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格力給七萬名員工每人每月加薪 1000 元?

如圖http://tech.sina.com.cn/it/2016-11-24/doc-ifxyawmp0031214.shtml。我無法理解這也有人噴……
=============================
知乎透明第一次提問居然有這麼多人關注回答,一天下來182k的瀏覽量,表示狠雞凍,足見知乎流量之大!
一提格力必提董小姐,絕大部分答案也都會帶上董小姐,足見董小姐吸睛能力之強!這幾年她在網上好像蹦躂的挺厲害的趕腳……認真看了下大家的答案:
答案中有抖機靈的,有認真從各個角度分析的,有從這個推測格力股市動態的,也有寫這篇稿子的記者的光顧,也有給通告挑挑毛病的,還有說格力錢少事多的。總而言之吐槽的居多,我也是看到了新聞下評論吐槽的居多才提問的。感謝大家的回答,再次印證了多元性的角度就會產生多遠熊大答案!以下是我的淺見:
不管如何存著即合理,如果格力待遇差也這麼多年過來了,如果不加工資我也相信還是能走下去的,但是還是加了,而且對於90%以上人來說應該這是一筆可觀的收入,所以我覺得這是一件好事,還挑在感恩節的時候推出來也有感恩員工的含義吧……我看到的第一眼就是滿滿的嫉妒,為什麼這是別人的公司,可能我的大局觀不夠吧,真心想不出如何噴……我只是默默在朋友圈秀了下這個通知,老闆今天找我聊了下了解了最近的工作的狀況,問了下部門人的工作狀態都還積極吧沒有什麼情緒吧……大家覺得我會被加薪嗎?


感謝知乎的抬愛...但我其實就是把知乎當茶館聊聊天吐吐槽...錯別字太多...就不上日報丟臉了...

這裡對部分媒體說一下,你們拿這篇答案去洗稿和盜稿我就不追究了,因為本身我寫答案主要還是聊聊天吐吐槽,但是你們拿這篇答案去各大論壇貼吧和別人撕逼,那是你們自己的事情,與我無關,不要到時候把各種屎盆子扣我頭上,這個我可不認,我不上日報,也不想上貼吧論壇,只相當一個平頭老百姓,公眾號微信號通通地沒有,草榴賬號寶貝著一個...所以不用關注我了...


因為我的錯別字給大家帶來了不太好的閱讀體驗...所以我重新改一下吧...(其實不太擅長文案的活...)

---------------------------最初的回答部分---------------------------

利益相關家電行業,董明珠的政策還是不要太樂觀的好,上次安裝工每台加100安裝款的事都已經N個月了,目前一毛錢都未見漲,已經有安裝工在鬧了,有空隨便找家連鎖店一問就知道了,董明珠的政策其實就像國家禁煙令,政策出台能不能實現還看執行力,沒執行力出台什麼都是白搭,外人其實不用這麼早下定論,有沒有漲工資員工自己會知道,漲了之後會不會又因為年底年終獎買全家桶,(格力自董明珠上台後需要年終獎強制購買滯銷商品,而且價格不便宜,如果你家裡夫妻兩人都在格力,那麼兩台熱水器…拿回去自己再折價賣吧。)
所以知乎上有種很有意思的狀態就是,外人都覺得董明珠很偉大,一切正確,而格力員工只想能正常放假,少加班,領導少說偉光正的話,做點實際的事,(如果你經歷過50天沒休和12小時班你就知道痛苦了)然後學生黨先是在知乎上給董明珠點贊,等畢業之後進了格力發現畫風不對,又來知乎上答從格力辭職之類的回答。
所以董明珠不要急著拿政策做宣傳,就像上次安裝工漲薪時間一樣,很多安裝工都相信董明珠…結果…最後沒加…會很尷尬…
最後還是希望格力講清楚政策:
1、這1000塊錢漲多久?是一次給?還是每個月都有?持續幾個月?
2、年終獎是不是又要買全家桶?

聊完以上兩個問題,我覺得才能初步確定是否是好政策。

PS:上面這一段這一段是我帶薪上廁所的時候寫的。
--------------------------正文補充----------------------------------
今天上午利用帶薪上廁所的時間簡單的用手機答了一下...沒想到下班後突然這麼多贊....在此先謝過各位了~
這裡其實不是針對董明珠或者格力進行抨擊,如果有人覺得不妥望海涵。

這裡我額外增加一些內容吧。
最近大家對董明珠的關注率很高,知乎上我也看到很多公眾號和大V討論一些相關話題,這裡我作業從業者從我的角度來談談董明珠和格力吧,我估計大部分人對這兩者的由來不是很清楚。

格力是國企,但國資委的控股實際是19%不到的節奏,格力的創始人不是董明珠,是朱江洪。
這裡非常有必要提起朱江洪這個人,因為他才是格力的基石。

朱江洪,男,1945年11月出生於廣東省珠海市,祖籍廣東省江門市新會區。1970年畢業於華南理工大學機械系。1992年,格力電器公司組建,出任總經理。2001年4月至2012年5月任格力電器公司董事長。1997年4月,獲中華全國總工會頒發的「全國五一勞動獎章」;1998年1月當選為廣東省人大代表;1999年,被推選為中國家用電器協會副理事長;2000年,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這段簡歷是百度上一直複製黏貼的,手打太累了,還容易錯別字..)

朱江洪是技術出身,董明珠是銷售出身,兩者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的,包括兩者任職時的行政舉措和企業方向都不一樣。

為什麼說朱太祖才是格力的基石,如果你認識格力10年以上的老員工,那麼你可以問他:你覺得真正影響格力的人是誰?

他會告訴你:這個人是朱江洪。

朱太祖在位的時候,締造了格力的品質,很多人說是董明珠,其實這個不妥,因為董明珠那時還在前線做銷售,兩人職責不同,兩人的關係其實是丞相和將軍,也就是藺相如和廉頗。

老一代王牌機型比如涼之靜和謙者等,就是由朱江洪的技術團隊造出來的,當年格力定速機技術源自於日本大金公司,這個技術到了朱江洪手上可以說是非常牛B,牛到什麼程度呢?
牛到格力開始造定速機之後,大金後來不得不放棄定速機市場,所以現在你去各大門店的空調展台,你會發現大金不賣定速機了...所以朱江洪時期其實技術吸收的非常好,這裡提一點並不是說從國外買來技術就一定能造的出來,比如海信開始吸收日立的技術的時候,就有點消化不良,產品出現問題,產品技術買回來是一回事,能不能吸收又是一回事。(目前三菱電機還在賣定速機...因為三菱技術上還是可以壓一壓格力的。)

朱太祖的第二個特點是穩重冷靜,這點和董明珠幾乎相反,當年海信為了搶變頻空調市場,第一個發明了國產變頻空調,但是沒有完善好變頻空調,導致後來質量大暴死,海爾也是這個原因。

很多人都說格力之所以會成為業內第一是因為董明珠賣得好,其實真正干過這行很多年的就知道,當初是朱江洪穩得住,朱江洪沒有冒險將未完善的變頻空調推入市場,而是繼續以技術完善的定速機為主力銷售,結果競品對手質量暴死,自己跌落神壇,特別是海爾,當時海爾是市場第一,結果這次先手進攻反而使自己倒了大霉,海信更是幾年沒敢再拓展空調這個品類,而是繼續去做電視機....

朱太祖第三個優點是權謀,他是技術知識分子出身,但又是少有的精於權謀!
舉個例子你們就清楚了,就拿這次董明珠開股東大會來說,這次董明珠開股東大會開的是全場鴉雀無聲,很多人都說這是國資委的陰謀,這裡我作為業內說一下我的看法。
之前開利預入主格力,當時是由朱江洪帶的頭反抗,當時這些股東是站在朱江洪這邊的。
好了,現在大家是不是很奇怪?按理說董明珠和朱江洪是一個派系的,那麼這些股東應該幫助董明珠啊?為什麼這次不幫了?全被國資委收買了?
要說這些股東統統被國資委收買,我覺得不太可能,而且很多人搞錯了一件事,那就是這次部分股東其實沒有幫國資委,也沒有幫董明珠。

是不是感覺這個事件更奇怪了?這幫股東不幫國資委也不幫董明珠,那他們想幹什麼?
其實他們是希望董明珠再從長計議。

好了,這裡我們談一下朱江洪和董明珠兩任對於這些股東的不同。
這批股東其實有一部分是渠道經銷商出身,後來生意興隆做大了,成了股東,他們絕對是朱江洪的鐵杆粉絲,因為朱江洪對於經銷商這一塊利潤做的很足,大家互利互惠,年終都有固定的返利,是一個共贏的局面。
董明珠上台之後,有一個戰略舉措是改變的,那就是目前格力集團(注意 :非格力電器,兩者是父子關係)一直想讓集團旗下的小家電產品貼上格力的品牌,利用格力的渠道進行銷售,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和市場佔有率。

這裡有點拗口,我稍微捋一捋,也就是格力空調其實是屬於格力電器,上面還有一個老爹叫格力集團,格力集團下面又有好多業務,其中也有一些小家電銷售,比如電風扇啊,電飯煲啊什麼的,集團希望自己旗下的小家電能夠通過格力空調的渠道銷售,因為旗下品牌電器中要說做的好,市場鋪的廣的只有格力空調。


朱江洪在位的時候,他直接拒絕了集團的要求,接下來一心一意搞空調,而且朱江洪想拓展海外市場,因為格力的銷售量在國內佔了將近80%以上,(注意:這裡是國內市場銷售利潤佔國內市場和國外市場總利潤的佔比,不是空調行業的市場佔比,我感覺有人搞錯了。)也就是說格力的空調幾乎都是在中國賣,國外不怎麼賣的節奏,如果國內的市場飽和或者國內經濟環境下降,那麼對於格力來說會是有非常大的影響,但是對於競品對手海爾和美的來說沒什麼關係,因為美的和海爾的海外市場佔比將近一半,即便國內出事,生意依舊順風順水。


董明珠在位的時候,她也直接拒絕了集團的要求,但是她想自己搞,於是有了後面的大松電飯煲、晶弘冰箱,還有其他的一些雜七雜八的小家電。
搞這些東西,要投錢,那麼董明珠發話了,大家要支持我,格力的要萬眾一心,不能讓國資委得逞,有錢一起賺,此時,股東們還是站在董明珠這邊的。


後來一年又一年過去了,結果不理想,這裡我問一句,你們家的電飯煲、冰箱、熱水器有幾個是格力的?
估計你們大部分都不是,空調是格力的還有可能。


這個時候股東們有點擔憂,覺得這幾條線不是很樂觀,而且為了推廣格力的這些小家電,董明珠修改了一個朱江洪在位時幾乎不會變的政策,那就是返利政策!
以前朱江洪在位的時候,經銷商是年終返利的,反的是現金或者空調,這樣可以保證經銷商的流水不斷,但是董明珠為了降低庫存,她將現金結算變成了貨物結算,也就是說,以前是給你現金,現在是給你一堆電飯煲和冰箱....


