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向張三丰學太極劍一節?

招式都忘 唯剩劍意? 是不是應了愛因斯坦關於教育的名言


太極劍傳授一段文字於經典有徵,《莊子·大宗師》:顏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謂也?」曰:回忘仁義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忘禮樂矣。」曰:「可矣,猶未也。」他日復見,曰:「回益矣。」曰:「何謂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謂坐忘?」顏回曰:「墮肢體,黜聰明,離形去知,同於大通,此謂坐忘。」仲尼曰:「同則無好也,化則無常也,而果其賢乎!丘也請從而後也。」

作為孔子最得意的學生,顏回怎麼可能徹底拋棄孔子最堅持的仁義、禮樂,而孔子居然還叫好?莊子就是這麼頑皮,喜歡拿孔子開涮。

仁義、禮樂等在規範人行為的同時也會束縛人的本性,所以,莊子反對,因為莊子主張的是最大限度地保持人的本性不受任何外在規範的束縛。

同樣道理,武功的傳授需要通過一系列的規範,也就是招式,簡單地說,招式是武功的形式,而不是武功本身,所以,可以讓人掌握武功,但是也會束縛人理解、使用武功,比如同樣的三十招華山劍法,令狐沖施展的威力難以和風清揚相提並論,因為令狐沖被招式束縛,而風清揚則不然。

太極劍的厲害之處在於後發制人的劍法理念,張三丰的傳授就是要張無忌理解這一點,所以,強調不要為「劍招」所束縛而影響「劍意」的接受,所謂的「劍意」就是後發制人的劍法理念。

值得注意的是,對於真正掌握武功的高手而言,因為需要進一步融會貫通,形成自身的體系,所以,招式的束縛意義才會出現;而對於學藝不精者,因為還需要通過招式掌握武功,所以,根本就談不上什麼束縛意義。事實就是如此,同樣是傳授太極功夫,張三丰對俞岱岩和張無忌的要求就不一樣。


金庸小說人物里,多是儒家和佛家人物,但其中最具有道家風範的角色之一就是張三丰,他的思想充滿了對道家學說的理解。


讓我想起當年上學的時候,有的人啊,心裡記住了幾百幾千道題型,只要見過的就能做出來,但他們永遠不是學習最好的那批人,因為那批人的特點是,沒見過的也能做出來,所以每逢大考,最後一兩道大題上就會拉開差距


謝邀。

大學畢業了,學過的東西差不多都忘了。其實不用等到畢業,考試之後就基本上都忘記了。
然而,考試成績會記得在那個時刻,你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能夠反映你的學習能力。

千萬不要誤以為忘了是最高境界。考試之前忘了,你就掛了。
能不能記住書上的例題、習題、原文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能不能解決問題。
能解決,會了;解決不了,忘了。
張無忌是忘了例題,掌握了公式,解題才能隨心所欲。

請參考:
如何才能打敗張無忌? - 獨孤逸風的回答


怎麼都邀請我回答倚天的問題。
其實這個問題很簡單,只是金庸先生描寫的很巧妙。
你玩過dota,玩過lol嗎?
沒玩過的自動轉化成彈吉他和鋼琴,下棋之類的也可以。

張三丰接在手裡,笑道:「是木劍?老道這不是用來畫符捏訣、作法驅邪么?

張三瘋裸裝(不帶符文天賦)出門,笑道:「裸體出門,方顯大神風範。」

當下站起身來,左手持劍,右手捏個劍訣,雙手成環,緩緩抬起,這起手式一展,跟著三環套月、大魁星、燕子抄水、左攔掃、右攔掃……一招招的演將下來,使到五十三式『指南針』,雙手同時畫圓,復成第五十四式『持劍歸原』。張無忌不記招式,只是細看劍招中『神在劍先、綿綿不絕』之意。

  張三丰一路劍法使完,竟無一人喝采,各人盡皆詫異:「這等慢吞吞、軟綿綿的劍法如何能用來對敵過招?」轉念又想:「料來張真人有意放慢了招數,好讓他瞧得明白。」

接著站在中路,面對AI電腦,各種走位,補刀,躲技能,就是不殺人。
10分鐘過了,竟沒有一個小學生喝彩,都在討論:這個人是菜B吧,十分鐘連AI都單殺不了。是不是有意在演示反面教材?

只聽張三丰問道:「孩兒,你看清楚了沒有?」張無忌道:「看清楚了。」張三丰道: 「都記得了沒有?」張無忌道:「已忘記了一小半。」張三丰道:「好,那也難為了你。你自己去想想罷。」張無忌低頭默想。過了一會,張三丰問道:「現下怎樣了?」張無忌道: 「已忘記了一大半。」
  周顛失聲叫道:「糟糕!越來越忘記得多了。張真人,你這路劍法很是深奧,看一遍怎能記得?請你再使一遍給我們教主瞧瞧罷。」

  張三丰微笑道:「好,我再使一遍。」提劍出招,演將起來。眾人只看了數招,心下大奇,原來第二次所使,和第一次使的竟然沒一招相同。周顛叫道:「糟糕,糟糕!這可更加叫人胡塗啦。」張三丰畫劍成圈,問道:「孩兒,怎樣啦?」張無忌道:「還有三招沒忘記。」張三丰點點頭,收劍歸座。

