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從小到大每隔一段日子就會有深深的孤獨感?

從小到大,一個月都會有幾次孤獨感,毫無預兆的出現,通常是在洗澡的時候感到這種孤獨感,怎麼形容呢?就像全世界只剩我一個人了,爸爸媽媽都沒了,就是一個人在一個不認識的世界一樣,然後我就會流淚,但是這種狀態只會持續幾分鐘,然後立馬消失,但我還能記得當時的感受,非常的孤獨害怕。

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會這樣,直到現在仍然有這種感覺,每當它來臨時我都非常的害怕,但它又是毫無徵兆的,就算我在很開心的笑,孤獨感來臨我也會停止笑然後發獃繼而流淚,持續了幾分鐘又能回到起初的狀態,但這時我往往選擇回憶剛剛的孤獨感。

我不明白這是怎麼一回事,大學已經第N次出現這種情況了,並且我的確是從小到大都有這種情況。一直想擺脫它,可是沒用。

家庭情況:雖然很小父母就離異了,但沒有缺少過父愛母愛,和媽媽生活在一起。性格也出奇的外向,沒有單親家庭那些孩子的性格缺陷。


好!有先賢之風。人家曾國藩是日三省其身,你是月三省其身啊。
你說的這種感覺我也有過,差不多。就像是歡快地玩著一個遊戲,突然覺得那麼的蒼白和乏味。我這是在幹什麼? 是不是就是這種感覺?置身事內經歷的時候,突然置身事外的思考,有時候不是感覺超脫,而是不適應。
我在很小的時候,大概四五歲吧,有一次突然想到了死亡,想到現在的一切都是假象,想到了早晚有一天這個世界就沒有我了。一種莫大的失落感向我襲來。可我當時我正坐在疼我的爺爺奶奶身邊,開心地用勺子吃著西瓜。真奇怪的感覺!此後就總是想起死亡,死亡後會怎樣,甚至我還有多久就走向死亡等等奇怪的心事。
也許在我們的潛意識裡,生活就是一場可以演繹幾十年的遊戲。我們都在認真地玩著,但有那麼幾個瞬間,我們會思考這個遊戲的初衷,我在遊戲中扮演什麼角色啊?還有誰跟我一起玩啊?為什麼這麼玩啊?我不玩可以嗎?
我也不知道我其實想說什麼。別去質疑啦,不要拆穿啦,活得鈍一點,好好玩下去,快樂最重要。


想必題主是男生吧,女生一般會將原因歸結於大姨媽。
當你看到我這個回答的時候,你應該知道,你應該將其歸結於的大姨父來了。


我從小就這樣,喜歡一個人深夜看著滿天的星星,看著雲,在動。而且,我是男生。從小我就感覺自己屬於看破紅塵,看透人生的那種。村上春樹說,人不是一點一點長大的,而是一下子長大的,但是我覺得自己小時候就懂事的可怕,可能有前世殘存的記憶在作怪吧。看了下回復,大多數說是缺乏安全感,我覺得有部分原因。更重要的原因是心中有一個自己,和現實中的自己差距太大,而周圍環境,比如周圍的同學,自己又認為和他們不一樣,無法融入其中,感覺這個世界沒人懂我的孤獨感。我一直認為最懂自己的是自己曾經從小養大的一條狗,而我的父母都不懂我。我覺得有這種孤獨感的,僅限男生,大都天賦異稟,註定會利用這種孤獨感帶來的力量去取得人生的輝煌。


不知道你懂我意思嗎?孤獨感帶來的力量這個你明白不。。。很好解釋,但是沒有必要。


世界太大, 我們太小


還(huan)是安全感的問題,為什麼會有不安全感即深深的孤獨呢,緣於自己對這個世界的不確定,對自己人生不的確定,對未來的不確定。 簡單來講就是不夠強大。


人到晚上就會變感性,感性到第二天白天會感覺「卧槽自己昨晚咋那麼SB呢」……
好辦法是早睡早起,不給自己「孤獨」的時間(不要看我的回答時間)
————————割——————

我也有這種感覺啊!在KTV跟朋友唱歌,聚會吃飯吃到氣氛很熱烈,音樂節大家都很嗨……等等有點兒「物極必反」的味道,總是在滿足或開心到一定程度就一下下索然無味好像自己「與世獨立(是這個成語嗎?-_-||是這個成語嗎?用這個詞兒我好心虛啊!內詞兒是這麼說的嗎?)」了一樣。

不知道在哪兒看到個說法說越外向的人其實越孤獨,因為沒人能真正走進這種人的內心π_π

所以我認為你的時不時孤獨感是正常的,自我調節?陰陽互補?

擺脫不掉就享受唄~


也許是,洗澡時腦子進水了………………


大學的時候,家離的有點遠,我還暈車,所以每到周六周日,寢室的其他室友都回家了,寢室只有我一個人。我既喜歡人多時的喧鬧,也喜歡獨自的安靜。
當自己一個人躺在床上的時候,心裡有些空蕩的失落感,忽然有些不適應,但過了那個勁後反而喜歡那種感覺。
最讓人難過的時候,就是寒暑假。每次我都是最後走的,開學我也是最先到的。每次看到偌大的樓,那麼多房間,空蕩的床,心裡就會很難過。感覺世界只有一個人,看到其他人感覺他們就像影像,一部麻木的影片。
這種感覺還出現在過夜晚,尤其是月亮又大又圓的時候,清輝漫過,心裡一片悵然。
每個人在生活中給別人看到的自己,那只是真實的一部分,有一些情感一直藏在內心深處,在特定的氣氛里,就會表現出來。
那種孤獨感是對愛的渴望,渴望知心的朋友,渴望世界的善,渴望美好。在那一刻,好像自己是世界的冷眼旁觀者,其實,是回到最單純的自己,那時還是個孩子


這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沒有黑哪有白,沒有悲傷何來快樂,同理因為存在孤獨,所以知道什麼是不孤獨!
而時間也只是孤獨存在的載體,數學上可以把時間作為橫坐標,而縱坐標就是你的人生,孤獨就像坐標系曲線中的拐點,當你人生曲線的導數值始終為0時,你就掛了!