這時經銷商們就有點犯難了...自己也要吃飯,也要給手下發工資,現金結算自然最好,我領了錢,大家高高興興過年,該買年貨的買年貨,該吃團圓飯的吃團圓飯,空調結算也可以,格力空調還是比較好賣的,頂多就是賺多賺少罷了,如果沒錢了,那麼有熟人上門,不開發票便宜點賣賣就行了,畢竟收回現金要緊,但是現在是貨物結算,而且大多數都是賣不動的冰箱和電飯煲....這貨就很難立刻變錢啊...我總不能年三十吃個電飯煲內膽,年初一煮個冰箱壓縮機做湯吧?何況經銷商手下還得發工資...總不能都發家電讓員工們拿著家電去菜市場以物易物吧....


所以董明珠的此項舉措,使得部分經銷商股東和董明珠產生了關係上的裂隙。


包括全家桶也是這個問題,以前朱太祖在位,大家領現金高高興興過年,現在是領各種全家桶...關鍵這些全家桶價格不便宜,很多都接近原價,經銷商還能按照市場價扣個30%折讓賣出去,這些員工怎麼辦?他們的年終獎也折扣個30%賣出去?

所以格力的內部也不像你們外人想的那麼團結,其中有一部分員工是最怨念的,那就是技術崗!

董明珠上台之後,員工的福利是削減的,削的最厲害的就是技術崗,所以格力當年朱江洪旗下的技術精英,先後3批跳槽去了其他公司,一批去了美的,一批去了志高,一批去了創維,其中不乏當年格力的開國功臣,所以有段時間董明珠罵其他企業偷人,講的就是這個事情。

但你要說怪這些技術員不忠誠,我覺得不太對,畢竟人家也要養家糊口啊...董明珠年終分紅可以6000W,這些技術員才幾個錢?有兒有老,何況有的還要背房貸,珠海的房價也不便宜啊....

用這位知友的話說就是珠海的房價直逼廣州...那點工資想買房置業,我估計是有生之年系列了...

所以董明珠在格力的實際情況是,股東關係開始產生裂隙,員工開始抱怨福利被削減,真正支持董明珠的,其實只有當初自己嫡系的銷售系統員工。(這也是為什麼這次要漲工資的原因之一,內部也不是全都支持董明珠。)所以你會發現知乎上有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狀況,董明珠的嫡系銷售團隊視董明珠為神,而車間和技術崗,則是一副生老病死哀的場景....

畢竟嫡系部隊是自己帶出來的,大家肯定是跟著董明珠有肉食,但是其他系統就不樂觀了...

後來裂隙逐漸擴大,這個擴大的原因在於長時間的以貨物結算返利和雷軍的十億賭約。

隨著時間的推移,經銷商們也是飢一餐飽一餐,現金流漸漸不支,而此時董明珠覺得光做電飯煲小家電和冰箱似乎不夠,再做手機吧~

這一波,董明珠又是召集眾人一起商議,希望大家支持,這個時候經銷商派系的股東們其實是餓的奄奄一息的狀態,為什麼這麼說,你們有空出去逛逛,特別是格力專賣店,有的專賣店裡不僅賣格力產品,還賣三洋洗衣機、志高空調和海信電視機....

為什麼這些經銷商要賣這些?為什麼有的格力經銷商要在私下倒騰一些其他品牌的貨物?因為國家已經過了超速發展的時期,家電市場飽和,這個時候董明珠還要抽我們經銷商的血,我們也頂不住啦...這不是我們對格力不忠啊...是的真的挺不住啦....

這裡我補充一個回答,有人會問為什麼經銷商頂不住自己不撤呢?

這裡我跟大家講一下我們業內的一個提貨政策,假設你開了一家格力專賣店,那麼你要在2015年把2016年的貨訂好,並且把錢一分不少的給格力公司,否則你的貨就拿不到了,所以加入格力經銷商的隊伍,如果你有一天想要退出,那麼基本上你是要揮刀自宮才能擺脫...也就是說,如果你2015年想加入,到了2017年想退出,那麼2017年如果你退出了,那麼2018年的貨物你就收不到...(雖然你2017年已經給了錢)所以你被套牢了...訂貨會上,那基本上是廠方業務天天催你進貨,如果你不進貨,那麼在五一十一這種活動節點上,你在銷售的時候有可能會無法享受格力的一些返利政策,這就是格力經銷商為什麼不能輕易退出而且還要繼續給格力供血的原因,除非你自此之後不做家電不做格力了,否則你會在一個被套牢的狀態下,繼續前行...

下面回到主線劇情,董明珠有自己的理想和抱負,她覺得做手機是格力的未來,(其實董明珠做冰箱時說是未來,做手機也是未來,後來做車也是未來...)這一波部分經銷商和股東其實是壯士斷腕的情況下,犧牲了許多線下經銷商去幫助董明珠完成這個未來,你們自己去各大連鎖店問問格力的售貨員,但凡這兩年入司的,哪個沒買格力的手機?包括很多經銷商的安裝工都強制購買了。這些基層員工一個元工資才多少?基層銷售底薪1200一個月,一部手機1250,一個月的工資還不夠。


所以有人說我是鍵盤黨,那我問你,今天格力一線銷售在外面每人跑50家住戶,為了保證業績的時候,你給這些員工一杯熱水了嗎?格力的車間員工勞保用品不足,手被割破時候,你遞一副手套了嗎?至少我還是和一線員工在一起的努力,當他們在這下雪天的跑銷售的時候,我開車接送,我為她們準備了奶茶,我和她們在寒風中一起顫慄!你呢?!你自己又覺得自己多高尚?!你感受過基層員工為了一台30元提成空調而四處奔波的寒冷嗎?!你懂的一整個月只有素菜吃的艱辛嗎?!

誰是鍵盤黨?!

所以這也是我不太喜歡董明珠的一點,也是我更討厭評論里那些說為了企業應該犧牲個人利益王八蛋的原因,你們不過是一群眼高手低的不懂基層疾苦的「精英」。

他們也是人啊!有血有肉,知冷怕疼的人啊!格力的那麼多銷量都是董明珠自己做出來的嗎?!
還不是基層銷售一單一單跑出來的?

所以我非常討厭那種所謂英雄主義情懷的人,都覺得一個企業的銷售和業績都是一個偉人締造的,事實上是這樣嗎?

還不是一將功成萬骨枯,一旦同比銷量下滑就把人家職員辭退了,要麼就是制定一些不靠譜的業績指標去逼迫員工執行,大量員工長期加班和業績壓力的情況下才有的企業銷量,你以為董明珠說一句每年同比增長翻倍就直接翻倍了?!

所以格力的手機,成了極限!經銷商已經無法再承受更多的額外品類,員工也受不了越來越多的全家桶。

但是...董明珠又提出了新的未來....造汽車....

這個時候股東們就有想法了,投資建一條造電飯煲的流水線還能考慮一下,但你這是一條汽車流水線啊,這可不是小數目啊...(我感覺有的網民都沒數清楚那是幾位數?而且那是人民幣啊,不是阿富汗幣...)

所以部分股東這次沒有站在董明珠這邊,我覺得也不完全過分,首先之前的大松電飯煲、晶弘冰箱、還有什麼雜七雜八的光波爐、熱水器什麼的前景並不理想。

其次,基層經銷商頂不住了,而且競品對手美的趁虛而入,美的向經銷商開出優厚條件,只要加入美的,每年保證返利,導致很多經銷商反水,有的沒反水也是牆頭草的狀態,同樣是賣空調和小家電,你覺得經銷商是加入美的靠譜還是加入格力靠譜?

最後就是格力公司內部員工也有怨言,內部並不團結友愛,積極進取...

大家看看這位格力員工的留言就明白了...而且有人說什麼既然格力不好乾嘛不走?

其實員工早就想走了,辭職報告都丟了好幾次,比如我前線的銷售就是,發一次全家桶,那麼工資負增長...天天吃3毛8一斤的大白菜...

但是即便這種狀況下,我不能讓員工走!正如留言里的這位部長一樣,我們基層管理不能讓員工走啊!

因為招不到人啊!這麼低的底薪,誰高興來?我們都是半拉半騙的忽悠人進來,為什麼我們要這麼做?

董明珠說每年要翻翻...但是翻翻也要人力去完成吧...你市場要人去拓展吧?車間生產要人去做吧?人多了一個會計忙不過來要多幾個會計做賬吧?

這些都要人啊!

高層一句話:我們要翻翻,我們要招人,小強啊,你們部門要抓緊啊,不能掉鏈子啊!

部長小強:但是領導...現在招不到人啊..都不肯來...

高層:為什麼啊?

部長小強:薪資不是很理想...能否漲一點?這樣招人也好招點...

高層:不要跟我談薪資!要有理想和信仰!掏出你的手機,凝視著那莊嚴的開機畫面,給你的信仰充充值!你這明顯是信仰餘額不足啊!

部長小強:但...好像他們不太需要信仰....

高層:要記住,辦法總比困難多!不要總是遇到困難就退縮!要去想辦法解決!不然我提拔你做什麼?!好了,沒事就下去吧!

部長小強就這麼回去了....接著去想辦法...還能想什麼辦法呢?只能半騙半哄咯...盡量留住員工不讓他們走了...

比如對他們說:外面的世界很危險,到處經濟蕭條,你去哪裡都死,還不如留在格力,加薪政策就快出台了,再挺一挺嘛~

所以壓根不是員工不想走,我估計和我一樣,都是不想員工走的多...員工都走了,我們這些管理就成光桿司令了...

下面再回到主線劇情,這就造成了這次原本以前站在朱江洪一邊的股東鴉雀無聲的原因,不能說他們不理解董明珠的未來,也不能說這些人都徹底反對董明珠,而是希望董明珠能否緩一緩,能否先維穩?

這個汽車搞出來一定能大賣嗎?這都是個未知數。

現在準備搞汽車的也不少啊~有空你們去搜搜知乎里的那些新能源汽車的話題。

搞網路的想去做汽車、做家電的想去做汽車、講相聲也想去做汽車...

是個人都是找幾個大V上來炫一波,一副工匠精神百年造車大業的逼格...

但是....業內有幾個是真的造出來了?

知乎上有句話說的很好:大人重利益,只有小孩子才只看對錯。

所以這次董明珠話題也反應了這個問題,很多人都只是單方面以國資委是壞蛋,股東沒良心,董明珠是蝙蝠俠,這種視角去評判,但是在我看來,一個商業問題,特別是一個股東大會能開到雅雀無聲,真的都是股東的錯?
這不是知乎上典型的「股東XX,我比他強系列么~」

一個股東會議在商業歷史上能開除鴉雀無聲這種效果的,大家不覺得奇怪嗎?一般股東會的正常套路不是大家一致同意、(事前大家都下面通過氣,走個過場)要麼就是個別人反對後來大家達成共識通過,或者就是會還沒開,大家就已經幹起來的節奏...(線下就沒談攏,也別談了,直接互相傷害吧..)

