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阻別人自殺是不是愛心綁架?

愛心綁架是不是:我認為這對你好,而你就應該聽我的話? 那麼對於一些厭世的人來說,別人勸阻他自殺,對於他來說是不是愛心綁架?是不是妨礙了他選擇的自由?


道德綁架應該算一種看法而不是行為。
比如一個人口味重,喜歡吃咸,你說鹽吃多了不好,容易高血壓,你可以控制一下或者盡量少吃。他聽了就聽了,不聽你也就算了。這算道德綁架嗎?不就是普通的建議嗎?
但你說你這麼吃,不負責任,不對自己負責,不對父母負責,不對伴侶孩子負責,不對祖宗十八代負責,自甘墮落,毀壞身體與吸毒無異應該被社會唾棄。這就是根正苗紅的道德綁架。

自殺的人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其實並不想自殺,只是遇到挫折過不去所以自暴自棄或者一時衝動。比如去年那個微博直播熏碳自殺的少年。這個時候有人相勸或許就可以讓TA冷靜下來,救回來開始新的生活。這是很雞湯的事情。但沒人理或者有喝彩的看客就真的會導致不可挽回的結果。
而對於抱定心思自殺的,比如殉情,比如認真考慮清楚的,像《挪威的森林》里的直子,不同於尋求注意力,他們意志很堅定,八匹馬拉不回來,勸也沒有用,看勸不了就可以成全TA。「尊重你的選擇,但決定之前也請回顧一下人生,設想一下未來,畢竟人生也只有一次了。」

最應該稱為道德綁架的應該是是有人自殺成功了,一堆人罵TA「不珍惜生命對不起父母」的。腦袋被門擠了嗎?人都沒了,不反思不默哀劈頭蓋臉把死者罵一頓,你自殺,就你不對!

大部分人自殺絕不會是出於好玩刺激,沒有一個正常人會家庭幸福生活和美去跳樓了,破產,少女懷孕,親人離去,愛情受挫,家庭不和睦,都是可憐人。不管何種原因,給逝者的應該是憐憫,理解和反思,而不是謾罵。

你無法想像一個沒有未來的人生。我們總是堅信著,活下去總會變好的。但是如果你所能設想的全部結果都只是悲傷,你會結束一生嗎?


如果一個人要自殺,我們應該勸阻他么?

勸阻有勸阻的理由:比如生命是珍貴的、獨一無二的、來之不易的;比如世界是精彩的;困難是會過去的;你不能辜負你的朋友和家人;上帝說自殺是一種罪惡,自殺的人死了之後不可以上天堂,等等。

不勸阻也有不勸阻的理由:比如人言可畏;比如有時候選擇放棄也是一種解脫;比如有些東西只能用生命來捍衛;要尊重每個人決定自己生命存續的權利,等等。

如果我遇到這樣的狀況,我會勸阻地,哪怕動用一點粗魯和野蠻的手段,也是會勸阻的。

這倒不是因為那些勸阻自殺的理由比那些不勸阻自殺的理由更加高明——相信那些自殺的人,不管他們有沒有留下遺書,對這個社會都有著基本的認識和了解,甚至也聽過一些自殺的故事。我作為一個「局外人」可以想到的理由,他們大概也是想得到的。

我只是覺得,萬一他這次想錯了呢?

自殺這件事情,會受到許許多多因素的影響。基因是一方面,家族內有人自殺的話,家族成員自殺的概率會高一些,有自殺未遂史、有重大醫療失敗史、有精神疾病等都有可能會讓人產生自殺的念頭。而這種念頭並不是固定而持久的。它在一些時候浮現出來,在一些時候消隱下去。

出於對生命的尊敬和保護,我們一般認為死是世界上最糟糕的事物(至少也是之一了吧),如果能避免死亡,付出許多代價也在所不惜。如果能拯救一個人的生命,更是莫大的功績。古語云,救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在這樣的背景之下,就需要考慮到一個問題:萬一他是「激情自殺」呢?「激情自殺」這個詞語的出處是很不堪的,和「激情殺人」的葯家鑫一樣,都屬於被公眾詬病的存在。不過仍然需要加以討論。對於那些對生活很不滿的人來說,痛苦和磨難也許不會長久地停留在峰值——流言是會散去的;除了放棄也許有別的解脫方式;也許不用生命來捍衛也是可以的;也許現在不高興過一段時間就好轉了。

如果我不阻止他,他很可能就這樣死掉了。後悔也沒有辦法。

如果我阻止他,他可能會放棄自殺的念頭,我便得了一點功德了。不過還有另一種可能,他會更加痛苦,以淚洗面,然後再去尋死。這一次的準備可能會十分充分,我去阻止也來不及了。最後不僅沒有挽救他的生命,還使得他經受了更加漫長的痛苦——不過至少是讓他多活了一段時間,也可算是功過相抵了吧?

