是你待著沒收入,沒進步,能怎麼著。一些企業的高招就是,不明說要不要你,卻讓你自己走。如果有朋友進入到這種模式的話,就要小心了。


怎麼辦???

可以開始思考自己的下半生了。

我是走了做生意的道路當然也還沒辭職,也還有事做,不過我覺得意義不大。知乎上,關注創業和營銷話題的人可能會了解我多一點。

一開始我也是很艱難的,當我學會很多商業知識以及經歷很多挫折的時候,我把這些知識與曾經的建築師生涯結合在一起,發現居然有了新的突破,我可以擁有比別人更多的優點和關注點。

我發現我的營銷知識居然比建築知識還多的多,我發現我對於市場的嗅覺開始敏銳。我發現開始思考很多自己資產配置。我發現目前建築的工作終究還是屬於被僱傭者,大家的思路始終是怎麼把工作干好,怎麼找到穩定的工作。

我不鼓勵即使換一個行業也是奔著打工而去的目的,要麼你就徹底跳出打工仔的圈子,要麼就伏著等機會。我為什麼想要跳出來?不是因為我的工資或者環境,而是因為我不想做一個打工者,我想為自己而活,我認為這種工作不是事業。

在設計院學到的東西
最近在反思自己的職業生涯,因為是建築師的緣故,在工作初期會遇到一些千萬級及以上的老闆,或者各種領導階層,我沒資格成為他們的朋友,但是我可以從他們說話、思考的方式,學到很多東西,所以我建議剛畢業的年輕人如果家裡背景不是太好的話,最好去一個好的國企或者大型企業上班,居移氣,養移體,時間久了自然會對自己有所侵染。
首先在建築道路上面的磨練,我又學會了對美的看法,對實際問題產生且解決的方式,不會像從前一樣刻意的創造一些想法,一切都要落地。這對我的創業是很有幫助,我很多朋友同學提到創業就是想開酒吧或者咖啡吧,或者書吧,搞的很小資,但是我認為創業的目的首先是賺錢,還是那句話不合理的東西不適合存在。
其次,我學會了準確,且深入淺出的表達自己。很多小老闆你告訴他專業的知識,他是不懂的,怎麼形象的說明問題十分重要。大家看我寫的東西,會很容易就理解一些所謂的高深知識。
而準確性,文章也好,說話也好,可以看看高手的表達,一般高手都有很強的邏輯性和直入關鍵點的表達能力,而且厲害的人,第一面的第一句話就可以牢牢的把你勾住。
有了這些職業的磨練偏偏我又酷愛創業和營銷的東西。我覺得學東西不是刻意去學習。我學一些營銷或者消費心理、管理的知識,是因為我的生意要賺錢,在這種動力之下看到一本好書或者一個好的案例都會視為珍寶。從而不停的鞭策自己。
有很多東西是上個世紀就有很多學者專家研究出來了,但是我不知道為什麼國內依然沒有普及。當然我的論述絕不是照搬,「定位」是結合了我的職業和生意,從最直接的點寫出來的,懂了這個點的人「發現問題,解決問題」,以後可以反思周圍的一切生意,從而提高自己。

從善,是我一直追逐的,你看到小孩子一般都會是高興的,人之初性本善,有善的人做生意都會順利。許多人,一臉愁眉苦臉的樣子,看什麼都不順眼,都不如自己。這樣的人一般賺不了大錢。寫這篇文章的初衷,其實我是希望大家可以行善的,不要只盯著自己的那點田地。一個渺小的人可能對社會對環境的影響不大,但是一幫強大的人,滲透到社會的各個角落,都做一些有良心的生意或者事業,那這個社會才會更好。我最鄙視什麼都不做,偏偏又抱怨社會的人。
我前年做了一個保障房的項目,從方案到施工圖,到後面的現場服務全部完成。一開始我的想法就是要幫助這些人,給他們在限定的條件下獲得最好的房子,因為對於很多人來講,可能這就是他們一輩子的家。給他們最好的日照、環境、戶型,甚至在面積限定的情況下,偷偷給他們補了很多結構板(以後改造做房間),本來保障房是可以不需要這些的,業主也不在乎。但是我還是盡量做了,可能這些人住了一輩子也不會知道曾經有個建築師在自己的能力範圍之內為他們做了這麼多。但是對於我來講這很有意義,我只是動動手加加班的事情,但是卻可以為幾百戶上千人帶來幾十年的好處。我記得當時原來的村民是要錢不要房子的,因為他們以為保障房都是粗製濫造的東西,不過後來當他們看到效果圖和戶型以後,大部分人都反悔了。所以,這也是一個實例,你做好一個東西大家是看得見的。