這次股東會是鴉雀無聲...人在開什麼會時會鴉雀無聲?

至少我覺得是無奈的情緒下...


所以我覺得朱太祖其實是一個擅長權謀制衡的人,當初他之所以能抗衡國資委和格力集團,一個是他上面有人,其次就是他利用股東制衡國資委,就像拔河一樣,一個人去拔河,肯定是不行,這個時候要拉著股東一起拔河,這樣才能戰勝國資委和格力集團。

好了,我們重新回到董明珠和朱江洪的身上。

朱江洪和董明珠技術領域其實是有很大區別,真正做過空調技術的,其實就知道董明珠任職期間其實技術貢獻乏善可陳,變頻一赫茲我也懶得吐槽了,有空你們自己去看看科普貼吧,我只能說壓縮機一赫茲的情況下,你能產生多少製冷量和制熱量?我讓你這個冬天把空調開到1赫茲,你冷不冷?

朱江洪在位的時候,創造了一個業內技術領先,那就是定速機的室內機靜音,這個水平接近日系品牌了,風道設計的很好,這個不是吹的,其次是品控,是的,這個一定要提一下,空調行業有個老毛病,那就是配件質量不穩定,這裡要說一下,空調配件不是說格力空調都是由格力造的,而是由各個零部件生產商造好了,交給格力去組裝而成,比如朱江洪時期的很多機器,其實都是用的日本三菱的壓縮機。
為了保證零部件的質量,當初朱江洪還是下了很大功夫的,記得是成立了一個類似品管部的部分,使得格力的返修率大幅度下降,這也是你們為什麼說格力空調好的原因。但後來董明珠上台之後,說實話做的不太理想,供應商那麼矛盾也有所加劇,隨之返修率也是沒低過,各大網站的差評看看就知道了。

當時朱江洪還有一個值得稱讚的就是售後維修,當年我國空調行業剛起步,空調安裝和維修方面的教材其實少的可憐,安裝工文化水平不是很高,能看的懂的教材就更少了,當時兩家企業做了教材,一個是華寶,(很可惜後來華寶不行了...)另一個就是格力,華寶的教材是映像製品,可以有聲音、圖像和實物,格力的則是現場維修手冊的形式,如果你在當時理不清思路,但是又遇到了棘手的困難,那麼朱江洪的這本手冊對你來說幫助很大,而且寫的很細,條款分明,一查便知。

所以業內真正談得上有傑出貢獻的企業家,其實是朱江洪。董明珠我只能說她更像是明星,認識她的人多,很多故事多為微信公眾號杜撰,這裡其實自己問一下自己,董明珠具體做了哪些貢獻呢?或者說她有哪些事迹呢?估計你們也就只記得一個上門討債...但說實話,做業務的,哪個沒上門討過債,好歹她還是國企,換成在私企,能不能討到還兩說,但是董明珠還是有的她的貢獻的,這裡不吹不黑,我說一下吧。

董明珠這個人的貢獻多為銷售,正如文中前面提到的,她是銷售出身,運氣非常好,遇到朱江洪這個領導,做過銷售的就知道,如果後方是一個朱江洪這樣的丞相,那麼你這個將軍在前線打仗會非常順心,品質不用你擔心,經銷商方面大家都站在你這邊,自己都是國企身份,最初蘇寧國美還沒有做大,仰仗格力牽線搭橋,朱江洪政府上面有人,國家補貼都是給到位的,當年市場環境好,華寶和春蘭死了,騰出市場空間,海爾當時只吸收了三菱重工中央空調的技術,家用機技術還沒完全吸收,美的當時一團糟,方洪波臨危受命,董明珠的前線可以說是兵多將廣,糧草充足。
後勤的保障也確定了董明珠前線的勝利,舉個例子,董明珠的一個比較出名的戰役就是成都價格絞肉戰!(反正不是成都就是重慶,我記得不是很清了,好多年前的事了)當時格力是突發性的降價,打了海爾和美的一個措手不及,為了保障安裝和物流,董明珠個人在一線,和員工一起加班加點,保證了每一台空調都及時的送到位和安裝,當時晚上安裝工累到最後直接拿紙箱鋪在路上,靠著馬路睡的。這一仗也是董明珠的成名之戰,自此之後海爾和美的知道,原來格力不僅有朱江洪,還有董明珠。

董明珠任職期間最大的貢獻應該是包郵區全線擊潰松下殘部,基本上包郵區看不到松下的專賣店和櫃檯,因為兩家有過一次正面交鋒,最後以松下的潰敗結束,所以現在松下南退回廣東據守,東山再起估計是無望了。

所以董明珠的優點在於自信、果斷、堅強,所以配合朱江洪非常的好,兩個人是非常好的組合,即將軍要猛,丞相要穩!

但是後來朱江洪5年前離職之後其實發生了很多事情,這裡就要提到另一個問題,那就是董明珠是不是神?

很明顯,她不是,(其實朱太祖也不是神,只能說雙方在各自的崗位很合拍)但是在知乎上粉絲看來她是神,但是在她的任職期間其實是有重大失誤!

當年格力和國美蘇寧撕逼大戰,我估計很多人都知道這個事情,這裡我以另一個視角帶你們看這個事情。

連鎖店和格力之間的矛盾其實是一直存在,不僅僅是格力,美的、海爾、三菱、大金都有矛盾。這個矛盾究竟是什麼?我估計很多人不知道了,矛盾在於結賬體系上。

連鎖店向格力進貨,假設進1000台空調,格力需要先給貨,但是連鎖店不給錢,等到貨統統賣掉之後,錢還是不給格力,而是吃一年的利息再把錢給格力,所以國美蘇寧這種企業,其實是吃利息為生,好處是你們消費者買家電價格便宜,不過廠家要虧點了。

貨期的延長會影響資金流,從而利潤下滑,所以廠家一直希望能夠現貨現結,即賣一台結算一台的錢,目前為止真正做到這一點的是三菱電機,後來是大金,格力美的也只是快達到這個目標。

這裡額外補充一些內容,那就是各個廠家和連鎖店談合作一般分為兩種形式,一個由公司直接來談,比如三菱重工(不是三菱電機),這種形式是由公司總部直接拍板定價,另一種是大區經銷商來談,比如格力和三菱電機等。

即由該銷售區域的大經銷商和連鎖店談合約,由大經銷商供貨給連鎖店,比如成都的經銷商大區直接和當地的國美蘇寧談合作,然後供貨。

所以賬期長了對廠方和經銷商大區都沒有什麼好處,經銷商大區收不到錢,也沒法給廠方輸血。

朱江洪在位的時候,董明珠就已經有所提議,但是朱江洪給了這個一個答覆:「時機未到。」然後朱江洪繼續埋頭搞他的技術和拓展海外市場,因為海外市場其實朱太祖吃了敗仗,敗給海爾和美的,包括至今格力的海外市場都不是很樂觀...讓世界愛上中國造其實智能說是一個口號或者廣告語...海外市場做的比較好的其實是美的、海爾、志高和奧克斯。

等到朱江洪逐漸放權給董明珠,(注意,朱江洪還沒有離任的時候其實是提前放權給董明珠的,朱江洪和董明珠不一樣的地方在於,朱江洪覺得要讓董明珠自己去歷練,但是董明珠是一個把權很死的人,所以格力目前另一個大問題是後繼無人....就像蜀國後期諸葛亮主政一樣,董明珠事必躬親,全權把握,劉阿斗只能天天逗鳥玩...而且董明珠個人烙印太強,搞不好會變成中國的蘋果和喬布斯...即董明珠一走,消費者都覺得沒了董明珠的格力就不行了...(就像有人說喬布斯走了之後蘋果技術不行了什麼的...格力員工還要一個擔心的就是,一旦董明珠走了,誰接任?關鍵是要服眾,現在技術部都被打成臭老九,如果董明珠推薦自己的嫡系搞不好公司還是一團散沙,技術部那邊就不一定服氣...)

董明珠覺得自己把權之後,時機到了,(可惜董明珠不能理解朱太祖的顧慮...)董明珠宣布要求現貨現結,國美方面肯定是不答應了,董明珠決定利用蘇寧制衡國美,即單方面和蘇寧結盟,放棄國美,形成不對稱競爭的狀態,那麼國美怕不怕?其實國美不怕,因為你以單品類對抗一整個家電體系,其實意義不大...因為國美不是光靠空調賺錢,但是後來國美服軟了,因為黃光裕蹲監獄了....

黃光裕是國美的龍頭,國美也是一個內部實力複雜的集團,黃光裕一進去,內部實力失衡,整個國美亂成一團,人心惶惶,內部爭奪利益大洗牌,領導都換了好多,造成了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狀況,很快就在於蘇寧的競爭中落了下風,這個時候董明珠逼宮,順利談下合約。

董明珠覺得回頭拿下蘇寧也不是問題,結果....她想多了...蘇寧沒有服軟,因為張近東沒進去...而且張近東這個人背景有點特殊,這裡跟各位講個冷笑話:有次同學會聚餐,同學說為什麼馬雲和張近東很穩,國家怎麼沒動他們。我說了一句:這個國家不會動這兩個人,他倆最聽話。(你們想想健力寶什麼的聽話嗎?)這就是遊戲規則,在天朝這個地方,一旦你成為福布斯排行榜上的高V,那麼有一個遊戲規則一定要遵循,那就是聽話。不聽話的,基本上都進去了。(你們真以為黃光裕只是那點破事蹲牢?投機倒把的那麼多,只有他進去。)

蘇寧沒有害怕格力,直接壯士斷腕,直到今年5月,雙方才重新合作。這裡大家肯定要說了,董明珠霸氣威武,我們的偶像啊~!!!!

先別急,咱們重新回到朱太祖的那句話:「時機未到。」

朱太祖究竟在擔心什麼呢?或者說,他究竟在擔心誰?

他擔心的是他的競品對手。

那麼又是哪個競品對手?

有人說是海爾的張瑞敏,這裡我可以告訴大家,大典獄長張瑞敏是個草包,(海爾公司又稱青島第二監獄,所以他也就有了大典獄長的美名,海爾也是坑。)
其實擔心的是美的的方洪波。這裡我講一下方洪波這個人。

方洪波,男,1967年出生於安徽銅陵市樅陽縣人,1983年至1987年就讀於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2002年獲得新加坡國立大學管理學院MBA碩士學位。2009年獲得南京大學企業管理博士學位,經濟師。1992年11月加入美的集團,曾任美的市場部部長、美的空調事業部總經理、美的製冷家電集團CEO、廣東美的電器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總裁等職務,現任美的集團股份有限公司(000333.SZ)董事長兼總裁,無錫小天鵝股份有限公司(000418.SZ)董事長。(這段還是百度百科上負值黏貼的,我懶得打字了...)

