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處理過多的負面情緒?


如果一個人的負面情緒過多,首先想的不是跑步,不是逃避,而是學習思考一下:
為什麼你的壞情緒會這麼多

最近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為什麼有些人的壞情緒比別人多,好像身邊的人都欠他幾兩黑豆錢似的。


先說說情緒,情緒有很多定義,我覺得比較容易理解的是這個:「情緒來自個體對環境中好的或不好的信息的生理心理反應的組織,它依賴於短時的或持續的評價。」(Lazarus,1984)。


也就是說,情緒的產生依賴於個體對他人或事件的評價。而評價往往又基於自我的經驗和深層需要。


也就是說:情緒是自我的體現


自我的體現?如何體現呢?我們正好可以藉助一個學員的案例來說明。

因為「突破內向群」的很多學員從來不敢表達憤怒不敢流露情緒,所以我們之前在課堂上一起陪大家學習表達感受,學會釋放情緒,所以學員向我提問,希望我解答一下下面這種情況是否應該表達感受和流露情緒。


學員在衣服店上班,某日,正在熨燙衣服的時候,店裡的一個小姑娘雙手做女鬼狀的彎曲,在他眼前抓。學員覺得反感,所以他就表達了自己的厭惡之情,毫不客氣地說了一句「你有病吧」,這話一出,對方也生氣了,就回復了「就你沒病,我們都有病!」。


一個動作引發一場衝突,雖然學員希望我告訴他該如何表達厭惡,我想說的重點是:學員的厭惡從何而來。


弗洛伊德認為每個人的外在行為都是由一系列內在因素造成的,他最早提出冰山理論:人的人格就像海面上的冰山一樣,露出來的僅僅只是一部分,即有意識的層面;剩下的絕大部分是處於無意識狀態,而無意識的部分在某種程度上決定著人的行為和發展。


我們日常所能意識到的就是「她的行為讓我反感」。多數人都沒有思考過,自己的感受是如何產生的,又是如何導致最終行為的。多數人會認為,很簡單啊,就是對方的行為讓我產生了很不好的感受,所以我指責她很正常。


比如,拿學員的案例來說,


這個學員認為:

我厭惡是因為她不尊重我

因:她不尊重我

果:所以我很厭惡她

看客們,你們也感受到了不尊重嗎?還是說感受到了對方的可愛,也或許感受到對方有意走近自己的友好?


可能我們每個人對這件事的感受並不一樣。


問題出在哪裡?

恰恰出在:「事實」和「解釋過的事實」的區別,學員厭惡的原因是學員的「內因」在加工這個外在的事實。


什麼意思呢?我們一起看看。

事實:女孩雙手做女鬼狀的彎曲,在他眼前抓

學員的內在是如何加工事實呢?

學員的處理:雙手在別人眼前抓是對人的不尊重

結論:她不尊重我

深層自我體驗:我是不被尊重的

所以學員惱怒的不是「女孩雙手做女鬼狀的彎曲,在他眼前抓」的事實,而是「她不尊重我」的結論,更深一層是「被尊重的需要沒有得到滿足」。


比如,同樣為這樣的事實,換作另外一個人B:

事實:女孩雙手做女鬼狀的彎曲,在B眼前抓

B也許會這樣加工事實。

B的處理:她在裝可愛逗我玩,看來她想和我拉近關係

結論:她喜歡我

深層自我體驗:我是被愛的


之所以面對同樣的事實,大家的感受極其不同,是因為事實激發了我們內心深處不同的自我體驗。


我們可以理解為B把事實解讀為「她喜歡我」從而喜悅,也可以理解為,其實B自己接納自己,認為自己是值得被喜歡的,是充滿生命力和喜悅的,所以B能夠從他人的行為看到「喜歡」,看到「接納」。


