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和胡適他倆熟嗎,各自怎麼評價對方?


我看了樓上的答案,大多不太明確真實,胡魯間的關係是近代史上很著名的研究論題,思公先生寫過一本書《晚清盡頭是民國》,裡面對胡適魯迅的關係有過敘述,我認為比較真實公道,我看過實體書,剛又在網上找了電子版,但只找到PDF的,摘抄一段在下面:

…………
通過這些浮光掠影斷斷續續的文字事例胡魯之間的關係可見一斑,有興趣可以買這本書看一看。這一章的題目叫做《好人胡適》,我看過其它寫胡適的書,真是佩服胡博士的人品,溫文能忍,真是應了他那句容忍比自由更重要,胡適之實為近代以來第一大好人也。而魯迅先生也是我最敬仰的文曲星,其文字讓我如痴如醉高山仰止,關於其人品也歷來多有論述,有的說起睚眥必報尖酸器小,有的則是說老先生又幽默又對人好得要命,我的理解是魯迅之所以刻意與胡適保持距離後期甚至敵視嘲諷都是源於其的左翼思想與對國家的「愛」,在他眼裡右翼的胡適可能就是想將中國帶往溝里,所以在他眼裡胡適與其當時批判的人是一樣的地位。道不同不相為謀,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我們無法片面絕對地說誰對誰錯,反正歷史就是這樣了。胡亂寫這些,不知道說明白沒有,以後再修改吧。


熟不熟不清楚,但是魯迅知道胡適,並且有針對胡適公開寫文章。譬如針對胡適說「日本要靠王道來征服中國人民的心」,為這事魯迅在好幾篇雜文明裡暗裡諷刺他,後來胡適去探望監獄,魯迅也寫過兩三篇雜文,個人感覺私下應該無往來。最多是點頭之交。

也許,在魯迅看來,胡適是書生氣太足,有點不諳世事(或者是假裝不諳世事)。譬如魯迅在《憶劉半農》這個文章里寫:
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人——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 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


兩人都是不同派別知識分子的代表,曾互為知己卻最終形同陌路。兩人之不甚相容不在於私怨,而在於不同的身份與處境。
激進的資產階級左翼知識分子和溫和的自由主義知識分子,同處在在那樣一個中國,註定分道揚鑣。

在中國的現代史上,這兩派知識分子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前者多留學日本如:陳獨秀、李大釗、郭沫若;後者多留學英美如胡適、梁實秋、徐志摩。

當時留學日本是最簡潔、最廉價的出路;而留學英美者則大多出身富裕之家。不同的出身,造成了不同階級與不同的價值觀。

魯迅出生在沒落大家,從小遍嘗人生辛酸,見識過世間冷暖,去日本留學最大的原因是不但學費較低而且還有補貼。作為大哥,他不但要自己維持生活還要堅持理想,還要負責胞弟周作人的生活,他的敘述中,時時可見經濟的窘迫。最後不得已提前回國,以維持生計。而胡適則算是一生處境優沃,從小接受良好的教育,出國不必為費用操心,回國後隨便就做了教授,從來就沒有為生計發愁過。不同的人生經歷導致不的見解。兩人就像是硬幣的兩面:魯迅眼極冷心極熱,不做作不掩飾,即使對朋友也常諷刺;胡適溫文爾雅,淡薄敦厚,極有君子風範。也許在今天,這些不同不會妨礙英雄相惜。可惜,他們身在那個破敗、貧窮、分崩離析的中國。

五四之前,兩派人有共同的敵人——傳統的封建力量,於是此時兩人彼此配合緊密。胡適等人的《新青年》是大炮,而魯迅則用小說和雜文作炮彈,轟向封建的堡壘(新文化運動)。同時,作為學人,兩人經常在學術上交換意見,彼此也互相賞識。《魯迅日記》記載,魯迅寄胡適信十數次,得胡適信十封。他們互訪過,也在一起吃過飯。