方洪波在業內有兩個綽號,一個是沉默術士,一個是狗頭,沉默術士是因為他是我們業內少有的沉默型CEO,目前業內沉默型只有兩個,一個是朱太祖,另一個就是方洪波,大典獄長張瑞敏其實很跳,只是每次都被董明珠搶了頭條....我們空調界的汪峰....
方洪波的另一個綽號是狗頭,這個不是貶義,而是褒義,因為狗頭是這貨:

是的...大後期英雄狗頭...
這兩個生物是怎麼聯繫起來的呢?因為兩個都是大後期成型,前期補刀發育的英雄,這麼解釋,你們都該懂了吧。

方洪波這個人是才子出身,他的機遇很特別,有點像《新搶錢夫婦》,就是說有一天公司老闆對他說,我覺得你很棒,想讓你做CEO,於是你高興的答應了,結果當你上任之後,發現公司是一坨屎....

這裡感謝柳苗知友的補充,大老闆指的是何享健。

方洪波當年就是這麼一個狀況,美的旗下品牌收購了N多....沒一個成型...品質一坨屎,都快撤場了...一個爛到家的爛攤子...

我記得當初去小天鵝看的時候,超級破...後來還是不錯的,竟然成了當地學校的學生參觀企業...(小學僧們會去企業參觀。)


但是方洪波扛下來了,而且是無聲無息的默默的扛下來了,經過他的重組,美的開始重新發育,並且漸漸的有了活力和希望,這一點讓朱江洪感到了警覺,尤其是美的的海外市場,美的和東芝合作之後成了美芝系統,壓縮機市場佔比一下子成了全球第一....(成為第一不能說美芝壓縮機最好,只能說比較便宜實惠,很多廠家都用得起,也得力於美的海外業務的拓展。)所以朱江洪在位的時候,一直壓著美的,絕對不能給他發育的機會!

方洪波也感覺到了格力的壓力,於是老老實實在野區補刀發育,用當時美的的話說就是,格力正處在一個將相和的局面,內有朱江洪,外有董明珠,這個時候根本打不過,不如安心補刀去海外市場發育,國內市場能占則占,佔了要盡量守住,不做強硬的要求。

方洪波是一個非常隱忍的人,這點和董明珠完全相反,很多人說董明珠厲害,其實你真的到了商業戰場,你就會發現,這種非常隱忍的對手,其實更可怕。

方洪波一邊開拓外海,一邊布局國內產品線,另一邊在等一個人的離去....

終於那一天被他等到了,朱江洪正式離職....

失去了朱江洪,董明珠接任,董明珠是一個人,她不是神,她有優點,也有缺點。缺點就是她總喜歡壓倒性的勝利,她要絕對的勝利,她要絕對的服從,所以董明珠其實是一個威權主義路線的領導。

董明珠掌權之後,這個問題其實是暴露出來的,舉個例子,有一款空調是董明珠欽點的,業內人稱「明珠大玫瑰」,就是粉紅色,上面畫了一個玫瑰,售價18999,是的你們看錯,是5位數。

讓我們看看消費者的反應:

這是我之前和一個知友聊天的對話。

其次是格力自己員工的看法吧:

估計格力技術部的人應該知道目前產品的外觀設計已經被干涉到什麼程度了...明珠大玫瑰的銷量....你們也可想而知了...一個空調上面畫個玫瑰....賣1W+....

還有格力的I鉑大鐵桶....

這裡我和你們談一下另一家企業三菱的故事,也是產品設計的問題,當時連鎖店和三菱聊,就說希望能搞個萌一點的兒童空調,或者把現有的外觀改變一下,很多顧客覺得太簡單,後來三菱給的答覆是:不可以。
後來我們又問,難道你們CEO或者其他領導就不能使用一下許可權改變一下?可以增加銷量嘛~何樂而不為呢?
三菱的回復是:CEO無權干涉技術部的設計。
最後我們問:難道CEO的許可權不夠大嗎?國產品牌都不是CEO定的么,比如董明珠和李興浩。
三菱的回復是:如果產品設計有問題,那麼最後設計會被問責,但是如果CEO定了款式,那麼誰去向CEO問責?股東會嗎?

這就是外企和國企很大不同的地方,很多人都喜歡霸道總裁,但是霸道總裁的威權路線是否一定完美的?這裡就體現出弊端了。

現在董明珠欽定的型號賣不動,大暴死..但是業務要求一定要上量,不上量就開除,就扣考核...那麼這個合理嗎?
很明顯不合理....但是誰敢去向董明珠問責?
你敢嗎?有幾個不怕死的站出來我看看呢~

所以強硬的威權領導者,其實是存在弊端的,並不如外人所想那麼美好,反過來再問大家一個問題:一個好的公司制度應該是怎麼樣的?

我覺得至少有一點要做到,那就是:可以被問責。

比如美的方洪波出了問題,那麼何享健可以問責,假設方洪波做的很糟糕,那麼何享健可以請他走人,換個人來做CEO,那麼格力是否也是這樣呢?

很明顯不是,至少我感覺董明珠、股東和國資委三者博弈的狀態,(一直在互相傷害...)問責是根本談不上,就像這次董明珠和國資委的問題就是,董明珠做的好,國資委沒法問責,董明珠做的不好,也無法問責,只能互相傷害,讓董明珠降職。

談判的時候威權型的董明珠也有其弊端,當年董明珠和蘇寧談的時候一波流直接殺到對方總部,一句你答不答應,霸氣是絕對霸氣了,但是也使得商業談判沒有了緩衝的餘地啊!

當時的狀況就是要麼A選項:立刻現貨現結 B選項:老死不相往來。

你好歹也給緩衝的餘地嘛...答應你的請求,萬一其他品牌也一起湊熱鬧和格力一起上門逼宮要求張近東現貨現結,那麼我蘇寧直接現金流斷裂?公司解散?

所以能不能給個C選項?

董明珠表示不能,接著霸氣總裁的一幕上演...就是各位知道的故事情節了,但是你們不知道的是,董明珠走了之後,來了一個人--方洪波。

方洪波自從格力上次和國美分手之後,就狂喜不已!美的的時代就要來了!而這個契機的創造者就是董明珠!

敵人的敵人就我的炮友!--方洪波

國美和格力分手,方洪波立刻下令,全力搶佔國美的空調市場份額,將美的的所有品類推出去!提成雙倍,所有員工必須奮力一搏!

結果美的空調在國美的市場佔有率瞬間達到 30%。其實很多顧客的品牌忠誠度壓根沒有想像中那麼高,很多都是進了門店,看看有沒有格力美的,有格力那麼買格力,沒格力買美的也一樣,只要你折扣多就行了。

後來國美投降,蘇寧抗爭之後,美的又立馬和蘇寧結盟,蘇寧市場佔有率達到38%,這個戰略的背後意味著什麼?

因為著美的一直比格力多出1000多家連鎖店再賣貨!董明珠霸道總裁壯士斷腕,砍掉了這1000多家連鎖店,把市場讓給了美的,結果美的活了!

現在你們知道美的為什麼會崛起了吧?正是因為董明珠所致,朱太祖當初壓根不是擔心國美和蘇寧,擔心的是美的公司那個卧薪嘗膽的方洪波!

方洪波非常清楚,只要蘇寧一天不進格力,蘇寧和天貓就是我美的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硬吃了蘇寧38%的佔有率,不僅是空調品類,還有其他小家電和冰箱洗衣機,美的一下子就超過了格力,導致格力目前除了空調,幾乎沒有品類足以抗衡美的。

所以在外人看來董明珠這一波霸氣威武,誰知道後面方洪波卧薪嘗膽暗度陳倉!

這裡就體現出了董明珠和朱江洪商業素養上的不同,董明珠其實偏戰術素養,朱江洪偏戰略素養,戰術素養就當於前線指揮如何做銷售,比如某某要去搞定那個經銷商?這個季度要完成多少指標?要讓經銷商進多少貨?我們要怎麼通過價格戰打擊競品對手?

戰略素養其實講的是一個宏觀問題,比如蘇寧國美麻煩還是美的麻煩?

那麼就要考慮兩者的目的,蘇寧和國美雖然不厚道,但是是一種不大和睦的合作關係,一個是供貨商,一個是連鎖店經銷商,蘇寧國美不會把格力害死,說白了就是貪財想多撈點利潤,多揩點油。

那麼美的的目的是什麼呢?很明顯,大家是競爭關係,有你沒我,有我沒你,要的是我格力的市場,是我格力的命!

那麼格力是要錢還是要命?

結果董明珠選擇了要錢....

於是造成了目前的狀況:美的這隻狗頭在無人阻攔的情況下,正正發育了5年多...換個方式去解釋就是,你打LOL,你讓對面的狗頭髮育了50分鐘,現在一個六格神裝將近400補刀的狗頭從野區出來了...給你一個Q...人畜皆亡...

而且反過來問一個問題:當初格力的只能有A和B兩個選項嗎?

這裡我可以告訴大家,三菱談成了現貨現結,大金也談成了,美的也談成了,那麼他們又是什麼方式呢?
這裡就要講到商業套路的問題了,正面肛,肯定是你死我亡的節奏,所以要有套路,當初這三家的套路就是,先搞大型活動,打折扣讓利,吸引消費者,等到你們消費者統統開了負賣,拿了發票了,結果這三家表示沒貨~~
是的,就是沒貨~~
連鎖店問為什麼沒貨?
廠家表示錢不夠開工了~
接著雙方耗著,最後顧客打了315集體維權,事情鬧大了...店都被人砸了....

下面大家再次回到談判桌上,廠家要現貨現結,連鎖店不同意,那麼雙方給個折中點的方案,三菱大金表示利潤分成會增加,但是一定要現貨現結,解決了利潤問題,雙方成交,美的方面表示可以不現貨現結,但是要縮短賬期,又一個成交。

下面問題來了,格力真的要壯士斷腕嗎?!

控價問題也是這樣,三菱電機是怎麼做的呢?商城裡的櫃檯銷售員工其實是廠家的員工,即三菱電機的櫃檯是三菱電機的員工,由三菱電機發工資,不是由國美蘇寧發工資,同理,格力也是這樣。

三菱電機直接宣布,如果銷售員低於市場價開發票銷售,直接扣工資,你多開一台,我多扣你一台的工資,前線銷售誰敢拿自己的工資開玩笑?一下子都不敢亂價了...