一樣的,甚至經歷也一樣。但是我好像更嚴重些,需要一兩天的時間來調整。也不知道是不是因為來例假前後內分泌不正常導致的。
內心有強大的缺失感,雖然生活中看似一切完整、什麼都不缺。然後開始懷疑生命的意義及世界的真實性。很疑惑,很困擾。
我估計很大一部分人都會有這種情況出現,只是程度不同罷了。
這個時候我一般都會選擇讀書。類似叔本華、尼采、盧梭他們寫的書。書中找到的或許不是共鳴,而是撫慰心靈的一種方式,內心會感覺慢慢平靜。


每次有深深的孤獨感時過往那些傷心的畫面就會一幕幕出現在腦海里,再聯想到現在不開心的事,然後就越想越孤獨,落寞,一般我就去跑步,跑到頭腦一片空白就沒那麼難過啦,還是很傷心的話我哭一場就好了,哭過後就滿血復活啦~


在最好的年紀,愛笑的眼睛遇上迷茫的前路,畢業就要各奔天涯的好友,不經意間父母的白髮,也許並不是那麼牢固的愛情。未來是什麼樣的?你根本無力掌控。閱讀、學習的越多,對這個世界越是陌生。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怎麼辦?孤獨一會兒不是挺好嗎?不然沒心沒肺的活著,跟鹹魚有什麼區別?


缺了你可以寄託所有愛意的人,不僅是愛情的愛而且還有親情友情等等的愛意。


也許外向是外表,孤獨是藏在心底的吧。
有的人天生就是孤獨的,比如說我從小就習慣一個人,媽媽說在別的孩子孩子傻乎乎的滿地跑的時候我就總是坐在角落裡發獃。
都習慣了,但是有很多朋友在身邊也是很好的感覺。
嗯,有句話不知道能不能被理解。如果內心真有孤獨氣質,多看看書吧,你會發現另一個世界。
不過生活中還是比較喜歡外向的人。


我也常常會有這種情況。
個人覺得跟家庭狀況和個人成長經歷都沒有太大關係,那就是孤獨。那就是赤裸裸的孤獨。
我把這個稱為一種病,每當癥狀發作的時候跟題主這個很相似,不同的是那段時間的我還會持續的跟朋友 家人爭執和吵架。不客氣的說就像是一條瘋狗,逮著誰咬誰,越親的人傷得越很。終於等到沒人搭理我的時候才會消停,然後陷入深深的孤獨和抑鬱......
這個癥狀每隔一段時間就會有,我覺得以後還會一直有。顯然這不是什麼好事,但我也不覺得是啥壞事。
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我認為就是孤獨,想想自己的基因和經歷都註定了是這世上的唯一,好像世上沒有相同的兩片葉子一樣,永永遠遠也不會有相同的我們。
那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就是體內的情緒細胞病毒式爆發,激發了我們與生俱來的孤獨。


我也未曾多次有過這種莫名其妙的孤獨感 我自己總結是這樣:對父母源於血的依賴與愛 總覺得如果他們受了一點點委屈(更多的是我自以為的委屈)都不可以!!!這時候我夜裡就會胡思亂想 精神頭超級大 特別喜歡一個人待著 甚至還比較享受這種孤獨感 覺得自己都升華了~~~~還有就是源於自己內心的不強大並且又有點多愁善感 可能白天遇到了自己或者好友的感情問題 那麼一到夜晚自己就開始各種分析 各種總結 腦洞大開呀~~~加上晚上不喜歡和別人聊天 微信懶得回 電話更是不願意接 自己就在心裡碎碎念 燈一關覺得自己都飄在宇宙了~~~我自己還有一點是因為突如其來的想讀書 大晚上的拿著本根本讀不懂的書在那啃 覺得自己特別好學 涉及了平常接觸不到的東西 嘣兒精神!那夜深人靜的 什麼聲也沒有 合上書點個香薰幽暗的房間又有那麼一絲光亮 不知不覺都透著孤獨感。。。但我並不排斥這種孤獨~反而還挺喜歡 最後一句 不喜勿噴、


那種狀態類似於能真正直接面對自己本我的狀態,自己能感受到自己獨有的人性性質。挺奇妙的。也許在那種狀態下與自己交談可以更直接的改變自己呢。


我和你差不多,屬於感性的人,不過後來有段時間我得了抑鬱症,直到現在也是情緒失落,我覺得讓自己忙起來會好一點


平時要一直快樂給別人看,而在某個寧靜的時刻,像在洗澡或者蹲馬桶時,意識會停下來片刻,就在此刻,你感受到了自己最深刻的內心。
生活中我們努力給別人帶來快樂,努力去堅強,這是需要消耗能量的,而這段片刻的孤獨就會給我們帶來能量的恢復。
就如長時間強度工作,身體吃不消,然後生病,強制你休息,恢復體力,一個道理。


安全感吧,我也經常會這樣。可是都被忍下來啦,可以轉移一下注意力。


推薦閱讀:

在生活中,我發現「越是漂亮的女孩,越是容易打交道」。這是普遍情況嗎?
21歲了,覺得自己心理素質和社交能力很差,落後於很多同齡人,我該怎麼提高?
如何評價相親時用TFboys來了解男方?
為什麼看過紅樓夢後,自己變得越來越消極,生活沒了動力?

TAG:心理 | 孤獨 | 心理醫生 | 孤獨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