學員把事實解讀為「她不尊重我」從而厭惡,也可以理解為,學員的內心缺乏對自己的接納,自尊偏低,潛意識認為自己是不被他人喜歡不被他人尊重,所以學員能夠從他人的行為看到「不尊重」「不接納」。

我們在用內心深處已存在的認知來固化思維現實的狀況,越是內心封閉的人,越是容易忽視現實而活在以往的認知中。因為現實在變,時刻需要重新翻牌;而以往的思維可以最簡單的保護自己。所以,有些人在面對事實的時候,不會認真感受對方此刻的表情、肢體動作、情緒以及對方的需要,而是只針對自己的需要,比如,覺得自己被打攪、不被尊重,而這種需要的滿足,其實與該事實沒有關係。也就是說,我們時刻在用自己的內心需要投射他人的行為。


個體內心的低價值感,很容易投射為他人對自己的不喜歡。


我們內心對自己的態度,往往會投射為他人對自己的態度,進而決定我們對事實的解讀。


一個喜歡自己的人,會認為他人也喜歡自己;一個看不起自己的人,總是覺得別人的腦門上寫著大大的「看不起」;一個認為自己不值得愛的人,總是覺得別人對自己的好和愛都是虛假的、暫時的或者是被蒙蔽的,總是擔心對方一旦認識到真實的自己就會不愛自己。這也是為什麼愛情中,越是低安全感低自尊、不愛自己的人,越是容易受傷,因為Ta在一遍遍地尋找對方不愛自己的證據,以便證明自己已有的自我體驗「我是不值得被愛的」,看看,Ta真的甩了我,我命該如此,我就是總是受傷的那個人。這種情況下,會有好感受和好情緒嗎?


由此可見,多數壞情緒,表面看來,是因為他人的行為引發的,實質上,是因為自己內心造就的。


而客觀地說,每一件事都有其具體情境,我們可以從當事人具體的表現來理解每一件事的意義。比如女孩怒氣沖沖地在自己臉前抓,那是一回事;女孩挑逗地抓,又是一回事;女孩調皮地抓,又是一回事。但是,說起「在臉前抓」,大家一定會產生各自的解釋,造成每個人不同的本能反應,甚至是一種無意識。


一友給我說過一個她自己親身經歷的事:


她去看望她的大姑子,正好是新蘋果上市的季節,酸甜的蘋果味甚是誘人,她就買了蘋果帶去了。結果她的婆婆對她的態度變得很差,搞得她莫名其妙。後來才知道,因為大姑子剛做完手術不方便吃這麼酸的水果,她的婆婆覺得她就是刻意和她們過不去。


她委屈極了,因為她真的不知道大姑子不能吃蘋果啊。


然而,她的婆婆先對事件做了解釋,她對兒媳的敵對投射為兒媳和他們過不去,所以產生了敵對的壞情緒。

一個生活過得糟糕的人更容易憤怒,一個優雅的人更容易對他人寬容,開心的人更容易接受他人,悲傷的人更容易遠離他人。


深層自我隱藏在無意識中,如果我們不去發現它、體察它、糾正它,它就會像一個看不見的開關,隨時開啟我們的情緒化反應,隨時讓自己感受到他人的不友善,感受到來自他人的傷害。我們往往是先感受到不好,然後才情緒化,而不好的感受又來源於我們對事實的認知過程。這種傾向於負面的解釋,多數來自於我們內心沒有滿足的部分,內心恐懼的部分,也可以稱之為「創傷部分」。然而,這些創傷不是今天才有的,甚至它早就存在於我們的無意識中,也可能在幼年期已經構成了我們人格的一部分,然後時刻影響著我們現在的感受,決定著現在的行為,成為我們未曾知曉的命運主宰。


榮格曾說過:所謂命運,只是你未曾覺察的自己。


未解嗎?並非如此,我們成年後具備了較強的思考力和控制力,所以我們可以逐漸完善,前提是「想要修補漏洞,就要先發現漏洞」。

面對一件事,我們可以按照這個步驟,來意識自己的情緒


1 我聽到或者看到了什麼(對於外界事實或者環境的注意過程)

2 對於我所聽到或者看到的,我給予了什麼解釋?