其次是三菱電機自己廠送廠裝,由當地經銷商的倉庫發貨送貨和安裝,我三菱電機隨便你連鎖店亂價,你亂價我不發貨,你票開了也沒用。

返券讓利更不用說,返券都是要廠方簽字的,你不答應,連鎖店想返券也無法返券,這裡我講一下,返券讓利其實是國美蘇寧和廠方談條件,比如廠方折讓10個點,讓利給消費者,這個折讓可以變成消費券給顧客,讓顧客自己用消費券買其他商品,所以虧的是廠家的錢,蘇寧國美沒有虧錢,這兩家是什麼都吃就是不吃虧的類型,你讓他們長期燒錢去搶市場也不可能的,何況你連鎖店燒錢,經銷商也可以燒錢,廠家肯定是站在保價的一方,絕對對經銷商有利,連鎖店就算錢沒燒完,貨肯定是先燒完的,最後廠家再跟你秋後算賬好了。

與格力一樣形式的三菱電機處理問題就非常好,沒有放棄連鎖店市場,也沒有亂價,通過制度手段達到了自己的商業目的,成為了我們業內第一家現貨現結的空調企業。(後來大金也採取和三菱電機一樣的制度制約連鎖店,現在也成了現貨現結的企業。)

所以董明珠這波威武霸氣締造業內傳奇,結果市場丟了,美的起來了,再想搶談何容易....

不管當初怎麼撕逼,其實只要對方服軟就可以了,沒必要做到老死不相往來的地步,頂多國美撕一下就可以了,蘇寧那邊其實我覺得撕的毫無意義,應該做的是像三菱電機一樣,通過完善制度制約連鎖店,達到市場平衡即可,沒必要壯士斷腕,硬砍掉這1千多家連鎖店去讓美的發展。

寫這麼多,不是為了黑董明珠,我和她又沒關係,黑她沒意義,只是想告訴大家一個道理:
這個世界上只有人,沒有神,盲目的領袖崇拜其實不可取。

其次是,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撕逼吵架是小老百姓的事情,商業大佬難道不是以利為主嘛?

董明珠從業內銷售領域來說,她絕對是一流的,但是她畢竟是將軍,現在做到丞相的職務,我覺得不是很稱心如意。

最後,不管格力此次漲薪結果如何,我都衷心的希望格力的員工們能夠過的幸福,我相信格力能有今天的地位,不是一個偉人說翻翻就翻翻的,離不開每一位員工的努力和付出!這1000塊,應該拿!而且拿晚了!

------------------------------------------------------更於2016.11.27-----------------------------------------------------------
感謝各位的贊同,額外更新一些內容吧,順便回答一下幾位知友的問題。
談一下為什麼我說會對此次漲薪有所憂慮。(前面主要是講一下我們空調業內的一個歷史情況,還有就是從另一個角度去觀察格力董明珠在業內的一個的狀況,包括她的市場戰略和員工對她的真實態度,用知友留言的話說就是《空調演義》...讓大家知道,其實我們空調業內的狀況和很多大V微信公眾號什麼的說的完全不一樣...而且我覺得看公眾號什麼的,還不如抓一隻格力的員工來問問實際情況來的妥當,畢竟自己作為員工對公司的了解肯定勝於公眾號,畢竟漲工資是自己的漲不是公眾號漲。)
下面我們從幾個角度去分析此次漲薪問題:

(1)格力以前有沒有漲薪過?是光漲薪沒有其他要求嗎?是就發一個月?還是每個月都發?

這裡又要提到這位格力員工的留言了。

從留言中我們可以看到格力的底薪不高,甚至可以說很低,低於行業的平均水準。其次是格力的工資獎金不完全是現金,有全家桶在內,並非一次性發,甚至還會出現斷髮的狀況。

這裡可以看出一點,董明珠在位的時候,薪資問題是存在的,而且哪怕是有政策說要漲薪,可能漲著漲著就沒了...存在執行不下去的問題。

這就是我所擔憂的,很多人看到董明珠發了紅頭文件,都覺得此次董明珠皇恩浩蕩,給所有員工每人每月漲了1000塊錢,他們太幸福了...

但事實卻和我們外人想的完全不同....

其次,董明珠真的只是簡單的漲薪嗎?對員工來說沒有其他條件?

董明珠端了一杯綠色芬達對員工說:喝吧,這是獸人的宿命,喝下它,你們就能漲薪了。

格力員工:但是,古爾丹,代價呢?代價又是什麼?

董明珠:代價是取消雙休給我支援前線生產!

(這是另一個答案里的圖片如何評價格力給七萬名員工每人每月加薪 1000 元?這是傳送門)

是不是忽然覺得此次漲薪變的神劇情了...

所以現在再來看,我的擔憂還是多餘嗎?

(2)漲薪是否合理?

這裡我想問一下各位,你們的公司漲薪通知都是怎麼寫的?

根據職務不同或崗位不同來分,一般都是部長級漲多少,主任級漲多少,折彎工漲多少,電焊工漲多少。

其次是根據工齡來漲,比如第一年剛進來的萌新漲多少,來公司3年的員工漲多少,來了6年的骨幹漲多少。

漲工資有時還會說明考核內容,比如銷售崗漲工資,你要完成多少業務量才能給你加這1千塊錢。

現在大家想想,各位的公司是不是這樣漲工資的呢?

下面我們再來看看董明珠的這個紅頭文件:

有沒有覺得有問題?

這個紅頭文件,非常的籠統...工資體系問題什麼都沒講清楚....

下面我再次回到之前那位格力員工的留言:

可見,格力員工自己都發現這次漲薪不正常,而且也不公平。

(3)格力的此次漲薪目的是什麼?

我感覺可能真的和有的答案所說,這是給國資委臉色看。那麼說明出發點似乎不是為了員工的福利?更像是一種政策上角力?

各位的公司有過這種為了政治鬥爭為初衷,拿員工福利開玩笑的漲薪行為嗎?

(4)格力是否有過說好最好漲薪,但最後執行力不足導致無法繼續執行的狀況?
其實前不久就有過這個問題,就是安裝工漲裝機費的事情,可能在很多人看來這個是一個小事,不過是100元一台的裝機費,不給就不給了,這裡我再帶各位從另一個角度去看這個問題。

格力當初的此項舉措是發布在官網上的,這可不是什麼小網站的小道消息,而是一項政策,政策可是要執行的....何況還是事關基層福利的政策,如果半途而廢....你們覺得會出現什麼後果?

下面就談談此次事件的後果,後果就是因為安裝工沒有獲得合理的安裝款結算,導致部分格力的門店櫃檯被砸....店門口被拉了橫幅....

當我看到大群里發出門店被砸圖片的時候,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通知我手下的員工,如果有格力安裝工上門討薪或者投訴,自己不要獨自去處理這些事情,可以告訴我,由我出面去調和,如果人很多,那麼直接報警,一切以保證自身安全為第一要務,被砸的東西頂多就是一些空調機模型和桌椅板凳,都是不值錢的東西,人別出事...隨後我就去物業保衛科要求保安當心點了。

做過管理的人就知道,員工在薪酬沒有獲得合理結算時,可能會做出偏激的事情,這個事情,可大可小....

砸個店拉個橫幅這個都小狀況,萬一這幫人爬個橋上個電線杆什麼的,吸引來媒體報道造成社會影響怎麼辦?而且安裝工是一幫赤腳的不怕穿鞋的群體,你能保證經後事情不會朝著更壞的方向發展嗎?

所以此次安裝工漲薪事件,並不如你們外人所想的那麼風平浪靜,比如有的安裝工還特意挑准了時機在雙十一的砸店...雙十一期間董明珠在線上做直播宣傳,線下安裝工砸店....你說這生意怎麼做...

這個事情也是經由格力公關部分大力宣傳的,董明珠也是一下子成了安裝工心中的慈愛大使,但後來錢沒結到,你說安裝工基層經後會怎麼看待董明珠?會怎麼看待格力?至少雙方肯定是有隔閡了,員工在有強烈抱怨的情緒下工作,你覺得這些安裝工能對格力的產品有多好的對待?有空看看雙十一時期顧客對格力安裝工的投訴數量.....

這裡我講一下售後安裝工的收入結構問題,一般每台空調都有裝機費,但是裝機費不是100%發到安裝工手上,而是連鎖店扣一部分,售後老闆扣一部分,最後剩下的才給安裝工,多的地方90元一台,少的地方只有50...安裝空調需要兩個人作業,那麼這個錢就更少了,所以此次漲薪,基層的安裝工非常期待,這100塊錢可能對精英階層來說是小錢,但是對這些嚴寒酷暑干著高空作業賺錢的員工來說,這是一筆血汗錢!(現在知道為什麼安裝工們會有這麼大反應了吧...)

平時安裝工靠顧客施捨一點小費或者材料費過活,畢竟底薪和安裝費實在太低,這次董明珠說有額外裝機費,顧客們覺得既然你格力給了安裝費,那麼我就不用再給小費了吧?畢竟我消費者給你是情分,不給是本分,沒什麼問題,但是安裝工本身沒有拿到這筆錢,現在落得兩頭都沒有著落...即格力那邊沒有結到錢...顧客這裡也未能拿到小費...利益受損導致安裝工們實施了過激的維權方式。

下面我再回到此次漲薪問題上來,那就是董明珠為什麼要漲薪?

正如你們所說的,董明珠想給股東臉色看。

下面問題來了,為了給臉色看就發布一條政策,而且是一條事關全體員工福利的政策,是否有些率性...(至少朱太祖在位時,好像沒聽說過什麼率性而為的政策,畢竟政策最終還是要朝著實行的方向落實...)

畢竟你現在是一家之主,是丞相,政策穩一點,我覺得對於企業來說會更好...這裡我們可以做出兩個情景假設:
1、此次漲薪順利實施,員工獲得激勵,更加努力,說不定眾志成城一起走出目前的困境。
2、萬一...(只是萬一...)只發了一個月或者未能長期發下去,那麼你給了員工一個希望,忽然有一天又斷了...那麼後果是....?員工的向心力還在嗎?或者以後格力的政策公信力是否可能會受到員工的質疑?領導人的能力和威望是否可能受損?

這才是我所擔心的...因為此次漲薪率性而為的成分有點大...這種條件下實施政策,不免擔憂....

所以我一直覺得董明珠更像是一個合格的將軍,但是她現在做到丞相的位置,我覺得不太合適...設想一下,假設你在格力,遇到這麼一種奇葩的漲薪,你是是喜是憂是歡是愁呢?


最後還是那句話,我還是衷心的希望格力的各位能夠漲薪成功!而且是朝著好的方向發展~!能夠繼續有雙休~

下面回答一下部分知友的問題(其實也談不上回答,只能說聊聊吧...):

其實這兩個問題可以一起答....

貌似有知友是海爾陣營,表示我說張瑞敏是草包有異議,這裡我要說一下我的一個語境,我對海爾張瑞敏的這句話,更多是因愛生恨...(你們...不要往哲學的方向想...會彎的..)我的經歷有點特殊,那就是我其實帶過一段時間海爾的基層銷售隊伍,後來做到我心如死灰....

回答以上問題,其實要從美的和海爾兩家公司的特點來講。

可能有人好奇張瑞敏為什麼要被稱為大典獄長,業內有一個笑話:如果你去青島打車去海爾,那麼你說海爾公司,司機是不知道的,但是你說青島第二監獄,那麼司機就知道你去哪裡了....