作為中國問題的自殺,和作為全世界問題的自殺,有著很大的不同。在西方國家,自殺主要集中於城市、中年、男性,但是在中國,年輕農村婦女的自殺率居高不下。這是什麼原因呢?如果單純用男女不平等來解釋,似乎並不合適,因為西方國家的男女平等,也不過時最近一個世紀的事情而已。可是在幾個世紀之前,西方國家也不是這樣的。朱麗葉和祝英台的觀念與行為,究竟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可以看看吳飛的《自殺作為中國問題》。儘管作者也有很多沒有弄清楚的地方,還曾在於自殺未遂者交談時被家屬趕出門外,但是他長時間的理論研究和田野調查也取得了一些進展,還用來指導實踐——朱麗葉披上祝英台的蓋頭之後,嫁到中國也並不會水土不服。

本文同時發佈於微信公眾號「雷霆領域」


一定程度上是的。題主所說的愛心綁架的信念是:」我為你好,對你抱有善意,為你著想,又不是逼迫你,你就應該對我有正面積極的回應,順從我的善意。「這本身是基於一種由己及人的道德觀。
然而:
道德除了個人認同之外還有社會輿論的強制力;——「你確實是在強迫我,無論有意無意」
自殺干預本身也是干預者與自殺者的主體交際,道德只是一種特定社會環境下的語境;
——「我沒必要順從你的善意」
善意行為歸根結底也是於利己主義的,出發點也是干預者自我的一廂情願的甚至偏執的;
——「何況你未必純粹是善意」

對於愛心綁架這種潛在道德觀的駁斥是:
1.它本身帶有強迫性。
2.它所依據的道德基礎並不是絕對普適的,個人意志根本上是不能被道德約束的。
3.它的使用者的善意也是一種個人意志,本身也並不是絕對道德的。

這種正式的態度在一般日常生活中可能有點太嚴肅了,但推及到自殺這種極端情況下還是合適的且有必要的。


是啊
而且真想死的人你是阻止不了的
總能找到自殺的機會
而且有些人活著痛苦死了是一種解脫
真要為他們考慮就不應該阻止他們自殺
有些人做一些「善事」只是自我滿足
滿足自己的道德虛榮
你看 是我救了他 我多麼偉大!


那要看以什麼樣的方式來勸阻自殺。

如果只是談心,開導。那麼並不構成限制他人自由。

如果是把人捆上不讓人自殺,這就涉嫌非法拘禁了。


所謂朋友是一個在知道你想自殺時第一反應是試圖了解你遭遇了什麼在承受著什麼並想辦法幫助你解決問題的人,而非一個勁跟你說生命可貴這種炫耀自己善良的傻逼。


想起以前看到的一句話「每個人都在自己的生命中,孤獨地過冬,我們幫不了誰。」
我們確實幫不了誰,你也幫不了我。

人類是無法對抗絕望的,除了,死亡。

真羨慕那些自殺的人啊。海子、Leslie、三島由紀夫…

你說,你既然有勇氣去死,為什麼沒有勇氣好好活下去。
是阿,為什麼呢。

曾經我的腦海里不斷浮現一個場景:四周無邊無際,那並不是黑暗,而像是一片虛無的草原。陽光照射下來,還是能讓我想到過去那些美好的事物。我像是一隻兔子身在其中,面對滿世界的食物卻無比孤獨,沒有天敵但渾身戰慄。
你看,我什麼都有了,可是我還是不快樂。遇到有趣的事,我也會笑阿,可是我還是不快樂阿。

以前有個姑娘很認真對我說過,我們一起自殺吧。
是不是有點像人間失格。夏日、蟬鳴,多美的畫面。葉藏也對身邊的姑娘說,我們一起去死吧。
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好像我生來就是那種冰冷的人,無論表現得怎麼健談開朗只會讓自己覺得虛偽可笑。
任何事做得再好對我都沒有意義,因為我一點都不關心阿。
也許除了自殺。

不過放心,我們都還活著。
只是如果遇到尋求自殺者,我一定不會勸他放棄。
無論他最後作出什麼決定,我都會給予一個溫柔的擁抱,並由衷為他欣慰。


我的觀點感覺可能有些人會吐槽吧

每個人活在世上,不是每個人都熱愛生命,
也不是甚麽為了關心你的人而活,
人生而在世就是一個自己與內心陰暗面不斷戰鬥的過程。
有人在這過程中累了,不想繼續了,但又要逼他繼續下去,

就像是我今天到遊樂場玩,下午我就想走了,
但一堆人拉住你說,再多留下來玩玩嘛!很好玩的!
但我就是不覺得好玩啊,我沒興趣了,
被強留下來怎麽可能會開心?
強留你下來的人還沾沾自喜地說,你看我又給你了一次選擇要不要繼續玩的機會,很棒吧?
硬要套自己的價值觀在別人身上,就是一種過分的干預。