3 對於我所作出的解釋,我產生了什麼感覺?

4 對於這些感覺,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

1 我聽到或者看到了什麼(對於外界事實或者環境的注意過程)

比如你剛到新公司,某同事抬頭看了你一眼,沒有說話,馬上低頭工作


這是你所看到的。

2 對於我所聽到或者看到的,我給予了什麼解釋?


不同的人可能馬上做出不同的解釋:

A:他真忙,忙得沒時間理我;

B:他可能不太喜歡我,不想理會我;


其實,真正的解釋可能是這位同事平時就是很害羞的人,看到新同事,也不知道怎麼說話,所以就埋頭工作了。


所以,切記切記:在看見事實的時候,不要第一時間做解釋!我們要學會在1和2之間留下時間,因為很多人都沒有給予觀察事實和解釋意義的空白時間,總是依據經驗在第一時間就做出解釋


很多人之所以容易陷入情緒恰恰是因為他容易快速對事件做解釋,這個解釋往往來自於以往某個經驗,比如以往有個同事和自己相處不太愉快,自己一看見他或者他一看見自己,就彼此不說話,只顧低頭工作。然而,一個同事一個事件其實不足以變成我們內心對其它事件自動化地反應,這樣的反應一定是我們深層自我價值感、自我接納度的一個流露。即:自我的體現。自我價值感低的人看到他人的行為往往會先做出「我不招人喜歡」的解釋。


如果你常常因為看到別人的行為就產生壞情緒的話,學習把自己變成空白人,沒有經驗的空白人,如同嬰兒,對世界充滿的是好奇,而不是解釋和評價。不要急著做解釋下評價,去嘗試和同事說話,發現他的情緒、性格,你會發現之前輕易對他的行為做的解釋可能是錯的。

3 對於我所作出的解釋,我產生了什麼感覺?


如果你總是輕易對事情做解釋,也就是做完第2步,就很容易進入第3步,這時候認真關注一下,基於自己做出的解釋,你產生什麼樣的感覺:


可能會:


認為同事不打招呼是不喜歡自己,那麼就會感到自己被拒絕;

認為同事不打招呼是他很忙,那麼,我們就會些許同情他;

如果了解到同事不打招呼是因為他很害羞,那麼,也許你就會主動地表達友好;

......


這個地方要注意:多反思不同的解釋產生的不同的感覺,嘗試換個角度思考

4 對於這些感覺,我產生了什麼樣的感受?


如果你慣性地做了解釋,產生了感覺,那麼進一步思考一下自己的感受,會有助於我們識別自己的情緒。

比如,如果我們認為同事不打招呼是不喜歡自己,感到自己被拒絕,對於這樣的感覺,我們可能會感到恐懼,恐懼自己以後在公司不被歡迎。而恐懼,恰恰是我們內心的深層不安全感的流露,從而開啟自我防禦。


我們也可能感到厭惡,厭惡拒絕自己的人,也就是眼前這個同事。從而,我們會否定他。


我們也可能感到憤怒,覺得他不友好,從而衝突他。


我們也可能感到孤獨,有意地規避對方,以免再次處於「不被搭理」的境地。


可見,即便是同樣的「被拒絕」,每個人對「被拒絕」的感受是不一樣的,採取的防禦機制也是不同的。


無論恐懼、厭惡、憤怒還是孤獨,這時候都應該停下來反思一下,這種情緒是不是你常常選擇並且很熟悉的一種。經常伴隨你的,一定會是你的主導情緒


每個人的主導情緒不一樣:有的人是快樂,有的人是憤怒,有的人是厭惡,有的人是恐懼。所謂主導情緒,恰恰是我們多年形成的深層無意識的那部分在起作用,它總是在第一時間讓你慣性似地把事件做出解釋。也就是說,從一開始,我們就在把自己的無意識投射給了對方和事件。比如我們內心深處那種「不被喜歡」的低價值感,我們很容易覺得他人不喜歡自己。我們在他人身上投射了自己的自我。