這家企業的加班和KPI考核算的上是我們業內的奇葩,知道的人說是在上班,不知道的還以為在裡面勞改...

加班那是業內最變態的,KPI考核什麼的,我看你們罵阿里巴巴KPI不行,你要是去過海爾就知道,馬雲的那個KPI在張瑞敏那裡都是渣渣,什麼叫讓你求生不得求死不能的KPI考核,你去了就知道了。
在海爾工作怎麼樣? - 電器 - 知乎
這裡有連接,我就不鋪開講了...業內都懂....

總的來說海爾的員工看格力的員工像是苦力,格力的員工看海爾的員工像是勞改犯....(這個比喻應該夠直觀了...)

一個企業能把企業文化做成監獄文化的...業內只此一人...張瑞敏大典獄長之名實至名歸...估計董明珠都得忌他三分...

下面我們談談為什麼我覺得張瑞敏是草包...
海爾是一個集團,旗下子品牌很多:海爾卡薩帝、海爾、海爾小超人、海爾統帥、三菱重工海爾等等...
美的旗下也是一堆子品牌:美的、美芝、東芝、小天鵝等。

家大業大之後,集團內部會產生利益分歧,掌門人如何平衡集團內部的利益就成了重中之重,方洪波平衡的還是很好的,國內是以美的為主,美芝則是海外為主,東芝和美芝記住不一樣,東芝其實是當初美的作為合資高端品牌進入市場,所以當初美的是走國產高端,東芝是合資高端,美芝是海外低端,所以說美芝壓縮機全球佔比第一,但我沒說他是最好畢竟便宜,性能還不錯,所以市場佔比也就第一了,比如第三世界國家讓他們去進口日系高端壓縮機,我估計是進不起...價格太貴...所以買買美芝也不錯~

這就是美的的市場結構,而且美芝空調很多還是代工的,比如找志高代工,並非美的自己造的,反正是低端機,志高也造的出來,就丟給志高去造了,最後賣給國外。方洪波的此項舉措其實還是合理的,為什麼這麼說呢?
因為如果全部都由美的自己建廠建流水線去造,那麼投資太大成本太高,萬一國外市場效益不好,那麼這些投產的流水線怎麼辦?比如現在格力就是這個問題,格力收購了很多子公司也建了許多分廠,現在市場飽和,很多流水線不能全線運作,只能開一部分流水線,閑置一部分流水線,而且現在車間一線的問題是,要開工的時候一下子找不到足夠量的勞動力,閑下來的時候又要裁員...招人之後不能立馬熟練,還得培訓一段時間,產品品質就難易保證...

後來東芝因為推廣和定價的問題導致銷量暴死,說實話合資走高端路線其實不太好,首先國人對代工產品有抵觸,美的和東芝合作,雖然是東芝的技術,但是還是在美的廠里生產...結果被競品對手一噴反而暴死,大家都覺得這是假洋牌...

但說實話,一個產品的好壞要看其生產標準和實際質量,我自己家裡就是東芝的EDX和EX,我上個照片吧。

EDX絕對是國產機中不錯的機器,可惜因為定價和渠道問題最後作死了...現在已經退市,估計除了淘寶,你們是買不到了。

所以美的產品,尤其是高端機其實不錯的,製冷制熱都不錯,只能說出口海外的差了點,畢竟很多是志高 代工的,成本低。

這裡也說明一個問題,其實各個企業的大佬都有過失誤,不僅僅是董明珠,方洪波也有,朱太祖也有(太祖其實在海外市場爭奪中敗給過海爾),所以這個世界上沒有神,都是人,是人就有勝負成敗,但是失敗之後如果去彌補就成了另一個突破點了。

東芝掛了之後,剩下一堆貨積壓在那裡,美的方面選擇了以全家桶的方式賣給員工,但是美的的全家桶和格力不一樣,格力是接近原價賣,美的幾乎是當廢鐵價賣...所以我這台EDX就是從美的那邊買的, 2千多塊錢....1級能效大兩器豪配高端機...就這麼賣給員工了...賣我的那人還賺了500...用美的員工自己的話講就是這就是福利機,大家都是搶著拿的,拿回去倒手一賣就是賺,因為搶的人太多,導致後來美的當局宣布限購...再後來大家還是搶...只能一起賣給一個經銷商,讓他收走...

所以美的對於旗下的子品牌的處理方面很果斷,不行就斬斷,不能再冒出其他支線,而且與其積壓在那裡還不如統統賣給員工,然後員工自己去賣,最後還會說你企業好。

反觀海爾...海爾這邊就熱鬧多了...有多熱鬧...有點像三國末期的吳國,孫權一家,姓孫的殺孫的...還沒跟競品對手開戰,自己窩裡就打起來了...打的一塌糊塗,海爾卡薩帝說自己是海爾,海爾說自己是海爾,海爾統帥也說自己是海爾,但是這三者價格是高中低...都是海爾,那麼我消費者選哪個海爾?!比如同樣買2匹定速機,海爾的要3800元,海爾統帥只要2800,都說自己是正品海爾我消費者買哪個?結果自己內部搶客源搶經銷商,好好地市場,瞬間就亂了...

海爾隊友那邊也不太平,三菱重工當初和海爾搞了一個三菱重工海爾,起初三菱重工希望它成為三菱重工的亞洲生產廠,專門賣中央空調,即你擁有生產權,但是你沒有銷售權,後來海爾看三菱重工賣的不錯,於是又自己貼牌三菱重工海爾這個產品去和隊友搶市場,逢人就說三菱重工是海爾造的國產貨...結果三菱重工被整的慘兮兮...後來三菱重工不得不自己獨資在廣東江門重新開個廠,大家老死不相往來...

所以張瑞敏時期的海爾,你會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現象,那就是一邊用旗下的子品牌整死自己,另一邊用子品牌整死隊友...你說這個仗還怎麼打?

相對於格力和美的來說,他們的產品線就隔離的非常好,線上就是線上的型號,線下就是線下的型號,錯開銷售,盡量避免線上和線下衝突的狀況,不像海爾這樣亂糟糟的...

所以有空你問下前線的銷售,特別是美的和格力,這兩家都沒有把擊潰海爾作為第一目標,而是這兩家在龍爭虎鬥...(簡單的說就是這兩家沒把海爾當回事,海爾一個人自己在那邊high...)

海爾從當年市場第一,一直跌,跌倒今天佔比已經接近15%左右了...勉強保個第三,而且在2010年的時候還被志高打了一套,那年海爾跌成第四...(我估計好多人連志高是什麼牌子都不知道,但是海爾就被志高給打了...)所以海爾是國產三巨頭中最不樂觀的。

這裡我講一下為什麼海爾會這麼慘,首先這個鍋不是技術部去背,也不是車間去背,我可以這麼跟大家講,空調業內的技術部門,談得上「才華橫溢」四個字的技術部門其實是海爾,格力的技術部其實是穩,放眼市場上空調的概念機都是海爾第一個造出來的,這家企業的技術團隊非常的有想法,科技感很強。

海爾衰敗的這鍋其實還得要行政和銷售來背,行政我就不多說了,企業文化都成監獄文化了,想好也好不起來...

下面談銷售,海爾的前線,現在就是公共廁所,是個人都可以上來打一套的節奏,之前說過格力和美的其實並未把海爾放在眼裡,而是兩家在死斗,但是其他品牌可以看中了海爾這款大肥肉,因為張瑞敏這個人說白了就是荊州劉表和袁術的綜合體,有這麼幾個特點:
1、其主不能守(他守不住海爾的市場)
2、庸肆(很喜歡裝逼,喜歡和董明珠搶頭條,可惜一直未成功...我們業內的汪峰...)
3、不懂裝懂...(詳情請諮詢海爾員工關於其著作《大典獄長經濟學》你就懂了...)

接下來我們看看海爾的教科書版實戰:
就拿今年的51勞動節來講吧...
今年的商戰格局非常特別,因為格力重新入主蘇寧,也就是說以前作為美的航空母艦的蘇寧變的不再安全,美的方面非常關注這個事情,從年初開始就備戰格力。
同樣備戰的還有志高、三菱電機。
這裡簡單的講一下什麼是備戰,就是說預計競品對手什麼時候會進來,他的展台在哪裡要搞清楚,假設格力的展台很靠前,那麼就要準備用一些小動作把格力的展台搞到角落去。
打仗之前要準備糧草,什麼是家電的糧草,比如工資、獎金和贈品,員工打贏了格力包住佔比公司該怎麼獎勵?如果打輸了未能保住佔比我們又要準備什麼副策彌補?打仗之前,我們的價格如何管控?準備多少資源去打格力?贈品每個門店要調多少?如何分配贈品品種?贈品成本如何管控等等....
一大堆的問題要去討論和研究...這兩家的業務是天天上門探風聲,你格力上幾個促銷員?公的母的?多大了?以前有沒有做過銷售?都幫你調查的清清楚楚。
不僅是門店系統,渠道系統也在調查,包括你格力外圍春季訂貨會訂了多少貨?有多少人去?給了多少款?在哪裡開的?報告里都有,經銷商的門牌號都幫你寫清楚。
這才叫打仗,打仗之前先探明敵方的動向和舉措,知己知彼方能百戰不殆。
反觀海爾方面,我在4月30號之前,沒見過海爾一個活人來過現場....(自信滿滿的準備被格力一波流帶走...)
而且這個時候海爾前線的促銷員人數占門店比例已經低於30%,美的、志高是滿編,每個門店都有人,三菱電機是80%,打仗之前,你要有士兵啊!你海爾的士兵呢?!

海爾的前線就這麼空著櫃檯去打仗,你說焉能不敗?

五一節可以說是今年非常重要的活動節點,各個廠家都是拿出決死一戰的氣魄去打這仗,三菱電機直接史無前例的將折扣降到20%,定速機直接35%的折扣賣的,人家大區經理親臨前線為員工激勵鼓氣,群里該發紅包激勵的發紅包,該給員工訂營養餐的訂營養餐,其他品牌更是藍A什麼的都是提前找采銷辦理好,海爾的藍A竟然是五一節當天才開始弄,中午12點過了才弄好,一整個上午,打電話給海爾業務,太陽都曬屁股了,人還在睡覺!現場贈品沒有、藍A沒有、人沒有,你海爾公司是來逗逼的嗎?

所以一家公司會不會打仗,能不能打仗,一看就看出來了。人家創維也沒招到人,自己業務員頂上去,一個人跑三家門店,現金僱傭其他品牌促銷員在賣貨,你海爾就沒點腦子?

最後截止5月4號,美的蘇寧單系統佔比30%以上,海爾多少?奧克斯都超過去了!結果提前準備的企業佔比都穩,最後格力吃掉了海爾的佔比,在蘇寧立足。

所以國產三巨頭中,銷售系統素質最差的就是海爾。

差到什麼程度?