關註:ysensen 回復:書籍 就送給你我最近在看的商業電子書,當然還有《讓你成為大富翁》!
看看這些文章
如何一天內賺到1000塊錢? - Mr y 的回答

還有這個答案:
賺錢的邏輯是什麼?什麼規律或觀念使人與人賺的錢產生了巨大差別? - Mr y 的回答


說實話,我不是很看好建築師的創業市場
誠然,薪水和職業的增長預期現在幾乎不見了。
但事實上,很多時候正常的職業本就無薪水和職業的增長,到了一定時間就會停止。
而之前建築師的薪水增長由剛畢業到執業十年的中間這一過程,其實是比較病態的。
是建立在超高強度的工作量和一部分惡性競爭上面的。
從我開始做面試官以來,工作兩年要求薪水20-30萬的情況屢見不鮮。
之前市場給了人一個誤解,建築師的收入是應該在50%甚至100%的年增長的情況下的。
那麼工作十年你該掙多少?年薪百萬都不止吧。

創業?為什麼?是因為你想做點新鮮的事情,還是因為你覺得創業能夠維持你的收入增長?
如果是後者,且不創業你能維持住你的收入或者不打到八折以下的情況下,建議不要去創業。
因為很多和你一樣的頭腦一熱的人都已經去了哦,傢具、裝修、服裝、平面行業都湧入了一部分。
幾乎這些人都是「多年的工科生+半個藝術生」
幾乎這些人都有「一定的人脈」
你有什麼優勢?


同濟院畫圖狗今天果斷辭職,轉行,與設計無關,純粹為了賺錢


要是有好的idea,我們自己就去創業了,為什麼還要告訴你呢……


先說結論,不建議題主創業。

我是一名女建築師,設計院從業五年。在萬眾創業,全民創新的浪潮下,最近也有點蠢蠢欲動。


真的創業者,應該是早就找好了項目,早就一頭扎入茫茫市場中拼殺,而不是看別人自己也去創業,創業不是一個愛好和想法,他是一種狀態,甚至是一種本能。劉強東念大學的時候別人都在忙著考研出國,而他每天泡在中關村烏煙瘴氣的電腦城賣電子產品,像他這樣才是真的創業者,他不會去猶豫糾結蠢蠢欲動,也不會去問人看啥書能創業,而是早就一頭扎進市場中了。

況且現在地產行業已經從黃金時代變成青銅時代了,資源緊縮,市場冷淡,市場上需要大建的活兒越來越少。感覺薪水和職位的增長在一定時間內較難達到自己的預期,真怕有一天行業就倒閉了,只能悲催的被失業。


市場是在變差,但我們可以看到有些細分領域專長設計公司在殘酷的淘汰中活了下來,未來的中國,不可能沒有建築設計市場,所以行業倒閉不可能,只是不具備專業能力的設計公司和設計人員會倒閉失業,個人認為題主對建築設計市場的發展認知也不太到位。

於是萌生出了想做些別的事情的想法。優勢是學設計做設計多年,腦洞開得還是比較大,思維發散能力較強,有創新意識,同時對各種事物的美感比較敏銳,人脈也相對可以。可是,作為一個多年的工科生+半個藝術生,在創業類型,資本市場,運營模式方面,卻處於未開蒙的狀態,空有熱情然而一頭霧水。跪求各位大神有什麼好的建議嗎?(完全不介意跨界,資金有限,可以跟幾個朋友一起)。

實話說,看了最後這一段話,非常肯定題主不適合創業。學設計做設計多年,腦洞開得還是比較大,思維發散能力較強,有創新意識,同時對各種事物的美感比較敏銳。以上內容對創業真的沒什麼幫助。創業是一門生意,生意要的是賺錢,是商業模式,是經營,一個咖啡館設計的再牛位置選不好也是掛掉。