這種投射其實是把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轉移到了別人身上,誤以為別人才是那個不友好的人,這種投射會強化我們不被喜歡的現狀,但是卻可以讓我們維持「同事不友好,我也不想友好」的假象,無意識部分又用事實強化了我們的「不被人喜歡」。


經常用這四個步驟發現自己的認知模式和情緒反應模式,發現自己的主導情緒,發現主導情緒背後的自我困境,是否接納自己,是否愛自己,是否尊重自己,從而調整自我。


其實,在這4個步驟中每一步,我們都有可能對自己做出調整,都有機會讓我們發現自己的問題所在,重新接納自己、尊重自己、理解他人,變成情緒穩定的人。

over~

原文:為什麼你的壞情緒比別人多
作者:貝加

~~~所謂命運,只能你未曾覺察的自己~~~


拳擊,是個好運動,可以幫你消除大量的負面情緒。


哪一類負面情緒?
大概你的負面情緒不會比我多

解決負面情緒有效的手段只有:
1、鍛煉
2、冥想
3、好好睡覺
4、和信賴的覺得安全的親友聊天
5、閱讀(非網路小說)

用暴力的方式發泄比如拳擊、摔東西都是不行的,會加強壞情緒


負面情緒就兩種。一是已經發生的,無法改變的,比如自己的出身,相貌,學歷,錯失的人等等。對待這樣問題,就不要想了。沒有任何意義。想上100年,你也無法代替王思聰投胎,你也長不出個讓女人合不攏腿的盛世美顏。
二是對未來的悲觀的預期。真想不通有啥好悲觀的。
總之如果你對自己的過去不滿,請重新投胎。如果你對自己的未來悲觀,請重新投胎。
如果你不想死。那就活在當下。哦,對了,即使你活在當下,你也不會比王思聰有錢,你也不會讓美女倒貼。所以你的得接受你自己。


反正我是聽歌。。。然後邊聽邊做數學。。。一天不和別人講話


我一般都是清理以及整理。
比如雜亂的桌面。
刪除手機上好久不動的App。
早上起來整理好床鋪。
給房間大掃除,把用不上的或者使用頻率很低的物品清理或是送人。
夏天洗冬裝,冬天就洗夏天的。把鞋襪都洗刷乾淨。
最後放大招:各種調換傢具家私位置,盡量擺弄出新的花樣。


負面情緒太多,有可能你已經是一個負面解讀者了。

參見文章:為什麼我的負面情緒這麼多?!

https://zhuanlan.zhihu.com/p/24161496


邊奔跑,邊哭泣


這個問題,我也想知道,而且我現在是一直沉溺在壞情緒中


睡一覺


我有兩種表現一是靜靜地不說話,也不想搭理別人、聽聽歌,畫幅畫什麼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二是在想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為什麼不讓自己開開心心的過呢?


購物購物,做自己最喜歡的事情,最有成就感的事情,我就喜歡購物,就和錢過不去,哈哈哈


負面情緒也分為很多種,像我就是腦洞太大的類型,俗稱想太多。於是處理方法,不想為下策,往好的方面想為中策。至於上策,繼續想,想通了為止。實在想不通,行中下策也無妨ˉ\_(ツ)_/ˉ


活在當下


給自己心理暗示好像也是個不錯的辦法~


推薦閱讀:

有哪些 100 元以下的用來布置桌面的小玩意兒?
怎麼做到堅持記賬?有沒有什麼竅門?記賬中都有哪些難點需要注意?
什麼讓你幸福?
在南京如何不被蚊子咬死?

TAG:健康 | 生活 | 職場 | 情緒管理 |