雖然對問題沒有幫助,但是我忍不住發了出來,多年前的一則新聞:

【環球時報報道】上周六,美國堪薩斯州18歲少年約瑟夫·詹寧斯被警方開槍射殺。當地媒體稱,有居民看到他當時手裡拿著槍,似乎正準備自殺。

  警方趕到後,發現詹寧斯有疑似舉槍的動作,隨即連開16槍,將其擊斃。此前,詹寧斯曾服藥自殺未遂。


想了一下蠻糾結的,但是最後我認為是這樣的,如果想自殺的那個人不是為了類似躲債逃避責任,不是為了騙保險等為了私有利益,死了以後不會對父母親戚朋友社會等產生稍大的負面影響,也就是單純的看開了,想透了,生死置之度外了。那人家自殺
你勸他就是愛心綁架。當然,能盡自己責任,
不是為了躲債等等誰還自殺呢?


理解他,不是一味勸。


這個研究(http://softenthefckup.com.au/getsilentgetheard/goldengatestudy.pdf)里,Richard H. Seiden教授曾經追蹤調查過515個試圖從舊金山金門大橋跳下去自殺而被阻止的人,發現只有10%的人自殺被阻止後,會繼續堅持自殺而死。其餘90%的人一直活的好好的。 清醒而合理地選擇自殺的例子極少數,絕大多數都是一時衝動或者抑鬱症引起的。


有些人自殺是一時衝動,這種你要阻止。

有些人自殺,是真的生無可戀,是真的無力改變,或許死也是一種解脫。

不再於阻止自殺,而在於你要截斷他自殺的原因,去把那個原因解除掉,才是真的阻止自殺。

很多人,只是一時的愛心泛濫,阻止完這次自殺的行為,又會有多少人繼續給予關懷和幫助?

所以這個問題,應當是自問,是自省。

你是真的為一個生命的逝去而感到惋惜,還是只是一時的愛心泛濫。


自殺一次(不成功)的人,其中有90%不會嘗試再次自殺。

數據來源:FBI


我是無所謂別人自殺什麼的,煩的是一邊說要自殺一邊又發送消息在那矯情。

我也是過來人。


自殺干預,說真的,如果那個人是真心想要自殺,對這個世界已經絕望透頂,生無可戀了,我們真的要勸阻嗎?活著只會比死更難受,自殺不是她的解脫嗎?昨天,一個親人投江自盡了,她之前曾數次自殺未遂,後來,被所有親人勸阻以後,發現她好像已經恢復正常了,但現在才知道,她的正常只是為了讓我們放鬆戒備,讓她可以尋求機會自殺,關於自殺這件事,她真的反反覆復折騰了幾個月,我堅信她不是鬧著玩的,她是真的一心求死,再多的勸阻也沒有用,選擇自殺,也是她個人選擇的自由。願她在另一個世界可以快樂。


畢竟死亡和別的事不同。如果有人真想死,你覺得你會有·愛心綁架·的機會嗎?


防止別人在自殺的過程中後悔又停不下來(Θ?Θ=),比如跳樓跳到空中突然害怕了怎麼辦?一般人蹈海或者把自己餓死我是不反對的,因為隨時能停下來,除非是自己親近的人。


看方式。
至少來說我覺得勸阻他人自殺是我的一個決定,我的自由。我能不能說服你這要看你自己,但是讓我眼睜睜看你去死還不作為,我做不到。
如果我能夠讓厭世的人多一些傾訴的機會而對這個世界有了更好的看法,這是我的榮幸。如果我不能,厭世的人依舊厭世依舊要這樣去做,這時就看我們的關係了。
我倒情願我能一鼓作氣當個壞人愛心綁架你,但是我知道活著的苦難只能自救,所以就算綁架了你活著的生命也綁不住你死去的心,所以只能看情況了。


有的人不能說是綁架,而是以自己的想法理解別人的處境,試圖通過把別人的一些困境無限縮小 無限無所謂化來勸別人放棄自殺,從而導致說出來的話讓想自殺的人更心灰意冷,甚至討厭憎恨勸導者。

比如:哎呀你不要自殺你這算什麼大事,為這麼點事自殺你心眼也太小了,你父母怎麼辦,你還算是什麼東西。早知如此生你何用。


推薦閱讀:

消極厭世非常壓抑怎麼辦?覺得撐不下去覺得真的是太苦了。
為什麼從小到大每隔一段日子就會有深深的孤獨感?
在生活中,我發現「越是漂亮的女孩,越是容易打交道」。這是普遍情況嗎?
21歲了,覺得自己心理素質和社交能力很差,落後於很多同齡人,我該怎麼提高?

TAG:法律 | 心理 | 自殺干預 | 社會輿論 | 道德綁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