打個比方

現如今市場不好,很多建築師出來搞民宿,我不太欣賞民宿這個詞,因為沒有商業概念。其實民宿的本質也是一門生意,是通過投資和設計改造,把老舊的房子改建成特色酒店和餐飲,我看到很多設計師一頭扎進民宿的海洋里,然後華麗麗的虧錢了,因為根本沒有經營意識,你投資多少錢,運營成本多少錢,人流量分析,投資回報分析這些都沒做,就華麗麗的扔了幾十上百萬,最後拍一組美美的照片發到公共號上,意義何在?我們還是要養家糊口的啊。土豪請隨意,但題主不像。

難聽話說完了,最後說點誠懇的。


如果題主真想創業,不必把自己扔進茫茫紅海中,可以先找個創業公司去工作。本人在大企業工作了3年後在創業公司呆了半年,這半年算是真正認清楚了創業的難度,真的是可以把一群人徹底整崩潰的,老闆以前在大公司做高管經營的風生水起,人脈團隊各種資源都很不錯,出來創業以後步步艱難,收不到錢,搞不定客戶,留不住人,一宿一宿的睡不著覺,真不是危言聳聽。


前面話雖難聽,但希望題主能認清楚自己和市場,做出理性的選擇。


清華建築系畢業,又去法國讀了個研究生,還去東大交換了一年,很早就沒有做建築了。前兩年在上海做童裝設計師來著,做了個品牌,還挺好,後來因為種種原因停了把公司賣了 lol,目前人在義大利農村種地,在考慮下一步怎麼走。我老公也是建築師,也不想幹了,可能考慮開個餐館賣pizza吧。
我有很多朋友說我一手好牌打了個稀爛,怎麼說呢,每一個選擇我都從來沒有後悔過。而且我覺得我過得挺開心~
回到問題,我覺得建築師創業可以考慮的方向很多,但最重要是找個自己有興趣喜歡的方向去做,都會做得不錯的(一不小心雞湯了。。。)
求不要摺疊!


前輩好!我乃建築系一後生,大西北某985弱雞建築系,特來認真答題。若有冒犯,還望海涵。。。。

創業的人沒有不知道自己該幹什麼的。你這麼糾結,只能說明你不適合創業,你無法體會到理想蘊藉於胸的那種痛苦,你也無法看到自己腦海中那個美好而又虛幻的未來。不管國家提不提什麼「大眾創業」,這些人都是要走上創業之路的。前路未卜,生死不明,但是剝奪理想的痛苦遠遠勝過頭破血流。也許你從來也沒有體會過理想燒心的感覺,真的是燒心,晚上躺床上也睡不著,大腦像嗑了葯一樣,一遍又一遍地設想,思索,停不下來。

所以,你認真想一下,你真的適合創業么?

其實我個人對創業的定義還是比較苛刻的,1.創業必須解放生產力,2.創業必須創造大量的就業崗位,3.創業能夠定義一個新的行業

所以,認真的想一下,你是真的能夠創業,還是就想著換個謀生的手段?

其實話說回來,咱們建築的其實學得挺少的。高等數學學的是文科的,大學物理也是文科的,線性代數不學,電路不學,數電模電不學,計算機相關的不學,代價就是除了畫圖什麼也不會。搞設計的又基本不下工地,這就很尷尬了,你說咱們還會幹什麼呢?

所以,認真的想一下,咱真的有創業的能力?

反正我最不理解的,就是你為什麼會沒有idea,我實在是無法理解。或許我這一天想法太多。但是,想法多也沒用,關鍵看執行力。

說完了。。。。反正我是覺得前輩你不適合創業。

反正真正創業的人也肯定不會被我這三言兩語就說得悲觀了。一般都是撞了南牆也不回頭,而且要用力把南牆撞塌,一個項目不行,再換下一個,創業這事,就不要想著第一次就能成功。


我想創業,但還做建築,還做設計,做認真的設計,做不吹捧概念的設計


題主我也好想知道,有好賺錢的項目帶上我行嗎,老八校學生,沒錢可以干體力活


無意中發現這個問題的,我是一個建築師,同時也是一個創業者,那我來試試回答題主。

設計行業的問題比大家說的還大,我總結了三大痛點:人工成本太高,規模越大成本越高;市場有限,甲方對乙方,小眾對小眾;無法利用資本槓桿;

這都是商業模式的致命傷。結論:這個行業的商業模式需要做顛覆性革命。

針對題主情況,我建議你轉型而不是轉行。如果你是因為熱愛建築設計才進入這一行,那麼轉行後你馬上會掉進每天做自己不感興趣的事的痛苦深淵——大部分賺錢的活都是枯燥無味的;而轉型不是轉行,是思考怎麼把自己變成一個社會化設計師,直接為用戶服務,自主定製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不是被僱傭。做到這一條需要點專業門檻,而樓主工作過5年,5年以上的建築師都有條件跨過這個坎,就看你想沒想明白。