對於《新青年》時期的胡適,魯迅持肯定、讚美態度。他說:「其時最惹我注意的是陳獨秀和胡適之。」「我佩服陳胡」。(《且介亭雜文?憶劉半農君》)他們一起討論問題,商定稿件,又書信往來,互借圖書資料,關係頗為親密。魯迅在《無聲的中國》、《怎麼寫》等雜文中,稱胡適是文學革新的最先「嘗試」者,胡適的日記「一定該好得多」。讀了胡適關於白話文的論著後,魯迅贊其「警辟之至,大快人心!我很希望早日印成,因為這種歷史的提示,勝於許多空理論」。(1922年8月21日致胡適信)

然而,當共同的敵人表面上被擊敗,這脆弱的聯盟迅速瓦解。這時候激進的左翼和溫和的自由主義的矛盾凸顯。前者代表民粹,支持徹底的變革中國以求富強;後者強調國家,希望以溫和的改良改變中國。這就導致二者在許多關鍵問題上看法截然不同。

矛盾的開始是「問題與主義」之爭。至此,魯迅開始了與自由主義知識分子交惡。以及隨後發生的女師大風潮,魯迅與陳西瀅、章士釗、楊蔭榆等人發生從文壇到法院的鬥爭。同時並與同為留學英美的徐志摩、梁實秋之間展開筆戰。從此直到其去世,烽煙不息。胡適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領袖,魯迅自然對他的所作所為表示反感。於是對魯迅文中時有諷刺之語。比如:魯迅:知難行難;
有些言論,恐怕也不甚客觀。如魯迅:出賣靈魂的秘訣

當然魯迅抨擊胡適,並非是私人恩怨,更多是攻擊或者反擊胡適這一派人。就個人來說,魯迅對胡適評價雖不親切,但並無惡意:

適之先生的是緊緊的關著門,門上粘一條小紙條道:『內無武器,請勿疑慮。』這自然可以是真的,但有些——至少是我這樣的人——有時總不免要側著頭想一想。憶劉半農君

胡適作為自由主義知識分子的楷模對待魯迅表現出了極高的涵養,對魯迅的抨擊不辯解不反擊。並且對魯迅一直保持著比較客觀的評價,頗顯紳士風度。
與蘇雪林的通信中說

 我很同情於你的憤慨,但我以為不必攻擊其私人行為。魯迅狺狺攻擊我們,其實何損於我們一絲一毫?他已死了,我們盡可以撇開一切小節不談,專討論他的思想究竟有些什麼,究竟經過幾度變遷,究竟他信仰的是什麼,否定的是些什麼,有些什麼是有價值的,有些什麼是無價值的。如此批評,一定可以發生效果。……(蘇雪林認為魯迅著作抄襲)現今鹽谷溫的文學史已由孫俍工譯出了,其書是未見我和魯迅之小說研究以前的作品,其考據部分淺陋可笑。說魯迅抄鹽谷溫,真是萬分的冤枉。鹽谷一案,我們應該為魯迅洗刷明白。

胡適並不認同魯迅的思想,恐怕對魯迅的為人也不置可否。但是對魯迅的作品十分認可。魯迅逝世後,許廣平為《魯迅全集》出版事宜,請求胡適鼎力幫助,胡適慨予應允,他親自致信商務印書館的王雲五,促成了《魯迅全集》的出版發行。

魯迅和胡適同為中國文化史上巨星。兩者不能相容,固然因為秉性相異,更多的則是時代所造就。


很熟,應該在《新青年》時期就有不少接觸,據陳漱渝先生統計,1918年到1926年期間,《魯迅日記》中提到胡適有四十處,《胡適日記》中提及魯迅有十幾處。魯迅在作品中提及胡適有三十餘處,胡適在作品中提及魯迅也有十餘處。胡適與魯迅的交往細節有:喝酒2次,一起看戲1次,拜訪1次,信函33封(胡信17封,魯信16封);相互贈書9次。
雖然兩人觀點、政見都有不少分歧。從表面的文字看,兩人之間,胡適對魯迅的推崇要大於魯迅對胡適,胡適對魯迅的讚美之詞不少,包括對魯迅的小說、對魯迅的《中國小說史略》。

五十年代初,中國大陸神化魯迅、批判胡適,胡適有一次對朋友說:「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從此言看,胡適算是很了解魯迅的人。


