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江雪》的畫面感?

江雪
柳宗元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孤舟蓑笠翁,
獨釣寒江雪。

這首詩的畫面感,真是我見過最好的。也許是我孤陋寡聞沒見過其他更好的,但我很喜歡這種調調。這個畫面感,很直接讓我想到了一個不同的世界。所謂山水田園詩,不過如此了。這種自然,真的比華茲華斯的自然更吸引我。

諸位有看過覺得更好的描繪自然的詩篇,不妨交流交流。中外皆可。


以前練字老用這首詩,現在字還是丑的一逼。

在我心中,和它已經差不多的有: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謝邀。

這首詩的意境實在是一絕。

天地之間似乎唯有我一個生靈,不孤獨,不狂傲,反而能獨處內心的恬靜淡然。

濃墨重彩好塗,寥寥幾筆難畫。


以畫面而言還是有的嘛,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枯藤老樹昏鴉,小橋流水人家」。
「她觸摸草原,花朵的赭石色
憑這只用煙書寫的手
她通過寂靜戰勝時間(《雪》)」
之所以我們覺得柳詩絕了,畫面感是很重要的一個因素,但不是最重要的。更重要的是詩里輕描淡寫的完成了一種歇斯底里的感情傾注。尤其在空間的壓縮和伸展上,就好像一枚被擠壓的炸彈,始終給人一種即將爆炸的撕裂感。但突然箱子被打開了,只留下無限的空,無處著力,但包容一切。然後我們都被震撼到了。


感覺這首詩很能回應幾百年前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
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
獨愴然而淚下

老子的那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讓多少仁人志士黯然神傷扼腕長嘆,陳子昂的這首更是將這種情緒推到極致!這是一種個人面向無窮宇宙自然生出深深的無力感。這就是詩的大格局。

而柳宗元,神來之筆,一句「獨釣寒江雪」橫掃前三句環境描寫鋪排出寂滅空絕的消極,開頭兩句強調的是「絕」、
「滅」,但這相對比的不是塵世熙熙攘攘,而是一個漁翁孤獨的身影,雖然孤獨,卻微妙地消解了絕滅之感。在冰封的寒江之上,不是釣魚而是「釣雪」,也就是超越了絕對的功利得失,享受孤獨,更不管它駭浪滔天。這和散文《小石潭記》「寂寥無人,凄神寒骨……其境過清,不可久居」,詩和散文,他完全相反的兩種人格,然而孰高孰低一目了然~
每個時代的人,每個被時空束縛的人,不要掙扎,安心活在當下,活出自己就好。遙想多少文人,多少君臣,都為了擠進史冊不擇手段。魏文帝起禪讓偽行開端,唐太宗開刪改史書先例……一切塵土都歸塵土

與陳子昂格局相等而意境更佳。
雖說「悠然見南山」更能寫出山水田園的樂趣,但相比於這首,總覺得意境雖妙而格局太小。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今天剛好與好友聊及中華詩詞大會,他給我出了一題,就是這首詩。
我覺得這首詩的美感主要在:留白。
在下不才

大師來畫比較好另外,還有一句也很喜歡:
江南無所有,聊贈一枝春。

:)


是時候了。《江雪》是千古絕唱,沒有更好的了。


我只想到一些「差強人意」的。


凄凄歲暮風 翳翳經日雪 傾耳無希聲 在目皓已潔


烈烈寒風起 悠悠萬里行 寒鴉飛數點 荒裔一戎衣


萬壑樹參天 千山響杜鵑 山中一夜雨 樹杪百重泉


百泉凍皆咽 我吟寒更切 半夜倚喬松 不覺滿衣雪


über allen Gipfeln

Ist Ruh,

In allen Wipfeln

Spürest du

Kaum einen Hauch;

Die V?gelein schweigen im Walde.

Warte nur, balde

Ruhest du auch.