「看清楚了嗎?」
「看清楚了。」
「都忘了嗎?」(忘記了當時是怎麼補刀、走位、躲技能的,而是知道什麼時候應該有什麼樣的應對)
「忘了一小半。」
「你乃中國電競界的希望,拯救中國電競指日可待。」
小學生頓時叫喊道:「大神,你這搞的什麼操作,你再好好來一遍給我大哥瞧瞧啊!」
大神輕蔑一笑「你懂個瘠薄。」頓時又開了一把,換了個英雄,又是各種細節操作。小學生大叫:「媽的,你逗我玩呢?」
大神關上電腦:「現在怎樣了?」
「這下全忘了!」(只是學會了抓住時機和感覺)
張三瘋點點頭,收了自帶的耳機和鍵盤,默默的點上了一根煙。

張無忌飄然上場,正反補全收,打爆了對面那個只會虐ai的小菜雞。
end


張無忌才有資本這麼玩兒。張無忌以下的還是認清楚自己的斤兩吧。

然而世人記住的只是這個"全忘了"的情節,每到裝逼自己懂武術時也都愛拿這情節來舉例子。全然不顧能這麼教的只有張三丰,能這麼學的只有張無忌。
現場的玄冥二老和張的手下都沒學會,張三丰的弟子武當五俠也都沒學會。

呵呵呵呵


張無忌絕頂聰明難道真的會忘記?當然是和張三丰心意相通,明白了太極的精髓不在於招式(這點殷梨亭就不懂),而在於勁道和後發的意境。

張無忌的拳法打玄冥二老那次就發揮到極致:不斷畫圓圈。


得意而忘形


非常巧妙地以講故事的方式表現了一個樸素的真理。
你見過一些東西又忘了一些東西,剩下的才是自己的。比如你可能不記得謝遜的家人是哪天死的、聖火令到底有幾個,但你記得倚天屠龍記。


就是看穿事物的本質,忘記形式的東西,這一節對我影響非常大,雖然小時候並不懂什麼意思,但是之後思考的時候就是以這個思路去思考萬事,所以我數理成績很高,背誦很差文科成績很差,不過我直接推日語的遊戲,雖然看不懂具體詳細的,卻能通過思考推算出大致劇情,之後我在高中去學日語,背誦讓我很痛苦,靠日本大學的時候日語能力考試都沒過,光靠留考成績進了大學,之後就再也沒背過日語,然後在生活中通過手機辭典用日語交流,看日語,寫日語,完全沒背過,一回頭我發現我已經完全掌握日語了,現在再看這節內容就是所描寫的那樣,我通過實踐親身體會過了,其真實意思就是要對什麼事都要有自己的思考,有了思考才能化為自己的東西,不要期待他人給你解釋的答案,不懂的話親身實踐體會也就懂了。
現在很多東西說法其實很簡單,一開始就說出了最簡單的內容,不懂只是沒有親身體會過罷了,結果現在被人瞎解釋一通反而曲解本人所說的意思,比如天才說99%的努力+1%的靈感,這句話是要有個目標以及真心想要做好這個前提條件才能成立,天才認為有這個前提條件是理所當然的事所以沒說,他們是說給那些擁有這個前提條件的真心想要做好的人聽的,然後一群凡人瞎解釋,說這個天才因為反覆做同一件事才能成功,強迫其他人也要做,然而機械般的反覆是一點用都沒有的,聽信了凡人的解釋最終得出天才說的話沒用,真是件可悲的事。


一看就教過高數


我只記住了兩句話句話:清風扶山崗,明月照大江。
無忌孩兒你都記住了嗎,孩兒全忘了。


建議看一遍《笑傲江湖》


一直以為此處作者讓張無忌表現出的逼格與全書畫風格格不入


不要舉報我啊,只是調侃一下——引用一句話,一切在虛擬世界裡找真實感的人,腦子都有問題。

武俠小說里的東西當然絕大多數是胡扯,是故弄玄虛了。

但也並非毫無依據。

1,武術是有共通之處的。張三丰教張無忌太極劍的時候,張無忌本身已經是武林高手了,自然融會貫通——我有一個師兄曾經學習過擊劍,後來轉為練習劍道,即使是他劍道學了沒多久的時候,他就是比同期的人強,他對距離,對時機的判斷就是比同期的人好。

2,大道至簡。看武術界的最高水平比賽,比如UFC,根本不存在影視劇里描寫的翻跟斗啊,每秒出拳幾十次,打了半天沒互相無傷啊之類的事情。 真正厲害的武術從表面上來看非常簡單,像我這樣的外行人,看上去就好像他們在打王八拳一樣——一頓亂拳,擊倒對方。或者更簡單,就是一拳,一腳,就把對方擊敗了。還有我比較熟悉的日本劍道,動作都很簡單,就是砍下去,砍下去,但就是有人能贏,有人會輸。所以,張三丰教的那幾下子看似簡單,其實包含了只有內行人高手才能理解的東西。

至於那些玄乎其玄的東西,當做理論指導好了,對普通人來說沒什麼意思。

什麼剛柔並濟啊,什麼借力打力啊,什麼攻敵之必守啊,什麼無招勝有招啊……這些都是故弄玄虛的屁話。讓人聽著似乎很厲害,但是就算把這些告訴你,你能成為武術高手么?明顯不能。真正的武術高手,一定是經過了凡人無法承受的艱苦訓練練出來的,絕不是聽這些故弄玄虛的話聽出來的。


推薦閱讀:

趙敏讀史書讀到武則天的時候,會想些什麼?
殷素素該如何做,才能化解武當山上她夫婦二人必須面對的矛盾?
倚天屠龍記里小昭離開張無忌的時候為什麼單說殷離是張無忌良配?為何沒提周趙二女?
《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和赵敏可以脱离俗世过两人世界吗?
如何評價小說《倚天屠龍記》中張無忌對周芷若的原諒?

TAG:金庸 | 張三丰 | 倚天屠龍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