除了同為新文化運動大V以外,胡適和魯迅有個略冷的共同嗜好:四大名著。
在做粉絲這件事上,魯迅比較死理性派,要寫《中國小說史略》,要考證古代小說,四大名著繞不過去。
但胡適妥妥地就是傳說中的腦纏粉+長草黨,但凡迷一本書,不集齊版本不停手。

一個為了寫小說-史,一個為了治癒版本控,胡適和魯迅就有了愛的交集。
話說1924年,魯迅看上某本百廿回本《水滸》,無奈囊中拮据(正準備在北京買四合院呢),遂靈機一動,友情客串一把某寶代購,私信胡適:今有一版一印品相十品百廿回本《水滸》,親買否?
胡適相當速度,在魯迅好基友齊壽山處一口價拿下,隨手給了個五星好評。

第二天就有人告訴胡適,親,書買貴了,我聽說這本書在黑市上兩塊錢一本呢。
萬萬沒想到,胡博士邪魅一笑,道:這是計劃的一部分。

原來作為一個喪心病狂的皇冠買家,胡博士深知「欲先取之,必先與之」之理,不做敢砸錢的土豪,怎會有更多古書投懷送抱?

當然,除了梁山泊的一百零八個男人,胡適和魯迅還是有不少話題的,比如八一八來自石頭的你的作者是否吳承恩大神……

只不過,除了偶爾約他聊西遊記水滸傳以外,胡適和魯迅只是生活中的陌陌分之一。
不恰當的比喻,就像韓寒與小四,人人都以為他倆有一段上海絕戀,人人都愛把他倆放一起比較,其實倆人根本不熟,只能算是混過一個圈子。

隨手一提,二十年後,胡適正式確診版本癌晚期。病因:《水經注》。
彼時,胡博士故伎重施,又來了回千金買骨,向媒體放風自己正全心研究《水經注》。一時之間,竟有不少人向他主動獻出自家珍藏,兩年多就集齊了四十多個版本……

胡博士這一生啊:大膽的敗家,小心的治療。

《胡適書信集》原文如下:

我記得有一天,魯迅介紹一部百廿回本《水滸》,索價五十元,我不還價,就買了他。次日有朋友來說,「此書是齊某人在黑市上用兩塊錢買的,你受冤了!」我說,「不然。只要有人知道我肯花五十元買一部古本《水滸》,《水滸》和其他小說的古本就會跑出來了。」


關於胡適與魯迅之間的關係,坊間有《胡適還是魯迅》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1032083/以及《胡適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的選擇》http://www.douban.com/doubanapp/dispatch?uri=/book/1223790/可以參考。

只想補充一個小故事。周策縱先生回憶道,當年(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與胡適談起魯迅,胡適說:「魯迅基本上是個自由主義者。……魯迅是我們的人。」(見周著《五四思潮得失論》。周策縱文集不在手邊,頁碼待查證後補充)。

我們總強調胡魯之不同,這個故事,或許可以提供不同的思路。



胡適有一次對朋友說:「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

想像一下,在當時的大陸魯迅已被封神,胡適早變成階級敵人,而台灣也對魯迅作品封禁。此時,胡適有這樣的評語。


胡適評論魯迅:「魯迅是個自由主義者,絕不會為外力所屈服,魯迅是我們的人。」


他倆都是自由主義者,只不過中國自古文人相輕,胡適是大師嘛……涵養好自然表現的好些,唯一的區別是魯迅死的早成就了他今天的地位!


其實胡適和魯迅的私交雖然不是那麼好,但是胡適和魯迅的探索路線很有相似之處,雙方也都有相互贊同,當然魯迅更多的是批評,但胡適確實稱讚過魯迅。
有一本書,一個民族的青春記憶什麼的,講五四前後的,詳細講了那個時代,其中明確講了胡適魯迅。作者姓葉,廣東人,大學的時候讀的,記得不大清楚,但是作者行文比較嚴謹,所說二人觀點值得認同。


推薦閱讀:

明朝的張居正真的是積勞成疾而死的嗎?
為什麼李隆基殺了上官婉兒還給她修墓?
如何評價大將軍何進?
如果虞姬沒有自刎,並且陪項羽一起逃亡到烏江邊,項羽還會烏江自刎嗎?

TAG:中國歷史 | 歷史 | 魯迅 | 中國社會 | 胡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