2010年我當時負責培訓海爾公司的銷售員,我都不是你海爾公司的,你連培訓都懶得培訓,還要我們其他系統幫你培訓,放眼望去哪家企業能懶到你這個程度?
後來培訓好了之後,員工開始向我抱怨海爾的事業部各種傲慢,比如車票不給報銷,人家去你分部開會,你都不報銷車票?窮成這樣了?
最窩火是當時海爾銷售員向我反映,業務員向基層銷售員索要回扣,即海爾基層銷售員的提成要給一部分業務員,如果不給,那麼報賬的時候就給你少報一點,海爾的系統都腐敗到這種程度了!你說這個企業能搞好?打死我都不信!

最後那位業務員還升職了!(我估計下面的撈錢討好上級,最後自己成了上級。)

後來海爾到我這裡來我都是懶得睬他們,愛做做,不做滾。

我們再看看海爾的物流,每次送樣機過來,人家直接把樣機放在門口,不送進來,什麼海爾冰箱啊,海爾洗衣機啊,統統丟在門口,我和送貨工理論,送貨工說海爾對我不好,我就這樣,想做就做,不做我就走了,搞得我在那邊也很尷尬...你看看連物流都成這個死樣...
最後我把貨物統統拉到倉庫,沒出樣,等到清倉的時候我再拿出來直接原包裝賣給熟客,你們發現了沒有?我從樣機到店,我直接丟倉庫,一直到樣機都清倉處理了,海爾方面都不知道樣機沒出樣,你想想這公司還有管理?

所以張瑞敏領導下的海爾,在業內就是個笑話,他覺得牛那是他的事,我就看看,我不說話...

不過海爾的產品還是可以的,張瑞敏不行,不代表員工不行,海爾的技術崗和車間還是有出類拔萃的人才,只能說其他系統毀了,特備是這種還沒和競品對手打,先自己窩裡自相殘殺的狀況...我覺得張瑞敏這個掌門人...呵呵...


身為一個做過HR職位的員工,我有話說。
首先確定一個大前提,文中所有的數據都是真實的,然後我們就是論事的來聊聊。
熟悉薪酬體系的職場人應該都懂一個道理,當採用定額加工資的時候一般被稱為陽光普照,這一千元對於一定級別的高管而言,已經失去了作用,僅僅象徵意義,而對於底層一線而言,確實意味著10%-40%的增長(參照珠三角製造業平均月收入簡單計算得出),不可否認,這次加薪對於70%的普通員工而言,一定是一劑強心劑。
同時,問題也來了。
第一疑問,格力目前處於什麼薪酬水平?是領先?還是滯後?
第二疑問,格力的定員是偏寬鬆的,還是緊湊的?
第三疑問,格力的年齡結構是否在2017-2020之間會產生斷崖危機?
綜述以上三點疑問,任憑一點都有可能成為這次加薪的動機。
回看當年的福特汽車,也是在不可思議的加薪後,造就了一批玩命的工人,從而獲得了之後幾年的高速發展。顯然格力此次如法炮製,通過一次頗具噱頭的陽光普照,穩定軍心,在未來減員增效上打下基礎。
究其根本,格力之所為,僅僅是單純的經濟槓桿,以應對通脹,社會成本提升所產生的企業瓶頸,很可能是箭在弦上不得不發的情形。而各路媒體乘勢起鬨,居然叫板了幾個當今中國可能最高薪的幾家互聯網公司,這樣的外行看熱鬧行徑,這樣的標題黨吹噓就讓人唏噓不已了。
不用眼紅,可能這1000塊早該屬於格力人。


直接原因是類似於毒丸計劃的給股東上眼藥。

董這次發飆的根本原因是讓了集團董事長的位置,但是定向增發計劃給否了。

這意味著董還是格力的小股東,董很不高興。董認為格力的發展她應該拿到的更多。

看產品董一言堂搞了太多匪夷所思的東西,權力是夠了,但是利益上她合法的就是年薪和分紅,分紅她認為太少了。

現在她還是格力電器總裁,既然股份拿不到想要的份額,那就把盈利減少,讓股東著急聽話。

我能加工資,能把人力成本提升上去,減少股東的分紅。後續我能幹的讓股東吃虧的事情多了。我是總裁,縣官不如現管不是。你們再不聽話我讓你們賠錢。

我要搞汽車,要定向給自己增發股份,你們還批准不?

而且多發錢,還能得到員工的支持,在和股東的博弈中先正確到支持者。

格力的發展已經遇到天花板,朱老闆之後,董確實少了一個好後盾。董想要多元化發展,拜託空調依賴還是挺難的。而且方向太多。


汽車真不是那麼容易做的,之前的嘗試都失敗了,去做一大資金的汽車確實得謹慎,股東的擔憂不是沒有道理。


董的這個行為會加劇矛盾,其實,前幾天關於董離職格力集團董事長的時候,我就說好戲在後面。

沒幾天好戲第一幕就來了。吃瓜群眾等高潮中……


為什麼早不加,晚不加,這個時間加;
所以當老闆自己安安穩穩的時候是不會想到底下員工的;只有當老闆有難了,想起來需要籠絡人心了,才會想到這些員工。


不請自來。
格力前員工。待了有個小三年。

就我待的那段時間裡來說,基本上格力所有的加薪都是偷偷摸摸進行的,你要不是被調薪對象可能都不知道有這回事,印象中一次針對研發人員的大規模調薪都只是口頭通知,正式的郵件通知都沒有,更別說這種紅頭文件。

所以,風口浪尖的時候拋出這消息,政治目的太明顯了,且不考慮出發點,好消息是大家都漲了工資,錢是進了自己的口袋。

格力有一群真的很拼的人,待遇遲遲上不去(至少我走的時候是這樣),以這種方式加薪,有點心酸。

.....................................................................................

加薪接下來就是請吃飯。
我想我已經準備好了。


董明珠過去對員工太苛刻對股東太好。。


我熟悉的一家上市公司,人家員工薪資福利獎金都巨好,但是公司股東分紅很低,董事長和高管持股也不多,但是董事長和高管們的亂七八糟的開銷全掛公司帳上。。


人家董事長就私下說過,天天看到股吧里韭菜艹他娘,咒他死全家, 還不如把錢分員工。


分紅給股東,開會不鼓掌,那就分給員工唄。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目的:

√、散財拉人氣和民意
√、敲山震虎(股東)
√、焦土政策的信號彈(防止險資,出現萬科的遭遇)
√、給珠海那些國資委官員一點信息(防止下台)
√、激勵員工
√、讓自己留個好名聲
√、客觀產生營銷效果

  • 散財拉人氣和民意

在普通人眼中,董明珠的形象一般給出節儉,在今年10·28號的股東大會上,她更是直接掏心窩的說自己,有多麼為公司省錢。

但在社會的輿論,似乎不這麼認為。大部分都人都眼閉談及股權制度、產權制度、「公司是股東的,不是你董明珠的」等等。

這一次,直接以上市公司公告的形式人均加薪1000,直接是幾何級別的影響。

這會網路的民意,態度發生轉變,評論多為誇獎。

其實,從心理學角度講,格力的這個破天荒的公告——無非是表達了眾多工薪階層的想法:「老闆,你TM該給我加工資了,看看人家格力。」

這,不受歡迎才怪。

想想咪蒙為什麼火,你看《致賤人》、《至low逼》,無非是表達了大眾心緒。

想想在雙十一,阿里等電商系,加班加的那麼晚;對比之下,鵝廠的pony,紅包+300騰訊股票,羨慕的想法有。

整個社會對董明珠、對格力的評價,直接回拉高不少;對其民意和人氣,那是「嗖嗖嗖」的竄啊。

(我猜,以後那些國企的老總們,只要企業經營不錯,很有可能學習這一招)

  • 敲山震虎

說白了,上次10·28的股東大會,中小股東不是用腳投票嗎?

那就提高公司的成本吧,讓利潤降下去。好好的為你(股東)掙錢,你們站在股東權利高處反對我、指責我。那就花錢散公司財吧,員工滿意就行。


股東如果跳出來,說三到四,估計一堆人的唾沫淹死你。你恨的牙痒痒,也只能痒痒而已。(社會群體的力量運用)

高處誰的會站,我董明珠更是技高一籌。

下次,公司在有什麼提議、規劃,中小股東不同意,那就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敲山震虎的意思,不言而喻。

  • 焦土政策

和萬科類似,格力也時刻面臨著野蠻人的威脅。

去年陽曆年年末,爆發了萬科股權爭奪戰。萬科遭受這麼一樁事件,與其股權結構過度分散的內部條件息息相關(詳情可參考《世事如枰棋,萬科局中局的資本角逐》)。
格力電器同樣存在類似的問題,其基本面也是類似:

1)行業地位:公司經營優秀,行業第一。萬科在住宅房地產,格力在空調;
2)運營能力:都屬於超級印鈔機級別的企業,盈利能力強。除此之外,「合規」利用會計準則,存在低估利潤嫌隙;
3)公司財務:公司賬上現金過多,都超過一千億;
4)股權結構:過度分散。格力的情況:最高持股珠海國資委合計18.22%+0.94%,不超過20%;萬科的大股東在第一輪增持前不超過15.04%。

今天更有文章,直接寫安邦可能打格力算盤。(參加曹山石《安邦舉牌格力的可能性分析》)

所謂焦土政策,就是把公司的有效資產,搞爛,賣核心資產、購入垃圾資產、消耗公司大量資金,讓收購毫無意義。

其實,也是給野蠻人喊個話,別沒事來找格力。姐,不是你想惹就惹的起的。

(假如收購案子成了,其實也抵禦了野蠻人收購)

  • 給珠海那些國資委官員一點信息(防止下台)

這一點,在董明珠在官方以合理合規的名義下,卸任了格力集團的董事長時,就埋下了。

我個人認為,雖然由「上面所謂的規矩」,但以中國官員的智慧,如果真想讓董明珠一方面持股(不到1%),又成為集團董事長,這事應該不難吧。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稍微規避一下,對那些珠海國資委官僚而言,應該是做得到。