無關緊要的題外話:

不同意《江雪》上闕留白的畫法。上闕是《詩經》,是北宗,要「盡態極妍」。

反之,下闕是《楚辭》,是南宗,普通的留白還不夠,一釣竿一雪痕即可,「孤舟」、「蓑笠翁」皆可略去。


謝 @臧桐 邀,

首先,回答題主《江雪》的畫面感是否是山水詩中最好的這個問題:

先上《林泉高致》中一段——

先子嘗誦詩可畫者:

女幾山頭春雪消,路傍仙杏發柔條。心期欲去知何日,惆悵回車下野橋。(唐·羊士諤《望女幾山》獨訪山家歇還涉,茅屋斜連隔松葉。主人聞語未開門,繞籬野菜飛黃蝶。(長孫佐輔《尋山家》)

南遊兄弟幾時還,知在三湘五嶺間,獨立衡門秋水闊,寒鴉飛去日沉山。(竇鞏《寄南遊》)釣罷孤舟系葦梢,酒開新瓮鮓開包。自從江浙為漁父,二十餘年手不交。(無名氏)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見群鷗日日來。(老杜)渡水蹇驢雙耳直,避風羸仆一肩高。(雪詩)

行到水窮處,坐看雲起時。(王摩詰)六月杖藜來石路,午陰多處聽潺湲。(王介甫)

數聲離岸櫓,幾點別州山。(魏野)

思嘗助記:

遠水兼天凈,孤城隱霧深。(老杜)犬眠花影地,牛牧雨聲陂。(李拱《村舍》)

密竹滴殘雨,高峰留夕陽。(夏疾叔簡)天遙來雁小,江闊去帆孤。(姚合)雪意未成雲著地,秋聲不斷雁連天。(錢惟演)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韋應物)相看臨遠水,獨自坐孤舟。(鄭谷)

上述詩詞中,與《江雪》畫面感難分伯仲的並不在少數,所以「最好」二字不太合適,但有沒有更好的?似乎也沒有,基本上《江雪》是山水詩中頭一檔無疑問。非要過度解讀一下,可能王維的「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上文未提及)比它的格局要再大一點,有壯美之感,境界上比《江雪》的陰翳美略高一籌。

再回答主題「如何理解《江雪》的畫面感?」

一言以蔽之:「極飾反素也。」(荀爽)

整首詩有動有靜,有近景有遠景,相互鉤嵌又各自成趣,物境、情境、意境皆絕妙。引王昌齡《詩格》語:

「詩有三境,一曰物境,欲為山水詩,則張泉石雲峰之境,極麗絕秀者,神之於心,處身於境,視境於心,瑩然掌中,然後運思,瞭然境象,故得形似。二曰情境,娛樂愁怨,皆張於意而處於身,然後馳思,深得其情。三曰意境,亦張於意而思之於心,則得其真矣。」

詩中「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為遠景,氣象壯闊、以動寫靜,雖千山萬徑、飛絕蹤滅,讀來卻只剩一個「寂」。

「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為近景,將前文的山水隨著片片散落的雪花,統統收入江面的一葉扁舟之中,單讀字字都是靜,細讀處處皆有動。

物境自是不必說,「千山、飛鳥、萬徑」等等,豐富而自然。

情境則集於「蓑笠翁」之身,予畫面以孤寂清高之感。漁夫這個形象自古以來就被賦予了出世的象徵,如屈原、伍子胥所遇,如納蘭性德所題(「不如白髮漁樵江渚上,蓑笠扁舟一隻。」),如郭熙所感(君子之所以愛夫山水者,其旨安在?丘園養素,所常處也;泉石嘯傲,所常樂也;漁樵隱逸,所常適也;猿鶴飛鳴,所常親也;塵囂韁鎖,此人情所常厭也;煙霞仙聖,此人情所常願而不得見也。)