A


嗯嗯,去創業吧!~
隨著服務市場法規和規則的完善,市場配置的進一步優化,知識產權的分量日益提高,設計師(包括方案,建築,結構,設備)們的好時代才剛剛來到,過去的十來年,迅猛爆發的建築市場確實慣壞了一批人,不知道天高地厚的張嘴就二十萬三十萬的,隨著市場的慢慢冷卻,大量在裡面混日子會被淘汰掉,不過或許也是人家淘汰這個行業呢,祝一切留下來的努力,安好。


最誠懇的建議就是先嘗試加入一個創業公司,可大可小。
用這段時間學習該怎麼做好一個事,想明白一件事。
梳理好自己的想法和人格。
然後停下來想一想,是不是創業。
尋找和自己興趣或能力相關的,如設計,如裝修等


創業可以,建議從熟悉的做起。別跨行業,做建築業。


蟹妖。
有心創業是件好事。
現在創業,很大的一個問題是風氣浮躁,為創業而創業,造成的負作用、傷害、風險是很大的。
武斷地判斷了你的狀況,對於你,明顯時機還遠未成熟。建議你可以對創業留心,重點還是在本職和擅長的領域加深積澱,如果以後時機成熟了,這些是你創業很重要的積累,莫因有了創業之心而搞砸了主業。另一方面,人脈?不在於廣,在於能有搭成核心團隊那種的。


沒聽說一個從業五年的建築師會被辭退,基本不可能,現在沒有項目做,輕鬆了不少,可以考考職稱或者一注,自學結構等等。話說我身邊想轉行的不是工作一兩年沒有核心競爭力的,就是幹了十幾年二十幾年建築干吐了的,你這樣的轉行好可惜


題主你好,看你描述應該是在建築行業有些年頭了,至少享受了幾年建築行業的紅利,不像我等那麼悲催,剛畢業就到了建築行業的沒落期,我在一個四線小城市這裡的建築環境之差是你無法想像的,,,,多少心酸在此不表了。。。我想對題主說的是,如果你喜歡建築那就堅持下去,雖然現在不景氣,我估計未來5年都會不景氣,但是這個不景氣會淘汰很多像我這樣不太喜歡建築的人,,,5年後或更長時間後,建築行業的環境會好起來的,我說的好起來是建築設計的單價會提上去,而不是項目數量的增加,那時就會想歐美一樣,半年甚至一兩年做一個項目,那時你們就幸福了。地位也會提高的,那才是真正的建築師的時代。當然如果你不喜歡,建議果斷轉行,看清楚,我說的是轉行!不要創業一些和建築相關的,因為這是一個行業的沒落,整個產業鏈都在沒落。至於風險肯定會有,不過好歹我們還有學習的能力,這才是最根本的資源。這是我的一點思考,希望對題主有用!借貴寶地表下決心:年後辭職!年後辭職!年後辭職!


2016年敗家排行榜 top10
第1名:賣房創業。
第2名:賣房。
第3名:炒股。
第4名:創業。
第5名:P2P和民間集資。
第6名:炒原油貴金屬。
第7名:吸毒。
第8名:賭博。
第9名:養小三。
第10名:淘寶


一直在勘察,想去做民宿,北京這塊市場還是蠻大的,之前的一片考察報告,題主看看。
京郊民宿市場究竟有多大——慕田峪長城腳下村莊考察實錄
很贊同題主的說法,歸根到底看個人追求,如果要去賺錢,建築的黃金期真的過了。10年工作經驗的人那麼多呢,這個行業可是越老越值錢啊!


用關係操作包工程做


建築師工資挺高,我都想考個,我從事建築也多年,是個沒有多少風險的行業。有太多的創業想法點子,無奈不敢實行,創業需要好的人脈關係,雄厚的資金,政商關係,原諒我學歷比你低,不知有沒有說服力


推薦閱讀:

30 歲年薪 20 萬算不算很失敗?
如何通過文字賺錢?
為什麼越想賺錢卻越得不到錢?
手機賺錢軟體是真的嗎?
如何在5年內賺500萬?

TAG:創業 | 建築師 | 賺錢 | 建築 | 建築設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