一句話,說白了,政府那些國資委官員,看董明珠不順眼,才是真正原因。

董明珠此舉,也是借公司員工、民意,向這些官員,傳遞一些信息。至於什麼信息,諸位去想吧。

  • 激勵員工

這一點,激勵效果,妥妥的有。

在這個別人加工資,都是一百一百或者幾百幾百加年代,而格力全員加一千,這就讓格力電器員工
爽死了

員工開心,工作也會更加用心,也會更加支持董明珠的決策,全員生產效率更高。

激勵效果,不用多說。

  • 讓自己留個好名聲

想想自己的年紀,董明珠已經過了60,說白了,職業生涯不長了。

在最後這幾年,能給這些員工爭取福利也好,對將來萬一出現了「下台」的事情,無疑不會像王石那樣,狼狽收場。

那些悲情英雄,總是讓人唏噓不已。

很有可能,董明珠走了以後,格力經營出現下滑,群眾、員工那種呼聲,能夠想像得到。萬一員工被失業,估計各種罵娘的話,都會出來。

懷念「董明珠時代的格力」,是一件很有可能出現的事。

  • 客觀產生的營銷效果

說實話,格力自從董明珠自己代言後,一直都是話題的焦點。

這家企業,被消費者的關注,遠遠超乎一般企業。「和雷軍的賭局」、「格力造手機」、「格力手機開機代言人是董明珠」等等,話題一直不斷。

曝光度,對於這種生產企業,就是牌子。何況格力電器的空調不錯,銷售效果大大的有。

相比較,這一次,已非常出格的方式——上市公司公告,表達了加薪的計劃,無疑營銷效果,將非常棒。

這讓我想起在2008年,5·12時候,當時王老吉(現在的加多寶)的1億捐款的營銷事件。網上出現「要喝就喝王老吉」的調子。

不說王石那貨了,捐款的一點點,說話還二逼,硬生生留下「你爬再多的山,也沒有你的墳頭高」談資笑話。

這效果,在這一次加薪1000,體現的淋漓盡致。

總結:
上面基本上把我能想到的,都簡單分析了一下。回顧一下:

√、散財拉人氣和民意
√、敲山震虎(股東)
√、焦土政策的信號彈(防止險資,出現萬科的遭遇)
√、給珠海那些國資委官員一點信息(防止下台)
√、激勵員工
√、讓自己留個好名聲
√、客觀產生營銷效果


其實,也有可能出現分析過度的傾向,但是客觀上,格力的這一次加薪1000,產生了這樣的效果。

———————————————————————————————————————————
說兩句題外話:
1、這個加薪的事情,以這麼極端的方式,呈現出了,董明珠一定是有私心的——改變當下的狀態,維護自己的管理層地位。這點毋庸置疑,但這個事情,巧在你沒法合理逼逼她。因為社會壓力,迫使你做出讓步。

2、猜測,很有可能寫文章——董明珠肆意浪費股東財富,損公肥私,維護自己地位,有違現代管理層信託責任……類似的文章出來。

3、這個事情後,可能有公司管理層,肯能會學習,尤其是那些面臨被下台的一把手。

了解更多財經商業分析,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秋源俊二(QYJEQYJE)」修改


聽說這個事情的時候簡直驚呆了!如此粗暴粗放粗笨的加薪方式,竟然會發生在一家如此成功的明星企業!

我們不討論背景,也不討論動機,就只看加薪這件事。嗯,給員工加薪當然是好事,值得稱道。

但是,稍有現代企業管理常識的人,甚至,稍有人力資源常識的人,都會知道,這樣一個簡單粗暴的加薪方案,是非常不科學、不經濟、不高效的。

比如說,銷售部門的加薪預算,是不是應該與生產部門有所不同,畢竟銷售拿高薪應該更多的依靠提成,而不是基本工資。同時,加薪的幅度,是不是應該與員工績效掛鉤呢?否則,對同一個班組同樣薪資水平的員工,績效好的員工會不平,績效差的員工會慶幸,這樣的激勵方式,豈不是鼓勵了偷懶?

說到底,這是個非常HR的話題,即:如何最大化的利用有限的預算,激勵到那些對企業貢獻最大,最應該被激勵的員工。

然而我們看到的,卻只是如此簡單粗暴的一個加薪方案。這個方案的出爐,讓人忍不住會想到一些更深層次的問題。

這樣一個加薪的方案,是怎麼出爐的?
格力的HR,是缺乏水平還是缺乏授權?
董女士又在其中扮演了什麼樣的角色?
…… ……


???


很感概,國內媒體和群眾對其它不賺錢,不分紅,專坑小股東的公司非常寬容,卻對格力這樣優秀的公司特別苛刻。網路上很多鍵盤企業家根本就沒有多少社會經驗,就像對這次加薪表示異議一樣,總覺自己的方案比格力管理者更牛逼。但實際上,企業家在大部分時間裡不是拿著一手好牌經營著公司,反而是常年拿著一手爛牌去贏下牌局。當下格力處於風口浪尖,面對大眾對格力的質疑,面對員工持股計劃終止對內部員工積極性的打擊,迅速給出一個可以立即施行的加薪方案是穩定人心的好對策,如果像鍵盤企業家那樣思前想後,非常找出一個滿足各方利益的法案,很可能錯過最好的時機。另外這次加薪偏偏要加1000元而不是888,999這種也是為了一目了然,方便新聞傳播,董明珠本身就是營銷高手,知乎現在這麼多人在討論,可見宣傳效果有多好。

作為一個持有1萬8千股格力股票的散戶,其實這2年來早就習慣了一群啥都不懂的媒體人換著花樣黑格力,本來董明珠就心直口快,媒體想黑他的素材多了去了。大概從2011年國內主流財經媒體一直預言董明珠上台後格力藥丸藥丸,空調業務絕對不會高增長,誰知道12-14年格力繼續高速發展。15年A股發生股災,恰巧格力業績也出現了短暫的衰退,股價順勢從30.5跌到14,媒體當時黑的比現在還猛。然並卵,格力很快恢復了過來,到現在股價已經回到28,接近歷史高位。如果你翻開格力電器的月線圖,這幾年格力在全國財經媒體的唱衰下竟然以一年一倍的速度在上漲。。。被全國媒體認為吃朱洪江老本的董明珠不但讓格力這幾年沒有出現衰退,反而行業龍頭地位越加鞏固,被媒體一致看好的美的雖然電器賣的不錯,可單看空調這塊,這麼多年美的依舊追不上格力。

所以我從來不相信任何媒體的任何猜測,只去相信市場最終的選擇。比如美的老總在去年股災後還融資8億偷偷買入格力股份。外資投行雖然去年高位減持過,但這幾周在國內媒體一片唱衰董明珠和格力的情況下大量買入。前幾天格力高管砸鍋賣鐵湊了幾千萬高價增持格力股份。難道他們都是傻帽?到現在誰是真正聰明的人,誰又是被聰明人當槍使的傻帽,還看不出來嘛。為什麼那麼多人偏要相信各種不懂裝懂的媒體意淫出來的各種內幕消息,而不去資本市場上看看最真實的現狀。


根據之前的事,董小姐對股東之心已死。

討好股東不如討好員工

從此以後格力電器的股票分紅應該會大幅減少

我格力拿手上好幾年了,今年賣了。

以前就算格力的股價一毛錢不漲,光每年分紅收益都輕鬆超過銀行的理財產品收益。

這種股票A股能找出幾支?


董小姐,股東也是個複雜動物,
嘴上說著不要,心裡卻惦記你的錢包。董小姐,15年的時光匆匆,
鐵打的股東,流水般的憂愁。
所以那些都不是真的,董小姐。
你才不是一個沒人鼓掌的女同學。
獻身給了格力,只願天堂里的代言人沒有成龍。

這讓我感到絕望 董小姐。


女人心情不好就喜歡花錢

(來自煎蛋


怒答,不匿了,看不下去一堆並不了解實情的人在這裡高談闊論。
本人暖通專業,14年剛上大四就校招進了格力,15年8月正式入職,16年5月辭職。
之所以辭職還不完全是因為工資低,還因為是我被分在了生產系統,說白了就是在工廠當工人,說是科室管理人員,其實是天天都在流水線上當工人,沒一天干過正經的工作,工資比一線工人還低,剛去2800,半年後調薪到3100。在這裡要說明的是,在格力要拿高薪是要多加班,格力對外宣傳是大小周,但是在我辭職前從來沒有雙休過,不但如此,所有假日都對半砍,五一休一天,國慶休三天。因為工廠是不會停工的,所以你永遠得去上班,經常一連上十幾天都正常。辭職的時候我的工資是4500(連五險一金各種津貼都包括),到手4000左右(扣掉五險一金和房租水電費,格力的宿舍是要花錢住的,呵呵),這裡面包括1000塊錢的加班費,不是我想去加班,而是不加班就沒有錢呀,所以天天晚上很晚才走,雖然並沒有什麼事要做。當初校招的時候宣稱政府會給每個轉戶口的人每月補貼300,入職後才被告知,這個補貼只給211院校的人。格力還宣傳宿舍每人裝一台空調,他不會告訴你的是,這個空調是返修機,也就是都是有質量問題的,而且是單冷的不能制熱,冬天真的能凍死。
今年九月十月份又開始宣傳什麼全員大幹50天,整個九月只放了兩天假,其中有一天是中秋。
加薪1000塊的消息放出之後,我朋友圈裡的前同事們集體高潮了。一個月後我問真的漲了1000嗎,回答說是的。
還有董小姐說的送手機,其實還是讓你買。格力的年終獎分為現金和實物兩部分,現金一般都少得可憐,我去年只發了1900,還是分兩次發的。實物是格力商城的購物券,也就是變相地強迫你去買格力的小家電,這次說的手機就是強迫你去用購物券去買這個手機。為什麼是強迫呢?因為格力說了以後上下班打卡要用格力手機。每年格力會給你一個今年購物券可以購買的家電清單,也就是購物券只能買這些東西,其他不能買,大家都知道格力最好的東西是空調,但是雞賊的格力從來不往這個清單上放空調,這個清單上只有它的各種小家電,電飯鍋熱水壺電磁爐乾衣機啥的,聽說有一年是強迫購買一款並不實用的空氣能熱水器,反正是從來沒有空調。
就這麼多吧。


應該回購股票發員工,為以後得股東大會做準備。


我爸媽家十二年前的格力現在還正常,我兩年前買的格力涼之靜已經壞兩次了,氟利昂還掉得很快


這一招實在是高…
加薪1000塊最能打動的,不是那些年薪幾十萬上百萬的高級白領,是工廠里的基層員工和一線的基層業務。
正值年末,正是工廠員工離職跳槽的旺季,人家可沒有年終獎可以等的。

基層業務在長期一線滾打,有多少真正享受到企業發展的紅利?提成只是業務的工作所得,而企業業績的增長並不會直接反饋到基層業務。這1000塊是無條件給的,這對於很多家電基層業務是很大的觸動。
1000塊錢撼動各大競爭對手的基礎人心,這錢花得值。


其實格力電器的工資一直不高,而且漲工資很難,普通員工哈。
流水線的不清楚,就我老公這種做技術支持的「工程師」崗位,經常要出短差的,應屆生進來幾年拿3000的很多,我老公從另外一個企業同級別過來直接工資減半,要不是為了家庭,真不想讓他過來,今年已經有很多人陸續辭職了,再不漲,明年開工又是一波走的


其實是「毒丸計劃」的一種


推薦閱讀:

你能無恥到什麼地步?
如何通過面試辨識一個人的責任心?
面試前都需要做些什麼準備?

TAG:職場 | 加薪 | 員工激勵 | 工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