意境則籠歸於侘寂,如果以畫的形式畫出,那麼它整個畫面必定是灰濛的、平淡的,而「平淡並不是枯淡,中國向來把「玉」作為美的理想。玉的美,即「絢爛之極歸於平淡」的美。」(《美學漫話》宗白華)也就是剛才講的「極飾反素」。

單從詩講,它滿足了張炎提出的詩詞的最高境界:「清空」(《詞源·清空》云:「詞要清空,不要質實;清空則古雅峭拔,質實則凝澀晦昧。」)

單從畫講,它滿足了一張好畫中所需要的意境與構圖,既風雪磅礴又冷謐凄清、既布局遼闊又留有視覺中心,既置身畫外又如墜山中,標準的散點透視。

宋朝文人晁以道有詩云:「畫寫物外形,要物形不改,詩傳畫外意,貴有畫中態。」 《江雪》便是這樣一部作品。畫面感引發思想性,思想性再發散為更為豐富的畫面感。


宿建德江
孟浩然
移舟泊煙渚,
日暮客愁心。
野闊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這首詩的畫面感也很強,其實我們小學裡學到過得同類詩歌,就是最好的。






《江雪》是一首藏頭詩。


江雪是一篇我在幼兒園大班學過的詩,不知道為什麼我能一直記到現在,甚至我還記得當時老師掛的圖片,白茫茫一片,老者在釣著魚。

千山、萬徑極寫場面之大,天地寬闊無邊

而在此時什麼都沒了,沒有人影,沒有鳥飛過,到處都是白茫茫的一片,

只有一個老者,乘著舟在垂釣。

怎一個靜字了得!

一直記到現在,堪稱大氣磅礴的詩作,諸如黑雲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也是如此

場面描寫簡直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馬致遠這首也很有畫面感。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秋山起暮鍾 楚雨連滄海。
不覺碧山暮 秋雲暗幾重

暮從碧山下 山月隨人歸 卻顧所來徑 蒼蒼橫翠微。

不向東山久,薔薇幾度花。白雲還自散,明月落誰家。

很多。唐詩尤好。韋應物,李白,賈島,項斯。


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天與雲與水,上下一白」 哈哈哈,這個是我最愛,沒有之一。


其次是《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這個和《江雪》比,稍嫌秀氣,不過很溫暖啊。

還有「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夕陽如有意,長(記不清是「長」還是「常」了)傍小窗明。」感覺這首和《江雪》感情上有點相似,但同樣比《江雪》溫暖,我想,這可能是夕陽的色調所帶來的吧。


再說個不是詩,是越劇裡面的幾句詞

飛鳥歸巢夕陽斜,雲霧瀰漫遮山崖。

行路人何處可歇腳,卻原來白雲深處有人家。


落霞與孤鶩起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關山難越,誰悲失路之人。萍水相逢,儘是他鄉之客。

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


先碎了~想起來再更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
江清月近人
還有一首曲
天凈沙,秋思
枯藤老樹昏鴉
小橋流水人家
古道西風瘦馬
夕陽西下
斷腸人在天涯
(好記,而又畫面感韻味感十足)
詩歌。
又是江南好風景,落花時節又逢君

爭渡爭渡,誤入藕花深處
都是畫面感和情緒意向結合得恰到好處


一方歙硯,一翁、一松、點蘆葦,滿天白雪……視覺上的體驗,自己體會^O^逃…………


悠悠天地唯我一氣 重巒疊嶂混同白 孤舟浮江靜無紋,空靈意非在鉤沉。


說到一個最字,就不一定了。
當然,與那麼大雪的天我沒有見過。因此無法切身感受也有關。
但你看王維的「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一句,我就覺得很美,寫法細膩中帶出來夏天的暑意,果然是我親見的夏日風光。
因此,關於寫景,必然是詩人切身經歷了那樣的美景,才能寫出來的。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


眾鳥高飛盡,孤雲獨去閑。
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推薦閱讀:

TAG:自然 | 詩歌欣賞 | 古詩 | 唐朝李唐 | 山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